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学

简称子学。研究诸子学说的学问。与经学、史学相对。“诸子”泛指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庄子·天下篇》把春秋战国百家之学,概括为邹鲁之士,墨翟、禽滑釐,宋鈃、尹文,彭蒙、田骈、慎到,关尹、老聃,惠施等派别,分别予以评论,开“子学”先河。《荀子》的《非十二子》和《解蔽》,《韩非子·显学》,《商君书·开塞篇》,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等,均系子学开创性著作。西汉刘歆《七略》、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均将儒家以外各学派著作列入《诸子略》。自此以后,诸子学成为不包括儒家经典的各学派学说研究之专称。三国魏郑默《中经》、晋荀勗《新簿》分图书为甲乙丙丁四部,列诸子著作于乙部。《隋书·经籍志》始标明经史子集四部。清编纂《四库全书》宣称“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叙》)。其间,不少学者反对此说,清傅山强调要对经、子作同等的研究,反对“子不如经之尊”的传统偏见。傅山《霜红龛集》、章太炎《诸子学略说》均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