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尊者讳

    原指封建社会史家记载历史的一种笔法,即在涉及统治者的一些丑恶行径时有意加以隐瞒。今则泛指不敢揭发掌权者所干的坏事。公元前662年,鲁庄公死,其子公子般即位。鲁庄公庶兄公子庆父随即杀掉了公子般,而拥立庄公幼子公子启方即位,是为闵公,庆父也就因此把持了鲁国政权。为了了解鲁国政局内幕,公元前661年,中原霸主齐桓公派齐大夫仲孙湫使鲁。仲孙归国后,向齐桓公提出了“不去庆父,鲁难未已”的看法,从而为齐国制定对鲁政策提供了依据。对于仲孙湫出使鲁国这一史实,鲁史《春秋》记为:“冬,齐仲孙来。”对此,《春秋公羊传》解释说,齐仲孙为何来鲁?因为他是为庆父弑君而来。既然如此,却何以只书齐使来而不书其他,则是因为他是外国使臣。为什么只书外国使臣,是因为按照《春秋》笔法,要为有权位的人、为长辈亲属、有道德和才能的人隐瞒他们不光彩的历史。

【出典】:

    《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冬,齐仲孙来。仲孙者何?公子庆父也。公子庆父,则曷为谓之齐仲孙?系之齐也。曷为系之齐?外之也。曷为外之?《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例句】:

    唐·杨士勋《春秋谷梁传·成公九年》疏:“释曰:‘《春秋》讳有四事,一曰为尊者讳耻,二曰为鲁讳败,三曰为贤者讳过,四曰为同姓讳疾。’”


【词语为尊者讳】  成语:为尊者讳
【检索为尊者讳】 全文检索:为尊者讳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