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绣

四大名绣之一。主要产于湖南长沙、宁乡等地,故名。实物最早见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时代,1958年湖南长沙楚墓出土。其在细密的丝绢上,用连环针绣成龙凤图案,形象生动,绣工精细,反映了春秋时期湖南刺绣技艺已达较高水平。1972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又出土四十件绣衣和一幅铺绒绣锦,这批绣品有图案十余种,绣线是未加捻的彩色散丝,色彩达十八种,针法有平针、接针和打籽针等,针脚整齐,线条洒脱,技艺已较成熟。宋明时期,技艺进一步发展,针法日益丰富,图案写实,仍以彩色散丝作为绣线。其构图主体突出,虚实相间,大胆运用留白,既省工,又美观;造型手法在线描基础上,辅以明暗对比,强化了物像的质感和立体感;色彩趋于鲜明。针法有搀针、游针、毛针、平针、网针、打籽针、交叉针等几十种,讲究“应物施针”。传统题材有狮、虎、松鼠,以虎最著名。为表现猛虎皮毛质感,在毛针基础上创造了鬅毛针。清代刺绣工艺已遍及湖南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