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359至卷367之2

  右为细末,水调敷。如热极者,用腊水尤妙。

  水澄膏 秘方,围敷肿毒。
  郁金 白蔹 白芨 五倍子各一两 乳香 雄黄各五钱
  右为细末,水调敷。如热极者,用腊水尤妙。

  五金膏 一名葵花散。
  黄葵花七朵 川连二钱,去须 山栀三个,肥者 黄蘗五钱 川郁金三钱
  右为末,井华水调成膏敷。此药性急,宜速打之。

  清水膏 治痈疽及一切毒肿坚硬,肿痛攻冲,四畔焮肿。抽热毒,散肿气。
  羊桃根 大黄 黄芩 赤小豆 菉豆粉 黄蘗各一两
  右为细末,用芸苔菜取自然汁,入蜜少许相和,调药令稀稠得所,看四畔肿赤处大小,剪生绢上匀摊,可厚一钱许,贴之,干即易。

  水调膏 治痈疽毒热,赤焮疼痛。
  川大黄生用研末 杏仁去皮尖研 盐花各三分
  右为细末,研令匀,以新汲水调和,稀稠得所,旋即涂肿上,干即易之。

  水澄膏郭氏 治风热肿毒,赤红色,攻焮疼痛不止。
  白芨 白蔹各四钱 郁金一对 大黄 黄蘗 黄药子 榆皮各七钱五分 乳香 没药 雄黄各半两
  右为细末,用新汲水一碗,药末不以多少,澄于水内,药定去水,敷于肿处,上用白纸封之,用鸡翎掳此水湿润。

  二黄散 治一切肿毒。
  黄蘗 大黄各等分
  右为末,用酢调搽,如干以水润之

  揭毒散
  大黄一两半 白芨一两 (石卜)硝二两
  右为末,用井水调搽,如干再搽。

  三消散 退极热证赤肿焮开者。
  (石卜)硝 焰硝 大黄 栀子炒黑色 寒水石 南星各等分
  右为细末,生地黄汁调涂贴,芙蓉叶捣汁调亦可。

  四面楚歌 敷诸般疽发肿赤,痛不可忍。未成则散,已成则破。至疮口合而止。
  荆芥和根銼碎 赤芍药 大蘗根 土当归 山大黄 土白芷 天南星圆白者 赤小豆 商陆根銼片子焙 白芨 赤蔹 白蔹 草乌 寒水石煨或炒,各等分
  右为末,生地黄汁调角四畔,或苦虀根汁。肿用商陆根研汁。未溃则满涂上,或有尖起处则留出疮口。

  水师晶明 治诸发已破未破,皆洗。如成脓溃烂,最要洗净。去故肉,生新肉。洗后净干,再用角贴掺药,一日一次。
  大蘗皮 泽兰 莽草 荆芥 赤芍 山大黄 土白芷 土当归 独活各等分
  右銼粗散,用水一斗,入葱白、大椒、橘叶同煎熏洗。如已烂,入猪蹄下膝爪骨肉煎,可免干痛。洗净为度。

  硇砂膏 治痈疽肿毒,并治瘰疬,点落疣痣等。
  硇砂生用,一钱 石矿灰一两,炒黄色 白丁香三钱,炒黄色 黄丹半斤,生用 碱一斤,淋水五碗
  右四味,研为极细末,次将碱水煎作一碗,成膏待冷,以前末入膏和匀,藏磁器中。一应毒物,以此膏点之。白丁香即麻雀儿屎,用坚尖者,不用软颓者。

  六灰膏 治发背、疔疮、疖子、肿毒、疬疮、痔疮、痣子、疣子,其功用与硇砂膏同也。
  灰苋 桑木 枣木 荞麦科 茄科各烧为灰 石矿灰研细
  右件多少不妨,和匀,汤泡水淋,淋下之水,煎成膏如糊,装磁器中。一应毒物,以膏点之。若点疬疮痔疮,待烂去少许,再点之,再烂去,如是渐渐点去。

  援生膏 治诸般恶疮,及瘰疬鼠疮才起者,点破即愈。
  血竭一钱 蟾酥 轻粉各三钱 麝香五分 雄黄五钱 乳香 没药各一钱
  右件俱为极细末,再用荞麦秸灰或真炭灰一斗三升,淋灰汤八九碗,用栗柴或桑柴文武火煎作三碗,取一碗收留,将二碗盛于好磁器内,候温将药末入灰汤内,用铁瓢或桑柳枝右搅,又用好细石灰一升入药,灰汤搅匀,取出候冷,过宿盛于小白磁罐内。凡遇诸恶疮,点在当头,一日二次,次日又一次。疮头食破约五分,血水出为妙。恐日久药干,将前收留灰汤和用。

  替针丸 治痈疽已溃未破,或破后脓出不快者。
  白丁香 硇砂 没药 乳香各一字 石灰药汁内种糯米十四粒。其法用石灰五升,炉灰三升,以水五升,淋取清汁,入大锅内熬浓汁,至三二升,用瓦器盛贮。临用时,以小青盏盛取半盏浓汁,却用皮纸贴盏中浓汁面上安定,然后取糯米十四粒,种在皮纸面上一宿即是。
  右同为细末,糯米饭丸如麦粒大,每用一粒,未破用津贴疮头薄处即破,脓滞不快则用一粒纳疮口内,使脓不滞,好肉易生。
  又方
  雄雀粪二十粒 硇砂 陈仓米 没药各一字
  右研匀,以米饭丸如粟大,每用一粒,贴疮口眼中,即溃脓出。

  替针丁香丸
  草乌尖 硇砂 白丁香坚者
  右为末,酸酢调点,将破者令速溃。若急则无如刀快。蜞针一法亦妙,见后。

  托里温中汤 治疮为寒变而内陷者,脓出清稀,皮肤凉,心下痞满,肠鸣切痛,大便微溏,食则呕,气短促,呃逆不绝,不得安卧,时有昏愦。
  丁香 陈皮 沉香 茴香 益智仁各一钱 木香一钱半 黑附子炮去皮脐,四钱 羌活 干姜炮,各三钱 甘草炙,二钱

  加味十全汤 治痈疽溃后,补气血,进饮食。
  黄芪蒸 地黄蒸 当归 川芎 人参 茯苓 芍药炒 白朮 陈皮各一两 粉草炙 桂心 五味子各半两 乌药七钱
  右(口父)咀,每服一两,用水一碗,生姜五片,枣二枚,同煎,分作二服。留滓晒干为末服之。丹溪云:加味十全汤,须看年之老壮,资之强弱,证之缓急,时之寒热,加减用之。

  补中益气汤 治疮疡之人,元气不足,四肢倦怠,口干发热,饮食无味,或饮食失节,或劳倦身热,脉洪大而无力,或头痛恶寒自汗,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
  黄芪炙,一钱五分 甘草炙 人参 当归酒拌 白朮炒,各一钱 升麻 柴胡 陈皮各三分 作一剂,水二锺,姜三片,枣二枚,煎一锺,空心服。

  人参养荣汤 治溃疡发热,或恶寒,或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色痿黄,吸吸短气,饮食无味,不能收敛,或气血原不足,不能收敛。若大疮愈后,多服之,不变他病。
  白芍药一钱半 人参 陈皮 黄芪蜜炙 桂心 当归酒拌 白朮 甘草炙,各一钱 熟地黄酒拌 五味子炒杵 茯苓各七分半 远志去心炒,五分 作一剂,水二锺,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前服。

  四君子汤 治脾胃虚弱,或因克伐肿痛不散,溃敛不能,宜用此以补脾胃,诸证自愈。若误用攻毒,七恶随至,脾胃虚弱,饮食少思,或食而难化,或欲作呕,或大便不实。若脾胃气虚,疮口出血,吐血便血,尤宜用之,盖气能摄血故也。凡气血俱虚之证,宜于前汤但加当归。脾胃既旺,饮食自进,阴血自生。若用四物沉阴之剂,脾胃复伤,诸证蜂起。若命门火衰而脾土虚寒,必用八味丸以补土母。
  人参 茯苓 白朮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
  右,姜枣水煎服。

  六君子汤 治脾胃虚弱,或寒凉克伐,肿痛不消,或不溃敛,宜服此汤,以壮营气,诸证自愈。
  即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

  异功散 治脾胃虚弱,饮食少思。
  即四君子汤加陈皮。

  四物汤 洽血虚发热,或因失血,或因克伐,或因溃后致晡热内热,烦躁不安,皆宜服之。经云:血生于脾。若脾虚不能生血者,宜用四君子汤,加当归酒炒、白朮以补脾。

  熟地黄 当归各三钱 芍药二钱 川芎一钱半
  右,水煎服。

  八珍汤 调和荣卫,顺理阴阳,滋养血气,进美饮食,退虚热,此气血虚之大药也。
  当归酒拌 川芎 芍药炒 熟地黄酒拌 人参 白朮炒 茯苓各一钱 甘草炒,五分 作一剂,水二锺,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十全大补汤:治溃疡发热,或恶寒,或作痛,或脓多或清,或自汗盗汗,及流注、瘰疬、便毒,久不作脓,或脓成不溃,溃而不敛,或血气不足之人,结肿未成脓者,宜加枳壳、香附、连翘,服之自消。
  人参 肉桂 地黄酒洗蒸焙 川芎 茯苓 白芍药炒 白朮土炒 黄芪用盐水拌炒 当归酒拌,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作一剂,用水二锺,姜枣煎服。

  归脾汤 治忧思伤脾,血虚发热,食少体倦;或脾不能摄血,以致妄行吐下;或健忘怔忡,惊悸少寐;或心脾作痛,自汗盗汗;或肢体肿痛,大便不调;或妇人经候不准,晡热内热;或唇疮流注等证,不能消散溃敛。
  白朮 白茯苓 黄芪炒 当归 龙眼肉 远志肉 人参 酸枣仁炒,各一钱 木香五分 甘草炙,三分
  右,姜枣水煎服。

  黄芪人参汤 治诸疮破后,食少无睡,及有虚热,秽气所触者。
  黄芪二钱 人参 白朮 麦门冬 苍朮 陈皮 升麻 五味子 当归身 甘草各一钱 黄蘗炒,四分 炒曲五分
  右作一服,水二锺,煎至一锺,食远服。

  托里当归汤 治溃疡气血俱虚,疮口不敛,晡热内热,寒热往来,妇人诸疮,经候不调,小便频数,大便不实等证。
  当归 黄芪炙 人参 熟地黄 川芎藭 芍药各一钱 柴胡 甘草各五分
  右,水煎服。

  人参散 治痈疽内虚不足。
  人参 白朮 上白茯苓 枸杞子各一两 熟地黄 黄芪銼,各二两 桂心 白芍药 当归微炒 甘草炙,各半两
  右銼碎,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麦门冬汤 治痈疽溃后,脓水不绝。
  麦门冬去心 黄芪銼 五味子炒 人参去芦 白茯苓去黑皮 官桂去粗皮 当归切焙 远志去心 芎藭各一两 甘草炙,七钱半
  右(口父)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擘碎,大枣二枚擘破,同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

  护壁都尉 治诸发已溃,去旧生新。老人气血虚弱,宜补之。此溃后服,至愈而止。
  防风去芦 厚朴去粗皮姜汁炒 苦梗 白芷 黄芪炙,各半两 人参二钱 川芎 甘草 柳桂 当归各三钱
  右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温盐酒调服。至疮口合后,更服为佳。不饮酒,木香汤。兼服降气汤尤妙。

  六味丸 一名六味地黄丸。此壮水之剂。夫人之生,以肾为主。凡病皆由肾虚而致。此方乃天一生水之剂,无有不可用者,世所罕知。若肾虚,发热作渴,小便淋秘,痰气壅盛,咳嗽吐血,头目眩运,小便短少,眼花耳聋,咽喉燥痛,口舌疮裂,齿不坚固,腰腿痿软,五脏齐损,肝经不足之证,尤当用之,水能生木故也。此肾虚发热,自汗盗汗,诸血失血,失音,水泛为痰之圣药,血虚发热之神剂也。
  熟地黄生者,自制,八两 山萸肉 山药各四两 白茯苓 牡丹皮 泽泻各三两
  右地黄杵膏,余为末,蜜和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滚汤下。

  八味丸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土虚寒而患流注鹤膝等证,不能消溃收敛;或饮食少思,或食而不化,脐腹疼痛,夜多漩溺。
  前方加肉桂、附子各一两。

  加减八味丸 治证同前。
  即六味丸加肉桂、五味子各一两。

  人参内托散 治疮疡溃脓而作痛者。
  人参 黄芪 当归 川芎 厚朴 防风 桔梗 白芷 官桂 紫草 木香 甘草
  右,入糯米一撮,水煎服。

  黄芪散 治痈溃后,补虚去客热。
  黄芪 石膏各二两 知母 麦门冬去心 白芍药 白茯苓 桂心 熟地黄 人参去芦 川升麻各一两 甘草炙微赤,半两
  右銼碎,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六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

  当归补血汤 治疮疡溃后,气血俱虚,肌热躁热,目赤面红,烦渴引饮,昼夜不息,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此脉虚,血虚也,若误服白虎汤必死。宜此主之。
  黄芪炙,一两 当归酒拌,三钱 作一剂,水一锺半,煎六分服。

  沉香散 治痈脓溃已绝,肌肉内虚,尚有余热。
  沉香銼 柴胡去苗 黄芪 麦冬去心,各一两 白朮七钱半 熟地黄二两 黄芩 (艹舌)蒌根 甘草生銼,各半两
  右銼,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竹叶二七片,小麦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加味逍遥散 治肝脾血虚,内热发热,或遍身瘙痒寒热,或肢体作痛,头目昏重,或怔忡颊赤,口燥咽干,或发热盗汗,食少不寐,或口舌生疮,耳内作痛,或胸乳腹胀。小便欠利。
  甘草炙 当归 芍药酒炒 茯苓 白朮炒 柴胡各一钱 牡丹皮 山栀炒,各七分
  右,水煎服。

  栀子黄芩汤 治发背痈疽溃后,因饮食有伤,调摄不到,发热不住,用以退热。
  漏芦 连翘 山栀仁 黄芩去心 防风 石苇如无,以桑白皮代 生甘草 生犀角屑 人参 苦参各去芦 茯苓上白者,去皮,各二钱半 生黄芪去叉芦,一两
  右为粗末,每四大钱,水一锺,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六合回生丹 一名六合夺命散。治发背痈疽溃烂,有回生之妙。
  铅粉一两 轻粉 银朱 雄黄 乳香箬上炙 没药炙,各二分半
  右六味,各择真正好者,研为极细末,收贮。凡治其病,先煎好浓茶,将疮洗净,软帛拭干,后剖开猪腰子一枚,用药一分,掺于猪腰子上,敷患处,待猪腰子上发热如蒸,良久取去。自此拔毒气,减痛苦,定疮口。出脓秽,不可手挤。次日依前法仍敷之,第三日亦敷之。疮势恶甚,可敷七八九次,疮小只敷一次可愈。猪腰子不发热,勿治。又治对口疮同前。

  骊龙散 治发背痈疽,破与不破二者之间,功能捷奏。
  珍珠五分 牛粪十二月生用,余月烧存性 铁锈各重一两
  右研极细末,以猪脑髓和好酢,调敷疮口三五次愈。初起者自消。凡发毒品味忌食之。

  麦饭石膏 在脓溃后围疮口。
  麦饭石不拘多少,炭火煅至红,以好酢淬之,如此煅焠数次,研为末,重罗去粗者,取细末入乳钵,数人更递研五七日,如面极细为妙 白蔹研为细末 鹿角不用自脱者,须用带脑顶骨全者,却是生取之角,截作二三寸长,炭火烧令烟尽,研罗为末,再入乳钵,更递研令极细
  右用麦饭石细末二两,白蔹末二两,鹿角灰四两。最要研得极细方有效。粗则反致甚痛,细则能止痛收口排脓,精粗之异如此。和合量药末多寡,用经年好米酢入银石器内,熬令鱼眼沸,却旋旋入药末,用竹篾子不住手搅,熬一二时久,令稀稠得所,提出,以磁器盛之,候冷,以纸盖覆,勿令着尘。用时先以猪蹄汤洗去脓血,以故帛挹干,鹅翎蘸膏涂敷四围,凡有赤处尽涂之,但留中心一口如钱大。未溃能令内消,已溃则排脓如湍水,逐日疮口收敛。疮久,肌肉腐烂,筋骨出露,用旧布片涂药贴疮,但内膜不穿,亦能取安。洗疮勿可手触嫩肉,亦不可口气吹着。合药亦忌腋气之人,及月经有孕妇人见之。仍可熬好米酢一大碗,收磁器内,候逐日用药于疮上。久则药干,以鹅翎点酢拂拭药上,勿令绷紧也。初则一日一洗一换药,十日后两日一换。

  解毒百用膏
  猪牙皂角煨 南星各一两 大米一合炒黑 臭小粉干者四两炒焦去火毒
  右为末,和匀,蜜水调围,治颠扑酒酢调围。

  逼毒散 刘氏贴发背痈疽,脓尽,四面皮粘,恐有脓毒攻起,宜用此。
  黄药子 白药子各一两 透明雄黄一钱 赤小豆二两
  右为末,水调敷。

  青散子 治发背痈疽,脓尽生肉平满,宜用此紧疮口生肌。
  槿花叶盛时收阴干,取四两为末 青赤小豆 白芨各二两
  右为末,临时用槿花末三钱匕,白芨、小豆末各一钱匕相和,新汲水调摊纸上,贴四畔,中心疮口不用贴。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六十五

外科痈疽疔毒门

    方

  雄黄解毒散 治一切痈肿溃烂毒势盛者,先用此药二三次,以后用猪蹄汤。
  白矾四两 雄黄 寒水石煅,各一两 用滚水二三碗,乘热入前药一两,洗患处,以太乙膏或神异膏贴之。

  猪蹄汤 治一切痈疽肿毒,消毒气,去恶肉。凡疮有口,便用此汤洗。
  香白芷不见火 黄芩去心 赤芍药 羌活 露蜂房取有蜂儿者 当归去芦 生甘草各等分
  右为粗末,看疽大小用药。如疽大,加料用。先将獖猪前蹄两只一斤,只用白水三升煮软,将汁分作二次,澄去面上油花,尽下面滓肉,每次用药一两,投于汁中,再用文武火煎十数沸,去滓,以故帛蘸药汤,温温徐薄揩疮上,死肉恶血,随洗而下。净洗讫,以帛挹干。仍避风,忌人口气吹之。有狐臭人、并月经见行妇人、鸡犬并不许入病人房。洗疮切勿以手触着。洗疽之方,所敷甚多,惟此方极效。其用露蜂房有理,盖以毒驱毒也。

  集香散 洗痈疽溃烂。
  白芷 藿香 茅香 香附子 防风各三钱 木香 甘草各一钱 作一剂,用水三碗,煎数沸,去渣,淋洗患处。

  熏洗方 凡诸发及痈疽瘰疬臁疮,汤荡火烧等疾,或有别作一种秽臭,气息不堪闻者,最是恶证。或已破未破,或小或大,皆当作急治之。可用忍冬藤一握擂细,用无灰酒滤汁服之,以滓敷疮四围,用云母膏别研,亦可剪开大口,以护其疮之上,俟其疮出脓,便以獖猪蹄汤等十分净洗,久洗为妙,至一二时辰不妨。次用后药熏之。
  好降真香末 枫香末
  右二味于铫中搅匀,丸如弹子大,却取香炉一枚,依炉口造纸烟筒一个,如烧龙涎香样,慢火爇之,紧以烟筒口熏疮上,不拘丸数,稍倦暂止,然后更熏。未出脓者即出,已出脓者即干,直候生肌合口,然后止。向后有赤肿去处,又再熏。大概欲屏去秽气也。

  追毒丹 治疮疽黑陷者,用刀针开疮,内此丹,使之溃,然后去败肉排脓,随证治之。痈疽疔疮附骨疽,并皆治之。
  巴豆七粒,去皮心,不去油,研如泥 白丁香 轻粉各一钱 雄黄 黄丹各二钱
  右件研和,加白面三钱,滴水为丸如麦大,针破疮,内之,复以乳香膏,追出脓血毒物。漏疮四壁,死肌不去,不可治,亦以此追毒去死肌,乃养肉令愈。疾小者,用一粒,大者加粒数用之。

  追毒乌金散 治疮口恶肉,毒溃脓血。
  巴豆五钱 寒食面一两 好细墨一绽
  右为细末,用水和面作饼子,将巴豆包定,休教透气,文武火烧成深黑色为细末,量疮贴之。用胆汁就和成锭子,新水磨用,扫五七次妙。
  又方 【《保命》】  治恶疮有死肉者及追脓。
  白丁香 轻粉 粉霜 雄黄 麝香各一钱 巴豆霜三个
  右为细末,新饭和作锭子用之。

  神异膏 洽痈疽坏烂,及诸疮发毒。
  雄黄五钱 滑石倍用
  右为末,洗后掺疮上,外用绵子覆盖相护。凡洗后破烂者,用此贴之。

  止痛拔毒膏 治一切疮发臭烂,不可近。未破则贴破,已破则生肉。杖疮疔疮皆用之。
  螌蝥四十九枚 柳枝四十九条 木鳖子七个 乳香 没药 麝香各少许 松脂三钱
  右用真清油十四两,煎黑柳条焦枯,滤去渣,入黄丹五两,滴入水中,成珠为度;却入诸药,搅令匀,入瓷器中收了,后用。

  青金锭子郭氏
  铜绿三钱 青矾 胆矾 轻粉 白丁香 砒霜 苦葶苈各-钱 脑子少许 麝香
  右将葶苈研细,次下诸药,同研极细,打稠糊为锭子,或炼蜜加白芨末一钱为锭,如麻黄粗细,约二寸长,看疮口深浅纴入。疼者可治,不疼难治。第一般紧峻碧云锭子,砒霜生,开疮口用。第二般紧缓碧霞锭子,砒霜煅,去死肉用。第三般缓慢碧玉锭子,去砒霜,加枯矾,生好肉用。

  翠霞锭子 治年深冷漏日久,恶疮,有歹肉用之。
  铜绿 寒水石煅?滑石各三钱 明矾 腻粉 砒霜 云母石研如粉,各一钱二分半
  右研极细末,糊为锭子,如麻黄粗细,长短不拘,量疮口深浅纴之。如修合,候天色晴明则可。

  信效锭子 治一切恶疮。
  红娘子 黄丹 砒霜 鹰屎 土硝 白芨 铜绿各一钱半 脑子 麝香各少许
  右研细末,些少儿乳汁和为锭子用,中病即止。

  红玉锭子 去歹肉生肌。
  干胭脂 白矾枯,各三钱 轻粉 砒霜 黄丹 脑子 麝香各少许
  右研极细末,稠糊和为锭子用之。

  时效针头散 追蚀恶疮歹肉,兼治瘰疬。
  赤石脂半两 乳香 白丁香各二钱 砒霜生 黄丹各一钱 轻粉 麝香各半钱 蜈蚣一条,焙
  右为极细末,掺于疮口,歹肉自去矣。若动刀针,其疮虽可,有瘢。

  追毒饼 治诸般恶疮,因针开了口后,又闭合生脓,胀痛不可忍,用此捻成小麦子大,放入疮中,永不闭,脓水自出,疮自干好。
  极好信石半钱 雄黄 雌黄 大朱砂各一钱 轻粉少许
  右研为细末,糯米糊丸如麦子大,若疮口闭合生脓,将药入内,仍以膏药贴之。

  翠青锭子 又名善效锭子。治脑疽发背恶疮并溃烂,追脓水长肌。
  铜青四钱 明矾枯 韶粉 乳香炙另研 青黛各一钱半 白蔹 轻粉真者,各一钱 麝香半钱 杏仁二七粒,去皮尖另研 如有死肉,加白丁香一钱。
  右为细末,稠糊为饼子,或糯米饭和亦得,看浅深纴之,直至疮平复,犹可用之,大有神效。如前数方不宜多用。谓犯生砒也。此药无毒,恐病家猜疑是毒药,请口内尝之为凭也。

  搜脓锭子 先用追蚀等锭子,蚀去歹肉恶物,止有脓水,皆宜用之。
  自然铜酢淬 川芎 白芷各半两 黄连 白蔹各二钱半 木香一钱半 麝香少许
  右为极细末,糯米饭和为锭子用之;或作散末,干上亦佳。此二方乃溃疡必用之要药,余用之救人无算。凡疮口深而窄者,先以绵杖子展净脓水,却以软饭和成锭子,长短大小,一以疮为准,须令药至底乃效,外以膏药护之。若疮口浅而阔大者,药汤洗过拭干,只以干末掺之。如疮口干燥,以自死竹蘸豆油点着,以碗承取滴下油沥,调前药末,鸡羽蘸涂,脓汁自止,疮口又润,新肉自生,神效。

  神效当归膏 治痈疽疮毒,及汤火杖疮溃烂,最能止痛,推陈致新。
  当归二两 麻油四两 白蜡五钱,如用黄腊一两尤效 先用当归入油煎至焦黑色,去渣,入蜡镕化,即成膏矣。此方用蜡为君。前人每云蜡为外科之要药,生肌定痛,续筋补血,其功不可尽述。常见善讼者,杖后随食蜡两许,饮酒一两碗,一睡之后,血散痛止,轻者即消,重者虽腐溃亦易愈,可见蜡之功甚大,用者不可忽之!

  神异膏 【《精要》】  治诸般恶毒疮疖,发背痈疽,其妙如神。
  露蜂房要峰儿多者细剪净 杏仁各一两 全蛇蜕盐水洗净焙干 元参去芦,各半两 绵黄芪七钱半 黄丹五两,研细水飞,后入 男子乱发洗净焙干如鸡子大 真麻油一斤
  右件药,先将麻油入银铫中,同乱发于风炉上,慢慢文武火熬,候发焦镕尽,以杏仁投入,候杏仁色变黑,好绵滤去渣;再将所熬清油入银铫内,然后入黄芪、元参二味,慢火熬一二时,取出铫子,安一冷风炉上,候半时久,火力稍息,旋入露蜂房、蛇蜕二味,将柳枝急搅,移铫于火上,不住手搅,慢火熬至黄紫色;用绵滤过后,复入清油在铫内,乘冷投黄丹,急搅片时,又移铫于火上,文武火慢慢熬,不住手用柳枝搅千余转,候药油变黑色,滴于水中凝结成珠子,则是膏成就矣。若珠子稀,再熬少时。必候得所,然后用瓷器内封收待用。或恐偶然熬火太过,稍硬难用,却少入蜡熬,添麻油在内,瓷器盛封盖,于甑上蒸,乘热搅匀,收而用之。膏药熬成了,须用所盛瓷器,置净水盆中,出火毒一昼夜,歇三日方可用。熬此膏药极难于火候,须耐烦看火紧慢,火猛即药中火发,千万谨戒。膏药方甚多,效无出于此右者!

  热疮寒膏药 【东垣】
  当归酒洗焙干,一两 杏仁汤浸去皮尖,一百个 黄丹研细,六两 肥嫩柳枝三两半,切寸许洗干 肥嫩桃枝一两,切寸许洗干 麻油一斤
  右件先熬麻油热,下桃柳枝熬令半焦,以绵裹当归、杏仁同煎,至柳枝焦黑为度,去药渣滤油澄清,抹去铫中渣滓令净,再上火令沸,旋旋入黄丹,熬成滴水中不散为度。

  神仙太乙膏 治八发痈疽及一切恶疮软疖,不问年月深浅,已未成脓,并宜治之。蛇虎伤、蜈蚣螫、犬咬伤、汤火刀斧所伤,皆可内服外贴。如发背先以温水洗疮净,软帛拭干,却用绯帛摊膏药贴疮,即用冷水下,血气不通,温水送下;赤白带下,当归酒下;咳嗽及喉闭缠喉风,并用新绵裹膏药置口中含化。
  元参 白芷 当归 赤芍药 肉桂去粗皮 大黄 生地黄各一两
  右銼碎,用麻油贰斤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火熬黑色,滤去渣,入黄丹一斤,青柳枝不住手搅,候滴水中成珠,不粘手为度。倾入磁器中,以砖盖口,掘窖子埋阴树下,以土覆三日,出火毒。欲服,丸如鸡头子大。

  金丝万应膏 治颠扑伤损手足肩背,并寒湿脚气,疼痛不可忍;小儿脾疳泻痢,咳嗽不肯服药者。
  沥青二斤半 威灵仙 黄腊各二两 没药 乳香各一两,别研 木鳖子四七个,切片研 蓖麻子一百个,研 麻油夏二两,春秋三两,冬四两
  右先将沥青同威灵仙下锅熬化,以槐柳枝搅候焦黑色,重绵滤过,以沥青入水盆候冷成块,取出秤二斤净,再下锅镕开,下麻油、黄腊、蓖麻、木鳖子泥,不住手槐柳枝搅匀,须慢火滴入水中不粘手,扯拔如金丝状方可。如硬,再旋加油少许,如软加沥青,试得如法,却下乳没末,起锅在炭火上,再用槐柳条搅数百次,又以粗布滤膏在水盆内,扯拔如金丝,频换水,浸一日,却用小铫盛顿。如落马坠车,于被伤疼痛处,火上炙热,贴透骨肉为验,连换热水数次浴之,则热血聚处自消。小儿脾疳贴患处,泻痢贴肚上,咳嗽贴背心上。

  善应膏 【《得效》】  治诸般恶疮肿毒、发背、脑疽、疬子、牙肿、打扑接骨,闪肭,刀斧伤、杖疮、蛇虫毒、狗马咬、汤火、漆疮、疥癣,贴之即愈。又治妇人吹乳,以药丸如桐子大,新汲水下二十丸。肺痈肠痈,亦可为丸吞服,温酒米饮,或北梗甘草煎汤皆可。不可犯荤手及火焙。
  上等黄丹八两,研极细 白胶香 明没药 滴乳香并别研 大当归 川白芷 大黄 杏仁去皮尖 草乌头 川乌头 赤芍药 槟榔 生干地黄 乱发洗净 沥青别研 土芎各一两
  右除乳香、没药外,将瓷石铫子盛香油一斤,浸药一宿,慢火煎熬诸药黑色,再入葱白、乱发煎少时,用生绢帛滤去滓,留下一两药油,复将所滤油于慢火上熬,却将黄丹入油内,用长柳条、槐条不住手搅,候有微烟起,提起药铫,将柳条点药滴在水面上,凝结成珠不散,方成膏。如不成珠,上火再熬。直待成膏,提起药铫,搅无烟出,却入乳香、没药、白胶香末搅匀,倾出瓷器中,将元留下浸药铫油一并收拾器内,用新汲水将药器坐于水内,一日一换,过三日出火毒,方可用之。如膏药硬,约量加黄蜡、清油入膏内,搅匀得所。熬膏极难于火候,须耐烦看火紧慢,火猛则药中火发,不但失药性,又燎伤制药人面目,慎之!

  元武膏 治痈疽发背、疔肿、内外臁疮、阴疰下诸恶疮,及头项痈肿,不问已溃未溃皆可用,大能排脓散毒,止疼生肌,累有神验。若疔肿,先用银篦或鹿角针,于疔疮中间及四畔针破,令恶血出,以追毒饼如小麦大,插入孔中,却用此膏贴之。如疮坏烂至甚,难以药贴,则将皂角二三片煎油,调匀此膏如稠糊,薄敷之;脓水或转多,不数次敷之干,愈妙。
  大巴豆去壳膜 木鳖子去壳切片,各二两,净 黄丹四两,研细 槐柳嫩枝各七寸长,七条,銼碎 真麻油十两
  右依前法,煎熬成膏贴用。

  金丝膏 治伤筋动骨,损痛闪肭,风毒恶疮,风湿筋寒诸病。
  当归尾 川白芷 杏仁去皮尖双仁 元参 猪牙皂角去皮弦 黄蘗 草乌生銼,各三钱 白胶香明者,八两 连须叶葱肥大者,十根 沥青明者,半斤 乳香 没药别研为末,各半两 黄蜡明者,一两 男子乱发洗净挼,如鸡子大
  右用清油半斤,将八味依前法熬滤,却入胶香、沥青搅匀,下黄蜡又搅,无烟方下乳香、没药。

  长肌膏 治年久诸般烂疮,贴之即愈。
  白烛油四钱 黄蜡 香油各八钱 黄连三钱 大枫子去壳切细,五钱 番木鳖肉切细,二钱。以上七味,同煎滤,去渣入后药 枯矾 轻粉各三钱 密陀僧五分,各研细
  右将前七味煎滤,入后三味,拌匀俟凝,看疮口大小,做薄饼,簪穿小孔十数,贴疮上,或日易之。盐茶汤洗疮,并洗饼再贴,以好为度。

  精要生肌散 寒水石碎 滑石 乌鲗骨 龙骨各一两 定粉 密陀僧 白矾灰 干胭脂各半两
  右为细末,干掺用之。

  平肌散 治诸疮久不敛。
  密陀僧煅研 花蕊石煅研 白龙骨各一两 乳香另研 轻粉各一钱
  右为细末,和匀干掺。

  生肌散
  白矾枯 槟榔各一两 黄丹 血竭各一钱 轻粉半钱 密陀僧一钱半

  红玉散
  软石膏煅,半两 黄丹炒,一钱半

  完肌散
  定粉 枯矾 黄连 乳香 龙骨各二钱 黄丹 轻粉各一钱
  右为极细末,贴疮口,生肌长肉,看轻重选用之。

  生肌散 治疮口不合。
  木香 轻粉各二钱 黄丹 枯矾各五钱
  右件各另为细末,用猪胆汁拌匀,晒干再研细,掺患处。
  又方 治寒疮敛口药。
  归身一钱,洗晒干 青皮去白,二分 木香一分 黄连五分
  右四味为极细末,蜡油调涂,取效甚速。

  保命乳香散 治疮口大者。
  寒水石煅 滑石各一两 乳香 没药各半两 脑子少许
  右各研细,和匀少许,掺疮口上。

  圣效散 收敛疮口。
  黄蘗一两,去粗皮炒赤黑色 穿山甲一两,炒 槟榔 木香各半两,炒黄色 鸡(月坒)胵七枚,生用
  右为细末,每用少许,候大脓出尽,洗净,方可干掺疮上。

  桃红散 敛疮口,定痛,辟风邪。
  滑石四两 乳香 轻粉各二钱 小豆粉一两 寒水石三两,煅
  右为细末,干掺口上。 一方,改小豆粉为定粉。
  又方 治疮口久不收。
  小椒去目炒黑 乳香 没药各一钱 定粉 风化硝各二钱 白矾二钱半
  右为细末,掺之。

  黄丹散 敛疮口。
  黄丹煅?枯矾 龙骨 寒水石 乳香 黄连 木香不见火 黄芩 槟榔 腻粉各三钱 脑子少许
  右为末,随疮干湿用之。干则用温盐汤洗,湿净干却掺其上。用不可太早,须脓血去尽,临好方用,不然则又臖作。

  橘半胃苓汤 治痈疽呕吐不下食,不知味。
  橘红 半夏姜制,各一钱 苍朮米泔浸一宿炒 白朮炒 厚朴姜制 甘草炙 茯苓 人参 泽泻 茅根各二钱 姜汁敷匙水二锺,煎一锺,入姜汁煎一二沸,作十余次饮之。

  托里健中汤 治疮疡元气素虚,或因凉药伤胃,饮食少思,或作呕泻等证。
  肉桂三分 人参 白朮 茯苓各二钱 半夏 炮姜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黄芪一钱五分
  右,姜枣水煎服。

  托里益中汤 治中气虚弱,饮食少思,或疮不消散,或溃而不敛。
  人参 白朮土炒 陈皮 半夏 白茯苓 炮姜各一钱 木香 炙甘草各五分
  右,姜枣水煎服。

  托里抑青汤 治脾土虚弱,肝木所侮,以致饮食少思,或胸膈不利等证。
  人参 白朮 茯苓 陈皮 半夏各一钱 芍药 柴胡 甘草各五分
  右,姜枣水煎服。

  托里清中汤 治脾胃虚弱,痰气不清,饮食少思等证。
  人参 白朮 陈皮 茯苓各一钱 半夏八分 桔梗七分 甘草五分
  右,姜枣水煎服。

  托里益黄汤 治脾土虚寒,水反侮土,以致饮食少思,或呕吐泄泻等证。
  人参 白朮 陈皮 茯苓 半夏各一钱 炮姜 丁香 炙甘草各五分
  右,姜枣水煎服。

  托里越鞠汤 治六郁所伤,脾胃虚弱,饮食少思等证。
  人参 白朮各二钱 陈皮 半夏各一钱 山栀 川芎 香附 苍朮各七分 炙甘草五分
  右,姜枣水煎服。

  人参理中汤 治疮疡,脾胃虚寒,呕吐泄泻,饮食少思,肚腹作胀,或胸膈虚痞,饮食不入。
  白朮 人参 干姜 甘草炙,各等分
  右,姜枣水煎服。

  黄芪人参汤 痈疽脓血大泄,败臭痛甚,宜用。
  人参 苍朮米泔浸炒 白朮炒 麦门冬去心 陈皮 当归酒拌 神曲炒 甘草炙 五味子杵,各一钱 黄芪炙,二钱 黄蘗炒 升麻各四分
  右作一剂,水二锺,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远服。

  加味解毒汤 痈疽大痛不止,宜用。
  黄芪盐水拌炒 黄连炒 黄芩炒 黄蘗炒 连翘 当归酒拌,各七分 甘草炙 白芍药 栀子仁炒,各一钱
  右作一剂,水二锺,煎八分服之,药下痛即止。

  内补黄芪汤
  黄芪盐水拌炒,二钱 熟地黄酒拌 人参 茯苓 甘草炙,各五分 芍药炒 川芎 官桂 远志去心 当归酒拌,各八分麦门冬去心五分 作一剂,水一锺半,姜三片,枣二枚,煎六分,食远服。

  当归和血散 治疮疡未发出,内痛不可忍;及治妇人产前产后腹痛。
  当归二钱 乳香半钱 没药一钱半 芍药三钱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中盏,煎七分,和滓温服,日二。妇人酒煎。疮既发,不须用。疮痒者,加人参、木香。妇人服之,加赤芍药。

  回疮金银花散 治疮疡痛甚,色变紫黑者。
  金银花连枝叶俱用,銼研二两 黄芪四两 甘草一两
  右(口父)咀,用酒一升,同入壶瓶内,闭口,重汤煮三两时辰,取出去滓顿服之。一方无黄芪。

  郭氏定痛托里散 治一切疮肿疼,痛不可忍。如少壮气充实,先用疏利,后服此药。
  粟壳去蒂炒,二两 当归 芍药 川芎各半两 乳香 没药 桂各三钱
  右(口父)咀,每服五钱,水煎。

  乳香止痛散 治一切疮肿疼痛不止。
  粟壳六两 白芷三两 炙草 陈皮各一两半 乳香 没药各一两 丁香半两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

  乳香黄芪散 治一切恶疮、痈疽、发背、疔疮,疼痛不可忍者,或未成者速散,已成者速溃,败脓不假刀砭,其恶肉自下;及治打扑伤损,筋骨疼痛。
  黄芪去芦 当归酒洗 川芎 麻黄去根节 甘草生 芍药 人参去芦 粟壳蜜炒,各一两 乳香另研 没药另研,各五钱陈皮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温服。如疮在上,食后;在下,食前服之。

  人参内托散 治疮疡溃脓而作痛者。
  人参 黄芪 当归 川芎 厚朴 防风 桔梗 白芷 官桂 紫草 木香 甘草
  右,入糯米一撮,水煎服。

  乳香丸 治发背及一切疽疮溃烂,痛不可忍。
  乳香 没药并另研极细 羌活 五灵脂 独活各三钱 川芎藭 当归 真菉豆粉 交址桂 川白芷 白胶香各半两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薄荷汤送下。手足损痛,不能起者,加草乌,用木瓜盐汤送下。

  乳香定痛散 治一切疮疡溃烂疼痛。
  乳香 没药各五钱 滑石 寒水石各一两 冰片一钱
  右为细末,擦患处,痛即止。敷药中加南星、半夏,能止痛;更加蓖麻仁尤佳。

  乳香膏 治诸疮痛久不瘥。
  乳香另研,一两 食盐 杏仁去皮尖双仁研 松脂各一两半 生地黄取汁三合 黄蜡三两 白羊肾(月臣)脂半斤
  右先熬脂令沸,下杏仁、地黄汁、蜡煎,候蜡镕尽,入乳香、盐、松脂煎,以柳蓖搅令匀,稀稠得所,磁盒盛,敷疮上,日二三度。

  乳香膏
  木鳖子去壳细銼 当归各一两 柳枝一尺六寸銼,同以清油四两煎令黑色,次用后药 乳香 没药各半两 白胶香明净者四两,同研极细,入油煎化,用绵子滤之右,炼药铁铫令极净,再倾前药油蜡在内,候温入黄丹一两半,以两柳枝搅极得所,再上火煎,不住手搅,候油沸起住搅,注在水中成珠不散为度,秋冬欲软,春夏欲坚,倾在水中出火毒,搜成剂收之。

  东垣圣愈汤 治诸恶疮血出不止,以寒水石细末掺之,立止。或疮时间作黑色,不可溃也,药力去尽,却红和。如血出多而心烦不安,不得眠睡,此亡血也,此汤主之。
  熟地黄 生地黄各三钱 当归身一钱半 川芎二钱 黄芪五分 人参三分
  右(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无时。

  和气散 治痈疽溃后,气虚滑泄,四肢逆冷。
  苍朮四两,米泔浸三日,洗净晒干,再以米酢炒令香黄色 甘草炙 青皮去穰,各一两 良姜炒 肉桂 干姜炮,各半两 陈粟半升
  右七味为末,每服一钱,用炒茴香末半钱相和,温酒调下,不拘时。

  瞿麦散 治痈疽发背,排脓止痛,利小便。
  桂心 赤芍药 当归 黄芪?芎藭 瞿麦 白蔹 麦门冬去心,各等分 赤小豆一合,酒浸炒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酒煎温服。如诸痈已溃未溃,疮中脓血不绝,痛难忍者,加细辛、白芷、白蔹、薏苡仁。

  参苓白朮散
  人参 茯苓 白朮炒 莲肉去心 砂仁炒杵 薏苡仁炒 山药各二两 桔梗炒 甘草炙 白扁豆去皮姜汁浸炒,各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用石菖蒲煎汤调下。

  调胃白朮散 痈疽声嘶色败,唇鼻青赤,面目浮肿,宜用。
  白朮炒 茯苓各二钱 陈皮 白芍药炒 槟榔 泽泻各一钱 木香五分 作一剂,水二锺,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如肿不退,加白朮炒、枳实麸炒各一钱。

  附子理中汤 治疮疡,脾胃虚寒,或误行攻伐,手足厥冷,饮食不入,或肠鸣腹痛,呕逆吐泻。
  附子 人参 茯苓 白芍药各三钱 白朮四钱
  右,水煎服。

  姜附汤 治疮疡,真阳亏损,或误行汗下,或脓血出多,失于补托,以致上气喘急,自汗盗汗,气短头运。
  人参 附子炮制去皮脐,各一两 干姜炮 白朮各五钱
  右作二剂,水煎服。

  参附汤 治失血过多,或脓瘀大泄,或寒凉汗下,真阳脱陷,上气喘急,自汗盗汗,气短头运等证,急服以救元气,缓则不治。
  人参一两 附子炮去皮脐,五钱
  右,姜五片,水煎服;不应倍之。

  怀忠丹 治内廱有败脓败血,腥秽殊甚,以致脐腹冷痛,用此推脓下血。
  白芷 单叶红蜀葵花根各一两 白矾枯 白芍药各五钱
  右研为末,镕黄蜡丸如梧子大,空心米汤下三十丸,推脓下血,出尽后,服十宣散补之。忌发物。

  葶苈大枣泻肺渴肺渴 治肺痈喘不得卧。
  葶苈炒黄研细如弹丸大 大枣十二枚 水三升,入枣先煮取二升,去枣人葶苈,又煮一升顿服之。又曰治肺痈,胸满胀,一身并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知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用前方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须先与小青龙汤一剂乃与之。

  桔梗汤 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粥者,肺痈也。
  桔梗 甘草炙,各一两 用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亦治喉痹。《三因》甘草倍之,每四钱,名四圣散。《千金》亦名桔梗汤,用桔梗三两,甘草二两,服后必吐脓血。

  苇茎汤 治肺痈。又云: 一本治咳,有微热烦满,心胸甲错。
  苇茎三升,切 桃仁五十枚,去皮 薏苡仁 冬瓜仁各半升 用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入诸仁煮取二升,分温五服,当吐如粥。

  如圣丸梅师 治风热毒气上攻,咽喉痛痹,肿塞妨闷;及肺痈喘嗽唾脓血,胸满振寒,咽干不渴,时出浊沫,气臭腥秽,久久咯脓,状如米粥。
  樟脑 牛黄各另研 桔梗 甘草生用,各一钱 为细末,炼蜜丸,每两作二十丸,每用一丸噙化。

  仲景桔梗白散 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桔梗 贝母各三分 巴豆去皮炒研如脂,一分
  右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者吐脓血,膈下者泻出。若下多不止,饮冷水一碗则定。

  牡丹散 【《本事》】  治肺痈吐脓血作臭,胸乳间皆痛。
  牡丹皮 赤芍药 地榆 苦梗 薏苡仁 川升麻 黄芩 生甘草各一钱半
  右作一服,水二锺,煎至一锺,食远服。 一方无黄芩,加生姜煎,名升麻汤。

  如金解毒散 治肺痈。
  桔梗一钱 甘草一钱半 黄连 黄芩 黄蘗 山栀并炒,各七分 作一剂,水二锺,煎八分,作十余次呷之,勿急服。

  桔梗汤 治男妇咳而胸膈隐痛,两脚肿满,咽干口燥,烦闷多渴,时出浊唾腥臭,名曰肺痈,小便赤黄,大便多濇。
  桔梗 贝母 当归酒浸 (艹舌)蒌仁 枳壳麸炒 薏苡仁微炒 桑白皮 防己 甘草节各一两 百合蒸 黄芪各一两半北五味子 甜葶苈 地骨皮 知母 杏仁各半两
  右銼碎,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七分,不拘时温服。咳者加百药煎,热加黄芩,大便不利加煨大黄少许,小便濇甚加木通、车前子煎,烦躁加白茅根煎,咳而疼甚加人参、白芷煎。

  四顺汤 治肺痈吐脓,五心烦热,壅闷咳嗽。
  贝母去心 紫菀去苗土 桔梗炒,各一两 甘草炙銼,半两
  右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五七沸,去滓不拘时稍冷服。如咳嗽甚,加去皮尖杏仁三枚同煎。小儿量减。

  泻白散 治肺痈。
  桑白皮炒,二钱 地骨皮 甘草炙 贝母去心 紫菀 桔梗炒 当归酒拌,各一钱 (艹舌)蒌仁钱半 作一剂,水一锺,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济生排脓汤 治肺痈得吐脓后,以此排脓补肺。
  生绵黄芪二两细末,每二钱,水一碗煎五分服 肺痈收敛疮口,止有合欢树皮、白蔹煎汤饮之。

  排脓散 治肺痈吐脓后,宜服此补肺。
  黄芪盐水拌炒 白芷 五味炒杵 人参各等分 为细末,每服三钱,食后蜜汤调下。

  宁肺汤 治咳嗽唾脓自汗,上气喘急,用此补肺;及治荣卫俱虚,发热自汗。
  人参 当归酒拌 白朮 熟地黄 川芎 白芍药 甘草炙 五味子捣 麦门冬去心 桑白皮炙 阿胶蛤粉炒 白茯苓各一钱 作一剂,水二锺,姜二片,煎八分,食后服。

  人参补肺汤 治肺证咳喘短气;或肾水不足,虚火上炎,痰涎壅盛;或吐脓血,发热作渴,小便短濇。
  人参 黄芪蜜炙 白朮土炒 白茯苓 陈皮 当归各一钱 山萸 山药各二钱 麦冬七分 甘草炙 五味子各五分 熟地黄自制,一钱半 牡丹皮八分
  右,姜枣水煎服。

  人参平肺散 治心火克肺,传为疽瘘,咳嗽喘呕,痰涎壅盛,胸膈痞满,咽嗌不利。若因肝木太过而致,当补肺;若因肾水不足而患,当补脾肺;若因心火旺而自病,当利小便。
  人参 陈皮 甘草炙 地骨皮 茯苓各一钱 知母炒,七分 五味子杵炒,四分 天门冬去心 青皮各五分 桑白皮炒,一钱
  右,水煎服。

  参芪补脾汤 治肺疽,脾气亏损,久咳吐脓涎,或中满不食,必服此药补脾土,以生肺金,否则不治。
  人参 白朮各二钱 黄芪二钱五分 茯苓 陈皮 当归各一钱 升麻三分 麦门冬七分 五味子四分 桔梗六分 甘草炙,五分
  右,姜枣水煎服。

  葶苈散 治肺痈,咳嗽气急,睡卧不安,心胸胀满。
  甜葶苈子二两半,隔纸炒至赤色 百合炒 白附子 北五味炒 甘草节 人参 (艹款)冬花 百药煎 紫菀去木,各一两 大朱砂半两,另研
  右为末,每服二钱,灯心汤调下。

  补肺散 治肺痈,已吐出脓血,以此润护。
  真锺乳粉一两 白滑石二两
  右研细,每服三钱,米饮调下。

  理肺膏 治肺痈正作,咳唾不利,胸膈迫塞。
  诃子去核 百药煎 五味子微炒 条参去芦 (艹款)冬花蕊 杏仁 知母 贝母 甜葶苈子 紫菀 百合 甘草节各五钱
  右为末,用白茅根净洗,称三斤,研取自然汁,入磁石器中熬成膏;更添入好蜜二两,再熬匀,后调和前药为圆如梧子大,温水吞下。

  五香白朮散 宽中和气,滋益脾土,生肺金,进美饮食。
  沉香 木香 明乳香 丁香 藿香叶各半两 白朮 人参 白茯苓 薏苡仁 山药 扁豆 桔梗 缩砂 白豆蔻 粉草 莲肉各一两
  右为末,苏盐汤调,空心服;枣汤亦可。有汗,加浮麦煎汤下。

  薏苡附子散 治身甲错,腹皮急,如腹胀本无积聚,身热脉数者。
  附子炮,二分 败酱五分 薏苡仁一钱
  右为末,每服方寸匕,以水二合煎顿服,小便当下。《三因》薏苡、附子同前,败酱用一两一分,每四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渣,空心服。

  牡丹汤 治肠痈,小腹肿痞,按之即痛,小便如淋,时时发热,自汗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
  牡丹皮 (艹舌)蒌仁各一钱 桃仁去皮尖双仁 芒硝各二钱 大黄五钱
  右作一服,水二锺,煎至一锺,去滓,入硝再煎数沸,不拘时服。

  薏苡仁汤 治肠痈腹中(疒丂 )痛,烦躁不安,或胀满不食,小便濇。妇人产后虚热,多有此病,纵非痈,但疑似间便可服。
  薏苡仁 (艹舌)蒌仁各三钱 牡丹皮 桃仁各二钱
  右作一服,水二锺,煎至一锺,不拘时服。

  牡丹散 治肠痈冷证,腹濡而痛,时时利脓。
  牡丹皮 人参 天麻 白茯苓 黄芪 木香 当归 川芎 官桂 桃仁去皮炒,各七钱半 白芷 薏苡仁 甘草炙,各五钱 为细末,每服三钱,用水一锺,煎至七分,食前温服。

  梅仁汤 治肠痈,里急隐痛,大便秘濇。
  梅核仁四十九粒,去皮尖 大黄三两 牡丹皮一两七钱半 芒硝二两半 冬瓜仁四两 犀角镑,一两半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以利下脓血三两行为度。

  四圣散 治肠痈痈疽,生于脑髭背腋乳,便毒服之神效。
  生黄(艹舌)蒌一枚,去皮 粉草四钱研末 没药研末 三钱 乳香研末一钱
  右用好红酒二大碗,慢火煎至一碗,分作两服,两日服尽。大便顺导恶物,妙。若干(艹舌)蒌,则用两枚。
  一方若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毒已结成,即脓化为水。毒未成,即于小便中出。疾甚,再合服以退为度。

  大黄汤 治肠痈小腹坚鞕,肿大如掌而热,按之则痛,其上色或赤或白,小便稠数,汗出憎寒,其脉迟紧者未成脓,如脉数则脓已成。
  大黄銼炒 牡丹皮 硝石研 芥子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各半两
  右銼碎,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温服,以利下脓血为度,未利再服。

  排脓散 治肠痈小腹胀痛,脉滑数,或里急后重,或时时下血。
  黄芪盐水拌炒 当归酒拌 金银花 白芷 穿山甲用蛤粉炒 防风 连翘 (艹舌)蒌仁杵 甘草各一钱 作一剂,水二锺,煎八分,食前服。若脓将尽,去穿山甲、连翘,加当归、川芎,或为末,每服三钱,食后蜜汤调下亦可。

  射干汤 治胃脘痈,人迎脉逆而盛,嗽脓血,荣卫不流,热聚胃口成痈
  射干去毛 栀仁 赤茯苓去皮 升麻各一两 赤芍药一两半 白朮半两
  右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入地黄汁一合、蜜半合,再煎温服,不计时候。

  复元通气散 【《精要》】  治诸气濇耳聋,腹痈便痈,疮疽无头,止痛消肿。
  青皮 陈皮各四两 甘草三寸,生熟各半 穿山甲炮 (艹舌)蒌根各二两 金银花净者 连翘各一两
  右为细末,热酒调下。

  芍药汤 治胃脘积热,结聚为痈。
  赤芍药 石膏 犀角镑 麦门冬 荠苨 木通各二两 (石卜)硝 升麻 元参 甘草各一两
  右(口父)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荆防败毒散 治疔疮。
  黄连 羌活 青皮 白僵蚕 独活 防风 蝉蜕 细辛 赤芍药 甘草节 独脚茅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五钱。先将一服入泽兰叶少许,姜十钱重,同擂烂,热酒和服;然后用酒水各半盏,姜三片煎服。病势退减后,再加大黄少许,煎服,略下一二行,荡去余毒,更用白梅、苍耳子,研烂贴疮上,拔去根脚。加鲜菊花捣汁入药尤妙。

  二活散
  羌活 独活 当归 乌药 赤芍药 金银花 连翘 天花粉 甘草节 白芷各四钱半 红花 苏木 荆芥 蝉蜕 干葛各三钱 檀香二钱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煎苍耳汤调下。

  夺命丹 治疔疮发恶心,及诸恶疮。
  蟾酥干者,半钱,酒化 朱砂水飞,三钱 枯矾 寒水石水飞,各一钱 轻粉五分 铜绿一字 麝香一字 海羊二十个,研。即蜗牛也。不用亦效
  右件为细末,将海羊另研为泥,和药一处,丸如菉豆大。如丸不就,加好酒成之。病轻者一丸、二丸,重者三丸。未效再服。服时嚼葱白一大口,极烂,置手心,放药丸于葱内裹合,热酒送下,暖处卧取汗出为效。忌冰水。薛氏有铜绿、麝香、没药、乳香各一钱。

  返魂丹 【《瑞竹》】  治十三种疔。
  朱砂 胆矾各一两半 血竭 铜绿 雄黄 蜗牛生用 枯白矾各一两 轻粉 没药 蟾酥各半两 麝香少许
  右将蜗牛、蟾酥研烂,余药为细末,同研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令病人先嚼葱白三寸,吐在手心,将药丸裹在葱白内,用热酒一盏吞下,如重车行五里许,有汗出即瘥。如不能嚼葱,研烂裹下极效。

  返魂丹 经云:汗之则疮愈。必用此药汗之。
  乳香 没药 辰砂 雄黄各一钱半 轻粉 片脑 麝香各五分 蜗牛不拘多少 蟾酥 青黛 粉草 硼砂各一钱
  右为细末,用海羊捣膏为丸,如难丸,加酒面糊些少,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兼生葱头二三个,细嚼咽下。疔肿及痈肿毒气入膈者,得微汗即解。 一方加铜绿、寒水石、轻粉、枯矾各一钱。

  飞龙夺命丹 治疔疮、发背、脑疽、乳痈疽、附骨疽,一切无头肿毒恶疮,服之便有头,不痛者服之便痛,已成者服之立愈。此乃恶证药中至宝,病危者服之立安矣,万无一失。此乃家传之秘方,不敢轻泄。神速之验,即日立效。
  轻粉 脑子无亦可 麝香各半钱 寒水石 血竭 胆矾各一钱 蟾酥干者酒化 乳香 没药 朱砂为衣 铜绿各二钱雄黄三钱 蜗牛二十一个,无亦效 蜈蚣一条,酒炙黄去头足
  右为细末,先将海羊连壳研为泥,和前药为丸如菉豆大,如丸不就,入酒打面糊为丸,每服二丸。先用葱白三寸,令病人嚼烂,吐于手心,男左女右,将药丸裹在葱白内,用无灰热酒三四盏送下,于避风处,以衣盖覆之,约人行五里之久,再用热酒数杯以助药力,发热大汗出为度。初觉,二丸即消。如汗不出,重者再服二丸,汗出即效。三五日病重者,再进二丸,即愈。如疔疮走黄过心者,难治之,汗出冷者亦死矣。如病人不能嚼葱,擂碎裹药丸在内,热酒送下。疮在上,食后服;疮在下,食前服。服此药后,忌冷水、黄瓜、茄子、油腻猪鸡鱼肉湿面,一切发风发疮毒类之物,不可食之。又忌妇人洗换。狐臭,百发百中。此药活人多矣。

  走马赴筵丹 治疔疮。
  片脑一分 没药 乳香 硼砂 硇砂 雄黄 轻粉各三钱 麝香少许
  右为细末,蟾酥汁和为丸如黄米大,每服一丸,温酒送下。

  罗氏破棺丹 治疮气入腹危者。
  大黄二两,半生半熟 甘草 芒硝各一两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半丸,食后温酒化下,或童溺半盏研化之。忌冷水。

  破棺丹
  山栀 牵牛末 大黄各一两 甘草 京三棱炮,各七钱
  右炼蜜丸如弹子大,酒化服之。 一方有当归、赤芍、连翘、牡蛎、金银花、紫花地丁,宜选用之。

  内托连翘散 疔疮出时,皮色不变,及不疼痛,按摇不动,身发寒热,便是此疮。有水疔、鱼脐疔、紫燕疔、火疔诸般疔疮。如疮黄,于黄上用针刺,仍服内托散,自然消散。
  连翘 白芷 干生地黄 赤芍药各一两 大黄去皮 山栀去顶蒂 薄荷叶各七钱 (石卜)硝二两 黄芩去心,半两 甘草一两半
  右为粗末,每服一两,水一碗,灯心竹叶煎七分。其人喘,加人参少许。大病只三四服愈。如服了心烦呕,用不二散止之。

  不二散
  甘草半两 菉豆粉一两
  右为末,分作二服,酸虀水下。

  夺命丹 治疔疮大便秘实不通者,或心腹痛者。
  巴豆去壳 大黄各一钱 轻粉二分 郁金 雄黄 乳香各五分 朱砂 黄丹各三分 麝香少许 蟾酥不拘多少
  右末,面糊为丸如菉豆大,随虚实服之,茶清送下五七丸至九丸止,以利为度。如无此丸,以雄黄丸代之。

  雄黄丸 治证如前。
  巴豆十四粒 麝香少许 全蝎 牙皂 雄黄 大黄 郁金各一钱
  右末,米糊丸如菉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五七丸,清茶送下,以利为度。

  追毒丸
  海浮石烧赤酢淬七次,半两 川乌一两 乳香 没药各一钱 巴豆四十九粒
  右为末,酢糊丸如桐子大。若患二三日,服十丸;五六日服十四丸,随病上下服之。先吃冷酒半盏或一盏,又用冷酒吞下。如呕不妨,出药依上服之。病人大便不动,再用三丸。如疔看得端的,爪破用头垢涂患处,后服药。

  五圣散 治疔疮。
  皂角针二两 (艹舌)蒌一个 大黄 金银花 生姜 甘草各一两
  右(口父)咀,用好酒二升,同煎至八分,去渣,不拘时温服。

  夺命返魂散 治一切疔疮憎寒发热,昏闷不语,肿遍皮肤,不思饮食。
  大黄 连翘 山栀子以上各二钱半,研为细末 巴豆 杏仁各二钱,麸皮同炒黑色,研为细末 人言五钱,用大蒜五个,去心填入人言,同烧过性,研为末 牵牛头末 苦丁香各一钱
  右为细末研匀,每服半钱,病重者服一钱,用新汲井华水调下,一服见效。如病重无脉者,吃下药约一顿饭时吐了药,便医不得,吐不了药即活。

  立马回疔夺命散 治疔疮及喉痹乳蛾肿痛大效。
  牡蛎 当归 牛蒡子 僵蚕各半两 大黄一两
  右(口父)咀,每服半两,用青石磨刀水酒各一盏煎,去滓连进二服。疔疮服后出汗者生,无汗者死。

  御史散 治疔疮。
  生铁锈三钱
  为末,木香磨酒调下,分病上下,食前食后服之,得微汗而愈。此方乃秘法也,未尝试用。常治疔疮有赤丝攻心腹者,用铁锈三钱、牡蛎二钱、青盐一钱为末,挑破疮头,以灯盏内油调搽,其丝自回,名唤回丹,但未用服。考之《本草》云:铁锈,生铁上衣也,治恶疮疥癣蜘蛛等咬,蒜磨敷之,亦未云服。家藏方用猫儿眼草一担细切,以水担余浸二日,煮百余沸,去渣取汁,煎至三四碗,用生铁锈细研末三两,徐徐入汁内,以铁杖不住手搅,再煎至二碗许,成膏子,治一切痈疽疮毒,甚效。瘰疬溃后,涂疮孔内尤妙。

  加减通圣散 治疔疮、瘴气、紫游风等证。
  防风 荆芥 连翘 赤芍药 当归 川芎 桔梗 黄芩 栀子 青木香 甘草 元参 牛蒡子 大黄 芒硝 紫金皮 鸡屎子 诈死子 谷藤根 芙蓉根 嫩桕根 青王叉
  右,薄荷、生地黄煎服。

  追疔夺命汤 秘方速效,能内消肿。
  羌活 独活 青皮多用 防风多用 黄连 赤芍药 细辛 甘草节 蝉蜕 白僵蚕 鸡爪川黄连各等分 再加紫河车 泽兰 金银花
  右(口父)咀,每服五钱。先将一服加泽兰少用叶、金银花各一两,生姜十片,同药擂烂,好酒旋之,热服,不吃酒者水煎为妙;后用酒水各一盏半,生姜十片,煎盏半,热服,汗出为度;病退减后,再加大黄二钱,煎如前,热服,再利一二次去余毒为妙。此方以药味观之,甚若不切,然效速神验,万无一失,累用累效。如有别证再出,宜随证加减治之,速效。若心烦呕吐,加甘草节一钱,豆粉酸浆水下。呕逆恶心,加乳香,豆粉甘草汤下。有脓加何首乌、白芷。要利,加青木香、大黄、牵牛、栀子。在脚,加木瓜。以上各等分。

  加减追疔夺命汤 治疔疮及痈疽发背恶疮,焮赤肿痛创人;或紫游风、赤游风,并大效。
  防风 赤芍药 连翘 羌活 独活 细辛 青皮 白僵蚕 蝉蜕 青木香 甘草节 金银花 紫河车 脚莲
  右,生姜、泽兰、生地黄煎服。病势退减,加大黄取利,下三五行,去大黄。

  防风当归汤 治疔疮发热,大便实者。
  金银花 山慈姑 青木香 当归 赤芍药 白芷 防风 荆芥 连翘 升麻 羌活 独活 甘草 大黄
  右,薄荷、生地黄煎服。

  雄麝汤 解疔毒如神。凡解毒,不可无雄黄、朱砂。
  雄黄 朱砂 麝香 乳香并另研,各一钱 白芷 茜根 真菉豆粉 地丁各二钱 牡蛎 白僵蚕 牛蒡子炒 (石卜)硝 大黄 山栀子 金银花 青木香 荆芥穗 甘草各一钱 核桃二个,去膜壳
  右,以白芷以后十四味细切,用无灰酒一碗浸少时,擂细,又加水一碗,同煎至一碗,去渣及浊脚,入前雄黄等五味调匀,作一服。更审患处经络分野,依东垣引经泻火药加之尤妙。欲利倍加大黄、(石卜)硝,二味临后下。茜草即过山龙。地丁即大蓟也,一云剪刀草,开黄花者名黄花地丁,开紫花者名紫花地丁。

  解毒消瘴散 治疔疮瘴气发热者。
  柴胡 黄芩 黄蘗 栀 木通 赤芍药 当归 防风 连翘 大黄 甘草 青木香 紫金皮 鸡屎子
  诈死子 青王叉 嫩桕根 苦花子
  右,薄荷、生地黄煎服。

  劫瘴消毒散 治瘴气肿痛发热者,及因剥割瘴死牛马猪羊而中其毒者,或因食瘴死之肉而中其毒者。先服加减通圣散,通利大便,次服此药。
  百丈光即天瓠,又名土人参 苦花子 大小青 金脑香即社茶根,梗叶俱可用 臭木待根 紫金藤 生蓝叶 水圹根 乌苞根 嫩桕根 青王叉 山乌豆 鸡屎子 晚祥西 狸咬柴 土木香
  右,薄荷煎服。肿势甚,加水金凤、水苦荠。手足拘挛,加钩藤根、梭婆子根。发热,加吉面消、毛蕨根。小便不通,加木通、栀子。

  青黄消毒散 治疔疮瘴气,服凉药过剂,沉而不发不退者。
  雄黄研 大小青各一两 八角茴香五钱
  右末,陈酒调服;又以酢和米泔涂患处,一日服三次。

  四神丹 治因剥割瘴死牛马猪羊,不避其气,以中其毒,或因食瘴死牛马猪羊之肉者,或手足各处发疔毒,或起紫泡,或起堆核,初则创人,次渐肿大,疼痛不可忍,瞀闷发热,口渴心烦,四肢强痛,头目昏花,一切瘴毒,并皆治之。先服此药,次服劫瘴消毒散。
  苦花子又名毛连子,又名小叶金鸡舌,梗叶俱用 土木香根名青木香,梗名天仙藤,花名马兜铃 仙人薯用根,新鲜生者为妙,干者次之,各二两晚蚕砂一两
  右铡碎擂,水和煮浓汁,冷服。热极加芭蕉心。小便不利加琉璃草,又名耳环尻,擂和前药服之。

  万全散 治瘴气时毒、疔疮、蛇犬咬等证。
  嫩桕根 水圹根 狸咬柴 乌苞根 青王叉 生蓝叶 溪枫根 穿山蜈蚣
  右,薄荷煎服,及调雄黄末服,或合七神散更妙。

  七圣紫金锭 治疔疮、瘴气、时毒等证。
  土木香 苦花子连梗叶 仙人薯 晚蚕砂 桕花各一两 朱砂 雄黄各三钱
  右末,秫米糊为丸,以毛屎梯根磨水化下。

  朱墨丸 治疔疮瘴毒。
  朱砂 京墨各等分
  右末,以蟾酥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以葱白煎汤吞下,日服一二次。

  万病解毒丸 治疔疮、痈疽、发背、肿疡、时毒、狐狸毒、鼠莽毒。丹毒、惊毒、瘴毒、风毒、热毒、蛊毒、河豚毒、疫死牛马猪羊毒、蛇犬蜈蚣蜂蝎百虫螫咬毒、汤火所伤、中恶邪气、无名肿毒、菇毒、砒毒、药毒、疮毒、光粉轻粉毒,一切邪热毒悉皆治之。
  麝香二钱 朱砂五钱 山豆根 续随子取仁 雄黄 紫河车 独脚莲各一两 五倍子三两 红牙大戟一两五钱 山慈姑二两
  右末,秫米糊和匀,杵捣一千余下,印作锭子,随意大小,每服一锭,井水磨化,冬月用薄荷汤磨服,日可进二三服。

  刷瘴散 治疔疮、瘴毒,服药后,可用此药刷涂。
  生蓝叶 地薄荷 紫金藤
  右,擂米泔水暖刷患处,次加蚕砂、凌霄花、鸡(月臣)花。二花如无,以叶代之。

  掞瘴散 治疔疮、瘴毒溃烂成疮。
  桕树皮去外面粗皮 侧柏叶各等分
  右细末,以桕油先刷,次掞末。

  洗瘴方
  桕叶 朴叶 柳枝 连叉叶
  右,煎水淋洗之。

  罗氏托里敝 治一切发背疔疮。
  黄芪两半 厚朴 川芎 防风 桔梗各二两 连翘二两二钱 芍药 官桂 白芷 甘草节 人参各一两 木香 没药 乳香 当归各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酒一大盏,煎二三沸,和渣温服。

  连翘黄芪汤 治疔疮。因食瘴死牛羊,足生大疔,如钉入肉,痛不可忍者。
  金银花 黄芪 当归 蜈蚣一条,去头足酒炙 连翘 甘草
  右,生姜煎服。

  罗氏保生锭子 治疔疮、背疽、瘰疬,一切恶疮。
  金脚信 轻粉各二钱 雄黄 硇砂各三钱 麝香一钱半 蟾酥一钱 巴豆生,四十九粒,另研
  右为细末,用黄蜡五钱镕开,将药和成锭子,冷水浸少时取出,旋丸,捏作饼子如钱眼大,将疮头拨开,每用一饼,次用神圣膏,后用托里散。若疮气入腹危者,服破棺丹。世传疔疮必有一条红线,可针红线所至之处,出毒血,然后敷药。

  滴滴金 治疔疮。
  硇砂 轻粉 人言 雄黄 朱砂各一钱 麝香少许
  右为细末,每用些少,先以针刺开疮头,贴药黄水出,效。

  疔疮锭子
  硇砂一钱 白芷 雄黄 苍耳子 甘草各半钱
  右为细末,用蟾酥汁和作锭子,如前法用。须五月五日合。

  回疮锭子 治疔疮大效。
  草乌头一两 蟾酥七粒 巴豆七个,去皮 麝香一字
  右为细末,面糊和就,捻如锭子。如有恶疮肿毒,不痛无血者,用针深刺至痛处,有血出,以此锭子纴之,上用膏药贴之,疔疮四畔纴之,其疗二三日自然拔出。此药最宜紧用。此证大抵与伤寒颇类,其中亦有可针镰砭射出血者,亦有久而溃烂出脓者,其间变异百端,不可不慎也!

  神圣膏药罗氏 治一切恶疮。
  木鳖五十个,去皮 当归 槁本各半两 没药 乳香各二钱 白芨 琥珀各二钱半 黄丹 黄蜡各二两 白胶香三两 巴豆十五粒,去油 粉霜 胆矾各一钱 槐柳枝各一百二十枝 清油
  右件一处先将槐柳枝下在油内熬焦取出,复下余药,熬勿至焦滤出,却将油澄清,下黄丹再熬成膏,用绯帛摊之,立有神效。

  夺命散 【《保命集》】  治疔疮。
  乌头尖 附子底 蝎梢 雌黄 雄黄各一钱 蜈蚣一两 硇砂 粉霜 轻粉各五分 脑子 麝香各少许 砒二钱半
  右为细末,先破疮出恶血,以草杖头用纸带药末插入于内,以深为度。

  郭氏寸金锭子 治疔毒恶疮。
  朱砂三钱 黄丹 明矾枯 砒霜 轻粉 花碱 白芨各钱半 蟾酥 脑子 麝香各少许
  右研极细末,稠糊和为锭子,用之。

  郭氏提疔锭子 治疔疮危笃发昏,兼治瘰疬。
  雄黄 朱砂各二钱 青盐 砒霜生 白丁香 螌蝥去翅足 真轻粉各一钱五分 蟾酥 麝香各一钱 黄蜡 蓖麻子三七粒
  右为细末,于银器内或磁器,先将蜡镕化,和前药,丸如桐子大,捻作饼子,用针刺破疔疮,放一饼子于疮头上,又刺四边五七下,恶血出为妙,却用软膏药贴之,立验。内服首功元黑散或蟾酥丸。

  郭氏守效散 点疔疮恶肉。
  砒霜生 白丁香 松香 真轻粉 川乌 生矾各二钱 蜈蚣一条,焙干
  右为极细末,铍针刺破疮口,令血出,唾津调药贴之疮上,其根自溃。

  麝香蟾酥丸 治一切痈疽、发背、疔疮内毒,如未破,用针刺破,捻药在内,膏药贴之,其疮即溃。
  蟾酥 轻粉 乳香各五分 信 雄黄各一钱 巴豆十个,去皮油 麝香少许 寒水石三钱
  右为细末,滴水为丸,作锭子如小麦粒大,量疮大小用之。寒食面糊为丸。

  追毒丹 取黄,去疔头,追脓毒,立效。
  蟾酥干者用酒化 硇砂 白丁香无此味加巴豆 真轻粉各一钱 雄黄 朱砂为衣,各二钱 蜈蚣酒浸炙干黄 巴豆七粒,去壳不去油
  右总为细末,面调水为丸,如丸不就,用酒打面糊为丸,如麦大,两头尖,入于针破口内,用水沉膏贴之,后用膏药及生肌药追出脓血毒物。又如有黑陷漏疮者,四围死败肉不去,不生肌者,不可治也,亦用此药追毒,去死肌败肉,生新肉而愈。小者用一粒,大者加用之,病轻者不必用针,只以手指甲爬动于疮顶上,安此药,水沉膏贴之,其疮即时红肿为度,去其败肉为妙。

  海马拔毒散 治疔疮大效,兼治恶疮发背。
  海马二个,炙 穿山甲黄土炒,去土 朱砂 水银各一钱 麝香 片脑各少许 雄黄三分
  右为末,针破疮口,点药入内,一日一点,大有效。

  芫花根膏 治鱼脐疔疮久治不瘥者。
  芫花根一两 黑豆三合 猪牙皂角五挺 白矾三两,煅研细
  右用酢一斗,将前三味先浸三日于釜中,以火煎至二升,去渣,却入铛中,煎至一升,入白矾末搅令匀,去火成膏。但是鱼脐丹恶疮摊于帛上贴,日二易之。

  四圣旋疔散 治疔疮生于四肢,其势微者,先以好酢调药涂上,以纸封之,次内服托里之药,其疔自旋出根。
  巴豆仁五分 白僵蚕 轻粉 硇砂各二钱半
  右为细末,酢调用之。

  拔毒散 治疔疮。
  盐白霜 粉霜 胆矾 硇砂各一钱,另研 蜈蚣一条,炙
  右为末和匀,先用羊骨针挑破头,点药在上,酢糊纸贴上,其根一时自出。

  保生饼子 治诸疔等疮。
  金脚信二钱 雄黄 硇砂各三钱 轻粉 麝香各一钱 巴豆四十九粒,泡熟去壳研
  右为末和匀,用黄蜡一两镕和药成锭,水浸少时取出,用时捻作饼如钱眼大,以羊角骨针挑疮头,按药在上,以酢糊纸贴之,膏药亦可,黄水出为效。

  济生金砂散 取疔疮。
  道人头微炒存性,一两。即苍耳子 硇砂三钱半 雄黄三钱 蟾酥以多为妙
  右,将疮四围刺破,油调药末于疮内,绯帛封之,数日疔自出。如疮入腹呕逆者,苍耳捣汁饮之。

  铁罐膏 治一切恶疮内毒,此药止痛,追死肉。
  桑柴灰 荞麦秸灰 石灰各一碗 炭灰少许
  右用瓦罐一个,底旁钻一穴,塞住,将前项灰填在内,用水注满,厚纸封固,一伏时,用芦筒插在罐孔内淋之,尽其水,不用灰,将淋灰水于锅内慢火熬,用铁片续续搅,以滴水不散为度,铁罐盛之,封口,或有诸般疮及肠风痔漏,量疮用之妙。
  又方 用针刀点破疔头,以蟾酥敷之,后用。
  野菊花 莎草根 甜菜叶 擂细,以无灰酒尽量调服之,酒醒,疔化为水,即痛定。如热除,不必去疔,亦自愈也。

  铁粉散 专治冷疔疮经久不效。
  多年生铁三钱,炒过 松脂一钱 黄丹飞过 轻粉各五分 麝香少许
  右为细末,用清油调搽疮口,立效。
  又方 治疔疮。
  山慈姑 铁锈 生姜 江茶 盐少许 用银针拨开疔疮,即以前药搭作饼子如大棋子,放疔头上,甚者半月,皮皱可医,不皱难治矣。

  雄黄散 治疔疮。
  雄黄 硇砂 苍耳草烧灰
  右为末,酢调数次,将菊花捣烂,姜汁调,清者服之,浓者敷之。

  追毒丸 治疔疮发背。
  虾蟆粪二分 麻虫 雄黄 黄丹各一分
  右为末,水丸如米大,将疮拨开头,入药在内,以膏药贴之。

  蜣蜋膏 治疔毒。
  蜣螂三个,肚白者佳 黄麻虫十个
  右二味捣匀,拨破患处贴之。如患在手足间,有红丝上臂,丝尽处将针挑断出血,仍用前药。
  又方 治疔疮毒气入腹,昏闷不食。
  紫花地丁 蝉蜕 贯仲各一两 乳香炙 丁香各二钱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下。
  又方 治疔疮危笃者,二服即愈,轻者一服立效。
  土蜂房一小窠,全 蛇蜕一条,全
  右作一处,器皿中盛,用黄泥封固,火煅存性,研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好酒调服,少顷腹中大痛,痛止,其疮已化黄水矣。仍服五圣散。

  五圣散
  大黄 甘草各一两 生姜 皂角针 金银花各二两 (艹舌)蒌一个
  右(口父)咀,用好酒二升同煎至八分,去渣,不拘时服。

  破棺丹 治疔黄走荫不止。
  当归 赤芍药 山栀子 牵牛各二两半 连翘 牡蛎 金银花 紫花地丁各一两半 京三棱 甘草各二两 便秘加大黄三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前用童便化开服。忌饮酒及生冷硬物。

  立马回疔丹 治疔疮走荫不止。
  金脚信 蟾酥 血竭 朱砂 没药各半钱 轻粉 龙脑 麝香各一字
  右为细末,用生草乌汁和如麦子大,用时将疮顶刺破,将药一锭放疮口内,第二日疮肿是效。
  又方 治疔走了黄,打滚将死者。
  牡蛎 大黄 山栀子 金银花 木通 连翘 牛蒡子 地骨皮 乳香 没药 (艹舌)蒌 皂角刺
  右各等分,銼碎,每服半两,气壮者加(石卜)硝,用水一碗,酒半碗,煎一服,定愈。

  蟾酥走黄丸 治疔疮走黄。
  朱砂研 黄丹飞 白面各等分
  右末,取蟾酥搜作剂,丸如麦粒大。先刺疮口,次安一粒在疮口内,仍以水沉膏贴之;又以五七丸葱汤吞下,发汗即愈。

  回疮蟾酥锭子 治疔疮毒气攻心欲死,以针刺其疮向心行处,但觉痛有血处下锭子。若累刺至心侧近皆不痛无血者,急针百会穴;痛有血者下锭子。若无血以亲人热血代之,犹十活三四。初发无有不效。大抵疔疮生于胸背头项最急,初生痛痒不常,中陷如钉,撼之有根,壮热恶心是也。
  南星 (艹款)冬花 巴豆仁 黄丹 白信各一钱 独活五分 螌蝥去头足,十个
  右为极细末,用新蟾酥和药如黍米大,捻作锭子。每遇疔疮,先以针刺其疮,必不知痛,有血出者,下锭子;如觉痛,不须再用。若更不知痛,再随疮所行处,迎夺刺之,至有血知痛即止。其原疮亦觉疼痛,以膏药贴之,脓出自瘥。用锭子法度,以银作细筒子一个,约长三寸许,随针下至疮痛处,复以细银丝子内药于筒内,推至痛处。

  化毒丸 治内疔。
  朱砂 雄黄各一钱 蝉蜕十枚 硼砂生 轻粉各五分 麝香一分 片脑半分
  右末,蟾酥为丸菉豆大,每用一丸,舌上含化取涎,化后以井水漱净。无此丸,用单蟾酥代之亦可。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六十六

外科痈疽疔毒门

    单方

  远志酒:治一切痈疽、发背、疖毒恶候,渍有死血,阴毒在中则不痛,敷之即痛;有忧怒等气积而内攻,则痛不可忍,敷之即不痛;或蕴血在内热逼人,手不可近,敷之必清凉;或气虚血冷,溃而不敛,若七情内郁,治之必愈。远志,不以多少,泔浸,捶去心,晒干为末,酒一盏,调末三钱,澄清饮之,以滓敷于患处。

  忍冬藤酒:治食膏粱炙煿过多及服金石补药日久发疽。预服免患。忍冬藤鲜者五两,干者一两,大甘草节一两,作一剂,用水三锺,煎至二锺,入无灰好酒一锺,再煎十余沸,去渣,分三次服,能饮酒者一次服。另取藤捣烂,酒调涂患处,中留头出毒,干再搽。一方无甘草节。

  槐花酒:治发背一切疮毒,不问已成未成,但焮痛者并治之。槐花四五两微炒黄,乘热入酒二锺,煎十余沸,去渣热服,未成者二三服,已成者一二服。

  痈疽疮肿:用金针散。皂角针,春取,一半新采,一半黑者,一味不拘多少,晒干为末,食后酒调二三钱服。

  痈疽肿痛无头:用贝母、穿山甲、天花粉共为末,每服三钱,水二锺,煎半锺,一日四服,其毒自在大小便下矣。可与前方合为一贴。

  一切痈疽能消肿逐毒,使毒不内攻,其效不可具述,名国老膏。用甘草大者二斤搥碎,河水浸一宿,揉令浆汁浓,去尽筋滓,再用绢滤过。银石器内慢火熬成膏,用器收之,每服一二匙,无灰酒或白汤亦可。曾服燥药丹剂者亦解之。《本事方》每甘草一斤分作三服,温酒调下。今云一二匙,恐力少也。

  截痈疽恶疮发险处服之,使毒气不攻于内,名牛胶饮。用牛胶通明者四两,用酒一碗入胶内,重汤煮镕透,搅匀倾出,更浸酒,随意饮,能饮者以醉为度。此方活人甚多。

  黄矾丸:服过一两以上,无不取效,最止疼痛,不伤脏腑,活人不可胜数。用白矾一两、黄蜡半两。
  右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渐加至五十丸,温酒送下,如未破即消,已破即合。一日服百粒,则有效。能防毒气内攻,尤能护膜。始终须服半斤。疮愈后服之尤佳。一方用明矾飞过研细,以鸡子二个取清,调矾末稀稠如糊,用无灰陈好酒化开服之,脓未成者即消,已成脓者从大小便出,神效。其功大胜黄矾丸。

  一切疮肿:牛蒡根三茎洗净,煮令烂,于盆中研令细,去筋膜,汁中即下米煮粥,咸淡任性,服一碗甚良。无忌。名牛蒡粥。

  猪牙皂角,去皮如法,酢炙焦黄为末,每服半钱,加穿山甲全者,看患人证在何处,就取此处甲用。以蛤粉炒为末一钱,与皂角末相和,温酒调下,证在上食后服,证在下食前服,神效。名破毒无比散。

  一切无名肿毒疮疖:贝母一味去心切细,一半生晒,一半微炒,和匀为末,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酒调一二钱。名消毒散。

  神效葱熨法:治流注结核骨瘫鹤膝等证,肿硬或先已隔蒜灸而余肿未消,最宜用熨以助气血而行壅滞,其功甚大。又为跌扑伤损止痛散血消肿之良法。用葱白头捣烂炒热频熨患处,冷再换。

  凡痈肿初起,以热汤频沃之,即散。

  凡肠痈,取死人冢土作泥涂之,良。

  一切痈肿:伏龙肝以蒜和作泥贴之,干再易。或鸡手黄和亦可。 【《外台秘要》,下同。】

  瘭疽出汁,着手足肩背累累如米:用灶突墨、灶屋尘、釜下土研匀,水一斗煮三沸,取汁洗,日三四度。

  石痈不脓:梁上尘、葵根茎灰等分,用酢和敷之。 【《千金方》】

  恶痈肿毒痛:铅白霜一分,甘草半生半熟为末,绵裹含咽。 【《圣惠方》】

  骨疽出骨:一名多骨疮。又时出细骨,乃母受胎未及一月,与六亲骨肉交合,感其精气,故有多骨之名。以密陀僧末桐油调匀,摊贴之,即愈。【《寿域方》】

  雌雄疔疮:用铁粉一两,蔓青根三两,捣如泥封之,日二换。 【《集元方》】

  疔肿拔根:用铁渣一两,轻粉一钱,麝香少许为末,针画十字,以点药入内,酢调面糊,敷之神效。【《普济方》】

  疔肿初起:多年土内锈钉,火煅酢焠,刮下锈末,不论遍次,锻取收之,每用少许,人乳和,挑破敷之,仍炒研二钱,以蜜水煎滚,待冷调服。【《普济方》,下同。】

  痈疽杨梅诸恶疮:水银一两,朱砂、雄黄各二钱半,白矾、绿矾各二两半,研匀罐盛,灯盏盖定,盐泥固济,文武火炼,在罐口扫收,每以三钱入乳香、没药各五分,洒太乙膏上贴之绝效,名曰五宝霜。

  鱼脐疔疮四面赤中央黑:银朱,水和丸,每服一九,温酒下,名走马丹。

  疔疮恶毒:刺四边及中心,以雄黄末敷之,神验。
  一方:用雄黄、蟾酥各五分为末,葱蜜捣丸小米大,以针刺破疮顶,插入甚妙。

  手足甲疽:熏黄蛇皮等分为末,以水洗净,割去甲入肉处敷之,一顷痛定,神效。 【《近效方》】

  痈疽瘀肉:石灰半斤,乔麦秸灰半斤,淋汁煎成霜,密封,每以针划破搽之,自愈。

  疔疮恶肿:石灰、半夏等分,研末涂之。 【《普济方》,下同。】

  疔疮发背:白浮石半两,没药二钱半为末,酢糊丸梧子大,每服六七丸,临卧冷酒下。

  疔肿热毒:磁石末酢和封之,拔根立出。 【《外台秘要》】

  甲疽肿痛:石胆一两,烧烟尽,研末敷之,不过四五度瘥。 【《梅师方》】

  疔毒肿痛:白姜石末和鸡子清敷之,干即易,疔自出神验。 【《崔氏方》】

  溃痈作痒:以盐摩其四围即止。 【《外科精义》】

  疔疮肿毒:好硇砂、雄黄等分研,以银篦挑破疮口,挤去恶血,安药一豆入内,纸花贴住,即效。毒气入腹呕吐者,服护心散。【《瑞竹堂方》】

  痈疽不合:石硫黄,以箸蘸插入孔中,以瘥为度。 【《外台秘要》】

  疔疮肿毒:雪白矾末五钱,葱白煨熟,捣和丸梧子大,每服二钱五分,以酒送下,未效再服。久病孕妇不可服。【《卫生宝鉴》】

  鱼睛疔疮:枯矾末,寒食面糊调贴,消肿无脓。 【《崔氏方》】

  疔肿恶疮:二仙散,用生矾、黄丹等分,临时以三棱针刺血,待尽敷之,不过三次决愈。【《卫生宝鉴》】

  诸般痈疽:用甘草三两微炙切,以酒一斗同浸瓶中,用黑铅一片镕成汁,投酒中,取出,如此九度,令病者饮洒至醉,寝后即愈也。
  又方:甘草一大两,火炙捣碎,水一大升浸之,器上横一小刀子,露一宿,平明以物搅令沫出,去沫服之,但是疮肿发背皆效。
  又方:用甘草三大两生捣筛末,大麦面一两和匀,取好酥少许入内,下沸水,搜如饼状,方圆大于疮一分,热敷肿上,以綢片及故纸束之,仍令通风。冷则换之。已成者脓水自出,未成者肿便内消。仍吃黄芪粥为妙。神效。些小痈疖,发热时,即用粉草节晒干为末,热酒服一二钱,连进数服,痛热皆止。【《外科精要》】

  疔疮肿毒:生荠苨根捣汁,服一合,以滓敷之,不过三度。

  痈疽便闭:紫草、(艹舌)蒌实等分,新水煎服。【《直指方》】

  疔疮肿毒:白芨末半钱,以水澄之,去水,摊于厚纸上贴之。 【《袖珍方》】

  痈疽肿毒:黄连、槟榔等分为末,鸡子清调搽之。 【《简易方》】

  痈疽疮肿,已溃未溃:胡黄连、穿山甲烧存性等分为末,以茶或鸡子清调搽之。 【《简易方》】

  疮口不合:秦艽为末掺之。 【《直指方》】

  痈疽、疔疮、恶疮及黄疸:慈姑连根,同苍耳草等分捣烂,以好酒一锺,滤汁温服,或干之为末,每酒服三钱。【《乾坤生意》】

  痈疽疔肿,一切恶疮:金丝草、忍冬藤、五叶藤、天荞麦等分,煎汤温洗,黑者加酢。
  又:铁箍散,用金丝草灰二两,酢拌晒干,贝母五两去心,白芷二两为末,以凉水调贴疮上,香油亦可。或加龙骨少许。

  诸疮肿痛:抚芎煅研,入轻粉,麻油调涂。 【《普济方》】

  疔疮初起:白芷一钱,生姜一两擂,酒一盏温服,取汗即散。 【《袖珍方》】

  痈疽赤肿:白芷、大黄等分为末,米饮服二钱。 【《经验方》】

  一切痈疽、疮疖、恶疮、下痒臁疮溃后,外伤风寒,恶汁臭败不敛,并主之:木香、黄连、槟榔等分为末,油调频涂之,取效。【《和剂局方》】

  疔肿诸毒:荆芥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二服,冷饮。 【《药性论》】

  一切疮疥:荆芥末,以地黄自然汁熬膏,和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茶酒任下。 【《普济方》】

  热毒疮肿:秋后收连钱草,阴干为末,水调敷之,生捣亦可。 【《寇氏衍义》】

  疔肿垂死:菊花一握,捣汁一升,入口即活。此神验方也。冬月采根。 【《肘后方》】

  痈疽疔肿,一切无名肿毒:用野菊花连茎捣烂,酒煎热服,取汗,以渣敷之即效。 【《集效方》】
  又方:用野菊花茎叶、苍耳草各一握,共捣,入酒一碗,绞汁服,以渣敷之,取汁即愈。或六月六日采苍耳叶,九月九日采野菊花为末,每酒服三钱亦可。【《易简方》】

  疔疮肿毒:艾蒿一担烧灰,于竹筒中淋取汁,以一二合和石灰如糊,先以针刺疮至痛,乃点药三遍,其根自拔,神验。【《千金方》】

  痈疽不合,疮口冷滞:以北艾煎汤洗后,白胶香熏之。 【《直指方》】

  一切痈疮,妇人妒乳、乳痈,小儿顽疮,及浸淫黄烂热疮、疥癣、阴蚀:并用天麻草切五升,以水一斗半煮一斗,分数次洗之以杀痒。【《千金方》】

  急慢疔疮:用益母草捣烂敷之,仍绞汁五合服即消。
  又方:用益母草四月连花采之,烧存性,先以小尖刀十字划开疔根,令血出;次繞根开破,捻出血拭干;以稻草心蘸药捻入疮口,令到底,良久当有紫血出,捻令血净;再捻药入,见红血乃止。一日夜捻药三五度。重者二日根烂出,轻者一日出。看疮根肿胀起即是根出,以针挑之,出后仍敷药,生肌易愈。忌风寒、房室、酒肉、一切毒物。

  丁疮恶肿:千针草四两,乳香一两,明矾五钱为末,酒服二钱,出汗为度。

  痈疽发背初起未成者:苎根熟捣敷上,日夜数易,肿消即瘥。 【《图经本草》】

  诸疮肿毒:牛蒡根五茎洗,煮烂捣汁,入米捣服,食一碗甚良。 【《普济方》】

  积年恶疮、反花疮、漏疮不瘥者:牛蒡根捣,和腊月猪脂,日日封之。 【《千金方》】

  一切疔肿危困者:苍耳根叶捣,和小儿尿绞汁,冷服一升,日三服,拔根甚验。
  又方:用苍耳根苗烧灰,和酢淀涂之,干再上,不十次,即拔根出。
  又方:苍耳根三两半,乌梅肉五个,连须葱三根,酒二锺,煎一锺,热服取汗。 【《邵真人方》】

  疔疮肿毒:地菘叶浮酒糟同捣,敷之立效。 【《集效方》】

  痈疽肿毒,一切恶疮:端午采豨莶草一两,乳香一两,白矾烧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毒重者,连进三服,得汗妙。【《乾坤秘韫》】

  发背疔疮:豨莶草、五叶草即五爪龙、野红花即小蓟、大蒜等分,擂烂入热酒一碗,绞汁服,得汗立效。【《乾坤生意》】

  疔疮肿毒:端午采豨莶草暴干为末,每服半两,热酒调下,汗出即愈,极有效验。 【《集简方》】

  痈疽恶肉:白炭皮、白荻灰等分,煎膏涂之,蚀尽恶肉,以生肉膏贴之,亦去黑子。此药只可留十日,久则不效。【《肘后方》】

  痈疽疔肿恶肉:地黄三斤,水一斗煮取三升,捣敷之,或去渣煎稠,涂纸上贴之,日三易。

  痈疖已溃:用牛膝根略刮去皮,插入疮口中,留半寸在外,以嫩橘叶及地锦草各一握,捣其上。牛膝能去恶血,二草温凉止痛。随干随换,有十全之功也。【《经验方》】

  瘭疽恶毒,肉中忽生一黡子,大如豆粟,或如梅李,或赤、或黑、或白、或青,其黡有核,核有深根应心,能烂筋骨,毒入脏腑即杀人,但饮葵根汁,可解其热毒。【《集验方》】

  痈肿无头:三日后取葵子一百粒,水吞之,当日即开也。一云只吞一粒即破,如吞两粒,即有两头也。一方葵子为末,水调敷之。

  肠胃生痈:怀忠丹,治内痈有败血,腥秽殊甚,脐腹冷痛,用此排脓下血。单叶红蜀葵根、白芷各一两,白枯矾、白芍药各五钱为末,黄蜡镕化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二十丸,待脓血出尽,服十宣散补之。【《皆效方》】

  诸疮肿痛不可忍者:葵花根去黑皮捣烂,入井华水,调稠贴之。 【《普济方》】

  痈疽肿毒:黄蜀葵花用盐掺收瓷器中,密封经年不坏,每用敷之,自平自溃。无花,用根叶亦可。【《直指方》】

  便痈初起:黄葵子七七粒、皂角半挺为末,以石灰同酢调涂之。 【《永类钤方》】

  痈肿无头:龙葵茎叶捣敷。 【《经验方》】

  发背痈肿成疮者:龙葵一两为末,麝香一分,研匀涂之,善。

  一切痈疽发背恶疮:用虾蟆一个,同老鸦眼睛草茎叶捣烂敷之即散,神效。一方无虾蟆。

  疔肿毒疮,黑色焮肿者乃服丹石毒也,赤色者肉面毒也。用龙葵根一握洗切,乳香末、黄连三两,杏仁六十枚,和捣作饼,厚如三钱,依疮大小敷之,觉痒即换去。痒不可忍,切勿搔动,候焮久疮中似石榴子戢戢然,乃去饼。时时以甘草汤温洗,洗后以蜡贴之。终身不得食羊血。如无龙葵,以蔓菁根代之。【《圣济总录》】

  鱼脐疔疮:瞿麦烧灰,以油和敷之甚佳。 【崔氏方】

  疔肿初起:王不留行子为末,蟾酥丸黍米大,每服一丸,酒下,汗出即愈。

  发背痈毒,痛不可忍:龙牙草即马鞭草捣汁饮之,以渣敷患处。

  疔疮恶肿:五月五日收旱莲草阴干,仍露一夜收,遇疾时嚼一叶贴上,外以消毒膏护之,三二日疔脱。【《圣济总录》】

  痈疽肿毒:连翘草及根各一升,水一斗六升,煮汁三升服,取汗。 【《外台秘要》】

  痈肿恶肉不消者:蒴藋灰、石灰各淋取汁,合煎如膏,敷之能蚀恶肉。亦去痣疵。此药过十日,即不中用。【《千金方》】

  恶疮痂痒作痛:萹竹捣封,痂落即瘥。 【《肘后方》】

  一切疔肿:蒺藜子一升,熬捣,以酢和,封头上拔根。 【《外台秘要》】

  诸疮肿毒:蒺藜蔓洗三寸截之,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渣纳铜器中;又煮取一升,纳小器中,煮如饴状,以涂患处。【《千金方》】

  一切痈疽,及肠痈、奶痈,赤肿未破或已破,而脓血不散,发热疼痛能食者,并宜排脓托里散。用地蜈蚣、赤芍药、当归、甘草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下。【《和剂局方》】

  痈疽恶疮:紫花地丁连根,同苍耳叶等分捣烂,酒一锺搅汁眼。 【《经验方》】

  痈疽发背,无名诸肿:紫花地丁草三伏时收,以白面和成,盐酢浸一夜贴之。昔有一尼,患发背,梦得此方,数日而痊。【《集效方》】

  一切恶疮:紫花地丁根日干,以罐盛烧烟,封疮熏之,出黄水取尽愈。 【《易简方》】

  疔疮肿毒:紫花地丁捣汁服,危极者亦效。
  又方:用葱头生蜜共捣贴之。若瘤疮,加新黑牛屎。

  肿毒初起:大黄、五倍子、黄蘗等分为末,新汲水调涂,日四五次。 【《简便方》】

  痈肿焮热作痛:大黄末酢调涂之,燥即易,不过数易即退,甚验,神方也!

  一切毒肿:商陆根和盐少许捣敷,日三易之。 【《千金方》】

  石痈如石,坚硬不作脓者:生商陆根捣擦之,燥即易,取软为度。亦治湿漏诸疖疮伤。

  疮伤水毒:商陆根捣炙,熟布裹熨之,冷即易之。 【《千金方》】

  缓疽肿痛:(艹闾)茹一两为散,温水服二钱。【《圣惠方》】

  石痈坚硬不作脓者:莨菪子为末,酢和敷疮头,根即拔出。 【《千金方》,下同。】

  痈疽肿毒:以乌头炒、黄蘗炒各一两为末,唾调涂之,留头,干则以米泔润之。

  痈疽肉突:乌头五枚,浓酢三升淹五日,洗之,日夜三四度。 【《古今录验》】

  疔疮肿痛:酢和附子末涂之,干再上。 【《千金方》】

  疔毒初起:草乌头、川乌头各三个,杏仁九个,飞罗面一两,为末,水调搽留口,以纸盖之,干以水润之。【《经验方》】

  疔毒恶肿:生乌头切片,酢熬成膏,摊贴,次日根出。
  又方:两头尖一两、巴豆四个捣贴,疔自拔出。 【《普济方》】

  疔疮发背:草乌头去皮为末,用葱白连须和捣,丸豌豆大,以雄黄为衣,每服一丸。先将葱一根细嚼,以热酒送下。或有恶心呕三四口,用冷水一口上之。即以被厚盖,汗出为度,亦治头风。【《乾坤秘韫》】

  恶毒诸疮及发背、疔疮、便毒等证:二乌膏,用草乌头、川乌头于瓦上,以井华水磨汁涂之;如有口即涂诸四边,干再上。亦可单用草乌磨酢涂之。

  痈肿初起:芫花末和胶涂之。 【《千金方》】

  痈疖已溃:芫花根皮搓作捻插入,则口不合,令脓易竭也。

  痈疮未溃:菵草一两为末,鸡子白调涂帛上贴之,日二易,取痛为良。

  痈肿初起:(艹舌)蒌根苦酒熬燥捣筛,以苦酒和涂纸上贴之。

  诸般痈肿:新掘天门冬三五两洗净,沙盆擂细,以好酒滤汁顿服,未效,再服必愈。 【《医学正传》】

  痈疽毒疮:赤何首乌不限多少,瓶中文武火熬煎,临熟入好无灰酒相等,再煎数沸,时时饮之。其渣焙研为末,酒煮面糊丸梧子大,空心温酒下三十丸。疾退,宜常服之。【《外科精要》】

  疔疮发背初起:水调白蔹末涂之。 【《肘后方》】

  一切痈肿:白蔹二分、藜芦一分为末,酒和贴之,日三上。

  诸疮不敛:白蔹、赤蔹、黄蘗各三钱,炒研,轻粉一钱,用葱白浆水洗净敷之。

  痈肿不散:生白药根捣贴,干则易之,无生者研末,水和贴。 【《图经本草》】

  一切痈疽初起,不问发于何处:用木莲四十九个,揩去毛,研细解开,温服,功与忍冬草不相上下。【《外科录要》】

  疔疮黑凹:用发绳札住,将尖叶薜荔捣汁,和蜜一盏服之,外以葱蜜捣敷四围。 【《圣惠方》】

  一切肿毒,不问已溃未溃,或初起发热:用金银花俗名甜藤,采花连茎叶,自然汁半碗,,煎八分服之,以渣敷上,败毒托里,散气和血,其功独胜。疔疮、便毒、喉痹、乳蛾方皆同。【《积善堂方》】

  敷肿拔毒:金银藤大者烧存性,叶焙干为末,各三钱,大黄焙为末四钱,凡肿毒初发,以水酒调搽四围,留心泄气。【《经验方》】

  痈疽发背:生菖蒲捣贴之,疮干者为末,水调涂之。

  肿毒初起:水中萍子草捣敷之。 【《肘后方》】

  一切痈疽:马蹄草即莼菜,春夏用茎,冬月用子,就于根侧寻取,捣烂敷之,未成即消,已成即毒散,用菜亦可。【《保生余录》】

  数种疔疮:马蹄草又名缺盆草、大青叶、臭紫草各等分,擂烂,以酒一碗浸之,去渣温服,三服立愈。【《经验良方》】

  热毒肿并丹毒:但取渠中藻菜切捣敷之,厚三分,干即易,甚效无比。

  热毒丹疮:《千金方》用慎火草捣汁拭之,日夜拭一二十遍。 一方入苦酒捣泥涂之,干则易。

  一切肿毒:野园荽一把,穿山甲烧存性七分,当归尾三钱,擂烂,入酒一碗绞汁服,以渣敷之。【《集简方》】

  疮疡:刺骨草血竭捣罨之,自出。 【《本草权度》】

  一切肿毒初起:用透骨草、漏芦、防风、地榆等分煎汤,绵蘸,乘热不住烫之,二三日即消。

  治疔疮如樱桃者:用佛掌花根同生姜蜜研汁服之,外以天茄叶贴之。

  疔肿恶疮:胡麻烧灰、针砂等分为末,酢和敷之,日三。 【《普济方》】

  痈疮不合:乌麻炒黑捣敷之。 【《千金方》】

  痈疽发背初作:即以麻油一斤,银器煎二十沸,和醇酢三碗,分五次,一日服尽。 【《直指方》】

  肿毒初起:麻油煎葱黑色,趁热通手旋涂自消。 【《百一选方》】

  疽疮有虫:生麻油渣贴之,绵裹,当有虫出。 【《千金方》】

  一切疔肿:面和臈猪脂封之,良。 【《梅师方》】

  痈疽发背,一切肿毒:荞麦面、硫黄各二两为末,井华水和作饼,晒收,每用一饼,磨水敷之,痛则令不痛,不痛令痛,即愈。【《直指方》,下同。】

  疮头黑凹:荞麦面煮食之,即发起。

  赤根疔肿:白粉熬黑,和蜜敷之。 【《千金方》】

  痈疽发背:稷米粉熬黑,以鸡子白和涂练上,剪孔贴之,干则易,神效。 【《葛氏方》】

  疔疮恶肿:小豆花末敷之。

  疮肿,伤风中水痛剧者:黍穰烧烟熏,令汗出愈。 【《千金方》】

  石痈诸痈:赤小豆五合,纳苦酒中五宿,炒研以苦酒和涂即消,加(艹舌)蒌根等分。 【《范汪方》】

  痈疽初作:赤小豆末水和涂之,毒即消散,频用有效。 【《小品方》】

  服硫发痈:酢和豉研膏敷之,燥则易。 【《千金方》】

  一切肿毒:葱汁渍之,日四五度。

  疔疮恶肿:刺破,以老葱生蜜杵,贴两时,疔出,以酢汤洗之,神效。 【《圣济总录》】

  疮犯恶露,甚者杀人:薤白捣烂,以帛裹煨热,去帛敷之,冷即易换;亦可擂作饼,以艾灸之,热气入疮水出即瘥也。【《梅师方》】

  一切恶疮:熬豉研敷之,不过三四次出。 【《杨氏产乳》】

  鱼脐疔疮:寒食饧涂之,良。干者烧灰。 【《千金方》】

  风热肿毒:芸薹苗叶根、蔓菁根各三两为末,以鸡子清和贴之即消。无蔓菁即以商陆根代之甚效。【《近效方》】

  痈疽不溃:苦酒和雀屎如小豆大,敷疮头上,即穿也。 【《肘后方》】

  痈疽初起:干姜一两炒紫,研末酢调,敷四围留头,自愈,奇方也! 【《诸证辨疑》】

  恶毒痈肿,或连阴卵髀间,疼痛挛急,牵入小腹,不可忍,一宿即杀人者:用茴香苗叶,捣汁一升服之,日三四服,其渣以贴肿上。冬月用根。此是外国神方,永嘉以来,用之起死回生,神效。

  一切肿毒:松香八两,铜青二钱,蓖麻切五钱,同捣作膏摊贴。

  疔疮肿毒:马齿菜二分、石灰三分为末,鸡子白和涂之。

  对口恶疮:野苦(艹贾)捣汁一锺,入姜汁一匙,和酒服,以渣敷一二次,即愈。

  鱼脐疮,其头白似粟,肿痛不可忍:先以针刺破头及四畔,以白苣汁滴孔中,即愈。

  疔疮初起,不拘已成未成:用翻白草十科,酒煎服,出汗即愈。

  疔毒作痛:鱼腥草捣烂敷之,痛一二时不可去草,痛后一二日即愈。

  疔疮恶肿:野灰藋菜叶烧灰,拨破疮皮,唾调少许点之,血出为度。

  肿毒初起:带泥山药、蓖麻子、糯米等分,水浸研,敷之即散也。 【《普济方》】

  热毒疮肿:生茄子一枚割去二分,去瓤二分,似罐子形,合于疮上即消也。如已出脓,再用取瘥。【《圣济总录》】

  痈疽不敛,疮口太深:用丝瓜捣汁频抹之。 【《直指方》】

  诸疮久溃:丝瓜儿根熬水扫之,大凉即愈。 【《应验方》】

  疔肿难拔:黑牯牛抛粪在地,待生菌子焙干,豨莶草等分为末,以竹筒去两头,紧缚合住疔上,用水和末一钱,入筒内,少顷沸起,则根拔出;未出再作二三次。【《医学正传》】

  诸疮肿痛:杏仁去皮研滤取膏,入轻粉麻油调搽,神效。 【鲍氏】

  痈疽疮肿,已溃未溃:皆可用盐白梅烧存性为末,入轻粉少许,香油调涂四围。 【《简易方》】

  卒得恶疮,人不识者:桃皮作屑纳之。 【《孙真人方》】

  诸疮久坏不愈者:枣膏三升,煎水喷洗取愈。

  疔肿恶毒:以针刺四畔,用榴皮着疮上,以面围四畔灸之,以痛为度,仍内榴末敷上,急裹经宿,连根自出也。【《肘后方》】

  一切痈肿、背痈、附骨疽未成脓者:核桃十个,煨熟去壳,槐花一两研末,杵匀,热酒调服。【《古今录验》】

  疔疮恶肿:核桃一个平破,取仁嚼烂,安壳内,合在疮上,频换甚效。 【《普济方》】

  石痈坚硬如石,不作脓:用橡子一枚,以酢于青石上磨汁涂之,干则易,不过十度即平。【《千金方》】

  疔疮恶肿:用荔枝五个或三个,不用双数,以狗粪中米淘净为末,与糯米粥同研成膏,摊纸上贴之,留一孔出毒气。
  又方:用荔枝肉、白梅各三个,捣作饼子,贴于疮上,根即出也。

  疮肿作痛:生椒末、釜下土、荞麦粉等分,研酢和敷之。

  肠痈已成,小腹肿痛,小便似淋,或大便难濇下脓:用甜瓜子一合,当归炒一两,蛇蜕皮一条,(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一盏,食前服,利下恶物妙。 【《圣惠》】

  一切肿毒:野葡萄根晒研为末,水调涂之,即消也。

  诸般痈肿,拔毒止痛:荷叶中心蒂如钱者,不拘多少,煎汤淋洗,拭干,以飞过寒水石同腊猪脂涂之。

  毒肿入腹:鸡舌香、青木香、熏陆香、麝香各一两,水四升煮二升,分二服。

  痈疽恶肉:丁香末敷之,外以膏药护之。 【《怪证奇方》】

  痈疽恶毒:番降末、枫乳香等分为末,熏之,去恶气甚妙。 【《集简方》】

  一切恶疮:用白胶香、沥青各一两,以麻油、黄蜡各二钱半,同镕化,入冷水中扯千遍,摊贴之。【《儒门事亲》】

  恶疮疼痛:枫香、腻粉等分为末,浆水洗净贴之。

  痈疽寒颤:乳香半两,熟水研服,颤发于脾,以乳香能入脾故也。 【《直指方》】

  收敛疮口:血竭末一字,麝香少许,大枣烧灰半钱同研,津唾调涂之。

  痈疽肿毒:黄蘗皮炒、川乌头炮等分为末,唾调涂之,留头,频以米泔水润湿。 【《集简方》】

  敛疮生肌:黄蘗末,面糊调涂效。 【《宣明方》】

  一切毒肿不问硬软:取楸叶十重敷肿上,旧帛裹之,日三易之,当重重有毒气为水,流在叶上。冬月取干叶,盐水浸软,或取根皮捣烂敷之,皆效。止痛消肿,化脓血,胜于众药。【《东阳方》】

  痈疽发背大如盘,臭不可近:桐叶酢蒸贴上,退热止痛,渐渐生肉收口,极验秘方也。【《医林正宗》,下同。】

  痈肿初起:桐油点灯,入竹筒内熏之,得出黄水即消。

  疔疮肿毒,一切痈疽发背,不问已成未成,但焮痛者皆治:槐花微炒、核桃仁各二两,无灰酒一锺,煎十余沸热服,未成者二三服,已成者一二服,效。

  疔肿恶疮:皂角去皮酥炙焦为末,入麝香少许,人粪少许,和涂,五日后根出。 【《普济方》】

  便痈初起:皂角子七个,研末敷之。 一方照年岁吞之。 【《儒门事亲》】

  腹内生疮在肠脏不可药治者:取皂角刺不拘多少,好酒一碗,煎至七分温服,其脓血悉从小便中出,极效;不饮酒者,水煎亦可。【《经验方》】

  疮肿无头:皂角刺烧灰,酒服三钱,嚼葵子三五粒,其处如针刺为效。

  卒生恶疮,不可名识者:柳叶或皮,水煮汁,入少盐频洗之。 【《肘后方》】

  一切恶疮:巴豆三十粒,麻油煎黑,去豆,以油调硫黄轻粉末,频涂取效。

  痈疽恶肉,一切疮毒:巴豆仁炒黑研膏,点痛处则解毒,涂瘀肉上则自化。加乳香少许亦可。若毒深不能收敛者,宜作捻纴之,不致成痛。【《外科精义》】

  石痈坚硬不作脓者:蜀桑白皮阴干为末,烊胶和酒调敷,以软为度。 【《千金》】

  痈口不敛:经霜黄桑叶为末敷之。 【《直指方》】

  痈疽疖毒:狗头骨灰、芸台子等分为末,水和敷之。 【《千金》】

  恶疮不愈:狗头骨灰,同黄丹末等分敷之。 【《寿域方》】

  长肉生肌:老狗头脑骨瓦炒二两,桑白皮一两,当归二钱半为末,麻油调敷。 【《直指方》】

  痈疮大痛:壁虎焙干研末,油调敷之,即止。 【《医方摘要》】

  痈疽不合:破蒲席烧灰,腊月猪脂和,纳孔中。 【《千金》,下同。】

  内痈未成:取伏鸡屎水和服即瘥。

  凡诸般恶疮:取东墙上土,及大黄等分为末,用无根井华水调搽,干则再上。 【《瑞竹堂方》,下同。】

  一切恶疮:取燕窠内外泥粪研细,油调搽。一加黄蘗末。

  凡恶疮肿毒:用松木上白蚁泥同黄丹各炒黑研,和香油涂之。

  无名恶疮:梁上倒挂尘二条,韭地蚯蚓粪少许,生蜜和捻作饼,如钱大,阴干,用蜜水调,频敷之。【《简便方》】

  诸般毒疮:用门臼尘,切蒜蘸擦,至出汗即消。

  疮伤水湿:胡粉、炭灰等分,脂和涂孔上,水即出也。 【《千金方》】

  蛇皮恶疮:铁浆频涂之。 【《谈野翁方》】

  一切恶疮:云母和敷之。 【《千金方》】

  恶肉毒疮:一女年十四,腕软处生物如黄豆大,半在肉中,红紫色,痛甚,诸药不效。一方士以水银四两,白纸两张,揉熟蘸水银擦之,三日自落而愈。

  日久顽疮不收者:银朱一钱,千年地下石灰五分,松香五钱,香油一两为末,化摊纸上贴之。【《应急良方》】

  广东恶疮:雄黄一钱半,杏仁三十粒去皮,轻粉一钱为末,洗净,以雄猪胆汁调上,二三日即愈,百发百中。【《积德堂方》】

  多年恶疮:多年石灰研末,鸡子清和成块,煅过再研,姜汁调敷。 【《救急方》】

  诸般肿毒:吸铁石三钱,金银藤四两,黄丹八两,香油一斤,如常熬膏贴。

  一切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年少气壮者:用黑白牵牛各一合,布包捶碎,以好酢一碗熬至八分,露一夜,次日五更温服,以大便出脓血为妙,名济世散。【《张三丰仙方》】

  痈肿疖毒,溃烂疼痛:用蔷薇皮更炙熨之。 【《千金方》】

  年深恶疮:无心草根、干姜各二钱,钓苓根五钱,为末掺之。 【《外科精义》】

  疮疽不出:红花子、紫草茸各半两,蝉蜕二钱半,水锺半,煎减半,量大小,加减服。【《伤寒论》】

  肿毒已破:青大麦去须炒,暴干为末敷之,成靥揭去,又敷,数次即愈。

  痈肿热毒:家芥子末同柏叶捣涂,无不愈者,大验。得山芥更妙。 【《千金翼》,下同。】

  一切痈肿:猪胆汁和芥子末贴之,日三上。猪脂亦可。

  疔肿恶毒:苍耳蠹虫烧存性研末,油调涂之,即效。或以麻油浸死收贮,每用一二枚捣敷,即时毒散,大有神效。【时珍】

  一切疔疮及无名肿毒恶疮:用苍耳草梗中虫一条,白梅肉三四分,同捣如泥,贴之立效。【《经验方》】
  又方:麻虫即苍耳草内虫,炒黄色,白僵蚕、江茶各等分为末,蜜调涂之。 【《总录》】
  又方:用苍耳节内虫四十九条,捶碎,入人言少许,捶成块,刺疮令破敷之,少顷以手撮出根,即愈。

  疔疮毒肿不被,则毒入腹:用蝉蜕炒为末,蜜水调服一钱,外以津和涂之。 【《杂纂》】
  又方:用蝉蜕、僵蚕等分为末,酢调涂疮口四围,候根出,拔去再涂。 【《大成》】

  一切恶疮,及沙虱水弩恶疽:五月五日取蜣螂蒸过,阴干为末,油和敷之。 【《圣惠》】

  疔肿恶疮:杨柳上大乌壳硬虫,或地上新粪内及泥堆中者生取,以蜜汤浸死,新瓦焙焦为末,先以针烧过,针拨开,好酢调敷之。【《普济方》】

  无名恶疮忽得,不识者:用死蜣螂杵汁涂之。 【《广利》】

  疔肿恶毒:透骨膏,用八角儿杨柳上者阴干去壳四个,如冬月无此,用其窠代之,蟾酥五分,巴豆仁一枚,粉霜、雄黄、麝香少许,先以八角儿研如泥,入镕化黄蜡少许,同众药末和作膏子,密收,每以针刺疮头破出血,用榆条送膏子麦粒大入疮中,以雀粪二个放疮口,疮回即止,不必再用也。忌冷水。如针破无血,系是着骨疔,即男左女右,中指甲末刺出血糊药,又无血,即刺足大拇糊药;如都无血,必难医也。

  疔肿有根:用大针刺作孔,削蔓菁根如针大产染铁生衣刺入孔中;再以蔓菁根、铁生衣等分,捣涂于上,有脓即易出,须臾根出立瘥。忌油腻、生冷、五辛、粘滑、陈臭。【《肘后方》,下同。】

  天行热毒攻手足,肿痛欲断:用母猪蹄一具去毛,以水一斗,葱白一握煮汁,入少盐渍之。

  痈疽不敛,不拘发背一切疮:用鳖甲烧存性研掺,甚妙。 【《怪证奇方》】

  肠痈内痛:鳖甲烧存性研,水服一钱,日三。 【《传信方》】

  痈肿未成,用此拔毒:水调牡蛎粉末涂之,干更上。 【《集验方》】

  痈疽赤肿:用米酢和蚌蛤灰涂之,待其干即易之。 【《千金》】

  痈疽有毒虫:鹿角烧末,苦酒和涂,磨汁亦可。

  骨疽不合,骨从孔中出:掘地作坑,口小里大,深三尺,以干鸡屎二升同艾及荆叶捣碎,入坑内,烧令烟出,以疽口就熏,用衣拥之,勿令泄气,半日当有虫出甚效。【《千金方》】

  一切诸疮:五倍子、黄蘗等分,为末敷之。 【《普济方》】

  一切肿毒:五倍子炒紫黑色,蜜调涂之。

  耳垢:治痈肿未成脓,封之即散;疳虫蚀鼻生疮,及毒蛇螫人,并敷之。 【时珍】

  疮口不收:五倍子焙研末,以腊酢脚调涂四围效。

  一切痈肿未溃:用干人屎末、麝香各半钱研匀,以病人津调贴头外,以酢面作钱护之,脓溃去药。【《衍义》】

  疔肿初起:刮破,以热屎尖敷之,干即易,不过十五遍即根出,立瘥。 【《千金方》】

  收敛疮口:血竭末一字,麝香少许,大枣烧灰半钱,同研津调涂之。 【《究原方》】

  疔肿拔根:取户边蜘蛛杵烂酢和,先挑四畔血出,根稍露,敷之,干即易,一日夜根拔出,大有神效。【《千金方》,下同。】

  积年诸疮:蜘蛛膜贴之,数易。

  一切肿毒,已成未成:用水胶一片水渍软,当头开孔贴之,未百日者自消,已溃者令脓自出也。【《外台秘要》】

  诸疮肿毒:全蝎七枚,栀子七个,麻油煎黑,去渣入黄蜡化成膏,敷之。 【《澹寮方》】

  凡疔肿:取粪坑下土、蝉蜕、全蝎等分,捣作钱大饼,香油煎滚温服,以渣敷疮四围,疔自出也。【《圣济总录》】

  疔疮恶肿:牡狗屎,五月五日烧灰涂敷,数易之。又治马鞍疮神效。 【《圣惠》】

  鱼脐疔疮似新火针疮,四边赤,中间黑,可刺之;若不大痛即杀人也。用腊月鱼头灰发灰等分,以鸡溏屎和涂之。【《千金方》】

  疔疮恶肿:黑牛耳垢敷之。 【《圣惠方》】

  疔肿未破:白马齿烧灰,先以针刺破,乃封之,用湿面围肿处,酢洗去之,根出大验。【《肘后方》】

  赤根疔疮:马牙齿捣末,腊猪脂和敷,根即出也。烧灰敷之,亦可愈。 【《千金方》】

  疔肿伤风作肿:以马屎炒熨疮上五十遍,极效。 【《圣惠方》】

  疔疮中风肿痛:用驴屎炒熨疮上五十遍,极效。 【《普济方》】

  肿毒初起:败龟板一枚烧研,酒服四钱。

  疔疮恶肿:用田螺入冰片化水,点疮上。 【《普济方》】

  绕指毒疮生手足指上:以活田螺一枚生用,捣碎敷之即愈。 【《多能鄙事》】

  疔疮恶肿:十二月猪胆风干,和生葱捣敷。 【《普济方》】

  拔取疔黄:蟾酥以面丸梧子大,每用一丸安舌下,即黄出也。 【《青囊杂要》】

  拔取疔毒:蟾酥以白面、黄丹搜作剂,每丸麦粒大,以指爬动疮上插入,重者挑破纳之,仍以水澄膏贴之。【《危氏方》】

  疔疮恶肿:蟾酥一钱,巴豆四个,捣烂饭丸锭子如菉豆大,每服一丸姜汤下;良久,以萹蓄根、黄荆子研,酒半碗服,取行四五次,以粥补之。【《乾坤秘韫》】

  一切疮毒:蟾酥一钱,白面二钱,朱砂少许,井华水调成小锭子如麦大,每用一锭,井华水服。如疮势紧急,五七锭,葱汤亦可,汗出即愈。

  肠内生痈:雄鸡顶上毛并屎烧末,空心酒服。 【《千金》】

  决痈代针:白鸡翅下两边第一毛烧灰,水服即破。 【《外台》】

  痈疽恶疮初肿起:当归、黄蘗皮、羌活为细末,生鹭鸶膝擂汁,调敷疮之四围,自然收毒聚作小头即破,切不可并疮头敷之,恐毒气四攻,不可收也。【《养疴漫笔》】

  痈疽势肿恶不溃坚硬:以利刀将患处划成十字路,用面水调稠厚,周围疮口外高起五分许,如塘池样,将梧桐泪填半满,用好米酢滴泪上,须臾自沸,勿令滚出面外;次日用金银花煎汤洗净,再如前用一次,只用酢洗,不痛,烂肉自去。

  疔疮肿毒:用针刀旋破疔头,以蟾酥敷之,后用野菊花、莎草根、甜菜叶擂细,以无灰酒尽量调服之。酒醒,疔化水,即痛定。如热除,不必去疔,亦自愈也。

  疔疮入腹呕者:煎道人头浓汁饮之。

  疔疮毒气入腹,昏闷不食:紫花地丁、蝉蜕、贯仲各一两,丁香二钱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下。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六十七

外科痈疽疔毒门

    针灸

  《素问》曰:夫痈气之瘜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
  东方之域,其民食鱼而食咸,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
  痈不知所,按之不应手,乍来乍已,刺手太阴旁三痏,与缨脉各二。
  《灵枢经》曰:凡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不中而去则致气,精泄则病甚而恇,致气则生为痈疽也。
  凡刺痈邪,勿迎陇,易俗移性,不得脓,脆道更行,去其乡,不安处所,乃散亡。诸阴阳过痈者,取之其输泻之。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
  病之生时有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荣气不行,乃发为痈疽。阴阳不通,两热相搏,乃化为脓。小针能取之乎?岐伯曰:以小治小者,其功小;以大治大者,多害。故其已成脓血者,其惟砭石铍针之所取也。
  《甲乙经》曰:项肿不可俯仰,颊肿引耳,完骨主之。
  咽肿难言,天柱主之。
  (出页)肿唇痈,颧髎主之。
  颊肿痛,天窗主之。
  头项痈肿不能言,天容主之。
  身肿,关门主之。
  胸下满痛膺肿,乳根主之。
  面肿目痈,刺陷谷出血立已。
  犊鼻肿,可刺其上,坚勿攻,攻之者死。
  疽,窍阴主之。
  脉风成为厉,管疽发厉,窍阴主之。
  管疽,商丘主之。
  《千金方》曰:痈疽始作大,大痛或小痛,或发如米粒,即便出脓,宜急断口味,利去其毒,用骑竹马灸法骑竹马灸法 查《千金》无此灸法。其最初记载见于宋 闻人耆年所撰之《备急灸法》,该书列有骑竹马灸法专篇。,或就患处灼艾,重者四面中央总灸一二百壮,更用敷药,其效甚速。
  骑竹马灸法,治一切疮疡,无有不愈。令病人以肘凭几,竖臂腕要直,用篾一条,自臂腕中曲处横纹,男左女右,贴肉量起,直至中指尖尽处,截断为则,不量指甲;却用竹杠一条,令病人脱衣正身骑定,前后用两人扛起,令病者脚不着地,又令二人扶之,勿令伛偻,却将前所量臂篾,从竹杠坐处,尾骶骨尽处,直贴脊背,量至篾尽处为则,用墨笔点定,此只是取中,非灸穴也。却用薄篾作则子,量病人中指节,相去两横纹为则,男左女右,截为一则,就前所点记处,两边各量一则,尽处即是灸穴。两穴各灸五七壮。疽发于左则灸右,疽发于右则灸左,甚则左右皆灸。盖此二穴心脉所过之处,凡痈疽皆心火留滞之毒,灸此则心火流通而毒散矣。起死回生之功,屡试屡验。
  痈肿已溃未溃,用香豉三升,入少水捣成泥,照肿处大小作饼,厚三分。疮有孔,勿覆孔。上铺豉饼,以艾列于上灸之,但使温温,勿令破肉。如热痛即急易之。患当减,觉轻快。一日灸二次。如先有孔,以汁出为妙[痈肿……为妙 此即豉饼灸法,见于《千金翼》卷二十三痈疽发背,所述意同而文稍异。]。
  《三因方》曰:痈疽初觉肿痛,先以湿纸覆其上,视之先干处是头也。大蒜切片置头上,以大艾炷灸之三壮,即换一蒜,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乃止。大概以百壮为准。最要早觉早灸为上。如有头,则不必纸覆也。
  若十数头作一处生者,即用大蒜研成膏,作薄饼铺头上,聚艾于饼上灸之。
  《直指方》曰:初发小点一二日,急以蒜片贴其中心,以小艾炷灸五壮而止。
  《河间六书》曰:凡疮疡,须分经络部分,气血多少,腧穴远近。
  从背出者,当从太阳五穴选用:至阴在足小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通谷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前陷者中;束骨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昆仑在足外踝后跟骨上陷中;委中在腘中央约纹中动脉。
  从鬓出者,当从少阳五穴选用:窍阴足小指次指端,去爪甲如韭叶;侠溪在足小指次指,岐骨间本节之陷中;临泣在足小指次指本节后间陷中;阳辅在外踝上四寸辅骨前绝骨端如前三分;阳陵泉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
  从髭出者,当从阳明五穴选用:厉兑在足大指次指,去爪甲如韭菜;内庭在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陷谷在足大指次指间本节后陷中;冲阳在足趺上五寸骨间动脉,去陷骨三寸;解溪在冲阳后一寸五分,腕上陷中。
  从脑出者,则惟绝骨一穴,在外踝上三寸动脉中。
  痈疽已觉微漫肿,硬皮不变,脉沉不痛者,当外灸之,引邪气出而止。经曰:陷下者灸之。如外微觉木硬而不痛者,当急灸之,是邪气深陷也;浅者不可灸。如有脓水,亦不可灸,当针之。
  《得效方》曰:痈疽初发渐大,以湿纸一片搭疮上,其一点先干处,即是正顶。先以水洗去人皮咸,取大笔管一个安于正顶上,却用大水蛭一条安其中,频以冷水灌之,蛭当吮其正穴脓血,皮皱肉白,是毒散无不差。如毒大蛭小,须用三四条方见效。如血不止,以藕节上泥涂之。
  《资生方》曰:有善治痈疽者,皆于疮上灸至二三百壮,无有不愈。但艾炷小作之,小则人不畏灸,灸多则作效必矣。坚硬不溃,名曰石痈,当上灸百壮,石子当碎出。
  《东垣十书》曰:初觉痈疽发背,欲结未结,赤热肿痛,先以湿纸覆其上,立视先干处即痈头也。取蒜切片如三钱厚,安头上,用大艾炷灸之三壮,换一蒜片,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早觉早灸为上,一日二日十灸十活,三日四日六七活,五日六日三四活,过十数日者不可灸。若有十数头作一处者,用蒜研成膏作薄饼。铺头上,聚艾烧之,亦能活也。若初发赤肿,中间有一黄粟米头,用独蒜切去两头,取中间切片安疮头上,着艾灸十四壮,多至四十九壮。
  《丹溪心法》曰:凡痈疽之发,或因内有积热,或因外寒郁内热,若于生发之处艾灸以散其毒,治之于早,可以移深为浅,改重为轻。诸项灸法皆好,惟骑竹马灸法,尤为切要,此消患于未形之策。
  多灸则内服乳粉托里散,防火气入心。
  《医垒元戎》曰:疮疡自外而入者不宜灸,自内而出者宜灸。外入者托之而不内,内出者接之而令外。故经曰:陷者灸之。灸而不痛,痛而后止其灸。灸而不痛者,先及其溃,所以不痛;而后及良肉,所以痛也。灸而痛,不痛而后止其灸。灸而痛者,先及其未溃,所以痛;而次及将溃,所以不痛也。
  《薛己医案》曰:伍氏云:凡用蒜饼灸者,盖蒜味辛温有毒,主散痈疽,假火势以行药力也。有只用艾炷灸者,此可施于顽疽痼发之类。凡赤肿紫黑毒甚者,须以蒜艾同灸为妙。
  凡治痈疽、发背、疔疮,若初灸即痛者,由毒气轻浅;灸而不痛者,乃毒气深重。悉宜内服追毒排脓,外敷消毒之药。大抵痈疽不可不痛,又不可大痛,闷乱不知痛者难治。
  凡隔蒜灸者,不论壮数,则邪无所容,而真气不损,但头顶见疮,宜用骑竹马法及足三里灸之。
  夫疮疡之证,有诸中必形诸外,在外者引而拔之,在内者疏而下之。灼艾之功甚大,若毒气郁结,瘀血凝滞,轻者或可药散,重者药无全功矣。东垣曰:若不针烙,则毒气无从而解,是故善治毒者,必用隔蒜灸。舍是而用苦寒败毒等剂,其壮实内热者或可,彼怯弱气虚者,未有不败者也。又有毒气沉伏,或年高气弱,或服克伐之剂,气益以虚,脓因不溃者,必假火力以成功。大凡针灸,若未溃则拔引郁毒,已溃则接补阳气,祛散寒邪,疮口自合,其功甚大。常治四肢疮疡气血不足者,只以前法灸之皆愈。疔毒甚者,尤宜灸。盖热毒中隔,内外不通,不发泄则不解散。若处贫居僻,一时无药,则用隔蒜灸法尤便,每三壮一易蒜片,大概以百壮为度。用大蒜取其辛而能散,用艾炷取其火力能透,如法灸之,必疮发脓溃,继以神异膏贴之,不日自愈。一能使疮不开大,二内肉不坏,三疮口易合,见效甚神。丹溪云:惟头为诸阳所聚,艾壮宜小而少。
  凡疮不起者托而起之,不成脓者补而成之,使不内攻,脓成而及时针之,不数旬即愈矣。常见患者皆畏针痛而不肯用,又有恐伤肉而不肯用。殊不知疮虽发于肉薄之所,若其脓成必肿高寸余,疮皮又厚分许,用针深不过二分,若发于背必肿高二三寸,入针止于寸许,况患处肉既已坏,何痛之有?何伤之虑?凡怯弱之人,或患附骨等疽,待脓自通,以致大溃,不能收敛,气血沥尽而死者多矣。
  凡疮既成脓,皮肤不得疏泄,昧者待其自穿。殊不知少壮而充实者,或能自解。若老弱之人,气血枯槁,或兼攻发太过,不行针刺,脓毒乘虚内攻,穿肠腐膜,鲜不悞事。若毒结四肢,砭刺少缓,则腐溃深大,亦难收敛。毒结于颊项胸腹紧要之地,不问壮弱,急宜针刺;否则难治。大抵疮疡之证,感有轻重,发有深浅,浅者肿高而软,发于血脉;深者肿下而坚,发于筋骨。然又有发于骨髓者,则皮肉不变,故古人制法,浅宜砭而深宜刺,使瘀血去于毒聚之始则易消。若脓成之时,气血壮实者或自出。怯弱者,不行针刺,鲜有不悞。凡疮疡透膜,十无一生,虽以大补药治之,亦不能救,此可为待脓自出之戒也。故东垣云:毒气无从而解,脓瘀无从而泄,过时不烙,反攻于内,内既消败,欲望其生,岂可得乎?兹举一二以告同道,并使患者知所慎云。
  若治元气不足之证,即其初患,便当内用参、芪、归、朮,温补脾胃;外用桑枝葱熨,接补阳气,使自消散。若久而不能成脓者,亦用前二法补助以速之。若脓既成而不溃,用艾于当头灸数炷以出之,却服十全大补汤。
  又云:痈有椒眼十数头,或如蜂窠莲房,脓血不出者,用针横直裂之。如无椒眼之类,只消直入取脓,不必裂之。一法当椒眼上个个灸之亦佳,不必裂也。又云:痈者皮薄肿高,多有椒眼粒;疽者皮肤顽硬,状如牛颈之皮。痈成脓则宜针,针宜用马衔铁为之,形如韭叶样,两面皆利,可以横直裂之五六分许,攻去毒血,须先灸之而后裂。疽成脓则宜烙,可用银篦大二寸,长六寸,火上烧令赤,急于毒上熨烙,得脓利为度。
  毒气已成者,宜用托里以速其脓;脓成者当验其生熟深浅而针之。脓生而用针,气血既泄,脓反难成;若脓熟而不针,腐溃益深,疮口难敛。若疮深而针浅,内脓不出,外血反泄;若疮浅而针深,内脓虽出,良肉受伤。若元气虚弱,必先补而后针,其脓一出,诸证自退;若脓出而反痛,或烦躁呕逆,皆由胃气亏损,宜急补之。若背疮热毒炽盛,中央肉黯,内用托里壮其脾胃,外用乌金膏涂于黯处。其赤处渐高,黯处渐低,至六七日间,赤黯分界,自有裂纹,如刀划然,黯肉渐溃矣,当用铍针利剪徐徐去之,须使不知疼痛,不见鲜血为妙。虽有裂纹,脓未流利,及脓水虽出,而仍痛者,皆未通于内,并用针于纹中引之。患于背胛之间,肉腐脓出,肿痛仍作,此内有毒筋间隔,脓未通耳,尤宜引之。若元气虚弱,悞服克伐,患处不痛,或肉将死,急温补脾胃,亦有生者。后须纯补之药,庶可收敛。若妄用刀针,去肉出血,则气无所依附,气血愈虚,元气愈伤矣,何以生肌收敛乎?
  针灸之法,有太乙人神、周身血忌、逐年尻神、逐日人神,而其穴有禁针禁灸之论,犯之者其病难瘳,理固然也。但疮疡气血已伤,肌肉已坏,宜迎而夺之,顺而取之,非平人针灸之比,何忌之有?《外科精义》云:疮疡之证,毒气无从而解,脓瘀无从而泄,反攻于内,内既消败,欲望其生,岂可得乎?危恶之发于致命之所,祸在反掌,腹痈囊痈,二便不通,胸腹胀闷,唇疔喉痹,咽喉肿塞,其祸尤速,患者审之!
  蜞针法,治痈疽初作,先以笔管一个入蚂蜞一条,以管口对疮头,使蜞吮疮脓血,其毒即散。如疮大须换三四条。若吮正穴,蜞必死矣,累试累效。若血不止,以藕节上泥涂之。若疮头未明,以井边泥涂上先干处即是。
  痈疽初发小点,一二日间急以大蒜头横切如钱,贴其中心,顿小艾炷灸之五壮而止。若形状稍大,以黄秆纸蘸酒全贴,认先干处为筋脚,于先干处灸之,或两处先干皆灸,但五七壮止。又法,屈指从四围寻按,遇痛处即是根,就此重按深入,自觉轻快,即此灸之,更于别处灸。若或大肿,即捣蒜为饼焙干,蘸法酢灸热,更换频罨,或以熨斗火于蒜饼上熨之,更换热饼频熨。如觉患处走散,即以绵帛覆盖,勿令气泄,俟少间敷药。凡痈疽展大如龟之形,且看头向上下,先灸其前两脚,次灸其尾,或红筋走紧而长,从尽处灸之,须留头并后两脚勿灸。若尽灸之,不惟火气壅聚,彼毒无所走散,又攻入里也。或辨认不明,以白芷三分,汉椒、桑白皮各一分,连须葱白十片,取新汲水煎汤入酸酢半盏,淋洗少顷,其筋自现,可以辨验头尾。
  豆豉饼治疮疡肿硬不溃,及溃而不敛,并一切顽疮恶疮,江西豆豉为末,唾津和作饼子,如钱大,厚如三文,置患处,以艾壮于饼上灸之。饼干,再用唾津和作如疮大,用漱口水调作饼覆患处,以艾铺于饼上烧之。如未成者用之即消,已成者纵不能全消,其毒顿减,前人俱称有奇功,不可忽之!
  霹雳火治内疔之证,发汗之妙方也。凡疮始觉,不曾服出汗之药,过数日间,外证皆罢,或在胸腹,或在胁肋,赤焮肿起,此乃毒气入里,内疔之所发也。宜用此法出汗,毒气方能出也。先置水桶一个,铁铫一个,令病人侧卧于桶上,四围以衣衾盖护,勿令泄气。却以鹅卵石火烧极红,放铫内,以铫安桶内,以酢投于铫内淬之,熏蒸出汗,未透,再加火力再淬之,须令肿处汗透,不必遍身出汗也。
  附子饼治溃疡,气血虚不能收敛,或风邪袭之,以致气血不能运于疮所,不能收敛。用炮附子去皮脐研末,以唾津和为饼,置疮口处,艾壮于饼上灸之,每日灸数壮,但令微热勿痛。如饼干,再用唾津和做,以疮口湿润为度。
  《证治准绳》曰:砭法治丹毒疔疮,红丝走散,或时毒瘀血壅盛。用细磁器击碎,取有锋芒者一块,以箸一根劈开头尖夹之,用线缚定,两手指轻撮箸,稍令磁芒正对患处悬寸许,再用箸一根频击箸头,令毒血遇刺皆出,毒入腹膨胀者难治。
  灸乃开结破硬之法,倘有一点白粒,如粟米起,四围微肿如钱,便当于米粒上着艾,灸十四五壮。三日内灸者,只成灸疮而散;三日外者,其肿渐少,宜多灸之,或灸火着处,则结热可伸,灸处先溃,则毒势分减,庶免展开,不致下陷,及坏筋骨伤气血也。所谓灸至不痛者,谓着皮肉未坏处则痛,火至着毒处则不痛,必令火气至着毒处方止。所谓灸至痛者,谓初着毒处不痛,至好肉则痛,必令火气至好肉方止。畏灸者,或用独蒜瓣、或用豆豉饼、或用椒姜盐烂捣捻作饼子,如三钱厚,铺艾灸之,热则易新饼,亦可散也。
  灸乃从治之意,惟头为诸阳所聚,艾炷宜小而少;若少阳分野,尤不可灸,灸之多至不救。亦有因灸而死者。盖虚甚,孤阳将绝,其脉必浮数而大,且鼓精神,必短而昏,无以抵当火气,宜其危也。
  刘宗厚曰:此谓痈疽初发,宜灸之也。然诸疮患久成痛者,常有脓水不绝,其脓不臭,内无歹肉,尤宜用附子浸透,切作大片,厚二三分,于疮上着艾灸之,仍服内托之药,隔二三日再灸之,不五七次,自然肌肉长满矣。至有脓水恶物,渐渍根深者,郭氏治用白面、硫黄、大蒜三物,一处捣烂,看疮大小,捻作饼子,厚约三分,于疮上用艾炷灸二十一壮,一灸一易,后隔四五日方用翠霞锭子,并信效锭子,互换用之,纴入疮内,歹肉尽去,好肉长平,然后贴收敛之药,内服应病之剂,调理即瘥矣。盖不止宜灸于疮之始发也。大抵始发宜灸,要汗下补养之药对证,至灸冷疮,亦须内托之药切当。设反逆,不惟不愈,恐致转生他病之患也。

    针烙

  凡用针烙,先察痈疽之浅深,及脓未成已成。高阜而软者,发于血脉;肿平而坚者,发于筋脉;皮色不相辨者,发于骨髓。高阜而浅者,用铍针开之。疽始生白粒,便可消退,渐长如蜂窠者,寻初起白粒上烙,及四围烙四五处。如牛项之皮者,疽顶平而浅者,皆宜用火针烙之。其针用圆针,如箸如纬,铤大,头圆平,长六七寸,一样二枚,蘸香油于炭火中烧红,于疮头近下烙之,宜斜入向软处,一烙不透,再烙必得脓也。疮口烙者,名曰热疮,脓水常流下,不假按抑,用纴药使疮口不合。旧用纸捻及新取牛膝根,如疮口大小,略刮去皮,一头系线纴之。不如用翠青、搜脓等锭子,临用以糯米饭和成软条子,看浅深纴之,外用拔毒膏贴之。疮毒未成,烙之可散;溃而未破,针之可消,但要用得其宜耳。若当用针烙而不用,则毒无从而泄,脓瘀蚀其膏膜,烂筋坏骨,难乎免矣。若毒深针浅,脓不得出,毒浅烙深,损伤良肉,不当其所,他处作头,此皆不能愈疾,反增痛耳。或瘰疬溃久不愈,漏疮经年,或通或闭,痈疽疮口不收,皆因冷滞不能收敛,亦因疮口内外四畔烙之。痈疽正发,及脓见后红肿焮开,用铁针烧赤,四围刺之,则红肿随缩矣。
  《古今医统》曰:烙法,方其已熟未溃之时,用铁一烙,极是快意。方扇火欲着时,诚是惊人!余常用矣,临时犹且颤悸,况未曾经历者乎?烙后脓水流通,百无所忌,名曰熟疮。其疮突者针口宜向下,然须是熟于用烙者,识浅深,知穴道,审生熟。非其时则所出皆生血,当其时则出黄脓瘀肉。用尖针烙者,不得法,尖针头细,其口易合,惟用平圆头者为妙。盖要孔穴透,或恐疮口再合,用牛膝根如疮口之大小,略割去粗皮,插入疮口,外留半寸许,即用嫩橘叶、地锦草各一握,研成膏敷之。牛膝能使恶血常流,二药温凉止痛,随干随换,此十全之功也。
  《景岳全书》曰:按立斋云:灼艾之法,必使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则毒必随火而散,否则非徒无益而反害之。愚意痈疽为患,无非血气雍滞,留结不行之所致。凡大结大滞者,最不易散,必欲散之,非借火力不能速也,所以极宜用灸。然又有孙道人神仙熏照方,其法尤精尤妙。若毒邪稍缓,邪深经远而气有不达,灸之为良;若毒邪炽盛,其势猛急而垂危者,则宜用熏照方,更胜于灸也。
  上古有砭石之制,《内经》有九针之别,制虽不同,而去病之意则一也。其疮疡一科,用针为贵。用之之际,虽云量其溃之浅深,尤当随其肉之厚薄:若皮薄针深,则反伤良肉,益增其溃;肉厚针浅,则脓毒不出,反益其痛,用针者可不慎哉!至于附骨疽,气毒流注,及有经久不消,内溃不痛者,宜燔针开之。若治咽喉之患,当用三棱针;若丹瘤及痈毒四畔焮赤,疼痛如灼,宜用砭石去血,以泄其毒,则重者减,轻者消。如洪氏室患腹痈,脓胀闷瞀,以铍针刺脓出,即苏。一人患囊瘫,脓熟肿胀,小便不利,几殆,急针之,脓水大泄,气通而愈。大抵用针之法,迎而夺之,顺而取之,所谓不治已成治未成,正此意也。今之患者,或畏针而不用,医者又徇患者之意而不针,遂至脓已成而不得溃,或得而溃,所伤已深矣,卒之夭枉者十常八九,亦可悲矣!经曰: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溢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濇而卫气沉,是以因天时而调血脉也。故凡遇天寒水冰,或阴气凝滞之时,欲行针刺,则先当温衣覆盖,或以艾叶炒热,或热盐热衣类,先熨其处,务令血脉温和而后刺之,则血泻气行,其病立已。若血寒脉濇,遽尔用针,则邪毒不泻,徒伤良肉,反以益其病也。

    导引

  《保生秘要》曰:诸毒疮肿导引法,以两手交叉抱颈,以左右肩一上一下,用意使气血和畅,内息绵绵,周身得汗,毒自化解。
  运功,疮疖气濇于皮肤,疽毒皆发于脏腑,患在前,归元发引,患在背,起艮行庭。疮疖之疾,随手可运毛窍,发散肿毒之忧,得力通关,逐出大肠,绕患处着意为之。
  毒初起时,先于患处内小圈而至大圈,复用水以洗之。或毒成不散,则自内里用意,以火攻出。待出脓后,则自外大圈旋转至小圈,仍用水而收口。

    医案

  《李杲十书》曰:元好问饮酒太过,脉候沉数。九月间脑下项上出小疮,不痛不痒,如白头疮。凡四日后脑项麻木,肿势外散,热毒焮发;又二日痛大作,夜不得寐。医处以五香连翘汤,后再邀予诊视。云:膏粱之变,不当投五香连翘汤,已无及矣;且疽已八日,当先以火攻之,然后用药。以大艾炷如两核许者攻之百壮,始觉痛。次为处方,是足太阳膀胱之经,其病逆,当反治;脉中得弦紧,按之洪大而数,又且有力,必当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必先岁气,无伐天和,以时令言之,可收不可汗,经与病俱禁下,法当结者散之,咸以软之,然受寒邪而禁咸,遂制黄连消毒饮治之而愈。

  《丹溪心法》曰:一男子年五十余,形实色黑,背生红肿,近胛骨下痛甚,脉数而洪紧,食亦呕,正冬月,与麻黄桂枝汤加酒黄蘗、生附子、(艹舌)蒌子、甘草节、羌活、青皮、人参、黄芪、半夏、生姜六贴而消,此非内托之意欤?

  尝治一妇人,年将七十,形实性急而好酒,脑生疽,十五日,脉弦紧急且濇,予急用大黄酒煨细切,酒拌炒为末,又酒拌炒人参入姜煎调一钱重,又两时再与,得睡而上半身汗,睡觉病已,此亦内托之意也。

  东阳李兄年愈逾三十,形瘦肤厚,连得忧患,又因作劳且过于色,忽左腿外廉侧上发一红肿,其大如粟。一医闻其大腑坚实,与承气汤二贴下之,不效。又一医教与大黄、朱砂、生粉草、麒麟竭,又二三贴。半月后召余视之,曰:事去矣!又一李兄四十余,面稍白,神甚劳,忽胁下生一红肿如桃。一人教用补剂,众笑且排,于是以流气饮、十宣散杂进之。旬余后召余视之,余日:非惟不与补剂,抑且多得解利,气血俱惫,难矣!已而果然。

  一男子年近六十,形素肥,初夏于左髆外廉侧生一核,方圆二寸余,不甚痛。召余治,诊其脉息,缓大而弱。余日:此因忧闷而生,当气升散之时,须急与人参膏五六斤,又看作何应。病家召他外科,以十宣散五六贴而疮甚。余曰:此大虚也,勿以轻小视之!病家不信,一外科仍以十宣散进之,又五六贴,疮平陷出清水而死。此可为因虚而生痈疽者之戒。

  一老人年七十,患背疽径尺余,已杂与五香、十宣数十贴,脓血腥秽,呕逆不食者旬余,病人自去吃内托散,膈中不安,且素有淋病三十年,今所苦者淋之痛与呕吐不得睡而已,急以参、芪、归、朮煮膏,以牛膝汤入竹沥饮之,三日后尽药一斤半,淋止思食;七日后尽药四斤,脓自涌出而得睡,又兼旬而安。

  一男子年六十余,性好酒肉,背疽见脓,呕逆发热,盖其得内托十宣多矣。医以呕逆,于嘉禾散中加丁香以温胃行气。时七月大热,脉洪数有力,余因谓此脉证在溃疡,尤为忌,然形气实,只与人参膏和竹沥饮之,尽药十五斤,竹百余竿而安。余日:此病幸安也,不薄味,必再作。仍厚味自若,夏月醉后,坐水池中,又年余左胁旁生一软块如饼,二年后软块为疽。本人见脓血淋漓而脉洪数有力,又呕逆食少,遂自以人参膏入竹沥饮之,又百余竿而安。今八十岁,强健如旧。此病两次以老年血气弱,专服人参竹沥而愈。若与内托十宣散,恐未能若是之安全也。

  《卫生宝鉴》曰:丁巳夏末余从军回,住于曹州界,以事至州,有赵同知谓余曰:家舅牛经历病头目赤肿,耳前后尤甚,疼痛不可忍,发热恶寒,牙关紧急,涕唾稠粘,饮食难下,不得安卧。一疡医于肿上砭刺四五百余针,肿赤不减,其痛益甚,不知所由然,愿请君一见!余遂往诊,视其脉浮紧,按之洪缓,此证乃寒覆皮毛,郁遏经络,热不得升,聚而赤肿。经云:天寒则地冻水冰,人气在身中,皮肤致密,腠理闭,汗不出,血气强,肉坚濇。当是之时,善行水者不能往冰,善穿地者不能凿冻,善用针者亦不得取四厥,必待天温冰释冻解,而后水可行,地可穿,人脉亦犹是也。又云:冬月闭藏,用药多而少针石也,宜以苦温之剂,温筋散寒则已,所谓寒致腠理,以苦发之,以辛散之,宜以托里温经汤。麻黄苦温,发之者也,故以为君。防风辛温,散之者也;升麻苦串,葛根甘平,解肌出汗,专治阳明经中之邪,故以为臣。血流而不行者则痛,以白芷辛温,当归身辛甘温,以和血散滞;湿热则肿,苍朮辛甘温,体轻浮,力雄壮,能泄肤腠间湿热;人参、甘草甘温,白芍药酸微寒,调中益气,使托其里,故以为佐。依方饵之,以薄衣覆其首,以厚被覆其身,卧于暖处,使经血温,腠理开,寒乃散,阳气宣通,大汗出后,肿减八九分。再服去麻黄、防风,加连翘、鼠粘子,肿痛悉去。经言汗之则疮已,信哉斯言!或人以仲景言疮家虽身痛,不可发汗,其理何也?余因说此乃营气不从,逆于肉理而生疮肿,身作疼痛,非外感也。若外感寒邪而作疼痛,故戒之以不可发汗,汗之则成痓也。

  戊午冬,余从军住冬于武城县,有贾仓使父年逾六旬,冬至后数日,疽发于背,五七日肿势约七寸许,不任其痛。疡医曰:脓已成,可开发矣,彼惧不从。越三日,医曰:不开恐变证生矣。遂以燔针开之,脓泄痛减。以开迟之故,迨二日变证果生,觉重如负石,热如焫火,痛楚倍常,六脉沉数,按之有力,此膏粱积热之变也。邪气酷热,固宜以寒药治之,时月严凝,复有用寒远寒之戒,乃思《内经》曰:有假者反之,虽违其时,以从其证可也。与疡医议,急作清凉饮子加黄连,秤一两五钱,作一服服之,利下两行,痛减七分。翌日复进前药,其证悉除。后月余平复。

  陈录判母年七十有余,亦冬至后脑出疽,形可瓯而大。命疡医诊视,俟疮熟以针出脓。因怒笞侍女,疮辄内陷凹一韭叶许,面色青黄不泽,四肢逆冷,汗出身清,时复呕吐,脉极沉细而迟。盖因衰老之年,严寒之时,病中苦楚,饮食淡薄,已涤肥脓之气,独存瘦悴之形,加之暴怒,精神愈损,故有此寒变也。病与时同,与疡医议,速制五香汤一剂,加丁香、附子各五钱,剂尽,疡复大发,随证调治而愈。《内经》曰:凡治病必察其下,谓察时下之宜也。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言其常也。如疮盛形羸,邪高痛下,始热终寒,此反常也,固当察时下之宜而权治。故曰经者常也,法者用也,医者意也,随所宜而治之,可收十全之功矣。

  至元壬午五月二十八日,王伯禄年逾五旬有七,右臂膊肿盛,上至肩,下至手指,色变皮肤凉,六脉沉细而微。此乃脉证俱寒,予与疡医孙彦和视之,曰:此乃附骨痈,开发已迟,以燔针启之,脓解清稀。次日肘下再开之,加呃逆不绝,彦和与丁香柿蒂散两服,稍缓。次日呃逆尤甚,自利,脐腹冷痛胀满,饮食减少,时发昏愤,于左乳下黑尽处灸二七壮;又处托里温中汤,用干姜、附子、木香、沉香、茴香、羌活等药,(口父)咀一两半,欲与服。或者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又当盛暑之时,用干姜、附子可乎?予应之曰:理所当然,不得不然。《内经》曰:脉细皮寒,泻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况呃逆者胃中虚寒故也,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是言其定理也,此证内外相反,须当舍时从证也,非大方辛热之剂急治之,则不能愈也。遂投之,诸证悉去,饮食倍进,疮势温,脓色正。彦和复用五香汤数服,后月余平复。噫!守常者,众人之见;知变者,知者之事。知常而不知变,细事因而取败者亦多矣,况医乎哉!守常知变,岂可同日而语哉!

  《薛己医案》曰:一男子胸患痈,肿高焮痛,脉浮而紧,以内托复煎散二剂,表证悉减,以托里消毒散四剂而消。

  一男子腹患痈肿硬,木闷烦热,便秘脉数而实,以黄连内疏汤一剂少愈;以黄连解毒汤二剂顿退;更以金银花散四剂,疮头出水而消。

  一男子患腿痛而不焮肿,内亦便利调和,用托里荣卫汤数剂而消。

  一妇人项患毒,焮痛发寒热,以荆防败毒散二剂少愈;以小柴胡汤加连翘、牛蒡子、桔梗四剂而消。

  一男子肩患毒,焮痛饮冷,烦躁便秘,脉数而实,以清凉饮二剂少愈;以金银花散四剂悉退;又以十宣散去桂加天花粉、金银花数剂,疮头溃而痊。

  一妇人臂患肿,恶寒不作脓,以十宣散六剂而溃;以托里散数剂而瘳。

  一男子患痈,肿硬疼痛,发热烦躁,饮冷脉沉实大便秘,乃邪在脏也,用内疏黄连汤疏通之以绝其源。先投一剂,候行一次,势退一二;再进一剂,诸证悉退,乃用黄连消毒散四剂而消。

  一男子内股患毒,肿硬痛甚,不作脓,隔蒜灸五十余壮,势退七八;以仙方活命饮四剂而脓成;用十宣散六剂脓溃而愈。凡疮大痛,或不痛麻木,灸最良。

  一妇人臂肿未成脓,饮食少思,遇劳作痛,发热,以补中益气汤二剂,痛少止;以补气血健脾胃而消。

  一男子素弱,胸患痈,饮食少而倦,以六君子汤加芎、归、黄芪,脓成针之;更以托里药而愈。

  一妇人胁患痈,未成脓,恶寒脉紧,以十宣散加柴胡二剂,表证悉退;更以托里散数剂,脓溃而愈。

  一妇人臂患毒肿硬,咽喉壅塞,四肢逆冷,发寒热,以五香连翘汤二剂顿愈,以疮科流气饮四剂而消。

  一男子臂患痈,脉弦紧有力,以白芷升麻汤二剂顿退,又二剂而消。

  一妇人肩下患毒,脉弦紧,以白芷升麻汤二剂,表证已退;更以托里药溃之而愈。

  一男子臂患痈不作脓,灸以豆豉饼及饮托里药三十余剂而溃,又月余而瘳。

  一男子脓熟不溃,余欲针之,补以托里。彼不信,乃服攻毒药,反致恶心少食,始悟而用针;更以六君子汤加藿香、当归四剂少可;再以加味十全大补汤数剂而敛。凡疮脓熟不行针刺,脓内侵蚀,轻者难疗,重者不治。老弱之人,或偏僻之处,乃紧要之所,若一有脓,宜急针之,更以托里,庶无变证。

  一男子患毒作痛,服寒凉药,痛虽止而食愈少,疮亦不溃,以六君子汤而食进;再以托里药溃之而愈。大抵疮疽之证,寒热虚实,皆能为痛。热毒之痛者,以寒凉之剂折之;寒邪之痛者,以温热之剂散之;因风而痛者除其风;因湿而痛者导其湿;燥而痛者润之;塞而痛者通之;虚而痛者补之,实而痛者泻之;脓郁而闭者开之;恶肉侵蚀者去之;阴阳不和者调之;经络秘濇者利之。慎勿概用寒凉之药。况血脉喜温而恶寒,若冷气入里,血即凝滞,反为难瘥之证矣。

  一男子素弱,肘患肿,欲内消,服凉药反致作泻少食,以二神丸及香砂六君子汤加肉豆蔻而泻止食进,又以托里药而肿亦消。丹溪云:痈疽因积毒在脏腑,当先助胃壮气,使根本坚固;次以行经活血药佐之,参以经络时令,使毒气外发,施治之早,可以内消,此内托之意也。又云:肿疡内外皆壅,宜以托里表散为主。如欲用大黄,宁无孟浪之过?溃疡内外皆虚,宜以接补为主。如欲用香散,未免虚虚之失。大抵痈肿之证,不可专泥为火。经云: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又云:形伤肿,气伤痛。六淫七情皆能致之,况禀有虚实及老弱不同,岂可概用寒凉之药?设若毒始聚,脓未作,势不盛,庶可消。尤当推其病因,别其虚实。若概用寒凉药,必致悞事。如脓将成,邪盛气实,用消毒之剂,先杀其毒,虽作脓不为大苦,溃亦不甚。若就用托里,必益其势。如脓将成不成,及不溃,方用托里,脓成势盛者针之,脓一出,诸证悉退矣。

  一男子脓熟不溃,微痛少食,倦怠发热。予为针之,脓涌出,热益甚,乃虚故也,急以人参黄芪汤二剂,热愈甚,此药力尚未及也,又二剂果应,再以当归补血汤数剂而痊。东垣云:发热恶热,大渴不止,烦躁肌热,不欲近衣,脉洪大按之无力,或目痛鼻干者,非白虎汤证也,此血虚发躁,宜当归补血汤主之。

  一妇人脾气素弱,患毒未作脓,发寒热兼呕,以不换金正气散二剂而止;以托里散六剂而溃;更以健脾药而敛。

  一男子患痈,脓成不溃,投以补剂而溃,更以健脾药而愈:气血壮实,脓自涌出。信夫!

  一男子溃而瘀血不腐,以参、芪、归、朮峻补气血;更以桑木灸之腐而愈。

  一童子腋下患痈,不敛脓清,脉大倦怠,懒食少寐,自汗口干,以内补黄芪汤及豆豉饼灸之,两月而愈。凡疮脓溃而清,或疮口不合,或聚肿不赤,肌寒肉冷,自汗色脱者,皆气血俱虚也,非补不可。

  一男子腰患毒,脓熟不溃,针之脓大泄,反加烦躁,以圣愈汤四剂而宁;更以人参养荣汤加麦门冬、五味子两月而愈。此人后患湿气,遂为痼疾。凡疮脓血去多,疮口虽合,尤当补益,务使气血平复,否则更患他证,必难治疗。慎之!

  一妇人患臂痈,疮口紫陷,脓清不敛。彼以为毒未尽,欲服攻毒之剂。予谓疮疡之证,肿起坚硬,脓稠者,实也;肿下软慢,脓稀者,虚也。遂用附子饼灸之,及饮十全大补汤百剂始愈。

  一妇人患附骨痈,久而不敛,致腿细短软,脉来迟缓,以十全大补汤加牛膝、杜仲,及附子饼灸之,两月余而愈。凡脓溃之后,脉濇迟缓者易愈,以其有胃气故也;脉来细而沉,时止者,里虚而欲变证也。若烦痛尚未痊也。洪滑粗散者难疗,以其正气虚而邪气实也。

  一男子风袭疮口,牙关紧急,腰背反张,以玉真散一服而愈,仍以托里药而敛。

  一男子患痈将敛,遍身作痒,脉浮,以消风散二服而止;更以托里药而愈。

  一男子肩下患疽,已数日,漫肿微痛,头甚多,皆如粟许,色不变,不起发,此气血虚也,诊其脉果然。先以仙方活命二剂杀其大势;更以托里药而起发疮头,虽溃,但流血水,气血尚虚,不能为脓也。彼欲服太乙锭子,予谓此药止能攻毒,不能托里。彼不深信,至四次饮食不进,疮色黑陷,吃逆不绝,胃气虚极也,不治。强投温中健脾之剂,不应而死。

  一男子近胁患疽,肿而不溃,投大补之剂,溃而已愈,后患弱证而殁。

  一男子腰中患疽,发而不溃,其气血止能起发,不能培养为脓也。投大补药数剂而溃,又数剂脓出尚清。乃服参芪归朮膏斤余,脓少稠;数斤,脓渐稠,肌肉顿生。凡大痈疽,借气血为主。若患而不起,或溃而不腐,或不收敛,及脓少或清,皆气血之虚也,宜大补之,最忌攻伐之剂。亦有脓反多者,乃气血虚而不能禁止也。若溃后发热作渴,脉大而脓愈多,属真气虚而邪气实也,俱不治。常见气血充实之人,患疮皆肿高色赤,易腐溃而脓且稠,又易于收敛;怯弱之人,多不起发,不腐溃,及难于收敛。若不审察而妄投攻剂,虚虚之祸不免矣。及患后当调养,若瘰疬流注之证,尤当补益也;否则更患他证,必难措治。慎之!

  一男子肩患毒,肿硬作痛,恶证迭见,用白矾末三钱糊丸,以葱头七茎煎汤送下,肿痛悉退;再服,诸证亦退;更以仙方活命饮二剂出水而消。此秘方,名千金化毒汤,本矾末葱汤调服,因末难服,故易为丸。

  一男子胸患痈,焮痛烦躁,发热作渴,脉数而实,时季冬,予谓此热毒内畜也,须舍时从证,欲治以内疏黄连汤。彼以时当隆冬,乃杂用败毒药,愈炽,仍求治。投前汤二剂,后去二次,诸证悉退;以金银花散加连翘、山栀四剂,出水而消。大抵证有主末,治有权宜。治其主则末病自退,用其权则不拘于时,泥于守常必致病势危甚。况杂用攻剂,动损各经,故丹溪云:凡疮发于一经,只当求责本经,不可干扰余经。罗谦甫云:守常者,众人之见;知变者,智者之事。知常而不知变,细事因而取败者多矣。

  一上舍年逾四十,因怒胁内作痛不止,数日后外结一块,三寸许,漫肿色不赤,按之微痛,余谓怒气伤肝,致血伤气郁为患,以小柴胡汤对四物,倍用芎、归、黄芪、贝母、肉桂治之。彼谓丹溪云:肿疡内外皆壅,宜托里表散为主。又云:凡疮未破,毒攻脏腑,一毫热药,断不可用。况此证为气血凝滞,乃服流气饮,愈虚,始信而复求。始视之,虚证并臻,诊之胃气更虚。彼欲服余前药,余谓急者先治,遂以四君子汤加酒炒芍药、炮干姜四剂少安;更加当归,又四剂,胃气渐醒;乃去干姜,又加黄芪、芎、归、肉桂数剂,疮色少赤,并微作痛;又二十余剂而脓成,针之,却与十全大补汤。喜其谨疾,又两月余而瘳。夫气血凝滞,多因营卫之气弱,不能运散,岂可复用流气饮以益其虚?况各经血气,多寡不同,心包络、膀胱、小肠、肝经,多血少气;三焦,胆、肾、心、脾、肺,少血多气。然前证正属胆经少血之脏,人年四十以上,阴血日衰,且脉证俱属不足,肿疡内外皆壅,宜托里表散为主,乃补气血药而加之以行散之剂,非专攻之谓也。若肿焮痛甚,烦躁脉大,辛热之剂,不但肿疡不可用,虽溃疡亦不可用也。凡患者须分经络气血,地部远近,年岁老幼,禀气虚实,及七情所感,时令所宜而治之。常见以流气、十宣二药,概治结肿之证,以致取败者多矣。

  一妇人疮溃后,吐鲜血三碗许,余用独参汤而血止;用四君、熟地、芎、归而疮愈。此血脱补气,阳生阴长之理也。若用凉血降火沉阴之剂,脾土生气复伤,不惟血不归源,而死无疑矣。

  一武职患脑疽,内溃热渴,头面肿胀如斗,胸背色焮如涂丹,烦热便秘,此表里俱实,若非苦寒之剂,内疏外泄,则不救。遂针周项出脓,及用清凉饮一剂加大黄五钱,再用消毒散而痊。

  一男子疮溃而烦渴不安,以圣愈汤二剂而宁;以人参、黄芪、当归、地黄四剂渴止;又以八珍汤二十余剂而愈。大抵溃后有此证,属气血不足,须用参、芪以补气,当归、地黄以养血。若用苦寒之剂,必致有悞。

  一男子患毒作渴,右关脉数,以竹叶黄芪汤治之少愈;更以补中益气汤加黄芩而愈。

  一男子溃后口干,遇劳益甚,以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麦门冬治之而愈,更以黄芪六一汤而敛。

  一男子患毒,溃后作痛,肢体倦怠,疮口不合,饮食不甘,以六君子汤加黄芪、川芎、当归,四剂而愈;更以托里散,月余而敛。

  一男子溃后作痛,脉数而无力,以托里散加生地黄、黄蘗二剂而止;更以托里散数剂而安。

  一男子溃后发热,左手脉数而有力,以人参败毒散一剂而止;更以托里散而瘥。

  一男子溃后,发热,焮痛不止,烦躁便秘,右手脉沉实,以清凉饮一剂而止;更以托里消毒散四剂而瘳。

  一男子溃后作痛,而脉濇,以定痛托里散饮之,敷乳香定痛散而止;更以托里散数剂而愈。

  一男子溃而作痛,脉浮紧,以内补黄芪汤四剂而止,又二十余剂而愈。

  一男子项患毒,溃而作痛;以参、芪、地黄、芎、归补之而止;更以八珍汤加黄芪、桔梗,三十余剂而愈。

  一男子患痈,溃而作痛,脉软而濇。余谓气血虚,欲补之。彼不信,乃服攻伐之剂。反发寒热,始信之。仍投大补药而痊。大抵疮之始作也,先发为肿,气血郁积,蒸肉为脓,故多痛。脓溃之后,肿退肌宽,痛必渐减,若反痛,乃虚也。丹溪云:脓出而反痛,此为虚也,宜以补之。亦有秽气所触者,和解之;风寒所逼者,温散之。齐氏云:疮疽之证,有脏腑、气血、上下、真邪虚实不同也,不可不辨。如漫肿坚硬脓稠者,疮疽之实也;肿下软慢脓稀者,疮疽之虚也。泻利肠鸣,饮食不入,呕吐无时,手足并冷,脉弱皮寒,小便自利,或小便时难,大便滑利,声音不出,精神不爽者,悉脏腑之虚也;大便鞕,小便濇,饮食如故,腹满膨胀,胸膈痞闷,肢体疼痛,口苦喉干,烦躁多渴,身热脉大,精神昏塞者,悉脏腑之实也。凡诸疮疽,脓水清稀,疮口不合,聚肿不赤,肌寒肉冷,自汗色脱者,气血之虚也;肿起色赤,寒热疼痛,皮肤壮热,脓水稠粘,头目昏重者,气血之实也。头痛鼻塞,目赤心惊,咽喉不利,口舌生疮,烦渴饮冷,睡语咬牙者,上实也;精滑不禁,大便自利,腰脚沉重,睡卧不宁者,下虚也。肩项不便,四肢沉重,目视不正,睛不了了,食不知味,音嘶色败,四肢浮肿者,真气虚也;肿焮尤甚,痛不可近,多日不溃,寒热往来,大便秘濇,小便如淋,心神烦闷,恍惚不宁者,邪气之实也。又日:真气夺则虚,邪气胜则实。又曰:诸疮为痒,为虚也。又曰:诊其脉洪大而数者实也,细微而软者虚也。虚则补之,和其气托里也;实则泄之,疏利而导其气。《内经》谓血实则决之,气虚则掣引之,是也。

  一男子溃后发热作痛,脉浮数,按之无力,劳而尤甚,以补中益气汤治之而止;更以十全大补汤而愈。常治左手脉小于右手而热者,用血药多于气药;右手脉小于左手而热者,用气药多于血药。

  一男子溃后,发热头痛,脉浮紧,虚而兼表邪也,以补中益气汤加川芎、白芷二剂而止;更以托里药而愈。

  一妇人溃后,发热少寐,四肢倦怠,以黄芪人参汤治之而安;更以十全大补汤加贝母、远志、麦门冬、酸枣仁、香附,月余而愈。

  一妇人溃后发热,服清热败毒药愈甚,诊之脉濇,以四物汤加粟壳、乳香、没药二剂少止;又二剂而安。

  一男子溃后,发热头微痛,日晡尤甚,脉浮,按之则濇,以人参养荣汤加柴胡、地骨皮而愈;又月余而敛。

  一男子溃而恶寒,用四君子汤加桂,倍用黄芪大料,四剂而止;脓水尚多,投八珍汤加桂,数剂渐少;惟疮口不合,以附子饼及十全大补汤,每剂加炮附子五分,数剂乃去附子,又服月余而愈。

  一男子溃后将愈,因劳四肢发热,烦躁不寐,以圣愈汤四剂而宁;更以托里药而愈。丹溪云:有四肢热,逢风寒如炙于火者,是人阴气虚而阳气盛也。

  一男子溃后畏寒,脉虚,以四君子汤加炮姜四剂而愈;以十全大补汤月余而敛。仲景云:脉虚则血虚,血虚生寒,阳气不足也。疮肿脉虚,宜托里养血。信夫!

  一妇人溃后发热,服凉药,反畏寒,以十全大补汤二剂而止;又以托里药而痊。

  一男子溃后发热,服凉药益甚,诊之脉浮,乃气虚也,以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麦门冬,治之而止;更以托里药而敛。

  一妇人溃后发热,脉浮而数,虚而兼表证也,以补中益气汤倍柴胡、升麻一剂而止;以托里药月余而敛。

  一男子患痈溃而饮酒,焮痛发热,服黄连解毒汤二剂而止;更以托里消毒散而愈。常治痛而大便秘脉实者,用清凉饮治之。

  一男子患痈,时值阴寒,忽恶寒,右手脉有而似无,此胃气虚而不任风寒也,以四君子汤加炮姜、肉桂二剂少止;又四剂而安。丹溪云:有卫气虚衰,不能温分肉实表而恶寒者;又有上焦之邪,隔绝荣卫,不能升降出表而恶寒者。东垣云:夜则恶寒,昼则安静,是阴血自旺于阴分也;夜则恶寒,昼亦恶寒,是重阴无阳也,当急泻其阴,峻补其阳;夜则安静,昼则恶寒,是阴气上溢于阳中也。

  一男子胸患毒焮肿,作呕喜冷,脉洪数,以黄连解毒汤二剂顿退;更以金银花散六剂而消。

  一男子因疮痛伤胃气,少食作呕恶寒,以六君子汤加当归四剂少愈;以十宣散加白朮、茯苓、陈皮数剂而脓成;针之,又以前散去防风、白芷,数剂而痊。

  一妇人脾气素弱,患毒未作脓,发寒热兼呕,以不换金正气散二剂而止;以托里散六剂而溃;更以健脾药而敛。

  一男子作渴,欲发疽,以加减六味丸治之而消。

  一男子患脑疽发热,脉数无力,以前丸治之。不信,自服滋阴药,以致不救。

  一男子日饮水数碗,冬月亦然,彼恃壮窃喜,后口舌生疮,欲治以前丸。彼以为谬,乃服生津液药,渴不能止,发背疽而殁。

  一男子脚面发疽,愈而作渴,以前丸治之而愈。夫加减八味丸,治阴虚火动之圣药也,有是证者,何以舍此?

  一富商禀赋颇厚,素作渴,日饮水数碗。面发一毒,用消毒药溃而虽愈,尺脉尚数,渴亦不止。时孟秋,余谓心火,难免疽毒之患,须服加减八味丸,以补肾水。彼不信,至夏果脚背发疽,脉数,重按之则濇而无力,此水涸火旺之脉也,足竟黑腐而死。

  一男子禀颇实,乏嗣,服附子等药致作渴,左足大指患疽,色紫不痛,脉亦数而濇,亦死。大抵发背脑疽脱疽,肿痛色赤,水衰火旺之色,尚可治;若黑若紫,火极似水之象也,乃肾水已竭,精气已涸,决不治。

  又一贵人病疽疾,未安而渴作,一日饮水数升,愚遂献加减八味丸方。诸医大笑云:此药若能止渴,我辈当不复业医矣。乃用木瓜、紫苏、乌梅、人参、茯苓、百药煎等生津液之药止之而渴愈甚,数剂之后,茫无功效,不得已而用此,服之三日,渴止。因此相信,遂久服,不特渴疾不作,血气亦壮,饮食加倍,强健过于少壮之年。盖用此药,非余敢自执鄙见,实有源流。自为儿时,闻先君云:有一士夫病渴疾,诸医皆用渴药,治疗累载不安,有一名医诊之,使服加减八味丸,不半载而疾痊。因疏其病源。今医者治痈,却以生津液止渴之药,误矣!其疾本起于肾水枯竭,不复上润,是以心火上炎,不能既济,煎熬而生渴,今服八味丸,降其心火,生其肾水,则渴自止矣。复疏其药性,云内北五味子最为得力,此一味独能生肾水,平补降心火,大有功效。家藏此方,亲用有验,故敢详着之,使有渴疾者信其言,专志服饵取效,无为庸医所惑,庶广前人之志。如臂痛、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运,肺气喘嗽,消食利小便,久服轻身,聪明耳目,令人光泽多子。

  一妇人面患毒,焮痛发热作渴,脉数,按之则实,以凉膈散二剂少愈;以消毒药数剂而平。

  一男子肩患疽作渴,脉数有力,以黄连解毒汤三剂而止;更以仙方活命饮四剂溃而愈。

  一男子患毒作渴,右关脉数,以竹叶黄芪汤治之少愈;更以补中益气汤加黄芩而愈。

  一人年三十,面患疮,已溃作渴,自服托里及降火药不应。余诊其脉,浮而弱。丹溪云:溃疡作渴属气血俱虚,况脉浮虚?投以参、芪各三钱,归、朮、熟地各二钱,数服渴止;又以八珍汤加黄芪数剂,脉敛而愈。余治疮疡作渴,不问肿溃,但脉数发热而渴,以竹叶黄芪汤治之。脉不数,不发热,或脉数无力而渴,或口干,以补中益气汤。若脉数而便秘,以清凉饮。尺脉洪大,按之无力而渴,以加减八味丸并效。若治口燥舌黄,饮水不歇,此丸尤妙。

  一男子患痈,未作脓,焮痛烦躁,便闭脉实,以内疏黄连汤二剂,诸证悉退;以四物加芩连四剂而消。

  一男子溃后便濇,脉浮,按之则濇,以八珍汤加红花、桃仁、陈皮、杏仁,治之而愈。

  一弱人溃后,便秘而脉濇,以四物汤加红花、桃仁、黄芪,治之而愈。

  一男子溃后便秘而脉浮,以四君子汤加陈皮、杏仁、当归,治之而愈。

  一老人溃后,大便秘,小便赤濇,诊之脉浮数而濇,以八珍汤加黄蘗、知母治之而已愈,后小便复数而赤,大便秘,口干目花,以加减八味丸滋肾丸治之而愈。此证乃阴血虚,阳火盛,故用前药有效。向投苦寒之剂,必致有悞矣。

  一男子溃后,便濇肌肤作痒,余以气血虚不能营于腠理,用补剂治之。彼不信,乃服风药,以致不救。大抵疮疡始作,便秘脉数而濇者,宜降火凉血为主,溃后便秘脉濇者,宜补血气为主。若投风药,祸在反掌。

  举人于廷器腿患多骨疽年余,出腐骨少许,午前畏寒,午后发热,口干唾痰涎,便频数,余以为足三阴亏损,朝用补中益气汤,暮用八味丸加黄芪、当归、五味子各三十余剂,外用敷药,诸证渐愈;又以十全大补之类,喜其慎疾而愈。

  一男子上腭肿硬,年余方溃,内热作渴,肢体消瘦,六脉洪大,左手尤甚,用补中益气汤、六味丸,出腐骨一块;仍服前药,诸证悉去,疮口亦敛。

  一妇人年三十余,素弱,左手背渐肿,二年后溃出清脓,肿黯连臂,内热晡热,自汗盗汗,经水两月一至,此肝脾气血亏损,朝用归脾汤,夕用逍遥散,肿处频用葱熨法,两月余诸证渐愈,疮出腐骨;仍服前药,前后共三百余剂得愈。

  一妇左手指患疔,麻痒,寒热恶心,左半体皆麻,脉数不时见。曰:凡疮不宜不痛,不可大痛;烦闷者不治。今作麻痒,尤其恶也,用夺命丹二服不应;又用解毒之剂,麻痒始去,乃作肿痛。余曰︰势虽危,所喜作痛,但毒气无从而泄,乃针之,诸证顿退;又用解毒之剂而瘥。

  苏庠盛厚博掌后患疔,红丝至腕,恶寒发热,势属表证,与夺命丹一服,红丝顿消;又用和解之剂,大势已退。彼又服败毒药,发渴发热,红丝仍见,脉浮大而虚,此气血受伤而然,以补中益气汤主之而愈。盖夺命既服,疮邪已散,而复用败毒之剂,是诛伐无过,失《内经》之旨矣。

  一儒者患疔,元气素弱,余补其气血,出脓而愈。后因劳役,疮痕作痒,乃别服败毒散一剂,以致口噤舌强,手足搐搦,痰涎上涌,自汗不止。此气血复伤而致痉也。用十全大补加附子一钱,灌服而苏。

  一男子患疔,服夺命汤,汗不止,疮不痛,热不止,便不利,此汗多亡阳而真气伤矣,用参、芪、归、朮、芍、防、五味二剂,诸证悉退,惟以小便不利为忧。余曰:汗出故小便不利,汗止则阳气复而自利矣。仍用前药去防风加麦冬,倍用黄芩、当归,四剂而小便利,疮溃而愈。

  表甥居富,右手小指患疔色紫,或云小疮,针刺出血,敷以凉药,掌指肿三四倍,黯而不痛,神思昏愦,烦躁不宁,此真气夺而邪气实也,先以夺命丹一服,活命饮二剂,稍可。余因他往,或遍刺其手,出鲜血碗许,肿延臂腕,焮大如瓠,手指肿数倍,不能溃。余用大剂参、芪、归、朮之类,及频灸遍手而肿渐消。但大便不实,时常泄气,此元气下陷,以补中益气加骨脂、肉蔻、吴茱萸、五味,大便实而气不泄;又日以人参五钱,麦冬三钱,五味二钱,水煎代茶饮之;又用大补药五十余剂而渐愈。此证初若不用解毒之剂,后不用大补之剂,欲生也难矣!

  一人年二十,唇患疔四日矣,有紫脉自疮廷至口内,将及于喉。余曰:此真气虚而邪气实也,若紫脉过喉则难治矣!须针紫脉并疮头出恶血以泄其毒则可。乃别用解毒之剂,头面俱肿,求治甚笃。余曰:前日之言不诬矣!诊其脉洪数,按之如无,口中肿胀,针不能入,为砭面与唇,出黑血碗许,势虽少退,略进汤水,终至不起。

  都宪张恒山左足指患疔,痛不可忍,急隔蒜灸三十余壮,即能行步。欲速愈,或用凉药敷贴,遂致血凝肉死,毒气复炽。再灸百壮,服活命饮,出紫血,毒才得解。脚底通溃,腐筋烂肉甚多,将愈,误用生肌药,反助其毒,元气亏损而不能愈。余治以托里药,喜其禀实,客处三月余方愈。大凡疔患于肢节,灸法有回生之功。设投以凉剂,收敛腠理,隧道壅塞,邪气愈甚,多致不起。若毒未尽,骤用生肌,轻者反增溃烂,重者必致危亡。

  一男子足指患疔,肿焮痛赤,用隔蒜灸、人参败毒散加金银花、白芷、大黄二剂痛止;又用十宣散加天花粉、金银花去桂,数剂而愈。

  一男子足患疔疮作痒,恶心呕吐,时发昏乱,脉浮数,明灸二十余壮,始痛;以夺命丹一服肿起;更以荆防败毒散而愈。

  一男子患疔,发热烦躁,脉实,以清凉饮下之而愈。

  一男子胸患疔,遍身麻木,脉数而实,急针出恶血,更明灸数壮始痛;服防风通圣散得利而愈。

  一男子左手背患疔,当日一臂麻木,次日半体皆然,神思昏愦,遂明灸至二十余壮,尚不知痛;又三十余壮始不麻,至百壮始痛;以夺命丹一服,肿始起;更用神异膏及荆防败毒散而愈。

  一老妇足大指患疔甚痛,令灸之,彼不从,专服败毒散,致真气虚而邪气愈实,竟至不救。盖败毒散虽能表散疮毒,然而所感有表里,所发有轻重,体段有上下,所禀有虚实,岂可一概而用之耶?且至阴之下,药力难到,专假药力则缓不及事,不若灸之为良。故下部患疮,皆宜隔蒜灸之,痛则灸至不痛,不痛则灸至痛。若灸之而不痛者,宜明灸之,及针疔四畔,去恶血,以夺命丹一粒入疮头孔内,仍以膏药贴之。若针之不痛,或无血者,以针烧赤频烙患处,以痛为度。或不痛,眼黑如见火光者,此毒气入脏腑也,不治。若患在手足,红丝攻心腹者,就于丝尽处刺去恶血,宜服荆防败毒散。若丝近心腹者,宜挑破疮头去恶水,亦以膏药贴之。如麻木者,服夺命丹。如牙关繁急,或喉内患者,并宜噙一二丸。凡人暴死,多是疔毒,用灯照看遍身,若有小疮,即是,宜急灸之,俟醒更服败毒药或夺命丹。人汗入肉,食之则生疔疮,不可不慎!

  《外科正宗》曰︰一监生右颧下生疔,三日形如鱼目,询问起居,但麻痒不常,此即肺经受毒之证也,用针刺入四五分,其硬如骨有声;随用蟾酥条插至三日,犹不腐化。此坚顽结聚之病,药力不及,换用三品一条槍,插至七日,外用糊纸封盖,至十一日脱出疔根一块,约有指许;以长肉玉红膏渐搽惭长;先服托里消毒散加金银花二钱、白芷五分;脱后用八珍汤加天花粉、麦冬、黄芪、陈皮各一钱,调理月余;候疮生肉已平,用珍珠散掺上,结皮而愈。

  一监生中年丧妻,继娶幼室,乃娇态人也,自服补肾助阳之药,以致肾水受伤,不能上制心火,左颧发生一泡,先紫后黑,麻木不知痛痒。凡黑者肾经之毒也,其毒不浅。且喜疮之四边,尚未走散,此犹可取,随用针刺疔上。量别药不济其事,用冰蛳散厚糊作条,插入患孔,用糊纸密封,勿令泄气。朝服加减八味丸以滋肾水,午服益气养荣汤接补真气以滋不足,晚用琥珀蜡矾丸护心解毒,候至十一日外,疔根与药结成一块,依期脱落。次用生肌敛口,补助调理脾胃之剂,二十日而愈。后因其不慎调理,失于保节,几及三年,复成虚损痨瘵而殁。

  一妇人年近四旬,夫主不和,愁郁种种,抱怀不散,时值季夏,岁荒之极,腮发一疔,六日后方延余视。其时疔毒已经走散,头目唇项俱肿,形色紫赤。余曰:肉肿疮不肿,疔毒走黄,不治之证。彼妇流涕叹曰:一家皆绝也!余问曰:何其如此?妇又曰︰吾夫乃不肖之人。妇有一女二子,俱未适配,设若妇死,寄托于夫,子女日后必为流荡辈也。故妇在-家生,妇逝一家死,自然之理。余时闻之,沉吟不已,如此何以得生?不忍弃之。况此疮势大,又非药力可回。思之,当先雇一贫人,以饭餐饱,再用火酒数杯,随用针刺肿上十余处,令彼噙吸恶血数碗,将温汤洗净,用蟾酥锭磨浓涂之,四围敷金黄散,早晚二次;内以护心散、蜡矾丸、清心护里,兼服降火化痰开郁安神之药调治,庶保不变。吸血之后,余肿稍退。至六日,因夫妻反目,复肿,比前尤甚,复用针刺其甚肿之上约十余处,出血三四碗,针孔上小膏盖贴,余肿仍敷。其人出血多而其内必虚,以人参养荣汤加香附、贝母服,数日后针口渐脓,余肿渐消,原疮处复得高肿,仍用蟾酥条插化,亦渐腐溃,外用生肌敛口,内服开郁和中养血健脾等剂,调理百日外方愈。此病设若相论疮势形色,则百无一生之理,此功出于勉强行之,亦得其生。后二子一女,相继婚配,其夫亦守其终,见今已六旬半矣。

  一妇人年二十二岁,右耳垂向前一寸生疔二日,请余视之。形有豆大,顶陷灰色,此肺经感毒发为白刃疔也。又验其根脚绵软,毒不结聚,为陷伏阴证也。未及针刺。伊舅曰:何恙也?余直告曰:疔疮证。彼听冷笑不信。余因辞不用药,随其信否。彼复请客医治之,视曰:风热疙瘩,乃小恙也。彼家告以某医曾曰是疔疮,医者点头而笑曰:此真胡说!患家喜悦。天下事大相悬绝。医用消风散二服,毒气全收,随发昏愦喘急而死。

  一年少妇颧下生疔,疙瘩作痒。余欲针之,彼家不信。辞后自灸,次日四边渐肿,疮渐软陷;又三日头面大肿,复请治之。余观原疮灸上已结黑靥,干陷无脓,此毒气内陷,外肉已死;又面目浮肿,光亮发热,形状不堪,此正气衰而邪气实也,虽治亦不效,后必终死。彼家方悔。后延半月果殁。

  一男子上腭肿痛月余,以散风清热药,俱已不效。又两月破流血水,百日外方出细骨,大小三十余块。以十全大补汤并吹生肌散,两月余而敛。中存一小孔,簪脚大,通鼻透气,致难全敛,为愈而不愈也。

  一男子左手上髆结肿年余,方出烂斑,破流稀脓;延至半年,方出多骨一条,如鹅髆骨一样,长约四寸。内服养血健脾药,外搽玉红膏,又月余而敛。

  一男子小腿正面臁骨肿痛二年,诸药不应,此多骨疮也。后破出骨一块,肌肉腐烂,元气虚弱,以十全大补汤加山茱萸、牛膝、木瓜,服至两月余不敛。每日以神灯照法,将火气助之,又出朽骨一块,上有蛀眼数十孔。以二骨炭火煅红为末,入生肌药中用之收敛。问曰:用骨者何?此骨原禀气血结成,故用之复还元气也。此理合天然之数矣。

  一女人口左上牙根突肿如粟,坚硬如石,不痛,此多骨疽也,药亦不效。后三年始痛,破流臭脓,后出多骨,形如小鳖,肿仍不退,此骨未尽。稍久又出小骨二块,色枯峻嶒,其肿方退。以四君子汤加升麻、陈皮,外以甘草煎汤漱口,生肌散日搽三次而收敛。

  《寓意草》曰:黄鸿轩手臂忽生痈痛,漫肿无头,痛极莫耐,外科医者咸谓热毒所致。揆之平素,淡泊明志,宁静居心,绝无生热致毒之因,究莫识其所起也。尊公我兼谓昌善议病,盍舍樽俎而一代庖人乎?昌曰︰吾议此证,请先为致贺,后乃言之。疮疡之起,莫不有因:外因者天行不正之时毒也,起居传染之秽毒也;内因者,醇酒厚味之热毒也,郁怒横决之火毒也。治火毒与治诸毒,原自天渊。盖火与元气,势不两立,以寒凉折之,则元气转漓矣。鸿轩于四者总无其因,不问知为胎毒之余也。凡人禀受天地之气,有清浊之不同,惟纯粹以精之体,其福泽寿算,俱不可限量。然从父母构精而有身,未免夹杂欲火于形骸,所赖者惟在痘疮一举,暗将所藏欲火,运出躯外,复其粹精之恒体。如矿金相似,必经红炉煅炼,而渣滓与精莹始分之为两。吾尝以此法观出痘者之眸子,七八日后眼开之时,黑白分明者精金也,赤筋红膜包裹者混金也。至于瞳人模糊,神光不现,则全非金矣。鸿轩幼时出痘太多,元气不能充贯,又为杂证所妨,脏腑中之火毒虽尽,而躯壳间之留滞犹存,所以痘痈之发,必于手足之委中、曲池者,则以零星小毒无处可容,而潜避于呼吸难到之处耳。今之痈疖,正当委中之穴,其为痘毒何疑?毒伏肘腋之下,原无所害,但粹精之体,微有夹杂,是亦宝鉴之纤尘,白璧之微颣也。日者太和元气充满周身,将十五年前之余滓,尽欲化为脓血而出,他人见之为毒,吾早已卜其为兴者机矣。岂有畅于四肢而不发于事业者哉?治法,外用马齿苋熬膏攻之速破,内用保元汤托之尽出,仍以痘痈门药为治,即日自当痊愈,必不似疮毒之旷日持久。但不识证而以治疮毒寒凉泻火诸药投之,适以增楚贻患耳。孰谓外科小恙可无樽俎折冲之人耶?如法治之,溃出脓水甚多,果不用生肌长肉而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