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宝子碑

东晋时云南碑刻。因比南朝刘宋时的※爨龙颜碑小,故俗称小爨碑,亦合称两爨碑。安帝义熙元年(405)立。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云南南宁(今曲靖)南70里扬旗田出土。咸丰二年(1852)移置城内武侯祠,著录于方志。今存曲靖市第一中学,加盖碑亭保护。碑高183厘米,宽68厘米。额文5行,行3字,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碑正文13行,行30字。碑下截题名13行,行4字,著13人之官职及姓名。碑文记述年仅23岁的爨宝子的事略,续以赞辞,从中可以看出爨氏自三国以后即发展为南中大姓,担任将军、郡太守之要职,统治当地少数民族,爨宝子年少,当为袭祖职。所录主簿、录事、西曹、都督、省事、书佐、小吏、威仪等官职可考查当时地方官吏的设置情况。又碑文题“大亨四年岁在乙巳四月上恂立”,而大亨为晋安帝壬寅年(402)三月改的年号,翌年即改称元兴二年(403),则爨氏虽臣属晋朝,然交通阻隔,未知内地之改元,故长期沿用旧年号。碑文多别字,书法古朴厚重,在楷隶之间,康有为称其“朴厚古茂,奇姿百出”,李根源赞之“下笔刚健如铁,姿媚如神女”,为历代书法家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