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真兵備面罵楚五 假兵備遺害慕公
卻說楚玉自從破了山賊,蒙圣恩不次加升,就補了漳南兵憲。一日想道:“昨日左營牌將,有塘報寄來,說叛臣已經拿住。我的夫人現在他家,這等講來,就是莫漁翁了?我不信那位高人,肯做這般反事;或者是差官拿錯了,也未可知。我細想來,若果是拿錯的便好。万一是他,叫我怎生發落。正了國法,又背了私恩;報了私恩,又撓了國法。這椿事情,著實有些難處。且等他解到,細細審問一番,就知道了。”一日,見差官稟道:“叛犯拿到。”楚玉道:“你在那里獲著的,他作何營業,家口共有几名,可曾查訪的确,不要錯拿無罪之人。”差官稟道:“他住在嚴陵地方,釣魚生理,夫妻兩口,仆奴二人,不但面貌不差,他親口承認說,在此處做官是實。此外更有一位婦人,說是老爺的家眷。小官不辯真假,只得也請他同來,如今現在外面,要進來替他伸冤哩!”楚玉道:“這等是他無疑了!國法所在,如何徇的私情,我有道理。”吩咐道:“那位女子,原是本道的親人,當初寄在他家,并不知本人是賊。如今既已敗露,國法難容。不但本犯不好徇情,連那位女子,也在嫌疑之際了。”吩咐巡捕官,“打掃一處公館,暫且安頓了他,待本道處了叛賊,奏過朝廷,把心跡辨明了,然后与他相見。”再吩咐將犯人帶上來。楚玉指著石公道:“哦,原來那殃民誤國,欺世盜名的人,就是你么!你既受朝廷的厚祿,就該竭節輸忠。即使事窮力盡,也該把身殉封疆,學那張巡、許遠的故事。為甚么率引三軍,首先降賊,是何道理?從直招來!”石公道:“你又不喪心,不病狂,為問白日青大說這般鬼話!我何曾降甚么賊來?”楚玉道:“怎么到罵起我來,這也奇极了。哦,你說沒有見証么?”叫各役過來,你們仔細認,三年之前,在本衙做官的,是他不是!不要拿錯了。”眾人上前看了道:“一毫不差,他是我們的舊主。終日報事過的,恐有認不出的道理。”石公道:“我何曾不說做官,只問降賊之事,是何人見証?你何為當問不問,不當問的反問起來?”楚玉道:“也是,叫眾將過來,他降賊之事,是真是假,你們可曾眼見?都要從直講來不可冤屈好人。”眾人道:“是將官們眼見的,并非虛杠。”楚玉道:“何如?還有甚么話講。”石公道:“這些將官衙役,都是你左右之人,你要負心,他怎敢不隨你負心!這些巧話,都是你教導他的。”楚玉道:“你犯了逆天大罪,倒反謗起我來。你道這些將官、衙役,都是我左右之人,說來的話不足信。也罷!”叫左右:“去把地方上的百姓,隨意叫几個來。看他們如何?”衙役遂到外邊,叫了十數個人來。楚玉道:“你們上前去認一認,他可是降賊的兵備不是?都要仔細,不可冒昧,有致誤傷好人。”眾人看道:“是小差!只是一件,他起先一任,原是好官。只是后而再來,不該變節。求老爺將功折罪,恕了他罷。”楚玉道:“別罪可以饒恕,謀反叛逆之罪,豈是饒恕的!你們去罷。”楚玉道:“料想到了如今,你也沒得說了。本道夫妻二人,受你活命之恩,原無不報之理。只是國法所在,難以容情。”叫左右:“暫松了綁,取出一桌酒飯來,待我奉陪三杯,然后正法!合著古語兩句,叫做:今日飲酒者私情,明日按罪者公議。今門之事,出于万不得已,并非有意為之。你是讀書明理之人,自當見諒,求你用了這杯酒罷!”石公大怒道:“你這些圈套,總是要掩飾前非,有誰人信你!你當初落水,是我救你性命,回去赴試,是我助你盤費。這些恩情,都不必提起。只說你建功立業,虧了誰人?難道是你自家的本事!你若不是我暗用机謀,把治民剿賊的方略,細細傳授与你,莫說不能成功,只怕連你這顆狗頭,也留不到今日,在陣上就失去了。”楚玉道:“別的功勞,蒙你厚恩,那剿賊之事,与你何干?也要冒認起來!何曾你授甚么方略,這句話從那里說起?”石公道:“哦!你還不知道么?我且問你:赴任的時節,那本須知冊子,是何人造的?”楚玉道:“是晏公給我的!”石公道:“那是俺舊令尹,把精神費盡,誰知今日到惹出這等事來!”楚玉道:“那本冊子竟是你造的了?既然如此,為甚么不自己出名,寫了平浪侯的神號呢?”石公道:“只為刻意逃名,不肯露出做官的形跡,所以如此。我一來要替朝廷除害,二來要扶持你做好官。誰想你自己得了功名,到生出法來害我!”楚玉道:“呀!這等說起來,你竟是個忠臣了,為甚么又肯謀叛?”石公道:“我何曾謀叛,想是你見了鬼了!”楚玉道:“你入山之后,皇上因賊寇難平,依舊起你复任。地方官到處尋訪,從深山里面請你出來,指望你仍似前番替朝廷出力,誰料你變起節來!因有這番罪孽,才有這般風波。難道你自己心上還不明白么!”石公听道:“這等說起來,不是你有心害我,或者地方官尋得急切,有人冒我姓名,故意出來謀叛,也未可知道。求你審個明白,不然性命還是小事,這千古的罵名,如何受得起!我起先不肯屈膝,如今沒奈何,到要認做犯人,跪在法堂上听審了。”楚玉道:“既然如此,待我提出賊頭來問個明白。若果有此事,就好釋放你了。只是一件,等他提到的時節。你到要認做降賊的人,只說与他同謀共事,我自有巧話問他。真与不真,只消一試,就明白了。”叫左右:“取監犯出來!”要知后事,且听下回審問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