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文书名。指下言于上之文书。始见于汉。三国沿其制,除言密事得皂囊盛外,余皆启封。唐定为以下达上之制,上于天子。宋以后渐成重大吉庆祥瑞及称谢恩典的专门上书。逢正月皇帝不受朝及喜庆祥瑞之事或群臣奉上尊号、请行大礼时,宰相率文武群臣或连同内诸司使、三班、诸军将校、蕃夷酋长、僧道、耆老等,到东上閤门上之。平日西京留守司官,每五日一上,问皇帝起居;皇帝出巡时,东京留守司官每五日上之,问候起居。群臣迁官改秩、致仕、荫子及新科进士考中传胪(殿试后宣读皇帝诏命唱名叫传胪,其制始于宋代)后,皆上而称谢。明清沿前制,凡元旦、冬至、万寿圣节(皇帝生日)及登极等重大庆典,王公百官与在外高级官员均上表庆贺,其式由内阁拟定,交礼部颁发。清初用满、蒙、汉三体文字,后专用汉文,唯驻防满官用满文。四六骈体,历历相沿,稍易字句而已。正、副两份,正本卷而不折,副本叠为折状,储于表匣,以黄绫包裹。仪后送内阁存贮。又,明清各藩国遣使朝贡致皇帝的国书亦称表。其质有金叶、蒲叶及纸等多种。②纪传体史书的一部分。采用表格的形式记事。创始于司马迁的《史记》,一般是年表,详则有月表,略则有世表。也有以表的体裁单独撰成一书的,如清顾栋高的《春秋大事表》、万斯同的《历代史表》等。③测天仪器。又名臬、髀等。实为一木杆,长八尺,后又有长九尺、一丈以至数丈者。竖立于地,察日影以定方位或日至。《周礼·考工记·匠人》:“置臬以悬,视以景(影)”。郑玄注:“于所平之地中央树八尺之臬,以悬正之,视之以其景,将以正四方也。”《周髀算经》卷上:“髀者,表也。”参见“正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