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布朗、乌、翁拱、濮曼、瓦、阿瓦等,通称布朗、濮曼。主要聚居在今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布朗山、西定和巴达地区,部分散居在临沧地区的云县、镇康、耿马、双江和思茅地区的澜沧、景东、墨江等县。人口82398人(1990年)。其先民汉晋时为百濮的一支,称濮人,分布在今保山、永平、凤庆一带。唐宋时称朴子蛮,服属于南诏大理国。元、明以后史称蒲人、蒲蛮,分布在澜沧江以西,今西双版纳和思茅、临沧等地区,受永昌、顺宁、普洱等府、州管辖。历史上,曾与当地各族人民一道举行多次反封建起义和反帝斗争。操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分布朗、乌两种方言。无文字,部分会傣文和汉文。主要从事农业,以旱谷、玉米、荞麦为主要的作物种群,部分种植水稻,尤善种茶。有丰富的口头文学和民间歌舞,善跳刀舞、圆圈舞。过去,尚保留原始宗教,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崇拜祖先。有“祭龙”、“祭土神”、“开门节”、“关门节”、“赕佛”、“堆沙”等节日活动。建国前,居住在临沧、景东、墨江等县的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居住在西双版纳等地区的还保留不同程度的原始公社制残余。建国后,通过民主改革,实现了民族平等,修水利,建学校,设卫生所,各项事业均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