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石窟

在今云南剑川县城西南五十里。石钟山系石宝山支峰,因山上有石如钟而得名。《清一统志·丽江府》 引《剑川州志》:中山“在石宝山南一里,岩石壁立,镌梵像数百,庄严经久不变,谓之中山石佛”。石窟开凿于南诏、大理时期,是云南白族先民创造的石刻艺术宝库。另有宋代以来的题记四十余则。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又称剑川石窟。在云南省剑川县城西南25千米处。石钟山系石宝山的支峰,因山上有石如钟而得名。石窟群依山开凿,宏伟壮观,共有石钟寺区、狮子关区和沙登箐区,计17窟,造像139躯。石钟寺区有8窟,第一、第二窟雕有南诏王造像,是研究南诏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为全窟的重点;第三—七窟是佛像,雕刻细腻,造型优美,是石窟群中艺术性较高的几处。狮子关区有石窟3处,其一为南诏王全家造像,俗称“全家福”;另一俗称“酒醉鬼”的雕像为梵僧观音像;第三处在巨石之上刻一深目高鼻之人,旁镌“波斯国人”四字。沙登箐区有石窟6处,在甲子寺悬崖的缝隙中雕刻的多闻天王和大黑天神像,高达2米,威武雄壮。石窟开凿于南诏、大理时期,是云南白族先民创造的石刻艺术宝库。另有宋代以来的题记40余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检索石钟山石窟】 古籍全文检索:石钟山石窟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