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祖剂 明·施沛 公元1368-1644年

  《祖剂》是明末医家施沛所撰,该书成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祖剂》是关于类方的一本书,书中共有61类方,按照“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果珍李奈菜”(千字文的前61个字)为顺序排列。每类中,有一个祖方和多个衍方。祖方是源,衍方是流,衍方是根据祖方发展而来的。全书凡四卷,共收历代名方837首。其中论祖方61首,衍方837首。施沛先生将历代名方分为三个层次——即“宗方”、“祖方”、“类方”,他在《祖剂》序中明确指出:“首冠素灵二方(指《素问》的泽术麋衔汤,《灵枢》的半夏汤),次载伊尹汤液一方(即三黄汤)以为宗;而后系以仲景之方为祖;其《局方》二陈、四物、四君子等汤,以类附焉”。 类方是具有某些相似特征的一群方剂,或组成相似,或治法相似,或病证相似等等。以组成分类的可追溯到《内经》。以治法分类,始于唐代陈藏器的“十剂”,原是按功用归纳药物的一种方法。以病证分类首推《五十二病方》,该书记载了52类疾病,可辨认的由药物组成的医方197首,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祖剂》中的类方属于组成相似的类方。每类方中有一个祖方,多个衍方,除组成相似外,可能功效相似,可能治法相似,可能用药特点相似。 “致”类方是以四君子汤为祖方的一类方,衍方共42首,均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四君子汤类方可以应用于诸多方面,包括小儿病、霍乱、中风、痹证、痰饮等。其中,以应用于小儿病的为最多。小儿“脏腑娇嫩”、“易虚易实”,体禀纯阳,生长发育迅速,稚阴稚阳,易于受伤。小儿脾常不足,而饮食不能自节。因而暴饮暴食,势必损伤不足之脾胃,脾失健运,运化无权,生化乏源,气血不足。所以,在治疗上,应以健脾胃为主。这些方子均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根据不同兼证加入相应的药物。用治中风的四君子汤类方,主要是朱丹溪的方子。丹溪认为:“中风有气虚,有血虚,有湿痰,左手脉不足,及左半身不遂者,以四物汤补血之剂为主,而加以竹沥、姜汁。若气血两虚,而挟痰盛者,以八物汤为主,而加南星、半夏、竹沥、姜汁之类。”丹溪认为左半身不遂属血虚,右半身不遂属气虚。四君子汤类方是用来治疗右半身不遂的。其他的,像应用于痹证、霍乱、痰饮等均是因为这些病证可责之于脾胃,故均属于四君子汤类方的应用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