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330至卷332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三十

颐养补益门

    黄帝素问

     上古天真论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注 阴阳者,万物之终始,死生之本,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故能取法以和调,是谓得道。】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注 食饮有节,养其气也。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作劳,养其精也。能调养其神气,故能与形俱存,而尽终其天年。】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注 今人惟务快乐,不能积精全神,是以半百而衰。】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注 恬惔无为,是以志闲而少欲矣。精神内守,是以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矣。真气从之,是以气从以顺矣。衣食居处,各从其欲,是以皆得所愿也。】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智愚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注 上古恬憺之世,民无外慕之思,故淫邪不能伤其内,皆全德不危,故不外惧于物而合于道焉。】
  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注 此无为而道自合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注 此从修炼保固得来,亦能完天真而归大道。】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被服章:《素问》上古天真论新校正云:「详被服章三字疑衍,此三字上下文不属。」],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注 圣人亦可以优游,长享百年矣。】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注 贤人则由人以合天,超凡以至圣也。】

     四气调神大论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与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注 春阳上升,发育万物,启故从新,而万物亦以生荣。夜卧早起,发生气也。被发者,疏达肝木之气,举动舒徐,以应春和之气。逆谓逆其生发之气也。春生之气逆则伤肝,肝伤则至夏为寒变之病,因奉长者少故也。盖木伤而不能生火,故于夏月火令之时,反变而为寒病。】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注 阳气浮长,故为茂盛而华秀。夜卧早起,养长之气也。无厌于长日,气不宜惰也。心属火,王于夏,逆夏长之气则伤心矣。心伤至秋为痎疟,因奉收者少故也。夫阳气原发于下焦阴脏,今夏逆于上,秋无以收,收机有碍,则冬无所藏。阳不归原,是根气已损,至冬时寒水当令,无温阳以配,故冬时为病甚危险也。】
  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注 容,盛也,万物皆盛实而平定也。寒气上升,故天气以急。阳气下降,故地气以明。与鸡俱兴,养秋收之气,神志安宁,避杀肃之气。若逆秋收之气,则伤肺矣。肺伤至冬为飧泄之病,因奉藏者少故也。】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注 阳气收藏,故不可烦扰,以泄阳气。早卧晚起,顺养闭藏之气也。若伏若匿,使志无外也。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神气内藏也。去寒就温,养标阳也。夫阳气根于至阴,发于肤表,外不固密则里气亟起以外应,故无泄皮肤之阳而使急夺其根气也。肾属水,王于冬,逆冬藏之气则伤肾,肾气伤,至春而为痿厥之病,因奉生者少故也。】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注 天之气,至清净光明,然明德惟藏而健运不息,故不必下而后谓之下也。天之明德,若不藏而彰着于外,则日月不明矣。天德不藏,则虚其清净高明之体,而邪乘虚以害之。如天无运用不息之机,则地气上乘而昏冒其光明矣。云雾不精,是地气不升也。地气不升,则天气不降而白露不下,天地之气虽上下交通,而不表彰于六合九州之外,则万物之命不能受其施化,而名木多死也。恶气不发,则失其劲肃严凛之令;风雨不节,则失其温和明曜之政;白露不下,则无溽蒸湿泽之濡。四时失序,虽茂木嘉禾,而亦不能荣秀。故阳气不正而太过,则贼风数至;阴气不正而偏胜,故暴雨乃起。天地四时不相保其阴阳和平,而又失其修养之道,则未久而有绝灭之患矣。】
  惟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注 惟圣人能顺天地四时之不和,而内修养其神气,故无奇暴之害。外顺不正之时,与万物不失其自然,而生气不绝也。】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注 少阳主春生之气,春气逆则少阳不生,致肝气郁而内变矣。太阳主夏长之气,不长则心气虚而内洞矣。太阴主秋收之气,不收则肺热叶焦而胀满矣。少阴主冬藏之气,不藏则肾气虚而独沉矣。四时阴阳之气,生长收藏,化育万物,故为万物之根本。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故能与万物同归于生长之门。若逆其根,则伐其本,而灾害生,是谓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注 天地阴阳四时,化生万物,有始终生死。如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阴阳之道。】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鬬而铸锥,不亦晚乎!
   【注 天地之阴阳,不外乎四时五行;而人身之阴阳,亦不外乎五行六气。故顺之则生,逆之则死。内格者,格拒其五脏相生之气,而反逆行也。】

     生气通天论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注 三谓三阴三阳也。三阴者,寒燥湿也;三阳者,风火暑也。如不能调养,而数犯此三阴三阳之气,则邪气伤人而为病,以其为人寿命之本也。】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注 人能顺此清净之气,则身之阳气外固,虽有贼邪,弗能为害。此因四时之序而能调养者,故圣人传运其精神,餐服苍天之清气,以通吾之神明。】
  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注 肌腠之气,乃五脏之元真,故宜顺四时五行之气而调养。使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不使形体有衰,则邪无由入其腠理。】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注 朝则人气始生,故旦慧;日中人气长,则胜邪;夕则人气始衰。夜半人气入脏,其气隔拒其邪。无扰筋骨,无烦劳也。无见雾露,宜清净也。者反此,则形气乃为邪所困薄矣。】
  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注 圣人能敷陈其阴阳和平,而筋脉骨髓气血皆和顺坚固,则外内之阴阳调和,而邪不能害。邪不外淫,则阴气内固,是能耳目聪明,气立如故也。】

     金匮真言论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注 神气血脉,皆生于精,故精乃生身之本。能藏其精,则血气内固,邪不外侵,故春不病温。夏不汗出,则暑气伏藏,至秋成风疟。】

     阴阳应象大论

  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注 行所无事,则外不劳形。内无思想,恬憺虚无,则精神内守。真气从之,故能与天地相终始焉。】

     灵兰秘典论

  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
   【注 五脏六腑,心为之主。君主神明,则十二官各安其职。以此养生,则寿终身而不致危殆。】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
   【注 心主不明,则十二官皆不安。神明昏乱,则血脉凝泣而使道闭塞矣。血脉不通而形乃大伤,故殃。】

     宣明五气论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注 上古之民,形劳而不倦。久视损神,故伤血。久卧则气不行,故伤气。脾喜运动,故久坐伤肉。久立则伤腰肾膝胫,故伤骨。行走罢极则伤筋。是五劳而伤五脏所主之血气筋骨也。】

    灵枢经

     本神篇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邪僻不至,长生久视。
   【注 故智者顺承天地之性,而得养生之道也。】

     五味篇

  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
   【注 心主血,肾主骨。苦乃火味,咸乃水味。苦走骨而咸走血者,阴阳水火之交济也。肺主气,故辛走气。】

     本脏篇

  血和则经脉流行,营覆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腑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
  【注 血气神志和调,则五脏不受邪而形体得安。】

     百病始生篇

  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
   【注 按本经云:风寒伤形,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寒伤形,乃病形;风伤筋脉,筋脉乃应。此形气外内之相应也。】

     九宫八风篇

  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
   【注 实风者,春之东风,夏之南风,秋之西风,冬之北风,春夏交之东南风,秋冬交之西北风,此四时之正气,故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者,如冬至从西南二方而来,春分从西北二方而来,是为虚乡不正之风,主伤人而杀害万物。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日避者,太乙出游之一日也。】

    金匮要略 【汉 张机】

     饮食禁忌

  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自非服药炼液,焉能不饮食乎?切见时人不闲调摄,疾灾竞起,若不因食而生,苟全其生,须知切忌者矣。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者。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难疗。凡煮药饮汁以解毒者,虽云救急,不可热饮。诸毒病,得热更甚,宜冷服之。
  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肾病禁甘。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春不食肝者,为肝气王,脾气败,若食肝则又补肝。脾气败,尤甚不可救。又肝王之时,不可以死气入肝,恐扰魂也。若非王时即虚,以肝补之佳。余脏准此。

    中藏经 【汉 华佗】

     调摄阴阳

  天者阳之宗,地者阴之属。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天地之间,阴阳辅佐者,人也。得其阳者生,得其阴者死。阳中之阳为高真,阴中之阴为幽鬼。故锺于阳者长,锺于阴者短。多热者阳之主,多寒者阴之根。阳务其上,阴务其下。阳行也速,阴行也缓。阳之体轻,阴之体重。阴阳平则天地和而人气宁,阴阳逆则天地否而人气厥。故天地得其阳而炎炽,得其阴而寒凛。阳始于子前,末于午后;阴始于午后,末于子前。阴阳盛衰,各在其时,更始更末,无有休息。人能从之,亦智也。《金匮》曰:秋首养阳,春首养阴。阳勿外闭,阴勿外侵。火出于木,水生于金,水火通济,上下相寻。人能循此,永不湮沉,此之谓也。呜呼!凡愚岂知是理?举止失宜,自致其罹。外以风寒暑湿,内以饥饱劳役,摧残正体,消亡正神,缚绊其身,死生告陈。死生至理,阴阳中明。阴气下而不上曰断络,阳气上而不下曰绝经。阴中之邪曰浊,阳中之邪曰清。火来坎户,水到离扃。阴阳相应,方乃和平。阴不足则济之以水母,阳不足则济之以火精。阴阳济等,各有攀陵。上通三寸曰阳之神路,下通三寸曰阴之鬼程。阴常宜损,阳常宜盈。居之中者,阴阳匀停。是以阳中之阳,天仙赐号;阴中之阴,下鬼持名。顺阴者多消灭,顺阳者多长生。逢斯妙趣,无所不灵。
  阴阳者,天地之枢机;五行者,阴阳之终始。非阴阳则不能为天地,非五行则不能为阴阳。故人者成于天地,败于阴阳也,由五行逆从而生焉。天地有阴阳五行,人有血脉五脏。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五脏者,肺肝心肾脾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则生成之道循环无穷。肺生肾,肾生肝,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上下荣养,无有休息。故金匮至真要论云:心生血,血为肉之母;脾生肉,肉为血之舍;肺属气,气为骨之基;肾应骨,骨为筋之本;肝系筋,筋为血之源。五脏五行,相成相生。昼夜流转,无有始终。从之则吉,逆之则凶。天地阴阳,五行之道,中含于人。人得者可以出阴阳之数,夺天地之机,悦五行之要,无终无始,神仙不死矣。

    千金方 【唐 孙思邈】

     养性论言

  扁鹊云:黄帝说昼夜漏下水百刻。凡一刻人百三十五息,十刻一千三百五十息,百刻一万三千五百息。人之居世,数息之间信哉!呜呼!昔人叹逝,何可不为善以自补邪?吾尝思一日一夜有十二时,十日十夜百二十时,百日百夜一千二百时,千日千夜一万二千时,万日万夜一十二万时,此为三十年。若长寿者九十年,只得三十六万时。百年之内,须臾之间,数时之活,朝菌蟪蛄不足为喻焉,可不自摄养?而驰骋六情,孜孜汲汲,追名逐利,千诈万巧,以求虚誉,没齿而无厌。故养性者,知其如此,于名于利若存若亡,于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所以没身不殆也。余慨时俗之多僻,皆放逸以殒亡,聊因暇日,粗述养性篇,用奖人伦之道。好事君子,与我同志焉!
  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故养性者,不待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故夫子曰:善摄生者,陆行不遇虎兕。此则道德之指也,岂假服饵而祈遐年哉?圣人所以制药饵者,以救过行之人也。故愚者抱病,历年而不修一行,缠疴没齿,终无悔心,此其所以岐和长逝,彭跗永归,良有以也。嵇康曰: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口诵至言,咀嚼英华,呼吸太阳,不能不回其操,不夭其年也。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跻,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然或有服膺仁义,无甚泰之累者,抑或其亚欤!
  仲长统曰:王侯之宫,美女兼千千:原作「于」,据《千金》卷二十七养性序改。;卿士之家,侍妾数百。昼则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则于房室输其血气。耳听淫声,目乐邪色,燕内不出,游外不返,王公得之于上,豪杰驰之于下。及至生产不时,字育太早,或童孺而擅气,或疾病而媾精,精气薄恶,血脉不充。既出胞脏,养护无法,又蒸之以绵纩,烁之以五味,胎伤孩病而脆,未得坚刚,复纵情欲,重重相生,病病相孕。国无良医,医无审术,奸佐其间,过谬常有,会有一疾,莫能自免。当今少百岁之人者,岂非所习不纯正也?
  抱朴子曰:或问所谓伤之者,岂色欲之间乎?答曰:亦何独斯哉!然长生之要,其在房中,上士知之,可以延年除病,其次不以自伐。若年当少壮而知还阴丹以补脑,采七益于长俗【一作谷】 者,不服药物,不失一二百岁也,但不得仙耳。不得其术者,古人方之于菱杯以盛酒,羽苞之蓄火。又且才所不逮而强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深忧重恚,伤也;悲哀憔悴,伤也;喜乐过度,伤也;汲汲所欲,伤也;戚戚所患,伤也;久谈言笑,伤也;寝息失时,伤也;挽弓引弩,伤也;沉醉呕吐,伤也;饱食即卧,伤也;走跳喘乏,伤也;欢呼哭泣,伤也。积伤至尽,尽则早亡。尽则非道也。是以养性之士,唾不至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久处,立不至疲,卧不至懻。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澼。不欲甚劳,不欲甚佚,不欲流汗,不欲多唾,不欲奔走车马,不欲极目远望,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饮酒当风,不欲数数沐浴,不欲广志远愿,不欲规造异巧。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不欲露卧星月,不欲眠中用扇。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皆不欲冒之。五味不欲偏多。故酸多则伤脾,苦多则伤肺,辛多则伤肝,咸多则伤心,甘多则伤肾。此五味克五脏,五行自然之理也。凡言伤者,亦不即觉也,谓久即损寿耳。是以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调利筋骨,有偃仰之方;祛疾闲邪,有吐纳之术;流行荣卫,有补泻之法;节宣劳佚,有与夺之要。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然后先服草木以救亏缺,后服金丹以定无穷。养性之理,尽于此矣。夫欲快意任怀,自谓达识知命不泥异端,极性肆力不劳持久者,闻此言也,虽风之过耳,电之惊目,不足喻也。虽身枯于留连之中,气绝于绮纨之际,而甘心焉,亦安可告之以养性之事哉?匪惟不纳,乃谓妖讹也,而望彼信之?所谓以明鉴给蒙瞽,以丝竹娱聋夫者也。
  魏武与皇甫隆令曰:闻卿年出百岁,而体力不衰,耳目聪明,颜色和悦,此盛事也,所服食施行导引,可得闻乎?者有可传,想可密封示内。隆上疏对曰:臣闻天地之性,惟人为贵。人知所贵,莫贵于生。荒唐无始,劫运无穷。人生其间,忽如电过。每一思此,惘然心热。生不再来,逝不可追。何不抑情养性以自保惜?今四海垂定,太平之际,又当须展才布德,当由万年。万年无穷,当由修道。道甚易知,但莫能行。臣常闻道人蒯京已年一百七十八而甚丁壮,言人当朝朝服食玉泉,琢齿,使丁壮人有颜色,去三虫而坚齿。玉泉者,口中唾也。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琢齿二七遍。如此者,乃名曰炼精。
  抱朴子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知治身则能治国也。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惜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则身死。死者不可生也,亡者不可存也。是以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夫人难养而易危也,气难清而易浊也。故能审威德,所以保社稷;割嗜欲,所以固血气。然后真一存焉,精神守焉,百病却焉,年寿延焉。

     道林养性

  虽尝服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养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视、久听。盖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也。仍莫强食,莫强酒,莫强举重,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悁悁怀忿恨。皆损寿命,若能不犯者,则得长生也。故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者,养性之都契也。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此十二多不除,则荣卫失度,血气妄行,丧生之本也。惟无多无少者,几于道矣。是知勿外缘者,真人初学道之法也。若能如此者,可居瘟疫之中,无忧疑矣。既屏外缘,会须守五神【肝心脾肺肾,】  四正 【言行坐立,】 言最不得浮思妄念,心想欲事,恶邪大起。故孔子曰:思无邪也。常当习黄帝内视法,存想思念,令见五脏如悬罄,五色了了分明,勿辍也。仍于每旦初起,面向午,展两手于膝上,心眼观气上入顶,下达涌泉,旦旦如此,名曰迎气。常以鼻引气,口吐气,小微吐之,不得开口;复欲得出气少,入气多,每欲食,迸气入腹,每欲食气为主人也。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亦不用深赞,亦不用深毁。常思运心于物平等,如觉偏颇,寻改正之。居贫勿谓常贫,居富勿谓常富。居贫富之中,常须守道。勿以贫富易志改性。识达道理,似不能言。有大功德,勿自矜伐。美药勿离手,善言勿离口,乱想勿经心。常以深心至诚,恭敬于物;慎勿诈善,以悦于人。终身为善。为人所嫌,勿得起恨。事君尽礼,人以为谄,当以道自平其心。道之所在,其德不孤。勿言行善不得善报,以自怨雠。居处勿令心有不足,若有不足,则自抑之,勿令得起。人知止足,天遗其禄。所至之处,勿得多求,多求则心自疲而志益苦。夫人之所以多病,当由不能养性。平康之日,谓言常然,纵情恣欲,心所欲得,则便为之,不拘禁忌,欺罔幽明,无所不作,自言适性。不知过后,一一皆为病本。及两手摸空,白汗流出,口唱皇天,无所逮及。皆以生平粗心,不能自察,一至于此。但能少时内省身心,则自知见行之中,皆畏诸疴,将知四百四病,身手自造,本非由天。及一朝病发,和缓不救,方更诽谤医药无效,神仙无灵。故有智之人,爱惜性命者,当自思念,深生耻愧,诫勒身心,常修善事也。至于居处不得绮靡华丽,今人贪婪无厌,乃患害之源。但令雅素净洁,无风雨寒湿为佳。衣服器械,勿用珍玉金宝;增长过失,使人烦恼根深。厨膳勿脯肉丰盈,常令俭约为佳。然后行作鹅王步,语作含钟声,眠作狮子卧【右脚胁着地坐脚也】 。每日自咏歌云:美食须熟嚼,生食不粗吞。间我居止处,大宅总林村。胎息守五脏,气至骨成仙。又歌曰:日食三个毒,不嚼而自消。锦绣为五脏,身着粪扫袍。修心既平,又须慎言语。凡言语诵读,常想声在气海中【脐下也】 。每日初入后,勿言语读诵,宁待平旦也。旦起欲专言善事,不欲先计较钱财。又食上不得语,语而食者,常患胸背痛。亦不用寝卧多言笑,寝不得语言者,言五脏如钟磬,不悬则不可发声。行不得语,若欲语须住脚乃语,行语则令人失气。冬至日止可语,不可言。自言曰言,答人曰语。言有人来问,不可不答,自不可发言也。仍勿触冷,开口大语为佳。言语既慎,却节饮食。是以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盖饱则伤肺,饥则伤气,咸则伤筋,酸则伤骨。故每学淡食,食当熟嚼,使米脂入腹,勿使酒脂入肠。人之当食,须去烦恼。如食五味,必不得暴嗔,多令人神惊,夜梦飞扬。每食不用重肉,喜生百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及少葅菜,并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食面,使塞气孔。勿食生肉伤胃。一切肉惟须煮烂,停冷食之。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热食讫,以冷酢浆漱口者,令人口气常臭,作(上匿下虫)齿病。又诸热食咸物后,不得饮冷酢浆水,喜失声成尸咽。凡热食汗出,勿当风,发痉头痛,令人目濇多睡。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毕当行步踌躇,计人行数里来,行毕,使人以粉摩腹上数百遍,则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饮食,无百病,然后有所修为为快也。饱食即卧,乃生百病,不消成积聚。饱食仰卧,成气痞,作头风。触寒来者寒未解,食热食,成刺风。人不得夜食。又云夜勿过醉饱。食勿精思。为劳苦事有损,余虚损人。常须日在巳时食讫,则不须饮酒,终身无干呕。勿食父母本命所属肉,令人命不长。勿食自己本命所属肉,令人魂魄飞扬。勿食一切脑,大损人。茅屋漏水,堕诸脯肉上,食之成瘕癖。暴肉作脯不肯干者害人。祭神肉无故自动,食之害人。饮食上蜂行住,食之有毒害人。腹内有宿病,勿食鲮鲤鱼肉害人。湿食及酒浆,临上看视,不见人物影者,勿食之,成卒注。若已食腹胀者,急以药下之。每十日一食葵。葵滑所以通五脏壅气,又是菜之主,不用合心食之。又饮酒不欲使多,多则速吐之为佳,勿令至醉,即终身百病不除。久饮酒者,腐烂肠胃,渍髓蒸筋,伤神损寿。醉不可当风向阳,令人发狂;又不可当风卧,不可令人扇凉,皆即得病也。醉不可露卧及卧黍穰中,发癞疮。醉不可强食,或发痈疽,或发喑,或生疮。醉饱不可以走车马及跳踯。醉不可以接房,醉饱交接,小者面(黑干)咳嗽,大者伤绝脏脉损命。凡人饥欲坐小便,若饱则立小便,慎之无病。又忍尿不便,膝冷成痹;忍大便不出,成气痔。小便勿努,令两足及膝冷;大便不用呼气及强努,令人腰疼目濇,宜任之佳。凡遇山水坞中出泉者,不可久居常食,作瘿病。又深阴地冷水不可饮,必作痎疟。饮食以调,时慎脱着。凡人旦起着衣,反者便着之,吉。衣光者,当户三振之,曰殃去,吉。湿衣及汗衣,皆不可久着,令人发疮及风瘙。大汗能易衣佳,不易者急洗之,不尔令人小便不利。凡大汗勿偏脱衣,喜得偏风半身不遂。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脱着既时,须调寝处。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凡欲睡,勿歌咏不祥。起上床坐,先脱左足。卧勿当舍脊下。卧讫,勿留灯烛,令魂魄及六神不安,多愁怨。人头边勿安火炉,日久引火气,头重目赤睛,及鼻干。夜卧,当耳勿有孔吹人,即耳聋。夏不用露面卧,令人面皮厚,喜成癣,或作面风。冬夜勿覆头,得长寿。凡人眠勿以脚悬踏高处,久成肾水,及损房。足冷人,每见十步直墙,勿顺墙卧,风利吹人发癫;及体重人卧勿跂床悬脚,久成血痹,两足重腰疼。又不得昼眠,令人失气。卧勿大语,损人气力。暮卧常习闭口,口开即失气;且邪恶从口入,久而成消渴及失血色。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按孔子不尸卧,故曰睡不厌踧,觉不厌舒。凡人舒睡则有鬼怪邪魔。凡眠先卧心,后卧眼。人卧一夜,当作五度反复,常逐更转。凡人夜魔,忽然灯唤之,定死无疑;暗唤之吉,亦不得近前急唤。夜梦恶,不须说,旦以水面东方噀之,咒曰:恶梦着草木,好梦成宝玉,即无咎矣。又梦之善恶,并勿说为吉。衣食寝处皆适,能顺时气者,始尽养生之道。故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须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晦无大醉;一岁之忌,暮无远行;终身之忌,暮无然烛行房,暮常护气也。凡气冬至起于涌泉,十一月至膝,十二月至股,五月至腰,名三阳成。二月至髆,三月至项,四月至顶,纯阳用事。阴亦仿此。故四月十月不得入房,避阴阳纯用事之月也。每冬至日,于北壁下厚铺草而卧,云受元气。每八月一日已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不欲泄于上。春冻未泮,衣欲下厚上薄。养阳收阴,继世长生;养阴收阳,祸则灭门。故云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出汗,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又云冬日冻脑,春秋脑足俱冻,此圣人之常法也。春欲晏卧早起,夏及秋欲侵夜乃卧早起,冬欲早卧而晏起,皆益人。虽云早起,莫在鸡鸣前;虽言晏起,莫在日出后。凡冬月忽有大热之时,夏月忽有大凉之时,皆勿受之。人有患天行时气者,皆由犯此也。即须调气息,使寒热平和,即免患也。每当腊日,勿歌舞,犯者必凶。常于正月寅日,烧白发吉。凡寅日剪手甲,午日剪足甲,又烧白发吉。

     居处法

  凡人居止之室,必须周密,勿令有细隙,致有风气得入;少觉有风,勿强忍久坐,必须急急避之;久居不觉,使人中风。古来忽得偏风,四肢不随,或如角弓反张,或失音不语者,皆由忽此耳。身既中风,诸病总集,邪气得便,遭此致卒者,十中有九。是以大须周密,无得轻之,慎焉慎焉!所居之室,勿塞井及水渎,令人聋盲。
  凡在家及外行,卒逢大飘风暴雨,震电昏暗大雾,此皆是诸龙鬼神行动经过所致,宜入室闭户,烧香静坐,安心以避之,待过后乃出,不尔损人。或当时虽未苦,于后不佳矣。又阴雾中亦不可远行。
  凡家中有经像,行来,先拜之,然后拜尊长,每行至则峻坐焉。
  凡居家不欲数沐浴。若沐浴必须密室,不得大热,亦不得大冷。皆生百病。冬浴不必汗出霢霂,沐浴后不得触风冷。新沐发讫,勿当风,勿湿荣髻,勿湿头卧,使人头风眩闷,发秃面黑,齿痛耳聋,头生白屑。饥忌浴,饱忌沐。沐讫须进少许食饮乃出。夜沐发不食即卧,令人心虚,饶汗多梦。又夫妻不用同日沐浴,常以晦日浴,朔日沐,吉。凡炊汤经宿用洗体成癣,洗面无光,洗脚即疼痛,作甑畦疮。热泔洗头,冷水濯之,作头风。饮水沐头,亦作头风。时行病,新汗解,勿冷水洗浴,损心包不能复。
  凡居家常戒:约内外长幼有不快,即须早道,勿使隐忍以为无苦,过时不知,便为重病,遂成不救。小有不好,即按摩挼捺,令首节通利,泄其邪气。凡人无问有事无事,常须日别蹋脊背四肢一度,头项若令熟蹋,即风气时行,不能侵人。此大要妙,不可具论。
  凡人居家及远行,随身常有熟艾一升、备急丸、辟鬼丸,生肌药、甘湿药、丁肿药,水银、大黄、芒硝、甘草、干姜、桂心、蜀椒。不能更蓄余药,此等常不可阙少,及一两卷百一备急药方,并带辟毒蛇蜂蝎等药随身也。
  凡人由觉十日已上康健,即须灸三数穴,以泄风气。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便为常,然常须安不忘危。预防诸病也。灸法当须避人神。凡畜手力,细累。春秋皆须与转泻药一度,则不中天行时气也。

     服食法

  凡人春服小续命汤五剂,及诸补散各一剂;夏大热则服肾沥汤三剂;秋服黄芪等丸一两剂;冬服药酒两三剂,立春日则止。此法终身常尔,则百病不生矣。俗人见浅,但知钩吻之杀人,不信黄精之益寿;但识五谷之疗饥,不知百药之济命;但解施泻以生育,不能闭固以颐养,故有服饵方焉。郄愔曰:夫欲服食,当寻性理所宜,审冷暖之适,不可见彼得力,我便服之。初御药皆先草木,次石,是为将药之大较也。所谓精粗相代,阶粗以至精者也。夫人从少至长,体习五谷,卒不可一朝顿遗之。凡服药物,为益迟微,则无充饥之验。然积年不已,方能骨髓填实,五谷居然而自断。今人多望朝夕之效,求目下之应,腑脏未充,便以绝粒,谷气始除,药未有用,又将御女,形神与俗无别,以此致毙,期不怪哉!服习大体,皆有次第。不知其术者,非止反有所损,卒亦不得其力。故服饵大法,必先去三虫;三虫既去,次服草药;好得药力,次服木药;好得力讫,次服石药。依此次第,乃得遂其药性,庶事安稳,可以延龄矣。

     黄帝杂忌法

  旦起勿开目洗面,令人目濇,失明饶泪。清旦常言善事,勿恶言。闻恶事,即向所来方三唾之,吉。又勿嗔怒,勿叱咤咄呼,勿嗟叹,勿唱奈何,名曰请祸。勿立膝坐而交臂膝上,勿令发覆面,皆不祥。勿举足向火,勿对灶骂詈。凡行立坐勿背日,吉。勿面北坐久思,不祥起。凡欲行来,常存魁罡在头上,所向皆吉。若欲征战,存斗柄在前以指敌,吉。勿面北冠带,凶。勿向西北唾,犯魁罡神,凶。勿咳唾,唾不用远,成肺病,令人手足重,及背痛咳嗽。亦勿向西北大小便。勿杀龟蛇。勿怒目视日月,善令人失明。行及乘马,不用回顾,则神去。人不用鬼行踖粟。凡过神庙,慎勿辄入,入必恭敬,不得举目恣意顾瞻,当如对严君焉,乃享其福耳。不尔速获其祸。亦不得返首顾视神庙。忽见龙蛇,勿兴心惊怪,亦勿注意瞻视。忽见鬼怪变异之物即强抑之,勿怪。呪曰:见怪不怪,其怪自坏。又路行及众中,见殊妙美女,慎勿熟视而爱之。此当魑魅之物,使人深爱。无问深山旷野稠人广众之中,皆亦如之。凡山水有沙虱处,勿在中浴,害人;欲渡者,随驴马后急渡,不伤人。有水弩处,射人影即死;欲渡水者,以物打水,其弩即散,急渡不伤。凡诸山有孔穴,入采宝者,惟三月、九月,余月山闭气交,犯,死。凡人空腹,不宜见尸,臭气入鼻,舌上白起,口常臭;欲见尸者,皆须饮酒,见之能辟毒凶。行触热,途中逢河勿洗面,生乌(黑干)。

    河间六书 【金 刘完素】

     摄生论

  《内经》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饮食起居,乃人生日用之法,纵恣不能知节,而欲传精神服天气者,不亦难乎?又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起居如惊,神气乃浮。是以圣人春木旺,以膏香助胃;夏火旺,以膏腥助肺。金用事,膳膏臊以助肝;水用事,膳膏膻以助心。所谓因其不胜而助之也。故食饮之常,保其生之要者,五谷、五果、五畜、五菜也,脾胃待此而食廪备,三焦待此而道路通,荣卫待此以清以浊,筋骨待此以柔以正。故经云:盖五味相济,斯无五宫之伤,所以养其形也。虽五味为之养形,若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所谓失五味之常而损其形也。王注曰:味有偏胜,脏有偏绝。此之谓也。饮食者养其形,起居者调其神。是以圣人春三月夜卧早起,被发缓形,见于发陈之时,且曰以使志生;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见于蕃秀之时,且曰使志无怒,使气得泄;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见于容平之时,收敛神气,且曰使志安宁,以应秋气;冬三月早卧晚起,去寒就温,见于闭藏之时,且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此顺生长收藏之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四时起居法,所以调其神也。经所谓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此失四时之气,所以伤其神也。智者顺四时,不逆阴阳之道,而不失五味损益之理,故形与神俱久矣,乃尽其天年而去。与夫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者,何足与语此道哉!故圣人行之,贤者佩之,岂虚语哉!

    东垣十书 【元 李杲】

     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

  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凡喜怒忿悲忧思恐惧,皆损元气。夫阴火之炽盛,由心生凝滞,七情不安故也。心者神之舍,心君不守,化而为火。夫火者,七神之贼也,故曰阴火大盛,经营之气,不能颐养于神,乃脉病也。神无所养,津液不行,不能生血脉也。人心之神,真气之别名也,得血则生,血生则脉旺。脉者神之舍,若心生凝滞,七神离形,而脉中惟有火矣。善治斯病者,惟在调和脾胃,使心无凝滞,或生欢欣,或逢喜事,或天气暄和,居温和处,或食滋味,或见可欲事,则慧然如无病矣,盖胃中元气得舒伸故也。

     脾胃将理法

  或方怒不可食。不可太饱太饥。饮食欲相接而温和,宜谷食多而肉食少,不宜食肉汁。忌寒湿物,令肌肉不生。阳气潜伏,四肢怠惰之证,疼痛沉重,时当湿雨,则泄利大便后,有白脓血痢,或肠澼下血病。此乃诸阳气不行阳道之故也。
  劳则阳气衰,宜乘车马游玩,遇风寒则止。
  行住坐卧,各得其宜,不可至疲倦。
  日晴暧,可以温汤澡浴。勿以热汤,令汗大出。
  勿困中饮食,虽饥渴当先卧,至不困乃饮食,食后少动作。
  忌博奕劳心。遇夜汗出,宜避贼风。
  夜半,收心静坐少时,此生发周身血气之大要也。
  夜寝语言,大损元气。须默默少时,候周身阳气行,方可言语。
  忌浴当风,汗当风。须以手摩汗孔合,方许见风,必无中风中寒之疾。
  遇卒风暴寒,衣服不能御者,则宜挣努周身之气以当之。气弱不能御而受之者,病。
  远行卒遇疫疠之气,饮酒者不病,腹中有食者病,空腹者死。
  白粥,粳米、菉豆、小豆、盐豉皆渗利小便,且小便数不可更利,况大泻阳气,反行--?切禁湿面,如食之觉快,勿禁。
  药中不可服泽泻、茯苓、猪苓、灯心、琥珀、通草、木通、滑石之类,皆泻阳道行--也。如渴小便不利,或闭塞不通,则服;得利勿再服。
  忌大咸助火邪而泻肾水真阴,及大辛味、蒜韭、五辣、酢、大料物、官桂、干姜之类,皆伤元气。
  如衣薄而气短则添衣,于无风处居处。如气尚短,则用沸汤一碗熏其口鼻,即不短也。
  如衣厚而气短,则宜减衣,摩汗孔令合,于无风处居止。
  如久居高屋,或天寒阴湿所遏,令气短者,亦如前法熏之。
  如居周密小室,或大热而处寒凉气短者,则出就风日。凡气短,皆宜食滋味汤饮,令胃调和。
  或大热能食而渴喜寒饮,当从权以饮之,然不可耽嗜。如冬喜热饮,亦依时暂饮。
  夜不安寝,衾厚热壅故也,当急去之,仍拭汗孔。或薄而寒,即加之,睡自稳也。
  饥而睡不安,则宜少食;食饱而睡不安,则宜少行坐。遇天气变更,风寒阴晦,宜预避之。大抵宜温暖,避风寒,省言语,少劳役为上。
  若服升浮之药,先一日将理,次日腹空,方服。服毕,更将理十日,先三日尤甚,不然则反害也。

     远欲论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何取之轻而弃之重耶?残躯六十有五,耳目半失于视听,百脉沸腾而烦心,身如众派漂流,瞑目则魂如浪去,神气衰于前日,饮食减于曩时,但应人事,病皆弥甚,以己之所有,岂止隋侯之珠哉!安于淡薄,少思寡欲,省语以养气,不妄作劳以养形,虚心以维神,寿夭得失,安之于数,得丧既轻,血气自然谐和,邪无所容,病安增剧?苟能持此,亦庶几于道,可谓得其真趣矣。

     省言箴

  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必清必静,御之以道,可以为天人。有道者能之,予何人哉?切宜省言而已。

    丹溪心法 【元 朱震亨】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戒;未病而先治,以明摄生之理。夫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尝谓备土以防水也,苟不以闭塞其涓涓之流则滔天之势不能遏;备水以防火也,若不以扑灭其荧荧之光则燎原之焰不能止。其水火既盛,尚不能止遏,况病之已成,岂能治欤?故宜夜卧早起于发陈之春,早起夜卧于蕃秀之夏,以缓其形,无怒而遂其志,以之食凉食寒而养其阳,圣人春夏治未病者如此。与鸡俱兴,于容平之秋,必待于日光闭藏之冬,以敛神匿志而私其意,以之食温食热而养其阴,圣人秋冬治未病者如此。或曰见肝之病,先实其脾脏之虚,则木邪不能传;见右颊之赤,先泻其肺经之热,则金邪不能盛,此乃治未病之法。今以顺四时调养神志而为治未病者,是何意邪?盖保身长全者,所以为圣人之道;治病十全者,所以为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之说,着于四气调神大论,厥有旨哉!昔黄帝与天师难疑答问之书,未尝不以摄养为先,始论乎天真,次论乎调神。既已法于阴阳,而继之以调于四气;既曰食饮有节,而又继之以起居有常。谆谆然以养生为急务者,意欲治未然之病,无使至于已病难图也。厥后秦缓达乎此,见晋侯病在膏肓,语之曰:不可为也!扁鹊明乎此,视齐侯病至骨髓,断之曰:不可救也!噫惜齐晋诸侯不知治未病之理?

    格致余论 【元 朱震亨】

     饮食箴

  人身之贵,父母遗体。为口伤身,滔滔皆是。人有此身,饥渴随兴。乃作饮食,以遂其生。眷彼昧者,因纵口味。五味之过,疾病蜂起。病之生也,其机甚微。馋涎所牵,忽而不思。病之成也,饮食俱废。忧贻父母,医祷百计。山野贫贱,淡薄是谙。动作不衰,此身亦安。均气同体,我独多病。悔悟一萌,尘开镜净。曰节饮食,易之象辞。养小失大,孟子所讥。口能致病,亦败尔德。守口如瓶,服之无斁。

     色欲箴

  惟人之生,与天地参。坤道成女,干道成男。配为夫妇,生育攸寄。血气方刚,惟其时矣。成之以礼,接之以时。父子之亲,其要在兹。隧彼昧者,徇纵情欲。惟恐不及,济以燥毒。气阳血阴,人身之神。阴平阳秘,我体长春。血气几何,而不自惜?我之所生,翻为我贼。女之耽兮,其欲实多。闺房之肃,门庭之和。士之耽兮,其家自废。既丧厥德,此身亦瘁。远彼帷幕,放心乃收。饮食甘美,身安病瘳。

     茹淡论

  或问《内经》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又曰地食人以五味。古者年五十食肉,子今年迈七十矣,尽却盐酰,岂中道乎?何子之神茂而色泽也?曰:味有出于天赋者,有成于人为者。天之所赋者,若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有养人补阴之功,此《内经》所谓味也。人之所为者,皆烹饪调和偏厚之味,有致疾伐命之毒,此吾子所疑之味也。今盐酰之却,非真茹淡者。大麦与粟之咸,粳米、山药之甘,葱薤之辛之类,皆味也,子以为淡乎?安于冲和之味者,心之收,火之降也;以偏厚之味为安者,欲之纵,火之盛也。何疑之有?《内经》又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非天赋之味乎?阴之五官,伤在五味。非人为之味乎?圣人防民之具,于是为备。凡人饥则必食。彼粳米甘而淡者,土之德也,物之属阴而最补者也,惟可与菜同进。经以菜为充者,恐于饥时顿食,或虑过多,因致胃损,故以菜助其充足,取其疏通而易化,此天地生物之仁也。《论语》曰:肉虽多,不使胜食气。传曰:宾主百拜而酒三行,以避酒祸。此圣人施教之意也。盖谷与肥鲜同进,厚味得谷为助,其积之也久,宁不助阴火而致毒乎?故服食家在却谷者则可,不却谷而服食,未有不被其毒者。《内经》谓久而增气,物化之常;气增而久,夭之由也。彼安于厚味者,未之思耳。或又问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何不言补气?曰:味,阴也;气,阳也。补精以阴,求其本也,故补之以味。若甘草、白朮、地黄、泽泻、五味子、天门冬之类,皆味之厚者也。经曰虚者补之,正此意也。上文谓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夫为劳倦所伤,气之虚,故不足。温者养也,温存以养,使气自充,气充则形完矣,故言温而不言补。经曰劳者温之,正此意也。彼为《局方》者,不知出此,凡诸虚损证,悉以温热佐辅补药,名之曰温补,不能求经旨者也。

    医学入门 【明 李梴】

     保养说

  医家既知修德,又当爱惜自己精神,医之难者,难于此也。倘精神昏耗,察识必不能精,方药必不能当,虽有济人之心而势不能及也。若夫病有服药针灸不效者,以其不知保养之方。古云:举其病后善服药,莫若病前善自防。
  按丹溪茹淡、阴火二篇,病者当时目之。或者议其茹淡之偏,殊不知其本意为痰火阴虚之人作也。人至中年,肾气日衰,加之佚欲,便成虚损。兴阳补剂服之,则潮热不胜。专服滋降之药,虽暂得清爽,久则中气愈虚,血无生化。所以只得于饮食上调节,戒一切煎炒、炙煿、酒酢、糟酱、燥热之物,恐燥血也;戒一切生冷时果,时菜,恐伤脾也。能甘淡薄,则五味之本,自足以补五脏。养老慈幼皆然。其酒肉补阳助火,内伤劳倦,元气虚者,虽病,所禁忌之物,亦可暂食益胃,东垣有是言也。但节饮食极难,非惟酒肉,必以礼义樽节而不可过,虽饭粥亦不可饱,恒言吃得三碗只吃两碗。《论语》云: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小注云:肉气胜,滞谷气;谷气胜,滞元气。元气流行者寿,元气滞者夭。惟酒无量不及乱,在圣人则可,常人当不自有其量而后可不乱也。节色非惟眼招口挑,纵欲宣淫,乱匹配之常经,反交感之正理,得罪天地鬼神。虽自己妻妾,亦不可以妄合。大风、大雨、大热、大寒,朔望本生之期,切宜禁忌。惟静中养见端倪,自然变易其心。一切秽亵之事,且厌之矣,况肯贪恋以丧家珍哉!
  或问保养修养,何以异?曰:无大异也。但修养涉于方外元远,而非恒言恒道;保养不外日用食息,而为人所易知易行。然则修养非欤?曰:据方书,神农起医药之方,黄帝创导引之术,后世传之,失其真尔。《素问》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故能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此保养之正宗也。盖有节有常而不劳,则气从轨而无俟于搬运之烦,如今之动功也。
   【内动运任督者,久则生痈;运脾土者,久则腹胀;运丹田者,久则尿血;运项门者,久则脑泄。内动固不宜矣,至于六字诀,虽能发散外邪而中虚有汗者忌;八段锦,虽能流动气血,而中虚有火者忌。惟《医林集要》所载古导引法,间有一二明显可行者,附录于后,究而言之,亦不过吾儒舞蹈意也。】
  精神内守,则身心凝定,而无侯于制伏之强,如今之静功也。
   【《丹书》朱砂、铅汞龙虎之说,俱是借喻身心。惟心息相依之说,最为直截明显。心主乎息,息依乎心。心息相住,则精气神满而病却矣。】
  尽天年度百岁乃去,则自古有生必有死,惟不自速其死尔。乌有如今之所谓飞升超脱住世之说耶?或曰:保养既若是之易且显,何今之夭者多而寿者少耶?曰:饮食起居动作之间,安能一一由心所主而无所诖误哉?香醪美味陈于前,虽病所忌也而弗顾情,况意兴动于中,虽病且危也而难遏,贪名竞利之心急,过于劳伤而不觉,此古今之寿相远者,非气禀之异也,实今人之不如古人重其身尔。曰:吾知精神内守而后饮食起居得其宜,则今之内动外动,皆不足取,而静功收敛精神,不亦得其正乎?曰:若不识尽天年度百岁乃去机括,虽终日闭目,只是一团私意,诤亦动也。若识透天年百岁之有分限节度,则事事循理自然,不贪不躁不妄,斯可以却未病而尽天年矣。盖主于气,则死生念动而昏昧错杂,愈求静而不静;主于理,则人欲消亡而心清神悦,不求静而自静。此俗之所谓静,恐亦异乎古之所谓静也。曰:若然,则吾儒一敬尽之矣。曰:圣学至大,非某能知。但黄帝亦古圣人也,今不信古圣人名言,而信盲人诡异邪说,甚则丧家殒身,见亦谬哉!此吾所以只言保养也。曰保养可勿药乎?曰:避风寒以保其皮肤六腑,则麻黄、桂枝、理中、四逆之剂,不必服矣;节劳逸以保其筋骨五脏,则补中益气劫劳健步之剂。不必服矣。戒色欲以养精,正思虑以养神,则滋阴降火、养荣凝神等汤,又何用哉?薄滋味以养血,寡言语以养气,则四物、四君、十全、三和等汤,又何用哉?要之血由气生,气由神全。神乎?心乎?养心莫善于寡欲,吾闻是语矣。窃有志而未能敢述之,以告我疲癃残疾而不知学者,相与共守乎禁戒,以重此身为万物之本。

    医贯 【明 赵献可】

     寡欲论

  尊生之士,不须服食,不须导引,不须吐纳,能大明生死,几于道矣。生死之门户,不生则不死,上根顿悟无生。其次莫若寡欲,未必长生,亦可却病。反而求之,人之死由于生,人之病由于欲。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已病矣,绎其致病之根,由于不谨,急远房帏,绝嗜欲,庶几得之。世人服食以图长生,惑矣!甚者日服补药,以资纵欲,则惑之甚也!
  震本坤体,阳自外来交之,有动乎情欲之象,是以圣人于卦中,凡涉乎震体者,取义尤严,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在复则曰先王以至日闭关,欲其复之静也;在随则曰向晦入晏息,欲其居之安也;在颐则曰慎言语,节饮食,欲其养之正也。明乎此义,而相火不药自伏矣。
  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此二至最为紧要。至者极也,阴处阳生,绝处逢生,自无而有,阳极生阴,从有而无,阳变阴化之不同也。若春分秋分,不过从其中平分之尔。然其尤重者,独在冬至,故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闭关二字,须看得广。观《月令》云:是月斋戒掩身,以待阴阳之所定,则不止关市之门矣。

    医门法律 【清 喻昌】

     调和荣卫

  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可见调营卫之义,为人身之先务矣。深维其机,觉卫气尤在所先焉。经谓: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是卫气者保护营气之金汤也;谓审察卫气为百病母,是卫气者出纳病邪之喉舌也。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乃其扶阳抑阴,无所不至,仙道亦然。噫嘻!鼻气通于天者也,口气通于地者也,人但知以口之气养营,惟知道者以鼻之气养卫。养营者不免纵口伤生,养卫者服天气而通神明,两者之月异而岁不同也,岂待问哉?
  问:居常调卫之法若何?曰:每至日西,身中阳气之门乃闭,即当加意谨护,勿反开之。经谓暮而收拒,毋扰筋骨,毋见雾露,隐括调卫之义已悉。收者收藏神气于内也,拒者捍邪气于外也,如晨门者昏闭明启,尚何暴客之虞哉?即使逢年之虚,遇月之空,身中之气自固,虚邪亦何能中人耶?

     谨节五味

  问: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此何解也?曰:此人身消息之所在。王注牵强,不合乎道。夫人天真之气,全在于胃,津液之多寡,即关真气之盛衰,而胃复赖脾以运其津液,一脏一腑,相得益彰,所以胃不至于过湿,脾不至于过燥也。观下文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其为脾过燥,胃过湿可知。然终是相连脏腑,嘿相灌渗,所以脾气但言不濡,病反在胃,且未甚也。至以过酸之故,助其曲直,将胃中津液日渐吸引,注之于肝,转觉肝气津润有余矣。肝木有余,势必克土,其脾气坐困,不至于绝不已尔。若胃中津液尚充,纵脾气不濡,有濡之者在也,亦安得坐毙哉?
  问:味过于苦,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精神乃央。注谓厚为强厚,央为久长。岂五味中酸咸甘多所损,苦辛多所益乎?曰:二义原不作此解,王注与经文全相背谬。观于胃气乃厚,绵于脾气不濡,明系脾困不为胃行津液,胃气积而至厚也。胃气一厚,容纳遂少,反以有余成其不足,更难施治。今人守东垣一家之学,遇胃病者,咸用补法,其有愈补愈胀者,正坐此弊。如西北之人,喜食生硬面酪,迨至受病,投以牵牛、巴豆,乃始畅适。即香、砂、橘、半,用且不应,况用参、朮之补乎?《内经》有言胃气实则胀,虚则泄,盖可知矣。至精神乃央,上文既云筋脉沮弛,明是筋脉得辛而缓散不收也。况人之精神全贵收藏,不当耗散,宁有辛散既久而不为殃害者耶?曰央,则其为病,且有卒暴之虞矣。相传多食辛,令人夭,岂不然哉!
  问:味过于咸,大骨气劳,从前无解,请一明之!曰:身中消息,有谓心未有不正,肾未有不邪者,以肾为作强之官也。有谓肾未有不正,心未有不邪者,以心为情欲之府也。大骨气劳,心肾两有所涉,而实有不尽然者。尝见高僧高道,栖真习定,忽焉气动精倾,乃知味过于咸,大骨气劳之说,不尽关于情欲尔。盖食咸过多,峻补其肾,腰骨高大之所,其气忽积,喜于作劳。气既勃勃内动,则精关勃勃欲开,虽不见可欲而不觉关开莫制矣。经谓强力入房,肾气乃伤,高骨乃坏,此因嗜欲无节者之本病,奈何清修卓炼之士,每于蔬菜间,多食咸藏厚味,以亏道体,无有以《内经》之理一陈其前者!及病已成而食淡斋,长年累月自苦,亦足补偏救敝,然不如当日味无过咸之超矣。因并及之。

     和畅性情

  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若夫顺四时之气,起居有时,以避寒暑,饮食有节,及不暴喜怒以颐神志,常欲四时均平而无偏胜则安。不然损伤脾胃,真气下溜,或下泄而久不能升,是有秋冬而无春夏,乃生长之用,陷于陨杀之气,而百病皆起,或久升不降亦病焉。
  本神篇曰: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忧愁恐惧则伤心。口问篇曰: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可见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该志意。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设能善养此心,而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而不争,与时变化而无我,则志意和,精神定,侮怒不起,魂魄不散,五脏俱宁,邪亦安从奈我何哉!

    景岳全书 【明 张介宾】

     治形论

  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使吾无身,吾有何患?余则曰:吾所以有大乐者,为吾有形;使吾无形,吾有何乐?是可见人之所有者惟吾,吾之所赖者惟形尔。无形则无吾矣,谓非人生之首务哉!但形之为义,其义甚微。如言动视听,非此形乎?俊丑美恶,非此形乎?勇怯愚智,非此形乎?死生安否,非此形乎?人事之交,以形交也;功业之建,以形建也。此形之为义,从可知也。奈人昧养形之道,不以情志伤其府舍之形,则以劳役伤其筋骨之形,内形伤则神气为之消靡,外形伤则肢体为之偏废。甚至肌肉尽削,其形可知;其形既败,其命可知。然则善养生者,可不先养此形以为神明之宅?善治病者,可不先治此形以为兴复之基乎?虽治形之法,非止一端,而形以阴言,实惟精血二字足以尽之。所以欲祛外邪,非从精血不能利而达;欲固中气,非从精血不能蓄而强。水中有真气,火中有真液,不从精血,何以使之降升?脾为五脏之根本,肾为五脏之化源,不从精血,何以使之灌溉?然则精血即形也,形即精血也。天一生水,水即形之祖也。故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此实医家之大门路也。使能知此,则变化可以无方,神用自有莫测。然用此之法,无逾药饵,而药饵之最切于此者,不过数味之间。其他如性有偏用者,唯堪佐使而已。亦犹饮食于人,凡可口者孰无资益?求其纯正无损,而最宜于胃气者,则惟谷食类可见矣。或问余以所宜者,果属何物?余则难以显言之。盖善吾言者,必如醴如饴;而不善吾言者,必反借此为射的,以资口吻之基矣。余故不能显言之。姑发明此义,以俟有心者之自悟。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三十一

颐养补益门

    方

  彭祖补阳固蒂长生延寿丹 【《入门》,下同】  扁鹊用此二十味,浮沉升降,君臣佐使,治劳嗽之疾,无不痊愈。不惟劳疾,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及久嗽久喘,吐血寒劳,遗精白浊,阳事不举,下元极弱,精神失常,痰膈等疾;妇人赤白带下,久无生育,子宫极冷,凡用此灸,则百病顿除,益气延年。
  人参 附子 胡椒 【各七钱】  夜明砂 五灵脂 没药 虎骨 蛇骨 龙骨 白附子 朱砂 麝香【各五钱】  青盐 茴香 【各四钱】  丁香 雄黄 乳香 木香 【各三钱】
  右为末,另用白面作条,圈于脐上,将前药一料,分为三分,内取一分,先填麝香末五分入脐孔内,乃将余二分药入面圈内,按药令紧,中插数孔,外用槐皮一片,盖于药上,以艾火灸之,无时损易,壮其热气,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一身热透,患人必倦沉如醉。灸至五六十壮,遍身大汗,上至泥丸宫,下至涌泉穴如此,则骨髓风寒暑湿,五劳七伤,尽皆拔除。苟不汗则病未除,再于三五日后又灸,至汗出为度。学者须用小心。灸至百二十壮,则疾必痊。灸时要慎风寒,戒生冷油腻。保养一月以后,愈加精神健旺。妇人灸脐去麝香,加韶脑一钱。

  小接命熏脐秘方 夫人赖精血而成形,其在胞胎,惟有脐带,与母气相通,随母呼吸。十月脱胎,渐长成人,七情六欲,内外交侵,丧失真元,殒躯丧命,良可惜也!余哀闵世人,特传良方,壮固根蒂,保护形躯,熏蒸本源,除却百病,其效如神。每年中秋日,熏蒸一次。
  乳香 没药 猳鼠粪 青盐 续断 【各二钱】  麝香 【一分】
  右为末,令人食饱仰卧,用荞麦面水和捏一圈,径过寸余,脐大则径二寸,内入药末安脐上。用槐皮一片,复圈药之上,以豆许艾壮灸之。百脉和畅,冷汗如雨。不可令痛,痛则反泄真气。灸至行年岁数而止。无病者连日灸之,有病则三日一次。灸至腹内作声作痛,大便有涎沫等物出为止。只服米汤,兼食白肉黄酒,以助药力。若患风气,有郁热在腠理者,加女子红鉛拌药,则汗易出而疾随愈矣。

  接命丹 养丹田,助两肾,添精补髓,返老还童,却病延年。
  大附子 【一枚,切作八片】  甘草 甘遂 【二两,捶碎】
  右以布包,用烧酒二斤,共浸半日,文武火煮酒干为度。取起附子,去草、遂,加麝香三分,捶千余下,分作二丸,阴干。纳一丸于脐中,七日一换。余丸放黑铅盒内养之。

  温脐种子方
  五灵脂 白芷 青盐 【各二钱】  麝香 【一分】
  右为末,用荞麦粉水和成条做圈,安于脐上,以前药末,入于脐中,用艾灸之。妇人尤宜。但觉脐中温暖即止。过数日再灸,太过则生热也。

  温脐兜肚方 专治痞积,遗精白浊;妇人赤白带下,经脉不调,久不受孕者。惟有孕者忌之。
  白檀香 羚羊角 【各一两】  零陵香 马兜铃 马蹄香 【即沉香】  白芷 木鳖子 甘松 升麻 血竭【各五钱】  丁皮 【七钱】 麝香 【九分】
  右为末,作三分,以熟艾絮绵装白绫兜肚内。初用者,每三日后一解,至第五日又用,一月后常用之。

  秘传三仙膏 【《神效方》】  治同上。
  人参 山药 莲肉 白茯苓 芡仁 【各四两】  蜜 沙糖 【各一斤,刮为雪】 糯米 【三升】  粳米 【七升】
  各捣作末,右和匀蒸取出晒干,再为末,每取一大匙,白汤调下。

  秋石五精丸 【经验方】  常服补益。
  秋石 【一两】  莲肉 【六两】  川椒红 小茴 【各五钱】  白茯苓【二两】
  为细末,枣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盐汤温酒空心下。

  醍醐汤 止渴生津。
  乌梅 【一斤,捶,用水两大碗,熬一碗澄清,不犯铁器】  缩砂末 【二两】 白檀末 【一钱】  麝香 【一字】  蜜 【三斤】
  右将梅水、缩砂、蜜三件一处,于砂石器内熬之,候赤色为度。冷定,入白檀、麝香,每用一二匙,点汤服。

  琼玉膏 【《入门》】  填精补髓,调真养性,返老还童,补百损,除百病,万神俱足,五脏盈溢,发白复黑,齿落更生,行如奔马,日进数服,终日不饥渴,功效不可尽述。一料分五剂,可救瘫痪五人;一料分十剂,可救劳瘵十人。若二十七岁服起,寿可至三百六十;若六十四岁服起,寿可至五百年。
  生地黄 【十六斤,捣绞取汁】  人参 【细末,二十四两】  白茯苓 【细末,四十八两】 白蜜 【炼去滓,十斤】
  右和匀,入磁缸内,以油纸五重,厚布一重,紧封缸口,置铜锅内水中悬胎,令缸口出水上,以桑柴火煮三昼夜。如锅内水减,则用暖水添之。日满取出,再用蜡纸紧封缸口,纳井中浸一昼夜取出;再入旧汤内,煮一昼夜,以出水气,乃取出。先用少许,祭天地神祇,然后每取一二匙,温酒调服,不饮酒,白汤下,日进二三服。如遇夏热,置阴凉处,或藏冰中,或埋地中,须于不闻鸡犬声幽净处,不令妇人、丧服人见之。制时终始勿犯铁器。服时忌食葱蒜萝卜酢酸等物。

  卫生方
  生地黄 【八斤】  人参 【三十二两】  白蜜 【五斤】  白茯苓 【二十四两】
  永乐中,太医院会议,加天门冬、麦门冬、地骨各八两,进御服食,赐号益寿永贞膏。

  遐龄万寿丹 【丹溪】  诗曰:遐龄万寿丹,服食魂魄安。养药鸡抱卵,日期要周全。修合宜深室,一切人勿观。甲子庚申夜,为丸不见天。一还增六十,二还百廿年。服药非凡骨,寿同天地间。秘之深秘之!元之又更元。
  茯神 赤石脂 川椒 【微炒出汗去目并闭口者】  朱砂 【细研水飞】  乳香【灯心同研,各一两,别为末】
  用鸡卵二个,去清黄,只将朱砂、乳香各装一卵内,用纸糊七重,以青绢袋盛之,令精壮妇人怀于肚上,常令温暖。朱砂怀三十五日,乳香怀四十九日。再研前三味药,亦为细末和匀,以蒸枣肉和丸菉豆大,每日空心温酒吞下三十丸,或人参汤下。一月外加至四十丸。以甲子庚申夜幽静处修合。忌妇人鸡犬见之,《回春》名五老还童丹。

  延龄固本丹 【《回春》】  治诸虚百损,中年阳事不举,未至五十,须发先白。服至半月,阳事雄壮;至一月,颜如童子,目视十里;服至三月,白发还黑。久服神气不衰,身体轻健,可升仙位。
  菟丝子 【酒制】  肉苁蓉 【酒洗,各四两】  天门冬 麦门冬 生地黄 熟地黄【并酒制】  山药 牛膝 【酒洗】  杜仲 【姜汁炒】  巴戟 【酒浸去心】  枸杞子 山茱萸肉 【酒蒸】  人参 白茯苓 五味子 木香 柏子仁 【各二两】  覆盆子 车前子 地骨皮 【各一两半】 石菖蒲 川椒 远志肉 【甘草水浸,姜汁炒】  泽泻 【各一两】
  右为细末,酒煮稀面糊和丸梧子大,空心温酒下八十丸。妇人加当归、赤石脂各一两。忌食萝卜葱蒜牛肉酢酸物饴糖羊肉。

  斑龙丸 【《正传》】  常服延年益寿。
  白茯苓 破故纸 【各四两】  鹿角胶 鹿角霜 菟丝子 柏子仁 熟地黄 【各八两】
  右为细末,酒煮米糊和丸,或以鹿角胶入好酒烊化和丸,梧子大,姜盐汤下五十丸。昔蜀中有一老人,货此药于市,自云:寿三百八十岁矣。每歌曰:尾闾不禁沧海竭,九转金丹都谩说,惟有斑龙顶上珠,能补玉堂关下血。有学其道者,传得此方。彼老人化为白鹤飞去,不知所终。

  人参固本丸 【《必用方》】  夫人心藏血,肾藏精。精血充实,则须发不白,颜貌不衰,延年益寿。药之滋补,无出于生熟二地黄。人徒知服二地黄,而不知服二门冬为引也。盖生地黄能生心血,用麦门冬引入所生之地;熟地黄能补肾精,用天门冬引入所补之地。四味互相为用,又以人参为通心气之主。
  人参 【一两】  天门冬 【去心,姜汁浸二日,酒浸一日】  麦门冬 【去心,酒浸二日,泔浸三日】 生干地黄 熟地黄 【并酒浸,各二两】
  右以石磨磨如泥,或烂捣,以杏仁汤化开,漉净滓,又喜净尽如澄小粉之法,撤去上面水,取药粉晒干,乃入人参末,炼蜜和丸梧子大,每取五七十丸,温酒盐汤任下。忌萝卜葱蒜。

  元菟固本丸 【丹溪】  治同上。
  菟丝子 【酒制】  熟地黄 生干地黄 【并酒浸焙】  天冬 麦冬 【并酒浸去心】 五味 茯神 【各四两】  山药 【微炒,三两】  莲肉 人参枸杞子 【各二两】
  右,蜜丸梧子大,每八九十丸,温酒或盐汤任下。

  益气固精丸 【《杂兴方》】  补血,黑发,益寿,有奇效。
  破故纸 【酒浸,春三、夏一、秋二、冬五日,焙研末】  金银花 【各二两】 还筒子 芡实 【各半两】
  各研末,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温酒任下。

  坎离丸 【积善堂】  滋阴降火, 胃进食,强筋骨,去湿热。
  茅山 苍朮 【刮净,一斤,分作四分,一分用川椒一两炒,一分用破故纸一两炒,一分用五味子一两炒,一分用川芎藭一两炒,去同炒药不用,只取朮研末】川蘗皮 【四斤,分作四分,一斤用酥炙,一斤用人乳汁炙,一斤用童尿炙,一斤用米泔炙,各十二次】
  研末和匀,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早用酒、午用茶、晚用白汤下。

  不老丹 【《元戎》】  补脾益肾,服之七十,亦无白发。
  茅山 苍朮 【刮净,泔浸切,四斤,一斤用酒浸焙,一斤用酢浸焙,一斤用盐四两炒,一斤用川椒四两炒】 赤白何首乌 【各二斤,油浸竹刀刮切,以黑豆、红枣各五升,同蒸至豆烂,曝干】  地骨皮 【去骨,一斤】
  右各取净末,以桑椹汁和成剂,铺盆内,汁高三指,日晒夜露,取日月精华,待干以石臼捣末,炼蜜和丸梧子大,每空心酒服一百丸。

  灵芝丸 【《良方》】  治脾肾气虚,添补精髓,通利耳目。
  苍朮 【一斤,米泔水浸,春夏五日,秋冬七日,逐日换水,竹刀刮皮切晒】
  右于石臼为末,枣肉蒸和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枣汤空心服。

  仙茅丸 【《圣济总录》】  壮筋骨,益精神,明目黑髭须。
  仙茅 【糯米泔浸五日,去赤水,夏月浸三日,铜刀刮銼阴干】  苍朮 【米泔浸五日,刮皮焙干,取各二斤】 枸杞子 【一斤】  车前子 【十二两】  白茯苓 【去皮】  茴香 【炒】  柏子仁 【去壳,各八两】  生地黄 【焙】  熟地黄 【焙,各四两】
  为末,酒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酒下,日二服。

  七宝美髯丹 【积善堂】  鸟须发,壮筋骨,固精气,续嗣延身。
  赤白何首乌 【用米泔水浸三日,瓷片刮去皮】  黑豆 【淘净,二升,以砂锅木甑重重铺豆及首乌蒸之,豆熟取出去豆,暴干,换豆再蒸九次,暴干为末】 赤白茯苓 【去皮研末,以水淘去筋膜及浮者,取沉者捻成块,以人乳十碗浸匀,晒干研末,各一斤】  牛膝 【酒浸一日,同何首乌,第七次蒸之,至第九次止】  当归【酒浸晒】  枸杞子 【酒浸晒】  菟丝子 【各八两,酒浸生芽,研烂晒】  补骨脂 【四两,以黑芝麻炒香,并忌铁器】
  石臼内杵为末,炼蜜和丸弹子大,一百五十丸。每日三丸,清晨温酒下,午时姜汤下,卧时盐汤下。其余并丸梧子大,每日空心酒服一百丸,久服极验。忌猪肉血、羊血、无鳞鱼,解药无力

  胡桃丸 【御药院方】  益血补髓,强筋壮骨,延年明目,悦心润肌,能除百病。
  胡桃仁 【捣膏】  破故纸 杜仲 萆薢末 【各四两】
  右杵匀,丸梧子大,每空心温酒盐汤任下五十丸。

  仙方椒苓丸 补益心肾,明目驻颜,顺气祛风延年。
  真川椒 【一斤,炒去汗】  白茯苓 【十两,去皮】
  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忌铁器。

  异类有情丸 凡丈夫中年觉衰,便可服饵。盖鹿乃纯阳,龟虎属阴,血气有情,各从其类,非金石草木比也。
  鹿角霜 龟板 【酒浸七日,酥炙研,各三两六钱】  鹿茸 【酒洗净,酥涂炙研】 虎胫骨 【长流水浸七日,蜜涂酥炙,各二两四钱】
  水火炼蜜,入獖猪脊髓九条,捣丸梧子大,每空心盐汤下五七九十丸。如厚味善饮者,加猪胆汁二合,以寓降火之义。

  麋角霜丸 【《总录》】  补元脏,驻颜色。
  麋角 【一副,水浸七日,刮去皱皮,镑为屑,盛在一银瓶内,以牛乳汁浸一日,常令乳高二寸。如乳耗更添,直候不耗。用油单纸重密封瓶口。别用大麦一斗,安在别瓶内,约厚三寸,上安麋角瓶,更用大麦周围填实,露瓶口,不住火蒸,一伏时,如锅内水耗,即旋添热汤。须频看角屑粉烂如面,即住火取出,用细筛子漉去乳,焙干,八两】 附子 【炮裂去皮脐】  山药 【各三两】
  右为末,蒸枣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用温盐汤送下。炼蜜丸亦可。

  二至丸 【家藏方】  补虚损,生精血,去风湿,壮筋骨。
  麋角 【镑,以真酥二两,米酢二升煮干,慢火炒,半两】  苍耳子 【酒浸一宿焙,半斤】 山药 白茯苓 鹿角 【镑,以真酥一两,用无灰酒一升慢火炒干】  黄芪 【蜜炙,各四两】  当归 【酒浸焙,五两】  远志 苁蓉 【酒浸焙】  人参 沉香【各二两】  熟附子 【一两】
  通为末,酒煮糯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盐汤任下,日二服。

  小刀圭 韩飞霞曰:凡一切虚病,皆可服之。
  小牛犊儿 【未交感者一只,腊月初八日或戊己日杀之,去血燖毛洗净,脏腑不遗,大铜锅煮之,每十斤】 黄芪 【十两】  人参 【四两】  茯苓 【六两】  官桂 良姜 【各五钱】  陈皮 【三两】  醇酒 【二斗】  甘草 蜀椒 食盐 【各二两】
  同煮,水以八分为率,文火煮至如泥,其骨皆捶碎,并滤取稠汁,待冷以瓮盛之,埋于土内,露出瓮面。凡饮食中,皆任意食之,或以酒调服更妙。肥犬及鹿,皆可依此法作之。

  返本丸 【《乾坤生意》】  补诸虚百损。
  黄犍牛肉 【去筋膜切片,河水洗数遍,仍浸一夜,次日再洗三遍,水清为度,用无灰好酒,同入坛内,重泥封固,桑柴文武火煮一昼夜取出,如黄沙为佳,焦黑无用,焙干为末】 山药 【盐炒】  莲肉 【盐炒过,并去盐】  白茯苓 小茴香 【炒,各四两】
  为末,每牛肉半斤,入药末一斤,以红枣蒸熟去皮和捣,丸梧子大,每空心酒下五十丸,日三服。

  仙朮汤 【《局方》】  常服,延年、明目、驻颜,轻身不老。
  苍朮 【十九两二钱】  枣肉 【六升】  杏仁 【二两四钱】  干姜 【炮,五钱】  甘草 【炙,五两】  白盐 【炒,十两】
  右细末,每二钱,沸汤点服,空心。

  延寿丹 【丹溪】
  天门冬 远志 山药 巴戟 【各三两】  赤石脂 车前子 柏子仁 泽泻 熟地 川椒【炒去汗】  生地 枸杞 茯苓覆盆子 【各二两】  杜仲 【炒】  菟丝子 【酒浸】  牛膝 【酒浸】  肉苁蓉 【酒洗,各四两】  当归 【酒洗】 地骨皮 人参 五味 【各一两】
  右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

  添精补髓丸
  赤石脂 【二钱】  穿山甲 【酒炙,七钱】  苁蓉 【四两】  茯苓 牛膝【酒浸】  五味子 泽泻 熟地黄 山萸肉 厚朴 川椒 【去目】 柏子仁 地龙 巴戟 【去心,各一两】  山药 杜仲 菟丝 【各三两】  晚蚕蛾 枸杞 破故纸 人参 白朮【各二两】  仙灵脾 【一两半,羊脂炒】
  右为末,蜜丸。如腰痛,加小茴香。

  滋血百补丸
  熟地 【酒蒸】  菟丝 【酒浸,各半斤】  当归 【酒浸】  杜仲 【酒炒,各四两】  沉香 【一两】  知母 【酒炒】  黄蘗 【酒炒,各二两】
  右为末,酒糊丸。

  沉香百补丸
  熟地 【六两】  菟丝子 【四两】  知母 【炒】  黄蘗 【酒炒】 人参 【各二两】  沉香 【一两】  山药 当归 苁蓉 杜仲 【炒,各三两】
  右为末,酒糊丸。

  滋肾百补丸
  当归 【酒浸】  菟丝 【酒浸,各四两】  青盐 【一两,炒】  黄蘗【酒炒褐色】  山药 菊花 知母 【酒浸】  杜仲 【炒】  楮实 【各二两】  沉香 【五钱】  熟地 【八两】
  右为末,酒糊丸,或炼蜜丸服。

  地芝丸 和颜色,利血气,调百节,黑发坚齿,逐风散气。
  生地 天门冬 【各八两】  菊花 枳壳 【麸炒,各四两】
  右为末,酒蜜面糊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三十丸,酒下。

  柏子仁丸 补益元气,充实肌肤。
  山萸肉 【四两】  柏子仁 【半两,微炒】  远志 【半两】  覆盆子 山药【各一两,取末】
  右为末,将山药白面同酒煮和丸如梧子大,服三十丸,温酒下。

  八物肾气丸 平补肾气,坚齿驻颜。
  熟地 【半斤】  山药 山茱萸肉 【各四两】  泽泻 牡丹皮 白茯苓 【各三两】  五味子 桂 【各二两】
  右为末,蜜丸服。

  益寿地仙丸 补五脏,填骨髓,续绝伤,黑髭须,清头目,聪耳听。
  甘菊花 巴戟 【去心,各三两】  肉苁蓉 【酒浸,四两】  枸杞 【二两】
  右为末,蜜丸梧子大,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温酒亦得。

  葛真人百补交精丸 【《中藏经》】
  熟地黄 【四两,酒浸一宿,切焙干秤】  五味子 【六两】  杜仲 【三两,去粗皮,銼炒断丝】 苁蓉 【酒浸一宿,焙】  山药 牛膝 【酒浸一宿,焙干,各二两】  泽泻 茯苓 山茱萸 远志 【去心】  巴戟 赤石脂 柏子仁 【微炒】  石膏 【各一两,火烧令赤,出火毒】
  右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二十丸,男女服之。

  加减瑞莲丸 【《医贯》】  定心,暖肾,生血,化痰,益气。
  苍朮 【一斤,酒浸四两,酢浸四两,米泔水浸四两,生用四两】  枸杞子 破故纸 五味子【各二两,去梗】  莲肉 【一斤,去心,酒浸软,入犍猪肚内,煮极烂,取出焙干为末,猪肚汁仍留为丸】  熟地黄 【三两,酒浸蒸】
  右共为细末,用煮猪肚膏和酒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服四五十丸。

  八制茯苓丸 治一切虚损,壮筋骨,生心血,乌须发,明目固精;女人滋颜色,暖子宫,调经顺气。
  白茯苓 【二斤半,去皮打碎,如枣大,分为八分:一分用黄芪六两切丝,水六锺,煎三锺,煮汁干为度;一分用肉苁蓉四两酒洗去鳞心,水六锺,煎三锺,煮如前;一分用人参六钱,水五锺,煎三锺,煮如前;一分用秋石四两,水二锺化开令尽,煮如前;一分用枸杞六两,水八锺,煎三锺,煮如前;一分用破故纸五两,水八锺,煎三锺,煮如前;一分用人乳半斤,煮如前;一分用何首乌半斤,黑豆一升,水三升浸,春秋二日、夏一日、冬三日,将浸过首乌黑豆汁煮如前】
  将制过茯苓总入石臼内,捣细筛过,上甑蒸熟,乘热众手为丸。如生子者,每日早晚淡盐汤服四五十丸;如乌须明目固齿者,白汤下。忌烧酒犬肉。修合须用平定成开生气续世黄道吉日。先一日午时,将诸药煎汁,煮茯苓捣末,次日临夜起手,待子时完成,微火烘干,不见风日。忌孝服妇人鸡犬四废并不成日。

  大补阴丸 补气血,壮筋骨,进饮食,悦颜色。
  熟地 【三两】  山萸 牛膝 【酒洗】  茯神 琐阳 【炙】  杜仲 【炒去丝】  当归身 【酒洗】  怀山药 【微炒】  人参 【各一两】  枸杞 【二两】  五味丹皮 【各五钱】  黄蘗 【蜜炙】  芍药 【酒炒,各七钱】 菟丝子 【酒煮捣】  虎胫骨 【酥炙,各一两五钱】
  右为细末,蜜丸,每服百粒,空心淡盐汤下。

  加味宁神丸 养心固肾,益元气。
  怀生地 【酒洗】  枸杞子 【各两半】  石菖蒲 人参 元参 【各五钱】 珠母 【四钱,如无以细珍珠代之】  怀山药 当归身 【酒洗】  柏子仁 远志 【甘草水煮】  麦冬 茯神 【人乳拌蒸】  酸枣仁 【微炒,各一两】
  共为细末,煮圆眼肉捣膏,丸如梧子大,朱朱飞过为衣,每服七十丸,清晨临卧白汤下。

  扶桑至宝丹 歌曰:扶桑扶桑高拂云,海东日出气氤氲。沧海变田几亿载,此树遗根今尚存。结子如丹或如漆,绿叶英英翠可扪。真人采窃天地气,留与红霞共吐吞。濯磨入鼎即灵药,芝朮区区未许群。餐松有人已仙去,我今朝夕 此君。叶兮叶兮愿玉汝,绿阴里面有桃源。胡僧曰:蚕食吐丝,织成锦绣;人食生脂,延年除咎。盖嫩桑之叶,性本和平,不冷不热,服之可长生。
  桑叶 【择家园中嫩而存树者,采十数斤,洗以长流水,去蒂暴干为末】 每桑叶净末一斤用黑芝麻四两,阴阳水煎浓汁二碗,去麻存汁,用蜜十二两,炼滴水成珠,将汁入蜜内,和药末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早盐汤,晚酒下。久服不已,自跻上寿。起尫羸,济危弱,驻容颜,须白返黑,却疾延年,补髓添精,功效不细。此仙家服食上品,秘密难逢。传匪其人,当有殃咎。戒之。

  药枕方 【《保生要录》】  治头风目眩。传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故人居处随其方所,皆欲土厚水深。土欲坚润而黄,水欲甘美而澄。常居之室,极令周密,勿有细隙,致风气得入。风者天地之气也,能生成万物,亦能损人。初入腠理之间,渐至肌肉之内,内传经脉,达于脏腑,传变尤甚。盛暑不可露卧。自立春后至立秋前,欲东其首;立秋后至立冬前,欲西其首。常枕药枕。其枕药性大热则热气冲上,大冷则冷气伤脑。惟理风平凉者,乃为得宜。
  蔓荆子 甘菊花 通草 防风 羚羊角 【屑】  犀角 石菖蒲 【各八分】  细辛 白芷 芎藭 槁本【各六钱】  白朮 【四分】  黑豆 【五合,拣择净】
  右件药,銼成细末,相拌令均,以生绢囊盛之。欲其气全,次用碧罗袋盛之,如枕样,内药,直令坚实,置在盒子中,其盒形亦如枕,内药囊,令出盒子唇一寸半。晚来欲枕时,揭去盒盖,不枕即盖之,使药气不散。枕之日久,渐低,更入药以实之,或添黑豆,令如初。三五月后药气歇,则换之,勿枕。旬日或一月,耳中微鸣,是药抽风之验。

  补天大造丸 【《体仁汇编》,下同】  此方专滋养元气,延年益寿,壮阳光,温坎水,降离火,为天地交泰。若虚劳之人,房室过度,五心烦热,服之神效。养生君子,过四十以来,服之接补,以跻期颐地仙。务必依法制之。
  侧柏叶 【采东嫩枝,隔纸焙干】  熟地黄 【酒蒸十九次,忌铁,各二两】  生地黄【酒浸透,忌铁】  牛膝 【酒洗】  杜仲 【酥炙断丝】  天冬 麦冬 【并去心,各一两半】  陈皮 【去白炒过,七钱半】  干姜 【炮,二钱】  白朮【炒】  五味子 【去梗】  黄蘗 【酒炒】  归身 【酒洗】  小茴 【炒】  枸杞子 【去梗,各一两】
  右为细末,用紫河车一具,取首男胎者佳,如得壮盛妇亦好。先用新鲜米泔水滤去米滓,将河车浸,轻轻摆开,换洗米泔五次,不动筋膜,只洗净。有草屑轻手取去。将竹器全盛,长流水中浸一刻,以取生气。以瓦小盆全盛,于木甑内蒸,自卯时蒸起,至申酉时止,用文武火缓缓蒸之,极熟如糊,取出。先倾自然汁在药末内,略和均,河车放石臼内,木杵杵千下,如糊样,通将河车并前药汁末同和均,捣千余杵,众手为丸。此全天元真气,以人补人最妙,世所少知。医用火焙酒煮,及去筋膜,又入龟板,大误,故特出之。凡药末必称净及忌铁器,俱用石臼杵舂,或石磨磨之,不散耗,且远铁。若河车肥大,量加些药末。如干,略用蜜。每日空心米汤下一百丸。有病者,一日服二次。如骨蒸,加地骨皮去木,知母去毛,酒炒牡丹皮去木。如血虚,加当归、地黄倍之。如气虚,加人参、黄芪蜜炙各一两。如肾虚,加覆盆子炒、小茴香炒、巴戟去木、茱萸去核各一两半,此味要净肉。如腰脚疼痛,加苍朮盐水炒、萆薢酒洗、琐阳酒洗酥炙、续断酒洗各一两半。如妇人,去黄蘗加川芎、香附子实、黄芩俱酒炒各一两。

  八味地黄丸 滋补之功甚奇,勿轻视之。
  熟地黄 【酒蒸】  山茱萸 【酒浸去核,取净肉,各八钱】  丹皮 泽泻 【各二钱小便多,以益智仁代】  白茯神 【去皮木】  山药 【蒸,各四钱】  五味 【去梗】  麦冬 【去心,各五钱】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日空心白汤下七十丸,冬天酒下亦宜。

  不老丹 延年益寿。
  生地黄 【酒浸一宿晒干】  熟地黄 【酒洗净晒干】  人参 天门冬 【酒浸三时,取出晒干,去心皮】 麦门冬 【法同天门冬,去心,各三两】  白茯苓 【去皮切,酒洗晒干】  地骨皮 【酒洗,各五两】  何首乌 【半斤,鲜者用竹刀刮去皮切片。干者用米泔水浸软,刮去皮切片,入砂锅内,先下乌羊肉一斤、乌豆三合,量着水悬药于上,覆盖蒸一二时辰,取出晒干】
  共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用酒送下,清晨服之。此药千益百补,服之或十日、或一月,自知为另等人也。常服功效难言。得此药者,不可以药易而轻传也。

  鹿角霜丸 治益同上。
  黄蘗 【八两去粗皮,用人乳拌均晒干,如此三次,炒重褐色,或六两或七两,随时加减】 鹿角霜 【八两】  天门冬 【去心】  麦门冬 【去心】  人参 【各二两】 熟地黄 【三两,酒浸一宿晒干】  生地黄 【一两,置水中去浮,酒浸一宿】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加至百丸,空心淡盐汤送下,或酒亦佳。

  乌须固本丸 乌须黑发,明目固齿,助精神,壮筋骨。
  何首乌 【半斤,米泔水浸二宿,竹刀刮去粗皮切片,以黑豆五升,滚水同泡一时,蒸熟去豆】 白茯苓 黄精 【四两,用黑豆二升,同煮熟去豆,忌铁器】 天门冬 【去心】  熟地黄 【酒浸】  生地黄 【酒浸】  麦门冬 【去心】  赤茯苓 白朮 人参 五加皮 巨胜手 松子仁 柏子仁 核桃仁【各二两】  枸杞 【一两】
  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

  柏子养心丸 补血宁神,滋阴壮水。
  柏子仁 【蒸晒去壳,四两】  枸杞子 【酒洗晒,三两】  麦门冬 【去心】 当归 【酒浸】  石菖蒲 【去毛洗净】  茯神 【去皮心,各一两】  熟地 【酒蒸】  元参 【各二两】  甘草 【去粗皮五钱】
  右为末,内除柏子仁、熟地黄,蒸过,石器内捣如泥,余药末和匀,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临睡,白汤送下。

  却老乌须健阳丹
  赤茯苓 【牛乳拌】  白茯苓 【人乳拌,各浸一宿晒干】  白首乌 【竹刀去皮打碎】 赤首乌 【制同上,各一斤】  牛膝 【同何首乌用黑豆五升砂锅内蒸三次】  枸杞 【酒浸洗晒干】  当归 【酒浸一宿】  茯神 菟丝子 【各半斤,酒浸三日晒干】 破故纸 【五两,炒黄】
  右九味,各不犯铁器,另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日进三丸。早一丸,空心酒下;午后一丸,姜汤下;临睡一丸,盐汤下。初服三日,小便杂色,是去五脏杂病;二七日唇红,口生津液,再不夜起;四七日身体轻健,两乳红润;至一月后,鼻头辛酸,诸风百病皆出;四十九日,目视光明,两手火热,精通,白发反黑,齿落更生,阳事强健,丹田如火,行走如飞,气力倍加。非人不可轻泄,神秘方也。彭用光以炼蜜合作小丸如梧桐子大,每空心酒下五十丸。

  四圣不老丹 强筋补益。
  明松脂 【一斤,以无灰酒砂锅内桑柴火煮数沸,竹枝搅稠,住火,倾入水内结块,复以酒煮九遍,其脂如玉不苦濇乃止,为细末,十二两】 柏子仁 【去油取霜】  白茯苓 【末】  黄菊花 【末,各半斤】
  炼蜜丸如梧子大,每空心,好酒送下七十二丸。须择吉日修合,勿令妇人鸡犬见之。

  松梅丸 健阳补中,强筋润肌,大能益人。
  松脂 【以长流水桑柴煮拔三次,再以桑灰汁煮七次,扯拔,更以好酒煮二次,仍以长流水煮二次,色白不苦为度,一斤】 九蒸地黄 【末,十两】  乌梅 【末六两】
  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米汤下。

  地髓煎 【《千金方》】
  生地黄 【十斤,洗净捣压取汁】  鹿角胶 【一斤半】  生姜 【半斤,绞取汁】 蜜 【二斤】  酒 【四升】
  文武火煮地黄汁数沸,即以酒研紫苏子四两取汁,入煎一二十沸,下胶,胶化,下姜汁蜜,再煎候稠,瓦器盛之,每空心酒化一匕服,大补益。

  硫黄杯 此杯配合造化,调理阴阳,夺天地冲和之气,乃水火既济之方,不冷不热,不缓不急,有延年却老之功,脱胎换骨之妙。大能清上实下,升降阴阳,通九窍,杀九虫,除梦泄,悦容颜,解头风,开胸膈,化痰积,明耳目,润肌肤,添精髓,蠲疝坠。又治妇人血海枯寒,赤白带下。
  瓷碗以胡桃擦过,用无砂石硫黄生溶成汁,入白矾少许,则尘垢悉浮,以杖掠去,绵滤过,再入碗溶化,倾入杯内,荡成,杯取出,埋土中一夜,木贼打光用之,欲红入朱砂,欲青则入葡萄,研匀同煮成,每用热酒二杯,清早空心温服,则百病皆除,无出此方也。

  紫霞杯
  硫黄 【袋盛悬砂锅内,以紫背浮萍同水煮之数十沸,候干研末,十两】  珍珠 琥珀 乳香 雄黄 朱砂 阳起石 赤石脂 片脑紫粉 白芷 甘松 三柰 木香 血竭 没药 韶脑 安息香【各一钱】  麝香 【七分】  金箔 【二十片】
  为末,入铜杓中,慢火镕化,以好样酒杯一个,周围以粉纸包裹,中开一孔,倾硫入内,旋转令匀,投冷中取出。每旦盛酒饮二三杯,功同上方。

  三才丸 【《校要》】  滋阴养血,温补下元。
  天门冬 【去心】  生地黄 【二味,用柳甑箄洒酒,九蒸九晒,干称,各二两】 人参 【一两】
  为末,蒸枣肉捣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酒下,日三服。

  交藤丸 【华佗】  驻颜长算,祛百病。
  何首乌 【赤白者,各一斤,即交藤根也】  白茯苓 【五两】  牛膝 【二两】
  右蜜丸,酒下三十丸。忌食猪羊血。

  打老儿丸 药最平和,阴阳不偏。
  石菖蒲 【铜刀刮去皮,用嫩桑枝相拌,蒸晒干,去桑枝不用,不可犯铁器,令人吐逆】 山药 【蒸晒干】  牛膝 【去芦,用黄精自然汁浸,捞出,换酒浸一宿。若无黄精,酒浸三日,捞出焙干】  山萸肉 【慢火焙干】  远志 【用甘草水浸一宿,捞起晒干,又浸晒】 巴戟 【用枸杞子汤浸一宿去心,酒浸一宿,捞起,用菊花同包,炭火焙令黄色,去菊花不用】  续断 【酒浸软,去内里筋,文火炒半干晒】  五味 【蜜汤浸去子,再以浆水浸一宿焙干】 茯苓 【去皮筋,捣细于水中,搅去浮者】 楮实子 【水浸三日,搅去浮者不用,捞起晒干,酒浸一宿,滤出,蒸 辰至午,焙干】  枸杞子 【去蒂】  熟地黄 【蒸取出,放冷,又以酒蒸,取出令干,又拌蒸三四次,勿犯铁器】  小茴香 【酒浸一宿炒干】  肉苁蓉 【洗酒浸一宿,刷去沙皮,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如竹丝,饭上蒸从寅至未,再用酥炙黄】 杜仲 【去皮,酥炙,炒无丝】
  右为细末,各等分,酒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九,空心温酒送下。服五日便觉身轻,十日精神爽快,二十日语言响亮,一年白发转黑,行步如飞。

  还少丹
  山药 牛膝 【酒浸】  远志 【去心】  山萸肉 楮实 白茯苓 五味子 巴戟【酒浸去心】  石菖蒲 肉苁蓉 【酒浸一宿】  杜仲 【姜汁酒拌同炒去丝】  舶茴香 【各一两】  枸杞子 熟地黄 【各二两】
  右为细末,炼蜜同枣肉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或盐汤下,日三服,食前。五日觉有力,十日精神爽,半月气壮,二十日目明,一月夜思饮食,冬月手足常暖。久服令人身体轻健,筋骨壮盛,悦泽难老,固齿,无瘴疟。妇人服之,容颜悦泽,暖子宫,去一切病。更看体候加减。

  双芝丸 【《良方》,下同】  治诸虚,补精气,填骨髓,壮筋骨,助五脏,调六腑。久服驻颜不老。
  熟地黄 【取末】  石斛 【去根酒炙】  肉苁蓉 【酒浸】  菟丝子 【酒浸三日炒】  牛膝 【酒浸】  黄芪 【各四两】  沉香 【三钱】  杜仲 【蜜水浸,炒断丝】  五味子 【焙】  薏苡仁 【炒,各二两】  麝香【二钱】  麋鹿角霜 【半斤】  白茯苓 【去皮】  天麻 【酒浸】  干山药 覆盆子 人参 木瓜 秦艽 【各一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四十丸,用温酒下,盐汤米饮亦得。

  老奴丸 一名苍龙丸。此方成都府崔磨去无子,欲服此药,修合未服,而崔已卒。有老奴七十之上,腰脚疼痛,曲脊而行,褚氏与此药服之。其老奴语褚氏曰:自服此药,深有灵验,诸病悉痊,房事如少壮之人。于是与褚氏通,后有孕。一日褚氏事显,其家母视之,切究其由,得其实,遂打死此老奴,因折其腿,骨髓皆满,如金色,多试有效,故名老奴丸。
  木香 【五钱】  灯心 【二钱】  大蜘蛛 【七个】  荜澄茄 胡桃肉【另研】  车前子 【炒】  马蔺花 【酒浸】  萆薢 牡蛎 【火煅】  韭子 木通 【各一两】  全蝎 【去毒】  山茱萸 【去核】  破故纸【酒浸】  桑螵蛸 【酒浸】  龙骨 【各一两半】  母丁香 紫梢花 蛇床子 肉苁蓉 【酒浸】  菟丝子 【酒蒸】  白茯苓 【去皮】  仙灵脾 八角茴香 巴戟【去心】  远志 【去心】  当归 【各二两】  沉香 【七钱】  干漆 【炒去烟,三两】  熟地黄 【五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温酒送下,七日见效。无妇人者勿服此药,专兴阳事。如善解者,饮凉水三口。年高气衰虚耗,风湿腰脚疼痛,并宜服之。此药最灵验,添精补肾伤。去冷除风湿,扶精更起阳。老成好修合,秘密莫传扬。假之保元气,延寿得安康。一方无桑螵蛸、当归、沉香。

  延生护宝丹 补元气,壮筋骨,固精健阳,通和血脉,润泽肌肤,延年益寿。
  菟丝子 【酒浸透,蒸熟,碾作饼晒干碾末,三两】  肉苁蓉 【酒浸切焙】  晚蚕蛾【酥少许慢火炒】  家韭子 【四两,水淘净,用枣二两同煮,枣熟去枣,水淘净控干,再用酒浸一宿,火炒软,各净称二两】  胡卢巴 【微炒】  莲实 【去皮炒熟】 桑螵蛸 【炒香】  蛇床子 【水淘净,用枣三两,同煮,枣熟去枣焙干】  白龙骨 【各净称一两】  干莲花蕊 乳香 【另研】  鹿茸 【去毛酥炙】  丁香 木香【各半两】  麝香 【二钱】
  右除乳香、麝香、菟丝子末外,一十二味同为细末,将前菟丝子末,用浸药酒二升,文武火熬至一半,入荞麦面一两,酒调匀,下膏子内搅匀;次下乳香、麝香,不住手搅匀,轻沸熬如稠糊放冷。此膏子都要用尽。恐硬,入酒少许。与前药末和成剂,杵千余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早空心用温酒入炒盐少许送。静坐少时,想药至丹田,以意加减丸数。如阳道衰精滑者,空心、临卧各进一服。

  腽肭脐丸 治证同前。
  腽肭脐 【一对】  鹿角胶 鹿角霜 鹿茸 【各二两】  熟地黄 胡卢巴 菟丝子【酒蒸】  巴戟 【去心】  锺乳粉 【研】  乳香 【研】  牛膝 【酒浸】  肉苁蓉 【酒浸】  当归 小茴香 【炒】  天雄 【去皮】  附子【各一两】  沉香 【半两】  朱砂 【二钱,研】  麝香 【一钱,研】
  右,先将腽肭脐酒浸一宿,煮烂,捣成膏,将浸药酒化麋鹿胶霜同为膏;次下另研乳香、麝香、朱砂乳粉末;其余药修制了,亦研为细末,再于乳钵内同研千百下;别用羊白腰子三对,羊白脊髓五条,酒煮熟烂,研为膏,同腽肭脐、麋鹿角胶搜拌药末,成剂得所。若稍干入酒糊些少,同搜和,入臼内,捣三五千杵,丸如梧桐子大,窨一宿,慢火上焙干,用无油罐子盛,用厚纸密封罐口。每服三十丸,加至五七十丸,空心,用温酒送下。

  椒红丸 壮筋骨,益血脉,悦颜色。
  蜀椒 【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三两】  牛膝 【去苗,酒浸三宿,洗净晒干,四两】 石斛 【去根】  巴戟 【去心】  吴茱萸 【汤泡焙干】  硫黄 【细末水飞】  桂 【去粗皮】  木香 【各一两】  附子 【炮去皮脐】  菟丝子【酒蒸晒】  苁蓉 【酒浸去皱皮炙】  磁石 【火烧酢淬细研水飞】  鹿茸 【去皮酥炙,各二两】  生地黄 【五两,取汁熬为膏】
  右为细末,入别研药和匀,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盐汤送下。

  补骨脂丸 暖下元,壮筋骨,久服令人强健,悦泽颜色。
  补骨脂 【五两,微炒香捣为细末】  白蜜 【四两】  胡桃肉 【二两,研如泥】
  右将蜜、胡桃肉同熬如稀饧,后入补骨脂末,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温酒送下。一方炼蜜和匀如饴,盛磁器中,旦日以温酒化服一匙,熟水亦得。久服延年益气。忌芸薹羊血。

  地仙丸 治风气,补元阳,活血脉,壮筋骨,润肌肤,聪耳目,延寿算,驻容颜。久服则身轻。
  黄芪 【剉炒】  天南星 【炮】  羌活 【去芦】  怀香子 【炒】 地龙 【去土】  骨碎补 【炒】  防风 【去叉】  赤小豆 狗脊 【去毛】  白蒺藜 【炒】  乌药 【去木】  白附子 【炮】  附子 【炮去皮脐】  萆薢 【各半两】  牛膝 【酒浸切焙】  肉苁蓉 【酒浸切焙】  何首乌 【去皮】  覆盆子 【去蒂】  蜀椒 【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各一两】 木鳖子 【三分】
  右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盐汤或茶酒任下。

  肉苁蓉丸 久服驻容颜,乌髭发,益精神,生气血。
  肉苁蓉 【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  菟丝子 【酒浸三日,暴干,别碾为末,各二两】 熟地黄 锺乳粉 天雄 【炮去皮脐】  五味子 桂心 人参 【去芦】  干姜 【炮】  白朮 远志 【去心】  杜仲 【去粗皮炙黄】  巴戟 【去心】 牛膝 【去苗】  山茱萸 【去核】  覆盆子 川椒 【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各一两】  炙草 【半两】  天门冬 【一两半,去心焙】
  右为细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温酒送下。

  何首乌丸 治男子元脏虚损,发白再黑,填精补髓。
  何首乌 【半斤】  肉苁蓉 【六两】  牛膝 【四两】
  右将何首乌同枣一层,何首乌甑内蒸枣软,用竹刀切焙同为末,用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嚼马蔺子服酒下,食前。一服渐加一丸,日三服,至四十九丸即止,却减丸数服,其效如神。

  神仙一井金丹 补益真元,大强腰脚。久服髭鬓不白,牙齿牢固,进美饮食,聪明耳目,行步轻健。
  牛膝 【酒浸三日】  川椒 【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  白附子 黑附子 【炮去皮】  木鳖子 【煨去壳】  肉苁蓉 【酒浸三日】  何首乌 【水三碗,黑豆半碗,同煮熟去豆,各三两】  乌药 【二两】  羌活 【炒】  南星【炮】  狗脊 【炙去毛】  舶上茴香 萆薢 【黑豆,同煮去豆】  地龙 【去土炒】  防风 【去芦】  骨碎补 【去毛炒】  赤小豆 白蒺藜 【炒去刺】  黄芪 【蜜炙】  五味 【炒】  覆盆子 【炒】  青盐 【火炮】  全蝎 【各一两】
  右为细末,用无灰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煎五味子汤送下,空心、日午各一服。此药大有功效,服至百日,逢火日摘白为黑。一方减川椒、白附子、木鳖子、黑附子、何首乌,俱减一两,每服二十丸,五味子泡汤下。其他方,五味子煎酒下。一方黑豆半碗,水二碗,同羌活、萆薢、何首乌一处煮豆熟为度,去豆不用,只用三味药。一方萆薢、黑豆,同何首乌一处煮。

  神仙巨胜子丸 安魂定魄,改易容颜,通神仙,延寿命,添髓驻精,补虚益气,壮筋骨,润肌肤,发白再黑,齿落更生,目视有光,心力无倦,行步如飞,寒暑不侵,能除百病。
  巨胜子 【焙,二两】  生地 熟地 何首乌 【各四两】  枸杞子 菟丝子 五味子 枣仁 破故纸【炒】  柏子仁 覆盆子鸡头实 广木香 莲花蕊 巴戟天 【去心】  肉苁蓉 【酒浸三日】  牛膝 【酒浸】  天门冬 【酒浸】  韭子 官桂 人参 茯苓【去皮】  楮实子 天雄 【炮去皮脐】  莲肉 川续断 山药 【各一两】
  右为细末,春夏炼蜜为丸;秋冬蒸枣肉,入胡桃肉十个,捣如泥,同药末和,更捣千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温酒送下,盐汤亦可,日二。如久服,去天雄,用鹿茸亦得。此药耳聋复聪,眼昏再明。服一月,元脏强胜;六十日,发白变黑;一百日,容颜改变,目明可黑处穿针,冬月单衣不寒。若将白鸡用药拌饭,喂六十日,则变为黑鸡矣。

  保命延龄丸 安神养气,补填骨髓,起弱扶衰,润泽肌肤,聪明耳目。久服乌髭发,固牙齿,能夜读细字,心力不倦。
  巨胜子 补骨脂 【酒浸焙】  酸枣仁 甘菊花 柏子仁 【去壳另研】  肉苁蓉【酒浸焙】  楮实子 天雄 【炮去皮尖】  枸杞子 天冬 【去心】  五味子 牛膝 【酒焙】  覆盆子 白茯苓 【去皮】  巴戟 【去心】  人参 菟丝子【酒浸一宿,杵作饼焙干,入药同研】  山药 【各一两】  生干 地黄 【半斤,细切,新瓦上焙干】  肉桂 【去粗皮,四两】
  右为细末,春夏白沙蜜,秋冬蒸枣肉,入胡桃肉十枚,去皮同药末于臼内,捣千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空心,用温酒送下。

  容颜不老方
  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茴香一处捣。煎也好,点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每日清晨饮一杯,一世容颜长不老。

  枸杞煎 去万病,通神明,安五脏,延年驻颜。
  枸杞子汁 生地黄汁 【各三升】  麦门冬汁 【五升】  杏仁 【去皮尖研如膏,一升】 人参 【为末,三两】  白茯苓 【去皮为末,二两】
  右以银锅内慢火先熬前四味如稀饧,后入人参、茯苓末,待煎候如膏,以磁器盛之,每服半匙,空心,温酒化服,日二。

  二精丸 助气固精,保镇丹田,活血驻颜,长生不老。
  黄精 【去皮】  枸杞子 【各二斤】
  右,各于八九月间采取。用清水浸黄精,令净细銼,与枸杞子相和,杵碎拌匀,阴干,再捣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寇相大朝汤 冲冒雾气,春天不可无此,空心进饵。
  沉香 木香 人参 肉豆蔻 茴香 草豆蔻 荜澄茄 甘草 【各等分】
  右为细末,以沸汤入盐少许,点服一二钱,不拘时。

  全鹿丸 【秘方,下同】  此药能补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功效不能尽述。制一料服之,延年一纪。其法四人共制一鹿,分而服之;逾年又共制之,四人共制四年,则每人为一全鹿。若一人独制一料,恐久留变坏,药力不存矣。
  中鹿 【一只,不拘牝牡,缚死,去毛肚杂,洗净听用】  鹿肉 【煮熟,横切片,焙干为末】 皮 【同杂入元汤煮膏和药末为丸】  骨 【用酥炙为末,和肉末药末,一处和,胶捣不成丸,加炼蜜】  人参 黄芪 白朮 茯苓 当归 川芎 生地黄 熟地黄 陈皮 天门冬 麦门冬 炙甘
  草 破故纸 续断 杜仲 牛膝 枸杞子 巴戟天 胡卢巴 干山药 芡实子 菟丝子 覆盆子 五味子 楮实子 琐阳 肉苁蓉 秋石【各一斤】  川椒 小茴香 青盐 沉香 【各半斤】
  右各精制为末,各称分两,和匀一处,候肉并胶成,就和为丸,梧桐子大,焙干,用生黄绢作小袋五十条,每条约盛一斤,悬置透风处。用尽一袋,又取一袋。霉伏天须要火烘一二次为妙。每服八九十丸,空心临卧时,姜汤、盐汤、沸汤任下,冬月温酒送下。

  御米酒 壮筋骨,畅经络,养精元,益神气,久服行步如飞,延年益嗣,有通仙之妙。
  真薏苡米酒 【一百斤】  霜茄根 【切片】  五加皮 【切】  桑寄生【剉】  苍耳子 【炒去刺,各半斤】  枸杞子 【净】  牛膝 【去卢,各一斤】
  右各制净称分两,每味分四剂,酒一百斤,亦分四坛,各入药煮三炷香,取放土地上退火性,七日即可饮。久窨尤佳。早晚随量饮,微醺为度。

  斑龙二至百补丸 能固本保元,生精养血,培复天真,大补虚损,益五内而除骨蒸,壮元阳而多子嗣,充血脉,强筋骸,美颜色,增龄算,聪明耳目,黑润髭须,真王道奇方。
  鹿角 【五十两,为则新取连脑骨者佳,锯作二寸长段,长流水洗,米泔浸一宿,刷洗净晒干,同后药和入磁坛煮胶】 黄精 【八两】  甘枸杞子 干熟地黄 菟丝子 【热水淘净】  金樱子 【去毛子净,各四两】  天门冬 【去心】  麦门冬 【去心】  川牛膝 【酒洗】 楮实子 【热水洗,各二两】  龙眼肉 【一两】
  十味同鹿角和匀,入净坛内,层层放实,用新汲淡水注坛中,平肩,以密梭布四层封口,以新砖压之,置大锅中井字架上,以木甑盖好,重汤煮三日夜,毋得间断火候,旁用小锅烧滚水,不时添注坛内并锅内,勿使干涸。日足取起,滤去滓,将汁用罗底绢绞出,入净砂锅内,文武火熬成膏,约一斤半,再炼蜜二斤,滴水成珠,搀入调和后项药,杵烂为丸。
  鹿角霜 【十两】  人参 【五两】  黄芪蜜 【炒】  鸡头粉 白茯苓【去皮】  山药 【炒】  山茱萸肉 【盐水洗过】  生地黄 【酒洗,饭上蒸过】  知母 【盐水炒,各四两】  五味子 【一两,去梗】  夏月加川黄蘗四两炒褐色。
  已上十味,为细末,用前膏和匀成块,石臼木杵杵千余下,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淡盐汤送下八十丸。随用煮过莲子肉,或晒干枣数枚,以压之,俾纳丹田也。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三十二

颐养补益门

    单方

  服茯苓法:茯苓自是神仙上药,但其中有赤筋脉,若不能去,服久不利人眼,或使人眼小。当削去皮切为方寸块,银石器中清水煮,以酥软解散为度,入细布袋中,以冷水揉搜,如作葛粉状,澄取粉而筋脉留袋中,弃去不用。用其粉以蜜和如湿香状,蒸过食之尤佳。纯黑脂麻,九蒸九暴,入水烂研,滤取白汁,银石器中熬,如作杏酪汤。更入去皮核烂研枣肉,与茯苓粉一处搜和食之,尤奇。【东坡,下同】

  服地黄法:肥嫩地黄一二寸,截去,薄纸裹两头,以生猪脑涂其肤周匝,置小盘中,挂通风处十余日自干,抖擞之出细黄粉,其肤独一一如鹅管状,其粉沸汤点,或谓之金粉汤。

  时雨降,多置器广庭中,所得甘滑不可名,以泼茶煮药皆美而有益正尔。食之不辍,可以长生。其次井泉甘冷者,皆良药也。干以九二化坤之六二为坎,故天一为水。吾闻之道士,人能服井华,其效与石硫黄、锺乳等,非其人亦能发背脑为疽,盖尝观之。又分至日取井水,储之有方,后七日辄生物如云母状,道士谓水中金可养炼为丹,此固尝见之者。此至浅近,独不能为,况所谓元者乎?

  服松脂法:松脂以真定者为良,细布袋盛,清水为沸汤煮,浮水面者,以新笊篱掠取,置新水中。久煮不出者,皆弃不用。入生白茯苓末,不制,但削去皮捣罗拌匀,每日早取三钱匕,着口中,用少熟水搅漱,仍以脂如常法揩齿毕,更啜小熟水咽之,仍漱吐如法,能牢齿、驻颜、乌髭也。

  炼枲耳霜法:枲耳并根苗叶实,皆濯去尘土,悬阴净洒扫地上,烧为灰,澄淋取浓汁泥,连二灶炼之,俟灰汁耗,即旋取旁釜中已枲灰汁益之,经一日夜不绝火,乃渐得霜,干瓷瓶盛。每服早晚临睡,酒调一钱匕。补暖去风驻颜,不可备言。尤治皮肤风,令人肤革滑净。每净面及浴,取少许如澡豆用尤佳,无所忌。苏昌图之父从谏宜州文学家,居于邕,服此十余年,年八十七,红润轻健,盖专得此药力也。

  服生姜法:予昔监郡钱塘,游净慈寺,众中有僧号聪药王,年八十余,颜如渥丹,目光烱然,问其所能,盖诊脉知吉凶,如智缘者。自言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姜能健脾温肾,活血益气。其法取生姜之无筋滓者,然不用子姜,错之并皮裂取汁,贮器中,久之澄去上黄而清者,取其下白而浓者阴干,刮取如面,谓之姜乳,以蒸饼,或飰搜和丸如梧子,以酒或盐米汤吞数十粒,或取末置酒食茶饮中食之,皆可。聪云:山僧孤贫,无力治此,正尔和皮嚼烂,以温水咽之耳。初固辣,稍久则否,今但觉甘美而已。

  服云母法:上白云母二十斤,薄劈,以露水八斗作汤,分半淘洗二次。又二斗作汤,纳芒硝十斤,木器中渍二十日,取出绢袋盛悬屋上,勿见风日,令燥,以鹿皮为囊揉之。从旦至午筛渣,复揉,得好粉五斗,余者弃之。以粉一斗纳崖蜜二斤,搅糊,入竹筒内,薄削,封口漆固,埋北垣南崖下,入地六尺,覆土,春夏四十日,秋冬三十日,出之当成水。若洞洞不消,更埋三十日。此水能治万病及劳气风疼。每以温水一合和服之,日三服。十日小便当变黄,二十日腹中寒澼消,三十日龋齿更生,四十日不畏风寒,五十日诸病皆愈,颜色日少,长生神仙。【《千金》】

  雷斅曰:凡使云母黄黑者,厚而顽赤色者,经妇人手把者,并不中用。须光莹如冰色者为上。每一斤用小地胆草、紫背天葵、生甘草、地黄汁各一镒,干者细銼,湿者取汁了,于瓷埚中安置,下天池水三镒,着火煎七日夜,水火勿令失度,云母自然成碧玉浆在埚底,却以天池水猛投其中搅之,浮如蜗涎者即去之。如此三度,淘净。取沉香一两捣作末,以天池水煎沉香汤二升,以水分为三度,再淘云母浆了,日晒任用。抱朴子曰:服五云之法,或以桂葱水玉,化之为水;或以露于磁器中,以原水熬之为水;或以消石合于筒中,埋之为水;或以蜜搜为酪;或以秋露渍之百日。韦囊挺以为粉,或以无颠草樗血合饵之。服至一年百病除,三年反老成童,五年役使鬼神。

  炼云母粉法:八九月间,取云母以矾石拌入瓦罐内,封口二伏时则自柔软,去矾;次日取百草头上露水浸之百日,韦囊挺以为粉。时珍曰:道书言盐汤煮云母可为粉。又云云母一斤,盐一斗渍之,铜器中,蒸一日,臼中捣成粉。又云:云母一斤,白盐一升,同捣细入重布袋,按之令盐味尽,悬高处风干,自然成粉。【胡演】

  服白石英法:白石英一斤,打成豆大,于砂盆中,和粗砂着水,按二三千下,洗净又挼,仍安柳箕中,入蒿叶少许同水熟挼至光净,即以绵袋盛悬门上。每日未梳前,以水或酒吞七粒,用饭二匙压下小腹。一切秽恶,白酒牛肉,石家所忌者,皆不忌。久则新石推出陈石。石常在小腹内,温暖则气息调和,经脉通达,腰肾坚强,百病自除。石若得力,一斤即止。若不得力,十斤亦须服。此物光滑,既无浮碎着人肠胃作疮,又无石气发作诸病也。
  又法:泽州白石英光净无点翳者,打小豆大,去细者,水淘净,袋盛,悬罐内,清水五大升,煮汁一升,澄清平旦服,以汁煮粥更佳。服后饮酒二三杯,可行百步。一袋可用二十度。如无力,以布裹埋南墙下三尺土内百日,又堪用也。

  三皇真人炼丹方:丹砂一斤,研末重筛,以醇酒沃之如泥状,盛以铜盘,置高阁上,勿令妇女见。燥则复以酒沃令如泥,阴雨疾风则藏之。尽酒三斗,乃曝之三百日,当紫色。斋戒沐浴七日,静室,饭丸梧子大,常以平旦向日吞三丸。一月三虫出,半年诸病瘥,一年须发黑,三年神人至。【《太上元变经》,下同】

  小丹服法:雄黄、柏子仁各二斤,松脂炼过十斤,合捣为丸,每旦北向服五丸。百日后,拘魂制魄,与神人交见。

  小神丹方:真丹末三斤,白蜜六斤,搅合,日曝至可丸,丸麻子大,每旦服十丸。一年白发反黑,齿落更生,身体润泽,老翁成少。【抱朴子,下同】

  服脂麻法:上党胡麻三斗,淘净甑蒸,令气遍日干,以水淘去沫,再蒸,如此九度,以汤脱去皮,簸净炒香为末,白蜜或枣膏丸弹子大,每温酒化下一丸,日三服。忌毒鱼狗肉生莱菔。至百日,能除一切痼疾;一年身面光泽,不饥;二年白发返黑;三年齿落更生;四年水火不能害;五年行及奔马。久服长生。若欲下之,饮葵菜汁。一方为末,未食前,水或酒服方寸匕,日二。

  服黄精法:黄精根茎不限多少,细銼,用流水掉去苦汁,九蒸九曝,食之。或阴干捣末,每日水调服,任多少。忌食梅实。一年内变老为少,久久成地仙。【《圣惠方》】

  曜仙神隐者,以黄精细切一石,用水二石五斗煮之,自旦至夕,候冷以手挼碎,布袋榨取汁煎之,渣干为末,同入釜中,煎至可丸,丸如鸡子大,每服一丸,日三丸。服之绝粮轻身,除百病。渴则饮水。

  服萎蕤法:二月九月,采萎蕤根切碎一石,以水二石煮之,从旦至夕,以手挼烂,布囊榨取汁熬稠,其滓晒为末,同熬至可丸,丸如鸡头子大,每服一丸,白汤下,日三服。导气脉,强筋骨,治中风湿毒,去面皱颜色。久服延年。

  服菟丝法:取实一斗,酒一斗浸,暴干再浸,又暴,令酒尽乃止,捣筛,每酒服二钱,日二服。此药治腰膝去风,兼能明目。久服令人光泽,老变为少。十日外饮啖,如汤沃雪也。【抱朴子】

  服五味子法:五六月宜常服五味子汤,以益肺金之气,在上则滋源,在下则补肾。其法以五味子一大合,木臼捣细磁瓶中,以百沸汤投之,入少蜜,封置火边,良久汤成,任饮。

  养血返精丸:破故纸炒二两,白茯苓一两为末,没药五钱,以无灰酒浸高一指,煮化和末,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昔有人服此,至老不衰。盖破故纸补肾,茯苓补心,没药养血,三者既壮,自然身安。【《集验方》】

  服甘菊法:王子乔变白增年方,用甘菊,三月上寅日采苗,名曰玉英;六月上寅日采叶,名曰容成;九月上寅日采花,名曰金精;十二月上寅日采根茎,名曰长生。四味并阴干百日等分,以成日合捣千杵为末,每酒服一钱匕;或以蜜丸,梧子大,酒服七丸,一日三服。百日轻润,一年发白变黑,服之三年齿落再生,五年八十老人变为儿童也。孟诜云:正月采叶,五月五日采茎,九月九日采花。【《玉函方》】

  服食白菊太清灵宝方:九月九日白菊花二斤,茯苓一斤,并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日三服。或合白朮丸散任意,或以炼过松脂和丸鸡子大,每服一丸。主头眩。久服令人好颜色不老。

  服地黄法:地黄根净洗捣绞汁,煎令稠,入白蜜更煎,令可丸,丸如梧子大,每晨温酒送下三十丸,日三服。亦可以青州枣和丸,或别以干地黄末入膏,丸服亦可。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身轻不老,十年白发更黑,力如二十时,令人多子,神效无比,夜视有光。

  麦门冬煎:补中益心,悦颜色,安神益气,令人肥健。取新麦门冬根去心,捣熟绞汁,和白蜜银器中,重汤煮不停,手搅候如饴乃成,温酒日日化服之。

  服蒺藜法:蒺藜一石,七八月熟时收取日干,舂去刺,杵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日三服。勿令中绝,断谷长生。服之一年以后,冬不寒,夏不热;二年老者复少,发白复黑,齿落更生;服之三年,身轻长生。【《神仙秘旨》】

  服天门冬法:孙真人《枕中记》云:八九月采天门冬根暴干为末,每服方寸匕,日三服。一云日可至十服。无问山中人间,久服补中益气,治虚劳绝伤,年老衰损,偏枯不随,风湿不仁,冷痹恶疮,痈疽癞疾,鼻柱败烂者服之,皮脱虫出。酿酒服,去症病积聚,风痰颠狂,三虫伏尸。除湿痹,轻身益气,令人不饥,百日延年耐老。酿酒初服微酸,久贮则香美,诸酒不及也。忌鲤鱼。

  何首乌丸:专壮筋骨,长精髓,补血气。久服黑须发,坚阳道,令人多子,轻身延年。月计不足,岁计有余。何首鸟五斤,铜刀切片,干者以米泔水浸软切之;牛膝去苗一斤切;黑豆一斗淘净。用木甑铺豆一层,铺药一层,重重铺尽。瓦锅蒸至豆熟,取出去豆,暴干;换豆又蒸。如此三次为末,蒸枣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九,空心温酒下。忌葱蒜萝卜无鳞鱼。勿犯铁器。
  又方:用赤白何首乌各半,极大者,八月采,以竹刀削去皮切片,用米泔浸一宿,晒干,以壮妇男儿乳汁拌晒三度,候干,木臼舂为末,以密云枣肉和杵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每十日加十丸,至百日止,空心,温酒盐汤任下。

  服菖蒲法:采紧小似鱼鳞者一斤,以水及米泔浸各一宿,刮去皮切,暴干捣筛,以糯米粥和匀,更入熟蜜搜和,丸如梧子大,稀葛袋盛,置当风处,令干,每旦酒饮任下三十丸,临卧更服三十丸。服至一月消食,二月痰除。服至五年,骨髓充,颜色泽,白发黑,齿落更生。又法:用华山挺子茯苓,削如枣大方块,安新瓮内,好酒浸之,重纸封,百日乃开,其色当如饧糖,可日食一块。至百日肌体润泽,一年可夜视物。久久肠化为筋,延年耐老,面若童颜。【《经验后方》】
  又方:茯苓十斤去皮酒浸,密封下,五十日出之,取服,如博棋大,日三;亦可屑服方寸匕。凡饵茯苓,皆汤煮四五沸,或以水渍六七日。

  用茯苓、松脂各二斤,醇酒浸之,和以白蜜,日三服之,久久通灵。 【《嵩高记》】

  服食山药法:益颜色,补下焦虚冷,小便频数,瘦损无力。用薯蓣于沙盆中研细,入铫中,以酒一大匙熬令香,旋添酒一盞,搅令匀,空心饮之,每旦一服。【《圣惠方》】

  服柏实法:八月连房取实,暴收去壳,研末,每服二钱,温酒下,一日三服。渴即饮水,令人悦泽。一方加松子仁等分,以松脂和丸。一方加菊花等分,蜜丸服。
  又方:尝以三月四日,采新生松叶长三四寸许,并花蕊阴干;又于深山岩谷中,采当年新生柏叶,长二三寸者,阴干为末,白蜜丸如小豆大,常以日未出时烧香,东向平持八十一丸,以酒下。服一年,延十年命;服二年,延二十年命。欲得长肌肉,加大麻、巨胜;欲心力壮健者,加茯苓、人参。此药除百病,益元气,滋五脏六腑,清明耳目,强壮不衰老,延年益寿,神验。用七月七日露水丸之,更佳。服时仍祝曰:神仙真药,体合自然。服药入腹,天地同年。祝毕,服药,断诸杂肉五辛。【《枕中记》】
  又方:五月五日采五方侧柏叶三斤,远志去心二斤,白茯苓去皮一斤,为末,炼蜜和丸梧子大,每以仙灵脾酒下三十丸,日再服。并无所忌。勿示非人。

  服食法:百炼松脂治下筛,蜜和,纳角中,勿见风日,每服一两,一日三服。服至百日耐寒暑,二百日五脏补益,五年即见西王母。
  又方:松脂十斤,炼之五度,令苦味尽,每一斤入茯苓四两,每旦水服一刀圭。能令不食而复延龄,身轻清爽。

  服胡桃法:凡服胡桃,不得并食,须渐渐食之。初日服一颗,每五日加一颗,至二十颗止,周而复始。常服令人能食,骨肉细腻光润,须发黑泽,血脉通润,养一切老病。

  服松子法:七月取松实,过时即落,难收也。去木皮捣如膏,收之,每服鸡子大,酒调下,日三服。一云服方寸匕,一云一服三合。百日身轻。三百日,日行五百里。绝谷久服,神仙。渴即饮水。亦可以炼过松脂同服之。若丸如梧桐子大,服十丸。【《圣惠方》】

  服莲肉法:石莲肉蒸熟去心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日服三十丸。此仙家方也。

  清心宁神:用莲蓬中干石莲子肉,于砂盆中,擦去赤皮留心,同为末,入龙眼点汤服之。

  服鹿角法:鹿角屑十两,生附子三两,去皮脐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下。令人少睡,益气力,通神明。【彭祖方】

  补益虚羸鹿骨煎:用鹿骨一具,枸杞根二升,各以水一斗,煎汁五升,和匀,共煎五升,日二服。【《千金方》】

  补益虚寒:用精羊肉一斤,碎白石英三两,以肉包之,外用荷叶裹定,于一石米下蒸熟取出,去石英和葱姜,作小馄饨子,每日空腹,以冷浆水吞一百枚,甚补益。【《千金翼》】

  斩三尸法:常以庚辰日去手爪,甲午日去足爪。每年七月十六日,将爪甲烧灰,和水服之,三尸九虫皆灭,名曰斩三尸。【《太上元科》】
  又方:甲寅日三尸游两手,剪去手爪甲;甲午日三尸游两足,剪去足爪甲。

  阴阳二炼丹:世之炼秋石者,但得火炼一法,此药须兼阴阳二炼,方为至药。火炼乃阳中之阴,得火而凝,入水则释,归于无体,盖质去味存,此离中之虚也。水炼乃阴中之阳,得水而凝,遇曝而润,千岁不变,味去质留,此坎中之实也。二物皆出于心肾二脏,而流于小肠。水火螣蛇元武正气,外假天地之水火,凝而为体。服还补太阳相火二脏,上为养命之本。空心,服阳炼;日午,服阴炼。此法极省力,与常法功用不侔。久疾服之,皆愈。有人得瘦疾且嗽,诸方不效,服此即瘳。有人病颠腹鼓,日久加喘满垂困,亦服此而安也。阳炼法:用人尿十余石,各用桶盛,每石入皂荚汁一碗,竹杖即搅百千下,候澄去清留垽,并作一桶,如前搅拨,澄取浓汁一二斗,滤净,入锅熬干,刮下捣细,再以清汤煮化,用箕铺纸,淋过再熬。如此数次,直待色白如雪方止。用沙盒固济,火煅成质,倾出。如药未成,更煅一二次,候色如莹玉,细研,入沙盒内固济,微火养十昼夜取出,于土上去火毒,为末,枣膏丸梧桐子大,每空心温酒下三十丸。其阴炼法:用人尿四五石,以水缸盛,入新水一半,搅千回,澄定去清留渣;又入新水搅澄,直候无臭气,澄下如腻粉,方以曝干刮下再研,以男儿乳和如膏,烈日晒干,盖假太阳真气也。如此九度,为末,枣膏和丸梧子大,每午后温酒下三十丸。【《水云录》】

  秋冰乳粉丸:固元阳,壮筋骨,延年不老,却百病。用秋冰五钱,头生男乳晒粉五钱,头生女乳晒粉五钱,乳香二钱五分,麝香一分为末,炼蜜丸芡子大,金箔为衣,乌金纸包黄蜡匮收,勿令泄气。每月用乳汁化服一丸,仍日饮乳汁助之。

  秋水法:用童男童女尿垽各一桶,入大锅内,桑柴火熬干,刮下,入河水一桶,搅化隔纸淋过,复熬刮下,再以水淋,炼之。如此七次,其色如霜。或有一斤入罐内,上用铁澄盏盖定,盐泥固济,升打三炷香,看秋石色如玉再研,再如前升起灯盏,上用水徐徐擦之。不可多,多则不结;不可少,少则不升。自辰至未,退火冷定,其盏上升起者为秋冰,味淡而香,乃秋石之精英也。服之滋肾水,固元阳,降痰火。其不升者,即寻常秋石也,味咸苦,蘸肉食之,亦有小补。【《经验方》】

  吴贞君服椒方:椒性禀五行,其叶青,其皮赤,其华黄,其膜白,其实黑。暖丹府,通血脉,助元气,消酒食,辟温毒,祛邪气,安五脏,调三焦,而热不上蒸,芳草之中,功皆莫及。每川椒一斤,拣去浮及合口者并目,银器内炒令透,地上铺纸两重,倾在纸上,用新盆合定,周围以黄土培,半日许,其毒成汗自出,晒干,木臼内轻捣,取红皮四五两,再入铁臼杵为末,以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候干,纱袋盛,挂通风处。每日空心酒下十丸至十五丸,半年加至二十丸,一年后加至二十五丸。百无所忌。

  人乳汁:补五脏,益年,令人肥白悦泽。取甘--汁入银器内,顿滚,五更时热服。每一吸,即以指塞鼻孔按唇贴齿而漱,乳与口津相合,然后以鼻引上吸,使气由明堂入脑,方可徐徐咽下。凡五七次为一度,久服甚佳。歌曰:仙家酒,仙家酒,两个壶卢盛一斗。五行酿出真醍醐,不离人间处处有。丹田若是干涸时,咽下重楼润枯朽。清晨能饮一升余,返老还童天地久。

  枸杞酒方:枸杞根一百二十斤切,以东流水四石,煮一日一夜,取清汁一石,清曲一,如家酝法,熟取清,贮不津器中。内干地黄末二升半,桂心、干姜、泽泻、蜀椒末各一升,商陆末二升,以绢袋贮内酒底,紧塞口,埋入地三尺,坚覆上,三七日。沐浴整衣冠再拜,平晓向甲寅地日出时开之。其酒亦如金色,旦空腹服半升,十日万病皆愈。三十日瘢痕灭,恶疾去。

  服食松叶,细切更研,每日食前以酒调下二钱,亦可煮汁作粥食。初服稍难,久则自便矣。令人不老,轻身益气,久服不已,绝谷不饥渴。

  饵茯苓法:用白茯苓三斤细銼,以绢袋盛之,悬于瓮中。用小麦细面七斤,糯米五斗,炊为烂饭,和曲末;经宿,入蜜一升,和令匀,入瓮中;又经一宿,炊糯米二斗投之,不得令热,入水六石,即封其瓮口,春秋三、七日,冬五、七日,夏一日,当出其药袋。可隔宿不食,清旦取茯苓半斤服之,其酒即旋旋饮之,勿令胜药。若服此药多时者,永不饥渴,无寒无热,身如碧玉,令人身轻,走如奔马,与天地相毕矣。其药袋悬于空中,勿令着瓮底,绳系袋头,取木枙横之,仍以纸密封,旋取服之,勿令泄气。忌食米酢。

  葡萄酒:驻颜色,暖腰肾。干葡萄一斤末,细曲五斤末,糯米五斗,炊糯米熟候冷,入曲并葡萄末,水三斗,搅令匀,入瓮盖覆,俟熟即时饮一盏,不拘时。

  甘菊花:轻身耐老,延年。苗叶花根皆可服,阴干捣末,酒调服,或蜜丸久服。 【《本草》】

  菊花酒:壮筋骨,补髓延年,益寿耐老。甘菊花、生地黄、枸杞根皮各五升,水一石,煮取五斗,糯米五斗,煮熟,细曲和匀,入瓮候熟,澄酒温服。白菊尤佳。【《入门》,下同】

  天门冬酒:天门冬根捣绞汁二斗,糯米饭二斗,拌细曲如常酿法,候熟取清饮。干者作末酿之亦可。忌食鲤鱼。

  逡巡酒:补气血虚,去一切风痹湿气,久服益寿耐老,好颜色。造法:三月三日,收桃花三两三钱,五月五日收马蔺花五两五钱,六月六日收芝麻花六两六钱,九月九日收黄甘菊花九两九钱,阴干。十二月八日,取腊水三斗,待春分取桃仁四十九枚,好者去皮尖,白面十斤,正同前花和作曲,纸包四十九日。用时白水一瓶,曲一丸,面二块,封良久成矣。如淡,则再加一丸。

  地黄酒:补虚弱,壮筋骨,通血脉,治腹痛,变白发。用生地绞汁,同曲末封密器中,五七日,启之,中有绿汁,真精英也。宜先饮之,乃滤汁藏贮。加牛膝汁,效更速。亦有加群药者。

  牛膝酒:壮筋骨,治痿痹,补虚损,除久疟。用牛膝煎汁和曲米酿酒;或切碎袋盛,浸酒煮服。

  当归酒:和血脉,坚筋骨,止诸痛,调经水。当归煎汁,或酿或浸,并如上法。

  人参酒:补中益气,通治诸虚。用人参末,同曲米酿酒,或袋盛浸酒,煮饮。

  黄精酒:壮筋骨,益精髓,变白发,治百病。用黄精、苍朮各四斤,枸杞根、柏叶各五斤,天门冬三斤,煮汁一石,同曲十斤,糯米一石,如常酿酒饮。

  戊戌酒:大补元阳。其性大热,阴虚无冷病人,不宜饮之。用黄狗肉一只,煮糜连汁,和曲米酿酒饮之。

  羊肉酒:大补元气,健脾胃,益腰肾。宣和化成殿真方,用米一石,如常浸浆,嫩肥羊肉七斤,曲十四两,杏仁一斤,同煮烂,连汁拌入末,入木香一两,同酿。勿犯水。十日熟,极甘滑。
  又法:羊肉五斤,蒸烂酒浸一宿,入消梨七个,同捣取汁,和曲米酿酒饮之。

  腽肭脐酒:助阳气,益精髓,破症结冷气,大补益人。腽肭脐酒浸擂烂,同曲米,如常酿酒饮之。

  延寿酒:黄精、苍朮各四斤,天门冬三斤,松叶六斤,枸杞五斤,水三硕,煮一日,熬如酿酒法,空心服之。【《中藏经》】

  固本酒:治劳补虚,益寿延年,乌须发,美容颜。生干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并去心;白茯苓、人参各一两。右銼,用磁缸盛,好酒十壶,浸药三日,文武火煮一二时,以酒黑色为度,空心服三五杯。【《卫生方》】

  乌须酒:治同上,黄米三斗,麦门冬八两,生地黄、何首乌各四两,天门冬、熟地黄、枸杞子、牛膝、当归各二两,人参一两。右为末,入好曲拌饭如常酿法,待酒熟榨出取清,每日清晨饮一二杯,微醺为度。忌白酒萝卜葱蒜牛肉。黄米即粘黍,米色黄。【《回春》】

  长松酒:滋补一切风虚,乃庐山休休子所传。长松一两五钱,状似独活而香,乃酒中圣药也。熟地黄八钱,生地黄、黄芪蜜炙、陈皮各七钱,当归、厚朴、黄蘗各五钱,白芍药煨、人参、枳壳各四钱,苍朮米泔制、半夏制、天门冬、麦门冬、砂仁、黄连各三钱,木香、川椒、核桃仁各二钱,小红枣肉八个,老米一撮,灯心五寸长,一百二十根。一料分十剂,绢袋盛之。糯米五升,造酒一尊煮一袋,窨久乃饮。【《医通》】

  莲子粥:补中强志,聪耳明目。用莲实半两,去皮心,研末,水煮熟,以粳米三合作粥,入末搅匀食。【《圣惠》】

  芡仁粥:粳米一合,鸡头实末二合,煮粥,空心服之。补益精气,聪利耳目,能驻年。【《本草》】

  巨胜子粥:治五脏虚损,益气力,坚筋骨。用巨胜九蒸九暴收贮,每服二合,汤浸布裹,挼去皮,再用水滤汁煎饮,和粳米煮粥食之。

  稷米粥:补中益气。羊肉一角熬汤,入河西稷米,葱盐煮粥食之。 【《饮膳正要》】

  白粥:凡晨起食粥,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一日清爽,所补不小。晚粳米浓煮令烂,食之。【《入门》】

  海松子粥: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不老。 【《本草》,下同】

  菱实粉粥:益肠胃,解内热。

  栗子粥:补肾气,益腰脚。

  莙荙菜粥:健胃益脾。

  韭菜粥:温中暖下。

  茯苓粉粥:清上实下。

  松子仁粥:润心肺,调大肠。

  酸枣仁粥:治烦热,益胆气。

  枸杞子粥:补精血,益肾气。

  猪肾粥、羊肾粥、鹿肾粥:并补肾虚。

  羊肝粥、鸡肝粥:并补肝虚,明目。

  酥蜜粥:养心肺。

  鹿角胶入粥食,助元肠,治诸虚。

  地黄粥:大能利血生精。地黄切二合,与米同入罐中,煮之,候熟以酥二合,蜜一合,同炒香,入内,再煮熟食。【《矅仙》】

  青芝:明目补肝气,安精魂,仁恕,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本经》,下同。】

  赤芝: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黄芝:益脾气安神,忠信和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白芝: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意,勇悍安魄,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紫芝: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

    针灸

  《医学入门》曰:夫人之脐也,受生之初,父精母血,相授凝结,胞胎混沌, 太极未分之时,一气分得二穴,穴中如产四穴,外通二肾,内长赤白二脉。四穴之中,分为表里。在母腹中,母呼儿呼,母吸儿吸。是一身脐蒂,如花果在枝而通蒂也。一月一周,真气渐足。既产,胎衣未脱,脐带且缓断。倘脐门未闭,感风伤寒,即损婴儿真气。遂以艾火熏蒸数次,则真气无患矣。三七脐门自闭。惟觉口深。于是阳盛年长,汨于五味,溺于五音,探于五气,外耗精神,内伤生冷,而真气不得条畅。所以立法蒸脐固蒂,如水灌土培,草木根本自壮茂也。人常依法熏蒸,则荣卫调和,安魂定魄,寒暑不侵,身体可健,其中有神妙也。夫肺为五脏之华盖,声音所从生者,皮毛赖之而滋润,肾水由之而生养,腠理不密,外感内伤乘之,令人咳嗽。外感发散,内伤滋润。又有郁结,则当解之。或伤辛燥之药,或未发散,而遂使郁遏之剂,则气不散而滞于肺中,多生粘痰,而作喘急咳嗽。或伤房劳,饮食,致使吐血,乍寒乍热,耳目昏昏,身体倦怠拘急,胸满烦闷,饮食少思,精神怯弱等疾作矣。医者可急用保真丸、化痰丸等剂疗之。倘用之无效,必须依法熏脐。今将此方药料,开具于后,名曰彭祖壮阳固蒂长生延寿丹。其法用麝香五分,引诸药入五脏六腑,周彻百节;丁香三钱,入肺补血实脾胃;青盐四钱入肾,以实其子,使肺母无泄漏,如乳母哺子,益其气血;夜明砂五钱,透肺孔,补气不足散,内伤有余;乳香、木香各三钱,小茴四钱,治湿沥之证,调遣周流,升降其气,不致喘咳,如欲断水,先寻此源;没药、虎骨、蛇骨、龙骨、朱砂各五钱,雄黄三钱,削除病根,扶弱锄强;白附子五钱,循各经络,有推前拽后之功;人参、附子、胡椒各七钱,补元气,行血化痰为津液;五灵脂五钱,保肺气,削有余补不足;槐皮能闭押诸药之性,使无走窜;艾叶取其火势,劫病去毒,起死回生。右为末,另用白面作条圈于脐上,将前药一料分为三分,内取一分,先填麝香末五分,入脐眼内。又将前药一分,入面圈内,按药令紧,中插数孔,外用槐皮一片盖于药上,艾火灸之,无时损易,壮其热气。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一身热透,患人必倦沉如醉。灸至五六十壮,遍身大汗,上至泥丸宫,下至涌泉穴。如此则骨髓风寒暑湿、五劳七伤尽皆拔除。苟不汗则病未愈,再于三五日后又灸,灸至汗出为度,学者须用小心。灸至百二十壮,则疾必痊。灸时要慎风寒,戒油腻生冷。保养一月之后,愈加精神健旺。若妇人灸脐,去麝加韶脑一钱。扁鹊明此二十味,浮沉升降,君臣佐使,其所治劳嗽之疾,无不痊愈。不惟劳疾,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及久嗽久喘,吐血寒劳,遗精白浊,阳事不举,下元极弱,精神失常,痰膈等疾;妇人赤白带下,久无生育,子宫极冷,凡用此灸,则百病顿除,益气延年。
  《养老书》曰:有人年老而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

    导引

  《千金方》曰:天竺国按摩法,两手摄捉纽捩,如洗手法,两手浅相叉,翻覆向胸。
  两手相捉共按(月坒),左右同。
  以手如挽五石力弓,左右同。
  两手相重按(月坒),徐徐捩身,左右同。
  作拳向前筑,左右同。
  作拳却顿,此是开胸,左右同。
  如拓石法,左右同。
  以拳反搥背上,左右同。
  两手据地,缩身曲脊,向上三举。
  两手抱头,宛转(月坒)上,此是抽胁。
  大坐斜身,偏欹如排山,左右同。
  大坐伸两脚,即以一脚向前虚掣,左右同。
  两手拒地回顾,此虎视法,左右同。
  立地反拗身,三举。
  两手急相叉,以脚踏手中,左右同。
  起立以脚前后虚踏,左右同。
  大坐伸两脚,当两手相勾,所伸脚着膝中,以手按之,左右同。
  右十八势,但是老人日能依此行三遍者,一月后除百病,行及奔马,补益延年,能食,眼明轻健,不复疲乏。
  《医学入门》曰:导引者,保养中一事也。盖人之精神极欲静,气欲极动。但后世方士,亦以此惑人为仙术。所以王褒颂曰:何必偃仰屈伸若彭祖,吹嘘呼吸如乔松,渺然绝俗离世哉!认真只是舞蹈,以养血脉。意其法虽粗,有益闭关守病之士。盖终日屹屹端坐,最是生病。人徒知久行久立之伤人,而不知久卧久坐之尤伤人也。故录一二最要者,以备养生者择焉。
  大法:导引为虚损气血不周而设也。有火者开目,无火者闭目。无汗者闭气至极,有汗者不必闭气。欲气上行以治耳目口齿之病,则屈身为之;欲气下行以通大小二便,及健足胫,则偃身为之;欲气达于四肢,侧身为之。欲引头病者仰头,欲引腰脚病者仰足十指,欲引胸中病者挽足十指,欲引臂病者掩臂。欲去腹中寒热积聚诸痛,及中寒身热,皆闭气满腹偃卧,亦可为之。但病在头中胸中者,枕高七寸;病在心下者,高四寸;病在脐下者,去枕。
  开关法:先以左手髀骨并肩向前圆转九数,次以右手髀骨并肩向前圆转九次,复以左右髀骨并左右肩向前圆转九次。加至一九三九亦好。但要从容和缓为之。或先缓后急,亦可为之。此法疏通膏肓,泽心包络火,与张紫丘治瘵开关药方意同,善治少劳背痛胸紧。
  起髀法:先静坐存中气,后挺身以两手相叉,极力扒左扒右各七次。扒左则头向右,扒右则头向左。如此者三五次,静坐良久。善和脾胃,进饮食,兼治臂腰拘挛,与开关法相续行之亦可。
  开郁法:其法以两手旋舞,向前向后,两足作白鹭行步状,不拘数。良久复以左手搭右肩,右足搭左膝腕委中而行;右手搭左肩,左足搭右膝腕委中而行。良久复以左手向前泊腹,右足搭左膝盖而行;右手向后泊腰,左足搭右膝盖而行。良久以两手极力托天,两足极力踏地,复以两手向后向下,两足十指挽起仰面偃腹,使气下行。良久蹲倒,以两手极力攀起足后跟,足十指点起,极力低头至膝下。良久立起,以两手相交掩两臂于胸前胛上,极力摇动数次。善治名利不遂,郁气为病,心腹胀满,夜睡不宁等证。无病者亦可行之。如外感风寒,须行至汗出为度。此法比之华氏五禽戏法,更易简,正大可行。
  《古今医统》曰:摄生之要,莫大乎存想。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心。闭目见自己之目,收心见自己之心。不离我身,不伤我神,则存想之渐也。
  天地虚空中皆气,人身虚空中亦皆气。故呼出浊气,身中之气也;吸入清气,天地之气也。人在气中,如鱼游水中,鱼腹中不得水出入则死,人腹中不得气出入亦死,同其理也。善摄生者,必明于气之故矣。欲修调气之术者,常得早食闭户,安床暖席,枕高二寸许,正身偃卧,瞑目握固,两足间相去五寸,两臂与体相去亦各五寸,先须闭气以鼻吸入,渐渐腹满,乃闭之,及不可忍,乃从口细细吐出,不可一吐即尽,气定复如前闭之,始而十息,或二十息,不可忍,渐熟渐多,但能闭至八十息以上,则脏腑胸膈之间,皆清气之布濩矣。至于纯熟,当其气闭之时,鼻中唯有短息一寸余,所闭之气四布,如火蒸润肺宫一绕,则身如委蛇神在外,其快其美,有不可言之状。盖一气流通表里,上下彻泽故也。其所闭之气渐消,则恍然复旧。此道以多为功,但能于日夜间得行此两度,久久耳目聪明,精神完固,体健身轻,则百疾消灭。凡调气之初,务要体安气和,无与意争。若不安和,且止候和,乃为之久而弗倦则善矣。闭气如降龙伏虎,须达其神理,胸膈常宜虚空,不可饱满。若气有结滞,不得宣流,觉之便当用吐法以除之,如吹嘘呵嘻咽噫呼之类是也。不然泉源壅遏,必至逆流,疮疡中满之患作矣。
  庄子曰: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是知导引之术,传自上世,其来久矣。故曰彭祖之所好,其来自修养家医家所谈,不下数百,今取其要约切当者十六条,参之诸论,大概备矣。凡行导引法,常以夜半及平旦将起之时为之,此时气清腹虚,行之益人。先闭目握固,冥心危坐,叩齿三十六通,即以两手抱项,左右宛转二十四,此可以除胸胁积聚风邪。复以两手相叉,虚空托天,抑手按项二十四,此可以除胸膈间邪气。复以两手心掩两耳,却以第二指压第三指,弹击脑后二十四,此可除风池邪气。复以两手相捉,按左膝左捩身,按右膝右捩身,二十四,此可以去肝家风邪。复以左手一向前,一向后,如挽五石弓状,二十四,此可以去肾腋积邪。复大坐展两手,纫项左右反顾肩膊二十四,此可以去脾家积邪。复两手握固,并拄两肋。摆撼两肩二十四,此可以去腰肋间风邪。复以两手反捶臂及膊连腰股各二十四,此可以去四肢胸臆之邪。复大坐斜身偏倚,两手齐向上如托天状二十四,此可以去肺间积聚之邪。复大坐伸脚,以两手向前低头攀脚二十次,却钩所伸脚屈在膝上,按摩之二十四,此可以去心胞络邪气。复以两手据地,缩身曲脊,向上十三举,此可以去心肝积邪。复起立据床,援身向背后视,左右二十四,此可以去肾间风热邪。复起立徐行,两手握固,左右前蹈,左手摆向前,右手摆向后,右足前蹈,右手摆向前,左手摆向后二十四,此可以去两肩俞之邪。复以手向背上相捉,低身徐徐宛转二十四,此可以去两胁间之邪。复以足相纽而行,前进十数步,后退十数步,复高坐伸腿,将两足纽向内,各二十四,以上二条,可以去两膝及两足间风邪。行此十六节讫,复端坐闭目,握固冥心,以舌拄上腭,搅取津液,满口漱三十六次,作汨汨声咽之,复闭气想丹田火,自下而上,遍烧身体,内外蒸热乃止。按老子导引二十四势,婆罗门导引十二势,赤松子导引法十八势,锺离导引法十八势,胡见素五脏导引法十二势,在诸法中颇为妙解。然撮其切要,不过于此。学者能日行一二遍,久久体健身轻,百邪皆除,走及奔马,不复疲乏矣。
  太上玉轴六字气诀:道藏有《玉轴经》,言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熏灼不和,六欲七情,积久生疾,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至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者盲废,又重则丧亡,故太上悯之。以六字气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而自泻出脏腑之毒气,以吸而自采天地之清气。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万病不生。延年益算,卫生之宝,非人勿传。呼有六,曰:呵、呼、呬、嘘、嘻,吹也。吸则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字治肝气,以嘻字治胆气,以吹字治肾气。此六字气诀,分主五脏六腑也。凡天地之气,自子至巳为六阳时,自午至亥为六阴时。如阳时则对东方,勿尽闭窻户,然忌风入,乃解带正坐,叩齿三十六,以定神,先搅口浊津,漱炼二三百下,候口中成清水,即低头向左而咽之,以意送下,候汨汨至腹间,即低头开口,先念呵字,以吐心中毒气。念时耳不得闻呵字声,闻即气粗,反损心气也。念毕,仰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以补心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吸声,闻即气粗,亦损心气也。但呵时令短,吸时令长,即吐少纳多也。吸讫,即又低头,念坷字,耳复不得闻呵字声。呵讫又仰头,以鼻徐徐吸清气以补心,亦不可闻吸声。如此吸者六次,心之毒气渐散。又以天地之清气补之,心之元气亦渐复矣。又依此式念呼字,耳亦不闻呼声;又吸以补脾,耳亦不可闻吸声。如此者六,所以散脾毒而补脾元也。次又念呬字以泻肺毒,以吸而补肺元,亦须六次。念嘘字以泻肝毒,以吸而补肝元;嘻以泻胆毒,吸以补胆元;吹以泻肾毒,吸以补肾元。如此并各六次,是谓小周。小周者,六六三十六也。三十六而六气遍,脏腑之毒气渐消,病根渐除,胆气渐完矣。又看是何脏腑受病,如眼病,即又念嘻嘘二字,各十八遍,仍每次以吸补之。总之为三十六讫,是为中周。中周者第二次三十六通,为七十二也。次又再依前呵、呼、呬、嘘、嘻、吹六字法,各为六次,并须呼以泻之,吸以补之,愈当精虔,不可怠废,此第三次三十六也,是为大周。即总之为一百单八次,是谓百八诀也。午时属阴时,有病即对南方为之。南方属火,所以却阴毒也。然又不若子后巳前,面东之为阳时也。如早起床上面柬将六字各为六次,是为小周,亦可治眼病也。凡眼中诸证,惟此诀能去之,他病亦然。神乎!神乎!此太上之慈旨也。略见玉轴真经,而详则得之师授也。如病重者,每字作五十次,凡三百而六脏周矣。乃漱炼咽液叩齿讫,复为之,又三百次讫,复漱炼咽液叩齿如初。如此者三,即通为九百次,无不愈。秘之!秘之!非人勿传。
  《石室秘箓》曰:先春养阳法:每日闭目冥心而坐,心注定肾中,咽津七口,送下丹田,起立双手自抱两胁,微摇者三,如打恭状。起立俟气定,再坐如前法,咽津七口,送下丹田,永无风证之侵,一月行六次可也,多多更妙。
  先夏养阴法:每日闭目冥心而坐,心注定心中,咽津十四口,送下心中,永无暑气之侵。
  先秋养阴法:每日闭目冥心而坐,心注肺中,咽津送下丹田者十二口,以双手攀足心者三次。俟气定再如前咽津送下丹田者七口而后止,永无燥热之病。
  先冬养阳法:每日五更坐起,心注定两肾,口中候有津水送下丹田者三口,不必漱津,以手擦足心,大热而后已;再送津三口至丹田,再睡,永无伤寒之证,而长生之法亦在其中矣。长夏不必更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