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八十一难经。是医经之秘录也。昔者岐伯以授黄帝。黄帝历九师以授伊芳尹。伊芳尹以授汤。汤历六师以授太公。
  太公以授文王。文王历九师以授医和。医和历六师以授秦越人。秦越人始定立章句。历九师以授华佗。华佗历六师以授黄公。黄公以授曹夫子。夫子讳元。字真道。自云京兆人也。盖授黄公之术。洞明医道。至能遥望气色。彻视腑脏。浇肠刳胸之术。往往行焉。浮沉人间。莫有知者。勃养于慈母之手。每承过庭之训曰。人子不知医。古人以为不孝。因窃求良师。阴访其道。以大唐龙朔元年。岁次庚申。冬至后甲子。遇夫子于长安。抚勃曰。无欲也。勃再拜稽首。遂归心焉。虽父伯兄弟。不能知也。盖授周易章句。及黄帝素问难经。乃知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十五月而毕。将别谓勃曰。阴阳之道。不可妄宣也。针石之道。不可妄传也。无猖狂以自彰。当阴沉以自深也。勃受命伏习。五年于兹矣。

  有升堂睹奥之心焉。近复钻仰太虚。导引元气。觉滓秽都绝。精明相保。方欲坐守神仙。弃置流俗。噫苍生可以救邪。

  斯文可以存邪。昔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非以徇名也。将以济人也。谨录师训。编附圣经。庶将来君子有以得其用心也。太原王勃序。(上出于文苑英华卷第七百三十五杂序类第一)

  附言八则

  ——斯书历年之久。简残篇缺。曾经吕广重编。文辞尚差池。且以数目蒙诸难字上。恐吕氏编次时所加。以为后世不可更易之式。顾是古之所无也。今悉削去。

  ——难问难之难为是。皇甫谧帝王纪曰。黄帝使扁鹊旁通问难八十一。盖古之义也。滑寿汇考中所载卢岐二氏之说得之。

  ——说者言曰。难经乃烬余之文。余乃谓不然。夫古籍旧典。不免乎散逸蠹鱼之患。固其所。岂唯难经。虽素灵亦复尔尔。矧华佗焚活人书云云。则不可指为难经。而后人动辄啧啧。以煨烬目之。故予言以雪其冤云。

  ——难经一书。大月氏论辩灵素之奥。故其问答与内经异义者。前修稍疑其异。故徒根据违竽滥其说。不则仇视攻击。

  或鸡肋斯书。将厌厌以废焉。是无他。不知其所以斡轩辕之蛊。卤莽枘凿。断以臆度。不足论已。试举一二。灵枢云。

  命门目也。难经以为右肾。素问云。三部者头及手足。九候九穴动脉。而难经以为寸关尺浮中沉。其余或冲脉并肾经。

  反为胃经之类。每每若是。不暇枚数。学人察诸。

  ——余所撰注。专晰所以立问答之由。若夫训字释名。诸家既已具。故不复赘。

  ——前代注家卷首。多图各篇诸脉。以备初学便览。余谓徒画饼耳。安得知其真味哉。矧脉之为物。其犹水邪。观水有术。故圣人深得诸心。而象诸物。建名立号。欲令后人思以得之。图岂能明之哉。学人莫按图索骥。

  ——全篇每句以白黑字分解者。白以弥缝正文语路。黑以直释其义。盖正文本简古。故不介以字诂。则其言难通畅。

  矧阴阳虚实字。最易混同。凡此书所谓阴阳。有指血气言。有指经脉言。有指尺寸及表里而言之。其虚实亦有邪正血气之分。非添字诂。何缘能别其义。览者莫以白字解为等闲看。

  ——八十一篇。阙文错简。十居其半。滑氏本义中。仅出阙误十九条。其间所是正。或有未妥贴。余所撰次。备考前后问答接续。私考其简编。设虽未必得其本色。宁使学人连读易了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