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散大夫

官名。西汉平帝置,《汉书·萧由传》:元始(后1—5)中,“复为中散大夫,终官。”东汉隶光禄勋,秩六百石。无员,与光禄、太中、谏议大夫及议郎等皆掌顾问应对,无常事,唯诏令所使。三国、两晋、南北朝沿置,多养老疾,无职事。魏、晋皆七品; 南朝宋六百石; 南齐亦以处旧齿老年,重者加亲信二十人; 梁无员,养老疾,十班; 陈四品、千石。北魏曾为职事官之加官,受差遣,《魏书·恩幸传》:“(尚书)台遣中散大夫孙景安研检事状”。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四品上,二十三年改四品下; 北齐四品下; 北周七命。唐朝置为正五品上阶文散官。北宋沿置,神宗元丰三年(1080)废文散官,遂为从五品新寄禄官,取代光禄卿至少府监之旧寄禄官; 哲宗元祐三年(1088)分为左、右两阶; 徽宗大观二年(1108)以左中散大夫为中奉大夫,右中散大夫为中散大夫。金海陵王天德(1149—1153)中置为内侍阶官之第一阶,从四品上。元朝沿置,正二品。


官名,西汉王莽时置,东汉沿置,员三十人,秩六百石;参与议论政事,为闲散之官。《后汉书·鲁恭传》:“十一年复征,再迁中散大夫。”其后魏、宋、齐、梁、陈、北魏皆沿置。唐、宋为正五品上文散官。金为从四品上内侍官,元为正二品内侍散官。见《通典·职官十六·文散官·中散大夫》、《后汉书·百官二》、《宋书·百官上·中散大夫》、《南齐书·百官志》、《魏书·官氏志》、《隋书·百官上·光禄卿》、《新唐书·百官一·吏部》、《宋史·职官九·文散官》、《金史·百官一》、《元史·百官七·内侍散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