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

傈,傈僳语意为人或族。有栗些、力些、栗粟、傈苏等同音异写。藏族称之为笮巴。罗罗(彝族)别种。源于汉代的昆明和唐代的乌蛮。原分布在雅砻江、金沙江两岸广大地区。元代归丽江路军民总管府管辖;明代受丽江土知府统治,因不堪压迫,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至二十九年,大批南迁至怒江地区。在清代二百余年中,复被迫进行两次大迁徙,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状况,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余散居于云南省丽江、迪庆、大理、保山、德宏、楚雄、临沧及四川盐源、盐边、木里、德里等州、县。 人口574589人(1990年)。历史上曾与当地各族人民举行过多次反帝反封建斗争,其中以维西恒乍绷和永北厅唐贵分别领导的两次反土司抗清起义为著。操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有拉丁大写字母及其变体形式的文字,结构不完善,不通行。主要从事农业,多住山区和半山区。旧时行用自然历,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刀杆节等民族节日。信奉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少数信天主教和基督教。行土葬。主要为一夫一妻的父系小家庭。解放前,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封建社会,惟怒江、德宏地区尚保留一些原始公社制残余。建国后,通过社会改革,实现了民族平等,建立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各项事业均有较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