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

①在今河北肥乡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5肥乡县“浮丘山”条载:“县西南十五里有天台山。土山无石,其顶平衍。”

②在今河北临城县西北三十里。《名胜志》:“以其高耸而上平也。”

③即今浙江天台县北天台山。东晋孙绰《游天台山赋》:“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陶弘景《真诰》云:“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当斗牛之分,上应台宿,故曰天台。”《元和志》卷26台州唐兴县:天台山“在县北一十里”。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有“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之句。

④即今福建泰宁县西、与建宁县交界处之天台山。《方舆纪要》卷98泰宁县:“天台山在县西六十五里。四峰并耸,状如宝盖,高千余丈,盘结三十余里。上有池,池北有双人石, 以形似名也。”

⑤在今河南新县西南。旧属光山县。《方舆纪要》卷50光山县“浮光山”条下:“又县西南百五十里有天台山,壁立万仞, 一望千里。 上有铁瓦寺,下有龙池。”

⑥在今河南滑县东南。《宋史·河渠志一》:天禧三年(1019)六月,滑州“河溢城西北天台山旁,俄复溃于城西南,岸摧七百步,漫溢州城,历澶、濮、曹、郓,注梁山泊;又合清水、古汴渠东入于淮”。

⑦在今湖北红安县北,与河南新县西南接界处。《方舆纪要》卷76黄安县:天台山“其顶平旷,可容千家。以牛耳崖为北门,梯之乃达。宋端平、嘉熙间,襄汉、淮西兵扰,土人结寨于此,形势峭险,四面如壁,止通一人往来。石窍泉涌,冬夏不绝。集众固守,常活十万人,寇屡来攻,卒不能克。元末兵乱,有黄杨者,聚众据此曰黄杨寨”。

⑧在今湖北大冶市西南。《清一统志·武昌府一》:天台山“在大冶县西南三十里”。产云雾茶。

⑨在今四川简阳市南。《方舆纪要》卷67简州“逍遥山”条下:天台山,“《志》云:在县南八十里。上有三峰,如三台然”。

⑩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罗江镇南。《寰宇记》卷83罗江县:天台山“在县南,山似吴之天台,折脚之水出焉”。

(11)在今四川广元市西三里。《方舆纪要》卷68广元县“乌奴山”条:天台山“峭崖苍郁,盘道萦回,独木危桥,委曲而上,至巅乃即平陆,若天台然,因名”。

(12)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21金筑安抚司:天台山在“司(治今广顺镇)西南二十里。孤耸如台”。

(13)在今陕西汉中市北。《舆地纪胜》卷183兴元府:天台山“在南郑县北四十余里,山顶平坦如台,兴元坐其岗脉,故云山谷石皆坚润,有金星,可作砚, 间有砚材, 俗号石碑谷, 谷中泉流可溉田”。

(14)在今陕西麟游县。《方舆纪要》卷55麟游县:天台山在“唐九成宫之西”。《清一统志·凤翔府一》:天台山“即九成宫故墟,其阳崇岩崛起,上有苍松古柏”。

(15)在今陕西宝鸡县西南四十里。民国《宝鸡县志》卷2:“天台山在县直南四十里。诸山环拱,岗阜突出,形似莲台,上建圣母宫,后庋五层楼。山腰有洞,旁渟灵泉,旱祷有应。”


【检索天台山】 古籍全文检索:天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