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梁
臺灣縣
大枋橋在東安坊嶺後,架枋為之,偽鄭時建。康熙間,知府蔣毓英修。乾隆間,臺防同知方邦基、邑貢生陳河瑞先後修。嘉慶間,邑紳吳春貴、韓必昌、黃拔萃鋪以磚。道光五年,韓必昌又易以石。今改為壽世橋。
安樂橋在安樂境。舊志載東安坊有樂安橋,乃康熙間知縣盧承德建,即此橋。嘉慶間,邑人曾廷謨募修。
崁腳橋一名王使巷橋,亦名五空橋,在大東門外,距城五里。道光四年,知縣李慎彝捐建,橋長十五丈,廣一丈,翼以石欄。
龍潭橋在大東門外,距城五里。道光六年,知縣李慎彝倡修。七年,署知縣熊飛成之,邑人郭廷選董其役,橋長三百三十四丈,高一丈,廣二丈,廷選為之記。
磚子橋在西安坊,荷蘭所築。
永安橋在西定坊。
安瀾橋在西門外鎮渡頭。康熙間,知府王珍修,扁曰「安瀾」。
樂安橋在西定坊。道光四年,鍾炳泰修,砌以磚石,翼以扶欄。
大橋頭橋在南門外。
濟南堤橋在南門外仁和里。道光十年,邑紳吳春祿捐貲設石橋十座,俱用一尺方石四條築造,行旅賴焉。
廣德橋在大北關外,距城十二里。道光七年,邑人郭綏猷募建。
通遠橋在大北關外,距城十五里。道光九年,邑人郭綏猷募建。
洋仔港橋原名更寮橋,在大北關外,距城十九里。道光七年,郭綏猷、王仕豪募建。
濟津橋一名長壽橋,在鎮北坊通衢。康熙間,總鎮歐陽凱架木為之。乾隆間,邑人陳廷藩修。嘉慶間,知縣周作洵重修。道光六年,邑紳吳春祿改建石橋。
新橋在鎮北方縣署之右。
大橋在永康里北路通衢。
烏鬼橋在永康里。
蓬溪橋在永康里中路通衢。乾隆間,邑人方邦助偕姪國良同建。
鯽魚潭橋在永康里蔦松嵌下。乾隆間,邑人侯世光建。
柴頭港橋在小北門外。路通諸、彰,舊有橋,圯,邊海地低,潮水漫衍,終歲泥濘。乾隆間,知縣夏瑚重建,並砌大路十里,行者稱便。
豐祐橋在右營埔東南邊大松腳。道光四年,鍾炳泰募建,翼以扶欄。
縣口橋。
太平橋在水仙宮渡。
福安橋在寧南坊馬兵營。
馬鞍橋在新化里新港,形如馬鞍,故名。康熙間修。
德慶橋在坑子底。乾隆間,知縣魯鼎梅重修。
安平鎮渡在西定坊,水程六、七里,過渡,即安平鎮。
大井頭渡在西定坊,今移在鎮路頭。
二贊行渡在文賢里,夏秋大水,以小船濟,春冬則架竹橋。
塭岸渡在川子尾。
岡山溪渡在崇德里。
鳳山縣
小店仔橋在仁壽里小店仔街,縣北二十里,俗呼橋子頭。
鯽子潭橋俗呼二濫橋,在縣北四十里,地當孔道。康熙三十一年,南路營參將吳三錫建。五十三年,鄉民林鼎重建。後圯,夏秋水滿,以小舟濟,冬春水淺,編竹覆土其上,輿馬可通。
岡山溪橋在嘉祥里,縣北四十里,編竹覆以土,可通輿馬。
鳳山港橋在長治里,縣北四十里,夏秋用竹篾濟,冬春水淺,編竹覆土其上。
楠仔坑橋在觀音山楠仔坑街,縣東十里。康熙間,參將吳三錫建。
赤山仔橋在赤山莊,縣東十五里。
竹子港橋在竹橋莊,縣東二十里。
陂腹內橋在大竹橋里陂腹內莊,縣東二十里,架木為之,長十餘丈。乾隆二十一年,邑人傅聯選建。
坑仔口橋在下淡水縣東南五十里。康熙間,參將吳三錫建。
硫磺水渡亦名田尾渡,在縣東七里,潮水可至。
小硫磺渡在縣南七里。
蘭波嶺渡在港西里,縣北四十里,即上路頭渡。
阿猴渡、萬丹渡、新園渡,三渡在港西里,去縣東四十里。
排仔路頭渡在港東里,縣東四十里。
萬丹港渡在興隆莊,縣西四十里,系內海小門。
岐後渡在興隆莊打鼓山麓,縣南七、八里,港闊三里許,外為岐後汛,往來甚夥。
二層行溪渡在長治里,縣北五十里許,溪北屬臺,溪南屬鳳,原有木橋,今廢。
蟯港渡在仁壽里,縣西北三十餘里,海口小渡。
彌陀港渡在維新里,縣西北三十餘里,外通大海。
嘉義縣
東門橋在縣城東,西門橋在縣城西,南門橋在縣城南,北門橋在縣城北。
西門外橋在新店街府治大路,番仔溝橋在西門外。
三苞竹橋在三苞竹莊,新店橋在三苞竹西鹽水港大路,枋頭橋在三仔莊西鹽水港大路,白須公潭橋在下潭莊前鹽水港大路。
鹽水港北橋在鹽水港街北府治大路。乾隆五年,知縣何衢修。
里仁橋在鹽水港街南府治大路。乾隆七年,井水港渡渡夫洪五呈請每年出渡稅銀十五兩,充修橋費。
鐵線橋在開化里南,茅港尾橋在開化里北。二橋各為一港,相距十里,路達郡治,舊時冬春編竹為橋,上覆以土,夏秋水漲,設渡以濟。康熙五十五年,知縣周鍾瑄各建木橋,邑人陳士俊助成之。乾隆二十七年,邑貢生翁雲寬等重建,加高大而橋始固。
番仔橋在麻豆保,東為赤山麻豆孔道。
麻豆店橋、麻豆口橋,二橋在水崛頭,相距數百武。
木柵橋在木柵街北。上三橋為南北通衢。
牛莊橋在善化里東保,大武壟抵郡大路。
大排竹橋在大排竹街頭,沿山抵郡大路。
加冬橋在下加冬街北府治大路,后壁寮橋在上加冬街府治大路。
角仔寮橋在縣城南里許,沿山抵郡大路。
灣橋在大目根,金獅寮抵郡大路。
斗六門橋在斗六門街,他里霧橋在他里霧保,笨港橋在笨港街南北孔道。以上各橋,率於冬春編竹為之,夏秋水漲,設渡以濟。
新莊橋在大坵田南、白鬚公潭北。乾隆二十七年,知縣衛克堉建。
草地尾橋在城南里許大圳上,南北孔道,此橋獨砌以石,最為鞏固。
八掌溪渡在上水崛頭。乾隆六年,知縣何衢詳歸諸羅山番社設。
枋樹角渡在半月莊。乾隆十八年,知縣徐德峻批允南浦寺僧設。
水溪上渡在新營保府治通衢。乾隆十六年,知縣周芬斗允僧人普日設。
急水下溪渡在鹽水港南。乾隆十六年,知縣周芬斗允麻豆社番設。
灣里渡在灣里溪南十里府治通衢,設渡船二。乾隆六年,知縣何衢詳歸灣里、麻豆二社番,輪派駕駛。
大匏崙渡在大武壟保。乾隆六年,知縣何衢詳歸大武壟頭社番設。
龍蛟瀨渡在大武壟保。乾隆六年,知縣何衢詳歸大武壟二社番設。
走馬瀨渡在大武壟保。乾隆六年,知縣何衢詳歸大武壟二社番設。
榕樹王渡在大槺榔保。康熙六十一年,知縣孫魯允城隍廟僧人設。
鐵線橋渡在開化里,渡闊三十餘丈。乾隆六年,知縣何衢詳歸麻豆社番設。
茅港尾渡、蕭壟渡,二渡在開化里。乾隆六年,知縣何衢詳歸蕭壟社番設。
井水港渡在鹽水港。雍正七年,知縣劉良璧允僧人興亮設。
鹿場渡在蚊港口。乾隆十八年,知縣辛竟可允邑諸生黃國寶設。
二竹圍渡在井水港下流。乾隆三年,知縣戴大冤允莊民翁輝設。
蚊港渡在鹽水西學甲社。乾隆八年,知縣嚴暻允港戶鄭宏賓設。
直加弄港渡在安定里海■〈氵义〉。自開闢後,歸港戶蔡育等設。
篤加港小渡在安定里。乾隆六年,知縣何衢詳歸蕭壟社番設。
含西港渡在安定里海■〈氵义〉,歸港戶王正雅等設。
西港仔渡在安定里海■〈氵义〉,歸港戶張助等設。
內管寮渡在安定里蕭壟社。雍正八年,知縣馮盡善允邑諸生林暉設。
管寮小渡在安定里海■〈氵义〉。乾隆十八年,知縣徐德峻允南浦寺僧設。
灣港渡在木柵保海■〈氵义〉。康熙三十五年,知縣董之弼允港戶盧斗設,另有小橫渡在灣口渡。
沙船頭渡在木柵保。雍正七年,知縣劉良璧允府治天后宮僧人設,又允莊民王守渙另設一船,輪流駕駛。
笨港渡在笨港街縣西三十里。雍正二年,知縣孫魯允本街天后宮僧人設。
牛椆溪渡在江厝店。乾隆六年,知縣何衢詳歸打貓社番設,外九莊另有牛朝溪下渡。
大埔林渡在打貓保。
朴仔腳渡在朴仔街。
石龜溪渡在他里霧保,他里霧社番設。
黃地崙渡在外九莊(按舊志載洋仔港渡、蔦松溪渡,今歸臺邑;阿拔泉渡、布嶼稟渡、打馬辰渡、樹仔腳渡、貓兒干渡,今歸彰邑;白鬚公潭渡、小龜佛拔山渡、拔仔林渡、犁頭標渡、橫仔林渡、歐汪溪渡,今俱裁矣)。
彰化縣
虎尾溪渡(諸、彰交界處有中下二渡)、公豸寮渡、鹿場莊渡、打馬辰渡、樹子腳渡、貓兒干渡、雙條圳渡(四渡在東螺溪)、若零腳渡、大崙腳渡、上渡頭渡、西螺中渡(四渡在西螺)、溪心霸渡、紫坑子渡、大肚溪渡、惡馬渡、新莊溪渡(五渡在大肚溪)、大甲溪渡、阿拔泉渡、濁水溪渡、二八水渡、三條圳渡、枋寮溪渡、大潭墘渡、雙溪口渡、柳樹濫渡、加滑溪渡、林仔潭渡、龍門莊渡、山仔腳渡。
淡水廳
北港塘渡、八里坌渡、關渡門渡、劍潭渡、沙貓樹渡、擺接渡。
——以上錄自重纂福建通志卷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