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水”。历史上包括在僚、蛮、苗、溪峒等泛称之中。分布在贵州三都、荔波、独山、都匀、榕江、黎平、从江、麻江、凯里;广西融安、南丹、河池、环江等地。人口345993人(1990年统计)。讲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有文字雏形约400余字,称为※“水书”,仅用于巫师行法事活动,民间通行汉文。其民族源于古代百越族系,系由秦汉时期西瓯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北宋时,已定居于龙江及都柳江上游一带,时称抚水州,因地得名,有※抚水蛮之称。又因地属西南溪峒地,故又有※溪峒蛮之称。明末,文献上始见今名。有廖、区、潘、吴、蒙等姓。蒙姓酋长统治一方,曾与宋朝多次争战。建立世袭酋长制后,利用军事首领的权力进行战争。酋长※蒙承贵曾到宜州、融州、天河等地掳掠人畜。庆历四年(1044),荔波白崖山酋长※蒙赶与环州※区希范等联合,攻环州、镇宁州等地,与宋军争战一年之久。元初,分封土官,实行间接统治。本族内以“洞”、 “寨”为基层组织,多由“都老”管理内部事务。时社会发展处于封建领主制与农村公社制并存的局面。历史上曾掀起多次反封建斗争,以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抚水僚反宋武装斗争最著。清咸同年间起义首领※潘新简与贵州苗、侗、布依、回、汉等民族起义军联合,形成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坚持斗争达18年之久。水族人民优秀儿子※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一生。抗日战争时期,九阡地区水族人民一举歼灭日寇百余人。历史上社会经济发展较缓慢,解放前处于封建地主经济阶段,居民多同姓同族聚集成村寨,保持原始的※议榔制度和习惯法。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习捕鱼、狩猎。男女皆喜穿青、兰色服装。住干栏式楼房。实行一夫一妻制家庭。妇女婚后※不落夫家,经半年再长住夫家。信仰万物有灵,以六甲公为正神(即祖先)。节日以端节最为隆重,称之为借端。古时有石棺葬俗,棺椁形似“干栏”,周围雕有铜鼓及花纹。遇生死、疾病必请巫师(水书先生)占卜、杀牲祭鬼神,以鱼祭颇具特色。文学艺术丰富多彩。诗歌故事、民间传说、寓言等受汉文化影响较大,民歌内容广泛,常用歌唱表达感情。剪纸、刺绣、印染颇有特色。铜鼓为传统乐器,节日时跳铜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