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中正

官名或吏名。三国魏正始至嘉平间始置,亦称“都士”,《太平御览》卷三六五引应璩《新论》说:“百郡立中正,九州置都士。”晋代称州中正为大中正,由司徒选用现任官为其本贯所在的州中正,其职任是品第人物,以备政府用人的根据;此外还有委任州主簿及从事之权。北魏有中央任命的州中正,亦称大中正,由司徒选荐,尚书诏除,须为本州世家大族同时为现任的中央官或州的长官始得充任。其职任为掌选本州人才,提供中央选用;又有太守自辟的州中正,为州属吏,称为“州都”,主州吏选任。北齐、北周与隋之制同北魏。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每州置大中正一人,掌知州内人物,以本州有闻望者兼领,无固定员额,至贞观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