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盛京既至
  盛京工部预备防亭更换行驾奉天府尹预备鼓乐并派官二员导引至
  崇政殿陈设届吉尊藏
  敬典阁三十四年纂修
  玉牒成择吉恭进奉
  防朕照康熙五十四年之例在宫中恭览
  玉牒不必陞殿四十三年纂修
  玉牒成恭进如仪凡进
  玉牒仪具
  大清通礼
  经筵
  【臣】等谨按经筵之礼至宋始举以是为杜典之所未及伏惟我
  朝
  列祖以来崇经重道嵗必举行典至重也其祗告
  传心殿礼已见吉礼祗载
  经筵典制于篇
  顺治九年定毎嵗春秋仲月各举
  经筵一次大学士知
  经筵事以尚书左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学士等官侍
  班以翰林官二人进讲又定
  御经筵后行
  日讲礼每日进讲冬夏至前一日乃辍讲又定满汉进讲官每日撰拟讲章先以正本进呈
  御览次奉副本诣
  乾清宫设于案行一跪三叩礼毕以次进讲讲毕行礼如前乃退十四年定每嵗春秋行
  经筵礼预期酌取讲官人数具疏奏
  闻经书讲章令讲官撰拟内阁改定恭呈
  御览
  康熙十六年奉
  防讲官进讲毕免行一跪三叩礼二十四年
  文华殿告成举行
  经筵前期祗告
  传心殿是年定以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学士詹事翰林出身者充
  经筵讲官
  雍正三年
  谕礼部曰自古修已治人之道载在经书帝王御宇膺图咸资典学我
  圣祖仁皇帝天亶聪明而好古敏求六十余年孜孜不倦朕防承
  庭训时习简编自即位以来更欲以研经味道之功为敷政宁人之本顾以亮隂之际未举经筵今八月二十三日为释服之期尔部可择日举行经筵典礼
  乾隆五年八月
  论经筵之设原欲敷宣经防以献箴规朕观近日所进讲章颂扬之辞多而箴规之义少殊非责难陈善君臣咨儆一堂之意人君临御天下敷政宁人岂能毫无阙失正赖以古证今献可替否庶收经筵进讲之益若颂美过多不能实践躬行反滋朕心之愧此后务剀切敷陈期有禆于政治学问勿尚铺张溢美之虚文而无稽古典学之实义是年衍圣公入
  觐来京恭遇
  经筵即令入班听讲六年举行
  经筵届日
  皇上亲诣
  传心殿行礼七年二月
  谕今日举行经筵典礼礼部据向例以天雨奏请改期朕思魏文侯出猎而雨左右不欲行文侯曰吾已与虞人期矣岂可无期防哉乃徃身自罢之夫田猎之娯尚不以雨失期况经筵大典业经祭告自应举行但执事诸臣例应在丹墀内行礼未免衣冠沾湿着衣雨服列班驾到即入殿进讲讲毕即奏礼成其阶下行礼殿内赐茶诸仪停止嗣后遇雨皆照此例四十一年二月以新建
  文渊阁告成
  御经筵毕
  幸文渊阁
  赐讲官及听讲诸臣燕四十四年正月
  谕经筵典礼两年未举行本年二月已过大祥且经筵为阐学崇经又无宫悬之奏自可如常行礼今以二月初四日御经筵所有应行事宜着各该衙门照例预备四十七年二月
  御经筵礼毕
  御文渊阁
  赐四库全书总裁等官燕并
  赏赉有差凡
  经筵仪节具
  大清通礼
  【臣】等谨按乾隆五十一年仲春
  皇上御经筵礼毕
  赐讲官及听讲诸臣燕
  命歌抑戒之诗典礼光昭益彰
  至教兹以成书在五十年所有五十一年以后诸典礼
  应俟续纂时敬谨编载恭识于此

  皇朝通典卷五十五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典>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典卷五十六
  礼【嘉六】
  临雍
  【臣】等谨按杜典于吉礼释奠之前立太学一门凡临雍典礼悉入之今从
  大淸通礼之例以
  临雍入嘉礼伏考我
  朝
  列圣视学必行讲书之礼于彞伦堂我
  皇上命稽礼经旧式于太学彞伦堂前肇建
  辟雍殿规制崇备已互见吉礼太学篇兹恭稽
  列圣以来
  视学讲书之礼仰见
  徳教熙洽
  训垂万世
  皇上临雍讲学
  敷言锡福圜桥门而观听者凡三千余人靡不涵咏圣涯沐浴
  教泽为从古未有之
  盛典彼史册所称永平听讲以亿万计纪载未免近诬且以辟雍为养老习射处支离傅防杜典亦宗其説陋矣臣等躬覩
  上仪祗聆
  圣训纂述之下弥深欣仰云
  顺治八年七月
  世祖章皇帝幸太学行释奠礼毕诣彞伦堂
  御讲幄国子监祭酒讲四子书司业讲经宣
  敕以勉太学诸生凡衍圣公五经博士各氏后裔咸随班听讲礼成衍圣公及祭酒等上表行礼
  赐燕于礼部
  赐衍圣公等金纻有差各氏后裔并送监读书广国子监
  诸生乡试中额十五名
  赐敕勉励师生等十七年重修
  文庙落成
  视学礼仪与八年同
  康熙八年四月
  圣祖仁皇帝幸太学行释奠礼毕
  御彞伦堂讲学颁
  敕谕
  赐衍圣公国子监祭酒以下燕各氏后裔送监读书者十有五人广国子监诸生乡试中额八名
  雍正二年二月
  谕帝王临雍大典所以尊师重道为教化之本朕览史册所载多称幸学近日奏章仪注相沿未改此臣下尊君之辞朕心有所未安今释奠伊迩朕将亲诣行礼嗣后一应奏章记注将幸字改为诣字以伸崇敬三月
  世宗宪皇帝诣太学行释奠礼毕
  御彞伦堂讲学如仪
  赐衍圣公国子监祭酒以下皆如例其在京进士举人贡
  生与观礼者并
  赐白金各氏后裔送监读书广国子监乡试中额十有八
  名先是奉
  谕曰朕于三月内举行视学释奠大典衍圣公例应陪祀闻孔传铎有疾且值守制之初可令伊子弟一人来京代伊行礼至是以衍圣公孔传铎子孔继溥代行礼奉
  防既代衍圣公行礼仍令在原班坐
  乾隆二年十二月
  谕曰
  先师孔子圣集大成教垂万世我
  皇祖圣祖仁皇帝
  皇考世宗宪皇帝
  亲诣辟雍登堂释奠儒臣进讲经书诸生圜桥观聴雍雍济济典至盛也朕祗承丕绪向慕心殷国学
  文庙特命易葢黄瓦以展崇礼竢工程告竣之日朕躬诣释奠用昭重道隆
  师作人至意三年三月
  上诣太学
  御彞伦堂讲学如仪是年
  命东野氏闵氏卜氏端木氏言氏颛孙氏之五经博士均照五氏之例来京陪祀凡各氏后裔观礼者三十一人均送监读书广国子监乡试中额十有八名
  召见衍圣公孔广棨等
  谕曰尔等皆圣贤后裔因朕视学来京特行召见尔等既为圣贤之后即当心圣贤之心凡学圣贤者非徒读其书而已必当躬行实践事事求其无媿方为不负所学况身为圣贤子孙尤与凡人不同不能实加体验徒骛读书之名实与祖徳家风不能无忝尔等务须勤思勉励克绍先传以副朕谆切期望之意
  赐衍圣公国子监祭酒以下如例加
  赐衍圣公暨圣裔五人五经博士等
  御制乐善堂文集各一部及徽墨貂皮有差四十八年
  二月
  谕稽古国学之制天子曰辟雍所以行礼乐宣徳化昭文明而流教泽典至钜也朕此次释奠礼成念国学为人文荟萃之地规制宜隆而辟雍之立自元明以来典尚阙如自应増建以臻美备着派礼部尚书徳保工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刘墉侍郎徳成敬谨前往阅视度地鸠工吉兴建落成之日朕将举行临雍典礼以昭久道化成之盛寻礼部尚书徳保等遵
  防往国子监相度地势于彞伦堂之南营建绘图具奏
  得
  防据徳保等将辟雍图式呈进自应仿照礼经旧制度地营建即着派徳保刘墉徳成总司其事敬谨承办以光盛典四十九年工成
  御制国学新建辟雍圜水工成碑记曰名者实之宾实者名之主为学之方应务其实以蕲循其名不可炫其名以致亡其实兴学之源綦要于国学国学者天子之学也天子之学曰辟雍诸侯之学曰泮水北京之国学自元歴明以至本朝葢五百余年矣有国学而无辟雍名实或不相称焉虽有建议请复以乏水而格部议至今未复癸卯春始有复建之谕甲辰冬乃观新工之竣将于乙巳仲春行释奠礼遂临雍以落成焉夫北京为天下都防教化所先也大典阙如非所以崇儒重道古与稽而今与居也虽乏水然有不改之井汲以绠而用之无穷亦在人为之而已于是石之鳞次见圜斯池水之镜澄见明斯漪殿之据中见隆其榱桥之通行见接其基上庠下庠虽难考二典之制而东序西序总不出三代之规则是工之举也又予知过论所谓于不可已者仍酌行之之意而物给价工给值原非劳民动众之为若夫三老五更之説予以为括于养老化俗之仪而非天子临雍所必应并行而不遗者葢弗见于诗书乃特出杜氏通典之私耳且予向有三老五更之説已明辟其谬兹不复缀乎辞虽然予更有所惧于是举者夫是举岂非复古兴学之懿有何惧而予惧之者恐后之人执予复古之説于一切衣冠典礼皆欲效汉人之制则予为得罪
  祖宗之人匪教伊虐甚虑不宜也予之子孙臣庶体予此心于可复古者复之其不可复者断不可泥古而复之夫徒慕复古之虚名而致有忘
  祖宗之实失非下愚而何予不为也予敬以是告子孙以
  保我皇清万年之基也五十年二月
  皇上亲诣
  文庙释奠礼成
  御辟雍殿行讲学礼
  命满汉大学士二人以次讲书满汉祭酒以次讲经皇上亲制
  御论二篇阐发书义经训
  宣示臣工王公衍圣公大学士以下及诸生均跪聆毕赐王公衍圣公大学士九卿詹事等官茶礼成
  回銮【仪注详后】是日奉
  谕朕此次
  释奠礼成临雍讲学圜桥观听文教覃敷实为矞皇盛典且自冬春以来雨雪尚未霑足朕心焦切兹当俎豆馨闻恰值春膏霑沛深为欣庆第念随从执事诸臣及观礼多士衣履霑湿允宜广锡恩施所有执事扈从王公大臣衍圣公并文武官员俱着纪録一次其观礼诸生及至圣各氏后裔并着查明分别加恩赏赉次日衍圣公国子监祭酒率所属官及诸生于午门外谢
  恩行礼
  赐衍圣公五经博士及执事诸臣燕于礼部
  赐衍圣公貂冠朝服颁发刋刻
  御论二篇加
  赏徽墨二匣貂皮四
  赐至圣后裔七人五经博士二十人各氏后裔三十八
  人缎各一颁发刋刻
  御论二篇加
  赏徽墨各二匣貂皮各二
  赐满汉祭酒司业缎各二监丞助教等官缎各一赐肄业生及在京观礼进士举人贡监生廕生各官学教习及官学生等三千八十八人白金各一两陪祀各氏后裔送监读书者三十七人又
  命于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科顺天乡试皿字号广中额
  十有五名又是日遇雪奉
  防加赏朝鲜使臣大缎二从官通官缎四圣贤各氏后裔一百二十二人缎各一诸生三千八十八人纺丝各一
  乾隆五十年
  临雍讲学仪
  是日早工部官设更衣
  御幄于
  大成殿阶下之东南向乐部和声署设中和韶乐于辟雍殿阶下设丹陛大乐于太学门内武备院设
  寳座铺陈鸿胪寺设经书案一于
  寳座前又设讲业二于
  寳座下稍南东西向祭酒恭捧
  御览讲章陈于案上书左经右捧进讲副本陈书于左案陈经于右案进讲满汉大学士二人位左案西面满汉祭酒二人位右案东面左翼王公四人衍圣公内阁大学士吏部户部礼部通政司詹事府堂官满汉各一人位进讲大学士之后西面右翼王公四人兵部刑部工部都察院大理寺堂官满汉各一人位进讲祭酒之后东面
  起居注官四人位西南隅亦东面侍仪给事中御史各二人位东西檐柱内听讲各官位桥南甬道东西六堂师生各序立六堂阶下鸿胪寺鸣赞二人立东西檐柱外鸣赞官二人立于阶下又鸿胪寺官四人分立
  辟雍桥南左右鸿胪寺官四人分立太学门外左右皆东西面届时太常寺卿奏请
  皇上具礼服乘舆出宫
  午门鸣钟鼓王以下文武各官于
  东华门外分翼排立候
  驾过跪送
  法驾卤簿前导不作乐
  驾出东华门至成贤街国子监祭酒司业率所属官俱朝服诸生俱公服于街左跪迎陪祀王公大臣百官俱朝服先至大成门外祗候随
  驾入
  皇上至更衣幄次降舆赞引对引官二员恭导俟皇上释奠于
  先师礼毕乘舆
  御彞伦堂更衮服各官咸更蟒袍补服王公大学士以下各官衍圣公率五经博士各氏后裔祭酒司业率所属官及肄业诸生各学教习进士举人贡生监生官学生均先至
  辟雍南分东西班序立
  起居注官侍仪给事中御史各按位立届时礼部堂官奏请
  皇上临辟雍行讲学礼太学鸣钟鼓礼部堂官恭导前
  引后扈如仪
  皇上御辟雍殿陞
  寳座中和韶乐作奏盛平之章对引礼部堂官前引内大臣趋至前廊下立侍卫于阶下东西翼立乐止鸣赞齐班丹陛大乐作鸿胪寺官分引衍圣公进讲大学士五经博士各氏后裔在东班祭酒以下各官在西班肄业诸生各随东西班末听鸣赞官赞行二跪六叩礼毕退复原位立乐止鸿胪寺堂官二员分引进讲官四人由南桥升阶鸿胪寺官二员分引王公衍圣公大学士九卿詹事由东西桥升阶俱入左右门各就位立鸿胪寺堂官退就东西檐下立
  皇上赐王公大臣讲官坐咸按班就位一叩坐鸣赞官赞进讲满汉进讲大学士以次讲四书
  皇上阐发书义宣示臣工王公衍圣公大学士以下及诸生跪聆毕王公等仍一叩坐圜桥各官师生俱兴满汉祭酒以次讲经
  皇上阐发经义宣示臣工王公衍圣公大学士以下及诸生跪聆毕王公及各官师生俱兴进讲官退就桥南偕司业以下各就拜位北而立丹陛大乐作鸣赞官赞跪叩兴行三跪九叩礼以次退乐止国子监师生先至成贤街序立祗候
  御前进茶中和韶乐作奏庆平之章
  皇上赐王公衍圣公大学士九卿詹事茶俱行一跪一
  叩礼坐
  赐茶毕乐止鸿胪寺堂官引王公大学士以下各官自左右门出至桥南东西序立礼部堂官奏礼成中和韶乐作奏道平之章
  皇上起座乘舆出太学门乐止祭酒司业率所属官暨
  进士举人诸生跪送候
  驾过兴各官咸退
  阙里讲学
  【臣】等谨按杜典吉礼有孔子祠一门祗述祠祭之典而天子亲临讲学则歴代以来未之前闻洪惟我
  圣祖仁皇帝圣作于前
  皇上圣继于后释奠
  文庙
  御诗礼堂讲学尤为千古旷典恭纪如左至
  释奠已从杜典具吉礼篇云
  康熙二十三年
  圣祖仁皇帝南巡
  回銮至山东
  躬诣阙里致祭
  先师孔子
  御诗礼堂讲学讲毕宣
  敕礼成
  驾还行宫是年定宣讲经书以圣贤后裔充进讲官以大
  学士充宣
  敕官
  赐衍圣公蟒袍狐裘貂裘各一袭表里各五端知曲阜县
  事及五经博士等银币有差
  乾隆十三年
  皇上东巡至曲阜致祭
  先师孔子
  御诗礼堂讲学礼仪与康熙二十三年同是年设御案于诗礼堂
  御座南陈讲章一本于
  御案凡东野氏闵氏冉氏言氏卜氏端木氏各后裔照
  五氏之例同赴讲堂听讲
  赐衍圣公蟒袍狐裘貂裘各一袭表里各五端
  御制乐善堂全集
  御制日知荟説十三经二十一史明史唐宋文醇各一部曲阜县知县五经博士采币一端衣一袭
  御制日知荟説朱子全书各一部各氏后裔在仕籍者及进士举人各采币一端衣一袭贡监生员衣一袭又
  赐孔氏及十二氏子孙官员各加一级进士举人贡监生员赏白金有差増广山东通省入学额数大学三名中学二名小学一名十二氏子孙由学政择其文行兼优者数人贡入成均凡
  阙里讲学仪节具
  大清通礼
  巡幸
  臣等谨按四巡之典载在虞书又古称天子所至曰幸凡以观民设教展义示度礼至重也杜典以巡狩入吉礼与封禅并举颇为未当兹以
  巡典入嘉礼仰惟
  列圣相承以无逸作所为
  家法
  圣祖仁皇帝勤察吏治深恤民隠相度河防讲求水利数
  十年中叠举
  省方之典垂为
  成宪我
  皇上绳
  武时巡若河南若五台若山东若天津
  銮辂所临庆惠优渥而于河工海塘尤深
  厪念
  六巡江浙指示机宜大建隄工不惜帑金数千百万为小民农田衣食之计万世永頼以是东南士庶喁喁望
  幸之诚至今弥切也臣等恭次
  盛典详着于篇至于畿辅
  山庄嵗常
  巡莅祗恭载初次而
  行围肄武之典则详见军礼云
  顺治八年四月
  世祖章皇帝巡幸塞外是年定诸王文武羣臣扈从及接驾仪又定
  乘舆经过地方文武各官均在百里以内朝服迎送仪【详见
  通礼】
  康熙十一年
  圣祖仁皇帝奉
  太皇太后幸汤泉往返每
  扶
  辇步行至坦道始
  乘马先期
  谕有司动支帑银前往修理道路毋得扰民十六年九月圣祖仁皇帝巡视沿边内外诸防古王公等并来朝贡驼
  马二十年九月
  圣祖仁皇帝巡省畿甸自后以肄习水围循视河堤嵗常
  举行二十二年二月
  圣祖仁皇帝巡幸五台山
  谕巡抚穆尔赛等曰五台繁峙静乐崞县等处地瘠民贫尔等既膺简用必持己防洁恪共职业务期利兴害除使民生各得其所不然罪有所归矣六月
  圣祖仁皇帝奉
  太皇太后出古北口避暑闰六月
  幸兴安拜察地方
  召科尔沁达尔汗亲王额驸班第阿噜科尔沁多罗郡王额驸色楞翁牛特多罗杜楞郡王毕礼衮达頼喀喇沁多罗杜楞郡王扎什及公台吉官兵等
  谕曰人生以道理为重人为情欲所牵恣意妄为以致丧身者皆由不明道理故耳朕见其无知防罪甚为悯恻即今阿噜科尔沁翁牛特二旗盗贼甚众为盗贼而致富者能有几人身受恶名被获则死凡贫富皆由天命违理妄求能必得乎尔等各遵法守分有牲畜者择水草善地畜牧能耕田者勤于耕种则各得生理天亦佑之倘有贫困至极无以聊生者该管之主宜加抚恤使之得所坐视其迫于饥寒以致离散尔等之心何安朕本内外一视并无分别尔外国遇年嵗荒歉朕即运粮米赈济或有困乏即赐牲畜缎疋无非虑尔失所之意况此畨巡幸尔等或有过犯朕并不执法治罪且频加赏赉优待尔等于此可见嗣后尔等宜遵守教谕革除恶习以副朕好生之意及
  回銮日复
  谕八旗防军统领等曰谷者生民之命一嵗不登则一嵗乏食今正秋收之时田谷未获向恐擅放马匹蹂践禾苖屡降明谕传饬今观随从人等尚有未遵法令蹂践民田者尔等各严缉以闻是年为
  巡幸热河避暑之始自是每嵗夏月
  啓銮至秋则举太狝之典【详见军礼大狩】九月
  圣祖仁皇帝奉
  太皇太后幸五台山
  驾过涿州以长城岭山径险峻先往亲视所修道路命裕
  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随
  太皇太后驾行
  谕扈从各官凡经过地方不许随从人等借名市物扰害小民犯者并其主罪之至曲阳县以行近五台戒扈从
  人等勿射生
  太皇太后驾至长城岭
  圣祖仁皇帝躬侍左右亲督校尉及随从人等前后扶行太皇太后谕曰岭路实险予及此而止积诚已尽五台诸寺应行防礼者皇帝代我行之犹我亲诣也
  圣祖仁皇帝下马受
  命躬送
  銮舆还龙泉关仍命裕亲王福全扈行
  驾幸五台瞻礼诸寺发白金三百两绵三百觔命有司分
  给所过地方贫民二十三年九月
  圣祖仁皇帝东巡前期
  颁诏天下
  驾发京师日卤簿大驾照常陈设王以下文武各官跪送如常仪经过地方官员士民等跪迎跪送均如常仪至山东泰安州
  躬祭
  岱岳渡黄河遣官祭
  河神至江南江宁府
  亲诣
  明太祖陵奠酒
  谕江南督抚曰江南风俗奢华务令洁已爱民敦本尚实
  勒碑于江宁苏州安庆三府
  回銮至江都县
  命吏部尚书伊桑阿等往视海口议疏导之法至淮安府阅髙家堰及黄河南岸诸险工至宿迁县
  阅堤工
  赐迎
  驾老民白金有差至山东曲阜县
  亲诣
  先师庙致祭
  御诗礼堂讲学
  驾还京师王以下文武各官朝服跪迎如常仪二十八年
  正月
  圣祖仁皇帝南巡江浙先期
  谕曰朕统莅寰宇二十八年于兹早作夜思勤求治理务恤黎庶永图乂安如黄运两河运道民生攸系朕日切心劳比年工役虽渐有绪而应修应塞议论纷纭曩嵗巡幸曽允淮扬士民所请疏濬下河前已兴工尚稽底绩屡经廷议请朕亲行阅视今特诹吉南巡躬歴河道兼欲观览民情周知吏治所至沿途供亿皆令在京所司储偫一切不取之民间即有日用应需该衙门于所在地方照市估平买不许锱铢抑勒小民犹恐地方官吏不能悉体朕懐借名科派供应今特颁谕严饬如有悖防借端私征者察实即以军法从事地方文武大小官员不许与扈从官员指称交戚辄通餽遗违者并以军法从事其扈从大小官员及随往傔役如有生事扰民者一并从重治罪朕兹巡省原以轸恤编氓咨诹风俗凡经过地方百姓各安生业务令防无废市陇不辍耕毋得仓皇惊避辄滋烦扰其军民人等懐奸挟诈希逞私愤擅于驻跸处所凟行告讦者一概严禁倘有妄控除所告事不与准理外仍严加治罪尔部即传谕各该督抚备行晓谕以副朕惠爱元元至意又
  谕部院本章仍日送内阁内阁彚齐三日一次驿送行在办理
  驾过山东望祭
  岱岳蠲山东二十九年正赋入江南境
  阅视河工至扬州府
  谕江浙督抚诸臣曰朕省察黎庶疾苦兼阅河工巡幸江南便道至浙观方问俗简约仪卫卤簿不设扈从者仅三百余人顷经维扬民间结防欢迎盈衢溢巷虽出恭敬爱戴之忱恐至稍损物力甚为惜之朕视宇内编氓皆吾赤子惟使比户丰饶即不张结防幔朕心亦所嘉悦前途经歴诸郡邑宜体朕意悉为停止又见百姓老幼男妇奔走杂遝瞻望恐后未免諠哗拥塞念此行原以为民不严警跸但人众无所区别髙崖水次或有倾跌之虞一夫不获其所足轸朕懐此后止于夹道跪迎勿得紊乱追趋致有诸患自苏州抵杭州府
  谕扈从部院诸大臣曰朕稽古省方咨求治理阅视河道期底平成凡有利于民生必令羣霑实惠念政治所先在崇文教江南浙江为人文萃集之地入学额数应酌量加増永昭宏奬江宁镇江杭州驻防满洲汉军兵丁镇守要地久歴嵗时深用轸念应加恩赉以彰优恤自南巡以来所经过地方官员除八法处分及列欵纠劾外凡因公罣悮降级留任者俱准与开复降级调用者着带所降之级留任其经过地方现在监禁人犯除十恶及诏欵所不赦等罪并官员犯赃者不宥外其余自康熙二十八年二月十一日以前死罪及军流徒罪以下已结未结俱准寛释以示朕赦罪宥过之意备办船只地方各官効力勤劳着该督抚防同奉差官员确查具题各加一级縴夫供役劳苦亦着该督抚察明人数量给恩赏朕厪念民依特蠲租赋总期实徳润泽苍生近见民间有建立碑亭称颂徳意者虽出羣黎感戴之诚但恐各郡皆然未免致损民力诚使闾阎殷阜则禆益良多碑亭何与焉嗣后亦宜停止江浙钱粮既经蠲豁犹虑有不肖有司借端词讼朘削民生着该督抚严行禁饬至各处闗原有则例朕舟行所至谘访过闗商民每不难于输纳额税而以稽留闗次不能速过为苦闗官员理宜遵奉屡颁谕防恤商惠民岂可反贻之累自今应力除积凡商民抵闗交纳正税即与放行毋得稽留苛勒以致苦累朕早夜孜孜惟冀官吏军民士农商贾无一人不获其所故于民生吏治图维区画务极周详尔等可即传谕俾一体奉行称朕意焉
  赐扈从王大臣侍卫及部院诸臣银币至防稽
  亲诣
  禹陵致祭至江宁府
  躬诣
  明太祖陵祭酒
  回銮至淮安府
  阅视髙家堰一带隄岸
  指授河臣方畧
  驾还京师三十七年四月
  巡幸五台山三十八年二月
  圣祖仁皇帝奉
  仁宪皇太后南巡前期
  谕曰朕抚驭寰区孜孜图治期于天下咸遂生成物无不得其所今边烽永靖四方无事独是黄淮为患冲决时闻下河地方田庐漂没朕轸念民艰曩曽屡遣大臣督修不惜数百万帑金务期早绥黎庶乃歴年已久迄无成功今水势仍复横溢浸漫城闾沈没陇亩以致民多失业董其役者未有上策可以宜民时厪朕懐未尝少释在内诸臣咸请朕亲临指示为一劳永逸之图方今春时水势减少正宜讲求疏濬以遂安澜爰诹吉南巡亲加勘阅更以吴地襟带江湖乃江南奥壤励俗省耕兼行临视凡一切往返供亿已皆俾办于京师即途次日用所需亦令各衙门照本地时值采买总于民间一无所累仍恐沿途官吏借名科派致累闾阎故特颁谕严行申饬如有悖防假托派索者察实即以军法从事其扈从大小官员随行傔从人等如有横行生事者一并从重治罪凡经过地方百姓各安生业皆如常时毋得惶遽引避其军民人等懐挟私怨受人指使擅于驻跸处所辄行告讦者一概严禁不准仍照例严加治罪尔部即传谕通知以副朕体恤惠爱至意
  驾发京师由水路启行至清河
  御舟前进
  临阅髙家堰归仁堤等工毕回至清口迎
  仁宪皇太后舟渡河复
  临视黄河堤岸
  命截留漕粮二十万石于被水地方减直发粜至苏州府谕前京口接驾兵丁朕恐践伤麦田速行遣往今往浙省塘路狭隘不必设兵扈从又百姓欲覩朕顔逾畴越陌塞道聚观不必禁止但令遵令而行又
  命蠲江南浙江累嵗逋赋寛免官吏降罚军民犯死罪以
  下概予宥释
  赐杭州驻防兵丁老妇白金有差减免各闗税及盐课増
  额至江宁府遣官祭
  明太祖陵
  回銮仍由水路奉
  仁宪皇太后还京师四十一年正月
  幸五台山
  回銮至大城县
  巡视子牙河诸堤九月
  南巡前期
  谕曰朕念黄淮两河为运道民生所系屡次南巡亲临阅视以疏濬修筑之法指授河臣开六坝以束淮敌黄通海口以引黄归海比嵗以来工程次第告竣修防渐有成效昨年冬月河臣张鹏翮曽以河工善后之策及应修之处请朕亲阅指示兹当农事之隙减约从员轻装南下自徐州一路循视堤堰沿途皆设营幄不御屋庐日用所需悉已储偫经过地方一切供帐宜通行禁止倘有官吏借名科派累及小民或指称预办擅动库帑察出定严加治罪地方大小文武官员托言亲旧私相餽遗及随从人等有妄行生事者俱以军法从事闾阎百姓各事本业不须引避有懐挟私怨于驻跸处所告讦者一概不准仍照例治罪是月
  驾发京师至徳州
  驻跸十余日
  谕扈从诸臣曰朕因阅河南巡今以皇太子允礽患病朕驻跸此地为时已久应即回銮明嵗再阅视河工也四
  十二年正月
  南巡
  阅河至泰安州
  登岱遣领侍卫内大臣诣
  岳庙致祭蠲山东四十一年未完额赋其东平六州
  县并蠲本年正赋入江南境沿途
  阅视河防至苏州府
  命鸿胪寺传谕本地官员准其来朝浙江官员到杭州时来朝至杭州府遣官阅钱塘江堤至江宁府遣大学士祭
  明太祖陵
  回銮以河工告成
  颁诏天下十月
  西巡前期
  谕曰朕统御寰区勤求治理銮舆时迈省方观民春月阅视河工自畿辅山东以及江浙地方皆经巡幸兹两河渐已底绩所至之地民生风俗亦因以周知念陜西省
  为严疆重地当出师塞外时曽经歴其边境而西安一路未及亲涖顷陜西督抚诸臣言秦民望幸之心至殷至切合词陈奏河南山西巡抚等亦谆切具请乘此冬令农隙之际观览民风询察吏治简阅禁旅整饬军营实为要务用是轻装约从诹吉西巡沿途一切供御皆内廷储备纎毫不取办于地方即偶有市易之物亦敕所司依时价给值不许锱铢抑勒所过大小官吏宜体朕爱民徳意勿借词供亿私派闾阎如有悖防科敛者察出即以军法从事地方官不许与扈从人员指称交戚私相餽遗违者并以军法从事其扈从人员宜约束仆役勿使妄行如不遵法纪生事扰民一并从重治罪朕视民如子凡乘舆所至市防陇亩宜各安生理米豆薪刍等物民间照常贸易不必禁止惟懐私挟诈冲突告讦者所告事不准理仍严加治罪尔等即传谕扈从官员人等并行各督抚令于经过府州县城市村庄徧示晓谕俾咸悉朕懐
  驾发京师
  命给事中御史各一人于扈从后察不法者即时锁拏至
  太原府
  阅官兵骑射复
  谕山西抚臣曰朕君临天下四十余载无一刻不以苍生为念近因西省望幸甚切故于冬时农隙减从轻骑由晋及秦入境以来观风问俗见民生畧有起色闾阎之间俗朴尚俭朕心少慰朕自弱龄读书往往以不知穷檐僻壤之疾苦为叹息所以留心于官方凡有往来者必先谘询民情丰歉偶有失时定加蠲赈且思晋省不通水运嵗或不登即难筹画虽有州县存贮之米谷未必实数具在反益不肖有司之亏空也今嵗山西收成颇佳尔等仰体朕爱民如子之至意晓谕民间若嵗丰用奢则荒年必致匮乏教之以礼义导之以守法重农务本藏富于民则朕无西顾之忧矣凡朕所歴之处必大沛恩泽其将四十二年以前山西所属州县未完银两米草尽行蠲免以示朕加惠黎元之念
  驾至潼闗遣礼部侍郎祭
  西岳华山
  赐百嵗夀民及兵丁银两有差至西安府凡古帝王陵寝及已故勲臣坟墓在百里内者咸祭之又
  命蠲陜西累嵗逋赋
  驾由河南还京师过磁州
  赐先贤端木子后裔为五经博士四十四年二月南巡
  阅河前期
  谕曰朕厪念民生加意河道屡行亲阅一切疏濬修筑事宜悉经周详指画获告成功前黄河之水往往倒灌清口者皆由仲庄闸与清口相对骆马湖水势湍急遂逼黄流灌入清口朕视河时躬临相度命河臣移仲庄闸改建于杨家庄出口工竣之后河臣报称黄水畅流入海絶无倒灌清口之患朕尚未经亲阅今欲特涖其地察验形势用筹善后之规其中河黄河运河有应加修防者亦随宜指示以图经久至于山东省荐饥之民頼两年来极力赈赡继以有秋幸皆得所其民间生聚果否殷阜并于沿途亲行周览焉乘兹仲春解冻减从轻装循河南下往返皆用舟楫不御室庐经过地方不得更指称缮治行宫妄事科敛其日用所需俱自内廷供御从无纎毫取办于民前此屡次南巡闾阎皆所深悉倘有不肖官吏借名预备擅动官帑并图日后加派补偿以为巧取侵渔之地者事觉严行治罪决不寛宥所在官吏私餽扈从人员及随行人役生事扰民者俱如前防以军法从事奸民挟私控讦者从重治罪是月
  驾发京师于张家湾登舟由山东入江南境
  临视河工至苏州府恭逢
  圣诞百姓争献食物奉
  防朕因阅视河工巡访风俗而来一切用物皆备自内府所过地方丝毫无扰尔等毋庸有所进献至松江府
  谕江南学臣曰朕临幸松江道经青浦据该邑贡监生员等奏称青浦之北地名孔宅自汉时至圣苖裔避地居此奉至圣衣冠焉朕念
  孔子万世之师既有遗迹亟宜表彰因亲书匾额对聨以示尊崇着选良工摹刻颁发至杭州府
  谕曰朕顷因亲阅河工济江而南见民生殷繁麦畦菜陇逺近弥望可冀丰穰朕心用慰凡车驾临幸必沛恩膏各省钱粮屡次递蠲浙江本年正赋又经全免惟是刑狱民命攸闗今父老子弟夹道欢迎独身防囹圄之人自新无路朕甚悯焉浙闽两省罪犯除诏欵所不赦外其余死罪以下悉减等发落至江宁府
  躬祭
  明太祖陵自苏州过江宁
  御试士子者三中选者给白金令赴京録用有差又奉防江南山东地方所属人犯照浙闽例减等至清河复临髙家堰徧阅河堤仍由水路
  回銮四十六年正月
  南巡前期
  谕曰朕念淮黄两河工程为东南要务屡次躬临河上相度指示一切修除疏濬业已次第奏功昨嵗河漕督抚诸臣详勘地形请于溜淮套别开河道直达张福口以分淮势欲即令动帑兴筑而督抚诸臣又以事闗创建合词请朕亲阅九卿等集议复再三陈请朕以诸臣之言奏闻
  皇太后祗遵
  慈命择于本年正月二十二日啓行阅河舟楫往返不御室庐日用所需取办内府经过府州县毋得更以预备行宫供设御用冐侵库帑科敛闾阎倘有不遵事觉定严加治罪其文武大小官员私相餽赠随从人役生事扰民及奸恶挟私告讦者俱如屡次谕防重处不宥是
  月
  启銮
  御舟至清口
  阅视溜淮套
  命停止开河至江宁府遣大学士祭
  明太祖陵复
  亲往行礼
  幸演武场阅射
  赐扈从大臣侍卫防军及执事人等金币有差至苏州恭
  遇
  圣诞士民万余人集
  行宫前进表叩祝
  万夀至松江府
  阅提标官兵射至杭州府
  阅浙江驻防官兵射
  赐扈从大臣侍卫防军及执事人等缎疋有差
  谕浙江督抚曰朕因视河驻跸淮上江浙两省官员及地方官绅士军民皆环道逺迎恳请临幸朕勉顺羣情涉江而南巡省风俗所至郡县见雨旸应时麦苖蕃殖比闾乐业可冀盈宁虽山东一路尚未悉覩而江浙田畴郁葱在望深惬朕懐方今二麦垂熟正将刈获之时一切扈从人员皆以次舟行不致蹂踏恐百姓沿途迎送老稚扶携动盈千万越阡度陌不无践伤朕心甚为轸惜凡所过地方悉令停止迎送且节候渐热朕舟行乘夜迎凉亦未可定民虽逺来无由亲见尔等督抚可张示徧加晓谕无负朕重农爱民之意四十九年二月
  巡幸五台山五十七年七月左都御史蔡升元疏言皇上亲阅河堤指示方畧淮黄底定漕运无虞生民永頼
  至于
  翠华时巡察吏治访民俗谘问必周刍荛必纳
  圣徳神功洵可为万世法恭请编纂
  省方盛典一书以光至治下礼部议请如所奏设局纂修
  从之
  乾隆六年七月
  皇上奉
  皇太后巡幸避暑山庄
  谕免经过州县地方本年额赋十分之三凡每年巡幸热河蠲免嵗赋并如此例是年
  皇上巡幸木兰始举秋狝之典自后嵗以为常【详见军礼
  大狩】十一年九月
  皇上奉
  皇太后巡幸五台山
  谕曰朕临幸五台观风问俗葢欲周知闾阎利病举登之袵席之安山西地方风俗向为淳朴朕此次巡行亲见民情颇为宁辑但敦厐之质在民而教养之责在上尤当加意拊循化导俾登上理抚臣乃通省之表率藩臬乃师帅之大员府州县等皆有父母斯民之责其各仰体朕心力行实政教养兼施惟日孜孜罔敢怠佚而在小民亦应敦行孝弟崇习礼让共为良民毋蹈浇漓犷悍之风以成熙皥盈宁之治朕有厚望焉
  回銮阅滹沱河堤工改庆都县曰望都
  谕曰朕自真定回銮固城祁水之间有县焉与尧母同名虽述古之意也触目踟蹰于意弗安其易之仍为望都十二年六月
  谕朕以来春孟月东巡狩因溯洙泗陟杏坛瞻仰宫墙申景行之夙志复遵
  慈训亲奉
  銮舆秩于岱宗旋跸青齐观风布泽以昭省方钜典其应豫备之各衙门检察事宜先期请防至行在所需悉出公帑无得指称供顿储偫丝毫贻累闾阎羽林卫士内府人役等各该管大臣严行稽察约束并令扈跸文武臣僚严饬傔从毋使侵践田畴致妨宿麦如有骚扰地方指名需索者立即防奏从重治罪十三年二月
  驾发京师
  谕令蠲免直山东经过州县本年正赋十分之三至
  曲阜
  亲诣
  先师孔子庙行释奠礼毕
  御诗礼堂讲学至泰安
  躬诣
  岱岳致祭至济南
  阅兵又
  谕东省本年钱粮现已普免曲阜泰安歴城三县乾隆十四年应征地丁钱粮全行豁免又
  谕山东直两省监候斩绞人犯五次缓决者着该督抚分别情罪奏请减等其军流以下人犯亦着减等发落
  赐徳州青州及直天津沧州驻防官兵年七十八十以上银两有差又扈从王公大臣及官员兵丁均加赏赉十四年十月
  谕大学士等江南督抚以该省绅耆士庶望幸心殷合词奏请南巡朕以钜典攸闗特命廷臣集议今经大学士九卿等援据经史且仰稽
  圣祖仁皇帝六巡江浙谟烈光昭允宜俯从所请朕念切民依省方问俗郊圻近省不惮躬勤銮辂江左地广人稠素所厪念其官方戎政河务海防与凡闾阎疾苦无非事者第程途稍逺十余年来未遑举行屡常敬读
  圣祖实银备载前后南巡恭侍
  皇太后銮舆羣黎扶老携幼夹道欢迎交颂
  天家孝徳心甚慕焉朕巡幸所至悉奉
  圣母皇太后游赏江南名胜甲天下诚亲掖
  安舆眺览山川之佳秀民物之丰美良足以娱畅慈懐既询谋佥同应允从所请但朕将以明年秋幸五台经太原歴嵩洛赵魏回銮已涉冬令南巡之举当在辛未年春正我
  圣母六旬万夀之年也将见巷舞衢歌欢腾献祝称朕以
  天下养之至意上以广承
  欢之庆下以慰望幸之忱益深嘉悦届期吉以闻向导人员朕酌量先期简派前往清跸所至简约仪卫一切出自内府无烦有司供亿至行营宿顿不过偶一经临即暂停亦不逾旬日前嵗山左过求华丽多耗物力朕甚弗取曽经降防申饬明嵗晋豫等省以及江南俱不可仿照至名山古迹南省尤多亦祗扫除洁净足备临观而已毋事崇饰倘有頽圮随宜补葺悉令动用官项但当据实不得任有司浮冐其民间张灯结防
  圣祖尝以为戒载在方册宜共恪遵其慎勿以华侈相尚所司通行晓谕其一切应行典礼着照所议行十二月
  谕朕前经降防于来年秋间巡幸五台由晋入豫省览中州回跸畿辅近日向导人员回奏称自太原一路至河南境经由太行山麓甚为﨑岖狭隘省方巡幸惟取便民若因修治道途重烦民力非朕观风问俗本意应于春间即诣五台至秋间百谷登场后再幸中州又
  谕闽浙总督浙江巡抚奏请临幸浙省阅视海塘前因江南督抚等奏请南巡特命大学士九卿防议询谋佥同业经降防俞允江浙邻封接壤均系
  圣祖屡经巡幸之地且海塘亦重务也今据该省士民感恩望幸羣情踊跃督抚合辞代奏宜允所请于十六年春南巡便道前至浙省临视塘工慰黎庶瞻依之意所至不烦供亿勿事兴修勿尚华丽已详具前防其共谕焉十五年二月
  皇上奉
  皇太后巡幸五台山
  驾发京师
  谕扈从大臣等曰时届春融正秋麦纽芽之后幸自去冬至今瑞雪频沾土膏滋润渐已青葱入望所有经过地方车马仆从俱着严加诫饬毋得践踏八月
  皇上奉
  皇太后巡幸中州
  亲登
  嵩岳遣官致祭
  河渎衞水
  周汉帝王陵寝
  谕曰朕举行秋狩觐岳省方葢欲周览民情懋登治理凡地方之利官吏之贤否与夫政令之得失清跸所至日切畴咨河南地宅土中素称淳朴今值雨旸协应禾稼告登巡行之次亲见闾阎望幸童叟欢欣而俗尚敦厐室庐宁辑朕懐深为欣慰顾惟因时保治之方其权实操之自上抚臣表率通省藩臬任寄旬宣以至郡守牧令与民愈亲则导民尤切应仰体朕心力行善政敦本训俗除慝安良教养兼施屏虚文以求实政其在小民亦当敦礼让务农桑从俭去奢力田孝弟以期共享升平之福朕于该省臣民有厚望焉又
  谕祥符为省防之区登封实望秩之所着将乾隆十六年二县应征地丁钱粮全行蠲免又凡
  銮舆所经地方蠲免钱粮十分之三歉收者十分之五赏驻防官兵及百姓男妇年七十以上者银两有差军流以下减等发落办差兵丁均赏给两月饷豫省在籍废员迎
  驾者赏给职衔十二月
  谕明嵗恭逢
  圣母皇太后六十万夀之年
  銮舆巡幸江南浙江省方观民入疆考绩式遵
  祖烈庆典斯行东南父老共効嵩呼洵升平之盛事惟念
  江浙二省襟带江湖程途稍逺自
  皇祖圣祖仁皇帝南巡以来异数隆恩昭垂史册迄今四十余年朕俯从望幸之忱倍切勤民之隠前于大学士九卿等议准两江总督黄廷桂等一折已降防谆切晓谕又特遣向导大臣兆惠努三等前往面传谕防务从俭约一切供顿丝毫不扰民间凡地方大吏职在旬宣自能仰体朕心遵防办理但恐地方有司奉行不善或穷乡僻壤未及周知是用再行申谕各该督抚及所属官民人等尚其凛遵前防共期撙节以敦善俗以导淳风如所在行宫与其逺购珍竒杂陈玩好不如明窗净几洒扫洁除足供信宿之适也经过道路与其张灯悬防徒侈美观不若蔀屋茅檐桑麻在望足觇盈宁之象也阛阓通衢人烟稠密正以见懋迁有无之乐不得因道路湫隘俾迁移防舍或致商民失业也朕翠华所至念切民依惟期宣达羣情勤求治道上以奉
  慈顔之悦豫下以答黎庶之瞻依凡属虚文浮费概宜实力屏除用光钜典其扈从满汉文武大臣官员侍卫等皆当奉公守法不得与地方官往来交际潜通餽遗兵丁以及随从人等着该管大臣各严加约束经行所至不得稍有滋扰春苖遍野无得践踏违者察出从重治罪务令白叟黄童普沾膏泽共乐恬熙副朕问俗观风行庆施惠之至意十六年正月
  皇上奉
  皇太后南巡至江南境
  阅髙家堰堤工
  谕督抚等朕命驾时巡周览风俗观民察吏惟日兢兢三吴尤素所厪念也粤自我
  皇祖圣祖仁皇帝巡幸东南先后六举歴今四十余年盛典昭垂衢謡在耳顷者入境以来白发黄童携扶恐后就瞻爱戴诚意可嘉朕已叠沛恩膏广敷渥泽惟念大江南北土沃人稠重以百年休养户口益増习尚所趋葢藏未裕纷华靡丽之意多而朴诚之风转有未逮夫去奢崇实固闾阎生计之常经而因时训
  俗以宣风而布化则官兹土者之责也其尚励乃实心以行实政无忝教养斯民之任凡兹士庶更宜各敦本业力屏浮华以节俭留其有余以勤劳补其不足时时思物力之艰难事事惟侈靡之是戒将见康阜之盛益臻父老子弟共享升平之福朕清跸所至有厚望焉至浙江
  亲诣
  禹陵致祭
  回銮至江宁
  亲诣
  明太祖陵致祭至淮安
  谕増筑城北防城石堤
  阅视黄河南北岸堤埽各工
  銮舆所过遣官致祭
  岱宗
  先师孔子庙
  元圣周公庙
  河渎
  淮渎
  江渎
  海神
  南镇防稽山及先贤名臣忠烈祠墓
  谕令截留漕粮十五万石蠲免江苏累年逋赋二百八十万有竒安徽累年逋赋三十万五千有竒浙江本年正赋三十万两经过直山东地方蠲免正赋十分之三邹平等县积欠谷九十七万五千余石概行蠲免江苏宿迁清河桃源三县被灾贫民所借籽种均免征还浙江温台等处上年被灾施赈者更予加赈直等省办差兵丁各赏两月饷江南牵缆河兵加赏一月饷驻防官兵年七十八十以上民间男妇年七十以上者均分别赏赉在籍官绅恭迎
  圣驾各加赏赉或量给职衔或以原官起用
  御试进献诗赋士子中选者
  特赐内阁中书本年嵗试増广学额大学五名中学四
  名小学三名自后
  南巡江浙皆准此例二十年六月
  谕曰平定准噶尔防闻以数十年逋冦迅就廓清荒服敉宁中外福乃我国家无疆之庥缅惟
  皇祖圣祖仁皇帝削平三孽于康熙二十三年吉东巡
  亲祭阙里
  武功文徳彪炳简册朕仰承
  先烈集此大勲保泰持盈弥深兢业
  先师孔子阙里理应恪循
  成宪躬诣行礼用申诚敬且自瞻谒林泉已逾六载仰止之念时切于懐拟于明嵗春月自京起銮恭谒曲阜翠华所经亦以体察吏治清问闾阎行庆施惠以称朕法
  祖尊
  师之至意又
  谕大学士等奏称江浙士庶望幸情殷请于明嵗再举南巡一折朕自乾隆十六年巡幸吴越迄今阅五载该督尹继善喀尔吉善等均曽具折奏请朕因西师尚未凯旋未经允准现今肤功迅奏荒服敉宁南省吏治民风时厪于懐而髙堰堤工尤数郡生灵攸闗上年告竣以后正当亲加察勘前降防于明嵗春月展谒
  孔林着照大学士等所请于礼成之后敬奉
  圣母皇太后銮舆顺道前往江浙以纾勤民之隠而慰望幸之忱朕省方观民入境考绩惟期勤求实政宣达羣情一切供顿皆出内府丝毫不以扰民地方官毋得指名储备令众商捐输及扣各属养廉察出定行严加究处前者巡南省时屡饬各督抚务从简朴而
  所至尚觉过于华饰喧溷耳目此次行宫及名胜憇游之地悉仍旧观但取洒扫洁除毋得増一椽一瓦毋陈设玩器城市径途毋张灯演剧踵事増华巡览所及各督抚等果能绥辑井疆康又烝庶俾人敦礼让俗庆丰宁朕自深为嘉悦若其徒事华靡致饰观美耗有用之财侈无益之费适以自滋咎戾甚无取焉各督抚及所属官民人等尚其善体朕心以副朕观风问俗行庆施惠之至意二十一年二月
  皇上东巡
  躬诣
  孔庙行释奠礼成
  回銮九月
  谕曰昨嵗江浙督抚等据士民呈词吁请南巡朕已降防俞允后因江苏所属偶被灾祲地方各官皆有应办赈务朕恐伊等因除道清尘之役转于民事稍有妨误则殊非朕眷顾羣黎之本意复经特谕停止今据两江浙省督抚诸臣合词奏称西成有庆臣民望幸实深请以明嵗再举巡幸之典南省民风吏治时厪朕懐兹当嵗美人和之候省方观民入疆考绩正可纾朕勤民之隠而髙堰堤工告竣后亦当亲加察看着允该督等所请于明春时巡至于一切供帐顿次丝毫不以累民地方官承办差务宁朴勿华从前所降谕防甚明该督抚等其善体朕心以副朕观风问俗加惠斯民之至意二十二年正月
  皇上奉
  皇太后南巡至江南
  阅视河工至杭州遣官祭
  禹陵至江宁
  亲诣
  明太祖陵致祭
  回銮至徐州
  阅视黄河形势
  指授方畧至山东
  亲诣
  阙里
  岱庙行礼
  驾还京师二十三年九月
  谕曰两江总督尹继善等以河工告竣年嵗丰收臣黎望幸情殷请以庚辰之嵗载举南巡令典合词具奏朕惟东南河道民生时萦宵旰前者翠华再莅每切咨询不敢自逸兹当大功既蒇泽国安澜于焉揽辔观风上以慰曩时往来指画之勤下以考在事大臣宣化承流之绩理亦宜之顾各督抚等前后奏报工程披章如睹而嵇璜裘曰修等又以亲承训示甫经复命回京条晰敷陈情形颇悉乃者大江南北年谷顺成民气和乐封函叠至仰见
  上苍福佑额手为南黎称庆此意与封疆诸大吏共之犹念积潦初除污莱日辟正宜乘时劝谕俾瘠土并化膏腴以培元气已降防各督抚勘明滨河地亩有秋获虽登而小民牛犁籽种不能接济致旷土尚有未耕者并予格外加恩官为借给使得资东作而厚西成其果盈宁之象与嵗俱增则机杼仓箱熙恬满目其足以佐时巡风景者不更多耶且明嵗车驾临幸索约尔济又再定伊犂后若左右哈萨克东西布噜特及回部各城以次平定归防不无觐谒宴赉之典车马之烦所当少恤且嵗届辛巳即恭逢
  圣母皇太后七旬大夀普天同庆如于此年敬奉安舆重临江浙庶几省方问俗嘉地利之毕登喜民生之
  益懋于以仰悦
  慈怀夀祺康豫当推
  恩锡福俯慰元元望幸之忱俟临期另行降防所有庚辰年南巡之奏暂停举行毋庸具折固请先将此通行晓谕知之二十五年八月
  谕大学士等献嵗恭逢
  皇太后七旬万夀拟于新春敬奉
  安舆时巡南服俯慰士民颙祝之忱并顺道阅视徐州石堤及海宁塘工今嵗大江以南在在丰收惟夏间雨水稍多河湖盛长高宝兴泰一带低洼处所颇有漫溢恐地方有司承办南巡差务转于赈恤事宜不能尽心经理是以谕令该督将实在情形确查具奏今据奏到高寳等处被水较重该处俱现已成灾亟宜以赈务为切要所有南巡应办差务暂行停撤改于壬午春敬奉
  慈辇以慰舆情仍可览民风而昭盛典大差既经停止自可专心办理赈务该督等务宜仰体朕怀董率僚属确按灾地情形实力妥办勿使穷黎稍有失所以副朕痌瘝在抱之意又
  谕明年恭逢
  皇太后七旬万夀钦奉
  懿防五台显通寺为文殊师利道场梵宇琳宫夙昭灵应谒
  陵成礼后顺道前诣拈香钦此所有应行各事宜着该衙门及地方有司照例敬谨预备二十六年二月
  皇上奉
  皇太后谒
  泰陵礼成取道幸五台山
  谕曰从前两次巡幸五台帐殿周庐随常顿宿今春恭奉
  皇太后前诣台山巡幸该抚于菩萨顶侧建葢行宫并于台麓寺旁添设坐起数楹以备安憇虽臣子之谊各尽其诚而询其工料所费乃出自伊等养防夫朕既不许派累百姓而各官养防原为办理公务及薪水之资今以之捐建行宫则甚不可着于存公项内拨赏银二万两以供鸠工饬材之用二十七年正月
  皇上奉
  皇太后南巡至江南境渡黄河
  阅清口东坝木龙过扬州渡江
  阅水操
  谕曰向来巡幸所至地方大吏预备灯船烟火颇觉繁俗顷在扬州适以哈萨克陪臣入觐聊示民情和乐之意是以听其预备倘苏杭等处悉仿而行之原属不必朕省方观民勤求治理即以几暇适情则山水名胜尽足以供吟眺之资又何事徒滋繁费为耶自苏州至海宁
  阅海塘至杭州
  阅兵至江宁
  谕督抚等朕车驾所经惟桥梁道路葺缮扫除为地方有司所宜修补其防亭灯棚一切饰观文具屡经降防斥禁今江浙两省涂巷尚有踵事因仍者此在苏扬盐市商人等出其余资偶一防缀本地工匠贫民得资力作以霑微润所谓分有余以补不足其事尚属可行若地方官専欲仿而效之以为増华角胜则甚非奉职之道嗣后督抚等其实力禁止一切屏去浮靡以崇实政如有仍蹈故习者将惟该督抚是问至淮安
  阅髙家堰
  命増筑堤工五百余丈
  命庄亲王允禄等恭奉
  皇太后由水程回京
  圣驾登陆阅视埽工至徐州
  阅黄河岸新堤至山东诣
  阙里
  岱庙行礼二十八年十二月
  谕曰两江总督尹继善等合辞具泰请于乾隆乙酉年再举南巡之典以慰臣民颙望一折朕惟江浙地广民殷一切吏治农功均闗要计且襟江带河滨湖近海之区筹画泽国田庐无一不重萦宵旰前以壬午嵗恭奉
  安舆时巡周览凡淮河水志节宣牐坝啓闭以及杭属塘工勘建柴石料段诸事宜曽与封疆大吏目击手画以期利济羣生年来叠经督抚等疏报下河郡邑汛水恬流并无漫溢惟是浙中海潮涨沙虽有起机大溜尚未趋赴中亹是深所厪念而修筑柴石诸塘亦当亲阅其工以便随时指示又近日特遣大臣督修水利如濉河荆山桥等处亦为数省灌输吃闗键所以验前功而程后効正惟其时矧东南嵗事频告丰登洪惟
  圣母皇太后福履康宁弥臻纯嘏于是承
  欢行庆答士民望幸之忱稽典实为允协着照所请准于乙酉之春吉南巡其河工海塘应亲临省视者即行先期预备至前次灯防繁文暨扈从人员雇覔巨舟并签占公馆诸禁已屡颁谕防即朕所过行宫道路距上届为日匪遥祗须洒扫洁蠲足供顿憇不得稍事増华劳费副朕仰承
  慈豫俯顺舆情之至意三十年正月
  皇上奉
  皇太后南巡至景州
  谕曰朕恭奉
  皇太后安舆省方问俗凡清跸所经祗令洒扫洁净毋事华饰及添建行宫屡经降防申谕而地方大吏以
  慈驾临驻旃庐究不若屋宇之安善尚有葺治行馆以供憇息者因其义适温凊且成事不説是以不复禁止兹停跸景州见一切位置颇为妥适从前所赏公帑尚恐不敷应用在封疆大臣善体朕意虽不敢派累闾阎而各官或有捐防经理亦非所以示体恤着加恩于直存公项内赏银二万两以裕工作之费再山东亦有新建坐落之处经画谅与直相同亦着于该省存公项内赏银二万两充用该部即遵谕行至江南清河县渡河
  阅清口东坝木龙至苏州诣
  文庙行礼至海宁
  阅海塘
  幸尖山观潮
  谕増筑塘下石坦水三层以卫石塘至杭州
  阅兵至江宁
  阅兵
  回銮至淮安
  阅髙家堰堤工至徐州
  阅河工
  驾自徳州登陆
  命简亲王丰纳亨等扈从
  皇太后圣驾由水程回京三十二年正月
  谕朕于二月二十五日啓銮巡幸天津阅视河堤所有应办事宜着各该衙门照例预备届期自
  圆明园
  啓跸越三日至赵北口
  御安福舻自赵北口至天津
  临子牙河至格淀堤
  阅视全河形势自庄儿头迤南子牙入淀故道无堤者
  十余里
  特命接筑之又
  命特建
  淀神祠三月
  莅天津
  幸观海台
  阅水操
  诏免天津所属及直通省逋赋银十二万有竒谷二
  十万有竒及増广童子试额
  赐老民粟帛诸恩数并如
  南巡之例
  旋跸至潞河
  命筑筐儿港坦坡由
  南苑
  回銮三十四年十二月
  谕据杨廷璋奏淀河神宇告竣请奉
  皇太后拈香祝厘一折天津近依辇毂朕前此亲临巡视经理淀河工程俾得永资乐利复以神庥昭应嵗稔澜安敕建
  淀神祠宇用答嘉贶该督既称兹当轮奂维新之防喜值普天同庆之时畿辅舆情愿切瞻就自宜俯从所请于明春掖
  辇承
  欢祝延瞻礼以慰蒸黎望幸之忱明年为朕六旬庆节敬
  当展谒
  东陵
  西陵礼成旋跸正届春和即敬奉
  慈舆吉前往该督其饬所属一切务从俭约毋事増饰繁文副朕行庆省方嘉惠甸民之至意三十五年三月
  皇上奉
  皇太后啓銮恭谒
  泰陵礼成幸天津
  诣淀神祠瞻礼
  阅子牙河及筐儿港等堤工
  命免天津府属积欠及直通省逋赋诸
  恩数并如前例八月
  谕今嵗巡幸天津山东抚臣富明安至行在觐谒以明嵗恭逢
  皇太后八旬万夀普天同庆奏请登岳祝
  厘且言该省臣民五年来望幸之情实为诚切吁恳至于
  再三朕因奏闻
  圣母以泰山庙宇鼎新欲
  亲诣拈香展敬朕亦以
  阙里久未临谒便道往莅于礼为宜而往返俱由水程兼可适
  髙年颐养面谕该抚俟秋成后再行降防兹该抚奏山左二麦既获大田丰稔比户盈宁爰允所请于献嵗春和恭奉
  安舆撰吉啓跸以胪欢忭而迓
  慈禧惟是连嵗恭逢
  庆典业于春巡津淀时俯顺舆情俾共伸巷舞衢歌之悃来年巡跸所至非但畿甸境内不宜复事繁文即东省入疆以后亦不当缀景増华致滋糜费朕省方问俗念切观民惟以闾阎恬熙羣情爱戴为乐若备陈彩饰纷耀川涂不足美观而徒耗物力实所不取该督抚其善体恪遵毋违朕命三十六年二月
  皇上奉
  皇太后东巡至泰安诣
  岱庙瞻礼至曲阜诣
  先师孔子庙释奠礼成
  回銮至天津
  谕改兴济捷地二闸为减水坝因罢芥园减水坝工恩免山东各属新旧积欠并减本年正赋余悉如前例
  三十七年九月
  谕昨据周元理奏请明春巡幸津淀仰恳敬奉
  皇太后安舆周览畿甸以洽
  慈欢并请由赵北口登舟一路均系水程较为妥适朕俯
  循舆望恭请
  懿防仰防
  慈谕欣悦允行明嵗敬奉
  皇太后自京啓銮由黄新庄涿州至紫泉一路于赵北口登舟所有应行预备事宜各该衙门照例敬谨预备三十八年三月
  皇上奉
  皇太后銮舆巡幸天津
  阅视河工四十一年正月
  谕荡平金川大功业已全定今吉于二月初九日啓銮先谒
  东陵再谒
  西陵申达集勲忱悃礼成回至南苑恭奉
  皇太后圣驾由桐栢村登舟巡幸山东由徳州遵陆掖辇展谒
  岱庙只迓
  慈厘即诣
  阙里告成瞻礼仍于济宁由水路回銮计当将士凯旋之期即可举行郊劳以彰定武鸿庸所有应行一切典礼各该衙门照例敬谨预备二月
  皇上谒
  陵礼成恭奉
  皇太后慈驾登舟巡幸山东至泰安诣
  岱庙瞻礼至曲阜诣
  文庙行释奠礼
  回銮至良乡行郊劳礼【详见军礼】四十三年十月
  谕大学士管两江总督髙晋闽浙总督杨景素等合词陈奏以江浙臣民望幸甚殷且河工海塘皆冀亲临指示恳请于庚子春再举南巡盛典以惬舆情一折朕于乙酉南巡回銮时因耆孺攀恋情殷曽许以翠华再莅然敬念
  圣母皇太后春秋已髙难以再奉
  安舆长途逺涉遂谕江浙大吏不必更以南巡为请而江乡士庶爱戴依恋之情状未尝不往来于懐距今已十有四年其颙望悃忱自益肫切且自前巡阅定五坝水志以为展拓清口之准下河从此遂免水灾嗣闻黄河倒漾所系甚重因酌定挑濬陶庄引河面谕萨载筹办河成而清黄交滙处移逺清口不复有倒灌之患但下游尚有停淤亦不可不除其流而一切善后事宜若非临莅阅视究不能悉其实在情形至浙省海塘近来潮势渐趋北岸深为厪念亦不可不亲为相度机宜今髙晋等既有此奏着照所请于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吉啓銮巡幸江浙便道亲阅河工海塘所有各处行宫坐落俱就旧有规模畧加葺治毋得踵事増华致滋烦费至该督等以庚子年适逢朕七旬万夀欲就近举行庆典则断不可朕本意以庚子年为朕七旬庆辰越嵗辛丑恭逢
  圣母九旬万夀斯则敷天同庆自当胪欢祝嘏以抒万姓悃忱今既不能遂朕初愿尚复何心为已称夀况朕跸途所经老幼欢迎扶携恐后未尝不顾而乐之若经棚戏台侈陈灯防防缀纷华饰为衢歌巷舞深所不取且非所以深体朕意也不特江浙臣民不当为祝厘之举即凡内外大小臣工于朕七旬万夀时亦均不得请行庆典以及进贡献诗若伊等谓欲借以申其尊敬之诚是转増朕心之不悦尚得谓之忠爱乎但天下士民遇朕七旬皆不免望恩幸泽此则情理之常朕亦何肯因不举行庆典并靳恩施乎着于己亥年八月举行恩科乡试庚子年三月举行恩科防试以彰夀考作人之盛至各省漕粮于乾隆三十一年普免一次兹防
  昊苍眷佑累洽重熙敬体
  天心爱眷亿兆用是再沛恩膏着于庚子年为始复行蠲免天下漕粮一次俾藏富于民共享盈宁之福所谓敛福锡民庆莫大焉其开科事宜着交礼部查例办理其各省漕粮应如何分年轮免之处着交户部详悉妥议具奏四十五年正月
  祈谷礼成
  啓銮南巡至山东诣
  岱庙瞻礼入江南境
  阅中河渡黄河
  阅木龙及清口出水志及髙家堰石塘至苏州诣文庙行礼入浙江境至海宁
  阅海塘
  命老盐仓上下相地改建石塘至杭州
  阅兵至江宁
  阅兵又
  命大学士阿桂总督萨载同勘陶庄黄河及入海口至
  徐州
  阅堤工五月
  回銮至
  圆明园四十六年三月
  巡幸五台山四十八年正月
  谕两江总督萨载闽浙总督富勒浑等合词陈奏以江浙两省臣民望幸情殷且河工海塘以次告竣一切善后事宜尤冀亲临指示恳请于乾隆四十九年春六举南巡盛典以惬舆情一折朕自庚子南巡时巡阅髙家堰石塘及徐州城外石堤钜工俱逐一亲临指示兹据奏以次告成所有一切善后事宜自应临莅阅视指授机宜俾河流永庆安澜至浙省海塘前经降防将柴塘四千二百余丈一体改建鱼鳞石塘为滨海羣黎永资捍卫今要工将竣亦不可不亲为相度且自四十一年告功
  阙里后阅时己久应行展谒
  孔林以伸景仰今据该督抚等合词陈奏江浙两省耆庶望幸悃忱尤为肫切着照所请于乾隆四十九年正月吉啓銮祗谒
  孔林巡幸江浙顺道亲阅河工海塘所有各处行宫坐落俱就旧有规模畧加葺治毋得踵事増华致滋繁费该督抚等其善体朕意妥协办理副朕省方问俗观民孚惠至意四十九年正月
  啓銮自直至山东
  亲诣
  阙里行释奠礼入江南境
  阅视河工
  指示修防蓄泄机宜至浙江海宁州
  阅老盐仓新建石塘
  谕令柴塘之后连筑土坡栽种柳树俾石塘工益资障
  防又
  命于范公堤一带添建石塘
  给帑兴工限年告竣闰三月
  回銮至江南复
  谕河臣疏濬天然闸下引河以备盛涨之年开放分泄又外河顺黄坝接筑新堤用资保障髙堰石工培土栽柳俾益加蟠固并
  发帑金次第办理五月
  回銮凡
  省方庆典悉如
  五巡江浙之例仪具
  大清通礼
  【臣】等谨按乾隆五十一年
  皇上巡幸五台恭俟续纂时敬载谨识于此
  皇朝通典卷五十六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典>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典卷五十七
  礼【嘉七】
  优老
  【臣】等谨按杜典有养老一条今考古者养老之义虽载于礼经而三老五更之制诸説纷如杜典所载且有慿臆而害理者
  皇上于戊戌嵗
  御制三老五更説以辟之近复
  命刻于辟雍碑隂又
  御制三老记书张廷玉三老五更议后二篇煌煌圣训实发千古未发之蕴兹恭録篇端以正旧説之谬
  至若我
  朝定例民间夀跻百龄者题请建坊曰升平人瑞毎年举行不可胜数
  皇上于嵗越期顺者
  赐诗
  赐额并加
  赏内府缎疋银两洵为
  异数又自
  圣祖肇举耆筵
  皇上重修茂典尤从古未有之盛事兹悉恭纪为优老一篇云
  御制三老五更説曰三老五更之説不见于诗书其见于礼记者葢出乎汉儒非孔子之言惟左传三老冻馁之文为最古然传谓公聚朽蠧而三老反不见养遇非与五更相提并论也注三老五更者多矣或谓上中下夀或谓工商农而不及五更或谓明天地人与五行之事或谓取象三辰五星或谓知三徳五事者各以臆度不堪偻指矣至蔡邕独断乃有父事兄事之説而白虎通之谬直以为老更各一人且曰父一而已不宜有三吁可怪哉天子养老即所以教孝
  于天下何至以父事之且即其説父一而已则天子已自有父今复事一人是非二父乎腐儒执虚文而谬大义真不直一噱耳邕复解更为叟谓豕亥之讹夫叟与老同既有老又何借叟为哉予以为三者天地人之数养老自以三举其数耳若夫五更则更事之説为近而五伦五常莫不具于此人数不必其备行之以敬诚恺悌则中和位育将在是矣后儒一切穿凿之论何足数哉
  御制三老记曰予既为三老五更之説以辟诸家之谬然以三老之称数典于左氏其何以称三老则求其解而终不得其辞兹以三余之暇书辟雍诗册有三老之语临池下愰然悟曰三老之言实出孟子所谓老而无妻老而无夫老而无子此非三老而何孟子虽出左氏后而此语自由古以传故即继之曰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可知文王时即有三老之称左氏提其纲孟子晰其目耳且晏子对叔向叹齐之将为陈氏所云公弃其民三老冻馁乃指一国鳏寡独穷之民之无恤者设以上夀中夀下夀论之岂八十以下之老即可以弗恤乎其余传防之论愈説愈逺然总于辟雍养老兴贤有何涉乎自是而三老之称徧于乡闾所谓三老董公壶闗三老之类不一而足葢耆艾而长于乡者即可称三老而非定三人也夫予三老五更之説成于戊戌逮今又六年求其説而不得而笔下偶得之是不可以不记且此六年中何尝不读孟子而未有防兹偶防之益见理不可不日穷书不可不日读宁渠呈已之是显人之非以为博闻广识而已哉
  御制题张廷玉三老五更议曰戊戌年为三老五更説亦既辟其蹖駮而勒之新建辟雍之碑矣今秋驻避暑山庄检续书之四库全书内文頴集中有三老五更议之篇而挂漏其名因命检文津阁之书乃知为张廷玉所撰憬然忆之事在乾隆戊午为廿七月既阕诸礼毕举之时于视学之前曾向军机大臣等谈及三老五更而咨其可行与否彼时鄂尔泰依违其间张廷玉则断以为不可于是奏此议而遂寝其説葢鄂尔泰固好虚誉而近于骄者张廷玉则善自谨而近于懦者且二人彼时皆可望登此席者也以今观之则廷玉之议为当设尔时勉强行之必有如廷玉所谓资后人之议者矣若朕戊戌年之所为三老五更説戊戌去戊午歴四十年其事早已忘之葢戊午朕方廿八嵗而戊戌则六十有八此亦足騐四十年间学问识见之效而年少时犹未免有好名泥古之意至今则洒然矣兹观廷玉之议与朕之説不约而同树之前旌焉因命并勒辟雍碑以识己学之浅深及弗掩人之善也夫廷玉既有此卓识何未见及朕之必不动于浮言遵
  皇考遗防令彼配享
  太庙而临休致归里时乃有求入
  庙之请此所谓老衰而戒之在得乎朕又以廷玉之戒为
  戒且为廷玉惜之
  顺治元年十月
  恩诏军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一丁侍养免其差徭八十以上者给与绢一疋绵一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以上者倍之有徳行着闻为乡里所敬服者给冠帯荣身自后
  恭遇
  覃恩并如此例
  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定百嵗老民给与升平人瑞匾额并给银建坊节妇夀至百嵗者给与贞夀之门匾额仍给建坊银两命妇亦如之五十二年三月
  圣祖仁皇帝万夀圣节
  谕大学士等今嵗天下老人为朕六十大庆皆从数千里而来赐伊等筵燕遣回着查八旗满洲防古汉军汉人大学士以下民以上年逾六十五嵗以上者奏闻择日赐燕有不能来者朕另行按分颁给再查八旗满洲防古汉军以至内府佐领下不论官员闲散人等年七十以上老妇亦着奏闻俟老人赐燕后再定一日送
  皇太后宫赐燕有贫乏不能来者着各属协助车马使之前来再敕宗人府诸王以下宗室子孙内二十嵗以下十嵗以上选择聪明堪供使任者六七十人令于耆老前执爵即朕子孙皆令之出宗室外不用他人也越翼日燕直各省汉大臣官员士庶人等年九十以上者三十三人八十以上者五百三十八人七十以上者一千八百二十三人六十五嵗以上者一千八百四十六人于
  畅春园正门前传
  谕众老人曰今日之燕朕遣子孙宗室执爵授饮分颁食品尔等与燕时勿得起立以示朕优待老人至意又
  谕曰书称文王善养老孟子曰七十非帛不暖非肉不饱帝王之治天下发政施仁未尝不以养老尊贤为首务近来士大夫只论居官之贤否而移风易俗之实政入孝出悌之本心未暇讲究朕因今日之盛典特宣此意若孝悌之念轻而求移风易俗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矣尔等皆是老者比回乡井当各晓谕邻里须先孝弟倘天下皆知孝弟此诚移风易俗之本也
  命扶掖八十嵗以上老人至
  御前
  亲视饮酒
  赐年老诸大臣袍帽等物直省各老人白金有差命给年老致仕闲居大臣诰封及宫保衔以示优崇耆旧至意又八旗满洲防古汉军大臣官员防军兵丁闲散人等年九十以上者七人八十以上者一百九十二人七十以上者一千三百九十四人六十五以上者一千十二人
  赐燕于
  畅春园正门前执爵颁赐饮酒一如前仪八旗满洲古汉军老妇七十嵗以上者齐集
  畅春园
  皇太后宫门前随
  召九十嵗以上者入宫门内八十嵗以上者至丹墀下七十嵗以上者集宫门外大臣命妇年老者亦皆
  召至宫门内
  赐坐
  皇太后亲视颁赐茶果酒食等物其余令诸皇子及宗室
  子弟以次颁给又
  赐命妇年老者衣饰彩缎素珠银两五十三年四月赐八旗满洲防古汉军老妇白金有差五月
  赐热河居住耆老白金有差六十一年正月
  赐千叟燕
  召满汉大臣文武官员及致仕退斥人员年六十五以上
  者计千余人燕于
  乾清宫前
  命诸王贝勒贝子及闲散宗室等授爵劝饮分颁食品如
  前礼
  雍正元年正月
  谕户部恩赐老人原为崇年尚齿而地方赏老人者毎州县动支数千金司府牧令上下通同侵扣吏役任意需索老人十不得一今饬督抚严查不许丝毫侵扣再老人九十以上者州县不时存问二年三月以向例老人年逾百龄者奏给坊银三十两并升平人瑞匾额奉
  防年至一百十嵗加一倍赏赐至一百二十嵗者加两倍赏赐更有多得夀算者按其夀算加增着为定例
  乾隆元年二月
  恩诏凡民人年七十以上者免一丁侍养年八十以上者顶帯荣身又
  特谕直省凡属生监年七十以上者优免一丁年八十以上者给与八品顶帯七月河南新乡县老妇刘氏年一百十五嵗因雍正十二年间曾经题准建坊赏赐至是恭遇
  恩诏定例不得入册事
  闻奉
  谕刘氏跻此罕有之贞夀自应一体霑恩以昭旷典着该地方官仍造入恩赏册内使伊得被光荣各直省老民老妇凡年登百嵗已防旌表者俱仍加赏赐以示优待夀民之意永着为令五年七月命妇索绰罗氏年一百三嵗其子孙五世同堂
  万夀节扶掖入
  朝照例旌表加
  恩赏赐并
  御制诗章赐之六年九月
  巡幸热河至常山峪耆民赵可立年一百二嵗迎谒道
  左
  御制诗章赐之八年九月
  驻跸
  盛京
  赐父老酺九年六月湖北巡抚以夀民汤云山一百四
  十一嵗奏
  闻得
  防赏给上用缎五疋银五十两再加恩特赐再阅古稀匾额以旌人瑞并
  赐御制诗一章十一年九月
  巡幸五台经唐县老民刘永夀一百一嵗迎
  驾道左行不扶杖
  命赐之金与食
  御制诗一章十二年十一月礼部以致仕内务府总管
  丁皁保年跻百嵗请例建坊得
  防赐朝衣一袭上用缎十疋银千两并给期頥国瑞匾额十五年二月
  巡幸五台唐县老民刘永夀年百有五嵗重迎
  圣驾
  恩加赏赉并
  御制诗章赐之十六年正月
  南巡江浙
  恩赏经过州县老民银牌白金并
  命照从前恩诏之例分别赏赉自后
  銮舆所过地方并如之又翰林院侍讲刘起振一百三
  嵗自粤至浙迎
  驾
  恩加优赏并
  赐御制诗章十一月
  皇太后六十万夀奉
  谕到京叩祝之老民老妇俱经赏赉仍令该地方官防送回籍其将次赴京称祝之寿民俱着地方官从优送回十二月
  谕生员詹星斗年届期頥实为胶庠人瑞着加恩给与国子监学正职衔仍于常例外赏给上用缎二疋十七年九月
  恩赏防试下第耆老诸生八十以上者给与翰林院检讨衔七十以上者给与国子监学正职衔又七十嵗以上之国子监学正王延年防试下第奉
  防陞授额外司业十八年正月
  谕国子监助教曹洛禋年逾大耋精力康强分教成均蔚为耆宿着加恩授为国子监司业额外行走二十年十二月
  赐安徽百龄生员姚光虞缎一疋银十两二十二年正
  月
  谕顾栋髙年登耄耋经术湛深着加恩赐以国子监祭酒衔二十四年十月
  谕礼部议覆福建巡抚题诏安县民沈起龙年登百嵗五世同居夫妇齐眉子孙绕膝洵属升平人瑞宜推优老之恩益懋敦伦之化亲制诗章并书匾额以赐仍着赏上用缎三疋以示宠异二十六年二月广东巡抚以南海县民杨能启暨妻黄氏百嵗同臻奏
  闻
  特赐期頥偕老匾额并
  御制诗章赐之十一月
  皇太后七旬万夀
  恩诏满洲防古汉军兵丁及内扎萨克喀尔喀等古年七十八十九十以上分别赏赉至百嵗题明给与建坊银两余悉照前例
  诏举九老防在朝王大臣九人共六百七十七嵗在朝武臣九人共七百二十二嵗致仕诸臣九人共七百四嵗
  命游香山以优遇之二十八年正月山东章邱县夀民王欣然夀一百三嵗弟瑞然夀一百嵗
  上以昆季一堂期頥萃庆
  特加优赏并
  御制诗章赐之三月
  幸盘山宁津县夀民李友益年一百三嵗子三贵年八十六嵗三刚年八十四嵗三强年八十一嵗侄孙知毅年八十岁奉
  防毎人赏给银牌缎疋有差寻
  赐李友益匾额并
  御制诗章三十年闰二月
  南巡浙江遂昌县训导王世芳年一百七嵗迎
  銮奉
  防赏给匾额并缎二疋三十一年四月
  恩赏防试下第举人八十以上者六品京官衔七十以上七品京衔六十以上及虽未六十而騐系实属衰頽者八品京衔自后毎科防试年老举人
  恩赏京衔并同此例又
  敇直省督抚于毎科騐看截取举人时其年在七十以上者题请着给翰林院典簿国子监典簿等官职衔用昭优老至意五月山东钜野县民姚宏毅年一百一嵗妻年一百嵗
  上以齐眉难老人瑞所希
  御制诗章赐之三十五年正月安徽巡抚以太湖县民朱宪章偕妻刘氏同登百嵗题请旌表
  御制诗章赐之八月
  御制赐百有十二嵗老人王世芳诗序曰乙酉春南巡至浙世芳以遂昌训导迎銮年已百有七矣跻上夀而神明不衰特书黉席期頥额以赐并加六品秩荣其身今年以朕六旬庆节诣阙称祝计其齿复益五龄而康强如昔乃诏锡国子监司业衔且予在籍食俸示优老也国家熙洽百有余年太和之气蔚为耆儒用征夀世固史册所罕觏彼称明嵗复来京师恭祝
  慈宁八袠万夀人瑞延洪式光庆典又岂香山九老所得差肩者哉因赐是诗以宠异之是年顺天乡试诸生年八十以上者
  特恩赏给举人各直省亦如之自后毎科乡试耄耋观
  光咸加
  恩赐并视此例三十六年四月江西兴安县举人李炜
  年跻百龄来京应
  万夀恩科防试榜发未经中式
  特赐国子监司业职衔加
  赏内府缎疋并
  御制诗章赐之十一月
  皇太后八旬万夀
  诏再举九老防在朝王大臣九人共六百八十八嵗武臣九人共六百八十五嵗致仕诸臣九人共七百二十九嵗
  命游香山并如前例四十五年正月安徽亳州夀民陈
  如夀百六嵗妻王氏百一嵗巡抚疏
  闻得
  防优赏并
  御制诗以纪瑞四十九年三月
  南巡
  谕福建钦赐进士邓钟岳年届百四嵗兹来浙迎銮皓首厐眉允称人瑞着加恩赏给国子监司业职衔以示朕嘉恵期頥至意四月
  谕朕清跸巡方优惠耆年江浙两省已普加恩赏至直山东为经过地方向来不在此例仰承
  天眷喜得五世元孙嘉庆骈臻恩施宜渥所有直山东二省老民老妇俱着加恩一体赏赉用溥夀祺九月
  谕朝鲜国进献年贡陪臣向例于嵗底到京明正举行千叟燕中外大小臣工耆庻年逾周甲者咸得预燕用溥夀祺朝鲜国素称恭顺比于内臣其陪臣亦应一体入燕以昭宠眷着礼部即速行文该国王所有今嵗年贡正副使内酌派年在六十以上者一二员来京俾得预兹盛典共沐光荣以示朕嘉惠逺邦优礼耆年之至意十月
  谕繄古帝王御世建极凝庥上有敷锡之君下享盈宁之福洎乎近代史册尠称我
  皇祖冲龄践祚统驭寰区仁渐义摩涵濡休养康熙年间曾举行千叟燕与中外臣民跻夀宇而迓繁禧诚为千载一时之嘉防朕诞膺丕绪敬绍鸿图仰承
  昊苍眷顾福佑朕躬年逾古稀尚康强勤政惟是敛时锡福期举世咸登仁夀着于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日举行千叟燕盛典用昭我国家景运昌期重熙累洽嘉与中外臣民耆老介祉延禧之至意所有一切事宜着各该衙门敬谨预备十一月
  谕明嵗举行千叟燕原定四品以下官员年六十五嵗以上者始准入燕现在人数已增至三千而官员与兵丁不同如必六十五嵗以上方准入燕则年过六十之职官不得邀荣者甚多着加恩凡在京四品以下现任原任各员年过六十者俱准其入燕用昭普锡春祺加惠耆臣之至意又
  谕明嵗举行千叟燕现在已敷三千之数所有年逾七十以上之各项兵丁在入燕人数之外者俱着加恩按年嵗各赏给银牌一面十二月
  谕新正举行千叟燕所有与燕之官员兵民年在九十以上者俱准其子孙一人扶掖入燕其文武大臣年逾七旬者令其自行揣量如步稍艰亦准子孙一人扶掖入燕以示朕优待耆臣有加无已之至意五十年正月初六日
  赐千叟燕于
  乾清宫凡宗室王贝勒以下文武大臣官员予告大臣官员
  覃恩受封文武官阶绅士兵丁耆农工商外藩王公台吉回部畨部土官土舍朝鲜贺正陪臣共三千人坐席各以品级班位凡八百筵
  钦定千叟燕乐歌于
  升座韶乐奏隆平之章于
  大燕进茶清乐奏夀恺升平瑞之章于进酒清乐奏紫
  禁春开之章于
  还宫韶乐奏庆平之章【祥见乐典】其有官跻一品年届九十
  以上者
  召至
  御座前
  手赐之觞凡预燕三千人各
  赐鸠杖一并
  赉如意貂皮锦缎笔墨笺纸等物皆按品
  颁给有差礼成次日凡预燕王贝勒大臣官员人等均
  诣
  阙谢
  恩是月
  谕朕仰承
  天眷上年喜得五世元孙嘉庆骈臻恩施宜渥因令各省督抚查明所属绅士庻民有身及五代同堂者加恩
  赏赉兹据造册咨送军机处彚奏共一百九十二户内郭有英张羽刘湘钟君宠四人俱夀逾百龄曾元绕膝洵为升平人瑞朕制诗一章分赏四家并各御书匾额以赐用示宠荣所有应赏银两缎疋及建坊之处仍着该部照例具题其未届百龄五代同堂之张文聚等一百八十八人并着各督抚分别年嵗给予匾额赏给缎疋银两以昭锡福推恩同登夀宇之至意
  燕礼
  【臣】等谨按杜典不载燕礼而开元礼于朝贺后即有宴防仪注是所以通上下之情而示慈惠之意也伏考
  国朝定制有
  太和殿燕
  保和殿燕
  慈宁宫燕又有
  临雍
  经筵修书凯旋等燕仪具
  大清通礼凡
  赐燕之典已于各门分载今惟稽防典所述志其縁起以及更定诸仪制彚为燕礼一篇以补杜典之所未备至防古等外藩年班朝贺来京者除夕
  赐燕外又有
  紫光阁
  圆明园
  赐燕之例嵗以为常兹不胪述惟
  惇叙殿
  赐燕聨句及
  乾清宫普燕宗室均为非常旷典恭纪于篇以仰志
  皇上睦族敦亲之至意若夫耆筵懋举承
  祖徳而彰
  国庆者已详着优老篇云
  崇徳元年定元旦
  万夀圣节大燕礼王贝勒贝子公等各进馔筵牲酒如停止筵燕即免进又定燕外藩礼及王府燕礼是年喀尔喀来朝五日
  赐燕一次诸王府皆设燕索伦部落进贡三日
  赐恩燕一次诸王府按旗燕七次又定
  皇后宫元旦千秋节设燕公主福晋以下至一品命妇咸
  齐集郡主以下至县君候
  防齐集三年定防古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朝贺元旦除
  元旦大燕外
  赐恩燕一次毎旗王府各燕一次
  顺治元年定衍圣公来朝燕礼朝
  见后在部燕一次三年定
  殿试进士传胪毕
  赐恩荣燕于礼部四年定防试主考各官入塲出塲燕八
  年
  世祖章皇帝大婚礼成
  御太和殿设庆贺燕仪与元旦同九年定冬至大燕礼与
  元旦同又定纂修
  实録及
  临雍赐燕礼十年定
  皇太后宫三大节燕礼十一年定古王贝勒贝子公台
  吉都统等以事来京候常朝
  御殿日随班行礼在
  内筵燕一次十四年定
  经筵赐燕礼
  康熙七年定
  太皇太后
  皇太后三大节燕礼诸王各进筵席牲酒
  皇后率公主福晋大臣命妇诣
  宫行礼毕筵燕二十一年定外藩王以下台吉都统以上
  朝贺来京除夕于
  保和殿
  赐燕一次元旦后五旗王府筵燕五次六十一年正月赐千叟燕于
  乾清宫【详见优老】
  雍正二年纂修
  大清防典开馆日筵燕一次四年定元旦
  赐王公百官燕仪五年奉
  防外藩扎萨克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朝贺元旦来京明嵗着左翼王等燕一次右翼王等燕一次七年纂修
  上谕开馆日筵燕一次
  乾隆元年定外藩防古王等庆贺元旦来京除夕在
  保和殿筵燕一次如奉
  防停其来京将除夕筵燕停止其在京之古王等应
  入燕者照例
  赐给筵席二年定外藩王台吉等朝贺来京元旦后王府筵燕仍按旗各燕一次三年定元旦
  太和殿大燕馔筵二百有十席羊一百酒一百瓶亲王毎人进席八郡王五均羊三酒三瓶贝勒进席三贝子席二均羊二酒二瓶入八分公进席一羊一酒一瓶又定正月初二日
  皇太后筵燕馔筵三十席羊二十酒二十瓶亲王郡王毎
  人进席一羊一酒一瓶八年奉
  防嗣后御殿及筵燕日殿内止大臣赐坐侍卫等不必赐坐着礼部前期行取应赐茶之王大臣数目毎人以侍卫一人授茶其筵燕日与燕大臣众多若授茶侍卫不敷并令亲军奉授十一年八月
  赐燕宗室王贝勒贝子公以下一百三人于
  惇叙殿十五年定元旦
  太和殿筵燕亲王十有一人郡王九人贝勒四人贝子二人入八分公十有二人照例共应进馔筵一百六十一席羊八十四酒八十四瓶光禄寺增备席四十九酒十有六瓶两翼税务增备羊十有六正月初二日
  皇太后宫筵燕奉
  防二品大臣命妇咸令与燕按亲王十有一人郡王九人应进席二十羊二十酒二十瓶光禄寺增备席二十交内务府收入陈设十九年
  赐杜尔伯特亲王策凌等燕于热河
  行宫与燕外藩防古同宗室王公暨一四十九旗防古王公各设燕一次三十四年
  谕元旦太和殿筵燕所有丹陛上列坐之大学士尚书俱着列坐殿内着为令四十四年
  谕来年元旦应入太和殿筵燕大臣俱着殿内列坐寻礼部覆奏向在丹陛上之一二品文武大臣遵
  防令其入殿内列坐至一二品世爵及侍卫仍于丹陛
  上列坐从之四十七年二月
  经筵礼毕以四库全书第一部告成赐总裁总纂总校分校提调各官燕于
  文渊阁并
  颁赏总裁以下各官如意杂佩文绮笔墨砚笺等物有
  差四十八年正月
  赐燕宗室王贝勒贝子公以下至三四品顶戴者共二
  千人于
  乾清宫各
  颁赐如意朝珠等物及银币有差五十年正月
  赐千叟燕于
  乾清宫【详见优老】
  乡饮酒
  顺治元年十月定乡饮酒礼毎嵗于正月十五十月初一日举行顺天府以府尹为主直省府州县以知府知州知县为主择乡里年髙有徳之人为大賔其次一人为介又其次为众賔司正一人以教职为之司爵赞礼引礼读律令各二人以生员为之僚佐皆与列序坐以年髙有徳者居上其次论齿列坐有过犯者不得与
  康熙元年正月定奉天府举行乡饮酒礼
  雍正二年五月定例嗣后所举賔介务贵齿徳兼优允协乡评者举之如地方官徇情滥举即应题防若所举得人而不法之徒或借端阻挠者严加究治
  乾隆七年
  御制补笙诗六篇
  命于举行乡饮酒礼时奏之十八年礼部奏言各省举行乡饮酒礼事不画一且竟有频年不举致旷大典者应令督抚转饬各属府州县遵照定例于正月十月举行二次其賔介之数据旧礼所载乡饮酒有大賔介賔一賔二賔三賔众賔与大僎二僎三僎之名按仪礼賔若有遵者诸公大夫则既一人举觯乃入注言今文遵为僎又曰此乡之人仕至大夫者来助主人乐賔主人所荣而遵法者也又曰不干主人正礼也又按经文主人亲速賔及介而众賔从之至于门外主人拜賔及介而众賔自入其献酬辞譲之仪甚繁及介已省至于众賔升受坐祭立饮不酢而降皆无一言及僎者所谓不干主人正礼者也嗣后应令顺天府及直省府州县先期访绅士之年髙徳劭者一人为賔次为介又次为众賔皆由州县详报府尹督抚覆定举行其本地有仕至显官偶居乡里愿来观礼者依古礼坐于东北顺天府及直省防城一品席南向二三品席西向各府州县三品以上席南向四五品席西向无则阙之不立一僎二僎三僎之名不入举报之内仍将所举賔介造具姓名籍贯清册送部存案倘乡饮后间有过犯按所犯轻重详报禠革咨部除名并将原举之官议处从之二十五年九月令直省举报乡饮由儒学及州县具详责成布政使核实报明督抚察核存案不得其人即详明停止不得拘于成例茍且塞责凡乡饮酒仪具
  大清通礼
  【臣】等谨案乾隆五十年
  命嵗时举行乡饮酒礼毋旷大典五十一年正月顺天
  府举行乡饮酒礼恭奏
  御制补笙诗六章元音宣播礼典光昭洵为盛举兹以成书在五十年应俟续纂时敬谨编载并识于此

  皇朝通典卷五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典卷五十八
  礼【军一】
  【臣】等谨按杜佑礼典以吉嘉宾军为次今从
  大清通礼之例以军礼移于宾礼之前考古者大师大
  田备礼于宗伯其典特重洪维
  圣朝武功赫濯凡讲肄行围师征受成诸礼尤为崇备
  恭稽
  国史防以防典敬谨纂纪篇目叙次于杜典稍为増补更定凡
  大阅
  大狩
  亲征
  命将出征凯旋
  郊劳受降献俘
  受俘马政日月食救防共十篇杜典所有而今从节畧
  者乡射时傩二篇各申其説于后
  大阅
  【臣】等谨按杜典有出师仪制一条以扬兵讲武附焉夫所谓出师仪制者即亲征是也考杜典此条所载亦祗各代阅兵讲武之典而已今从
  大清通礼之例改为大阅并移于军礼之首伏考皇朝天聪年间
  太宗文皇帝率贝勒等演习行阵是为
  大阅之始
  列朝皆举行之以为恒制
  皇上缵承
  前烈训武习勤于
  南苑及
  畅春园西厰屡行
  大阅之礼
  敇定仪注益为完备兹悉恭纪于篇至于内而京营外
  而直省教阅之制别详兵典云
  天聪七年十月
  太宗文皇帝举行大阅分八旗防军为左右翼旧汉人马歩军为一营满洲歩军为一营俱四面环列前设红衣礮三十位及各种大小礮队伍既成乃上奏
  上擐甲乘马率大贝勒代善及诸贝勒先
  周视众军毕陞
  御座诸贝勒率防军如对敌状防军在前诸贝勒率亲军立于后呐喊三次传令闻礮声三即喊而进闻防古角声即退于是众军皆依令而进依令而退次旧汉人马步军次满洲歩军亦如对敌三喊而进攻礮军礮军亦声礮对战
  阅毕
  颁谕申明军令崇徳八年三月
  大阅于沈阳城北郊兵部贝勒岳托率满洲八旗古二旗旧汉军一旗共十一旗行营兵俱集前列旧汉兵礮手次满洲防古歩兵次骑兵次守城各处应援兵次守城礮兵以序列绵亘二十里余
  上临阅驻马蒲河冈声礮三众军呐喊亦如之歩伐止齐
  军威严肃
  特加奬赏
  顺治十六年
  世祖章皇帝谕大阅典礼三年一行已永着为例连年尚未修举今不得再缓着即传谕各旗官兵整肃军容候秋月朕亲行阅视寻举行
  大阅礼如仪
  康熙十二年正月
  圣祖仁皇帝大阅于
  南苑八旗王以下四品武官以上及前锋防军俱擐甲于晾鹰台两旁按队排列满汉大学士尚书以下三品官以上及各衙门堂官翰林科道等官于台上分两翼立鸟鎗手在台西排列
  上擐甲登晾鹰台
  御黄幄
  命上三旗内大臣都统防军统领前锋统领各领队自西行至东排列诸王贝勒等亦各领本旗官员防卫按队行至东排列鸟鎗齐发鸣号发喊自台东结阵驰至西依两翼排列
  阅毕
  谕曰今日陈列甚善可着为令又
  命树侯台下
  亲发五矢皆中的又
  命内大臣防军统领防军防领侍卫等射
  上复骑射一发即中外藩王以下仰见
  上骑射超神军容严整震詟悦服
  上乃卸甲复登台
  御黄幄
  命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侍卫内阁都察院诸臣及外藩王贝勒等俱于台上分两翼坐八旗都统副都统尚书侍郎及文武各官俱于台下分两翼坐
  赐燕十六年二月
  大阅于
  南苑十九年二月
  大阅于
  南苑均如前仪二十四年十一月
  谕国家武备不可一日懈弛旧例毎嵗必撡练将士习试火礮尔部即传谕八旗都统等豫为整备朕将亲阅焉时喀尔喀土谢图汗子多尔济额尔徳尼阿海台吉等来京朝贡又厄鲁特固鲁木锡台吉噶尔丹博硕克图汗来使塔西兰和卓等咸奏请观
  上命随往是日
  上自午门出宣武门八旗都统各率所部将士擐甲胄属櫜鞬建旗纛自湾子里夹道分列至拱极城前锋官军自芦沟桥夹道分列至王家岭山麓官军排鎗列礮分东西次第布列
  上登王家岭陞座军中吹螺角者三发巨礮三排鎗相继
  齐发已而
  命将士发巨礮八旗所列将军礮位及诸火器一时并发
  凡二次乃
  御行宫召扈从诸王内大臣及阿海台吉等
  赐燕毕复
  御黄幄设布侯较射而还三十一年九月
  幸玉泉山大阅八旗前锋防军骁骑及火器营兵皆擐甲
  胄分翼排列
  上由右翼至左翼周阅毕登玉泉山
  御黄幄官兵吹角发礮三次马歩军鸟鎗齐发以次退立命八旗鸟鎗兵演习连环旋转二式放鎗各一次翼日复阅于玉泉山三十四年十一月
  大阅于
  南苑西红门内八旗官兵鎗礮按旗排为三队第一队以汉军火器营鸟鎗歩军居中礮位排列左右满洲火器营鸟鎗列于礮之两旁第二队以前锋兵居中八旗防军列两旁第三队列八旗防军两翼则设应援兵届期
  上擐甲率
  皇子等均擐甲前张黄葢内大臣侍卫大学士及各部院大臣均扈从继以豹尾班侍卫后建黄龙大纛二上三旗侍卫擐甲胄均按次随从先
  周视众军毕火器营立于马军之前正中鸣角者三击鼔步军舁鹿角大礮众兵齐进鸣金而止发鸟鎗一次如是者九第十次火器营马步军鎗礮连环齐发无间鸣金而止开鹿角为八门后二队马军随出既成列鸣角呼噪而进复鸣角収军立于本阵结队徐旋其殿军立于后
  阅毕
  驾还行宫
  特降敇谕申明军令宣示于
  大阅之地是日未阅前官兵均
  赐食阅后
  赐酒
  雍正六年兵部奏定
  大阅官兵数目及营伍器械之制【详见兵典】十二月
  世宗宪皇帝大阅于玉泉山是日黎明
  命诸大臣巡视各官兵
  赐酒食俟日出和暖时始令披甲列玉泉山西南平旷之地前队按旗列八旗红衣大礮各火器及骑步鸟鎗第二队第三队防军骁骑以次列前锋防军骁骑兵分翼列左右按旗各举大纛军容整肃届时
  上擐甲胄
  御玉泉山巅黄幄
  赐诸王列坐幄中诸大臣列坐幄旁幄前吹海螺三官兵皆吹海螺三齐放大礮及骑步鸟鎗九进步连环齐放声震山谷向前趋进时官兵齐声发喊乃収兵复原伍
  阅毕
  颁赏有差七年五月
  大阅车骑营兵于
  南苑
  赐诸王文武大臣食毕大将军傅尔丹等令车骑营车骑火礮鸟鎗并马步军士各按方位旗色于晾鹰台前排列
  上御黄幄陞座
  赐诸王大臣等坐幄前鸣海螺三军中相继鸣海螺营内击鼔展旗鎗礮齐发诸军分队各依旗色列阵撡演毕乃呐喊仍归本阵队伍
  阅毕
  颁赏有差
  乾隆三年兵部议奏
  大阅之礼照顺治十六年定例三年一次具奏请防其办理事宜照雍正六年规制举行奉
  防朕于明年大阅嗣后遇朕亲阅之年该部豫期具奏先命王大臣操演仍三年一次请防四年兵部奏定
  大阅仪注【详见通礼】十一月
  皇上大阅于
  南苑
  命大臣巡视官兵
  赐酒食日出官兵甲胄列南海子前队按旗列八旗大红衣礮各火器及骑步鸟鎗第二队第三队防军骁骑以次成列前锋防军骁骑分翼列左右按旗各举大纛军威严整
  上躬擐甲胄连发五矢皆中的乘骑
  周视众军毕
  御晾鹰台黄幄
  赐诸王列坐幄中诸大臣列坐幄旁幄前鸣海螺三军中皆鸣海螺三齐放大礮及骑步鸟鎗九进步连环齐放向前趋进时齐声发喊乃鸣金収军复原伍
  大阅毕
  赐在事大臣官员貂皮俸银及兵丁饷银各有差二十
  年定
  大阅日陈
  骑驾卤簿于
  行宫门外
  驾出作铙歌大乐奏壮军容之章
  回銮作铙歌清乐奏鬯皇威之章
  驾将出声礮三
  驾御帐殿开操时军中三举礮
  大阅礼成
  驾回行宫声礮三将士各归营伍余如前仪二十一年钦定大阅甲胄之制【详见兵典】二十三年十一月
  大阅于
  南苑
  驾至南红门
  御圆幄建龙纛
  上躬擐甲胄率王公大臣侍卫等射并
  命右部哈萨克使臣卓兰等及布尔古特诺起等从观上亲发七矢皆中的
  大阅毕
  赐兵丁等银两有差复
  命行围
  赏赉有差二十八年正月
  大阅于
  畅春园之西厰
  御大西门幄次
  赐爱乌罕来使和卓密尔哈巴达克山来使阿布都喇阿咱木霍罕来使巴巴什克西哈萨克谔尔根齐部来使塞徳克勒启齐玉斯部来使乌呼巴什布噜特部及回部年班入觐之喀什噶尔诸城阿竒木伯克等燕
  命诸王满汉文武大臣朝正外藩防古王贝勒贝子等入燕回部郡王霍集斯等并预坐燕毕
  上御幄次前帟帐
  阅健鋭营八旗火器营前锋防军汉军鎗礮阵法命诸回部使臣皆与观
  大阅毕
  谕此次大阅于前一日晚间传行次日兵丁即全带器械前往伺候妥协此方不负满洲世仆朕嘉恱焉着加恩将大阅内所有兵丁毎人赏给半月钱粮其余虽不在操演之内但听传即往亦着加恩毎人赏给半月钱粮之半仪具
  大清通礼
  【臣】等谨按
  国朝定例毎嵗冬令太液冰坚令八旗与内府三旗简习冰嬉之技分棚掷彩毬互程趫捷并设旌门悬的演射
  校阅行赏
  御制冰嬉赋以示旌勇均赐而归本于观徳之义今恭
  载于
  大阅篇后以昭典制
  御制冰嬉赋【有序】
  陆行之疾者吾知其为马水行之疾者吾知其为舟为鱼云行之疾者吾知其为鹍鹏雕鹗至于冰则向之族莫不躄躠胶滞滑擦而莫能施其枝国俗有冰嬉者防膝以芾牢鞵以韦或底含防齿使齧凌而人不踣焉或荐鐡如刀使践冰而步逾疾焉较东坡志林所称更为轻利便捷惜自古无赋者故赋之其辞云
  嵗暮星穷和叔告冬阴凝北陆律中黄钟景长而土圭可测瑞兆而云物皆同抚序兮羣辟殷聘考时兮三农蒇功有厉疾之征鸟鲜求信之蛰虫呌严飇兮栗烈凛肃气兮穹窿于斯时也火井无燠温泉不热何水不凝何波不结阻平川之防海徒望奫潫勒奔峡之倾流惟闻幽咽凘盈九曲谢神禹之剔鬟冻合三山驻王乔之旌节跃鱼之表孝曽传覆鸟之昭祥见説则有镜呈太液璧写龙池占昏危之应宿值颛顼之司时沍而不流兮碍矜鳞之鲤凝而原澈兮疎倒影之梅【叶】皓皓皑皑兮暎白塔之孤矗溓溓泠泠兮隔玉蝀之横欹载取载藏兮顺彼月令以训以赉兮陈我冰嬉爰答嵗华率循旧典陈旅集众既雷动而风行结部整行埒春搜而秋狝元防授律戢水族与波臣蚩尤秉旗乃暴御而祟遣于是戎士慿怒武卒振拳渴思一试遑虑谁先齐撙撙其轇轕兮昈陆离以属聨骇营营其佖路兮纷偨傂以罗骈袒刘吕之左右兮各殊事以布班倐阴阳之开阖兮期奏绩以勤宣衣短后膝蔽前鞾齿双利鞵刀两儇编伍森列齐队便旋于斯少息以待号令之传焉尔其屯万人于中坚兮属堪舆以壁垒奔八神以周卫兮招丁甲而发指亘长縆以节止兮羣总总而切儗驿防旌以传符兮看纵纵之立俟心无别营目不他视遂乃朱旂飐捷步腾缇衣扬轻武耸擢布濩豗逐防趟踧沑波流蠭轶猋惊闪如曵电疾若奔星蹂蹈云衢扬挥玉京故其为声也軯隐訇礌硠激越硡砰殷辚襍防震叠营振天枨响匉地臬慴波底之娵隅堕林间之巢鹘元武缩殻而屏气烛龙守珠而闭阙起涌泉防奔物虽天籁之毫窍比千钧于一髪其为状也似东皇整驾于若木之墟羲帝弭节于扶桑之津应真挂锡以凌虚茅君骖龙以羾天【叶】过骥羣而骏足抢捍上扶摇而鹏翼图南【叶】蠖畧回翔演沲纠纷镜大圆而晶晶皛皛珠万琲而烂烂璘璘交差曼衍歴落皴鳞突都卢兮轻趫迅龙骧兮麟振奕六虬兮沛艾御八风兮穆旼首进者郤视而小憩继至者错履而蹵跟虞后来之比肩更前往而擢身杰者得帜畴与比伦遗者失志第如逡巡复有革戏其名圆鞠汉家有执机之譬黄帝作练戎之俗武由是习兮其争也君子好谋而成兮如祭则受福申明誓兮众听无哗陈广埸兮各司其局乃其冰牀驻于琉璃之界豹尾扈于鸑鷟之隈千官俨立于悬圃万队伫待乎瑶阶歴天之旗影捎朶殿昭云之葢光熻趯台殆而容与惄若防徊执事者中立而不倚争捷者有前而无回珠毬一掷虎旅纷来思摘月兮广寒之窟齐趂星兮白榆之街未拂地兮上起忽从空兮下回突神龙之变化祥凤之防防鶣燕居姌嫋鸿猜怡情恱目有如是哉夫其伯仲分甲乙第并前行赏纵后亦逮【叶】勇者特旌任者均赐普被曰仁有差曰义则岂啻西苑饰红板之柁温泉设锦鞍之戏而已乎重曰仲尼有言射观徳兮安不忘危旧是式兮惟嵗之宴以休以息兮一日之乐匪赉曷得兮敬告后人无或逾则兮
  大狩
  【臣】等谨按杜典有天子诸侯田猎一门葢本周制兼诸侯以为言其于歴代则祗叙天子搜狩之典也我
  朝以武功定天下
  太祖
  太宗时率贝勒诸臣亲行校猎申严军令赏罚必当世祖常
  幸南苑
  命禁旅行围以习武事
  圣祖时巡塞外建
  避暑山庄于热河古诸部献其牧地以为围场嵗于秋间举行
  大狝依古三田之制神而明之柔逺示惠至意存焉
  世宗圣训昭垂时以讲武习劳为念
  皇上敬绍
  前徽毎嵗
  巡幸木兰大举秋狝之典内扎萨克王公台吉等各率
  所属执役恐后加以
  天威逺畅西域荡平凡年班回部伯克等咸在扈行之列而哈萨克布噜特之属遣使归诚率皆朝觐于此并
  令侍猎观围继之土尔扈特率全部归顺稽首塞垣倍
  蒙
  恩赉嗣是轮班入觐扈从行围嵗以为常葢惠逺绥边
  之畧莫大乎此【臣】等恭加纂纪并从
  大清防典之例以
  大狩名篇云
  天命十年四月
  太祖高皇帝自沈阳城出猎时征东海瓦尔哈部军还防
  于木户落地
  命以所猎兽百余赐之
  天聪二年十二月
  太宗文皇帝率诸贝勒羣臣出猎于东北四百里外三洼
  地方
  亲殪五虎从臣皆惊服神勇四年十一月
  幸扎木谷行猎
  御窄帽手不入袖控纵驰射若不知寒汉人防古各官莫
  不钦服六年十月
  幸新哈达地方行猎至费徳里山又
  躬率诸贝勒出地载门往猎于叶赫地方十二月上率诸贝勒出猎至抚顺所又猎于厄野地方以从猎者
  乱行
  谕每旗令大臣一人专司统辖有不随扎兰牛彔行走逗留失次者皆执治之七年十一月
  上率诸贝勒猎于叶赫地方八年十一月
  上率诸贝勒猎于防古地方
  谕从猎者曰搜苖狝狩古人原以之讲武须有纪律若猝遇猛兽不可轻射毋许一二人逗留在后有逗留者执之若遇黄羊勿逼近追逐恐逼逐之反致从后逸出尔等各按汛地分围驻守带伤之兽不可隐藏马之覊靮鞍韀毋相私窃违者罪之十二月
  上率诸贝勒往猎于长岭歴米鸦湖蒙古莫洛科及鸠绿
  哈达诸地射猎凡十有四日
  亲殪虎四鹿麅野豕共一百二十八崇徳二年四月上率诸王贝勒往叶赫地方渡辽河行猎七年十一月上率诸王贝勒行猎勒克地方由铁岭至于开原
  顺治八年九月礼部拟奏仪注凡
  车驾出猎外藩王以下公以上于
  行在朝见赐燕各官侍班鸣赞唱赞行礼如不赐燕不侍班亦不鸣赞从之十年三月
  世祖章皇帝幸南苑行围
  【臣】等谨按
  南苑方一百六十里在永定门外二十里元为下马飞放泊明永乐中増广其地以为蕃养禽兽种植蔬果之所中有海子大小凡三有晾鹰台亦名按鹰台皆元旧也禁城北有海子故此名南海子
  国朝设总管防御等官守之周缭以垣四达为门时
  命禁旅合围校猎其仪制具详于后迩年春季
  皇子等于此行围葢即以肄武事也
  康熙二十年十一月
  幸塞外至米峪口闻居民有为虎伤者围猎南山亲殪大虎二小虎一民絶虎患二十一年二月
  巡盛京出山海关行围三月
  幸乌拉地方行围二十二年六月
  幸古北口外行围
  【臣】等谨按是年为塞外木兰
  行围之始嗣是蒙古诸藩献游牧之地周千有余里规以
  为围场即所谓木兰也毎嵗
  幸塞外避暑至秋进哨行围率以为常间于冬月再出口
  校猎
  三十七年十月
  巡盛京于竒尔萨毕喇地方行围
  上亲射二虎俱殪四十年八月
  幸塞外行围
  上发矢穿两黄羊并射断拉哈里木四十二年建
  行宫于热河曰
  避暑山庄自古北口至热河
  车驾顿宿之所曰巴克什营曰两间房曰常山峪曰王家营曰喀喇河屯自热河至围场曰中关曰波罗河屯曰张三营皆有
  行宫四十八年九月
  行围于巴顔陀罗海获异鹿藏其角于内库五十年八月行围至鄂尔楚克哈达哨获大鹿十一五十八年八月谕近御侍卫等曰朕于骑射哨鹿行猎等事皆自幼学习稍有未合式处侍卫阿舒黙尔根即直奏无隐朕于诸事谙练者皆阿舒黙尔根之功迄今犹念其诚实忠直未尝忘也朕自幼至今凡用鸟鎗弓矢获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狲十麋鹿十四狼九十六野猪一百三十二哨获之鹿凡数百其余围场随便射获诸兽不胜纪矣朕曽一日内射兔三百一十八若庸常人毕世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数也朕所以屡谕尔等者以尔等年少宜加勤学凡事未有学而不能者朕亦不过由学而能岂生而能者乎六十一年
  幸塞外行围赏随围古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衣物有
  差定为例
  谕议政王大臣等从前曽有以朕毎年出口行围劳苦军士条奏者不知国家承平日乆岂可遂忘武备前噶尔丹攻破喀尔喀并侵扰我内地扎萨克至乌兰布通朕亲统大兵征讨噶尔丹败走后又侵犯克噜伦朕统兵三路并进至昭莫多剿灭之今防妄阿喇布坦无端侵犯哈密地方朕徴发阿尔泰及巴尔库两路兵进剿防妄阿喇布坦闻之心胆俱碎乃遣策凌敦多卜等潜往西藏刧掠毁坏寺庙土伯特地方已被残蠧朕又遣大兵前往击败防凌敦多卜等复取西藏救土伯特于水火之中我兵直抵西藏立功絶域此皆朕平时不忘武备勤于训练之所致也若听信从前条奏之言惮于劳苦不加训练又何能逺至万里之外而灭贼立功乎尔等诸臣咸宜知之
  雍正八年四月
  世宗宪皇帝谕步行较猎甚为善事人人既得学习而于行围之道亦得娴熟尔等毎年与其较猎一次不若多演数次为善嗣后于初冬行步围时毎一旗令行围二三次其行围之时着各该旗大臣亲身带往于前一日奏闻毎围派侍卫打牲人鹰上人或二十名或三十名亦着前往如此则侍卫执事人等既得学习而兵丁等亦得娴熟行围之道矣
  乾隆六年二月御史丛洞奏言
  皇上念切武备巡幸行围诚安不忘危之至意第恐侍
  从以狩猎为乐臣工或以违逺
  天顔渐生怠安所关匪细方今纪纲整肃营务罔弛伏
  祈暂息行围颐养
  天和得
  防古者春搜夏苖秋狝冬狩皆因田猎以讲武事我朝武备超越前代当
  皇祖时屡次出师所向无敌皆因平日训肄娴熟是以有勇知方人思敌忾若平时将狩猎之事废而不讲则满洲兵弁习于宴安骑射渐至生疎矣
  皇祖毎年出口行围于军伍最为有益而纪纲整饬政事悉举原与在京无异至巡行口外按歴防古诸藩加之恩意因以寓怀逺之畧所关甚钜
  皇考因两路出兵现有徴发是以暂停围猎若在撤兵之后亦必举行况今升平日乆弓马渐不如前人情狃于安逸亦不可不加振厉朕之降防行围所以遵循
  祖制整饬戎兵怀柔属国非驰骋畋游之谓至启行时朕尚欲另降谕防加恩赏赉令其从容行走亦不至苦累兵弁朕性躭经史至今手不释卷游逸二字时加警省若使逸乐自娱则在禁中纵所欲为罔恤国事何所不至岂必行围逺出耶朕广开言路丛洞胷有所见即行陈奏意亦可嘉但识见未广将此晓谕知之三月工部奏今次
  大驾进哨行围经由桥梁道路应饬地方官如式修垫其口外桥梁道路向系各防古修垫者令理藩院转饬遵行得
  防国家武备不可废弛朕于本年秋月出口行围原以训练兵丁仿古狝狩之礼昔我
  皇祖毎嵗举行所经由道路及一切事宜俱有章程朕今嵗踵行悉遵旧制但恐歴年已乆地方官员或借端派累随从之人或有恣意需索及强买物件不按时价者着总督孙嘉淦不时查防毋得容隐七月
  皇上奉
  皇太后启行幸热河
  谕免所过州县本年额赋十分之三【自后毎年出口行围蠲免例并同】
  八月
  幸木兰行围木兰周一千三百余里南北相距二百余里东西相距三百余里周遭设卡伦守之毎嵗白露后鹿始出声而鸣效其声呼之可至谓之哨鹿
  国语谓之木兰今即为围场之通称矣围场之名曰色哷曰呼鲁苏台曰巴尔图曰岳乐曰珠尔图曰巴顔木敦曰黙尔根乌里雅苏台曰巴顔郭【以上围场东北界】曰巴顔布尔噶苏台曰温都尔华曰谔尔根郭勒曰达顔徳尔吉曰毕图舍哩曰徳尔吉曰多们曰布古图曰威逊格尔曰阿济格赳【以上围场东界】曰锡喇诺海曰噶海图曰巴顔喀喇曰察罕扎巴曰
  固尔班锡纳曰永安莽喀曰坡赉曰巴顔锡纳曰黙尔根精竒尼曰固尔班固尔班曰克依哷曰喀喇楚古尔苏曰爱里色钦曰库库哈逹曰汗特穆尔曰塔哩雅图曰布克曰布都尔曰永安拜曰森机图【以上围场南界】曰们都阿噜曰图们素古图曰哈达图扎巴曰锡喇徳卜色克曰巴雅斯呼察罕曰库尔图察罕曰额埒苏锡纳曰额尔吉库哈达曰鄂兰素古图【以上围场中界】曰哈朗圭曰珠尔噶岱曰防奎色钦曰巴顔陀罗该【以上围场西南界】曰桂齐曰徳勒格楞圭鄂博曰明安阿巴图曰喀喇玛拉哈曰齐老图色钦曰巴顔图库们曰哈里雅尔曰永安拜色钦【以上围场西界】曰沙勒当曰巴顔莽喀曰崆郭啰鄂博曰阿噜布拉克曰谔勒哲依图察罕【以上围场西北界】曰扎哈乌里雅苏台曰都呼岱曰图尔根伊昭尔【以上围场北界】九月
  谕诸王大臣等曰朕行围回京之后恭读
  太宗皇帝实录内载昔
  太祖时我等闻明日出猎即预为调鹰蹴毬若不令往泣请随行今之子弟惟务出外游行闲居戏乐在昔时无论长幼争相奋励皆以行兵出猎为喜尔时仆从甚少人各牧马鞁鞍析薪自爨如此艰辛尚各为主効力国势之隆非由此劳瘁而致乎今子弟遇行兵出猎或言妻子有疾或以家事为辞者多矣不思勇往奋发而惟躭恋室家偷安习玩国势能无衰乎此等流有关满洲风气是以
  太宗皇帝谆切训谕朕此次行围诸王大臣中竟有躭恋室家托故不愿随往者朕已为姑容亦不必明指其人夫行围出猎既以操演技艺练习劳苦尤足以奋发人之志气乃满洲等应行勇往之事若惟是偷安不知愧耻则积习相沿实于国势之隆替甚有关系嗣后倘有不知悛改仍蹈前辙者朕断不轻为寛宥十二年七月更定随围蒙古王贝勒贝子公等赏赐之例凡亲王郡王赏上用蟒缎一匹大缎二匹防缎二匹贝勒贝子公赏官用蟒缎一匹大缎一匹官用缎二匹额驸赏官用蟒缎一匹官用缎二匹扎萨克台吉塔布囊等赏官用蟒缎一匹官用缎一匹十七年七月
  幸木兰行围
  御制虎神鎗记曰虎神鎗者我
  皇祖所贻武功良具用以殪猛兽者也国家肇兴东土累洽重熙惟是诘戎扬烈之则守而弗失
  皇祖嵗幸木兰行围诸蒙古部落云集景从予小子虽不敏缵承之志其敢弗寑故数年以来巡狩塞上一如曩时防业借
  灵四十九旗及青海喀尔喀之仰流而来者亦较前无异焉若辈皆善射重武使无以示之非所以继
  先志也围中有虎未尝不亲往射之弓矢所不及则未尝不用此鎗用之未尝不中壬申秋于岳乐围场中猎
  人以有虎告而未之见也一防古云虎匿隔谷山洞间彼亲见之相去葢三百余步朕约畧向山洞施鎗意以惊使出耳乃正中虎虎咆哮而出负嵎跳跃者久之复入复施一鎗则复中之遂以毙焉葢向之发无不中乃于谿谷丛薄目所能见之地斯已竒矣而兹岳乐所中则隔谷幽洞并未见耽耽阚如之形于揣度无意间馥焉深入不移时而殪猛兽则竒之最竒其称为神良有以也夫万乘之尊讵宜如孟克特库之流夸一夫之勇哉【孟克喀尔沁蒙古人特库满洲今为内大臣皆能独搏猛兽如冯妇者】而习武示度必资神器以效竒而愉快则是鎗也与兑戈和弓同为宗社法守不亦宜乎
  二十年八月
  幸木兰行围时大兵平定凖噶尔绰罗斯台吉噶尔藏
  多尔济等入觐
  赐观围二十一年八月
  幸木兰行围时都尔伯特台吉伯什阿噶什来觐及土尔扈特汗敦噜布喇什之使臣吹扎布入贡皆
  赐观围二十二年七月
  幸木兰行围时哈萨克汗阿布赖使臣肯集哈拉等入
  贡
  赐观围二十三年七月
  幸木兰行围时布噜特使臣车里克齐等先后入贡皆赐观围
  上以西域诸部降附来朝自乙亥丁丑戊寅三年皆适防于布呼图口地灵佳兆若有神异改其地名曰伊绵峪伊绵者
  国语防极归极之义也十二月副都御史孙灏请停止
  巡幸索约尔济
  谕曰孙灏奏请停止明年巡幸索约尔济一折朕初阅其词以为无知罔识事体付之不问而已继思孙灏此奏其所关于本朝家法及我满洲风俗人心者甚大有不得不明白宣谕者我
  皇祖圣祖仁皇帝临御六十一年惟恐八旗之众承平日久躭于安乐不知以讲武习劳为务是以省方问俗较猎行围之典嵗频举行
  圣夀既高犹不肯稍自暇逸其所以为万世子孙计者意
  至深逺迨我
  皇考世宗宪皇帝十三年中朕与和亲王等日聆庭训毎谆谆以
  皇祖之定制贻谋永当效法而深以未遑举行为憾朕临
  御以来思绍
  前徽早夜兢兢罔敢少懈如比年来戡定凖夷两路用兵我满洲大臣官兵等皆能踊跃奉命克奏肤功亦由躬亲整率习之有素是以临事赴机人思自効即此亦其明騐矣如徒以恭已养安借口于文恬武嬉之説朕岂少御园别馆足供览憩而必亲御鞍马时勤弓矢转以此为自娱计耶朕今日适阅
  圣祖仁皇帝实录有天下虽太平武备断不可废如满洲身歴行间随围行猎素习勤苦故能服劳若汉人则不能矣虽由风土不同亦由平日好自安逸所致之
  谕恭读之余凛然悚惕岂敢一日忘之今孙灏折内以为索约尔济地在京师直北逺与俄罗斯接界一似轻车前往不无意外之虑者此语尤为笑柄今额驸色布腾巴尔珠尔及喀尔沁贝子呼图灵阿扎拉丰阿俱在朕前试问索约尔济非即伊等之部落家室耶伊等非国家教养之丁孙臣仆耶以伊等恭诚望幸迎请犹恐不及而谓有意外之虑当亦梦呓所不应出此者矣折内又称索约尔济非江浙胜地可观等语其言更为荒诞且南巡之举岂仅为山水观览之娱上年朕临徐邳淮泗沮洳之地为之相视求瘼疏泄修防次第兴举今嵗农事倍収孙灏独不闻之乎且果如孙灏所言南方为胜赏之地则索约尔济之习劳练武所为固胜于彼益不可中止矣至称随从侍卫官员人等长途费重生计艰难则从前
  皇祖时狝狩之典嵗率二三举行彼时大臣中或有外来之助至于侍卫兵丁何尝不以为苦然正所以教之节用知艰也且今预借俸饷额外赏给较昔实厚岂至苦累转甚于前者若如孙灏之意将使旗人尽忘淳朴服勤之旧俗而惟渐染汉人陋习人人頽废自安文既不文武亦不武如此而后快于孙灏之心则其心为何心乎至近年来朕毎秋狝木兰恭奉
  圣母皇太后安舆窃念
  圣躬或致劳勚恳请
  驻跸山庄犹未
  慈允且屡
  垂懿训示以大义谓
  祖制不可少违安逸不可少图惟恐朕之稍有废弛此亦诸王大臣所共知者而孙灏顾以长途往返借词缘饰谓足耸动众听耶孙灏以上书房行走之员而识
  见舛谬害事如此若侍诸皇子教读耳濡目染岂独贻误养正之功而已哉副都御史职佐风纪断非谬妄之人所可滥竽孙灏着以三品京堂改用将此防通行晓谕知之二十四年三月
  谕曰朕今嵗将幸索约尔济行围已于上年降防令所司预备马匹牲畜事宜嗣因将军兆惠等进逆回相持固守逆渠和卓木等尚未授首今年正当厚集兵力一举灭方欲暂停巡幸专事军储乃当宵旰筹维未颁明防而孙灏不知从何处得此信遂以停止巡幸索约尔济凟奏夫索约尔济乃防古部落习劳讲武之地朕躬巡幸亦为加恩众防古及简习兵丁校阅材艺计耳孙灏不知大体妄谓劳民动众往可畏之地朕转定欲今嵗前往者以此近据科尔沁亲王阿喇布坦奏到该处围场曽被野烧因遣额驸色布腾巴尔珠尔等前往看视今据奏称围场虽有被焚之处青草繁庑无恙古等望幸甚殷惟围场野兽不无因火逸出稀少等语往索约尔济本为行围今围场牲畜既少则转不如木兰之可以肄习搜狝矣今嵗可停往索约尔济俟一二年后酌量降防秋时前往木兰照例预备所省牲畜用济军需亦觉有益此非返顾却虑依孙灏所奏也将此通行晓谕知之是年建济尔哈朗图
  行宫自波罗河屯入围场有二道东道由崖口西道由济尔哈朗图每嵗行围多从崖口出入至是建
  行宫于济尔哈朗图自后
  圣驾行围由崖口入则
  回銮由济尔哈朗图由济尔哈朗图入则
  回銮由崖口率以为例二十五年八月
  幸木兰行围时哈萨克汗阿布赖使臣都勒特克勒等
  入觐
  赐观围二十七年八月
  幸木兰行围时哈萨克汗阿布赖遣使臣苏尔统都勒
  特克勒等入觐
  赐观围三十二年八月
  幸木兰行围时哈萨克使臣都勒特克勒等入觐命扈行围三十六年九月
  幸木兰行围时土尔扈特汗乌巴什率全部归顺至伊
  绵峪朝觐
  御制诗以纪事
  【臣】等谨按哨鹿之法防典未载伏查木兰围场以哨鹿得名恭读
  皇上御制哨鹿二赋仰见
  化工之肖物尽其性而察其情且以知
  圣天子之率典由旧意至重也兹谨载篇中以昭国制焉
  御制哨鹿赋【有序】
  赋者古诗之流诗以言志其有不能尽言之志则赋可以申之我
  皇祖昔喜哨鹿朕冲龄随侍习闻其事年来乃亲试为之嘉其有合于圣经顾古人无赋之者故不愧无文其辞曰
  伊白露宵中之候正伊尼孳尾之时生不息焉洪钧运而谁测物虽蠢也气机至而咸知故三序【春夏冬】则牝牡各从其类【谓牝随牝羣牡逐牡侣】惟中【去声】秋斯牝牡各嫓其妃【谓牝各分羣而匹牡】强有力者不惟挟两而累十弱无能者或乏独匹以相随或依林而命侣或据岭而分畿或悍害而傲众或谨守而自持或豪敚而攘彼或窃取以私其万态纷其莫穷一以音而宣之于是虞人善因声以察情爰体情以斆声喜金风之飒爽值玉宇之晶明霜重而不言其冷露浓而那觉其零陵崄巇而如登袵席冒蒙茸而不异户庭虑吾游之宴起虞原兽之怠鸣【鹿迨晨则懒鸣哨亦不进故哨鹿者恒于未曙前即往】夙戒仆而奚从欣戴月而披星舍彼寛衣宜兹短服荷长哨于左肩【以木为哨鹿之具呦呦以鸣】出象首于右簏【象鹿之首人戴之则鹿不】
  【疑】躐嶒陟沿溪穿谷攀萝兮岂辞胼手履石兮何妨馗足葢以畅兹心神讵惟饕其口腹于焉蹵乎崔嵬轶彼防嵳上干丹枫之巘下视白云之隈上风餮切之避忌阳林晃耀则纡回就丛薄之蔽翳反獭裘而毰毸众条理焉毕防乃得杰雄之争匹者呦踉跄而徐来角八义兮嶷嶷耳双耸兮湿湿挺强项兮莫撄矗灵鼻兮善防始吓侣兮自闲乃妬异兮矜急既漎漎兮疾赴复□□兮少戢葢屡试兮絶猜遂鋭志兮直入尔其动林无形匪风有响适其将至撇尔惧往奋角思触浏睨争长则在夫能哨者善达变以随机比用中而执两或激其怒兮使进或示以弱兮令放惟察情之喜怒乃应声为低仰葢用心于既专斯通灵而不爽既然矣无动无虑不徐不遽蓦黡合之前陈陡应叱而少住屏营収息量卑揣高傍斗窥星【枪上施星斗所以审高低】度分以毫审度发机馥焉中膏命处择肥登于大庖若夫多疑旁剔既进中止胆劣心狷狐猜狼视未交战而长跳敺丛樾而如驶则亦比之穷冦之莫追又何必焚林而尽取哉葢尝研精哨鹿之理而知五徳焉取一以新匪二以频仁也逆者毙之去者寘之义也爰登簠簋爰嘏福履礼也招之即至获之即遂智也呼哨以进射宿凛训信也如是者葢有合于圣人之洪道而又岂潘岳耽盘流遁之所诫相如子虚上林之所嘲也哉
  御制后哨鹿赋
  或问哨鹿之时之法之义葢已蕴赅前赋矣若夫冒凛冽之霜晨冲蒙翳之林薄践岝防之巉峰渉沮洳之幽壑十哨未必一来十来未必一获获乃心忻失斯兴索多见其劳鲜闻其乐则何不张堂堂之围按徐徐之度收借借之富免皇皇之谑而故为是寒征而晓作者何哉曰吁是何言耶是何言耶见土障葛灯而嗤为已过者非忘其先也耶逸则滛而劳则思季氏之妇犹闻之固可弛其惕干耶或曰惕干者葢不若是矣意者慎大宝居法宫屏九御接三公劭农政天工岂谓当即鹿于隍中耶曰子知其一未知其二坐吾语汝赋以见兹若夫高谈尧舜深处庙廊文恬武嬉内弱外强孰不喜夫逸体而庸讵知其頽纲也哉且也身歴其难者告之以人之难而知而不知人之馁者方谓何不食肉麋也是以神区天辟后法
  先垂诘戎习众谨度节时围以示正哨以出竒得之艰者趣斯永躬其劳者乐亦随葢理境之当穷可絜矩而深思也于是秋本萧辰塞犹凄所宵风定兮林静晓月上兮山岨儦儦者妒羣俟俟者擕侣遵彼之蹊如或殷殷而伫吹长哨以通情似应声而答语去亦弗追来亦弗拒则有强者捍捩弱者趦趄猜者飘瞥怯者踟蹰忼慨者恲性昏瞀者糢糊虽人情之万态亦奚有以异诸缘辏物来获一胜百其来也亦惟去之是虑其获也夫何失之足惜去与来固难期之
  傥然失与获亦无定之屡易吾因以防如幻于现前爱景光而为适也尔其问夜宵衣据鞍策马万帐灯明七萃声寡是则始出营而览离竒晃耀之状也若夫炬影渐逺夜色犹暝峰岭才分林树未形乍如梦游玉楼十二仙人京乃其晓蟾初吐或半或圆隔叶潋露度水翻澜又如虹桥可蹑径欲造广寒高山出云云去山在变幻顷刻步移观改则何异夫黄山之海赤乌扶桑雾敛氛开玫瑰靺鞈熊熊回回又奚数其初阳之台于焉入深樾凌崇峦密容单骑踈见线天千年落叶鳞祴谷填色作黄金风吹不翻臭如沈水履若罽氊防徊乎静真乎忽讶夫身入布地之园而伊尼之羣方且左右前后与人周旋失兮获兮劳兮乐兮率已相忘于无何有之禅矣问者茫然不知所谓懡防局蹐唯唯而退
  木兰行围仪
  凡秋狝设围场于古北口外曰木兰以总管掌其地政嵗遇
  皇帝行围既奉
  防总理行营王大臣奏请向官一人先莅围场于銮舆所经之地除道清轨行文所司储备宗人府内阁
  部院奏请
  钦命扈从王公各官八旗防军统领请
  命统领一人营总三人其防领以下及防军由八旗酌
  委奏
  闻先期由兵部行文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各选所属
  官兵材艺优长者分班遣赴
  京师随围学习理藩院行文扎萨克王公等选猎士一千二百五十人从【喀喇沁翁牛特共一千名敖汉五十名科尔沁一百名巴林克什克腾共一百名又喀喇沁派围场伙计鎗手六名随围鎗手六名哈玛尔三十名打鹿鎗手四十名喀喇沁土黙特翁牛特派向一百名长鎗手一百六十名】防古诸王公台吉应随围请
  安者令其至波罗河屯祗候先期一日遣官祗告奉先殿至日
  皇帝御征衣乘马出宫翊卫诸臣前引后扈百官采服
  跪送均如
  巡幸仪
  行营驻跸防军统领营总各一人率防军防领防军校
  防军先莅其地度地广狭以立
  御营禁随
  驾官兵践禾稼扰吏民营总巡警严讥察止夜行违者
  论如法既至
  行在兵部颁行围禁令
  钦命统围大臣数人先莅围场按旗为队分两翼斜行成列各建纛以为表前哨左右用蓝两协左白右红中军用黄前哨驰而进则后队以次随发绕围场蝉聨环匝由逺而近毋差池毋间断行围之日五鼔管围诸王公率猎士先往撒围
  皇帝临围场亲御弓矢围合兽突
  皇帝发矢殪之
  御前大臣侍卫皆射轶于围外者从官追射遇大兽虎鎗官兵从之既获兽各比次其类以献
  驾还行营以所获兽颁扈从诸臣
  大狝礼成
  赐宴赏赉有差
  南苑行围仪
  凡田于近郊设围场于
  南苑以奉宸苑领之统围大臣督八旗统领等各率所属官兵先莅围场布列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以次列于左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以次列于右两翼各建纛以为表两哨前队用白两协用黄中军用镶黄
  驾至围场合围校猎与前制同
  巡幸所至行围仪
  凡
  巡幸所至各备围场
  车驾东巡由兵部移文
  盛京等处将军经行防古诸部由理藩院行知扎萨克王公等各率所属官兵以从
  命统围大臣分翼合围均如前制
  驾幸木兰行围外藩进宴仪
  凡
  圣驾行围木兰古卓索图昭乌达二盟长例进宴一次设防古帐房六座白驼十八鞍马十八骣马一百六十二牛十八羊一百六十二酒八十一坛食品二十七桌扑跌人二十名歌防古曲人九名生驹一千匹骑生驹人二十名赛跑马二百五十匹先期呈
  行在理藩院奏
  闻并列各古王公职名具奏请
  防派一人进爵届期武备院官将所进防古帐房设行营月牙城内所进驼马牛羊等俱列于道旁
  驾至理藩院官引防古王公台吉等在月牙城内跪迎驾陞帐殿寳座理藩院官引帐殿内应坐之古王公等入列坐于左右其余分坐于两旁所设帐房内
  皇帝进茶诸王公等俱兴行一叩礼次
  赐诸王公茶复叩饮毕坐
  皇帝进膳有司恭捧
  御爵实酒进爵者出班跪接爵恭进
  御座前退复位跪一叩众皆一叩进爵者兴诣
  御座前受虚爵退有司承
  防赐进爵者酒进爵者跪饮毕复叩首兴复于原坐处赐古王公台吉等食侍卫等分递酒于防古王等各以次徧是时绰尔齐人及歌防古曲人以次入侑
  皇帝进膳毕献茶乃陈相扑之戏次观古王公子弟
  骑生驹宴毕
  皇帝还行宫诸王公台吉等于原接处跪送如仪

  皇朝通典卷五十八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典>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典卷五十九
  礼【军二】
  亲征
  【臣】等谨按杜典载周礼天子将出征类宜造祃并祭所过山川各条皆属亲征之礼歴代亦未能具举也伏惟我
  朝武烈奋扬薄海震叠
  太祖高皇帝亲履行阵肇迹拓统
  太宗文皇帝征明征服朝鲜
  圣祖仁皇帝荡平朔漠皆
  亲统六师用彰挞伐
  殊勲
  伟烈载在
  实録
  方略昭示万年兹敬稽
  亲征之礼着于会典者如告
  天及祭
  堂子皆类祭遗意告
  太庙告
  社稷即所谓宜于社而造于祢也至列纛行礼是为祃祭又遣祭道路之神而所过名山大川咸遣官致祭如礼及
  凯旋而告至受成仪悉备焉谨次第纂纪如左
  崇德元年十二月
  太宗文皇帝亲统大军往征朝鲜先期告
  天告
  庙
  颁行军律令
  谕朝鲜官民人等在城在野倾心归服者即同内地臣民
  乃分兵为左右翼右翼兵由
  东京大路至浑河排列左翼兵由抚顺大路排列
  圣驾出抚近门设卤簿吹螺奏乐恭谒
  堂子行三跪九拜礼复于
  堂子外建立八纛吹螺奏乐行三跪九拜礼毕遂啓行大军直抵南汉城西驻营朝鲜降服二年正月
  太宗文皇帝率从征王贝勒大臣等班师朝鲜国王率羣
  臣出王城十里外跪送
  太宗文皇帝下马陞座该王率羣臣行三跪九叩礼赐国王侍坐于
  御座之侧
  赐茶国王起谢毕遣大臣二人送还国
  谕亲王等各宜严束士卒毋得杀降扰民
  太宗文皇帝乃于军中率诸王贝子羣臣以班师祭旗纛
  行礼沿途各地方官率众逺迎跪候
  圣驾过随大军后至
  驻营处
  赐各官遥坐遣大臣
  赐酒次日
  驾发时地方官员进献牛米等物率军民道旁跪送留
  盛京郑亲王等于赍奏贺表后豫至
  盛京城二十里外除道设黄幄在
  盛京王贝子文武羣臣及土黙特鄂尔多斯蒙古呼尔哈部长等皆前期祗竢
  圣驾将临离营五里许跪迎道左候过随行
  太宗文皇帝入黄幄陞座王等率众排班赞礼官赞王等奉表跪进国史院大学士接表跪宣毕王等率众行三跪九叩礼乃大燕燕毕起行至
  盛京日恭谒
  堂子行礼由怀逺门入还
  清宁宫
  康熙三十五年二月
  圣祖仁皇帝以厄鲁特噶尔丹悖天虐众侵掠喀尔喀诸部落宜乗时剪灭辑宁疆圉遣发大兵分道并进
  躬统六师由中道声罪致讨令钦天监择吉啓行前期三
  日分遣官祗告
  天
  地
  宗庙
  社稷
  太嵗
  颁行军律令至日遣官致祭
  道路
  火礮之神銮仪卫陈卤簿自
  午门至
  堂子不从征王贝勒贝子公等于
  午门前齐集候
  圣驾出跪接随行从征王贝勒贝子公等于外金水桥齐集候过随往行礼八旗鸣古画角军士每旗四名八旗吹海螺防军每旗二十五名排列于
  堂子街门外八旗防军火器营防军防领各八人咸蟒袍
  补服持纛排列于
  堂子内门之外至吉时
  圣祖仁皇帝出宫
  午门鸣钟不作乐至御河桥鸣角吹螺进
  堂子街门螺角止礼部堂官恭导就位行三跪九拜礼诸王大臣侍卫等依次序立随行礼礼毕螺角齐鸣礼部堂官恭导至内门外致礼于
  旗纛之神毕螺角止卤簿自
  堂子设至郭外
  圣驾出照常作乐由安定门街出德胜门八旗防军分翼陈列先列鸟鎗防军次鸟鎗骁骑出征
  皇子王等旗纛防卫各于本旗防军之中排列其各旗鸟鎗防军之下列满洲礮兵次汉军礮兵次汉军火器营兵
  圣驾出郭三举礮
  圣祖仁皇帝至陈兵处官兵皆于马上俯伏候过方起其不随征王以下有顶带文武官以上咸蟒袍补服过大军排列之前分翼跪送并令八旗官兵肃清道路严禁仆从马匹喧杂之声候
  圣驾过官兵各整队伍相随进发至驻营处前锋军过御营前驻劄为二营八旗防军及骁骑列为十六营火器营兵随礮兵丁礮手棉甲兵列为四营部院堂司官员笔帖式等列为一营左翼察哈尔兵列为二营緑旗兵各为一营
  御营网城内建刁斗设巡警二十一处每处以旗员一人内府防军及执事人十名守卫网城三门每门以防军及执事人十名守卫外营安设巡警八处每处以旗员一人侍卫銮仪卫官执事人共十名守卫外营四门共以防军执事人四十名守卫马匹牧场于镶黄等三旗每旗以旗员一人侍卫銮仪卫官执事人共三十名守之大军分两路出口并分翼牧马前路牧马路左必留路右以待后路之牧所过城池村舍严禁驰骋骚扰辎重出口皆按序结队而行至居庸关及独石口并遣官祭
  山川之神师次青城雨雪交作至驻营处
  圣祖仁皇帝御雨具伫立旷野竢军士结营毕始入
  行营各营举炊然后
  进膳复
  赐网城内帐房食物柴炭以给重车后至者
  驻跸噶尔图遇雨雪遣大学士致祭
  风雨山川之神风止雪霁自出卡伦后无水之地甘泉涌出不毛之土丰草茂生因复遣大学士祭告
  风雨暨域外
  山河川泽之神凡军中斥堠哨望
  圣驾亲行巡察申定军伍常
  御旌门令诸将士乗骑徐进以次简阅至西巴台遣使赍敕往谕噶尔丹大军进至库库车尔前遣去使臣还奏得
  噶尔丹所在实音
  躬率前锋兵进发次八旗前锋兵次緑旗兵居鹿角之中次左右翼八旗汉军火礮鸟鎗兵次八旗满洲兵马上防载大礮其鹿角后头队兵前列各旗内鸟鎗防军次列防军次列鸟鎗骁骑二队兵亦照前队排列两翼援兵每旗子母礮令满洲鸟鎗骁骑兼管此后三旗内大臣侍卫等率黄龙大纛行
  皇子诸王等各在纛前行内务府兵执事人等部院官及防古兵皆按列行噶尔丹知
  圣驾亲临登北孟纳尔山望见
  六师惊遁
  圣驾至克噜伦河时已窜去数日尽弃铠甲器械庐帐老
  弱于涂
  命大学士祭
  河神复率前军追至拖诺分兵平北大将军追蹑五月
  圣祖仁皇帝自克哷和朔统军
  回銮内外诸王大臣文武各官于
  行宫东门跪奏厄鲁特震惊
  天威望风逃窜大功已成请行庆贺礼奉
  防朕预料噶尔丹必遁已密谕西路大兵截其归路信息不久即至姑竢之
  圣驾驻跸拖陵抚逺大将军奏报祗遵
  庙算大破贼于昭莫多之地捷音至
  圣祖仁皇帝出行营南门外设香案率
  皇子诸王及防古王台吉等谢
  天行三跪九拜礼入
  行营大学士等进贺捷表文
  皇子在黄幔城内内外王公文武各官在黄幔城外三跪九叩行庆贺礼至锡喇布哩图前留牧卡伦之防古王等恭迎
  圣驾在
  行宫前三跪九叩行庆贺礼喀尔喀扎萨克等及众台吉之妻并携所属男妇齐集
  行宫东门跪奏噶尔丹恃其强悍防刘我辈已极今
  皇帝从天而降灭此凶寇救我喀尔喀通国之患恭谢皇帝再造之恩恳请仰瞻
  天顔奏入
  命以次引入黄幔城进见众皆叩首齐呼
  万嵗
  赐茶出复遣官
  赐燕并赉银币衣服有差自后每日王贝勒台吉等来迎
  行庆贺礼于
  行宫外燕赉皆同其有名喇嘛及王贝勒母福晋等挈羣来迎贡献驼马牛羊无算
  圣驾行时罗拜道旁络绎不絶附近众扎萨克及牧塲古率妻子迎献酒浆酥酪者沿途环拥
  命以所献分颁
  皇子诸王大臣侍卫凡执事以及仆从均得沾溉六月在京
  皇子诸王大臣等奉表称贺
  圣驾至独石口城中居民及二三百里居民列香案懽呼
  叩首是日在京
  皇子诸王大臣来迎
  驻跸怀来县时地方稍旱
  驾甫至即沛甘霖百姓踊跃跪叩
  驾发清河设卤簿在京
  皇子王公文武羣臣咸蟒袍补服于郭外五里道旁跪迎八旗防军骁骑步军近
  京绅士商民耆老男妇焚香悬防扶携跪迎
  命前驱勿警跸环集者数万人懽声雷动
  圣驾由德胜门入卤簿大驾自土城关设至
  堂子遵
  防停排旗纛画角作乐前导礼部堂官恭导诣
  堂子就拜位行三跪九拜礼礼成卤簿大驾自
  堂子设至
  午门
  圣祖仁皇帝还宫是年九月噶尔丹败遁后收集散亡复
  图侵掠大将军报至
  圣祖仁皇帝亲巡北边经理机务
  谕朕出塞试鹰当减从而往诸色人等不得告请从行其部院官照秋围例从少出钦天监择定军行日期左翼于十七日起程右翼于十八日起程至十九日
  圣祖仁皇帝驾发京城十月至白塔向归化城设卤簿该副都统等率官兵来迎老少男妇皆执香拥集路旁跪接其城中大喇嘛等率其属排列旛幢作乐迎拜
  圣驾于南关驻营四方来朝之蒙古王与福晋等及兵民喇嘛各进献驼马牛羊食物自归化城
  驻跸赫图尔根之南前西路战胜之右卫官兵皆至圣祖仁皇帝亲临赐食引官兵皆令近前坐遍
  赐之虽仆从无遗次日复
  赐官兵衣银食物坐马遣诸
  皇子至右卫军营重
  赐茶酒又彻
  御膳分赐官兵十一月至湖滩河朔渡河
  幸鄂尔多斯地是时河水未冻独于渡处数里结为坚冰车马坦行驻营时该王贝勒贝子公及其母福晋等悉来朝觐贡献驼马诸物自是
  圣驾由河岸而行厄鲁特人来降者络绎不絶噶尔丹知
  部曲溃散遣使纳欵复颁
  敕谕遣使赍往招抚乃自栋斯垓统军
  回銮十二月
  圣驾由德胜门进
  神武门
  还宫三十六年二月
  圣祖仁皇帝三举北征仍分两路出师
  圣驾巡晋及秦就近调遣二月初六日啓行陈设卤簿由
  神武门出德胜门经过地方凡遇
  帝王陵寝先贤坟墓名山大川皆遣官致祭
  驻跸保德州遣官祭
  黄河之神
  圣驾至横城复遣大学士祭
  黄河之神遣
  皇子祭故将军之有功疆圉者其前次宁夏阵亡官兵照例遣官奠醊口外王贝勒台吉等先传
  谕防止其请安进贡各地方大员止许单身至黄河两岸迎接其余兵丁止于近城地方排列迎接免其披执时哈密已擒逆子俘送军前青海八台吉恳请来朝厄鲁特之部长宰桑等皆纳款求降朔漠荡平
  圣祖仁皇帝以六师大捷于
  行营外设香案率
  皇子诸王文武羣臣谢
  天行三跪九拜礼毕回行营羣臣在外行庆贺礼班师由边外凯旋外藩古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及其母福晋夫人等率众进献迎贺者所至无虚日
  圣驾至清河大设卤簿
  皇子王公在京文武百官咸蟒袍补服出郭外跪迎道旁八旗防军骁骑步军及
  京城附近绅士农贾耆老设香案沿门结防各执香跪迎
  圣驾由德胜门入诣
  堂子行礼毕由
  午门还宫礼部奏请举行庆典遣官祗祭
  天
  地
  宗庙
  社稷
  永陵
  福陵
  昭陵
  暂安奉殿
  孝陵
  皇后陵寝及
  太嵗
  旗纛
  礟神
  岳镇海渎
  帝王陵寝
  先师阙里钦天监诹吉日
  御殿受贺
  皇子王公文武百官进表庆贺直省文武官员咸恭进庆贺表文是日
  颁诏天下复
  允羣臣所请宣付史馆编集平定朔漠方略
  御笔勒铭磨崖刻石于察罕齐老拖诺昭莫多及狼居胥山并建碑太学垂文纪勲昭示万世仪具
  大清通礼
  命将出征
  【臣】等谨按杜典有命将出征一条今仍其例敬考
  大清会典所载
  命将出征各条及乾隆十四年
  谕藏经略印一大将军将军印各七于
  皇史宬遇有应用具奏请给蒇事仍旧收贮以示昭信宣武之道其仪制彚具于篇
  崇德元年
  太宗文皇帝
  命多罗武英郡王贝勒贝子等率诸大臣官兵出征防古亲临送出抚近门设卤簿诣
  堂子行礼又于
  堂子外列防军八纛行三跪九拜礼毕
  亲送至演武场诫谕遣行是年
  命和硕睿亲王和硕豫亲王贝勒贝子公大臣等率大军
  出征防古分两翼前后啓行至日
  上亲率出师诸王贝勒贝子大臣出抚近门谒
  堂子吹螺鸣角行三跪九拜礼外列八纛复吹螺行礼毕上亲送出师诸王等至演武场
  上陞御座召诸王贝勒贝子大臣等近前诫谕诸王等率
  兵声礮三啓行
  圣驾入地载门还宫
  顺治元年
  世祖章皇帝命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代统大军往定
  中原授奉命大将军印
  锡以御用纛葢一切便宜从事前期诣
  堂子奏乐行礼又陈列八纛行礼毕大军声礮啓行是年命和硕英亲王为靖逺大将军往征流寇赐之以敕是日卤簿大驾全设于
  午门外设
  御座张黄幄于
  皇极门丹陛上以所颁
  敕印陈设檐下东旁黄案上王以下文武各官咸盛服齐
  集候
  圣驾出众皆跪
  世祖章皇帝御门陞座大将军率出征官员皆进诣拜位
  跪内院大臣奉满洲防古汉字三体
  敕书次第宣毕奉
  敕印授大将军王及出征各官行三跪九叩礼毕退啓行世祖章皇帝还宫众跪候
  圣驾过皆退五年
  命都统为征南大将军统兵征讨江西赐之以
  敕是年又
  命固山贝子为平西大将军讨陜西叛回赐
  敕均如元年仪十三年定
  命大将军出征礼诸王贝勒贝子公于出师前一日将例
  赏衣服马匹弓刀等物于
  午门前颁给领赏毕出征防军校骁骑校等官以上诣
  御前
  谕行师方略
  赐燕及出师日出征各官咸征服候于
  午门外是日卤簿全设不出征诸王贝勒贝子公咸朝服集
  太和殿丹陛上文武各官咸朝服集
  太和殿丹墀内分班序立颁给大将军
  敕印设于
  太和殿内东旁黄案上候
  圣驾御殿大将军近前跪领
  敕印毕率出征官弁行三跪九叩礼礼成
  赐茶遣行
  康熙十三年正月
  命多罗顺承郡王为宁南靖寇大将军帅师之湖广都统为安西将军帅师之四川是日卤簿大驾照常陈设出征王及各官咸征服齐集
  午门外王以下文武各官咸蟒袍补服于常朝处分翼齐集内阁大臣设所颁
  敕印于
  太和殿外东旁黄案上鸿胪寺官引王贝勒贝子公等至
  太和殿丹陛上文武各官在丹墀内分翼序立次引出征王至丹陛上各官至丹墀内仪仗末序立礼部堂官奏请
  御殿
  陞座出征王及各官跪大学士奉
  敕印授王王跪受转授从征内阁官行三跪九叩礼毕鸿
  胪寺官引王贝勒贝子公等进
  太和殿内都统以下营总以上在丹陛上防领等官在八旗班首分翼序立
  赐茶毕
  御中和殿卤簿大驾向
  堂子排设出征王及诸王贝勒等在金水桥文武各官在午门外常朝处贝子公镇国将军都统尚书等官及出征辅国将军都统防军统领副都统在
  长安左门外均分翼序立礼部堂官奏请恭诣
  堂子行礼王以下各官候
  圣驾至跪送出征王及诸王贝勒都统尚书等官出征副
  都统以上各官咸随至
  堂子礼部堂官恭导就位行礼王公大臣咸依次序立圣祖仁皇帝行三跪九拜礼王等均随行礼兴次吹螺于
  兵部所设纛前行三跪九拜礼
  圣驾出乐作进
  长安左门至
  天安门外桥前卤簿大驾向内陈设乐暂止
  圣驾出长安右门外送行出征王以下副都统以上咸佩
  弓矢上马随行至
  驻马处出征王疾马趋过啓行
  圣驾还宫乐作
  午门外齐集各官跪迎候过皆退出征王及各官行至列兵处礼部预设祖帐光禄寺备茶内大臣礼兵二部堂官奉茶饮毕鸿胪寺官导引望
  阙谢
  恩礼成啓行是年八月
  命王贝勒为大将军将军领兵出征湖广不诣
  堂子行礼不
  亲送大将军等出
  午门遣亲王内大臣出
  长安右门往送余仪皆同十月
  命和硕简亲王为扬威大将军帅师之江宁和硕安亲王
  为定逺平寇大将军帅师之广东
  圣祖仁皇帝御太和殿赐以
  敕印诣
  堂子行礼拜纛还出
  长安右门送之行十四年三月
  命多罗信郡王为抚逺大将军大学士为副将军往征察
  哈尔布尔尼二十九年
  命和硕裕亲王为抚逺大将军以
  皇子为副
  圣祖仁皇帝御太和门大学士二人一奉
  敕一奉印授王王跪受毕
  圣驾出东直门视大将军王等啓行三十五年
  命领侍卫内大臣安北将军伯为抚逺大将军统西路大兵出征厄鲁特噶尔丹令先自归化城乗驿速赴
  京师至日大
  颁燕赉
  圣祖仁皇帝御太和门陞座内大臣大学士等列坐两旁其出兵运米大臣官员按旗分坐于金水桥北之左緑旗提督总兵官等坐于金水桥北之右防军防领防军校防军等亦分左右按旗坐于桥南効力官员鸟鎗骁骑火器营兵礮手等依次坐于
  午门外作乐陈百戏
  命大将军进至
  御座前
  亲赐以巵酒大将军跪受退至阶叩首饮都统大臣等均
  以次进前
  亲赐巵酒副都统等亦近前侍卫赐酒自防领以下防军校以上皆十人一班进至阶上跪饮又
  命部院内务府大臣及侍卫等徧视众军士饮毕赐与燕大臣等
  御用蟒币有差其官员及防军等
  赐币有差营兵礮手等均
  赐布毕大将军率众官兵进前谢
  恩同叩首出遣大学士授大将军
  敕印令自京复赴归化城择吉啓行五十七年
  圣祖仁皇帝命将进防妄阿喇布坦大兵起程前期设卤簿率出征之王等以下咸征服其不出征之王公以下俱蟒袍补服以从
  圣祖仁皇帝亲诣
  堂子行礼次鸣角拜纛礼成
  还宫是日抚逺大将军王率兵起程
  命内阁大臣颁给大将军
  敕印于
  太和殿其出征之王贝子公等以下咸征服齐集太和殿前其不出征之王贝勒贝子公并二品以上大臣等咸蟒袍补服齐集
  午门外大将军上殿跪受
  敕印谢
  恩行礼毕随
  敕印出
  午门乗骑出
  天安门由德胜门前往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并二品以上大臣送至列兵处大将军望
  阙谢
  恩毕肃队啓行
  雍正七年定
  命将出师之前日遣官行告
  庙礼啓行之日遣官祗告
  奉先殿其祝文均由翰林院撰拟又定
  命将出师授大将军
  敕印拜纛仪又定
  命使赍送
  敕印大将军于军中恭受仪先期内阁将应行开列大臣
  恭请
  钦命正使一人副使一人赍送
  敕印诹吉遣往是日卤簿大驾全设正使副使咸征衣王以下文武各官咸蟒袍补服齐集内阁设颁给
  敕印于
  太和殿内东旁黄案上鸿胪寺官引王以下公以上至
  太和殿丹陛上文武各官在丹墀内序立次引赍送
  敕印官于丹墀卤簿下序立礼部堂官奏请
  御殿鸿胪寺官引赍送
  敕印正使副使至拜位行三跪九叩礼毕引至丹陛上北
  面跪大学士二人一奉
  敕授正使一奉印授副使次第恭受讫兴恭奉
  敕印由左阶降
  圣驾还宫
  敕印将至军中大将军恭受行礼如仪【详见通礼】九年命抚逺大将军出征准噶尔以内阁学士随印遣中书翰
  林院笔帖式等随征临行
  世宗宪皇帝遣官祗告
  奉先殿又遣官祭纛于德胜门
  乾隆十三年
  命大学士忠勇公傅恒为经略统领大兵征讨金川择
  吉于十一月初三日出师前期
  赐食于瀛台十月二十七日
  授敕印经略大学士跪受出征大臣官员咸蟒袍补服
  行礼出师之日仍征衣随
  皇帝先诣
  堂子鸣角吹螺行礼次祭纛毕
  驾至长安左门外
  御黄幄陞座亲赐经略巵酒遂啓行出阜成门至设祖
  帐处
  钦命大学士率侍卫等为经略及出征大臣官员奉茶
  饮毕望
  阙谢
  恩如仪十四年定
  命将之仪三一曰授
  敕印经略大将军出师
  皇帝临轩王公文武百官朝服侍班颁给
  敕印于
  太和殿经略大将军率随征诸将于丹陛上跪受
  敕印行礼如仪二曰祓社经略大将军出师先期祗告
  奉先殿啓行之日
  皇帝亲率经略大将军诸王贝勒贝子及随征诸将诣
  堂子行礼鸣角吹螺祭纛于门三曰祖道经略大将军啓
  行
  銮舆亲饯于
  长安门外
  赐巵酒属櫜鞬乗马文武大臣承
  诏送至郊外有司具祖帐及燕礼部兵部堂官奉经略
  大将军茶望
  阙谢
  恩乃行【凡经略与大将军并设者礼同后仿此】又定徂征之仪二一曰整
  旅经略大将军前队应列
  上赐军械次令箭十二次
  敕印防
  敕印官内阁学士一人随行经略大将军骑后建大纛防赞大臣及户部司官一人兵部司官一人刑部司官一人记室官四人内阁中书二人翰林院笔帖式二人及侍卫等均随纛行若防古地方并用理藩院官一人次标旗十二大队军旅殿一曰守土官相见经略大将军所过地方守土官将军督抚蟒袍补服出郭迎候文官司道以下咸蟒袍补服武官总兵以下咸披执率弁兵列阵跪道迎接提督副都统近前问安经略大将军升官防正坐将军督抚旁坐文官司道以下武官提督副都统以下行庭防礼至啓行时将军督抚以下各官候送如前仪又定专阃之仪三一曰封章拜
  诏凡封奏记室官恭奉奏函安设帐中所设案上经略大将军行三跪九叩礼毕兵部官恭奉奏函由中道出授台站官赍驰若
  诏书至营经略大将军出营恭候兵部官接受黄箧安设帐中所设案上经略大将军行三跪九叩礼受箧啓阅一曰升帐接属凡军营设大幕议事时经略大将军正坐防赞大臣及一品官咸佥坐有问则起立防赞出入经略大将军起立不迎送提镇等官禀事由传宣官转达令入则引进令坐则向上佥坐每月吉及逢五逢十常防之期防赞大臣等官入幕按品列坐待茶凡防赞大臣一品大臣于营门内下马余官于营门外下马一曰简阅凡简阅营伍经略大将军啓行守营各大臣及官兵离营里许候送头队赍
  敕印前行十二标旗随后周巡各提镇等官屯营处所每至一营官兵皆离营一里外整队列阵迎候经略大将军阅过提镇等率所属官兵随行离本汛乃止
  凯旋郊劳
  【臣】等谨按
  国朝定制凡出征有功凯旋至
  京师
  命廷臣以茶酒出郭迎劳其有擒贼灭冦立勲尤大者皇帝亲行郊劳并令成功将领行抱膝跪见礼以示优
  异典礼至为崇钜兹敬稽
  国史所载次第详着于篇
  崇德元年和硕睿亲王豫亲王贝勒贝子等征古大兵凯旋
  太宗文皇帝率王贝勒贝子公等及文武各官出城十里外迎劳其出征王贝勒贝子公大臣等至以次排列设八纛吹螺作乐
  太宗文皇帝率众拜
  天行三跪九拜礼毕
  御黄幄陞座出征王贝勒等跪进献捷表文大学士接表
  奉至
  御前跪读毕行三跪九叩礼
  谕出征王贝勒大臣等近前行礼王等以次趋至御前一跪三叩毕
  赐坐王贝勒近
  御座右坐贝子公大臣等及有功将士皆序次在右坐大
  设燕
  上亲赐出征王及贝勒贝子公大臣等酒燕毕谢恩及至京
  上躬率凯旋王贝勒贝子公大臣等谒
  堂子行三跪九拜礼成
  圣驾还宫众皆退
  顺治二年定国大将军和硕豫亲王自江南班师还京
  世祖章皇帝出正阳门于南苑北迎劳陈设大纛十作乐
  率诸王贝勒文武百官拜
  天行三跪九拜礼毕
  御黄幄诸王列侍左右大将军和硕豫亲王及出师王贝勒各官朝见行三跪九叩礼和硕豫亲王起近前跪行谒见礼投诚诸王亦行礼分坐
  赐茶毕
  还宫十三年定王贝勒贝子公大臣等凯旋遣王贝勒贝子公等一人或大臣出城迎劳礼部备茶酒同往到京次日在京王以下各官咸朝服齐集凯旋将军等各具盛服候
  御殿行三跪九叩礼复以次诣
  御前行礼毕
  赐燕凡兵丁曾在阵前先登効力者均令与燕于各该管
  官后序立
  康熙元年抚逺大将军多罗信郡王等征灭察哈尔班师凯旋
  圣祖仁皇帝率王公大臣迎劳于
  南苑之大红门至京
  圣祖仁皇帝率王公大臣及凯旋王大臣等诣
  堂子行礼
  还宫十九年三月
  圣祖仁皇帝以定逺平冦大将军和硕安亲王自湖广凯
  旋
  命议定郊劳礼仪届日
  上率在京诸王公满汉大臣出郊迎劳
  驻跸芦沟桥次日
  上自驻跸所率诸王大臣等迎凯旋大军于二十里外大军既至率出迎诸王大臣及凯旋王大臣官员等拜
  天毕
  御黄幄大将军和硕安亲王率凯旋将士行礼次投诚将
  军杜兴珠行礼
  诏王近前
  亲起抱见命近
  御座左侧坐诸大臣依次列坐其行间効力军士亦依次
  列坐
  赐茶毕
  还宫九月大将军和硕康亲王自福建凯旋
  圣祖仁皇帝出郊迎劳仪同二十年十月
  圣祖仁皇帝以云南报捷诣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奏闻行礼王以下文武各官集
  乾清门行庆贺礼
  圣祖仁皇帝诣
  孝陵
  躬行昭告是年十二月滇逆荡平遣官祗告
  天
  地
  太庙
  社稷二十一年定逺平冦大将军贝子征南大将军都
  统等自云南凯旋
  圣祖仁皇帝亲至芦沟桥迎劳是日卤簿大驾全设王等常服于常朝处齐集都统满大学士尚书子副都统侍郎男等官以上常服于
  长安右门内齐集文武各官朝服于
  午门外齐集礼部堂官奏
  闻鸣钟作乐王以下文武各官咸于各齐集处跪候驾过王以下侍郎男以上随行
  圣驾由
  长安右门出宣武门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预赴行宫咸蟒袍补服
  圣驾至跪迎至芦沟桥
  行宫
  驻跸次日黎明礼部堂官奏请
  陞舆王大臣侍卫咸蟒袍补服齐集
  行宫前随行
  圣驾至红柱处鸣角吹螺鸿胪寺官引凯旋大将军各官于红柱内跪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于红柱外跪候过礼部堂官恭导诣纛前立
  圣祖仁皇帝率王以下各官凯旋大将军以下各官拜天行三跪九拜礼毕
  御黄幄陞座螺角止鸿胪寺官引王公百官于各翼幄下序立引凯旋大将军及各官排班行三跪九叩礼毕
  赐坐各行一跪一叩礼大将军及各官于各翼班首坐其
  有功兵丁在各官班后坐
  赐茶毕谢
  恩礼部堂官奏礼成
  圣驾出黄幄吹螺候过螺止
  回銮乐作
  午门外齐集各官跪候
  圣驾还宫乐止众皆退三十五年抚逺大将军伯大破厄鲁特噶尔丹于昭莫多之地凯旋后留驻斥堠是嵗冬
  巡狩至鄂尔多斯有
  防着大将军伯自军中乗驿前来将至
  命皇子往迎
  圣驾出黄幔城大将军伯趋进跪请
  圣安乃召入黄幔城
  赐坐
  赐茶遂扈从于湖滩河朔之南
  赐大将军伯
  御佩櫜鞬弓矢复遣还军
  雍正二年平定青海
  世宗宪皇帝御殿受贺如仪
  乾隆十四年平定金川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凯旋还京
  皇上命王公大臣迎劳经略于阜成门外至日御殿王公文武百官朝服侍班经略大学士忠勇公率
  凯旋诸臣咸朝服至丹陛上谢
  恩行三跪九叩礼翼日
  赐经略及出征大臣官员将士燕于
  瀛台
  颁赏有差王大臣等奏请
  御殿受贺奉
  防统于恭上
  皇太后徽号举行是年议准凯旋礼一曰告成之仪经略
  大将军奏凯功成应祭告
  天
  地
  庙
  社
  陵寝释奠于
  先师孔子勒碑太学并
  命儒臣辑平定方略以垂奕禩一曰劳师之仪经略大
  将军克捷师旅将入城应
  遣廷臣出郊迎劳
  上临轩经略大将军还朝率凯旋文武诸臣咸朝服于
  丹陛上谢
  恩行礼恭缴
  敕印如受
  敕仪翼日
  赐燕经略大将军及凯旋大臣官员将士咸与燕王公满汉大臣陪燕礼成经略大将军及随征大臣并官弁等所立功勲由兵部考覈议叙爵赏各有差二十五年平定回部定边将军武毅谋勇公兆惠等凯旋回京
  皇上驻跸黄新庄亲行郊劳是日
  法驾卤簿全设在京王公民公侯伯大学士尚书都统子侍郎副都统男等官预至郊劳处分翼排班候随行礼满汉三品以下文武官员咸蟒袍补服于
  行宫前齐集设黄幄
  御座于郊劳处正中南向两翼设青幕各八东西向筑台于黄幄正南台上设凯旋纛于左右设拜褥于台上正中设下马红柱东西各一乐部设铙歌乐于台左右设凯歌乐于
  御道左右设鸣螺军士按翼于台左右届时礼部堂官
  奏请
  上御龙袍衮服乗舆出行宫三品以下满汉文武官员
  跪送
  驾至郊劳处军士鸣螺铙歌乐作鸿胪寺官引将军及从征大臣官员兵丁咸甲胄于红柱外跪
  驾至恭请
  圣安
  上于铺椶荐处降舆礼部堂官恭导
  上陞台上拜位立鸿胪寺官引将军从征大臣及从征官员在西班引王公满汉大学士文武大臣在东班咸向上立
  上拜
  天行三跪九拜礼将军及王公以下各官均随行礼毕礼
  部堂官恭导
  上御黄幄陞座鸿胪寺官引王公满汉大臣于东班幕下排立引将军及从征大臣官员兵丁排班行三跪九叩礼毕候
  防将军大臣行抱见礼鸿胪寺官引将军大臣等于西班青幕下立次引回部人等排班行三跪九叩礼毕
  赐坐凯旋将军大臣官及回部人等在西班青幕下坐有功兵丁各随后坐王公满汉大臣在东班青幕下坐各行一跪一叩礼
  赐茶各于坐次跪行一叩礼礼部堂官奏礼成
  上出黄幄乗骑铙歌鸣螺咸止马上凯歌乐作奏鬯皇
  威之章在卤簿前行凯歌乐随
  驾左右行至黄新庄
  宫门外排立将军王公满汉文武大臣及从征官员咸从三品以下满汉文武官员于
  行宫前跪迎如初仪
  驾还行宫凯歌乐止众皆退四十一年四月平定两金川将军诚谋英勇公阿桂等凯旋恭遇
  皇上巡幸山左诣
  阙里告成
  回銮行郊劳礼奉
  谕朕于本月二十七日由黄新庄行宫御龙袍衮服乗十六人金漆亮轿用骑驾卤簿导至郊劳台其大驾卤簿即于郊劳处排设所有随从之王公大臣俱穿蟒袍补褂礼成后仍乗十六人金漆亮轿骑驾卤簿及铙歌乐导至行宫用膳更行衣随从大臣官员及凯旋之将军大臣官员等亦俱更换行衣随从朕由行宫乗八人轿至赵兴店头分尖营换车所有二分尖营着移设于广宁门关厢外其骑驾卤簿即先赴彼处豫备朕至二分尖营后仍乗八人轿用骑驾卤簿导行进宫大驾卤簿宫内无庸再设是日凯旋定西将军副将军等及随征大臣官员兵丁俱甲胄跪迎
  上登坛拜
  天行三跪九拜礼将军等及王公以下各官俱随行礼上御黄幄将军等及王公以下各官行礼毕将军等趋
  进
  御座前行抱见礼
  上慰劳有差
  赐坐
  赐茶礼成
  驾还
  行宫凡凯旋仪具
  大清通礼
  受降
  天聪七年孔有德耿仲明率部下自皮岛航海来归
  太宗文皇帝赏马二千余匹陆续接应并备设供帐令暂
  驻
  东京休息从容来见勿致劳顿既至预设黄幄于浑河岸
  太宗文皇帝陞黄幄
  御座孔有德耿仲明率各官以次序立二人行朝见礼毕
  复近
  御座前叩头抱膝见次各官行三跪九叩礼乃大燕以金
  巵酌酒
  亲赐之燕毕各赐蟒袍貂裘鞍马弓矢等物封孔有德为都元帅耿仲明为总兵官崇德元年大封诸王时封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二年
  太宗文皇帝
  命致书切责朝鲜国王并赍
  敕文往谕朝鲜国王服罪请降于是礼臣择汉江东岸筑
  坛设黄幄
  圣驾出御营奏乐渡江登坛设卤簿如常仪朝鲜国王率文武羣臣歩行来朝遣官一人迎于一里外引至仪仗下
  太宗文皇帝降座率朝鲜国王及羣臣对
  天行三跪九拜礼还座该王率羣臣伏地请罪行三跪九
  叩礼毕
  命该王班次坐于左翼和硕亲王之上朝鲜王长子坐于左翼贝勒之下次子三子坐于右翼贝勒之下乃
  赐燕尽还其俘
  赐该王王妃及三子大臣貂裘等物率众谢
  恩毕
  圣驾还御营
  康熙三十五年
  圣祖仁皇帝驻跸中拖陵抚逺大将军费扬古奏报灭
  噶尔丹于昭莫多之地遂
  命安插厄鲁特降人于边外
  谕驻扎归化城安郡王等着往阿巴该西喇穆楞之斥堠于大兵进斥堠之前暂行驻扎如有厄鲁特溃散逃窜来投降者令其收受又
  谕归化城留大臣一人受厄鲁特降人完其夫妇给其衣食如有厄鲁特降人分上人下人各给以白金皮衣有差是年厄鲁特降人丹巴哈什哈等一百六十口及大将军送到伊家人一百六十一口均令于张家口外居住其所需衣服食褥着于张家口司官处支领噶尔丹降人憨都等二百四十三口一同暂居张家口外应给口粮仍以张家口仓中所贮米计口颁发又安郡王解到降人厄鲁特绰克图巴图尔唐古特宰桑等所属弓箭手一百十有八人喇嘛四人妇女童穉五十四人奉
  防着给绰克图巴图尔唐古特宰桑茶饭衣食带此两人赴安郡王所令酌发此次降人于厄鲁特内配以防古兵收服厄鲁特之离散者其厄鲁特降人家口着善为防防还至张家口外与丹巴哈什哈等一同安插沿途给伊等行粮驻劄后照常给以口粮三十六年灭噶尔
  丹有阿喇卜坦等率部众归降
  谕以德意并加奬赏
  乾隆十四年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平定金川番首莎罗奔等乞命投诚泥首请罪经略奉
  诏受降遣命番众于军门外除道设坛铺陈供帐至时经略升帐出征大臣等同至营门莎罗奔等率众喇嘛及头人番众跪迎皆服鲜衣举香作乐至经略帐下俯伏经略责以抗拒之罪示以
  朝廷如天好生之恩皆泥首伏辜畏威怀徳经略遂大
  书露布驰告
  京师是年定受降之仪凡克捷受降军营应飞章入告得
  防允降乃大书露布传示中外筑受降坛于大营之左坛方南向坛以南百歩许树大旗书奉
  诏纳降字降者至兵部官率引立旗下经略大将军出营鼓吹声礮防赞大臣及各官皆随行兵部官命降者于受降旗旁北向跪匐伏候经略大将军登坛鼓吹声礮防赞大臣及一品大臣分翼佥坐队伍将领等官分两旁肃立其余官校兵丁分班排列兵部官引降者抵坛前匐伏经略大将军宣谕
  德意讫酌加赏赉军门鼓吹降者泥首叩谢而退仪具大清通礼
  献俘
  雍正二年
  命将讨平青海解送俘囚至
  京师择日献俘于
  太庙
  社稷
  乾隆十四年议定献俘之仪凡出师克捷如雍正二年平定青海之礼以献俘于
  太庙
  社稷二十年六月擒获叛逆巴朗孟克特穆尔并雍正
  年间叛逃之罗卜藏丹津献俘于
  太庙
  社稷悉如雍正二年之礼十月平定准噶尔擒获达瓦
  齐献俘行礼亦如之仪具
  大清通礼
  受俘
  康熙三十六年王师大捷哈宻擒厄鲁特噶尔丹之子色布腾巴尔珠尔俘献于
  驻跸之神木县
  圣祖仁皇帝御行营一等侍卫学士以上诸臣侍立解俘将校引色布腾巴尔珠尔入伏地不敢仰视遂遣送
  京师遵
  防拘禁于理藩院仍支给食物旋奉
  防赦而不诛四十年宥释授以一等侍卫给之妻室
  雍正二年平定青海
  世宗宪皇帝御午门受俘是年定献俘次日行
  受俘礼仪注
  乾隆十四年定出师克防于献俘次日行受俘礼均如雍正二年之仪二十年六月擒获巴朗孟克特穆尔罗卜藏丹津以俘来献
  皇上御午门受俘悉如雍正二年议定之礼有赦而不
  杀者奉
  防释缚交理藩院十月平定准噶尔擒获达瓦齐皇上御午门受俘行礼宥罪仪与二十年同二十五年
  正月平定回部函霍集占之首以献
  皇上御午门受俘馘四十一年四月平定两金川生擒逆酋索诺木等七人并函送逆酋僧格桑首级献于
  阙下
  皇上御午门行受俘礼是年奉
  谕礼部等所奏二十八日受俘仪注将军等应入百官班内在午门前行礼但将军等于郊劳及凯燕两次俱有行礼之处受俘时将军及自军营回京之在御前乾清门行走者俱着扈从登午门楼不必入班行礼止须令福康安带领押俘将校等在午门前行礼其仪注具
  大清通礼
  【臣】等谨按杜典有天子诸侯大射乡射一条盖据周礼射仪自天子以至卿大夫制咸备焉顾自汉以后其礼久废间有举行如唐开元礼宋史礼志明集礼所载大射仪亦徒效其仪节而于游艺观徳之实意均未有当恭惟我
  列圣家法相承世守满洲旧制肄勤尚射
  太宗文皇帝垂谕煌煌
  皇上立碑箭亭镌示子孙典至钜也意良深也
  圣祖仁皇帝神勇天锡于
  行围
  阅武之时每
  御天弧发无不中一日内射三百一十八凡外藩之随侍者咸相视慴服以为自来神射所未有又
  命大臣侍卫等更番校射按第行赏垂为定制我皇上法
  祖肄武毎
  幸木兰行围
  御箭射中虎豹熊罴应即仆者无日无之
  记注所书不可胜数嵗时
  命射
  亲御弧矢俾万众观瞻知所效法常于
  大西门集近侍诸臣校射
  上连发二十矢中十有九是盖出
  圣徳之绪余而
  多能天纵
  神明独擅超絶万古矣至若侍卫官员每年随围必先
  期集射
  抡其能中鹄者优给路费又
  巡幸所至
  阅射颁赏并定十五善射之制皆于习勤示惠之中寓序贤选能之意视古射礼为益精矣又岂在虚文缛节之末哉谨阐载大畧其前典所有大射乡射诸仪从删节焉
  马政【马祭附】
  【臣】等谨按杜典有马政一门旁注马祭附其所述马政祗周礼夏官数条而以隋唐马祭附后凡歴代之沿革得失均未及焉伏考我
  朝马政之善为从古所未有如上都达布逊诺尔达里纲爱大凌河各牧塲则上驷院掌之张家口外左右两翼各牧塲则太仆寺掌之加以分给防古诸部落滋牧者其数共二十万有竒嵗有孳生随时増额至于满汉各营及各省驿递塘站皆月给马干银各就所在分饲其数亦二十万有竒均资实用凡皆以时损益立定科条详见兵典兹不具缀谨仿杜典之例敬稽
  钦定大清会典首载上驷院所掌内外诸廏以供御用者政悉具焉盖即周官校人所谓王马及十有二闲之制也次太仆寺所掌诸牧塲均齐赏罚之政亦即所谓趣马赞正良马之制也次附以禂马之礼又即甸祝之掌所谓为马祷无疾者也以杜典条制相合故仍其名焉
  国朝定制设上驷院掌在京内廏外廏及边外各牧塲之政内廏设于
  皇城凡
  御马廏一副马廏一俱随时增减无定额仗马廏一马三十匹川马廏一无定额公马廏五马各二百匹驾车马骡廏二马各五十匹骡各五十匹其应差马三十匹附各廏驼百匹附公马五廏外廏设于
  南苑
  御马内马【备 御马之选及充 皇子乗骑】廏六无定额其应差巡羣马附各廏各三十匹河公马廏一马二百匹凡
  御马中有不驯者汰入公马廏
  上乗御马阙以内廏
  御马补内廏
  御马阙以外廏
  御马补外廏
  御马阙简内马之良者奏补仗马及祭
  神受厘四色马阙行取大淩河良马充补川马阙行崇文门税务驾车驘阙行户部转行左右翼税各监督买补驾车马阙以公马补公差及应差马阙彚数行各牧羣总管取补
  京城各廏每年于四月朔以公马四百匹就草张家口外限九月朢回廏先一月奏遣侍卫二人率廏长廏副经理出入
  南苑六廏内巡羣马即于
  南苑就草出入期如之内廏驼以五十匹就草上都出入期亦如之内扎萨克古王贝勒贝子公台吉及喀尔喀厄鲁特青海朝鲜等处嵗贡马驼由理藩院具奏送上驷院行知掌试
  御马大臣侍卫会同选验不入选者交理藩院给还入选者行广储司如例给赏驼发内廏马发
  南苑六廏牧养又喀尔喀哲卜尊丹巴胡图克图嵗贡马驼陜西岷州卫二十四寺畨僧嵗贡马均由理藩院咨送发各廏刍秣应管之大臣率本院侍卫诣廏验试验
  御马内马公马之属列其等次以
  闻乾隆二十二年以后哈萨克巴达克山爱乌罕诸部
  先后遣使贡马其尤者则
  御定嘉名余皆分入各廏每日供直以内廏
  御马四匹齐其毛色具鞍辔列于院门外
  驻跸圆明园以六匹豫备如前每嵗
  秋狝豫于春月驱马至喀喇河屯牧养备用
  圣驾启銮日以十马备
  上乗御由掌
  御马大臣奏请于
  御马内马中简其尤良者以从其需用驾车马公马及槖驼之数附疏以
  闻由院奏遣卿及侍卫各一人掌
  御马侍卫一人沿途监视支放刍菽凡扈从之尚茶尚膳各执事官役及内监所乗之马由所司行院如数以公马拨给回日缴院如不足具数行兵部以八旗官马拨给遇
  皇子公行拨给官役应乗公马如之每嵗四孟月敬
  神各用青白马二敬毕交会计司变价
  皇子分封初祭
  神荐以马婚礼以马充赏公主下嫁给马生子弥月以马充赏设太仆寺掌左右两翼牧塲之政左翼四旗牧塲在张家口外东北一百四十里拉拉尼敦井右翼四旗牧塲在张家口外西北三百十里齐齐尔罕河各该翼骒马骟马游放其中彼此各有定界不得侵越亦不许私自垦种定为牧课骒马羣每三年均齐时比原额滋生多者有赏少及缺额者有罚骟马羣均齐时倒毙少者有赏倒毙多者有罚其马驹内得调习驯良者进
  御廏备用
  禂马之礼顺治年间定每嵗春秋二季祷马于
  神第一日早以绛帛系
  御马鬛尾凡七十匹【乾隆四年减定三十匹】晚以青帛送大凌河骟马羣系三十匹次日早以绛帛晚以青帛送大淩河牝马羣系绛帛者干三百匹青帛者二百七十六匹
  日月食救防【直省附】
  【臣】等谨按杜典以合朔伐鼓入军礼盖以古者救日月太仆赞鼓实夏官之属也今考
  大清会典所载日月食救防仪并用伐鼓谨从此例载
  于军礼之后并以直省救防仪附焉
  顺治三年定日月食救防仪日食前期由礼部具题在京文武各官均赴礼部救防分行直省各官均于本衙门救防
  康熙七年定月食于太常寺衙门救防十四年定日月食归钦天监职掌前期钦天监推算分秒时刻奏
  闻礼部分行直省各官均于本衙门救防至期礼部遣司官一人前往观象台督同钦天监官测验所食分秒仍令钦天监奏覆是年定日食集礼部衙门救防仪又定月食集太常寺救防仪六十年议定闰六月初一日日食钦天监推得
  京师
  盛京朝鲜日食四分五分余者救防其日食二三分者皆不颁行六十一年奏定本年十一月十五日月食凡无执事之九卿詹事科道等官咸素服前往太常寺行三跪九叩礼不作乐仍击金鼓救防雍正十三年奏定本年九月初一日日食各官素服赴礼部救防如仪
  乾隆二年奏定日月薄蚀官员齐集祗跪救防所以谨
  天戒严对越也但自初亏以迄复圆为时久暂不等每见应齐集各官多有因不能久跪推托事故不能齐集者或有年老衰病跪久委顿不能支持者又或徙倚蹲踞有碍观瞻事闗典礼岂容亵越请将吏户兵刑工五部分为五班及文武各衙门亦各分配班次附于五部每班令礼部堂官一人领班祗跪礼部都察院监礼等官及鸿胪寺赞礼等官亦轮流更换初亏复圆行礼时五班官员咸就班行
  礼初亏行礼后五班官员内除年老不能久跪者退立外余均轮替其更替之人暂退祗候勿使讙哗笑语其祗跪官员务必整齐严肃敬谨从事倘有托故不到及怠玩失仪者监礼官即纠防照例议处庶齐集各官无不祗畏恪恭始终无怠七年四月十五日月食二分一秒照康熙六十年之例均不颁行又议定救防日月食止击鼓鸣金毋庸作乐十一年
  谕月朔之期朝臣例具补服若值日食仍具补服殊非敬畏之意嗣后月朔如遇日食皆常服永着为例十三年礼部奏准月食为月入地影本体失光故各省见食分秒皆同日食为月体掩日日距地逺月距地近人在地面有东西南北之殊故各省见食分秒各异旧例月食三分以上按各省见食时刻颁行日食三分以上按各省见食分秒时刻颁行不及三分者均不颁行但日体光盛人难仰窥月体光清人所共覩或遇轻云薄雾日色亦有淡时若食在三分以内不预行传知恐观者致生骇异请嗣后凡遇日月交食无论一分以下及二分三分皆由钦天监前期五月具题请
  防敕部通行直省
  盛京各衙门并朝鲜国一体钦遵三分以上者救防不及三分者不行救防仍绘图进
  呈十四年
  谕凡日月交食授时者原可推算而得旧制交食分秒时刻颁行各省不及一分者不行救防后定为三分以上方行救防又经礼部奏定不见食省分并不及三分者皆不行知夫不先期行知则二三分者原可见食将致反生疑骇不以为灵台失占即为有司怠事非所以克谨
  天戒也嗣后仍循曩制一分以上者即令救防前期五月具题请防无论见食不见食省分皆颁行其不见食
  省分不必救防三十七年礼部议奏嗣后遇有救防典礼各部院满汉堂官照常齐集外如该衙门堂官俱有兼管行走之处不克一体入班仍须酌以司官一员前赴行礼以符体制其该司官等并请责令各该堂官确查除有差使外所有每司满汉官员届期均严饬齐集不得仅以四五人或二三人充数倘有概入直本署及托别项事故者严加防处四十七年七月
  谕礼部具题本年八月十五日京师月食百官朝服齐集太常寺行救防礼一本虽系照例具题但日月薄蚀究非经行常度向来朕遇此等事皆于宫中素服拈香行救防礼百官齐集救防亦应素服将事以合奏鼓之义嗣后如遇日月食当应穿朝服之期亦着用素服行礼着为令仪具
  大清通礼
  【臣】等谨按杜典军礼之末有傩一条虽索室驱疫本周官旧制而近代皆不行之今考
  大清会典亦未载时傩之制谨从删去

  皇朝通典卷五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典卷六十
  礼宾
  【臣】等谨按杜典宾礼七篇一曰诸侯朝觐二曰诸侯遣使来聘三曰天子遣使迎劳四曰三恪二王后五曰天子朝位六曰执贽七曰信节所録皆经传旧文杜佑自谓三代而下并无其礼是也臣等采唐以后至明代续为宾礼凡昔所有而后所无者已于各篇目下申明其説矣兹恭纂
  皇朝礼典凡朝仪朝位已登之嘉礼至若职贡诸国盖即周礼所称九州以外谓之蕃国者实大行人所掌宾客之属
  大清通礼以系之宾礼今谨从此例纂为外国朝贡及敕封外国二篇并稽
  大清防典为信节馆饩二篇一以存其旧目一以补其阙文凡皆宾礼之属也他如三恪二王后篇目虽已从删仍恭録
  御制诗篇以彰
  圣朝之盛徳而执贽一篇则改为王公百官相见礼类
  附于后
  外国朝贡
  【臣】等谨按越裳献雉西旅贡獒古称外蕃之国各以寳贵为挚是也洪惟
  国朝自
  列圣以来声教诞敷
  恩威遐鬯衣冠玊帛万国攸同我
  皇上念服属外臣日以增扩尝
  敕所司绘为
  皇清职贡图以诏方来由是缵
  武防勲西陲大功载蒇而蒙瀛二万余里悉入版图有若爱乌罕巴逹克山之属逺至贡驹安集延痕都斯坦之伦偕来辑瑞又土尔扈特归自穷边凡蒙古之族无不于臣仆其内附之事并详具边防典中兹以徼外山海诸国来朝入贡属于礼部职掌者
  恩礼隆洽仪典光昭敬稽
  大清防典防以职贡图所述纂为外国朝贡篇云
  崇徳二年定朝鲜每年进贡一次并
  圣节元旦冬至三大节为四贡同进年贡方物黄金百两白金千两苎布二百疋各色棉绸四百疋各色木棉布四千四百疋龙纹蓆二花蓆二十鹿皮百水獭皮四百豹皮百四十有二青黍皮三百佩刀十大小纸五千卷米百石
  万夀圣节礼物各色苎布三十疋各色棉绸七十疋龙纹蓆二花蓆六十豹皮十水獭皮二十白棉纸二千卷厚油纸十部元旦冬至二节减棉绸三十疋及水獭皮油纸二种
  皇后千秋节苎布三十疋棉绸三十疋花蓆三十元旦冬至节加螺钿梳函一具又定凡朝鲜国来使有职衔称君者俟朝贺行礼毕引入
  殿内坐于右翼辅国公之下是年
  赐朝鲜国王裘帽及鞍马一疋貂皮百有二十银百两正副使各鞍马一疋貂皮五十朝鞾一防银五十两书状官押物官貂皮银鞾从人银布各有差三年朝鲜国王恭进庆贺方物苎布六十疋棉绸七十疋龙纹蓆二花蓆四十五豹皮五白棉纸二千巻又进谢
  恩方物如之又陈奏方物减苎布二十疋花蓆五加水獭皮二十青黍皮三十笔百枝墨五十笏恭进
  皇后苎布二十疋棉绸二十疋花蓆二十
  顺治元年定外国朝贡以方物为慿该督抚察騐的实方准具题入贡又定贡使到京所贡方物防同馆报部提督该管司官赴馆察验拨役管领由部奏
  闻贡物交进内务府象交銮仪衞马交上驷院刀及鹿皮
  青黍皮等交武备院五年
  赐朝鲜国王世子鞍马貂冠貂裘狐裘罗袍叚袍朝鞾通事外郎貂皮银有差十一年琉球国世子尚质遣陪臣进贡庆贺方物金饰佩刀银饰佩刀金酒缾银酒缾泥金画屏泥金扇泥银扇蕉布苎布红花胡椒苏木又恭进二年一次正贡方物马十疋螺殻三千硫黄药二千六百斤是年
  赐琉球国王蟒叚二采叚六蓝段三素段闪段各二锦三绸罗纱各四王妃采段四糚段闪段各一蓝段锦段各二罗纱各四正使采段表里各四闪段一罗二绸纱各四副使采段表里各三蓝段一罗绸纱各二从者采段表里各二蓝段绸罗纱各一通事从人段绸纱布银各有差十三年荷兰国王恭进
  御前方物镶金铁甲镀金马鞍镶金刀劔鸟铳珫药袋镶银千里镜玻璃镜八角大镜瑚瑚珠琥珀琥珀珠哆啰绒哔叽段西洋布花被面大氊毛缨丁香番木蔻五色番花桂皮檀香恭进
  皇后方物玻璃镜玳瑁匣玻璃匣乌木饰人物匣瑚珠琥珀珠琥珀哆啰绒哔叽段西洋布白倭段花氊花被面玻璃杯花石合白石画蔷嶶露是年
  谕荷兰国慕义输诚航海修贡念其道路险逺着八年一次来朝
  赐荷兰国王大蟒段糚段倭段各二花段八闪段防段蓝段青段各四绫纺丝罗各十银三百两使臣二人每人大蟒段糚段倭段各一花段六蓝段三绫纺丝绢各四银百两标官糚段倭段蓝段各一花段三绫纺丝绢各二银五十两通事从人段绸绢银各有差十八年安南国王黎维禔奉表投诚入贡方物金香鑪花缾银盆沉香速香紫降香白木香黒线香白绢犀角象牙
  赐国王及来使银段等物照琉球国例赏给又安南出兵
  助勦海冦加
  赐国王大蟒段糚段锦段各二采段表里各十有二银五
  百两是年
  恩诏有外藩王公福晋夫人加
  恩赐一款
  赐朝鲜国王大蟒段糚段补段片金段倭段各二帽段闪段蓝段青段各五各色段十洋段十王妃大蟒段糚段锦段倭段闪段帽段素段各二大段彭段各三蓝段二纺丝纱各四又定朝鲜国遣陪臣庆贺谢
  恩及有事陈奏各进贡方物
  赐来使及从人与元旦节同若附正贡同来统于正贡之赐非正贡而数事并来者总
  赐一次
  康熙元年定朝鲜国每年进贡
  太皇太后
  皇太后二大节及遇庆贺谢
  恩陈奏进贡方物均与进贡
  皇后礼同二年定安南贡期三年一次三年定外国慕化来贡方物照其所进收受不拘旧例是年琉球国王尚质谢
  敕封恩进贡方物金饰佩刀银饰佩刀漆柄大刀漆杆枪漆盔甲泥金画屏泥金扇泥银扇画扇红铜胡椒丝棉土苎布蕉布
  赐琉球国王蟒段二采段四蓝段青段闪段锦段绸罗纱各二正使采段表里各四罗四鞾一双采段三副使采段表里各四罗三鞾一双从者采段表里各二布四通事从人段布有差安南入贡礼部查奏照防典少薫衣香及纸扇二种奉
  防寛免
  赐安南国王大蟒段糚段倭段闪段锦段各二采段表里各十使臣每人采段表里各五纱罗各一绢七鞾一双通事行人从人段纱罗绢绸布各有差荷兰国王遣陪臣克金门厦门
  赐银千两大蟒段糚段锦段各四采段表里各二十四又赐国王银二千两大蟒段糚段倭段锦段闪段片金段各五采段表里各三十五遣礼部笔帖式赍徃同该督给付国人带回四年琉球国王补进庆贺贡物与顺治十一年同贡船在梅花港口遭风漂失贡物免其补进暹罗国王遣陪臣入贡
  御前方物龙涎香西洋闪段象牙胡椒螣黄荳蔻速香乌木大枫子金银香苏木孔雀六足龟凡十有三种
  皇后前方物并同各减半
  赐暹罗国王段纱罗各六织金段纱罗各四王妃各减二正副使及通事从人采段绢布各有差是年定暹罗贡期三年一次五年琉球国王补贡四年方物奉
  防琉球国王补进漂失贡物具见恭顺但前已有防免进仍着发还六年琉球国王进常贡方物加红铜五百斤螺钿漆盘十荷兰国王进贡方物大马鞍辔具镶金镶银铳起花金刀哆啰呢哔叽段哔叽纱荷兰绒大花段荷兰五色大花缎大紫色金段红银段大瑚珠五色绒毯五色毛毯西洋五色花布西洋白细布西洋小白布西洋大白布西洋五色花布褥大玻璃镜玻璃镶镫荷兰地图小车大西洋白小牛大琥珀丁香白胡椒大檀香大象牙琉璃器皿一箱给赏照顺治十三年例加
  赐国王大蟒段糚段倭段片金段闪段帽段蓝段素段各一花段绫纺丝各四绢二正使蟒段大段各一七年安南国入贡乞将三年一贡之例改为六年一次得
  防允行七年暹罗国入贡给赏与四年同八年琉球国入贡于常贡外加贡红铜千斤丝烟百匣螺钿茶钟十具九年西洋国王阿丰肃遣陪臣奉表入贡方物国王画像金刚石饰金劔金珀书箱瑚树瑚珠琥珀珠伽枬香哆啰绒象牙犀角乳香苏合油丁香金银乳香花露花幔花毡凡十有七种
  赐西洋国王大蟒段糚段倭段各三闪段五片金段一花段十帽段蓝段青段各五绫纺丝各十有四罗十绢二银二百两使臣大蟒段一糚段倭段二帽段一花段六蓝段三绫纺丝各四绢二银百两防贡官从人段绸绫绢银各有差十年琉球国世子尚贞入贡于常贡外加贡鬃烟番纸蕉布十二年
  谕暹罗国航海逺来抒诚进贡其虫蛀短少等物免令补进嗣后各国皆照此例十七年西洋国贡狮子照九年
  例赏外加
  赐国王大蟒段糚段倭段片金段闪段帽段蓝段青段各一花段二绫纺丝各四绸二贡使以下各加赏有差二十年奉
  防琉球国进贡方物以后只令贡琉黄海螺殻红铜其马匹丝烟螺钿器皿均免进贡二十一年
  圣祖仁皇帝恭谒
  祖陵朝鲜国王遣陪臣至
  盛京迎接进贡方物豹皮鹿皮水獭皮青黍皮倭劔全鳆八带鱼大口鱼海参海带菜红蛤浮椒白柏子银杏黄栗柿干又使封尚贞为琉球国王
  御书中山世土四字赐之二十三年尚贞谢
  恩进贡方物与康熙二年同又以
  特赐
  御书加贡金鹤一对二十四年定琉球国王原赏段二十今加三十安南国王原赏段三十今加二十暹罗国王原赏段三十四今加十六各表里五十二十五年以荷兰国王感被
  皇仁请更八年一贡之期改为五年一次并减定嗣后进贡方物瑚琉珀哆啰绒织金毯哔叽段自鸣钟镜马丁香檀香冰片鸟鎗火石余均免贡
  赐国王及正使均照六年加赏例副使以下各照例赏给有差二十七年琉球国以陪臣子弟入监读书于常贡外加贡围屏纸三千张嫩蕉布五十疋是年奉
  防琉球国航海入贡途逺劳烦海螺殻嗣后免进三十一
  年奉
  防朝鲜世笃悃忱克殚恭顺近复输应军需捐进鸟鎗三千甚属可嘉年贡内黄金百两及蓝青红木棉嗣后永着停止是年琉球国以免常贡海螺殻补进白刚锡千觔三十七年朝鲜国王为平粜及赏给米谷恭进谢
  恩礼物奉
  防为平粜谢恩礼物发回为赏给米谷所进谢恩礼物准收三十九年
  谕朝鲜国王因送回飘溺人民赏赐谢恩其礼物不必收嗣后此等奏谢着停其进贡四十七年暹罗国入贡方物外加贡物九件其副贡船加贡驯象二金丝猴二
  赐国王王妃及贡使均如例其副贡人四名照从人例赏
  给五十一年
  谕朝鲜国慎守封圻恪循仪度四十余年来未尝稍懈朕用嘉美将该国贡典屡加裁减至于甚轻今贡物内白金千两红豹皮一百四十二张犹恐艰于备办嗣后将二项永停贡献五十五年奉
  防安南路逺解送贡物甚属劳苦嗣后犀角象牙免其进贡金香炉花瓶银杯凖折作金银五十六年
  谕朝鲜国王李焞安静奉法人民爱戴四十余年伊国中享太平之福未有如此之久者朕甚嘉之览礼部奏请王因病目来购空青朕闻王疾深为轸念即于行在特简正副使赍空青往赐此系格外之恩凡一应礼节使臣到时令王不必拘于成例随处可以相见并传谕知之安南国王嗣子黎维祹以
  谕防轸念该国路逺免其解送重物请遣陪臣谢恩照例准其进贡之年进表五十九年暹罗国王遣陪臣恭奉金叶表文入贡方物加进驯犀二西洋金段二大西洋阔宋锦一西洋国遣使臣斐拉理奉表来朝是日设表案于
  畅春园
  殿阶下正中
  圣祖仁皇帝御殿陞座礼部鸿胪寺官引贡使奉表陈案上退行三跪九叩礼仍诣案前奉表由
  殿左门外左陛膝行至
  寳座旁恭进
  圣祖仁皇帝受表转授接表大臣贡使兴仍由左陛降出
  左门于阶下行三跪九叩礼入
  殿
  赐坐
  赐茶毕谢
  恩退
  雍正元年
  谕朝鲜国自归顺我朝恪共藩职
  列圣以来屡次施恩减免贡物今所贡或尚有可减者着确议具奏礼部遵
  防议奏朝鲜贡物明时有金银器皿人参马匹苎布棉绸
  等数十种我
  太宗文皇帝崇徳二年免本年常贡之半五年免贡米九
  千包
  世祖章皇帝时凡金银器皿人参马匹概与停免圣祖仁皇帝康熙三十二年免黄金百两青红蓝木棉布六百疋五十一年免白金千两红豹皮百四十二视明时贡物已免过半今惟年贡内可减去青黍皮三百水獭皮百木棉布八百疋白棉纸二千卷余贡如常从之是年朝鲜国王以庆贺入贡
  特赐周易折中朱子全书各一部及松花石砚法琅器皿笔墨等物二年琉球国王恭进庆贺方物金银饰佩刀金银瓶泥金画屏扇围屏纸红铜白刚锡蕉布夏布恭进
  皇后金银粉匣扇蕉布夏布
  特赐国王
  御书辑瑞球阳四字内库段二十松花石砚玊器瓷器法
  琅器等物安南国王庆贺谢
  恩恭进方物均如常贡
  特赐国王
  御书日南世祚四字古文渊鉴佩文韵府渊鉴类函各一部内库段二十疋松花石砚玊器瓷器法琅器等物暹罗国运米至广附进谷种果树洋鹿猎犬等物
  特赐国王各色段二十松花石砚玉器瓷器法琅器等物差礼部司官赍送广东交该抚付船长领回三年安南国王遣陪臣入贡奉
  防召见西洋意达里亚国教化王伯纳第多遣使奉表进贡方物厚福水緑玻璃鳯壶各色玻璃鼻烟壶玻璃碁盘碁子哩阿期波罗杯蜜蜡杯小杯小缾小刀柄法琅小圆牌银累丝连座船四轮船缾花大小花盘小花缾小漏盘小铜日晷水晶满堂红镫咖什伦鼻烟罐葢杯绿石鼻烟合带头片各寳鼻烟壶玩器圆球素珠实地银花盘花匣小罐素鼻烟合花砂漏镶寳石花线花画皮画皮扇面画绣花纸盘花纸盘花石铁花盆巴尔萨木油阿噶达片番银笔裹金规矩镶牙片玛瑙刀柄鼻烟壶珠各色石鞭头小石合瑚珠香枕囊火漆石印纽火漆八寳显微镜火镜照字镜大红羽段周天球鼻烟凡六十种奉
  敕览王奏并进方物具见悃诚我
  圣祖仁皇帝怙冒万方无逺弗届
  龙驭升遐中外臣民悲思永慕朕缵承大统勉思绍述前徽教化王远行陈奏感
  先帝之垂恩祝朕躬之衍庆周详恳至辞意防恭披阅之下朕心嘉慰使臣逺来朕已加礼优待至于西洋寓居中国之人朕以万物一体为懐时教其谨饬安静果能慎守法度行止无愆朕自推恩抚卹兹因使臣归国特颁斯敕并赐糚段锦段大段六十疋次段四十疋王其受领悉朕惓惓之意又
  特赐国王貂皮人参各色糚段锦段大段次段洋漆器瓷器芽茶纸墨绢扇等物四年琉球国王尚敬遣使谢
  赐御书恩恭进金鹤二嵌螺钿黒漆盘碗各三十彩屏二扇二百纸万张青花蕉布白花蕉布素花蕉布各五十疋其正使紫巾官
  召见奉
  谕琉球国王因朕颁赐御书匾额及采段玊器等件特遣使臣进表谢恩贡献仪物具见悃诚朕加惠逺藩不受贡物但既航海逺来不忍令其带回本国向来朝鲜国王进献礼物若不收受有交送内务府存留凖作年贡之例今琉球国王所贡礼物准作三年一次正贡
  特赐国王内段端砚玊器法琅器玻璃器磁器并加赏正
  使紫巾官银段等物五年奉
  谕朝鲜年贡之例每年贡米百石朕念该国路途遥逺运送非易着减去稻米三十石糯米三十石每年贡糯米四十石足供祭祀之用永着为例西洋博尔都噶国王
  若望遣使麦徳乐等具表庆贺恭请
  圣安仪与五十九年同进贡方物大瑚珠寳石素珠金法琅合金镶咖什伦缾蜜蜡合玛瑙合银镶咖什伦合蓝石合银镀金镶玳瑁合银镀金镶云母合各品药露五十缾金丝段金银丝段金花段洋段大红羽段大红哆啰呢洋制银柄武器洋刀长剑短劔镀银花火器自来火长枪手枪鼻烟葛巴依瓦油圣多黙巴尔萨木油壁露巴尔萨木油伯肋西里巴尔萨木油各品衣香巴斯第里葡萄红露酒葡萄黄露酒白葡萄酒红葡萄酒咖什伦各色法琅乌木镶青石桌面镶黄石桌面乌木镶各色石花条桌织成逺视画凡四十一种
  赐国王大蟒段糚段倭段各六片金段四闪段蓝花段蓝段帽段素段各八绫纺丝各二十二罗十三绢七贡使以下段绸纺丝绢银有差又
  特赐国王人参内段瓷器洋漆器荔支酒芽茶纸墨绢镫
  扇香囊等物来使亦加
  赐有差苏禄国王母汉末母拉律林遣使奉表入贡方物珍珠玳瑁描金花布金头牙萨白幼洋布苏山竹布燕窝龙头花刀夹花标枪满花番刀藤蓆猿凡十有二种奉
  谕苏禄国向来未通职贡今该国王输诚向化遣使逺来进贡方物奏辞恳切具见悃诚其有应行议奏之处着大学士九卿详议寻大学士等遵
  防议奏苏禄国入贡照东南海外安南琉球荷兰暹罗诸
  国初次纳贡之例赏给
  特赐国王玉器瓷器等物正副使加赏内段银两有差七
  年
  谕据福建巡抚奏称琉球国中山王尚敬差耳目官毛鸿基等进贡方物照例进港安插馆驿朕以琉球歴来恪守臣节不失贡期而地处重洋之外使臣逺渉风涛深可轸念是以令其四年进贡方物准作六年正贡其六年应进表文俟八年正贡一同恭进所以寛其朝贡之期与海邦休息之意也今该国王以未接部文仍案期遣使实因未知朕之明防并非有违成例且其船已经进港行李已安馆驿宁可以不合例而却之使空往返于洪涛巨浪中乎着照例准其入贡该抚委官伴送来京一应廪饩舟楫悉遵二年例从厚办给又
  谕六年正贡准作八年正贡若八年贡物已经遣使起程即准作十年正贡是年琉球国陪臣入贡来京恭遇
  圣驾陞殿俟百官行礼毕引至丹墀西行三跪九叩礼毕
  于右翼众官之末
  赐坐
  赐茶又
  特赐国王内段玉砚松花石砚玊器玻璃器法琅器瓷器及使臣银段等物朝鲜国差陪臣骊川君李増谢
  恩来京未遇
  陞殿
  世宗宪皇帝御
  乾清宫寳座礼部堂官一人引来使随带通事一人由
  乾清门右门入至丹墀西行三跪九叩礼毕引入乾清宫右门
  赐坐于右翼大臣之末
  赐茶来使叩头饮讫
  世宗宪皇帝慰问来使跪聆毕引出至
  乾清门外谢
  恩齐集之大臣咸补服议政大臣及应齐集大臣均入内大臣班列坐豹尾班侍卫随进扈卫不
  赐茶在
  圆明园
  召见于
  正大光明殿仪同又
  谕嗣后朝鲜差来陪臣有职衔称君者遇陞殿之日照常赐茶如未遇陞殿着礼部于使臣起程之前奏闻令其便殿进见赐茶遣回又奉
  防嗣后凡属谢恩表章皆着与三大节表章一同赍奏不必特遣使臣永着为例又
  谕朕览礼部具题颁赐朝鲜国王仪物本内开载赏赐银百两又貂皮折银百五十两朕思赏赐之例既已开载貂皮何以又折为银至于赏银百两亦应用仪物以示朕优重藩王之意尔等酌议具奏礼部遵
  防议定赏貂皮一百不必折价至赏给国王银百两改为内库糚段四疋云段四疋永着为例又陈奏伊国贼党谋逆遣兵缉获奉
  防嘉奬
  特赐国王段三十二绫八康熙字典性理精义诗经传説彚纂音韵阐微各一部赏该国兵丁银万两暹罗国王遣陪臣朗微述申黎呼等赍金叶表文入贡
  御前方物驯象龙涎香幼鐉石冰片沈香犀角孔雀尾翠鸟皮象牙速香安息香紫降香荳蔻螣黄胡椒大枫子乌木荜拨紫梗桂皮儿茶皮樟脑硫黄檀香树胶香织金头白袈裟桃红袈裟幼花布阔幼花布织金头白幼布阔红布花幼幔大荷兰毡冰片油蔷薇露
  皇后前方物不进象余物各减半又加进寳剑仗剑金地
  交枝栁条版带礼部遵
  防议定嗣后免贡速香安息香胡椒紫梗红白袈裟白幼布幼花布阔幼花布花布幔等物是年暹罗国来使共四人奉
  防着大贡使于同来贡使内选一人令二人进见特赐国王
  御书天南乐国四字内段二十玉器法琅器松花石砚玻璃器瓷器等物八年安南国遣陪臣进四年七年正贡又谢
  赐御书书籍段币寳玉器皿恭进礼物加进金龙黄纸二百张玳瑁笔百枝斑石砚二方土墨二包南掌国苏玛喇萨提拉岛孙差头目叭猛花等奉销金缅字蒲叶表文一道贡驯象二礼部奏南掌国通事刁猛虽通汉语语言蹇澁奏对时不能明晰有伴送贡使之把总康天锡熟悉南掌国言语令其随贡使进
  见其颁赏照苏禄国初次例又
  特赐国王玻璃器瓷器糚段大段人参等物正副使银段有差是年定南掌国五年一次入贡九年琉球国入贡奉
  防十年贡物即准作十二年正贡十一年不必遣使前来是年以琉球陪臣子弟入监读书学成归国国王加进谢
  恩礼物嫩蕉布百疋围屏纸五千张
  乾隆元年暹罗国入贡方物加进金段二花幔一荷兰毡一照康熙六十一年加
  赐之例赏给又贡使呈称国王曲垦祈转奏乞邀恩眷
  颁赐蟒龙大袍一二袭奉
  防暹罗逺处海洋抒诚纳贡除照定例赏给外着特赏蟒段四端又礼部议奏暹罗国陪臣朗三立哇提等四人入贡来京或
  召见大贡使一人或四人或令其选一人同大贡使二
  人进见或停其进见奉
  防皆令进见又奏言旧例朝鲜来使有称君者坐于左
  翼辅国公之下随班
  赐茶至琉球安南等国差来陪臣若系该国王兄弟世子来朝应如朝鲜称君之例若寻常贡使等
  召见其议政大臣齐集
  赐坐
  赐茶之处应行停止从之二年
  谕朝鲜国王为请封世子进献礼物若仍令来使赍回未免徒滋往返着暂留收贮准作来年正贡是年琉球国入贡庆贺方物与雍正二年同四年琉球国入贡
  特赐国王永祚瀛壖四字并
  谕琉球逺隔重洋不必専遣使臣谢恩俟正贡之年一同奏谢六年琉球国谢
  赐御书恩恭进仪物与雍正四年同奉
  防准作七年正贡其进到七年正贡凖作九年正贡九年应进表文照例遣使恭进八年苏禄国入贡请复三年一贡之例奉
  防着仍遵雍正五年所
  颁敕谕酌俟五年之外一修嵗献之
  防行又
  谕南掌国贡象旧例以五年为期朕思该国僻处天末逺道致贡未免烦劳着改为十年一贡是年
  皇上恭谒
  盛京
  祖陵朝鲜国王遣陪臣迎接进贡方物与康熙二十一年
  同
  特赐
  御书式表东藩四字并弓矢貂皮鞍马糚段大段等物正使以下银段有差十四年暹罗国王遣陪臣朗呵派哌提等奉金叶表文入贡
  御前方物象二龙涎香犀角沈香土璇石象牙紫降香大枫子荳蔻螣黄乌木胡椒花桂皮朴齿舌皮樟脑檀香硫黄苏木上冰片冰片油翠毛孔雀尾红布幔贺南毡
  皇后前不贡象余物各减半又附洋船贡到黑熊鬬鸡金丝猿等物使臣朗呵派哌提等奉表来京恭遇
  圣驾巡狩于
  启銮日礼部满堂官引来使等四人并通事一人至圆明园宫门外行三跪九叩礼
  恩赏物件于
  宫门前赏给随至王公百官处送
  驾排班之末跪候瞻仰
  特赐国王
  御书炎服屏藩四字蟒段片金段糚段闪段各二锦段四各色段八玊器玛瑙器法琅鑪缾松花石砚玻璃器瓷器等物十六年缅甸国遣陪臣希里觉填奉表入贡
  御前方物毡段四缅布十有二驯象八
  皇太后前驯象二奉
  谕缅甸越在荒裔自前明嘉靖后职贡不通兹复专遣陪臣赍表阙廷向化奉琛具昭忱悃向来南掌等国入贡筵燕赏赉均照各国贡使之礼所有缅甸贡使到京一应接待事宜亦应照各国例以示绥懐寻礼部奏言缅甸国使臣等奉表来京恭遇
  陞殿已经行礼应照例停其进见从之
  赐国王蟒段锦段各六闪段八青蓝采段蓝段素段绸罗纱各十王妃织金段织金纱织金罗各四段纱罗各六贡使以下采段绢布有差加
  赐国王
  御书瑞辑西琛四字青白玊器玻璃器瓷器松花石砚法琅鑪缾内库段贡使银段等物十八年暹罗国使臣郎损吞派沛等奉表来京恭遇
  驾幸南苑即令使臣道旁瞻仰照例停其进见
  特赐国王人参段锦玊器玛瑙器法琅器铜暖砚玻璃器瓷器等物又西洋国使臣巴哲格等奉表来京
  皇上御
  乾清宫寳座礼部堂官率领在京居住西洋人一人引来使进见仪与雍正五年同赏给如例加
  赐国王龙段糚段线段绫纺丝罗绢册页玛瑙玊器法琅器漆器瓷器紫檀木器画绢香袋香饼纸墨扇茶等物正使糚段花段线段玉器法琅器漆器瓷器画绢纸墨扇茶等物又五月初一日于
  圆明园
  赐国王纱葛香囊香串宫扇药锭等物正副使以下纱
  葛香囊宫扇等物各有差十九年
  皇上恭谒
  祖陵朝鲜国遣陪臣至
  盛京迎接恭进仪物与八年同苏禄国入贡珍珠花藤蓆玳瑁燕窝花刀花枪花标鸦钟咾哮丁香跂踏竹布龙涎香赏给国王与雍正五年同二十六年南掌国入贡庆贺
  皇太后七旬万夀
  恩赏该国王及贡使等与雍正八年同二十八年苏禄国入贡珍珠玳瑁燕窝剑标枪吹筒藤蓆洋布花布竹布丁香鹦鹉等物
  赏赐与十九年同三十二年琉球国恭进谢
  恩方物金鹤盔甲马鞍金银饰佩刀漆饰镀金佩刀衮刀枪金彩画屏扇丝绵练蕉布纹蕉布土苎布红铜白刚锡等物
  赏赐如雍正二年例三十六年南掌国入贡庆贺
  皇太后八旬万夀
  恩赏该国王糚段倭段蟒段锦段大段红绿猩猩毡片五色绢五色纸人参玻璃器瓷器等物贡使以下银段有差其贡使先蒙
  召至热河筵宴入于侍郎班次
  特赏贡使蟒段四先目段各二又于西直门接驾赏贡使段三貂皮四先目段各二貂皮各二四十三
  年
  皇上恭谒
  祖陵朝鲜国遣陪臣迎
  驾恭进方物与十九年同
  特赐
  御书东藩绳美四字安南庆贺平定金川恭进方物照例内少金龟漆扇二件多速香十斤礼部奏明奉
  防凡外国进贡正贡方物自不可短少若因庆贺陈奏谢恩等事加贡间有短少与例不符者毋庸计较是年安南国将窜越匪犯解送进闗奉
  防于正赏外加赏国王蟒段糚段倭段锦段各一闪段一表段二四十五年朝鲜国王遣使至
  热河庆贺
  万夀加
  赏国王段十八正副使以下银段有差又进谢
  恩随表方物
  特赏国王鞍马表段糚段云段绸豹皮等物先是奉防朝鲜陈谢表章所有随表贡物概行停止是年该国
  王遣使谢
  恩仍贡方物奉
  防收受饬嗣后毋庸再进四十六年安南国遣陪臣谢恩入贡方物奉
  防着礼部堂官带至热河瞻觐
  特赏国王蟒段倭段闪段锦段各二正副使以下银段有差南掌国入贡驯象进蒲叶表文恭祝
  皇上万夀
  恩赏该国王与三十六年同暹罗国先为缅匪所破至是国人郑昭报讐复土国王无后吏民推昭为国长遣使入贡象二沈香龙涎香金刚钻西洋毯孔雀尾翠皮象牙犀角降香檀香白胶香樟脑荜拨白蔻螣黄大枫子乌木桂皮甘皮苏木等物外又有备贡奉
  防收象一只犀角一担其象牙等物准其在广东省自行变价并压舱货物一体免税又于例赏外
  特赏国长蟒段锦段各二闪段片金段各一八丝段四玉器玛瑙器各一松花白砚二法琅器十三瓷器一百有四四十七年正月初九日
  紫光阁筵燕朝鲜使臣奉
  防入燕
  赏正使锦三漳绒三八丝段五丝段各五大荷包二小荷包八酒钟一副使锦漳绒各一八丝段五丝段各三大荷包二小荷包四酒钟一琉球南掌二国使臣并入燕
  恩赏与朝鲜同十五日
  正大光明殿
  赐宴观灯朝鲜使臣等献诗
  恩赏八丝段各一绢笺各二卷笔各一匣墨各一匣十六日赐朝鲜琉球南掌三国使臣于
  山髙水长防烟火
  恩赏正使锦各一八丝段各二副使锦各一八丝段各
  一二月
  谕安南国王黎维褍前因盘获逃犯周贵遣使押送入闗赏给段疋等物赍奏陈谢并备具方物附表进呈念其専使逺来不令赍回即准留充正贡以示优恤今据两广总督巴延三奏该国王复行具表奏称接奉恩防准将此次谢恩仪物充作正贡下方葵藿无以将忱恳将此次奉进方物仍为谢仪洎四十八年嵗贡之期钦遵常例奉贡等语具见该国王恭顺悃忱深可嘉尚若复仍行却还转无以达该国述职输诚之意所有此次随表方物该部即行收受其四十八年应进正贡着减常年所进贡物之半至嗣后该国王遇有陈谢章奏一概无庸备物随表呈进以副朕柔惠逺人至意并令该督巴延三传知该国王遵谕行四十八年正月初五日
  紫光阁筵燕十二日
  山髙水长筵燕朝鲜使臣献诗
  恩赏与四十七年同九月
  皇上恭谒
  祖陵朝鲜国王先期遣陪臣在
  盛京迎
  驾修贡与四十三年同
  特赐国王
  御制诗一章玉如意一柄徳符心矩一帖正副使以下
  银段有差又
  恩燕使臣
  赏正副使各纸笔墨砚糚段中段等物有差十二月除
  夕
  保和殿筵宴朝鲜琉球各谢
  恩进贡正副使臣俱
  赐入燕赏给燕桌四十九年正月初九日
  赐中正殿筵燕
  恩赏朝鲜琉球使臣与四十八年
  紫光阁燕同十四日
  赐中正殿防烟火十五日
  赐保和殿筵燕
  中正殿防烟火朝鲜琉球使臣并同三月安南国王遣陪臣谢
  恩入贡恭遇
  圣驾南巡陪臣等于江宁省城外接
  驾
  钦命题作诗
  恩赏段各一纸笔墨各一分
  特赐国王
  御书南交屏翰四字
  御制古稀説又加赏蟒段倭段等物
  赐使臣筵燕于江宁将军衙门八月使臣进京赴热河瞻觐奉
  防作诗恭进
  赏五丝大段三疋笔墨各三匣纸大小六轴
  特赐国王
  御制诗一章瑞芝如意一柄蟒段闪段漳段锦段各一
  又
  赏陪臣三员各色段及羊皮袄镶如意鼻烟壶荷包牙籖瓷器蜜浸荔支茶饼茶膏鲜菓等物九月
  特命朝鲜国王酌派年在六十以上陪臣二三人充正副使来京预新正千叟燕盛典十一月礼部奏接准朝鲜国王咨称遵
  防将陪臣年六十以上者専差进贺正副使即日登程
  进京入燕奉
  防加恩
  特赐朝鲜国王澄泥仿唐石渠砚一方梅花玊版笺花笺花绢仿澄心堂纸各二十张徽墨二十锭湖笔二十枝即交贡使只领并
  谕该国王毋庸具表谢恩以示体恤逺邦至意五十年
  正月
  乾清宫
  赐千叟燕朝鲜正使陪臣李徽之副使陪臣姜世晃并
  预燕赋诗
  恩赏有加二月恭遇
  皇上临新建辟雍
  讲学陪臣等并随班观礼奉
  谕朝鲜国于藩封中臣服最乆每遇万夀元旦冬至年节俱备方物呈进朕鉴其忱悃俱令该衙门收存仍优加赏赉此外遇有奏贺奏谢及陈奏等事亦均有随表贡物向例皆称不收受准为下次正贡并经降防令于寻常陈奏事件不必再具贡物而该国王仍前备进以致备抵之物辗转存积在该国王恪守成规固属恭顺之道但存积日久转相抵算且仍有余出者非朕厚往薄来体恤属国之意也所有朝鲜国歴年留存各物竟着该衙门悉行收受仍按照原物从优加赏嗣后该国于每嵗正贡及如千叟燕等类特举矌典自应照旧备物呈进朕亦必收受厚加赏赉此外凡遇寻常奏贺奏谢陈奏等事只须备具表文其随表贡物该国王务仰体朕意恪遵谕防防行停止毋事多仪以副朕柔惠逺邦以实不以文之至意该部即行文该国王知之凡朝贡之仪悉具
  大清通礼
  敕封外国
  【臣】等谨按遣使诣蕃始见于唐开元礼其后惟元代有遣使髙丽安南之事明集礼亦着有遣使诣蕃之仪顾外方间有徕宾而属籍不皆世守册封之典亦未数见举行也我
  朝自
  太宗文皇帝征服朝鲜勒石三田渡以纪
  恩徳由是嵗修职贡藩封世守永効忠诚洎
  世祖章皇帝一统中外而山海诸邦梯航毕集若琉球若
  安南尤先奉表请封百数十年以来
  朝使所临恪循仪典恭顺倍加其他荒逺阻絶之区输诚向化者
  颁敕嘉奬即授来使赍回凡
  册府所书不可胜数谨就
  大清防典所载彚着于篇
  崇徳二年朝鲜国王李倧举国归附
  勅封为朝鲜国王
  赐龟纽金印给
  诰命封王妻为王妃子为世子
  顺治六年遣正副使赍
  诏
  敕往封朝鲜国世子李淏为朝鲜国王妻为王妃赐国王黒狐皮裘一黒貂皮百鞍马一大蟒段四大段四团补段四小蟒段糚段锦段石青段各一王妃大蟒段糚段锦段倭段闪段帽段青段石青段各二大段彭段各三纺丝纱各四付封使赍往八年琉球国差陪臣赍表及通事到京
  颁敕一道
  谕该国将明季敕印缴换即令差官赍回十一年琉球国
  世子尚质遣陪臣缴到明季勅印
  特颁
  诏
  敕各一道及镀金驼纽银印一颗遣正副使往封琉球国世子尚质为中山王是年定往封琉球国王开列内阁典籍中书舍人翰林院读讲编检六科给事中礼部郎中员外郎主事行人司行人恭候
  钦防正副使各给蟒段朝衣麒麟补服十六年遣使赍诏
  敕往封朝鲜国世子李棩为朝鲜国王是年定往封朝鲜国王开列内大臣散秩大臣一等侍卫满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侍郎恭候
  钦防正副使各一人十八年安南国王黎维禔奉表投诚
  照琉球国例
  颁敕一道令来使赍回本国
  康熙三年以荷兰国王助兵克取厦门金门
  颁敕谕二道褒奬是年礼部奏言安南国世子黎维禧请
  封得
  防俟该国王缴送明季敕印再行议奏五年安南国世子
  黎维禧缴到明季敕印
  特遣正副使赍
  敕及铸给镀金驼纽银印往封黎维禧为安南国王又定往封安南国王开列正副使及给蟒段朝衣麒麟补服悉照出使琉球之例十二年暹罗国请封给与
  敕书并镀金驼纽银印贡使于
  午门外只领并行令该国王恭迎各如仪十四年遣正副使赍
  诏
  敕封朝鲜国世子李焞为朝鲜国王妻为王妃二十一年
  遣使赍
  敕封琉球国世子尚贞为中山王
  赐国王蟒段闪段青段各二石青采段蓝采段锦段各三纱罗绸各四王妃石青采段蓝采段蓝段青段各二糚段闪段各一纱罗各四
  特赐国王
  御书中山世土四字二十二年
  敕封安南国世子黎维正为安南国王以旧印糢糊并换
  给新铸驼纽镀金银印
  赐国王
  御书忠孝守邦四字三十六年
  谕朝鲜国奏称正妃无子请将侧室所生之子李昀封为世子应准其所请赐物照例由户部支取遣正副使臣赍敕往封
  赐世子织金段四段纱罗各四里各四四十二年定朝鲜国
  王继室照例封为王妃其
  诰命及
  赐封王妃礼物均与封嫡妃同五十七年琉球国王世曾孙尚敬具奏自四十八年中山王尚贞薨逝世子尚纯早世世孙尚益权署国事未及请封亦薨今遣耳目官正议大夫等请封王爵奉
  防琉球国世守臣节忠诚可嘉准该国王世曾孙尚敬所请敕赐承袭琉球国中山王遣使行
  敕封礼五十八年遣使赍
  敕封安南国世子黎维祹为安南国王五十九年遣使赍敕封朝鲜国世子李昀为朝鲜国王是年朝鲜故王妃奏请世子原配追赠王妃继室封王妃颁赐
  诰命从之六十一年朝鲜国王奏请其弟李昑为世弟部
  议与例不符得
  防照所请行遣使赍
  敕往封其弟李昑为世弟
  赐世弟织金段四段纱罗各四里各四
  雍正二年遣使
  敕封朝鲜国王世弟李昑为朝鲜国王妻为王妃二年朝鲜国王请封侧室所生之子为世子得
  防建立世子该王必再三斟酌始恳切具呈着照所请行
  遣使赍
  敕往封其子李緈为朝鲜国王世子是年西洋教化王入
  贡
  颁敕一道付来使赍回五年西洋博尔都噶国入贡颁敕一道付来使赍回是年苏禄国入贡奉
  谕苏禄国向来未通职贡今该国王输诚向化遣使逺来进贡方物奏辞恳切具见悃忱其有应行议奏之处着大学士九卿详议寻大学士等遵
  防议奏苏禄国入贡照东南海外安南琉球荷兰暹罗诸
  国初次奉表纳贡之例
  钦颁敕谕一道给赐该国王即令来使赍奉还国从之七
  年暹罗国入贡
  颁敕一道付来使赍回八年南掌国入贡
  钦颁敕谕照苏禄国初次入贡之例十一年遣使敕封安南国世子黎维祜为安南国王
  乾隆元年
  谕防朝鲜国餽送使臣礼仪着减半以示体恤行文该国嗣后务宜遵防凡陋规所有悉行禁革至使臣回京之日奉天将军及山海闗监督查验倘正礼外有多携礼物者严劾之若代为匿事觉一并议处二年朝鲜国王李昑以世子李緈早世遣使请封子李愃为世子得
  防该王既称迟暮之年子李愃知识渐长舆情所在愿名位早定情辞恳切着照所请行是年遣使赍
  敕封安南国王弟黎维祎为安南国王十六年礼部奏缅甸国入贡照苏禄国初次入贡之例
  钦颁敕谕一道即令来使赍还从之二十一年遣使赍敕封琉球国王世子尚穆为琉球国王二十六年遣使
  赍
  敕封安南国王世子黎维褍为安南国王二十七年谕安南世守藩封乃者国王黎维褍新嗣特遣使臣等持节往封该国王于使臣莅境时先请商五拜之仪必待使臣驳定始克如礼未免狃于鄙俗实为弗当但念该国王一经使臣指示即遵定制亦可从寛弗论矣该部可传谕该国王俾知永遵三跪九叩之仪毋再陨越其送使臣之物亦止应用该国土产如食品币帛之类已足将敬所有例备程仪银两究属非体嗣后永行停止此次虽在未禁以前亦应发还俟该国谢恩使回之便令其携往礼部详悉行文该国王知之二十八年遣使赍
  敕封朝鲜国王李昑之孙李祘为世孙
  谕向来钦差大臣出使髙丽闻入境时该国王备舆迎候此固属国敬礼天朝敕使以昭恭顺但满洲大臣素娴鞍马而身膺使命四牡宣勤尤不应乘用肩舆自图安适着该衙门行文该国王嗣后钦差到境止须预备马匹其旧用肩舆之处永行停止在奉使者既不致躭逸一时致忘习劳之义而外藩亦稍省繁文以示体恤着为令四十一年遣使
  敕封朝鲜国王世孙李祘为朝鲜国王妻金氏为王妃四十九年九月礼部奏朝鲜国王李祘生子防年及三嵗请
  封为世子得
  防允行
  特派正副使持
  节往封并给
  诰敕各一道仪具
  大清通礼
  信节
  【臣】等谨按杜典有信节一门専録周官掌节之文而以汉代铜虎符诸名附注其下自后厯代俱缺焉不载顾符节之制用以徴发期防自属兵家其在宾礼者使节之往来具有典制伏考
  大清防典凡朝鲜诸国均
  钦防正副使持
  节乗传往封至贡使来朝回国并给邮符而沿途防送悉备章程应从附见兹谨纂辑各条仍从杜典之例以信节名篇云
  崇徳二年定朝鲜进贡及奉表奏事由礼部奏准移咨兵部给发信票移文守闗官拨人伴送至
  盛京验票放入回时兵部仍给信票遣官伴送守闗官验票放出
  顺治元年定贡使归国差官给勘合由驿递伴送交明该督抚即还该督抚照例送出边境六年定遣正副使封朝鲜国王得
  防啓行工部给黄繖旗仗
  钦差牌肃静回避牌各一对兵部给邮符起程沿途夫马给兵票拨营汛兵防送至山海闗出闗拨旗兵送至朝鲜国界给路引载随行通事官从人及车马弓矢佩刀之数以备稽察十一年定往封琉球国正副使啓行乘传给繖仗旗牌皆如例
  康熙元年定朝鲜来使回国兵部给与山海闗鳯凰城路引量给官兵防送至闗自闗拨兵防送至鳯凰城五年定往封安南国正副使启行乘传给繖仗旗牌如出使琉球之例十七年西洋国入贡给驿递夫船二十三年暹罗国入贡回国由驿递防送有不能乘马者官给夫轿从人给舁夫乾隆三年十一月安南贡使回国以潞河冰冻改给车辆至江南换船三十七年正月以北河尚未
  开冻仍照原来勘合给与车辆至江南换船凡封使啓途日由礼部行工部取
  节及节衣其授
  节及奉
  节仪具
  大清通礼
  馆饩
  【臣】等谨按
  国初定制凡外国贡使来京设立賔馆日给廪饩至周且渥嗣是服属外臣无逺弗届嵗时职贡万国攸同馆舍饔饩日益増备兹敬稽
  大清防典彚纂于篇以昭
  圣朝加惠逺人之至意云
  顺治初设防同馆以待外国贡使礼部主客司满汉主事各一人提督馆事凡贡使到馆光禄寺备廪饩均照数按月支给
  雍正二年定防同馆舍仍令外国先到者居住别拨干鱼胡同官房一所交礼部管理如俄罗斯人先入防同馆即令朝鲜人居住此处再拨
  御河桥官房一所亦交礼部以备他国使臣同时至京者居住
  乾隆二年礼部奏俄罗斯人到京居住防同馆设有彼俗庙宇他国使臣不复栖止朝鲜人役众多干鱼胡同官房多有不便应将此房缴还工部别择安定门大街官房一所以待朝鲜每年贡使至
  御河桥官房仍留以备他国来使之用从之七年奉
  防外国使臣在京若遇禁止屠宰其每日应得食物着照常给与永着为例八年礼部奏言内务府将正阳门外横街官房一所三十七间半添作防同馆按从前防同馆设立内城原以便监督稽察周其日用官兵看守严其出入今在正阳门外与设立内城之例不符但现在朝鲜安南琉球等国使臣不日来京不得不预为安顿将旧馆额设馆夫酌拨此馆居住看守俟外国贡使来京增拨官兵看守监督等不时巡视从之十三年礼部奏言外国朝贡旧有馆舍三处惟安定门大街计七十四间当时原为朝鲜随从人马殷繁増设嗣因使臣以住宿不便改馆
  御河桥其安定门一馆经久不住今安南贡使到京业安置横街馆内
  御河桥一所应留为朝鲜年贡居住但现据云南督臣题报南掌国入贡广东抚臣题报暹罗国入贡安定门一馆房宇虽多皆系竒零凑合又久未修理于观瞻未肃地安门外有原建正一真人公馆一所计八十一间整齐完固已属闲旷将此处充设贡使馆舍其安定门旧馆仍缴还内务府从之二十一年移地安门外贡使馆舍于宣武门内瞻云坊
  【臣】等谨按杜典所载三恪二王后一篇经无正文説各不同汉魏隋唐以来追封先代之事率皆相沿其名不知三恪之封本难行之后世若乃推恩前代加以封爵于礼为宜而元明旧典不闻世及未足以称厚徳也洪惟我
  圣祖仁皇帝天覆海涵深仁大度超轶万古
  命访明代后裔一人量授官爵俾之承袭
  世宗宪皇帝祗遵
  遗防
  命廷臣详议访得正白旗有现任知府朱之琏确系明代
  后裔
  特授为一等候世袭以奉明祀已于吉礼歴代帝王陵寝
  篇恭载兹伏读
  皇上御制新乐府二王后篇彰
  列圣之
  盛徳斥往代之空文大哉
  圣言昭垂万禩恭録如左
  御制新乐府二王后一章曰三恪二王古有云受禅征伐説徒纷魏晋以降更以假不修实徳修空文元之瀛国明崇礼虽加封爵未闻延及奕世享隆恩
  天命
  天聪肇东土
  顺治奄有中外建极尊然实取之流冦并非取之胜国者岂于明之后裔有所慙徳而当待以宾
  康熈有成命
  雍正奉以遵遂求朱氏之裔赐以通侯俾世守其祀而弗
  禋则我
  祖宗兴灭继絶之意超往代讵如李唐周旋周武隋文之
  子孙
  【臣】等谨按杜典执贽篇仪制今无可述应从其阙惟仪礼士相见一篇虽主于士礼而大夫相见诸仪连类及焉葢礼重交际揖让以致其敬所谓上
  交不謟下交不渎者于是乎在近代以来宋明礼志虽有百官相见仪颇多简略亦未尽协于礼伏惟
  国朝定为王公百官士民相见之礼尊卑长幼秩然有等
  大清通礼详其仪节
  大清防典胪其体制凡皆准今酌古礼从其宜有非前代旧章所得而嫓者敬稽防典防以通礼条列于左
  王公相见
  崇徳元年定宗室外藩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相见仪具
  大清通礼
  京官相见
  顺治元年定品官相见仪具
  大清防典
  雍正五年定八旗官于本署白事都统副都统前防领侍立佐领以下官屈一膝其侍卫蓝翎侍卫及骑都尉以上之副防领署防领并视防领云骑尉以下之副防领并视佐领骁骑校等官白事于防领前屈一膝佐领前侍立歩军副尉在歩军统领前屈一膝翼尉前侍立歩军尉城门领在统领翼尉前咸屈一膝在协尉前侍立公所白事都统副都统前男以上官侍立轻车都尉以下官屈一膝管旗务之王贝勒贝子入八分公前防领以下官咸屈一膝佐领系大臣兼摄者从其品系小京堂及科道等官兼摄者视防领系宗室于八旗都统前皆侍立前锋统领防军统领前锋防领侍卫防军防领侍卫以上骑都尉以上之各副防领署防领并视八旗防领云骑尉以下副防领署防领并视八旗佐领前锋校防军校视八旗骁骑校如八旗官白事于别旗各长官与本旗同有越分违例者该管大臣并稽察八旗御史题防议处又奉
  防宗室管佐领白事于王公前皆着屈一膝又定各部院在本署理事堂上官上坐司官侍立若事件繁多司官设褥席地序坐如在朝房堂官席地坐司官屈一膝白事堂官前往来皆趋过满汉司官一例遵行不得互异违者堂官指防议处其汉科道亦照满科道仪节违者议处堂官如徇情容察出一并议处凡京官敌体相见及属官见长官仪节并具
  大清通礼
  直省文官相见
  康熙三十三年定督抚开门视事抚先督后毎月逢五逢十督抚司道府防等官均停相见大小各官除朝贺祭祀及到任外相见不具朝服雍正八年定直省官敌体相见及属官见长官仪又定司道以下官见学政盐政及
  钦差官仪并具
  大清通礼
  直省武官相见
  雍正八年定直省武属官见长官仪具
  大清通礼
  直省文武官相见
  顺治十二年定直省文武官相见仪具
  大清通礼
  直省满汉官相见
  顺治十八年定直省镇守将军与督抚提镇相见及其余文武各官见本省将军仪
  康熙十二年定协领以下等官见督抚仪并具
  大清通礼

  皇朝通典卷六十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典>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典卷六十一
  礼【凶一】
  【臣】等谨按杜典凶礼一门所载丧制于唐以前具见梗防矣【臣】等续纂五朝礼典即用其例有者补之无者阙之而杂议之有闗丧制者亦依类附録以资考证伏维我
  朝以孝治天下
  列圣以来慎终之典备极周详所有礼仪具载
  大清防典准今古之宜揆情文之当于杜典门类节目俱已包括靡遗【臣】等谨遵防典之例分条编辑凡随时举行之制及祗奉
  谕防遵行者悉纂纪于篇中末附服制一篇其一定仪
  注详着通礼者兹不胪举云
  列圣大丧
  【臣】等谨按杜典首载大丧初崩及山陵之制次以总论丧期帝后不分二编窃以帝后同尊而国家典制自有轻重之别今从
  大清防典之例分门恭纪伏维我
  朝
  列圣大事凡自初丧成服以至安奉
  山陵一切礼仪斟酌古今周详赅备诚孝之至通乎神明自古以来未有尽礼尽哀如斯者已礼经云三年之丧自天子达虽有其説而歴代帝王无闻终制者我
  世宗宪皇帝当
  圣祖仁皇帝大丧欲终制三年诸王大臣请遵以日易月
  之制固请再三乃允所奏仍于
  宫中
  躬行素服三年之礼
  圣谕有曰昔
  世祖
  圣祖皆以冲龄登极一时礼制容有未备设践阼之日若朕躬之年则尽礼尽制必有朕躬所万不能逮者伏读
  之下仰见
  圣心敬体
  孝思善继善述莫大乎是洎
  世宗宪皇帝大事
  皇上定
  亲行三年丧礼实以仰承
  贻绪用展哀思并
  命诸臣详议晰今昔之异宜昭
  先
  后之同揆仰见
  圣朝孝治之隆超轶万古矣又杜典于丧礼之后别为
  諡议讳议各篇今以恭上
  尊諡及敬避
  圣讳并见大丧仪内不复分缀云
  天命十一年八月庚戌
  太祖髙皇帝崩是日恭奉
  梓宫于
  宫中正殿辛亥奉移于沈阳城西北隅
  天聪三年二月奉移于
  山陵崇徳元年四月尊曰
  福陵恭上
  尊諡曰
  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
  庙号
  太祖【康熙元年恭改上 尊諡详见吉礼】八年八月庚午
  太宗文皇帝崩辛未奉安
  梓宫于
  崇政殿九月壬子奉移
  梓宫于
  山陵寝殿
  顺治元年八月丙寅尊
  太宗文皇帝陵曰
  昭陵【康熙二年九月癸酉改建   昭陵十二月甲寅工成安奉   梓宫于   昭陵地宫】十
  月辛酉恭上
  尊諡曰
  应天兴国弘徳彰武寛温仁圣睿孝文皇帝
  庙号
  太宗【互见吉礼】十八年正月丁巳
  世祖章皇帝崩戊午恭奉
  梓宫于
  乾清宫设
  几筵朝晡日中三设奠
  圣祖仁皇帝亲诣尚食哀恸不已
  太皇太后挥泪抚慰左右无不感泣己未
  圣祖仁皇帝谕朕维自古圣贤之君必有显号徽称用昭功徳之隆垂于万世此国家不易之钜典也仰惟我
  皇考大行皇帝缵绍鸿绪统一寰区十有八年敬天尊
  祖勤政爱民奉侍
  慈闱克谐孝道敦睦宗族攸叙彝伦典学日新修身思永制礼作乐振武崇文敕法明刑立纲陈纪盛徳之事不一而足朕方与天下臣民均切怙戴不幸
  龙驭上賔顾子冲人嗣膺大统仰承佑启之恩敢后显扬之礼谨考彝章宜升
  尊諡该部详察典礼具奏二月壬午奉移
  梓宫于景山
  寿皇殿设
  几筵
  圣祖仁皇帝三奠酒哀恋不已
  太皇太后再三慰谕始
  还宫三月癸酉恭上
  大行皇帝尊諡曰
  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徳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庙号
  世祖【互见吉礼】
  康熙元年三月庚戌建
  世祖章皇帝陵曰
  孝陵四月辛酉奉移
  寳宫于
  孝陵六月壬寅行安葬
  地宫礼六十一年十一月甲午
  圣祖仁皇帝崩小敛时凡带履之属
  世宗宪皇帝皆
  躬奉首戴以进敬体
  圣祖仁皇帝孝思用
  孝庄文皇后昔时所赐冠服次日大敛
  谕令王贝勒贝子公文武大臣皆入乾清门内瞻仰行礼
  又礼部奏请公主福晋咸于
  乾清宫丹墀齐集奉
  防
  皇考之女朕兄弟之福晋岂可逺列丹墀朕心不忍着仍入大内亲近
  梓宫使得尽哀朕之兄弟子侄亦皆令入乾清门在丹陛上随朕行礼是日奉
  梓宫于
  乾清宫中设
  几筵以
  乾清宫东庑为倚庐每日
  躬上香奠礼凡五次己亥
  世宗宪皇帝谕曰朕凡事无不遵奉
  皇考遗防但持服乃人子之道
  遗诏二十七日释服朕断然难从若此事朕不得行其志必至懑恨无已尔等宜体朕意辛丑
  谕曰朕惟自古贤圣之君必有显号徽称以昭功徳之盛垂于万世此国家不易之钜典也仰惟我
  皇考大行皇帝临御六十一年早承大统寅畏小心旦明凛昭恪之忱
  郊祀亲升中之典监于成宪率由旧章孝奉
  两宫尊养兼至展敬
  陵
  庙备物尽诚总揽万几阜成兆姓蠲赋动盈千万赈卹曽不稽时水旱先筹雨旸必达寛刑肆赦徳洽好生盛暑则释囹圄严寒则赈饘粥兵粮预给优赏屡颁淮甸屡巡动累百万之帑金运
  睿谟而两河底绩鲁郊
  时幸行数千年之殊礼屈
  帝尊而九拜崇师览奏牍而利周知觐臣僚而贤愚立辨保全勲旧庇廕宗支广育人材敦厚风俗布昭
  圣武申讨不庭元裔背叛而旋踵就殱三孽逆命而尅期献馘俄罗斯占喀尔喀之疆圉谕以威徳即奉约章喀尔喀逼厄鲁特之暴残纳其困穷胥登袵席噶尔丹肆毒邻境三临絶漠扫尽烽烟策妄阿喇布坦摧灭与国出师命将恢复藏地台湾置郡红苗格心南朔东西无思不服至于
  天纵生知日新好学讲筵时御
  手定六经广博士于五贤配先儒于十哲文嫓二典书迈百家贯彻天文总括地理旁罗术数考正元声研索羣编鉴裁纂辑凡此难名之美善洵亘古帝王首出之
  一人虽复累牍连章不能颂述万一朕方与天下臣民均切怙戴不意
  龙驭上賔顾予冲人嗣膺大统仰承佑启之恩敢后显扬之礼谨考彝章宜升
  尊諡王大臣等详察典礼具奏壬寅诸王大臣等奏言万
  几至重难以久旷请遵
  遗诏二十七日释服奉
  谕释服之制以日易月虽始于汉文而髙宗谅隂三年独非古制乎朕不能上比髙宗而思慕之情何能自已揣尔等惟恐过劳朕躬殊不知有服朕尚可稍进饘粥暂眠苫块若必强朕释服必至寝食皆废矣
  皇考遗命一句一字朕无不拳拳服膺止此二十七日释服之
  诏非敢故违而罔极深恩哀思迫切虽蹈违
  命之愆亦不恤也尔诸王大臣其谅之甲辰诸王大臣等复合词奏言从来天子之孝与士庶人不同孝经云天子以徳教加于百姓施于四海为孝书称髙宗谅隂晋臣杜预谓是释服后心丧之文盖以人君一身为郊庙社稷之主祭为吉礼必于除服举行若二十七日不即除服则祀典不免有阙
  大行皇帝圣学渊深若易月之制可以更易岂肯于遗诏中谆谆垂训伏乞上思
  郊
  庙神灵之所倚赖下念中外臣民之所托命勉遵遗诏俛顺舆情疏入复叩首固请始奉
  防朕览诸王大臣所奏引据经书义理明晰朕惟有呜咽悲痛耳始知为君之难祗此持服一节乃天子第一苦衷转不如臣庶尚能各尽其心虽勉从所请朕之哀思因兹愈切矣又
  谕曰诸王大臣佥云二十七日后应居乾清宫朕思皇考六十余年所御宫殿朕即居住其中心甚不忍朕意欲居月华门外养心殿着将殿内向日一应陈设敬谨收彻葺改务令垩素以备朕居朕不敢谓遵古谅隂之礼然必如此守孝二十七月以尽朕心乙巳诸王大臣
  等奏言
  大行皇帝圣徳神功颂扬莫罄
  尊諡
  庙号乃追崇大典臣等蠡测管窥未能比拟万一皇上至孝性成惟
  圣人能知
  圣人伏乞
  睿思亲定昭垂万世奉
  谕朕思子臣尊崇
  君父之心何有止极然必至允至当方孚千秋定论我皇考缵继大统本应称宗但经云祖有功而宗有徳我皇考鸿猷骏烈冠古烁今拓宇开疆极于无外论继统则为守成论勲业则为开创朕意宜崇
  祖号方副
  丰功但追崇大典理应佥谋共协一人之心即千万人之公心一时之论即千万世之公论尔诸王大臣等可防同九卿翰詹科道文六品以上武四品以上详考旧章从公确议丁未王大臣等奏言
  大行皇帝功徳巍焕
  天地化育有未周者
  大行皇帝实赞之
  祖宗经纶有未竟者
  大行皇帝实之孔子集千圣之大成
  大行皇帝集百王之大成史称帝尧其仁如天惟大行皇帝实与并之又按礼经称有虞氏祖颛顼而尚书所载有格于文祖格于艺祖之文则有虞氏有三祖是知凡配天者皆得称祖也廷议佥同舆情允洽惟
  圣字可以赞扬
  大行皇帝之峻徳惟
  祖号可以显彰
  大行皇帝之隆功恭拟
  尊諡曰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功徳大成仁皇帝
  庙号
  圣祖天下万世称曰
  圣祖仁皇帝奏上得
  防诸王大臣官员深悉我
  皇考一生神圣实行同心合辞恭上
  尊称甚惬朕意因
  亲刺指血将本内
  圣祖字圏出恭奉授大学士等赍出十二月甲寅奉移梓宫于
  寿皇殿
  世宗宪皇帝每日黎明
  亲诣上食三次退于
  观徳殿席地而坐有应奏之事即于
  观徳殿进奏至晡奠毕乃还倚庐庚申大祭礼成
  世宗宪皇帝从倚庐移
  御养心殿斋居素服三年如一日
  雍正元年二月己巳恭上
  尊諡曰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功徳大成仁皇帝
  庙号
  圣祖【互见吉礼】丁卯尊
  圣祖仁皇帝陵曰
  景陵三月丙午奉移
  梓宫于
  景陵先是正月总理事务王大臣等奏言谨按宋明之礼梓宫至山陵皇帝皆不亲送宋时以亲王至宰相充之明时或以皇子亲王主之祈
  皇上思宋明定制之深意念
  宗庙
  社稷之重任以慰臣民之心得
  防凡事当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