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镇总兵

官名。即“伊犁镇总兵”。清廷以绿营官兵屯戍伊犁时所设指挥官。其所辖之兵不同于关内诸“镇标”之兵,其特点不仅限于戍守、听差,且用于大兴屯田和建筑城署。乾隆二十五年(1760),伊犁办事大臣阿桂奏设。后陆续由陕甘诸地征调绿营官兵开赴伊犁。初定5年更换一次。四十三年(1778),经伊犁将军伊勒图奏准,改为携眷兵,废除更代制。翌年,从陕甘各营移驻官兵3098户,分驻绥定城(镇标中营驻,游击领辖,马步兵600名)、广仁城(镇标左营驻,余同上)、瞻德城(镇标右营驻,都司领辖,余同上)、拱宸城(霍尔果斯营兵驻,参将领辖,马步兵700名。自本城以下,俱为本镇总兵兼辖)、熙春城(巴彦岱营兵驻,都司领辖,马步兵300名)、塔勒奇城(塔勒奇营兵驻,拱宸城参将兼领,马步兵共200名)。五十五年(1790),又增设※惠远城“北关汛”一处,驻兵1—2百以稽查盗案。该总兵辖上列6城1处的绿营官兵,驻扎绥定城。鸦片战争爆发后,道光二十二年(1842),兵部奏准,以天津为京畿藩卫、伊犁绿营向归伊犁将军统辖为由,裁撤本官,以移置于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