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科录

科举时代记录登第者的名册。始于唐代的登科记,宋以后称登科录。亦称题名录、题名登科录。唐进士及第,于慈恩寺塔下题名。宋各科举人及第,由朝廷拨款,状元选差同年任职事官,主编和刻印题名登科录,内载甲次、名次、姓名、乡贯等。其流传可稽者尚有《宝祐登科录》。后代均沿之。辽则载登第人数、状元姓名。元则载登第人数与蒙古、汉人状元姓名。明则登第人数、会元、状元姓名皆载。清制,题名录亦曰登科录。乡试题名录主要为分送各衙门,要求于出场五日内将监临、提调、监试、主考、同考及各所等官籍贯、姓名,并三场题目及中式名次备载录内,顺天府用府尹、各省用督抚印信,分咨吏、礼两部,以备查核。会试题名录则送御览,载中式者姓名、籍贯、年龄,及三场题目等。殿试登科录,亦称殿试录,则作为档案资料。首列殿试执事官员衔名;次策问;次“恩荣及第”,即殿试传胪唱名、张挂黄榜、赐宴礼部、赐状元及诸进士衣物银两等先后日期;再次为一甲三名对策文卷,一、二、三甲进士姓名、年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