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师

官名。④ 与少傅、少保并称三少或三孤,居其首位。相传西周已置,辅助太师、太傅、太保辅弼君王。《尚书·周官》: “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后不置。北周复置三孤官,与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并为大臣加官,地位崇高,无实际职掌,正八命。隋、唐不置。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以三公为宰相,置三孤为辅相,宣和元年(1119)以后,亦作为勋臣加官,正一品。南宋因之。辽置为南面官。金、元不置。明初为皇帝辅弼大臣,其职至重,建文(1399—1402)间罢,仁宗复设,宣宗宣德三年(1428)命公孤官各辍所领,专侍左右,咨访政事,几成专授。后渐成虚衔,作为勋戚大臣的加官、赠官,无职掌、无定员、无专授,从一品。清朝因之。②春秋楚、随等国置。《左传 ·桓公六年》:“随人使少师董成。”《说苑·至公》: “楚庄王之时,太子车立于茅门之内,少师庆逐之。”或说为太子师傅。后世用作“太子少师”的简称。③乐官名,为太师之副。殷、西周、春秋皆置。


1、官名。①周置少师、少傅、少保以辅天子,称“三孤”,又称“三少”。详见“三孤”“三少”条。②指太子少师,为辅佐太子的官。详见“太子少师”条。③乐官。《论语·微子》:“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史记·殷本纪》:“殷之太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④明清作为荣衔,列为从一品,无职事。

2、士人年七十退职居乡者称少师。《仪礼·乡钦酒》:“主人就先生而谋取宾介。”注:“古者年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名曰父师,士名曰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