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领

官名。(1)即总领财赋或总领某路财赋军马钱粮。南宋置。建炎末,张浚始以赵开总领四川财赋,又相继命朝官总领都督府与各宣抚使司财赋,以供办军饷。绍兴十一年(1141),收三大将兵权,设御前诸军,置淮东、淮西和湖广三总领,分掌各路上供财赋,供办诸军钱粮,实际成为户部派出机构。又专一报发御前军马文字,与闻军政。十五年,复置四川总领,其职权比东南三总领更重。总领官署称总领所。(2)清代设于虎枪营及内务府。虎枪营总领,康熙二十三年(1684)设三人,上三旗每旗一人。雍正元年(1723)增至六人,每旗二人。由一品至五品大臣、官员内特简,位虎枪营总统之下。与总统共掌辖本营官兵以备扈从。内务府设于御茶、膳房,为二房主官。掌理宫内备办饮食及典礼筵宴所用酒席之事。顺治初于茶房、膳房各设三人,康熙二十八年(1689),膳房设委署总领一人。雍正元年(1723),定授二等侍卫衔。乾隆十三年(1748)改由总管大臣统辖。二十四年,膳房总领改称“尚膳正”,茶房总领改称“尚茶正”。内务府奉宸苑及圆明园等园亦设,均为各处属官,员额不等,分掌各园庭看守、值宿事务,亦于乾隆二十四年改称“苑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