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

前339—约前278

战国时楚国人,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楚国贵族。为楚怀王左徒、三闾大夫。博闻强志,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为人正道直行,主张明法度,任贤能,图谋富强,联齐抗秦。又奉命草拟宪令,深得怀王信任。后因上官大夫进谗,被怀王疏远,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曾劝谏怀王勿冒险入秦,怀王不听,听信子兰之言,入秦被扣留而死。顷襄王立,复遭令尹子兰、上官大夫谗毁,被谪放江南。至于江边,披发行吟泽泮。所作诗篇,吸收民间文学素材,融合神话传说,创造出骚体这一诗的新形式,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离骚》、《九章》、《哀郢》等诗篇,陈述政治主张,揭露贵族昏庸腐败、排斥贤能,表现了他的忠君爱国思想和为理想献身精神。在《天问》中提出一百七十多个问题,涉及天地开辟、宇宙结构、历史事变原因等,对传统观念予以多方诘难,认为“天命反侧,何罚何佑?”表现出对宗教世界观的怀疑态度。后因感伤楚国被秦攻破,国都失守,无力挽救,投汨罗江而死。《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赋》二十五篇,已佚。作品保存于刘向辑集的《楚辞》中。

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