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宫

原名天妃宫。俗称妈祖庙。在今福建泉州市南门。南宋庆元二年(1196)建庙祀莆田湄洲林氏女(海神)。明永乐五年(1407)经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请,奉旨修庙。明代派官出使外国前皆来祭祀祈祷。清康熙十九年(1680)统一台湾,泉州人施琅以此神显灵助阵,奏请进封天后,庙遂称天后宫。现存大殿、后殿、两翼亭子及东廊, 尚保存清初修理时的原貌。近年又重修山门、戏台等。天后宫现为闽台关系史博物馆。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又称天妃宫、娘娘宫。在南开区古文化街中心。元始建,明、清重修、扩建。现存大殿、配殿、钟鼓楼、山门和幡杆等。“天后”为传说中护佑航海的安全女神,元代南粮北调,此地为海运和内河航运的中转站,元泰定三年(1326年)敕建天妃宫,以利漕运。“晓日三岔口,连樯集万艘”,“一日粮船到直沽,吴罂越布满街衢”是当时繁荣景象的写照。宫内为历代海祭中心,也是古代船工聚会娱乐之所,除举行隆重祭祀仪式外,还经常有酬神演出。相传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为天后诞辰,届时举办庙会,出动法鼓、高跷、重阁、狮子等民间游艺节目,通宵达旦,游人如潮。宫南、宫北大街亦为历代著名的集市贸易和年货市场。1985年整修,称“古文化街”。天后宫修复后,辟为天津民俗博物馆。(2)原称天妃宫,俗称妈祖庙。在泉州市南门天后路。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建庙祀莆田湄洲海上女神林默。据《泉州府志》记载,庙址当时是“蕃舶客航聚集之地”。明永乐五年(1407年)经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请,奉旨修庙。明代派官出使外国前,皆来祭告祈祷。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统一台湾,泉州人施琅以此神显圣助阵,奏请进封天后,庙遂称天后宫,特予春秋致祭。现存大殿、后殿、两翼亭子及东廊,尚保持清初修建时原貌。今又重修山门、戏台等,占地7200平方米,布局构筑颇堂皇。后殿立有婆罗门教式石柱两根,规格与开元寺现存石柱同。前殿原有清初所刻青石龙柱两根,为闽南石雕杰作,已移开元寺。天后宫现辟为泉州闽台关系史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泉 州 天 后 宫


【检索天后宫】 古籍全文检索:天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