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吴文英 南宋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余。自清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注释】:
①丰乐楼:宋代西湖名胜之一。
②分韵:一种和诗、和词的方式,数人共赋一题,选定某些字为韵,用抓阄或指定的办法分每人韵字,然后依韵而作。
③凝妆:盛妆,浓妆。
④凭阑:倚靠栏杆。
⑤题:题诗。
⑥醒馀:指醒酒后。
⑦相如: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

【译文】:
  一丛丛修长的青葱翠竹,宛如盛妆的少女凝神久久地站立。我穿过竹林来到楼前,把马匹拴在楼前的柳树。登上高楼凭栏远望,清澈的湖水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图。这浓墨淡彩不知出自哪家的手笔,楼前斜行飞翔的大雁,就好象画面上题款的楷书。东风凄凄,仿佛在紧催送夕阳西下,阵阵晚风渗透着凉意,将我们的酒意吹醒消除。我独自一 个人在哀伤感叹,在花前观赏留连还能有多少机会呢,想到我的衰老竟然是这样的迅速。更令我伤心的时候,并不是在高楼上登临极目远眺,而是在灯前斜倚绣枕,旁边放着熏香铜炉,独自听聆着窗外的雨声潇潇。我害怕游船停泊在堤岸边,怕在清波中看见自已的清瘦的面目。怎能忍受我的辛酸凄楚?飘飞的落花若是飞到西湖的波底,就连水中的鱼儿也会感到忧伤愁若,搅得翠波翻覆。千万不要再到这里来,因为那时无情的春风会把柳絮吹得满天飘舞,点点杨花点点杨花像人的伤心的眼泪一样落满平芜。

【赏析】:
  吴文英生当南宋末朝,尤其到他晚年时,积贫积弱的国执危如累卵,因而他的词中常有哀世感时之音。这首词是作者晚年旧地重游之作。主题是伤春。作者从“山色谁提”---“能几花前”---“可奈清瞿”——“泪满平芜”,期间三次设问,使上春之情愈演愈烈,由浅深而转为浓郁。这足以见作者的表现手法的高明。该词上片写景,首三句由远见而近前而登楼,层次井然。登楼则山色宛如天开图画,横空雁阵,恰似图上题字。下片换头推进一层,抒发了作者伤春感怀之情。词情极为低迷凄楚。上片开头三句可参照译文来理解,即楼外翠竹环绕,穿过竹林,系马垂杨然后登楼。看到楼外的湖山景色。“出色”两句,构思很别致新颖。“东风”以下陡转,是欢宴后的景象,由欢转哀,词境凄苦,下片则越转越苦。“伤春不在高楼上”一句暗示出弦外之音是别有寄托,实质是借伤春之意透露作者内心深处无所不在的忧时伤乱的末世之感。未三句更由现在跳跃到未来,足见愁之与日俱增,生生不已。刘永济在《微睇室说词》中析此词云:“此词写登高眺远,感令伤昔,满腔悲慨。作者触景而生之情,决非专为一已,盖有身世之感焉。以身言,则美人迟暮也,以世言,则国势日危也。大有“举目有河山之异”之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