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税

历代税收之一种。因系由官府向工商业者所征之税,故名。宋以前无正式名目,但自秦汉已有对商人征收的市租、算缗等。随着工商业的发展,税收中商税所占比重日增,至两宋始成为国家正式重要税收。两宋商税有住税、过税之分。住税为交易税,过税为流通税。税率分别为百分之二、百分之三。州县镇均设税务,朝廷派监税官管理税收,税入少之地区由他官兼理。年额千贯以下地区实行买扑法,召地方豪强包税,由官府公布税则。熙宁十年(1077),商税占朝廷现钱收入三成以上。元代于京师设税课提举司,各地设税务官,掌收商税。初按三十分取一征收,灭宋后,税额骤增。文宗天历时,达九十万锭。所征均以钱钞折算,不许抽分本色物货。明以后,工商业发展迅速,官府向工商业者征收名目亦日多。坐贾征店肆门摊税,行商估货值抽税,并有免牙钱、官府塌房钱,沿漕河设钞关以征船料钞,竹木抽分局抽分竹木、柴薪、石炭、石灰、砖瓦等,河泊所征鱼、麻、铁、铜、鱼线胶、生漆、桐油等课。此外还有舶商饷税,酒、曲、醋、牙税,买卖田宅头匹、装运商贾之车马、香、间架、矿冶等课税。至万历间,矿监税使四出,名目更为繁多。其初多征本色,间或征钞米折色,后乃改折银两。清初沿明制,而禁革明末加增税额。又专定回部商税等。鸦片战争后,相继开放通商口岸,又有洋关之设,洋商之征。先后立“俄商约”、“法商约”、“日本商约”及与德国等先后签定《征税办法》,与清前期传统商税征收发生明显变化。清末又曾试行印花税、烟酒加征等,旋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