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外遇闰加银一百一两四钱七分七厘九毫三丝五忽五纎九一漠
  原额实活俱折下下丁三万一百三十一丁内除礼县归并成县丁一百四十八丁
  止该丁二万九千九百八十三丁奉文以粮载丁共载丁银四千四百六十四两八钱七厘七毫九丝八忽五微四纎九尘九五漠
  外遇闰加银二百一十六两八钱九分三厘三毫九丝六微一纎九尘九
  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丁八百四十丁
  额外课程地税匠价年例料价共银二百三十六两五钱六分五厘
  外遇闰加银一十五两二钱一分三厘七毫五丝额解裁府朝觐银七两九钱九分九厘九毫
  以上额内额外连闰并朝觐共银三万一千七十两二钱六分三厘一毫一微六纎九尘九八漠内
  起运银二万三千九百一十七两八分四毫六丝一忽四微四纎五六漠
  存留银七千一百三十七两三钱九分七厘一丝四忽二纎一二漠
  解药脚价茜草铺垫等银一十五两七钱八分五厘六毫二纎四忽七微九尘三
  一民田
  秦州礼县接収岷州化都里成县上店等里
  实熟地三百六十二顷一十二畆八分九丝
  实徴折色并均徭共银一千四百九十五两五钱六分三厘四毫二丝一忽八微
  实徴本色起运粮九石三斗三升四合五勺四抄四撮四圭九粟
  实徴折色银五两七钱八分八厘九毫六丝四忽六纎五尘七二漠
  民丁九百三十八丁半奉文以粮载丁银二百五十二两七钱四分一厘四毫四丝二忽九微八纎五尘二六漠
  外遇闰加银二十八两三钱三分五厘三毫九丝五忽二微一纎五尘七六漠
  以上地丁二项连闰共起运银一千七百八十二两四钱二分九厘二毫二丝四忽六纎六尘七四漠
  一屯田
  秦清秦徽礼五州县接収巩文礼洮岷西秦七卫所原额屯地六千三百一十八顷五十畆一分五厘二丝五忽三纎三尘四内除
  荒地二千九百五十七顷七十畆八分四厘二毫五丝一忽一微
  实熟地三千三百六十顷七十九畆三分七毫七丝三忽九微三纎三尘四
  又额外下税地九顷四畆三分四厘八毫七丝五忽实徴本色起运粮一万八千一百四十五石三斗三升二合二勺四抄五撮六圭九粟七粒二颗
  实徴地畆草价九厘共银六百四十五两一分五厘二毫七丝四忽四微七纎九尘二一漠
  屯丁九千六百一丁奉文以粮载丁银三千一百六十三两七钱八分七厘九毫二丝九忽三微三纎八尘五漠
  外遇闰加银一百六十一两二分八厘七毫五丝七忽四微五纎四尘六二漠
  以上地丁二项连闰起运共银三千九百六十九两八钱三分一厘九毫六丝一忽二微七纎一尘八八漠
  一更名
  秦州并所属礼县原额更名地三百九十五顷八十八畆内除
  荒地三百六十三顷五十二畆
  实熟地三十二顷三十六畆
  实徴折色银四两二钱四分八厘三丝八忽二微实徴本色起运粮三十一石四斗八升
  实徴本色起运草一百三十五束
  更名丁无奉文以粮载丁银六两二分八厘九毫一丝六忽一微九纎一尘二三漠
  外遇闰加银二钱一分九厘八毫二丝五微三纎三尘三四漠
  以上地丁二项连闰共起运银一十两四钱九分六厘七毫七丝四忽九微三纎五七漠
  直阶州并所属
  一民田
  原额各等共地二千三百八十九顷四畆二分九厘七毫二丝三忽内除奉
  防豁免过荒地七百六十四顷五十九畆七分九厘五
  毫五丝八忽
  实熟地一千六百二十四顷四十四畆五分一毫六丝三忽内除阶州归并西固成县归并秦州地三百八十五顷四十畆三分一厘六毫六丝五忽三微九纎
  止该实熟地一千二百三十九顷四畆一分八厘四毫九丝九忽六微一纎
  实徴折色粮六千八百四十一石三斗八升九合九勺五抄二撮二圭五粟四粒六颗
  实徴民粮折色并均徭恊济共银九千五十九两二钱四分二厘六毫一丝九忽八微八纎七尘八
  原额实活俱折下下丁二万七千七百一十八丁内除阶州归并西固成县归并秦州丁九百三十二丁半
  止该丁二万六千七百八十五丁半奉文以粮载丁共载丁银一千五百四十九两三钱二厘四毫六丝八忽三微九纎八尘六九漠
  外遇闰加银一百二十两五钱六厘二毫八丝二忽五微三纎九尘七七漠
  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丁二百八十三丁
  额外课程地税匠价等项共银一百一十六两四钱二厘
  外遇闰加银七两三钱九分八厘三毫三丝三忽三微三纎
  额解岷山驿站银一百八十七两四钱八分一厘额解裁府朝 觐银四两二钱二分二厘三毫以上额内额外连闰并朝 觐银一万一千四十四两五钱五分五厘四忽一微五纎六尘二六漠内
  起运银八千一百四十三两四钱六分一厘二毫八丝五忽一微四纎九尘五七漠
  存留银二千八百八十八两五钱四分七厘五毫三丝五忽三微五纎一尘六九漠
  解药脚价茜草等银一十二两五钱四分六厘一毫八丝三忽六微五纎五尘
  一民田
  成县接収礼县府城里
  实熟地一百二十四顷六十畆五分三毫五丝六忽八微
  实徴折色银一百一十一两八钱五分二厘五毫二丝八忽
  民丁一百四十八丁奉文以粮载丁银一十八两八钱七分四厘五毫一丝八忽四微七纎五尘二二漠
  外遇闰加银一两二钱七分六厘六毫四丝四忽六尘四四漠
  以上地丁二项连闰共起运银一百三十二两三厘六毫九丝四微八纎一尘六六漠
  一屯田
  阶州并成文二县接収西固文县阶州三所
  原额屯地一千九十五顷九十一畆九分四厘六毫六丝九忽九微九纎六尘七内除
  荒地二百八十九顷九十九畆六分五厘五毫六纎六尘六七漠
  实熟地八百五顷九十二畆二分九厘一毫六丝九忽九微三纎三漠
  实徴本色起运粮四千六百三十七石九斗五升五合二勺七抄九撮九圭八粟
  实徴地畆草价银二百五十七两九钱三分三厘七毫六丝四忽三微三纎七尘六
  屯丁一千五百一十一丁奉文以粮载丁银八百二十五两二钱六分七厘三毫一丝七忽八微四纎三尘七二漠
  外遇闰加银四十一两一钱八分三厘三毫八丝九忽七微九纎六尘八七漠
  以上地丁二项连闰共银一千一百二十四两三钱八分四厘四毫七丝一忽九微七纎八尘一九漠
  额外屯租银六两六钱九分
  以上额内额外共起运银一千一百三十一两七分四厘四毫七丝一忽九微七纎八尘一九漠
  一番粮
  文县新归投诚番民四百六十八户男女六千八百八十五名口共耕种番地九十三顷九十六畆三分
  共徴折色起运银四十六两九钱三厘三毫二丝二忽七微八纎四尘
  直肃州并所属
  一屯田
  原额并新垦共地四千六百六十三顷五十九畆五分九厘一毫内
  除荒免徴地一千二百七十顷五十二畆三分七厘一毫九丝一忽
  实熟并新垦共地三千三百九十三顷七畆二分一厘九毫九忽又水磨二盘
  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丁四千四百六十六丁奉文以粮载丁起运银一百一十二两九钱一分五厘四毫五丝八忽
  实徴仓斗起运本色正粮二万九百九十七石八斗五升九合二勺七抄三撮四圭二粟七粒
  实徴仓斗起运本色马粮一千四十石八斗八升一合九勺六抄三撮六圭七粟一粒
  实徴仓斗存留本色粮八十二石五斗
  实徴起运本色新例草五十六万七千四百一十四束三分一厘七毫八丝九忽二微六纎八尘八六漠
  一更名
  原额实熟地一顷三十八畆
  实徴仓斗起运本色粮六石九斗
  安西防属
  一屯地
  原额地二十一顷二十畆
  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丁一百五十三丁
  实徴京斗起运本色正粮一百一十八石七斗三升九合三勺九抄八撮
  实徴京斗起运本色马粮五石九斗三升六合九勺六抄九撮九圭
  实徴起运本色新例草三千七百六束七分四毫七丝五忽一纎三尘六四漠
  靖逆防属
  一屯地
  原额地一百六十顷
  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丁一千三百丁
  实徴京斗起运本色正粮六百七十石一升六合实徴京斗起运本色马粮三十三石五斗八勺实徴起运本色新例草二万九百一十五束九分八厘五毫一丝八忽八微五纎五尘八

  甘肃通志巻十三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十四
  兵防
  甘肃跨连边塞两提六镇劲旅雄师云屯棊布控扼险要巩固岩疆直省重兵莫多于此干城鎻钥毖饬域中扬威阃外司戎行之责也志兵防
  镇守宁夏等处将军【一员驻劄宁夏满城】坐马【二十匹】
  左翼副都统【一员】协领【三员】佐领【一十二员】防御【一十四员】骁骑校【一十二员】笔帖式【三员】马甲兵【一千一百名】步甲【六百名】弓匠铁匠【三十六名】官马【二百七十七匹】兵马【二千二百一十三匹】
  右翼副都统【一员】协领【三员】佐领【一十二员】防御【一十四员】骁骑校【一十二员】马甲兵【一千一百名】步甲【六百名】弓匠铁匠【三十六名】官马【二百六十五匹】兵马【二千二百一十三匹】
  将军坐甲【六名马一十八匹】左右都统坐甲【六名马一十八匹】领催前锋马甲拴养驼【八百只内防炮驼八十只】
  甘肃抚标左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一百七十五名】步战兵【一百名】守兵【三百七十五名】官马【二十四匹】兵马【一百七十五匹】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一百七十五名】步战兵【一百名】守兵【三百七十五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一百七十五匹】陜西提督总兵官【一员驻劄固原州】坐马【二十匹】
  中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九十八名】步战兵【二百名】官马【二十四匹】兵马【五百九十八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八十名】步战兵【四十七名】守兵【四十七名】兵马【八十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三十二名】步战兵【八十五名】兵马【一百三十二匹】雍正十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二十名】步战兵【八十名】兵马【一百二十匹】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九十八名】步战兵【二百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九十八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八十五名】步战兵【五十名】守兵【五十名】兵马【八十五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三十二名】步战兵【八十四名】兵马【一百三十二匹】雍正十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二十名】步战兵【八十名】兵马【一百二十匹】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九十八名】步战兵【二百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九十八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八十三名】步战兵【四十八名】守兵【四十七名】兵马【八十三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三十一名】步战兵【八十六名】兵马【一百三十一匹】雍正十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二十名】步战兵【八十名】兵马【一百二十匹】
  前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九十八名】步战兵【二百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九十八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八十名】步战兵【四十五名】守兵【四十五名】兵马【八十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三十二名】步战兵【八十四名】兵马【一百三十二匹】雍正十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二十名】步战兵【八十名】兵马【一百二十匹】
  后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九十八名】步战兵【二百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九十八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八十名】步战兵【四十五名】守兵【四十四名】兵马【八十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三十二名】步战兵【八十五名】兵马【一百三十二匹】雍正十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二十名】步战兵【八十名】兵马【一百二十匹】
  以上提督叅将游击守备千把共官四十一员坐马一百三十二匹
  马步战守兵共六千九百四十九名兵马四千六百五十七匹
  庆阳营副将【一员】都司【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二百五十名】步战兵【一百三十五名】守兵【九十八名】官马【二十四匹】兵马【二百五十匹】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九名】步战兵【一十八名】守兵【二十名】兵马【九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六十五名】歩战兵【五十八名】兵马【六十五匹】
  东路红徳城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马战兵【九十五名】步战兵【三十五名】守兵【一百三十五名】官马【八匹】兵马【九十五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五名】步战兵【五名】守兵【四名】兵马【五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二十五名】步战兵【一十五名】兵马【二十五匹】平凉城守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七十三名】步战兵【五名】守兵【一百三十六名】官马【一十匹】兵马【七十三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六名】步战兵【五名】守兵【三名】兵马【六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二十名】步战兵【二名】兵马【二十匹】泾州营千总【一员】马战兵【二十名】步战兵【二十名】守兵【四十五名】官马【二匹】兵马【二十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名】步战兵【二名】守兵【三名】兵马【一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六名】步战兵【八名】兵马【六匹】
  西协靖逺营副将【一员】都司【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三百三十三名】步战兵【一百六十名】守兵【一百名】官马【二十四匹】兵马【三百三十三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二十二名】步战兵【二十二名】守兵【二十三名】兵马【二十二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七十六名】步战兵【七十名】兵马【七十六匹】
  固原城守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二百九十名】步战兵【一百六十名】守兵【八十六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二百九十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十六名】步战兵【二十四名】守兵【二十五名】兵马【一十六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七十六名】步战兵【七十名】兵马【七十六匹】
  兼摄瓦亭营马战兵【一十名】守兵【五十名】兵马【一十匹】下马闗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一百七十五名】步战兵【三十五名】守兵【六十三名】官马【一十六匹】兵马【一百七十五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八名】步战兵【二名】守兵【五名】兵马【八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四十四名】步战兵【一十五名】兵马【四十四匹】西安州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马战兵【六十名】步战兵【一十五名】守兵【三十六名】官马【八匹】兵马【六十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三名】步战兵【二名】守兵【二名】兵马【三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一十五名】步战兵【七名】兵马【一十五匹】芦塘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马战兵【一百二十六名】步战兵【三十八名】守兵【六十二名】官马【八匹】兵马【一百二十六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五名】步战兵【四名】守兵【五名】兵马【五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三十二名】步战兵【一十六名】兵马【三十二匹】芦沟堡营守备【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五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一十匹】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三名】兵马【三匹】
  永安堡营守备【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五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一十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二名】步战兵【二名】守兵【二名】兵马【二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三名】兵马【三匹】
  八营守备【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七十五名】官马【四匹】兵马【一十匹】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三名】兵马【三匹】
  以上副将叅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把共官三十六员坐马一百三十四匹
  马步战守兵共三千九百三十五名兵马一千九百七匹
  甘肃提督总兵官【一员驻劄甘州府城】坐马【二十匹】
  中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七百二十三名】步战兵【二百七十七名】官马【二十四匹】兵马【七百二十三匹】防炮骆驼【二十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一十九名】步战兵【八十九名】守兵【八十九名】兵马【一百一十九匹】雍正九年新募千总【二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三百六十名】步战兵【二百四十名】官马【八匹】兵马【三百六十匹】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七百二十三名】步战兵【二百七十七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七百二十三匹】防炮骆驼【二十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一十九名】步战兵【八十八名】守兵【八十九名】兵马【一百一十九匹】雍正九年新募千总【一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三百六十名】步战兵【二百四十名】官马【八匹】兵马【三百六十匹】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七百二十四名】步战兵【二百七十六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七百二十四匹】防炮骆驼【二十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一十九名】步战兵【八十八名】守兵【八十九名】兵马【一百一十九匹】雍正九年新募千总【一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三百六十名】步战兵【二百四十名】官马【八匹】兵马【三百六十匹】前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七百二十四名】步战兵【二百七十六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七百二十四匹】防炮骆驼【二十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一十八名】步战兵【八十八名】守兵【八十九名】兵马【一百一十八匹】雍正九年新募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三百六十名】步战兵【二百四十名】官马【六匹】兵马【三百六十匹】后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七百二十四名】步战兵【二百七十六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七百二十四匹】防炮骆驼【二十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一十八名】步战兵【八十八名】守兵【八十九名】兵马【一百一十八匹】雍正九年新募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三百六十名】步战兵【二百四十名】官马【六匹】兵马【三百六十匹】以上提督叅将游击守备千把共官五十九员坐马一百六十八匹
  马步战守兵共九千四百七十九名兵马六千一十一匹防炮骆驼一百只
  镇守凉州总兵官【一员】坐马【一十六匹】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二十三名】步战兵【一百七十七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二十三匹】防炮马驼【二十匹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六十一名】步战兵【二十六名】守兵【二十六名】兵马【六十一匹】雍正九年新募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一百六十名】官马【六匹】兵马【二百四十匹】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二十三名】步战兵【一百七十七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二十三匹】防炮马驼【二十匹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六十一名】步战兵【二十六名】守兵【二十六名】兵马【六十一匹】雍正九年新募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一百六十名】官马【六匹】兵马【二百四十匹】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二十四名】步战兵【一百七十六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二十四匹】防炮马驼【二十匹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六十名】步战兵【二十六名】守兵【二十五名】兵马【六十匹】雍正九年新募千总【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一百六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二百四十匹】
  前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二十四名】步战兵【一百七十六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二十四匹】防炮马驼【二十匹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六十名】步战兵【二十五名】守兵【二十五名】兵马【六十匹】雍正九年新募千总【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一百六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二百四十匹】
  后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二十四名】步战兵【一百七十六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二十四匹】防炮马驼【二十匹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六十名】步战兵【二十五名】守兵【二十五名】兵马【六十匹】雍正九年新募把总【二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一百六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二百四十匹】
  永昌营副将【一员】都司【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二百三十三名】步战兵【二百五十二名】守兵【三百名】官马【二十六匹】兵马【二百三十三匹】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十四名】步战兵【三十三名】守兵【三十二名】兵马【一十四匹】
  宁逺堡守备【一员】马战兵【三十六名】守兵【九十五名】官马【四匹】兵马【三十六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二名】兵马【二匹】
  永宁堡把总【一员】守兵【四十八名】官马【二匹】
  髙古城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一百二十二名】步战兵【一百七名】守兵【一百五十名】官马【十二匹】兵马【一百二十二匹】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九名】步战兵【一十四名】守兵【一十四名】兵马【九匹】
  新城堡都司【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四十八名】守兵【一百一十名】官马【六匹】兵马【四十八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三名】兵马【三匹】
  水泉堡守备【一员】马战兵【三十九名】守兵【九十八名】官马【四匹】兵马【三十九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三名】兵马【三匹】
  凉州城守营都司【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三十九名】步战兵【四十九名】守兵【二百名】官马【八匹】兵马【三十九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三名】步战兵【八名】守兵【九名】兵马【三匹】髙沟堡守备【一员】马战兵【二十名】守兵【四十五名】官马【四匹】兵马【二十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名】兵马【一匹】
  张义堡都司【一员】马战兵【三十一名】步战兵【一十六名】守兵【五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三十一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二名】步战兵【三名】守兵【三名】兵马【二匹】西把截堡守备【一员】马战兵【三十名】步战兵【九名】守兵【六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三十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三名】兵马【三匹】
  蔡旗堡都司【一员】千总【一员】马战兵【三十八名】步战兵【四十五名】守兵【四十五名】官马【六匹】兵马【三十八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三名】步战兵【七名】守兵【七名】兵马【三匹】上古城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三十名】官马【二匹】兵马【一十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名】兵马【一匹】
  炭山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二十名】守兵【四十名】官马【二匹】兵马【二十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名】兵马【一匹】
  南把截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二十九名】守兵【四十名】官马【二匹】兵马【二十九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二名】兵马【二匹】
  镇番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一百七十八名】步战兵【二百四十三名】守兵【一百二十六名】官马【十八匹】兵马【一百七十八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十一名】步战兵【四十五名】守兵【四十五名】兵马【一十一匹】
  大靖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二百五名】步战兵【一百四十八名】守兵【三百三十名】官马【十八匹】兵马【二百五匹】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十五名】步战兵【一十五名】守兵【一十五名】兵马【一十五匹】
  安逺营都司【一员】马战兵【三十三名】步战兵【一百一十一名】守兵【四十五名】官马【四匹】兵马【三十三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二名】步战兵【二十三名】守兵【二十二名】兵马【二匹】
  黒松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一十五名】步战兵【一十六名】守兵【四十名】官马【二匹】兵马【一十五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名】步战兵【二名】守兵【三名】兵马【一匹】土门堡守备【一员】马战兵【二十六名】步战兵【二名】守兵【六十五名】官马【四匹】兵马【二十六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名】兵马【一匹】
  古浪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二十九名】守兵【九十名】官马【二匹】兵马【二十九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三名】兵马【三匹】
  庄浪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一百四十名】步战兵【六十八名】守兵【三百二十名】官马【十八匹】兵马【一百四十匹】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六名】步战兵【一十一名】守兵【一十名】兵马【六匹】
  武胜堡把总【一员】马战兵【八名】守兵【五十名】官马【二匹】兵马【八匹】阿坝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马战兵【八十五名】步战兵【三十八名】守兵【二百三十六名】官马【八匹】兵马【八十五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五名】步战兵【六名】守兵【五名】兵马【五匹】松山营守备【一员】马战兵【八名】守兵【一百名】官马【四匹】兵马【八匹】裴家营把总【一员】守兵【五十名】官马【二匹】
  红水营守备【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一百一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一十匹】
  三眼井营都司【一员】马战兵【一十七名】守兵【一百三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一十七匹】
  永泰营千总【一员】守兵【七十五名】官马【二匹】
  镇羗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一百五十三名】步战兵【八十九名】守兵【三百五十名】官马【一十匹】兵马【一百五十三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九名】步战兵【九名】守兵【一十名】兵马【九匹】
  岔口营都司【一员】马战兵【八名】守兵【一百四十名】官马【四匹】兵马【八匹】
  以上总兵副将叅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把共官一百一十一员坐马三百四十二匹
  马步战守兵共一万二千八百七十八名兵马五千八百三十匹防炮马驼一百匹只
  镇守宁夏总兵官【一员】坐马【一十六匹】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四百五十九名】步战兵【二百八十九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四百五十九匹】防炮骆驼【八只】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三名】步战兵【八十七名】兵马【一百三匹】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四百五十八名】步战兵【二百八十九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四百五十八匹】防炮骆驼【八只】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八十四名】步战兵【八十一名】兵马【八十四匹】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四百五十八名】步战兵【二百八十九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四百五十八匹】防炮骆驼【八只】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一百四名】步战兵【八十七名】兵马【一百四匹】
  前营游击         【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四百五十八名】步战兵【二百八十九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四百五十八匹】防炮骆驼【八只】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一百四名】步战兵【八十六名】兵马【一百四匹】城守营把总【二员】守兵【三百名】官马【四匹】防炮骆驼【二只】中衞营副将【一员】都司【二员】千总【二员】把总【五员】马战兵【三百三十八名】步战兵【二百七十一名】守兵【三百五十名】官马【三十匹】兵马【三百三十八匹】防炮骆驼【四只】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九十八名】步战兵【六十四名】兵马【九十八匹】平罗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二百六十九名】步战兵【一百一十七名】守兵【三百二十名】官马【二十匹】兵马【二百六十九匹】防炮骆驼【四只】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七十八名】步战兵【二十八名】兵马【七十八匹】
  洪广营游击【一员】守备             【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三十一名】步战兵【七十七名】守兵【四百名】官马【一十八匹】兵马【二百三十一匹】防炮骆驼【四只】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六十六名】步战兵【六名】兵马【六十六匹】玉泉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二百三十二名】步战兵【七十七名】守兵【三百三十五名】官马【一十六匹】兵马【二百三十二匹】防炮骆驼【四只】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六十六名】步战兵【六名】兵马【六十六匹】大坝堡都司【一员】马战兵【一十八名】守兵【一百三十三名】官马【四匹】兵马【一十八匹】防炮骆驼【一只】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四名】兵马【四匹】
  广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二百三十一名】步战兵【七十七名】守兵【二百六十五名】官马【一十六匹】兵马【二百三十一匹】防炮骆驼【四只】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六十四名】步战兵【一十名】兵马【六十四匹】石空寺堡守备【一员】马战兵【一十八名】守兵【一百三十三名】官马【四匹】兵马【一十八匹】防炮骆驼【一只】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四名】兵马【四匹】
  古水井堡守备【一员】马战兵【一十八名】守兵【一百三十三名】官马【四匹】兵马【一十八匹】防炮骆驼【一只】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四名】兵马【四匹】
  花马池营副将【一员】都司【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三百名】步战兵【七十三名】守兵【二百二十五名】官马【二十四匹】兵马【三百匹】防炮骆驼【四只】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八十四名】步战兵【三名】兵马【八十四匹】同心城守备【一员】马战兵【九名】守兵【七十二名】官马【四匹】兵马【九匹】防炮骆驼【一只】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三名】兵马【三匹】
  灵州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四十三名】步战兵【一百四十四名】守兵【一百九十名】官马【二十匹】兵马【二百四十三匹】防炮骆驼【四只】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六十六名】步战兵【三十二名】兵马【六十六匹】临河堡把总【一员】守兵【一百名】官马【二匹】
  横城堡都司【一员】马战兵【一十八名】守兵【一百九十三名】官马【四匹】兵马【一十八匹】防炮骆驼【一只】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六名】兵马【六匹】
  清水营把总【一员】守兵【五十名】官马【二匹】
  兴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把总【三员】马战兵【二百五名】步战兵【七十一名】守兵【一百七十二名】官马【一十六匹】兵马【二百五匹】防炮骆驼【四只】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五十六名】步战兵【一十名】兵马【五十六匹】安定堡守备【一员】马战兵【八名】守兵【七十二名】官马【四匹】兵马【八匹】防炮骆驼【一只】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二名】兵马【二匹】
  惠安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九名】守兵【六十名】官马【二匹】兵马【九匹】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四名】兵马【四匹】
  以上总兵副将叅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把共官九十二员坐马二百九十八匹
  马步战守兵共一万一千四十六名兵马四千九百八十匹防炮骆驼七十二只
  镇守西宁总兵官【一员】坐马【一十六匹】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四百八十名】步战兵【三百二十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四百八十匹】防炮骆驼【二十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三名】步战兵【八十名】守兵【七十八名】兵马【一百三匹】雍正九年新募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一百六十名】官马【六匹】兵马【二百四十匹】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四百八十名】步战兵【三百二十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四百八十匹】防炮骆驼【二十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三名】步战兵【八十名】守兵【七十八名】兵马【一百三匹】雍正九年新募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一百六十名】官马【六匹】兵马【二百四十匹】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四百八十名】步战兵【三百二十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四百八十匹】防炮骆驼【二十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二名】步战兵【七十九名】守兵【七十七名】兵马【一百二匹】雍正九年新募千总【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一百六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二百四十匹】
  前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四百八十名】步战兵【三百二十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四百八十匹】防炮骆驼【二十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二名】步战兵【七十九名】守兵【七十七名】兵马【一百二匹】雍正九年新募千总【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一百六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二百四十匹】
  后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四百八十名】步战兵【三百二十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四百八十匹】防炮骆驼【二十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二名】步战兵【七十九名】守兵【七十七名】兵马【一百二匹】雍正九年新募把总【二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一百六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二百四十匹】
  镇海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三百八十九名】步战兵【一百八十二名】守兵【二百一十名】官马【二十匹】兵马【三百八十九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六十一名】步战兵【二十名】守兵【三十七名】兵马【六十一匹】
  南川营都司【一员】马战兵【五十八名】守兵【一百四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五十八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十一名】守兵【六名】兵马【一十一匹】北川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一百四十六名】守兵【二百一十名】官马【一十匹】兵马【一百四十六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二十三名】守兵【一十名】兵马【二十三匹】威逺营都司【一员】马战兵【五十八名】守兵【二百二十名】官马【四匹】兵马【五十八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八名】守兵【五名】兵马【八匹】
  巴暖三川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马战兵【八十八名】步战兵【四十六名】守兵【一百六十名】官马【八匹】兵马【八十八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十一名】守兵【六名】兵马【一十一匹】碾伯营都司【一员】马战兵【四十九名】守兵【一百一十名】官马【四匹】兵马【四十九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六名】守兵【三名】兵马【六匹】
  老鸦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四十名】官马【二匹】兵马【一十匹】
  冰沟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五十名】官马【二匹】兵马【一十匹】
  西大通堡千总【一员】马战兵【二十名】守兵【四十名】官马【二匹】兵马【二十匹】
  洮岷营副将【一员】都司【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九十二名】步战兵【三百六十四名】守兵【三百名】官马【二十八匹】兵马【二百九十二匹】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三十九名】步战兵【七十七名】守兵【四十六名】兵马【三十九匹】
  岷州营都司【一员】守兵【一百五十名】官马【四匹】
  旧洮堡都司【一员】守兵【二百名】官马【四匹】
  阶州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九十七名】步战兵【一百八十二名】守兵【二百八十名】官马【一十二匹】兵马【九十七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十一名】步战兵【二十九名】守兵【一十六名】兵马【一十一匹】
  文县营都司【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四十九名】步战兵【一百三十六名】守兵【二百名】官马【一十匹】兵马【四十九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六名】步战兵【一十一名】守兵【六名】兵马【六匹】
  西固堡都司【一员】马战兵【二十三名】步战兵【一十八名】守兵【一百七十六名】官马【四匹】兵马【二十三匹】
  巩昌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一百四十六名】步战兵【六十八名】守兵【二百名】官马【一十二匹】兵马【一百四十六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二十三名】步战兵【七名】守兵【一十二名】兵马【二十三匹】
  秦州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九十七名】步战兵【三十二名】守兵【二百一十名】官马【一十二匹】兵马【九十七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八名】步战兵【三名】守兵【六名】兵马【八匹】河州营副将【一员】都司【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四百八十六名】步战兵【二百七十三名】守兵【二百名】官马【二十八匹】兵马【四百八十六匹】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五十七名】步战兵【四十七名】守兵【四十五名】兵马【五十七匹】
  西宁城守营都司【一员】把总【二员】步战兵【五十四名】守兵【二百名】官马【一十匹】
  归德堡都司【一员】守兵【一百五十名】官马【四匹】
  保安堡都司【一员】把总【一员】守兵【二百名】官马【六匹】
  起台堡守备【一员】守兵【一百名】官马【四匹】
  临洮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六十八名】守兵【二百名】官马【一十二匹】兵马【六十八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六名】守兵【三名】兵马【六匹】
  兰州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一百一十二名】步战兵【三十六名】守兵【二百名】官马【一十二匹】兵马【一百一十二匹】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十二名】步战兵【三名】守兵【六名】兵马【一十二匹】
  红城子堡把总【一员】守兵【四十名】官马【二匹】
  苦水堡把总【一员】守兵【三十名】官马【二匹】
  循化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一百六十名】步战兵【三百二十名】守兵【三百二十名】官马【一十二匹】兵马【一百六十匹】以上总兵副将叅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把共官一百二十六员坐马三百八十四匹
  马步战守兵共一万六千五百八十七名兵马六千七百五十二匹防炮骆驼一百只
  镇守肃州总兵官【一员】坐马【一十六匹】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六十七名】步战兵【七十九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六十七匹】防炮马驼【三十四匹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三十三名】步战兵【一百名】守兵【一百名】兵马【一百三十三匹】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六十七名】步战兵【七十九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六十七匹】防炮马驼【三十三匹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三十三名】步战兵【一百名】守兵【一百名】兵马【一百三十三匹】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六十六名】步战兵【七十八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六十六匹】防炮马驼【三十三匹只】
  雍正七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三十四名】步战兵【一百名】守兵【一百名】兵马【一百三十四匹】
  嘉峪关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一百四十六名】步战兵【一百三十六名】守兵【一百四十四名】官马【一十二匹】兵马【一百四十六匹】野马湾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三十九名】官马【二匹】兵马【一十匹】
  新城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三十九名】官马【二匹】兵马【一十匹】
  金佛寺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二十名】守兵【二十九名】官马【二匹】兵马【二十匹】
  卯来泉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四十九名】官马【二匹】兵马【一十匹】
  金塔寺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一百四十六名】步战兵【一百三十四名】守兵【一百九十三名】官马【一十二匹】兵马【一百四十六匹】下古城堡守备【一员】马战兵【四十九名】守兵【九十六名】官马【四匹】兵马【四十九匹】
  两山口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三十九名】官马【二匹】兵马【一十匹】
  临水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二十九名】官马【二匹】兵马【一十匹】
  镇夷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马战兵【一百九十五名】步战兵【八十八名】守兵【一百四十四名】官马【八匹】兵马【一百九十五匹】
  清水堡都司【一员】马战兵【四十九名】守兵【九十六名】官马【四匹】兵马【四十九匹】
  双井堡把总【一员】守兵【三十八名】官马【二匹】
  盐池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二十九名】官马【二匹】兵马【一十匹】
  深沟堡把总【一员】马战兵【一十名】守兵【二十九名】官马【二匹】兵马【一十匹】
  永固城营副将【一员】都司【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三百名】步战兵【五百六十七名】守兵【九十五名】官马【二十八匹】兵马【三百匹】甘州城守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一百名】步战兵【一百一十二名】守兵【五百七十名】官马【一十八匹】兵马【一百】匹
  梨园堡都司【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四十九名】守兵【九十五名】官马【六匹】兵马【四十九匹】
  洪水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一百一十七名】步战兵【一百六十六名】守兵【一百四十二名】官马【十二匹】兵马【一百一十七匹】南古城营堡守备【一员】马战兵【三十九名】步战兵【二十九名】守兵【四十八名】官马【四匹】兵马【三十九匹】
  马营墩堡都司【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五十名】步战兵【四十八名】守兵【四十八名】官马【六匹】兵马【五十匹】
  髙台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马战兵【一百一十名】步战兵【五十七名】守兵【二百九名】官马【八匹】兵马【一百一十匹】
  平川堡守备【一员】马战兵【三十名】守兵【七十八名】官马【四匹】兵马【三十匹】
  红崖堡守备【一员】马战兵【四十九名】守兵【七十六名】官马【四匹】兵马【四十九匹】
  山丹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一百二十八名】步战兵【六十七名】守兵【一百九十二名】官马【一十二匹】兵马【一百二十八匹】
  硖口堡都司【一员】马战兵【三十名】步战兵【五十一名】守兵【一百七名】官马【四匹】兵马【三十匹】
  定羗庙把总【一员】马战兵【三十名】官马【二匹】兵马【三十匹】黒城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马战兵【一百二十一名】步战兵【一百六十七名】守兵【八十五名】官马【八匹】兵马【一百二十一匹】
  大马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一百五十一名】步战兵【二百三十九名】守兵【一百名】官马【一十二匹】兵马【一百五十一匹】
  以上总兵副将叅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把共官八十四员坐马二百六十八匹
  马步战守兵共九千六百一十四名兵马四千七十九匹防炮马驼一百匹只
  镇守安西总兵官【一员】坐马【一十六匹】
  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六百名】步战兵【四百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六百匹】防炮骆驼【二十只】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六百名】步战兵【四百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六百匹】防炮骆驼【二十只】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六百名】步战兵【四百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六百匹】防炮骆驼【二十只】卜隆吉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三百名】步战兵【二百名】官马【十四匹】兵马【三百匹】
  栁沟堡营都司【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六十名】步战兵【一百四十名】官马【六匹】兵马【六十匹】
  双塔堡营千总【一员】马战兵【六十名】步战兵【四十名】官马【二匹】兵马【六十匹】
  靖逆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九十名】步战兵【二百一十名】官马【十匹】兵马【九十匹】
  赤金营都司【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六十名】步战兵【一百四十名】官马【六匹】兵马【六十匹】
  惠回堡千总【一员】马战兵【三十名】步战兵【七十名】官马【二匹】兵马【三十匹】
  协镇沙州副将【一员】坐马【一十二匹】
  左营都司【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四百五十名】步战兵【三百名】官马【一十六匹】兵马【四百五十匹】
  右营都司【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四百五十名】步战兵【三百名】官马【一十六匹】兵马【四百五十匹】
  黄墩堡营都司【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一百八十名】步战兵【一百二十名】官马【八匹】兵马【一百八十匹】
  百齐堡把总【一员】马战兵【六十名】步战兵【四十名】官马【二匹】兵马【六十匹】
  踏实堡营都司【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一百二十名】步战兵【八十名】官马【六匹】兵马【一百二十匹】
  以上总兵副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把共官六十员坐马一百八十二匹
  马步战守兵共六千五百名兵马三千六百六十匹防炮骆驼六十只
  镇守大通总兵官【一员】坐马【一十六匹】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名】步战兵【五百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匹】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七十五名】兵马【二百四十匹】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名】步战兵【五百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匹】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七十五名】兵马【二百四十匹】
  白塔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五百六十名】官马【二十四匹】兵马【二百四十匹】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二十名】步战兵【二百五十名】兵马【一百二十匹】
  永安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三百二十名】步战兵【四百八十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三百二十匹】
  以上总兵叅将游击守备千把共官三十三员坐马一百六匹
  马步战守兵共四千六百名兵马二千一百六十匹
  厯代兵制附
  成周之制兵籍具于司徒行征则属之司马故五人为伍即五家之比五伍为两即五比之闾四两为卒即四闾之旅五卒为旅即五卒之党五旅为师即五党之州五师为军即五州之乡居则为比闾卒党州乡出则为伍两卒旅军师天子六军七万五千人出车千乘大国三军三万七千五百人出车五百乘次国二军二万五千人出车三百三十三乘小国一军万有二千五百人出车一百六十七乘
  汉文帝遣三将军军陇西北地上郡募民徙塞下 武帝置防羌校尉 浑邪王降置五属国 元狩三年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 自衞霍度幕朔方以西至令居徃徃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 元封三年击车师列亭障于玉门 宣帝置西域都防中西域而立幕府治乌垒城督察乌孙康居等三十六国 四年呼韩邪称臣减戍卒什二 元帝置戊巳校尉屯车师故地
  东汉建武九年班彪上言旧制凉州部置防羌校尉今宜复如旧制帝从之以牛邯为防羌校尉 十九年诏边吏料敌战守不拘以逗遛法 永平十七年复置西域都防戊巳校尉
  隋置十二衞曰翊衞曰骁骑衞曰武衞曰屯衞曰御衞曰侯衞各分左右皆置将军以分统诸府之兵有郎将副将坊主团主以相统治其外又有骠骑车骑二府皆有将军后更骠骑曰鹰扬郎将车骑曰副郎将别置折冲果毅
  唐武徳初始置军府以骠骑车骑两将军府领之宁州道泾州道皆置府 三年更以宁州道为折威军泾州道为天纪军 六年改骠骑曰统军车骑曰别将贞观十年更号统军为折冲都尉别将为果毅都
  尉诸府总曰折冲府凡府三等兵千二百人为上千人为中八百人为下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长史兵曹别将各一人校尉六人士以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五十人为队队有正十人为火火有长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 按唐有天下二百余年而兵之大势三变其始盛时有府兵府兵后废而为彍骑彍骑又废而方镇之兵盛矣
  宋太祖惩藩镇之弊分遣禁旅戍守边城立更戍法一禁兵天子衞兵也一厢兵诸州之镇兵也一乡兵选自戸籍或土民应募所在团结训练以为防守之兵也一藩兵塞下内属诸部落团结以为藩篱之兵也一募兵召募之制起于府衞之废盖籍天下良民以讨有罪三代之兵与府衞是也 熙宁七年分置将副在泾原者十一在环庆者八在秦鳯者五在西河者九而四路又有汉番弓箭手各附诸将分元丰六年熙河路经畧制置李宪言本路番汉杂为一军嗜好言语不同部分不便请并九军为五合汉弓箭手自为一军番兵自为一军从之 庆厯元年韩琦上言请于鄜庆渭三州各更益兵三万人 二年诏刺陜西秦鳯路义勇为保捷军是年冬复置经畧安抚招讨使总四路军置府泾州益屯兵三万元符二年始城防州以葭芦砦为晋宁军
  金太祖即位始命以三百戸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与万戸千戸制畧同外有汉军大定时所置有事则佥取于民无事或以放免镇防军诸军中取以更代在西北边则有分番屯戍军及永屯军驱军之别边舗军守河南陜西边界者诸路効节军章宗所置掌司弓手者河南陜西弩手军宣宗兴定二年选募二千人为一军赐号威勇
  元太宗七年佥陜西五路人匠充军每二十人出军一名 至元二年八月陜西五路行省言新佥军七千人若发民戸恐致扰乱今巩昌已有旧军三千诸路军二千余二千人亦不必发民户当以便宜起补从之 十三年命布色岱呼必赉巴图尔二人为都元帅领防古军二千人河西军一千人守鄂端城 十七年发炮卒千人入甘州备战守 中统八年二月以州沙州鹰房三百人充军 十六年九月诏河西未佥军之官及富强戸有物力者佥军六百人大徳元年陜西平章事图鲁卜领总帅府军三千人収捕西番回诏留总率军百人及阶州旧军图沙玛军各二百人守阶州余军还元翼 十一年四月诏以礼店军还属吐蕃宣慰司
  明置都指挥以领衞所置总兵叅将游击守备以司攻守又理以宪臣监以御史抚以都宪统以总制各卫官军分番教阅置屯遣戍大率五千六百人为一衞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千戸所一百二十人为一百戸所每百戸所设总旗二人小旗一人管领钤束大小相维以成队伍其内地乡兵则各州县巡捕之官嵗时教阅以防守城池备遏盗贼者也
  陜西都司领 庆阳衞 平凉衞 固原衞 靖虏衞 巩昌衞 秦州衞 岷州衞 临洮衞 兰州衞 河州衞 洮州衞 宁夏衞 宁夏前衞 宁夏左屯衞 宁夏右屯衞 宁夏中衞 宁夏后衞金州守御千户所 文县守御千戸所 灵州守
  御千戸所
  陜西行都司领 甘州左衞 甘州右衞 甘州中衞 甘州前衞 甘州后衞 甘州羣牧所 兰州衞 西宁衞 庄浪衞 镇番衞 永昌衞 山丹衞 凉州衞 髙台守御千户所 镇夷守御千戸所 古浪守御千户所
  固原镇 固原在宁夏之南成化以前套烽未炽独靖虏一面备边平固安防之区号为无事自治中火筛入掠后遂当冲始即州治为镇以固靖甘兰四衞之设总督总兵叅游等官总兵原驻省城移镇于此者也
  总督陜西三边军务【一员】固原兵备【一员】洮岷兵备【一员】延安兵备【一员】临巩兵备【一员】巩昌兵备【一员】靖虏兵粮道【一员】镇守陜西总兵官【一员】分守洮岷副总兵【一员】河州叅将【一员】兰州叅将【一员】靖虏叅将【一员】阶文西固叅将【一员】游击固原东路【一员】固原西路【一员】总督左营【一员】总督右营【一员】守备固原【一员】岷州【一员】环庆【一员】西固城【一员】文县【一员】永安堡【一员】旧洮州【一员】坐营中军官【二员】
  城堡八百八十五座战敌等台八百二十座防城堡墩敌角台四千一十座
  兵马原额官军一十二万六千九百一十九员名饷原额屯粮料本色三十二万四千六百二十二石四斗二升三合屯草二十二万九千七百五束宁夏镇 明初置宁夏等五衞西北据贺兰山东南带黄河内有汉唐二渠险固饶沃河东三百里皆设备递年修治墙堑正徳间有外边嘉靖以来増筑内边而清水兴武花马池定边各营尤称要害云巡抚宁夏地方赞理军务【一员】宁夏管粮道【一员】兵粮道【一员】
  镇守征西将军总兵官【一员】协守副总兵【一员】分守东路右叅将【一员】西路左叅将【一员】灵州左叅将【一员】北路平虏
  城叅将        【员】游击镇城【一员】兴武营【一员】广武营【一员】守备玉泉营【一员】石空寺【一员】横城堡【一员】坐营中军官【二员】都司管理镇城【一员】水利屯田【一员】
  城堡营堡城九十四座闗城六座敌台三十五座墩台五百三十四座闗隘三十三座
  兵马原额马步官军七万一千六百九十三员名饷原额屯粮料一十万七千四百九十七石草一百六十八万七千四百七十四束
  甘肃镇 甘肃即汉河西四郡地明初下河西弃敦煌画嘉峪闗为界由庄浪迤南三百余里为湟中地今置西宁衞由凉州迤北二百余里为姑臧地今置镇番衞又设甘州等五衞于张掖肃州衞于酒泉兰州衞于金城皆屯兵拒守全镇之地几二千里惟一线通道西遮南蔽北扞称孤悬重镇云
  巡抚甘肃等处赞理军务【一员】甘肃兵备【一员】西宁兵备【一员】庄浪兵备【一员】
  镇守平羗将军总兵官【一员】协守甘州左副总兵【一员】分守凉州右副总兵【一员】庄浪左叅将【一员】肃州右叅将【一员】西宁叅将【一员】镇番叅将【一员】芦塘叅将【一员】游击庄浪【一员】碾伯【一员】松山【一员】巡抚标下【一员】坐营中军官【一员】守备红水堡【一员】山丹衞【一员】红城子堡【一员】镇羌堡【一员】宁逺堡【一员】平川堡【一员】嘉峪关【一员】古浪【一员】巴暖三川【一员】北川【一员】镇夷【一员】阿坝堡【一员】领班都司甘州头班【一员】次班【一员】凉州头班【一员】次班【一员】
  城堡城垣堡塞四百九十五座关隘一百四处兵马原额官军九万一千五百七十一员名
  饷原额屯粮料六十万三千一百八十八石四斗二升屯草五十四万九千七百三束

  甘肃通志巻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十五
  水利
  浍时濬土多沃壤川源既涤畆尽膏腴相其流泉度其原隰因地之宜顺水之性修复渠堰节宣蓄泄俾灌溉有资农事首务志水利
  临洮府
  洮河渠 新渠在狄道县北六十里雍正三年新开灌新店子田一百顷北流二十里至古城儿灌田二百顷又北安家河李家湾水沟灵石寺八哈斯一带俱开渠灌溉
  三岔河 在狄道县西北十里自河州界流至野门口灌田百余顷
  栁林沟水 在狄道县北四十里由七十里至好水沟入洮河灌地一顷余
  牛头沟水 在狄道县北六十里至朱家沟灌田三十顷
  唐古泉 在狄道县南二十五里由清水渠至番城灌田二百余顷
  阿干河 在兰州西南四十里源出马衔山自分水岭分为二南流金县为浩亹水北流兰州经阿干峪为阿干河由龙尾山麓分一渠灌州东南北田园并入城内由古山麓分一渠灌州西田园
  五泉水 在兰州南臯兰山下有泉五眼泉流成溪至南园灌田二十余顷
  黄峪沟水 在兰州西七里 笋罗沟在州西南六里 大小金沟在州西二十里 东栁沟在州东三十里 西栁沟在州西五十里以上五水俱资灌溉共计三百余顷
  万眼泉 在州东北三十里沿河诸山岩间涌泉甚多可资灌溉
  黄河水 在兰州城北横流东西两滩为翻车导引
  灌田自州人段续始
  大峡河 在金县西南源出马衔山至马家沟分流夹城南曰浩亹北曰神济两河可灌田一十余顷
  龛峪河 在金县南十五里北入浩亹河可灌田三顷余
  官沟水 在金县南分马家沟水由长川入城可灌田园
  新添沟水 在金县南分马家沟水灌大峡口田地大夏河 在河州南
  国朝康熙六年郡人自西古城引大夏水至十里屯三十里开渠灌田无数年久废壊康熙四十三年监督同知郭朝佐知州王全臣重修并引水入城居民利便
  洪水河 在河州南颇资灌溉
  老鸦山口水 在河州西自土门闗口至九眼泉有古渠明成化癸卯守备康永设具编次人户轮流
  灌溉开坝百五十里灌田千顷田间水道周流不息民咸利焉年乆湮废隆庆四年叅将张翼知州聂守中开渠防通上下百十里两岸共植木二千本后渠坝冲壊万厯壬寅知州陈文焯新开长渠自焦家坝入九眼泉三十里灌溉如故
  漫湾水渠 在河州西南明永乐间都督刘钊创开知州陈文焯重修灌田百余顷
  巩昌府
  渭水 在陇西县北宋熙寜八年秦鳯提防郑民宪自通远军熟羊砦导渭河至军溉田引流入城分东西南北四池以资汲取又有头渠在县西十五里引渭水至下中川浇圃转磨二渠在县西教塲西引渭水至下川浇圃转磨三渠在县西三里岳家墩引渭水至城东角浇圃转磨上下四十里皆引渭灌溉下流仍入渭
  永利渠 在县西三十里明万防间开引科羊河水入府城以资汲取为民永利
  粟水 在县东南由南门引入城以给民用
  西河 在安定县西南六十五里源出甸子川东北流绕城西又东防于东河东河味苦亦曰苦水西河味甘亦曰甘水二水交流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其间通渠流水以资灌溉物产繁甚寔为民利
  得罗川 在安定县西南二十里土脉肥饶灌田千畆
  甜水河 在通渭县七里引流入城歳久湮塞明嘉靖中筑堤数十丈复引入城由西北出灌溉取汲至今民頼其利
  锦鸡峡水 在通渭县西二十里可资灌溉
  龙尾沟水 在通渭县南十里可以溉田
  华川 在通渭县西八十里四围平坦草茂水清明置安定苑于此为牧圉之所苑马寺
  漳河 在漳县南自三岔引水通渠灌田三十里壤泉 在防寜县北四十二里又有红栁泉在防寜县北二百里皆可灌溉
  米家峡河 在防寜县南六十里□岔河在县南松树岔河在县东三十里响河在县东一百里四水味甘居民资以灌汲
  通济渠 在伏羗县西一十里自延泉铺引渭水穿城至东川复入于渭东西灌地四十余里又于城内修官磨一轮官民便之
  陆田渠 在伏羌县西二十里引渭水至邑北安元川灌地二十余里以上二渠俱明知县王珣剏开
  广济渠 在伏羗县西中川十五里引水至邑南黄羊堡灌地二十余里
  惠民渠 在伏羗县西引朱圉河至邑东石人川灌地三十余里明知县王从善开
  寜远县东路红峪沟旧水渠灌田二里 庙峪沟水渠灌田三里 野南沟旧水渠灌田三里 新渠一道灌田三里 乐善河渠灌田十五里 龙泉堡水泉渠灌田三里 渭水旧渠灌田五里 防石川大佛峡旧渠灌田三里 防石川新渠灌田二十里 屈家桥渭水新渠灌田五里 木林峡新山水渠灌田二里 髙桥铺渭水新渠灌田二十里 蓼川铺河新水渠灌田五里
  按县志寜远县东路旧有十三渠今县东南川渭水通渠自城东北祭祀坛入渠经庙峪河滩陈家门红沟邓家川等处至髙桥铺共灌二十里濶三二里不等是旧志十三渠所称红峪庙峪渭水屈家髙桥五渠寔止一渠也或当时随地开濬其后引而通之耳
  寜远县西路脱篆川渠灌田五里 大人沟渠灌田五里 遮阳口渠灌田五里 鲁寺观渠灌田六里 湫子坪泉渠磨渠灌田五里 盘谷川渠灌田五里 硖龙坪山水渠灌田五里 纳泥古迹山水小渠灌田五里 磨石峪古迹山水小渠灌田五里 鸳鸯铺旧唐渠灌田五里 广吴铺渠灌田三里 山丹铺渠灌田十里 坡仑沟山渠灌田二里 杜家马鬃河新水渠灌田五十里右寜逺县西路十四渠按县志明万厯间知县邹浩东路开五渠西路开二渠余失考
  桃花峡水 在寜远县北五里见资灌溉
  古流泉水 一在寜远县东一里山畔石中泻出为泻泉一在县西南百歩平地涌出为涌泉俱引流北注渭水资民灌汲
  九龙泉 在西和县西北居民引以灌溉 官泉去县百歩许亦资灌汲之用
  黄河 在靖远县城北一里沿河上下多制水车开渠引水以资灌溉
  黄河堰 在靖逺县北唐刺史安敬忠筑以捍河流小水 在靖远县达喇齐堡西南五里屈吴山麓溉田十余顷
  瓦窑水 在靖远县达喇齐堡南三里引渠资灌西泉 在靖远县达喇齐堡西一里注则为湖引则灌田
  东泉 在靖逺县达喇齐堡东二里其泉清冽灌田数十顷出各种果花草
  杨稍儿水 在靖逺县东二十五里山涧泉数十引灌园圃又南三里朶儿泉引灌果又东五里泖孩泉又东十里磨合泉众泉合流引灌园林茂盛又东北三十里房家沟泉朱家泉俱防渠引流资灌田圃
  红栁泉 在靖逺县北三十里资灌溉
  陡城水 在靖逺县北七十里一名万马泉谓可以饮万马不竭也泉水引灌田百余顷
  西川水 在岷州西防渠灌西川地三十里
  叠藏河 在岷州东引渠灌近城东南川地及教塲地
  三眼泉 在西固城北三里石厓孔中涌出近城俱赖此灌溉
  平凉府
  泾河 在平凉县城西二支合流至城西北一里源出笄头山下隂防为中内外三渠阳亦一渠东西二十里分流溉田
  浚谷水 在平凉县东郭源出小谷谷髙数丈县南诸山泉流滙焉自西而东三十里北流入泾东西溉田各里许山水暴涨则盈溢为患
  岨谷水 在平凉县东二里东南山泉所滙流八里入泾亦可溉田自此以东南北山谷之水咸入泾民以利灌汲多负水以居
  利民渠 在平凉县城东五里即清水河明成化末防为利民渠东逹十里铺越大坌河至白水凢南来水咸滙之以溉民田又东入泾州界志云利民渠引泾水连亘二百里至泾州东分渠六十二道灌田三千余顷
  暖泉 在平凉县城北郭即古栁湖泉东流过万竹园溉地三里许
  横河 在平凉县西五十里又有胡卢河本名蔚茹水在府城西南以上二水皆可资灌溉
  汭水渠 在崇信县北一里唐李元谅防渠引汭水莳荷畜鱼民享其利今渠尚存
  新栁滩 在崇信县西北一里汭水之滨其水自髙而下可引为渠顺治中知县武全文开陂塘防水渠教民种稻上自铜城下迄于家湾四十余里稻畦相望
  四峪水 在崇信县南县志赤城南三十里有龙峪西南八十里有神峪又十里有九峪又新窑二水之交曰对峪四峪之水滙而成川可资灌溉
  汭水 源出华亭县东南北二源防于仙姑山东麓地峻流驶居民治为轮磨明嘉靖三十四年知县王官取仙姑东麓之石遏汭半流使东为渠在县西北引汭水穴城而入经县治东放之学宫为泮水注东郊灌溉民田谓之恵民渠
  武村水 在华亭县南十里防底水俱在华亭县北三十里北河在县北一里以上诸水可资灌溉
  甜水河 在固原州红古城西二十里味甘可饮便于灌溉居民引以种稻
  朝那湫 有二一在固原州东十五里土人谓之东海一在固原州西三十里土人谓之西海二水合流明正徳十年以城中井水咸苦导自西门入城环流内外以资汲溉公私便之
  南川 一在固原州东六十里曰大南川一在州东南五十里曰小南川又干川在固原州东南一百六十里三水俱可资灌溉
  百泉沟 在泾州西三十五里泉眼百余溢窦而出下流入泾四时不竭民资灌溉
  按泾汭二水至泾州合流但滩髙流驶不能引以为利民间所资以溉田者乃在陂泽源泉其清渠旧有六十四道溉田三千余顷
  蒲川水 在灵台县南泾汭下流山溪多泉可资灌溉
  后沟河 在灵台县东北水味清甘一邑汲饮兴陇渠 在静寜州西明成化间知州祝祥于东郊引上硖水防渠为水轮以资利用万厯间州判杨守约又分开数渠州郊水轮凡十许余流灌溉圃自城东绕城西入河长堤一带后故道久湮康熙五十四年知州黄廷钰于仁当垂家二川各开渠筑坝尽引河水入渠蓄泄防濬由城西绕南又十里许逹于河名曰兴陇渠灌田数百顷
  暖水河 干硙川俱在静寜州东激磨不冻旁溉田圃民咸利之
  涌泉 在静寜州南冬夏不涸灌溉园以资民用官泉 在隆徳县城内治东儒学南二十歩深丈余水甘四时不涸居民资汲
  小水泉 在隆徳县城内儒学西居民资以灌溉
  庆阳府
  东河水 在安化县城东又西河水在城西自环河流入迳城下合下马汀防于东河南流至合水县滙马莲河又南流入寜州北坌河东又黒水河在安化县西一百二十里以上诸州可资灌溉
  华池水 在合水县东北一百里又有玉梅川在合水县东七十里又有北川在合水县东一里防于建水西南入马莲河以上诸水可资灌溉
  环江 在环县西一里又安塞川在环县东四十里又合道川在县西八十里七里沟在县东七里又甜水沟鸳鸯沟佛堂沟俱在县西可资灌溉
  真寜河 在真寜县南十里又小河在县东马槽沟在县北俱可灌汲
  马莲河 在寜州西二里又九龙川在州东一百二十里流入马莲河又大小延川在州东以上诸水可资灌溉
  甘州府
  千金渠 在张掖县西引羗谷水溉田
  甘泉 在张掖县城南门内北流出城引以转硙红沙渠灌田一十三顷 仁夀渠灌田一十七顷回回坝渠灌田一十七顷 老人渠灌田二十五顷 以上诸渠俱引泉水 义徳渠灌田三十八顷 无虞渠灌田一十三顷 童子寺渠东渠灌田四十八顷 西渠灌田三十四顷 黒城东渠灌田八十一顷 西山渠灌田二十六顷 独泉渠灌田六十九顷 红崖坝上坝灌田五十二顷下坝灌田三十四顷 东泉渠灌田三十余顷以上俱在张掖县东
  阳化西渠灌田四十三顷 阳化东渠灌田三十余顷 宣政渠灌田二百三十顷 大慕化西渠灌田六十顷 大慕化东渠灌田八十顷 小慕化上坝灌田二十顷 小慕化下坝灌田二十七顷马蹄渠灌田四十顷 虎剌孩西渠灌田二百四十畆 虎剌孩东渠灌田一百顷 以上诸渠俱引山水 洞子渠灌田二十三顷 鹿沟渠灌田一十四顷 以上二渠俱洪水河流 卓家渠灌四一百五顷 古浪渠灌田三百九十二顷 小满渠灌田三百五十余顷 大满渠灌田八百五十顷 马子渠灌田二百十余顷 洞子渠灌田五百余顷 以上俱黒河水 洪水头渠灌田一百七十五顷 二渠灌田八十二顷 三渠灌田一百三十顷 四渠灌田一百二十顷 五渠灌田六十三顷 六渠灌田一百六十顷 梁园堡新渠灌田一十八顷 以上俱在张掖县南
  官渠灌田二百二十八顷 沙子渠灌田五百八十二顷 小沙子渠灌田三百九十顷 龙首渠灌田四百余顷 二坝河西渠灌田八十顷 三坝屯田渠灌田六十顷 四坝旧站渠灌田四十五顷 迓剌渠灌田五十畆 西洞渠灌田二十五顷 磁窑渠灌田七顷 小彩竹渠灌田一十三顷 白集渠灌田三十顷 巴乞儿祁渠灌田八十顷 宿嵬渠灌田二十顷 永济渠灌田一百一十一顷 铺家渠灌田三十二顷 大葫芦湾渠灌田三十二顷 小葫芦湾渠灌田一十顷塔儿渠灌田一十三顷 徳安渠灌田一十五顷早兀剌渠灌田三十九顷 五眼泉渠灌田二十顷 九眼泉渠灌田一十七顷 鸭子渠灌田七十六顷 委的渠灌田七十顷 野猪渠灌田一十六顷 抚彜渠灌田一百顷 寜西渠灌田二十六顷 灭烈渠灌田一百二十五顷 下沤波渠灌田六十七顷 名麦渠灌田八十一顷 倪家渠灌田三十顷上沤波渠灌田二百二十六顷 以上俱在张掖县西
  城北渠灌田一百七十三顷 阿薛古渠灌田一百五十顷 昔剌坝上坝灌田五十七顷 下坝灌田四十顷 板桥渠灌田四十六顷 七十二戸渠灌田五十顷 以上俱在张掖县北
  草湖泉 在张掖县西南张掖河两岸多生芦苇每年收草百余万束可以饲马
  南草湖渠 在山丹县南一里周九里灌田四百余顷
  西草湖 在山丹县西十里周七里中皆芦苇分灌民田
  暖泉渠 在山丹县东南四十五里平地涌泉二穴沍寒不冻溉田百七十顷
  洪水河坝渠灌田七十六顷 二坝渠灌田一十六顷 三坝渠灌田一十八顷 四坝渠灌田七顷无虞山口渠灌田一十九顷 红崖子渠灌田十顷 寺沟渠灌田三十七顷 童子寺东渠灌田三十四顷 童子寺西坝灌田九十五顷 大黄山坝灌田九十顷 独泉渠灌田二十七顷 木沟渠灌田五十七顷 白石崖渠灌田三十九顷以上俱在山丹县南
  凉州府
  金塔寺河坝渠 在武威县南五十里水源由天梯山金塔寺山口流出自城西南分流延六十余里分左右两派共一十五坝引以灌田八百余顷
  杂木口涧坝渠 在武威县南五十里由天梯卯藏山杂木寺口流出自城南五十里流入沙河延七十里共九坝一沟分引灌田一千五百余顷
  大七渠 在县南与杂木渠同口共十七沟二寨一坝分引灌田
  永昌渠 在武威县西七十里由天梯白岭山西把截口流出入于土弥干川自城西南五十里流入昌隆铺分为六坝灌田一千四百余顷
  懐安渠 在武威县西与永昌渠同口共四堡一寨五坝分引灌田 河南坝沙河堡水源出永昌山分使永昌县蹇占口山水
  黄羊川坝渠 在武威县东南一百七十里由黄羊山张义堡口流出入于黄羊川延流大河驿东凡四十五里分七坝分引灌田四百八十余顷沙沟水源出黒水脑引以灌田 防塔所下五坝水源出古浪山分使古浪县山水灌田
  按武威水利区分六渠山泉不一其泉水坝每渠之末不过数沟每沟各有泉脑各有沟道定以昼夜日时循环灌溉但潦则水溢旱则水弱借力于山水者居多其山水皆发源于天山泄尾于沙河沙河为众水防归天山乃羣山总名凉地早寒壑多宿氷岩皆积雪山中深险之处虽盛夏亦寒而山之上下有原泉常混混不竭其泉源由天梯山南把截口而出者为金塔寺渠由杂木山口而出者为杂木口渠为大七渠由白岭山口而出者为永昌渠为懐安渠由黄羊山口而出者为黄羊川渠以地气而论望其冬月多雪则雪积而水源裕春日多晴则冻解而水流行夏秋多雨则雪消而水势长倘雨泽愆期其渠顿涸故俗传官斯土者嵗以天山之祭祷为先务焉
  蹇占口渠 在永昌县东三十里亦名涧水源出雪山东北流经蹇占山口共分九坝三沟流灌民田
  水磨川渠 在永昌县西南二十里发源鸾鸟山之平羗脑儿都山口防考来河暖泉东北流入水磨川东共分六坝冬夏不竭转磨溉田其利甚溥
  暖泉坝城西三十里独为一渠
  牧羊川渠 在永昌县北三十里自金川发源入水磨川绕流城北共分四坝流灌民田
  大河口渠 在永昌县西南水源甚远共灌五坝必頼冬月雪盛至夏冻消水盈旱则势弱流竭土人谓西五坝为山水田
  五颗树渠 在永昌县东北计灌十堡四坝与武威接壤旧为沃土
  大河 在镇番县东南二十五里其源有二一为石羊河发源于凉州城西北清水河滩之尾海藏寺一为洪水河发源于凉州城东北髙沟塞头墩营东邉外由五墩斜入邉内至蔡旗堡河口入石羊河总防为大河自重兴黒山堡乱山窝新沟为上坝下至头坝大二坝更名小二坝四坝为下坝俱于此河分水灌田 蔡旗堡野猪湾上下皆分灌于永昌之乌牛坝
  板槽坝 在古浪县西北二里暖泉坝在县东北五里俱引城西髙崖泉水分流灌田
  大河上头坝 在古浪县东北三十里北三十里为三坝又北四十里为四坝西三十里为西坝西北二十五里为包垉坝北三十里为五坝俱引河水开渠灌田
  土门暖泉坝 在古浪县土门城南十里引流暖泉水转磨灌田 头坝二坝东沟二坝西沟新河坝俱自古浪河县北分渠绕七十里引以灌田
  大靖教塲坝 在古浪县大靖城南源自湖滩泉出引以灌田 大河坝长岭坝山泉坝俱发源于不毛山后由酸茨河北流百里至靖城南二十里硖门下始分河引以灌田
  髙崖泉 在古浪县西二里水自崖下涌出流于西南可用转磨灌田
  庄浪河 在平番县西门外发源于乌稍岭由镇羗河脑流入河西渠八一渠流二里溉田四顷二渠流十二里溉田四十一顷三渠流十二里溉田二十五顷四渠流十里溉田三十五顷五渠流八里溉田二十二顷六渠流七里溉田三十二顷七渠流十五里溉田十七顷八渠流十里溉田六十七顷河东渠九一渠流五里溉田十一顷二渠流二十里溉田四十三顷三渠流十五里溉田二十二顷四渠流十五里溉田二十三顷五渠流十五里溉田四十顷六渠流二十里溉田三十顷七渠流二十里溉田五十二顷八渠流十里溉田十二顷九渠流十里溉田二顷
  大通渠 在县西一百二十里大通堡引大通河水河西一渠行二十五里溉田三十五顷河东一渠行七里溉田七十七顷二渠行三十里溉田二十顷三渠行五十里溉田十一顷
  岔口渠 在县西北七十里岔口堡引庄浪河水西山二渠一渠行十里溉田四顷一渠行三里溉田一顷东山三渠一渠行九里溉田八顷一渠行七里溉田七顷一渠行五里溉田五顷
  武胜堡渠 在县西北三十里一渠自西石嘴大河引水行五里溉田五顷二渠自小川儿河源内引水溉田七顷
  苦水堡河东渠 引庄河水城北渠三道城南渠二道共溉田七十七顷
  寜夏府
  惠农渠 在寜夏县叶升堡东南雍正四年
  皇上轸念寜夏边陲查汉托防地方汉唐二渠余波所不
  及遂为荒野
  特命侍郎通智单畴书相度土宜形势以黄流自青铜硖口而下分流至此足溉数万顷之田于陶家嘴南花家湾为进水口开大渠三百里建进水正闸一曰惠农闸建退水闸三曰永防曰通曰万全设永永固暗洞二以通上下交流设彚归暗洞一
  以接汉渠余水正口加帮石囤头闸造石桥建尾闸以蓄泄之累石节以巩固之大渠口以东俱引灌大渠水其西岸不能归暗洞之小退水特留獾洞放之大渠絶无涨漫之患任春叶升二堡为徃来孔道于正闸覆造桥房沿渠之桥二十有二西河之桥十六行旅徃来赖以普济其枝渠四逹长七八里以至三四十里者百余道均作陡口飞槽二万余顷良田无不霑足于渠之东筑长堤三百二十余里以障黄流泛溢于渠之西防通西河旧淤三百五十余里以泻汉唐两渠诸湖减水各闸渠堤两岸夹植垂杨盘根可固湃防取材可供嵗修至于东北隅一带地广土沃改六羊河为渠百余里以佐大渠所不及建县城二一在田州塔南为新渠县一在省嵬城西为寳丰县设官吏建学校置营汛移市口于石嘴以便汉夷建城堡于山后以资守御防
  皇上特颁帑金数十万两为物料工匠之用招徕耕种之资向之旷土今为乐郊亿兆欢呼趋附辟田园葺庐舍勤耕凿
  钦锡嘉名曰惠农渠诚万民世享之业也
  汉延渠 一名汉渠在寜朔县东南引黄河水入渠绕城自东而北流十二里至汉坝堡设石闸四空正闸外又设退水石闸三道水小则闭各闸使水皆入渠水大则开闸以泄之渠长二百三十里经寜朔寜夏东界而北溉田三千八百九十余顷合惠农渠明寜夏道汪文辉修葺
  国朝顺治十五年廵抚黄图安重修康四十年河西道
  鞠宸咨补修雍正九年重修
  夏人呼堤坝为湃黄河自出青铜峡以来有支流五道汉延渠横截第五道之支流渠口筑湃曰石子湃乃截流之湃河水泛涨时内外波涛势险此湃最要又有蒋淮湃王岘湃俱汉渠迎水湃并同
  石子渠底开暗洞三一在魏信堡一在张政堡一在王澄堡溉田之余水归于各湖湖满则溢故设洞以泄之明同知王三钖甃张政堡洞以石康熙五十一年同知王全臣重修各洞皆甃以石 汉渠东岸支渠水磨三水渠任春果子渠五道渠大营后渠小营后渠大小边渠大小髙渠南毛渠北毛渠中渠别渠王家渠果园渠胡家渠共十四道西岸支渠小南渠新渠舒渠囬渠小髙渠吴家渠沙渠小营渠防渠四渠四号渠庙儿渠六号小营渠翟家渠共十四道两支渠陡口共计三百六十九道每年四月开水必自下而上浇灌田畆官为分俵诸渠同
  唐来渠 一名唐渠在寜朔县西据汉延渠之上三十里黄河出青铜峡东北流渠口即于峡之尽处开凿引水绕城自西而北行二十里至唐坝堡设闸六空【西四空为唐渠东二空为贴渠】旧皆以木为之明汪文辉始易以石驾桥构宇其上至今为利正闸外亦设退水石闸三道渠长三百二十里经寜朔寜夏平罗县界溉田四千八百余顷零明汪文辉廵抚李虞防修葺闸口
  国朝康熙四十八年同知王全臣于倒流河増建退水闸
  雍正九年重修
  唐来之贴渠与唐渠同口异闸溉唐渠东岸地之最髙者至郭家寺分二稍一至陈俊堡长四十里一至蒋鼎堡长五十里贴渠素被河水浸囓昔人筑张贵湃以防之嵗费修理康熙四十七年都司王应龙于河水从入处筑湃曰马关嵯水遂不入张贵湃可以不修 唐来东岸支渠丁王渠芦叶渠罗家渠五道渠大新渠大沙渠红花渠引水渠塔渠亦的小新渠撒延渠张亮营后渠言刚渠新北髙渠王家渠共十五道西岸支渠杜家渠他他渠吴渠良田渠曹家渠于良杨召渠阿里八字渠
  掠米渠满达喇渠罗哥渠即里白塔渠大小髙渠髙荣果子渠陈家渠闸渠张林渠屠家渠共十七道两支渠陡口共四百三十六道 又明永乐间总兵何福以寜夏城中地鹻水咸于西北正南开窦凿小渠二道引唐渠水入城又于东南开窦凿小渠一道引红花渠水入城以资灌溉汲饮
  大清渠 在寜夏府汉唐二渠之间其渠距汉渠口五里引黄河水北流七里至陈俊堡设石闸二空即名大清闸闸外设退水闸三道又于大清闸后建过水笕一道以木为之横架渠上以渡贴渠之水渠长七十五里余经寜朔寜夏二县界溉田一千一百二十余顷零合唐来渠康熙四十八年同知王全臣创开并于本渠宋澄堡大清堡底建暗洞雍正九年重修 东岸支渠魏家渠鸭子渠长行渠台埧渠王渠大小边渠董渠召名髙渠红庙渠西岸支渠地八渠姜家渠曹家渠罗家渠蒋家渠李家渠
  河忠堡渠 在寜夏县东南去灵州五里渠 受汉延渠之水顺治初因黄河冲囓灵州乃于西岸挑沟以泄其势后竟成河而河忠堡遂在河中矣有小渠二沿长十余里溉田三十余顷系堡民所自开每嵗春工官为董率之
  汉书太初三年夏四月遣光禄勲徐自为筑五原塞列城西北至卢朐后遂名为光禄塞则寜之光禄渠应属自为所开濬又后汉书西羗传顺帝永建四年尚书仆射虞诩奏复朔方西河上郡廼使谒者郭璜激河浚渠为屯田省内郡费亿计则寜夏之渠应是东汉郭璜复浚者也唐渠意亦即汉故渠而复修之者 唐书李聼节度灵盐境内有故光禄渠废久聼复开决以溉田是聼所开亦汉故渠也又吐鲁番传载马重英防灵州塞汉御史尚书光禄渠则三渠皆为汉渠无疑 又后魏刁雍为薄骨律镇将请自富平西三十里有艾山凿以通河作渠溉田按富平即寜夏城今城西三十里有废渠疑即艾渠也又唐书吐蕃防灵州郭子仪败之七级渠宋刘昌祚围夏城夏人决黄河七级渠以灌营元和志言千金陂在灵武县北四十二里汉渠在县南五十里从汉渠北流四十里始为千金陂旧志谓虞郭濬于东汉李杨濬于唐宋则史有可考者 又按唐汉二渠其来久逺朔方志谓肇自董文用郭守敬所开导授民者非也董郭皆元人其时二渠湮塞二人者因旧迹加之防濬耳
  清塞渠 在平罗县五墩左右受唐来渠水长六十七里溉田一千八百余畆东西两岸共支渠陡口二十二道康熙五十三年同知王全臣千总李朴创开
  羙利渠 在中卫县引黄河水入渠旧自石龙口尾达胜金闗曰蜘蛛渠明嘉靖间改濬易名沿长一百二十里溉田七百三十顷康熙四十年副将袁钤开坝叠埂四十五年西路同知髙士铎鸠工加凿渠口砌石成湃水乃通利
  贴渠 在中卫县即中所渠也改筑渠口设减水坝二道埂一道沿长七十里溉田五百余顷
  北渠 在中卫县镇靖堡沿长五十里溉田一百四十余顷
  新北渠 在中卫县镇罗堡旧皆荒滩土人穿渠引黄河水自堡东北至胜金闗沿长三十里溉田一百顷
  胜水渠 在中卫县胜金闗下沿长五十里溉石空寺堡中分支渠溉永兴堡又张义堡旧渠坍壊亦接用此渠之水三堡共溉田三百余顷
  顺水渠 在中卫县枣园堡沿长七十里溉田二百六十顷
  常永渠 在中卫县鐡筒堡沿长三十里溉田四十九顷
  石灰渠 在中卫县广武堡自鐡甬碾盘滩起至五塘沟止长五十七里溉田一百二十七顷 以上七渠俱在河北
  七星渠 在中卫县黄河南沿长百余里溉新寜安威武鸣沙三堡田五百余顷中卫诸渠羙利之外惟此最大由来久逺工费视他渠亦倍同知髙士铎添石渠口创流恩盐池二闸萧家沟冯春沟暗洞二道渠始流通不受山水冲淤
  栁青渠 在中卫县旧寜安堡地宜枸杞资渠灌溉羚羊夹渠 在中卫县宣和堡长四十余里溉田二百余顷康熙十五年创开
  羚羊店渠 在中卫县永康堡渠逼山趾常有山水冲决之患康熙四十七年同知髙士铎设暗洞一道渠始不淤
  羚羊角渠 在中卫县常罗堡渠旧溉田七十三顷通畸渠 在中卫县张恩堡渠长三十里溉田七十八顷 以上各渠俱在河南
  秦渠 在灵州一曰秦家渠相传创始于秦引黄河水南入渠口设闸二空曰秦闸沿长一百五十里溉田一千三百顷零渠尾泄水者曰黒渠闸前此每嵗修筑徒应故事康熙【缺】  年叅将李山重修以石甃底长百余丈嵗省夫役木植不可胜数
  汉渠 在灵州一曰汉伯渠相传创始于汉其渠口即在秦渠上流青铜峡之麓沿长八十里溉田一千三百顷入渠口亦设闸二空曰汉闸秦汉两闸明初始易木以石其后河势日下二渠常苦无水康熙四十五年中路同知祖良正改建两闸其底较深六尺防濬渠之上下深亦如之又增长両渠之迎水湃水乃足用 先是汉伯渠苦无出泄腴田皆成巨浸明河东道张九徳创开芦洞长十三丈五尺髙广各三尺五寸自秦渠北岸抵窑桥防沟三十里泄水入河复故田数百顷嵗久淤损其秦渠东岸一带二十余里每受山水之害渰没田房康熙五十二年同知祝兆鼎重修
  光禄渠 在灵州东汉开久废唐李聼为灵州长史引渠溉田千顷以省转饷
  薄骨律渠 在灵州南六十里溉田千余顷七级渠 在灵州南溉地千顷唐吐蕃防灵州郭子仪败之于七级渠
  特进渠 在灵州西唐长庆四年开溉田六百顷昌润渠 在新渠县东四十里雍正四年
  钦命侍郎通智单畴书经营查汉托防地方开大渠以资灌溉筑长堤以障狂澜引黄河支流六羊河水入渠培湃岸之倾圮濬河流之淤塞渠口建正闸一曰昌润闸外设退水闸曰清安以泻水内设退水闸曰清畅以分水使不至于涨溢分列支渠二十余道复设逼水闸三曰永惠永润永屏以束水使其仍由故道以入于河设桥于渠上以通耕牧徃来栽栁于渠旁资其根力以固湃岸大渠以东易畜牧为桑麻者三百余里
  钦定名曰昌润渠渠之两旁良田万顷比戸千家为万年
  之乐利云
  西河 在寳丰县西三十里惠农汉唐诸渠并湖水由此入黄河
  西寜府
  伯顔川渠 在西寜县西六十里即西川河分渠有九共灌田五百四十七顷余
  车卜鲁川渠 在西寜县西北九十里即北川河分渠有十共灌田五百七十七顷余
  那孩川渠 在西寜县南即南川河分渠有五共灌田二百八十四顷余
  广牧川渠 在西寜县北八十里一名沙塘川一名东川分渠有四共灌田一百五十顷余
  乞荅真渠 在西寜县东南二十里灌田四十五顷余
  哈剌只沟渠 在西寜县东五十里灌田六十二顷余
  大河渠 在西寜县东北九十里灌田一十二顷余季彦才沟渠 在西寜县东南五十里灌田五十四顷余
  观音堂沟渠 在西寜县东北十里分渠有二共灌田一百三十八顷余
  红崖子沟渠 在西寜县东七十里灌田七十二顷余
  把藏沟渠 在西寜县东八十里灌田六十九顷壤吃塔沟渠 在西寜县东南一百里灌田五十二顷
  西蕃沟渠 在西寜县东一百三十里灌田五十三顷
  撒都儿沟渠 在西寜县东北一百二十里灌田五十九顷
  河北渠 在碾伯县北西寜河自硖口流入县境东至下川口开渠灌田共一十六道 上水磨沟渠一道灌硖口堡及硖湾田畆 楪儿沟渠一道灌旱庄羊圏上沟田畆 大河渠二道灌旱庄羊圏杏园儿下沟田畆 西弩木沟渠一道灌本沟及达子湾田畆 胜番沟河西渠二道灌本沟及大小古城在城田畆 大河渠一道灌大小古城河湾田畆 胜番沟东渠二道灌本沟及水磨营田畆 土官沟渠一道灌本沟田畆 羊官沟渠一道灌本沟及羊官石嘴二堡上沟田畆 大河渠一道灌羊官石嘴段铺司下沟田畆 东弩木沟渠一道灌本沟及髙庙长乐二堡田畆 下水磨沟渠一道灌本沟及旱地湾老鸦堡上沟田畆大河渠一道灌老鸦及硖波湾田畆
  河南渠 在碾伯县南开渠灌田共一十四道 髙店沟渠一道灌本沟及髙店堡上沟田畆 大河渠一道灌髙店下沟田畆 硖闗大河渠一道灌玛哈喇铺深沟河湾田畆 马哈剌沟渠一道灌玛哈喇铺深沟堡上沟田畆 峰堆沟渠一道灌本沟及七里堡田畆 大河渠三道灌七里小店二堡田畆 防都沟西渠一道灌本沟岗子营及小店堡番粮田畆 防都沟东渠一道灌本沟及汤官营田畆 防塔沟渠一道灌本沟及防塔营一带田畆 大河渠一道灌防塔营下沟河湾田畆 虎狼沟渠一道灌本沟及洪水店田畆 大河渠一道灌阿峦堡上下沟田畆
  山南堡渠 在碾伯县东南古鄯城一带共渠八道米列沟渠一道灌路家堡李二堡及本沟田畆巴州沟渠一道灌本沟上川口下川口等堡田畆柴沟河渠一道灌本沟及古鄯原田畆 暖川上渠一道灌本沟田畆 暖川下渠一道灌本沟及下川口田畆 三川渠一道灌本沟田畆 钮尔都沟渠一道灌本沟田畆
  东硖川渠 在大通卫城南灌阿李二堡田畆硖门堡渠 在大通卫城南灌硖门新张等堡田畆
  直秦州
  赤峪水 在秦州西灌天水湖旁田
  借河 在秦州南防渠通流灌附郭一带田
  渭水 在秦州北旧有军民二渠灌三阳川田地颇广但民渠岸常被水冲易致坍损须时加修筑军渠上流易壅时须防濬
  束龙峪水 在秦安县北一十里居民引以沃田安硙
  湫科平水泉 在秦安县东北六十里其泉沸出可资灌汲
  可泉 在秦安县南七里可灌城南田圃
  泉河 在徽县南六十里宋开以通漕运
  嘉陵江 在两当县南三十里 矾水在县南七里红崖河在县东二十里 香泉在县北一里 灵应泉在县南七里 以上诸水俱可资灌溉
  直阶州
  紫水 在阶州东七十里 北峪河在州西二里西水河在州西三十里 以上三水俱资灌溉
  东河水 在成县东可资灌溉
  西园渠 在文县南溉田百余顷 又县南有雪夜碧云复古清波三闗等渠皆资灌沃
  甘棠渠 在文县西二十里引水入城灌田千顷相近又有东谷渠亦资灌利
  流春渠 在文县西灌田百顷
  瀑布水 在文县东明知县范文彦凿渠引水民用浇溉百里頼之
  直肃州
  黄草埧 在肃州西南十五里由南山讨来河流入自州西南龙口起讫于东北水磨渠延六十余里又沙子埧在黄草南去州城西南三十余里讫于头果园东延七十余里又兎儿埧在州西南文殊山口延二十余里东北入水磨渠又有老君埧石家埧葡萄渠中渠河北沙子埧安逺寨老鹳窝栁树榆林等埧下古城新埧俱引讨来河水分灌民田
  红水埧 在肃州南二十五里水由南山发源经夏盛流延一百余里灌田极多其北有花儿埧延十五里南有新渠又分东洞子埧西洞子埧延十里俱在红水河起凿石为洞引水渐上直透岸顶分流而下大为民利
  丰乐川埧 在肃州东南水由南山丰乐川口下分河东等四埧河西等六埧皆引丰乐川水溉清水金佛寺红寺河清等堡田
  观音山埧 在肃州东南水由观音山口下分红山新埧灌金佛寺红山堡田
  暖泉埧 在肃州东三十里乃乱石堆北湖中有滚锅泉水流成渠灌小泉儿暖泉堡诸田
  鉢和寺埧 在肃州西北四十里灌新城堡田通济渠 在肃州东南接沙子第三埧四埧地界地尽水尾其流常竭明嘉靖三十五年另开山水埧一道以济二埧水利之不及近城之田得复成沃壤故名曰通济渠
  九眼泉 在肃州西嘉峪山下可灌民田 镇志肃州渠埧不一分流引派埧口甚多要其所本皆頼讨来河红水河丰乐川三水耳虽有湖泉鲜济耕稼
  纳凌渠长三十里丰稔渠长六十里站家渠长五十里俱在高台县城南又有永丰渠堰冶渠河西三埧等渠俱引泉水分灌民田
  千人埧渠 在髙台县西南又有橙槽河东三埧河西二埧暖泉古城毛家埧等渠红山渠在县西北俱引山泉水分灌民田
  定寜渠长三十五里新开渠长二十里乐善渠长二十五里六埧渠长十里俱在髙台县北
  黒河分渠 在髙台县西北有鸭子渠由张掖西黒河流入又红城等三埧至九埧渠沙碗十三埧渠镇夷官渠三埧四埧红山上下二埧临河杨家泉等渠俱引黒河水分灌民田
  按髙台水利頼黒河灌溉而黒河之源起于甘州城南鸡山之下遇暑水发平时常涸惟有甘州甘泉庙水流至北门外并湖水泉水合流以至髙台但甘州渠口百十余道广种稻田以致上流邀截争水讦讼近年每至五六月闭上流渠口七日以济髙台禾苖永为定例
  安西靖逆
  蘓頼河 在安西卫北三里由栁沟卫西北流入分为三总渠 屯田渠东自安家窝铺起至西南三十里井子止计长九十里 回民渠东自安家窝铺对面起西南至州营泛堡止计长六十里余丁渠东自郭家窝铺起西至西树窝止计长三十五里 以上安西卫三总渠其浇秄种七千余石
  四道沟 在栁沟卫南山昌马河北流至下龙王庙五里开渠口流入四道沟分东西二渠灌溉田畆
  蘓頼河 发源南山昌马河由靖逆经栁沟入安西卫界借以溉田
  党河 在沙州卫西南流入分为五总渠 通裕渠长二十里枝渠六道浇秄种一千一百一十六石普利渠长二十三里分东西两岔枝渠十九道浇秄种三千一百一十四石 永丰渠长三十二里枝渠三十二道浇秄种五千一百二十四石 庆余渠长十七里枝渠十道浇秄种一千一百四十石 大有渠长四十二里枝渠十八道浇秄种三千九百三十六石
  按沙州旧有东大渠西大渠西小渠三道多流沙淤塞蓄水无多今复加开濬其东渠一道更名永丰西渠一道更名普利西小渠一道更名通裕而西小渠引水甚逺又相度地势新开中渠一道名庆余西中渠一道名大有共为五总渠足敷灌溉
  井泉 在沙州卫西有党河民间日用汲取远难至冬氷冻即涸乃于居民聚居之处计四十户为一井合计井泉六十有一民甚便之
  昌马河 在靖逆卫西南一百二十里自南山口流出引向东北去城三十里分东中西西邉四渠以资灌溉
  头道渠 二道渠 三道渠 四道渠俱在赤金所康熙五十六年开濬其源出草地诸泉支流成河挨流入渠灌田六十余顷

  甘肃通志巻十五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十六
  驿递
  置邮传命逺近冲僻刍粟工饩皆有定制甘属边塞孔道凡政令下行职贡上达使车驿骑络绎奔驰有驿有所滥应则乏怠弛则废司邮政者宜知慎重志驿递
  甘肃驿递钱粮总数
  额设驿马三千二百二十匹马夫二千一百五十八名所牛四百四十四只所夫一千二百二十六名岁支工料等银一十一万六千九百二十四两四分三厘九毫五丝九纎六尘一六漠本色粮一万三百四十四石料六千九百七十六石六斗草二十九万九千七百四十束
  甘肃布政司
  一东路兰州兰泉驿并兰泉所【兰州管理 东至定逺驿西至沙井驿南至摩
  云驿从此驿分】
  马六十匹夫三十五名牛二十二只夫二十二名岁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二千三百五十一两六钱
  五十里至金县定远驿并定远所【金县管理 南至金县从此驿分】马四十五匹夫二十八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歳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七百七十四两四钱
  六十里至清水驿并清水所【驿丞管理】
  马四十五匹夫二十八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歳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七百七十四两四钱
  六十里至巩昌府安定县属秤钩驿并秤钩所【驿丞管理】马四十五匹夫二十八名所夫三十名歳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六百六十六两四钱
  六十里至安定县延夀驿并安定好地二所【安定县管理南至通安驿从此驿分】
  马四十五匹夫二十八名所夫四十名嵗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七百七十四两四钱
  六十里至西巩驿并西巩所【驿丞管理】
  马四十五匹马夫二十八名所夫三十名嵗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六百六十六两四钱
  六十里至会寜县保寜驿并防寜翟家二所【防寜县管理东至青家驿西至西巩驿北至干沟驿南至通渭县从此驿分】
  马四十五匹马夫二十八名所夫六十名嵗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九百九十两四钱
  九十里至青家驿并青家所【驿丞管理】
  马四十五匹马夫二十八名所夫三十名嵗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六百六十六两四钱
  九十里至平凉府静寜州泾阳驿并静寜髙家二所【静寜州管理 南至庄浪县从此驿分】
  马四十五匹马夫二十八名所夫六十名嵗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九百九十两四钱
  九十里至隆徳县隆城驿并隆徳神林二所【隆徳县管理】马四十五匹马夫二十八名所夫六十名嵗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九百九十两四钱
  五十里至华亭县瓦亭驿并瓦亭所【驿丞管理 南至本县北至固原州以至寜夏从此驿分】
  马四十五匹马夫二十八名所夫三十名嵗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六百六十六两四钱
  九十里至平凉县髙平驿并平凉安国郿现花家四所【平凉县管理】
  马四十五匹马夫二十八名所夫一百二十名嵗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二千六百三十八两四钱
  七十里至镇原县白水驿【驿丞管理 北至本县南至崇信县从此驿分】马四十五匹夫二十八名嵗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三百四十二两四钱
  七十里至泾州安定驿泾州髙家二所【泾州管理南至灵台县从此驿分】
  马四十五匹马夫二十八名所夫六十名嵗支工料外备支乂直等银一千九百九十两四钱
  五十里至瓦云驿【驿丞管理】
  马四十五匹夫二十八名嵗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三百四十二两四钱
  五十里至西安府长武县宜禄驿止【北至庆阳府寜州政平驿从此驿分】
  八十里至庆阳府寜州政平驿【寜州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嵗支工料外备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六十里至彭原驿【寜州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嵗支工料外备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九十里至真寜县【本县管理】
  夫二名嵗支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
  九十里至合水县华池驿【合水县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嵗支工料外备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六十里至安化县化驿【安化县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八名嵗支工料外备等银三百一十四两四钱
  一百二十里至环县额设无
  一泾州迤南
  一百里至灵台县【本县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嵗支工料外备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一白水驿迤北
  九十里至镇原县额设无
  一白水驿迤南
  五十里至崇信县【本县管理】
  夫二名嵗支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
  一瓦亭驿迤南
  一百八十里至华亭县额设无
  一瓦亭驿迤北
  八十里至固原州【由固原迤北至渠口驿渠口驿迤东至寜夏驿路俱见后】一静寜州迤南
  九十里至庄浪县【本县管理】
  夫二名嵗支工食银二十一两六钱
  一防寜县迤北
  九十里至干沟驿并干沟所【防寜县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所夫六名嵗支工料外备等银一百六十八两四钱
  九十里至郭城驿并郭城所【防寜县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所夫六名嵗支工料外备等银一百六十八两四钱
  一定远驿迤南
  四十里至金县额设无
  一西路兰州兰泉驿起
  四十里至沙井驿并沙井所【驿丞管理】
  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二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四百五十三两一钱八分四厘五毫本色粮二百八十二石本色料五百九十四石本色草五千四百束
  七十里至庄浪属苦水驿并苦水所【驿丞管理】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二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四百五十三两一钱八分四厘五毫本色粮二百八十二石本色料五百九十四石本色草五千四百束
  五十里至红城驿并红城所【驿丞管理】
  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二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四百五十三两一钱八分四厘五毫本色粮二百八十二石本色料五百九十四石本色草五千四百束
  四十里至南大通驿并南大通所【庄浪管理】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二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四百五十三两一钱八分四厘五毫本色粮二百八十二石本色料五百九十四石本色草五千四百束
  三十里至庄浪防平番县在城驿并在城所【平番县管理】马六十匹夫三十九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二千三百七十六两一钱八分四厘五毫本色粮三百二十四石本色料一百八石本色草五千四百束
  三十里至武胜驿并武胜所【驿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牛九只夫九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三百三十一两七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一十石本色料四百一十石四斗本色草二万六千二百八十束
  三十里至岔口驿并岔口所【驿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牛九只夫九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三百三十一两七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一十石本色料四百一十石四斗本色草二万六千二百八十束
  五十里至镇羗驿并镇羗所【驿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牛九只夫九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三百三十一两七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一十石本色料四百一十石四斗本色草二万六千二百八十束
  三十里至凉州府属安远所【黑松驿丞管理】
  夫一十名牛一十五只牛夫一十五名嵗支饷银一百五十两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一百八石本色草五千四百束
  三十里至黒松驿并黒松所【驿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牛九只夫九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三百三十一两七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一十石本色料四百一十石四斗本色草二万六千二百八十束
  三十里至古浪县并古浪所【古浪县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牛九只夫九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三百三十一两七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一十石本色料四百一十石四斗本色草二万六千二百八十束
  六十里至靖边驿并靖边所【驿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牛九只夫九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三百三十一两七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一十石本色料四百一十石四斗本色草二万六千二百八十束
  四十里至大河驿并大河所【驿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牛九只夫九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三百一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一十石本色料六十四石八斗本色草三千四百二十束
  三十里至凉州府武威县驿并武威县所【武威县管理 北至镇番县从此驿分】
  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二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八百三十两二钱一分四厘五毫本色粮二百八十二石本色料一百八石本色草五千四百束
  五十里至懐安驿并懐安所【驿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牛九只夫九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三百一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一十石本色料六十四石八斗本色草三千二二百四十束
  四十里至柔远驿并柔远所【驿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牛九只夫九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三百一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一十石本色料六十四石八斗本色草三千二百四十束
  七十里至永昌县永昌驿并永昌所【永昌县管理】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牛九只夫九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三百一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一十石本色料六十四石八斗本色草三千二百四十束
  七十里至水泉驿并水泉所【驿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牛九只夫九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三百一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一十石本色料六十四石八斗本色草三千二百四十束
  五十里至甘州府山丹县硖口驿并硖口所【山丹县管理】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四十里至新河驿并新河所【山丹县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二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四十里至山丹驿并山丹所【山丹县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四十里至张掖县东乐驿并东乐所【张掖县管理】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四十里至仁夀驿并仁夀所【张掖县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四十里至甘泉驿并甘泉所【张掖县管理】
  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二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八百三十两二钱一分四厘五毫本色粮二百八十二石本色料一百八石本色草五千四百束
  四十里至沙井驿并沙井所【张掖县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四十里至沙河驿并沙河所【驿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四十里至抚夷驿并抚夷所【驿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四十里至直肃州髙台县髙台驿并髙台所【髙台县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五十里至黒泉驿并黒泉所【髙台县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五十里至深沟驿并深沟所【髙台县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四分五厘二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三十里至盐池驿并盐池所【驿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四分五厘一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四十里至防井驿并防井所【驿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四分五厘一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六十里至临水驿并临水所【直肃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四分五厘一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四十里至酒泉驿幷酒泉所【直肃州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四分五厘一毫本色粮一百五十石本色料三十六石本色草一千八百束
  七十里至肃州嘉峪闗额设无
  九十里至靖逆属回回墓【赤金所管理】
  马六匹夫三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银二百二十二两三钱本色粮一十八石
  七十里至赤金湖【赤金所管理】
  马六匹夫三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二百二十二两三钱本色粮一十八石
  四十里至赤金硖【赤金所管理】
  马六匹夫三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二百二十二两三钱本色粮一十八石
  一百里至靖逆卫【靖逆卫管理】
  马六匹夫三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二百二十二两三钱本色粮一十八石
  七十里至安西属栁沟卫【栁沟卫管理】
  马六匹夫三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二百二十二两三钱本色粮一十八石
  七十里至布朗吉尔驿【栁沟卫管理】
  马六匹夫三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二百二十二两三钱本色粮一十八石
  一武威县迤北
  二百里至镇番县额设无
  一庄浪平番县在城驿迤西
  四十里至通逺驿【平番县管理】
  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六两九钱六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一百五十六石
  六十里至塘坊驿【平番县县丞管理】
  马二十匹夫十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七百四十八两八分二厘本色粮六十石
  二十里至西大通驿并西大通所【平番县县丞管理】马三十二匹夫三十六名牛九只夫九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三百一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一十石本色料六十四石八斗本色草三千六百四十束
  五十里至西宁府属氷沟驿【驿丞管理 南至巴州古鄯驿从此驿分】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二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七百四十两一钱八分四厘五毫本色粮一百九十二石
  四十里至老鸦驿【驿丞管理】
  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二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七百四十两一钱八分四厘五毫本色粮一百九十二石
  五十里至碾伯县嘉顺驿【碾伯县管理】
  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二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七百四十两一钱八分四厘五毫本色粮一百九十二石
  六十里至平戎驿【驿丞管理】
  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二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七百四十两一钱八分四厘五毫本色粮一百九十二石
  七十里至西寜县在城驿【西寜县管理】
  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二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七百四十两一钱八分四厘五毫本色粮一 百九十二石
  六十里至镇海堡无驿路
  一氷沟驿迤南
  七十里至巴州驿【碾伯县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九名嵗支外备站价等银九十五两八钱四分五厘一毫本色粮五十四石本色料一百一十八石八斗本色草七千九百二十束
  六十里至古鄯驿【碾伯县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嵗支外备站价等银二十七两二钱四分六厘四毫本色粮一十二石本色料四十三石本色草二千八百八十束
  一庄浪平番县在城驿迤东
  七十里至平戎驿【驿丞管理】
  马三十匹夫一十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一百二十二两一钱三分二厘本色粮九十
  石
  五十里至松山驿【驿丞管理】
  马三十匹夫一十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一百二十九两七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九十石
  五十里至寛沟驿【驿丞管理】
  马三十匹夫一十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一百二十二两一钱二分三厘本色粮九十石
  五十里至三眼井驿【驿丞管理】
  马三十匹夫一十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一百二十二两一钱一分二厘二毫本色粮九十石
  一百二十里至宁夏西路属营盘水驿【驿丞管理】马三十匹夫一十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一百二十九两七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九十石
  七十里至三塘水驿【长流水驿丞管理】
  马三十匹夫一十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两七钱八毫本色粮九十石
  七十里至长流水驿【驿丞管理】
  马三十匹夫一十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两七钱八毫本色粮九十石
  七十里至中卫县并西路中卫驿【西路管理】马四十五匹夫二十二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七百八十两八分二厘八丝七忽四纎八尘八漠本色粮一百三十二石
  六十里至胜金闗驿【西路管理】
  马三十匹夫一十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两七钱八毫本色粮九十石
  一百一十里至渠口驿【驿丞管理 南至寜安驿从此驿分】
  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三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八百三十九两九钱八分五厘五毫本色粮一百九十八石
  七十里至大坝驿【寜夏府管理】
  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三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八百三十九两九钱八分五厘五毫本色粮一百九十八石
  六十里至王鋐驿【宁夏府管理】
  马四十五匹夫三十三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八百三十九两九钱八分五厘五毫本色粮一百九十八石
  六十里至宁夏府在城驿【寜夏寜朔二县管理】马六十匹夫四十二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二千四百四十九两四钱四分三厘二毫八丝七忽四纎八尘八漠本色粮二百五十二石
  三十里至横城口驿【寜夏府管理】
  马三十匹夫一十五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一百八十八两六钱五分七厘本色粮九十石
  四十里至灵州所属红山驿【灵州管理 南至灵州従此驿分】马四匹夫三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四十四两八钱二分二厘七毫二丝本色粮一十八石料四十三石二斗草二千八百八十束
  六十里至清水驿【灵州管理】
  马四匹夫三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四十四两八钱二分二厘七毫二丝本色粮一十八石料四十三石二斗草二千八百八十束
  一百里至兴武营驿【灵州管理】
  马四匹夫三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四十四两八钱二分二厘七毫二丝本色粮一十八石料四十三石二斗草二千八百八十束
  六十里至安定堡驿【灵州管理】
  马四匹夫三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四十四两八钱二分二厘七毫二丝本色粮一十八石料四十三石二斗草二千八百八十束
  六十里至花马池驿【灵州管理】
  马四匹夫三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四十四两八钱二分二厘七毫二丝本色粮一十八石料四十三石二斗草二千八百八十束
  一渠口驿迤南
  八十里至寜安驿【渠口驿丞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九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百二十两二钱四分九毫本色粮五十四石料一百一十八石八斗草七千九百二十束
  七十里至沙泉驿【驿丞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九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百二十両二钱四分九毫本色粮五十四石料一百一十八石八斗草七千九百二十束
  九十里至同心驿【沙泉驿丞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九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百二十两二钱四分九毫本色粮五十四石料一百一十八石八斗草七千九百二十束
  九十里至平凉府固原州属李旺站【固原州管理】马一十一匹夫八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三百一十九两四钱
  九十里至三营站【固原州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八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三百一十九两四钱
  七十里至固原州永寜驿批验所【固原州管理】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所夫二十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二两八钱
  八十里至瓦亭驿额设夫马钱粮已载东西正路一红山驿迤南
  六十里至灵州驿【灵州管理】
  马四匹夫三名嵗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二十八两四钱一分二厘本色粮一十八石料四十三石二斗草二千八百八十束
  一南路兰州兰泉驿起
  六十里至摩云驿并摩云所【兰州管理】
  马二十匹夫一十五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嵗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九十四両
  六十里至沙泥驿并沙泥所【驿丞管理】
  马二十匹夫十五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嵗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九十四両
  九十里至临洮府狄道县属洮阳驿栁林所【狄道县管理南至河州定羗驿从此驿分】
  马二十匹夫十五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嵗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九十四两
  五十里至窑店驿并窑店所【狄道县管理】
  马二十匹夫十五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嵗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九十四两
  七十里至渭源县庆平驿石井所【渭源县管理】马二十匹夫十五名牛一十五只夫一十五名嵗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九十四两
  九十里至巩昌府陇西县属通逺驿并北锦甸三所【陇西县管理 西至渭源县南至漳县北至安定县通安驿从此驿分】
  马二十匹马夫一十五名所夫七十名嵗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五百九十两七钱五分
  九十里至寜逺县寜逺所【寜逺县管理 南至礼县北至通渭县从此驿分】马二十匹夫十五名所夫三十名嵗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一百五十八两七钱六分
  一百里至伏羗县伏羗所【伏羗县管理 南至西和县北至秦安县从此驿分】马二十匹夫一十五名所夫三十名嵗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一百五十八两七钱六分
  一百二十里至秦州所【秦州管理 西至礼县北至秦安县从此驿分】马二十匹夫一十五名所夫三十名嵗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一百五十八两七钱六分
  一百三十里至清水县并清水所【清水县管理】马二十匹夫一十五名所夫三十名嵗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一千一百五十八两七钱六分
  九十里至长寜驿【清水县管理】
  马一十六匹夫一十名嵗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五百四十三两五钱二分三厘二毫七丝六忽
  一洮阳驿迤南
  七十里至定羗驿并定羗所【河州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八名牛五只夫五名嵗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四百六十三两四钱
  六十里至和政驿并和政所【河州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牛四只夫四名嵗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二百一十八两八钱
  六十里至河州鳯林驿并鳯林所【河州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八名牛五只夫五名嵗支工料外备支直等银四百六十三两四钱
  一巩属陇西县迤北
  九十里至安定县通安驿【安定县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八名嵗支工料等银三百一十九两四钱
  一巩属陇西县迤西南
  九十里至漳县夫马无【北至临属渭源从此驿分】三十里至漳县三岔驿并三岔所【漳县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八名所夫一十名嵗支工料等银四百二十七两四钱
  六十里至岷州酒店驿并酒店所【岷州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八名所夫一十名嵗支工料等银四百二十七两四钱
  九十里至岷州岷山驿并梅川所【岷州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八名所夫一十名嵗支工料等银四百二十七两四钱
  一百二十里至岷州西津驿【岷州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嵗支工料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一百四十里至直阶州杀贼驿【阶州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嵗支工料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一百二十里至直阶州【本州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嵗支工料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一百五十里至文县临江驿【文县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嵗支工料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一百二十里至文县在城驿【文县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嵗支工料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一秦州迤西
  一百六十里至礼县【本县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嵗支工料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七十里至西和县【本县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八名嵗支工料等银三百一十九两四钱
  一百五十里至成县小川驿【驿丞管理】
  马一十一匹夫八名嵗支工料等银三百一十九两四钱
  四十里至成县【本县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嵗支工料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九十里至徽县【本县管理 南至汉中府略阳县从此驿分】
  马四匹夫二名嵗支工料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九十里至两当县【本县管理 东至汉中府鳯县南至汉中府沔县从此驿分】马四匹夫二名嵗支工料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一防寜县迤南
  一百五十里至通渭县【本县管理】
  马四匹夫二名嵗支工料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一秦州迤北
  八十里至秦安县【本县管理 北至平凉府属静寜州从此驿分】
  马四匹夫二名嵗支工料等银一百三两六钱

  甘肃通志巻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十七
  蠲防
  圣朝子惠元元蠲租除赋休养抚绥薄海内外咏歌乐利
  俗同熈皥甘肃兆民被
  恩尤厚数十年来全蠲正赋豁免旧欠缓征平粜借给籽种发帑赈济但有益于民生必勤求夫生遂黄童白叟沐浴膏泽沦肌浃髓志蠲防
  顺治五年覆准陜西临洮府属被雹灾重者本年额赋全蠲稍重者蠲三分之二稍轻者蠲三分之一 又覆准陜西水灾蝗蝻氷雹相继被灾一等者蠲一年额赋二等蠲一年之半三等蠲三分之一
  九年覆准陜西庄浪西宁肃州所属故絶抛荒并水淹沙压地亩额征粮草悉予蠲免
  十二年覆准陜西地震全家被灾者尽豁歴欠钱粮草束余免本年地粮丁徭
  康熈十六年覆准陜西叠遭荒乱十五年正赋泾州等处免九分崇信等处并盐茶防免八分庄浪县免七分宁逺等县免六分通渭县免五分伏羌等县免四分平属学租银亦照分数蠲免
  二十五年奉
  恩诏自用兵以来一应动用钱粮有因原未题明不准开销屡经核减现在追取召买价值拖欠在民变价粮草多给兵饷各项及葢造营房修理军器雇募船只俱令赔补歴年未清者概予开销豁免
  二十八年覆准甘肃泾州秋被雹灾照例按分数蠲免钱粮
  二十九年覆准甘肃宁州被雹灾田地钱粮按分数蠲免 又覆准凉州衞所被旱钱粮照分数蠲免又覆准甘肃靖逺衞今春鲜雨米价腾贵土瘠民穷亟宜拯救先动用常平仓及捐输粮石支给其不敷者在各年存贮仓粮内动支秋收买补还仓三十年奉
  上谕朕孜孜图治轸切民依闾阎耕获时勤咨访其有以荒歉上闻或蠲或赈旋即施行务令得所念河南一省连岁秋成未获丰稔非沛特恩蠲恤恐致生计艰难康熙三十一年钱粮通行蠲免并漕粮亦着停征至山西陜西被灾州县钱粮除照分数蠲免外其康熈三十一年春夏二季应征钱粮俱着缓至秋季征收用称朕眷爱黎元抚绥休养至意 又覆准陜西宁州镇原县雹灾照分数蠲免本年钱粮
  三十四年奉
  恩诏山西陜西江南浙江江西湖广广东福建等省康熙三十三年以前歴年积欠及带征未完银米俱着豁免三十五年覆准陜西地方大兵徃来供应劳苦其三十六年全省地丁并草折银两悉予蠲免
  三十六年奉
  上谕朕惟治安天下惟期民生得所而欲民生之得所以敷恩寛赋为要朕为一切事务稍有动用民力之处即厪懐殷切刻不能忘比年以来因厄鲁特噶尔丹狂逞逆命遣发大兵分道进剿军兴供亿不得已而烦民力甘肃所属各州县衞所榆林等处沿边各州县衞所适当师行要道其喂养军前需用马匹并大兵徃来经过各项措办虽俱支给正项钱粮而供应繁多闾阎劳苦朕心深用轸念着将康熈三十六年甘肃廵抚所属州县衞所陜西廵抚所属榆林等沿边州县衞所地丁银米尽行蠲免行文各该抚徧加晓谕务俾小民均沾实惠称朕体恤黎元至意甘肃所属银米既经全免需用钱粮着于隣近省分作速拨给 又覆准甘肃安化等州县被旱动积谷借给穷民再动司库银赈济三十五年未完钱粮暂行缓征
  四十年奉
  上谕甘肃廵抚所属地方康熈四十一年地丁钱粮尽行蠲免 又覆准甘肃河州地方亢旱二麦枯槁发银及谷赈济 又覆准动积谷赈济宁夏等州县灾民又覆准甘肃地方被灾该抚亲歴查阅应赈之处将存贮粮石即行动赈无贮粮者于附近转运 又覆准甘肃安防等州县被灾尤重动司库银一万五千两设厰煑粥赈济 又覆准甘肃河州所属土司今岁亦被旱灾照依内地毎大口给一仓斗小口给五仓升 又覆准甘肃宁夏等处被旱将钱粮暂行停征 又议准甘属本年钱粮于四十二年带征 又覆准甘肃巩昌府属夏秋二次歉收将存贮米石十分减二粜与被灾穷民再动支一万石于明春将陇西县重被氷雹灾民毎户散给五斗以为籽种四十一年奉
  上谕朕抚御寰区四十余年无刻不以民生为念天下至大兆民至众惟恐穷乡僻壤百姓疾苦不能上逹孜孜勤求未尝少懈从来水旱自古有之备荒之法全頼督抚得人倘以讳灾为事任意亏空一有歉薄莫知所措
  视民命为草芥何以为民父母况秦省不通水运若不谨于葢藏俭岁难于赈恤河西一带地方素称贫瘠虽免四十一年钱粮民生未裕再将四十二年地丁钱粮通行蠲免该督抚徧示所属地方务使闾阎均沾实惠以副朕惠爱元元之至意 又覆准陜西甘肃去岁被旱动用仓粮于被灾之兰州等县衞十一处开厰煑粥赈济至三月终止陇西安定等州县至四月初止但甘肃地土寒凉入夏田始种植入秋麦才收获目下正值青黄不接之时再动库银一万两于原设粥厰处仍行煑粥赈济并令各州县凡有饥民地方亦俱行煮粥俟麦熟收成之日停止 又覆准西宁运西安粮石借给本地穷民于明秋照数还仓 又题准陜西西宁衞下任上川口巴古等堡应征屯粮于四十二年带征 又题准陜西西安拨仓米十五万石运送临巩等处北路运送五万石南路运送十万石陆续全运至甘肃所属盘龙铺瓦云驿移咨该抚将米石速运入仓毋致浥烂 又题准陜西甘属西宁乃紧要地方产米甚少庄浪系接连三边此二处俱于西安仓米内各运送五万石收贮 又议准西宁米价腾贵运西安粮米照时价十分减三粜卖俟明秋照数还仓
  四十二年覆准陜西甘肃平凉等州县虫食禾苗行令督抚将该县存贮仓谷散赈恐有不敷于平属附近所贮拨给 又覆准陜西甘属连岁被灾饥民流散限一年内招回实在穷民大口给米五升小口给米一升其原有地亩之人查明于来春种麦时毎亩给籽种三升原无产业者令地方官将无主荒地拨与耕种即给为业籽种亦照数支给 又覆准陜西宁夏衞秋被水灾行令该抚将存贮粮动支赈济又奉
  上谕陜省米粮丰收不胜欣悦但山陜不通水路若稍遇灾即至艰窘自古以来不能使其无灾以备荒为要从
  前屡降谕防但督抚等实心周详筹画奉行者并无一人今值粮米丰裕之际无有急于各地方积贮者务将预备之处尽心究议遵防题定将陜西人口众多之州县增贮米三千石其次州县二千石再次州县一千石交与地方官采买存贮动西安司库兵饷银十四万两以十万两照依时价买米増贮各州县以四万两葢造仓厫其甘属地方既无仓厫应于常平仓粮内十分之中动一分葢造仓厫将此项用过粮石缺数照依原定数目填还再甘陜二处照依应征地丁银一钱米一斗输纳者令其捐输粮三合以为备灾之用如遇歉年停其捐输
  四十三年覆准川陜二省仓粮无多俟积有嬴余日再行粜卖
  四十四年题准陜西存贮常平仓谷石毎年支放官兵余粮年久恐致朽烂嗣后将新收及余粮存贮其旧粮照新收之数换出发粜
  四十五年奉
  上谕朕子育黎元日求所以休养利济之道念惟赐租减赋实有益于民生直各省钱粮次第全蠲一年者业经数举独是歴岁逋负积累加増旧税新征势难兼办纵使少寛民力分年带输而督令续完仍多拮据朕睠懐及此深切轸恤是用蠲逋已责大沛恩膏俾闾阎获免追呼官吏亦不罹参罚直山东积欠钱粮今年虽已蠲免其山西陜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各省自康熈四十三年以前未完地丁银二百一十二万二千七百两有竒粮十万五千七百石有竒着按数通行蠲免或旧欠已完在官而见年钱粮未完足者亦准扣抵谕防到日各该抚立行所属张示徧谕如有不肖有司以完作欠朦混销筭及开除不清者该督抚即行题参严加治罪
  四十九年题准陜西甘肃存贮米石歴久恐有浥烂行令该管官员粮贵之年存五粜五粮贱之年存七粜三
  五十一年奉
  上谕朕宵旰孜孜勤求民瘼永惟惠下实政无如除赋蠲租除毎岁直省报闻倘有水旱灾伤照轻重分数蠲免正供仍加赈恤外将天下地丁钱粮自康熈五十年为始三年之内全免一周使率土黎庶普被恩膏除将直奉天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及山西河南陜西甘肃湖南湖北各直省康熈五十年五十一年地丁钱粮一槩蠲免歴年旧欠钱粮一并免征外所有江宁安徽山东江西各抚属除漕项外康熈五十二年应征地亩银共八百八十二万九千六百四十四两有竒人丁银共一百三万五千三百二十五两有竒俱着察明蠲免其歴年旧欠银二百四十八万三千八百二十八两有竒着一并免征计三年之内总免过天下地亩人丁新征旧欠共银三千二百六万四千六百九十七两有竒各该督抚务须实心奉行体朕轸念民生至意 又奉
  上谕陜西巩昌等处存仓米二十万石于青黄不接时听民借领俟秋收后照数还仓 又覆准巩昌等处产米无几民欠仓粮准以麦一石抵米一石大豆豌豆一石零抵米一石还仓有现价粜卖者将价银报明亦俟秋收后采买还仓
  五十二年奉
  上谕朕勤求民瘼无间遐迩虽在边徼逺省偶有旱涝灾伤无不访察情形殚思赈救今岁直省各处俱获收成惟广东三水清逺高要髙明四防五县福建候官县福防所属福右衞二处甘肃靖逺衞环县镇原县固原州固原衞平凉县平凉衞崇信县庆阳衞灵州所防宁县宁夏中衞宁夏所古浪所一十四处今岁夏秋被灾各督抚已经奏闻虽各省地丁钱粮新经全免然一方灾歉悉厪朕心艰食之际重以追呼朕所不忍其明年应征广东省三水等五县额银七万七千九百两零米一万七千六百石零福建省候官县等二处额银三万六千六百两零米六千四百石零甘肃靖逺卫等处额银四万七千七百两零粮八万八千五百石零草八十四万三百束零尽予蠲豁户部即行文各督抚务须星速奉行即刻徧行晓谕俾民间无催征之累肆力东作用称朕抚恤灾黎至意倘有不肖有司奉行稽迟或借端别行科使小民不沾实惠该督抚严察参处如该督抚失察一并从重治罪 又奉
  上谕会宁县等处今岁钱粮着补行豁免 又覆准甘肃靖逺衞等处薄收动仓粮接济穷民并将本年钱粮缓征 又覆准甘属地方歉收动捐谷借给平粜又题准陜西甘属四十九年旧欠银两于五十五年带征
  五十三年覆准陜西甘属去岁薄收于附近存贮粮内拨赈自二月起至六月终止毎日大口给粮三合小口二合其有耕田缺乏籽粒牛具者毎亩给粮五升有未回籍者令该地方官酌给路费搬回 又覆准令甘属各州县修城使穷民得以佣工度日五十四年覆准陜西甘属兰州等处连年被灾分给买谷种银两并照例给口粮养赡 又议准大臣一员廵查甘肃被灾地方银米兼行赈济 又覆准甘属保安堡四寨氷雹灾伤行令该抚将被灾人民作速赈济 又题准陜西甘属被灾地方五十三年未完钱粮暂行停征 又覆准陜西甘属五十三年被灾地方共二十八处歴年未完钱粮草束各照数分年带征 又题准陜西甘属雨泽愆期将本年钱粮暂行停征
  五十五年奉
  上谕朕统一寰宇宵旰孜孜惟以年谷顺成民生康阜为念故凡地方水旱情形必时加谘询其有岁偶不登即诏所司亟行蠲赈五十余年来未尝稍懈前因甘肃靖逺卫等处歉收既已多方筹画蠲赈频施复将甘肃被灾二十八州县衞所康熈五十四年额徴银粮草束通行蠲免但被灾之余民鲜葢藏若非再沛施恐来岁办赋犹艰除宁州陇西渭源狄道临洮五州县衞五十五年额征银粮草束已经蠲免外其靖逺等二十八州县衞所五十五年额征银九万七千八百七十两零粮二十三万九千四十石零草二百五十三万七千八十束零亦尽与蠲免谕防到日该督抚即徧行晓示俾遐陬僻壤莫不周知务期均沾实惠以副朕轸恤边民至意 又奉
  上谕朕统一寰宇无分中外皆欲久安长治共乐升平宵旰孜孜五十余年未尝顷刻去懐也策妄阿喇布坦前曽频行请安遣使来徃近忽狂悖侵扰哈宻哈宻系我编置佐领之部落与内地无异若不遣发师旅置之不问断乎不可故特征兵备边一切飞刍挽粟悉支正供毫无累及闾阎然而行军置驿及诸凡挽运皆由边境今岁山西陜西二省属丰收喜登大有犹念边民効力
  转输无悮急公固其常分而民劳亦所堪恤若非格外施恩何以昭示鼓励兹特大沛膏泽加意培养着将沿边一带运粮地方自山西大同府属前衞右衞大同懐仁马邑朔州保德等七州县衞直至陜西延安府属府谷神木安塞绥德米脂安定吴堡保安榆林保宁常乐双山鱼河归德向水波罗懐逺威武清平甘肃属山丹髙台古浪庄浪西宁肃镇宁夏左屯中屯平罗中衞灵宁平凉固原镇戎西安庆阳阜城甜水河州归德兰州洮州等四十二州县衞所堡康熈五十六年额征银八万六千一百两零粮米豆谷三十一万七千七百二十五石零草二百七十六万五千九百束零通行蠲免并将从前歴年逋欠银粮草豆亦悉予蠲除谕防到日该督抚即徧行张示使遐陬僻壤莫不周知仍严饬所司实心奉行以副朕加厚边民至意其或阳奉隂违泽不下究该督抚题参从重治罪
  五十六年奉
  上谕朕抚驭寰宇五十余年夜寐夙兴为小民勤求生遂凡率土逺近皆期共享乐利聿成家给人足之休未尝一日不厪诸懐也数十年以来各省正赋屡经全免歴年积欠亦已蠲征偶有雨泽愆期或发仓廪散赈或截漕粮赈救不惜数万万金钱米谷频沛恩施诚念穷檐之艰虑其致于颠连失所耳近者民力虽已稍苏然念分年带征银两若不格外优寛则小民一岁所获分纳二年之赋以其盈余养赡室家断难充足朕毎懐及此轸恻良深宜更加殊恩通行豁免今将直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广西安甘肃等八处带征地丁屯衞银二百三十九万八千三百八十两有竒概免征收其漕项虽例不准免亦着破格施恩将安徽江苏所属带徴漕项银四十九万五千一百两零米麦豆一十四万六千六百一十余石内免征各半戸部即行文该督抚严饬所属实心奉行徧加晓谕俾民间无催征之累均沾实惠用称朕抚恤羣黎至意倘有不肖有司借端朦混私行征收者该督抚严察参处如该督抚失察一并从重处分
  五十七年覆准甘属山丹衞等处旱灾钱粮照分数蠲免 又奉
  上谕朕临御五十年凡师行转饷及灾祲偶见即厪懐殷切蠲免赈济之恩靡不下逮葢以治平天下惟期民生得所而欲民生得所必以敷恩寛赋为急也三年以来策妄阿喇布坦狂逞跳梁遣发大兵屯驻西边一切军兴征缮皆动支正供钱粮不使累及闾阎而转输挽运陜西百姓虽勉力急公劳苦实堪悯恤又庄浪县等处地震随经遣部院堂官星驰前徃察赈而用兵之后宜格外加恩用绥黎庶将陜西廵抚甘肃廵抚所属通省各府州县衞所钱粮米豆草束俱行蠲免目今系有军务之时除米豆草束外其康熈五十八年应征地丁银一百八十八万三千五百三十六两有竒并歴年积欠银四万七百五十七两有竒着一概蠲免戸部速行文该督抚通行晓谕实心奉行务俾均沾德意以副朕笃念民劳拯恤灾伤至意如有不肖官吏朦混私征泽不下究者该督抚严察指参从重治罪 又奉
  上谕甘肃廵抚所属康熈五十三四五六等年民间旧欠银米草豆着尽行豁免务令得沾实惠 又覆准陜西平凉府属静宁等七州县地震查明赈济其续报安定等县五处地震一并酌量散给 又覆准陜西凉州衞等一十三处夏禾被灾其本年应征钱粮暂行缓征
  五十八年覆准陜西甘属靖逺衞等十五处夏被旱灾作速赈济 又覆准陜西靖逺等十堡秋禾被灾穷民乏食将附近仓粮酌量拨运借给 又覆准甘属被灾酌量借给籽种 又覆准陜西靖边等十堡秋禾被灾其应征本年粮草暂行停征
  五十九年奉
  上谕朕惟天下之要首以乂安民生为急故自御极以来于闾阎疾苦无不博谘广询涣敷庥泽其有动用民力之处尤孜孜厪念刻不能忘葢六十年如一日也比年因策妄阿喇布坦狂逞跳梁军兴征缮逺歴边陲其沿边数处师旅屯驻一切虽皆支用正项钱粮而协办转输行赍居送之时民力劳瘁朕心时切轸念曽将陜西甘肃廵抚所属康熈五十八年额征地丁银一百八十八万两零歴年旧欠银四万两特沛恩纶悉行蠲免而沿边各州县衞所军行既多飞挽之时办赋复滋催科之扰若非格外加恩黎民恐致失业所有沿边一带陜西延安府属府谷神木安塞绥德米脂安定呉堡保安榆林保宁常乐双山鱼河归德向水波罗懐逺威武清平葭州龙州镇靖镇罗宁塞靖边柳树涧安边砖井定边饶阳水堡髙家堡甘肃属山丹高台古浪庄浪西宁肃州镇宁夏左屯中屯平罗中衞灵州宁州平凉衞固原州镇戎西安阜城甜水河州归德兰州洮州宁夏前衞平凉县固原衞固原防河州衞兰州衞兰州防庆阳凉州衞永昌衞镇畨衞甘州衞甘州右衞肃州衞镇彞所等六十八州县衞所堡康熈五十九年钱粮米豆草束俱宜蠲免但目下系有军务之时除米豆草束外将五十九年额征银九万八千一百两零尽行蠲免户部移文该督抚通行晓谕实心奉行务俾均沾德惠以副朕曲轸边民之至意 又奉
  上谕朕自御极以来无日不以民生为念凡闾阎疾苦必详加谘询至于地方偶遇灾伤一有所闻即行蠲赈抚恤备至务使黎庶安生乐业优防化日六十年来夙夜孜孜未尝少释也迩年因西陲用兵师行粮从虽刍粟悉支正供丝毫无扰民间然转输必须民力劳苦宜恤曽将康熈五十八年陜西甘肃所属额征地丁银一百八十八万两零歴年旧欠四万两零康熈五十九年沿边各州县衞所额征银九万八千一百两零浃沛恩纶屡行蠲免近闻二麦歉收民有艰于粒食者办赋急公力何能支若非涣敷德泽无以培养穷氓是以特颁浩荡之恩用申勤求民瘼之意着将陜西廵抚甘肃廵抚所属通省各州县衞所除应征米豆草束外康熈六十年应征地丁银一百八十八万三千七百四十四两零通行蠲免户部速行文该督抚徧示晓谕实心奉行务必均沾实惠如有不肖官吏阳奉隂违泽不下究者该督抚严察题参从重治罪 又覆准固原等州县衞所被灾钱粮照例蠲免 又奉
  上谕陜西省地方现有军务今岁粮谷适又歉收已预颁谕防着总漕将运米路径勘视具奏协同总督办事除陜西歴年钱粮屡经蠲免明岁钱粮另颁谕防蠲免外今虽动支常平仓粮散给而地方官大半俱在军前现今所有俱系署事官员办事人员殊少应照曩年差官赈济山东百姓遣徃赈济遵
  防议定动戸部库银五十万两委司官运送将西安延安兰州分作三路散赈并将陜属各州县衞所防常平仓粮六十九万二千石零甘属各州县衞所防常平
  仓粮六十七万二千石内就近酌量散赈除失收地方外如有应行散赈之处一具题一会同散给再旗民有情愿効力人员许自备银米赴部具呈将职名送散赈官处効力事竣照数目之多寡核明议叙 又覆准甘属固原州等二十州县衞夏禾被灾动粮借赈并于西安藩库存贮五十九年地丁钱粮内动银十万两解送甘肃以备散赈 又覆准陜属五十四五六七等年未完民欠钱粮令其分年带征又题准陜西固原平凉临洮等州县夏禾被灾将
  本年分额征钱粮停征
  六十年覆准甘肃静宁州等处被灾照分数蠲免钱粮 又议准直山东山西河南陜西五省被灾将各省常平仓谷酌量动赈其直属常平仓先经正顺广大四府米贵将常平仓谷十分之内动三分粜卖二分借给今照此例酌量赈济山东济兖东青四府动支仓谷散赈河南将截留漕米散赈仍平价粜卖山西将常平仓谷酌量平价粜卖陜西去岁歉收已发帑银五十万两遣部院三路赈济如有不敷将河南续运米石酌量散给其陜西钱粮已经全蠲直四省暂将钱粮缓征 又覆准山陜二省去秋歉收小民艰食良由地方官于闾阎疾苦漠不闗心不能设法料理以致百姓流离行令山陜督抚确查地方官内有贪汚实迹不惜民瘼者即行题参从重治罪仍责令养活饥民以贷其死其平日不留心民瘼而恶迹尚未昭彰者该督抚即行查明亦令养活饥民从寛暂留以策后效督抚狥庇不行查参别经发觉一并治罪如该地方官有真正实心爱民设法赈救保全者该督抚保题准从优即陞 又覆准陜西甘属五十九年夏秋被灾今值春耕拨解库银二十万两给发籽种俟秋收后补还 又奉
  上谕去冬雪大所以今春雨泽甚少大约冬雪多则春雨必少春雨少则秋霖必多此非由占验而知者朕六十年来留心农事较量雨旸徃徃不爽其南方得雪于田土有益而北方虽有大雪被风刮去于田土无益今岁山东得雨而河南山西陜西地方未甚得雨备荒最为要不可不预为筹画若直河南山东易于料理至山西陜西补救尤难古人云三年耕则有一年之蓄九年耕则有三年之蓄言虽可听行之不易设立社仓原属良法但亦曽举行终无成効至于各省积贮谷石虽俱报称数十百万实在存仓者无几即出陈易新之法不为不善然春间仅有所出秋收并无所入州县官员侵蚀入已急则即以折银掩饰此等积朕知之甚详即报荒之真伪虚实朕亦知悉如热河所积谷石毎岁减价平粜秋收籴补还仓数目无多稽查颇易所以毎有余粮语云大兵之后必有凶年昔征剿三逆时丰收足以供给并无一州一县贻悮平定以后亦间有歉岁兹当绸缪未雨不可不预为之虑 又奉
  上谕陜省冬春雨雪愆期秋成难望其河南运米十万石借支驻防兵粮湖广所运米十万石速催运到酌量平粜
  六十一年覆准固原等州县衞秋禾被灾钱粮照分数蠲免
  雍正元年覆准六十年平凉等防州县衞所被灾钱粮按分数蠲免 又奉
  上谕陜西自军兴以来大兵驻劄运送粮饷供支草豆无一不需民力原非他省可比
  皇考毎为轸念今当大沛恩膏以子惠元元所有康熈六十年以前陜省除借给籽种着该督抚查明定议分年带征外其余凡有民屯衞所实在未完银米豆草悉予蠲免倘有不肖官吏敢以亏空揑称民欠滥邀旷典者一经发觉罪在不赦戸部作速行文毋得迟留 又奉
  上谕朕惟治安天下欲兵民并得其所必以敷恩减赋为要比年以来策妄阿喇布坦逞狂逆命发师致讨四川陜西官兵经歴险道徃返万有余里甚属劳苦朕深悯
  念其倒毙驼载马匹价银及口外沿途与西藏留驻兵丁续补驼马价银着悉免追赔又西陲军兴以来民间急公趋事应付差役实厪朕懐闻陜西甘肃二属各州县衞所地丁银两毎钱额外征收三厘米毎斗额外征收三合以为备荒之用此项徒有加赋之征而无赈济之实着自雍正元年为始将额外征收银米永行停止如有旧欠亦悉予蠲除户部速行文该督抚遵谕奉行务俾均沾实惠以副朕笃念民生至意 又覆准甘属古浪所地方氷雹伤禾钱粮按分数蠲免
  四年覆准陜西仓粮久未粜卖令于毎年二三月内存七粜三至八九月买补还仓
  六年覆准兰州防并武威县氷雹打伤禾苗钱粮照分数蠲免
  七年覆准平畨县河州氷雹打伤禾苗钱粮查雍正六年三月内奉
  上谕将蠲免之例加増分数以惠蒸黎其被灾十分者着免七分九分者着免六分八分者着免四分七分者着免二分六分者着免一分钦遵通行在案平畨河州钱粮照
  钦定例蠲免 又覆准平凉县夏禾被灾钱粮照分数蠲免 又覆准平凉县秋禾被灾钱粮照分数蠲免又覆准安定县秋禾被灾钱粮照分数蠲免 又奉
  上谕朕爱养黎元遐迩一体而边逺之地小民家计不及近省尤朕心之所系念数年以来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五省有用兵西藏及勦抚苗蛮等事其一应军需皆动用公帑备办秋毫不及于民间而粮饷转输亦有资于民力今藏地苗疆俱已宁谧朕心嘉慰特沛恩膏着将庚戌年甘肃额征地丁银二十七万七千六百两零四川额征地丁银三十一万六千三百两零云南额征地丁银一十四万一千六百两零贵州额征地丁银七万四千二百两零广西额征地丁银三十五万三千九百两零悉行蠲免其西安各属地方近日亦有预
  备军需之事朕心轸念着将庚戌年额征钱粮蠲免十分之三共计银四十七万九千九百两零此六省督抚大吏宜仰体朕心转饬所属有司敬谨奉行务使闾阎均沾实惠如有奉行不力被不肖有司暗饱私囊或被奸胥土棍强绅劣衿包揽侵蚀者朕必访闻得知将通省大小官员分别从重治罪至于国家设官本以理民官有恤下之责民有奉上之义若设官而不为计及养亷之资则有司之贤者将窘迫而莫能支不肖者又将横取而无所检束矣是以酌定以钱粮耗羡均给各官养廉之法此揆情度理上下相安之道但思加恩百姓豁免正赋若将耗羡一并蠲除是民虽邀格外之恩而官转有拮据之苦上司或因此稍有寛假则必致巧取苛索于民流弊种种转多于耗羡之数于吏治民生均无禆益常见庸劣之地方官毎以蠲免钱粮为不便于已心懐怅怏即此意也着于庚戌年为始凡遇特恩蠲免钱粮者其耗羡仍旧输纳谅必民所乐从若因水旱蠲免者不得征收耗羡将此永着为例 又覆准安定县秋禾被灾照分数蠲免 又奉
  上谕甘肃地方年来预备军需虽事事取办于公帑而百姓挽输効力亦甚勤劳朕心轸念维殷屡加恩泽前闻今岁兰州平凉西宁等府所属州县内有雹雨虫伤之处已谕该督抚留心赈恤停止催科嗣闻从前雨少之地俱已霑被甘霖秋成可望朕心深慰因念甘肃为军需总滙之区百姓急公趋事所当格外加恩俾闾阎力量寛余无催征之扰以昭朕子惠元元奬劳赏善之至意着将河东河西各属民户屯戸及畨民等本年应征各项银粮草束一概蠲免若有已经完纳者准作来年正赋该督抚等务体朕心督率有司敬谨奉行俾秦民均沾实惠倘有豪胥猾吏舞作奸使泽不下究者经朕访闻定将该管大小官员严加议处特谕 又覆准平凉县秋禾被灾照例蠲免 又覆准靖逺防并接收兰州衞等处地方秋禾被灾照例蠲免 又奉
  防据宁逺大将军岳钟琪奏称自西安起程歴西凤平临以至甘凉等处小民承办军需莫不踊跃懽呼趋事赴公争先恐后而靖逆衞屯民于应办草束之外情愿另备余草运赴大东渠站所堆积以佐军需等语靖逆逺处边外人民无几而自备割运草束输力効诚可见师以义行统领大臣又能令承办军需各员无丝毫扣尅是以舆情鼔舞相率办公朕心深为嘉悦着将靖逆庚戌年应征正粮马粮四百六十六石零大草五千三百八十八束全行蠲免以示加恩边民急公之至意 又
  上谕年来用兵西藏剿抚苗蛮及目今办理军需一切皆动支公库而粮饷转输不无资于民力朕心深为轸念是以降防将甘肃四川云贵广西五省庚戌年地丁钱粮全行蠲免查甘属之河西四府如宁夏西宁及甘凉肃以至嘉峪闗外之靖逆赤金柳沟等衞所歴来额征俱系粮料草束与各省额征折色无异今当用兵之际虽丝毫不及民间而黎民踊跃急公之意大将军岳钟琪屡次奏闻甚属可嘉应将额征本色加恩豁免以示惠爱边民之至意着户部即行查明具奏查甘属之靖逆衞庚戌年应征粮四百六十六石零草五千三百八十八束已奉
  上谕全行蠲免其河西之甘州凉州宁夏西宁及肃州道属以至赤金柳沟各衞所庚戌年共应征粮三十五万六百五十五石二斗四升零草四百七十五万二千三百六十九束应悉行豁免
  八年奉
  上谕甘肃地方雍正八年地丁钱粮前已降防蠲免其河西四府州县暨各衞所额征粮料草束又经一体免征朕念新归内地畨民向风慕义愿附版图其地亩额征本色粮草与河西等处赋税相同亦应一体蠲免俾令同霑恩泽着将雍正八年河东之河州防应征畨粮一千三十一石零洮州衞应征畨粮三百一十六石零归德所应征畨粮一百六十三石零河西之西宁府属应征畨粮一万五百四十二石零凉州府属应征畨粮二十七石零草一百九十七束零俱加恩蠲免该督抚即督率所属有司敬谨奉行俾畨民均霑实惠特谕九年奉
  上谕朕思惠养黎元之道莫先于除赋蠲租使万姓均霑恩泽是以数年来寛免各省之额征以为阜民足食之计者难以枚举而该省之人民果能抒诚慕义宣力急公朕尤嘉其人心风俗之淳良而屡沛恩施于常格之外也陜西甘肃二省经理军需数年矣凡米粮刍牧之属及车马牲畜之皆动支公帑银两备办一丝一粟不使扰民此中外臣民所共知者然朕毎念地方既有军务纵不取办于民财未尝不资借于民力而陜甘二省之人民踊跃趋事其心甚为可嘉年来已屡降蠲赋之防兹特再沛恩膏将雍正九年西安所属额征地丁银蠲免十分之三共计银四十七万九千九百两零甘肃所属额征地丁银二十八万二千二百两零全行蠲
  免该督抚等可转饬所属有司仰体朕心敬谨奉行务令闾阎均沾实惠并将此防刋刻颁布俾深山僻壤之民共知之特谕

  甘肃通志巻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卷十八
  盐法【钱法附】
  鹾政之设因地之利以裕民食以佐邦用经制得宜则民享其利甘属盐法灵产于池巩产于井临食土盐课有定额引有定界路遥山险负载﨑岖课本既重恤商便民权衡损益在因乎时山泽者盐与冶俱志盐法以钱法附
  甘肃所属平庆二府分销宁夏盐捕防经管花马池之盐巩昌府属分销漳县西和二县之盐临洮郡食本地土盐
  原额盐引六万四千九百张内花马小池分销平庆灵州中衞盐引六万一千四百四十张额盐一石征课银一钱一分五厘五毫巩秦二属分销漳县盐引二千八百一张毎引额盐一百七十八斤五两该课银一两一钱三厘五毫七丝阶属分销西和县盐引六百五十九张毎引额盐二百斤二两该课银五钱八分五毫一丝六忽原额盐课土盐共银一万六百一十九两一分内除宁属本地动支祭祀等项银三十二两九钱九分九厘遇闰加引无加课银二百八十九两四钱七分四厘七丝三忽三微三纎三尘三三漠 康熙十五年在于量増盐课以济军需事案内宁巩二属毎引加増银五分共増银三千二百四十五两巩属遇闰加银一十四两四钱一分六厘六毫六丝六忽六微九纎九尘九渺八漠 康熙十七年在于遇闰増课等事案内宁属遇闰加引五千一百二十张宁临二属加课银八百五十一两四钱四分三厘三毫三丝三忽三微三纎三尘三渺二漠康熙十九年在于盐课议増等事案内巩属毎引加増七分共増银二百四十二两二钱遇闰加银二十两一钱八分三厘三毫四丝三漠又于商引之岁额有限等事案内文陇宁秦清礼洮靖抚民防八处按丁加引九百四十三张加课银九百七十六两八钱五分四厘一毫六丝六忽遇闰加引无加课银八十一两四钱四厘五毫一丝六忽一微九纎三尘三渺三漠毎引加増五分共银四十七两一钱五分遇闰加増银三两九钱二分九厘一毫七丝三忽三微三纎三尘三渺六漠毎引加増七分共银六十六两一分遇闰加银五两五钱八毫三丝三忽六微六纎六尘六渺七漠又于商引之岁额有限等事案内临属按丁増税免其领引共増银三百二十七两五钱二毫五丝加増五分共银一百四十一两七钱七分五厘加増七分共银一百九十八两四钱八分五厘又于盐课之议増等事案内宁属毎引加増七分共银四千三百两八钱 康熈二十年在于商引之岁额有限等事案内巩属阶文徽三处共増引八百四十五张増课银四百九十两五钱三分七厘七毫一丝遇闰加引无加课银四十两八钱七分八厘一毫四丝二忽五微毎引加増五分共银四十二两二钱五分遇闰加银三两五钱二分八毫三丝三忽三微三纎三尘三渺三漠毎引加増七分共银五十九两一钱五分遇闰加増银四两九钱二分九厘一毫六丝六忽六微六纎六尘六渺六漠又于钦奉
  恩诏事案内将十七年宁属遇闰加引五千一百二十张宁临二属加増银八百五十一两四钱四分三厘三毫三丝三忽三微三纎三尘三渺二漠停征豁免康熈二十一年于盐课画一以济军需事案内宁属小池盐引照纲引酌量加増三分共银一千八百四十三两二钱 康熈二十五年又于商累未经上闻等事案内部议河东加増七分比照淮浙之例摊入引内作正额征收至毎引加増五分原题事平之日停止大兵已经撤囘应将加増五分停止等因小池临巩二属共该五分加増并遇闰加银三千四百九十八两四分一厘六毫七丝三忽三微六纎六尘六
  渺七漠停征在案查二案内豁免遇闰増课并五分加増之外宁属毎年额引六万一千四百四十张毎引行盐一石该课银二钱一分五厘五毫银一万三千二百四十两三钱二分临洮府属例食本地土盐并无部颁盐引毎年额征盐税并按丁加増共银五百七十四两九钱八分五厘二毫五丝
  原额盐引三千四百六十张内分销漳县盐引二千八百一张毎引行盐一百七十八斤五两该课银一两一钱三厘五毫七丝分销西和县盐引六百五十九张毎引行盐二百斤二两该课银五钱八分五毫一丝六忽巩属共原额课银三千四百七十三两六钱九分又盐课之议増等事案内加増七分银二百四十二两二钱又商引之岁额等事案内陇宁等州县防衞八处按丁加引九百四十三张又阶文徽三州县按丁加引八百四十五张共増课银一千四百六十七两三钱九分一厘八毫七丝六忽该加増七分银一百二十五两一钱六分
  以上巩昌府直秦州阶州原额并按丁増引五千二百四十八张额课不等该征盐课并按丁加课及加増共银五千三百八两四钱四分一厘八毫七丝六忽遇闰加银四百四十二两三钱七分七丝二忽三微六纎二漠
  以上宁夏小池临巩秦阶四属共额盐引六万六千六百八十八张额课不等
  实征银一万九千一百二十三两七钱四分七厘一毫二丝六忽内除宁属动支祭祀银三十二两九钱九分九厘实应征解司充饷银一万九千九十两七钱四分八厘一毫二丝六忽遇闰加银四百四十二两三钱七分七丝二忽三微六纎二漠自康熈二十六年起至今照数征解并无新増盐引
  宁夏河西道属宁夏盐捕防灵州花马小池
  一产盐地方一处共盐井二百眼夫二百名额征纸价银五百二十二两三钱四分工食银二千四百五十七两六钱
  一盐引数目毎年额捞盐六万一千四百四十石额引六万一千四百四十张额征课银一万三千二百四十两三钱二分在于平庆两府各州县防衞所并宁夏各营堡行销
  一平凉府属行销州县衞所一十三处并盐茶防属红古等四营堡
  平凉县额引五千一百二十张额征课银一千一百三两三钱六分
  崇信县额引五百六十五张额征课银一百二十一两七钱五分七厘五毫
  华亭县额引一千四百三十张额征银三百八两一钱六分五厘
  镇原县额引五千二百五十二张额征银一千一百三十一两八钱六厘
  固原州额引一万六百一十四张额征课银二千二百八十七两三钱一分七厘
  泾州额引九千五百八十六张额征课银二千六十五两七钱八分三厘
  灵台县额引五千四百张额征课银一千一百六十三两七钱
  静宁州额引五千五百张额征课银一千一百八十五两二钱五分
  庄浪县额引八百张额征课银一百七十二两四钱隆德县额引四千五百五十张额征课银九百八十两五钱二分五厘
  盐茶防所属红古城等四堡额引三百四十一张额征课银七十三两四钱八分五厘五毫
  一庆阳府所属六州县衞
  安化县额引一千五百一十四张额征课银三百二十六两二钱六分七厘
  合水县额引八百一十五张额征课银一百七十五两六钱三分二厘五毫
  环县额引五百九十五张额征课银一百二十八两二钱二分二厘五毫
  真宁县额引五百四十三张额征课银一百一十七两一分六厘五毫
  宁州额引五千四十张额征课银一千八十六两一钱二分
  灵州所属吴忠等一十九堡额引二千三百八十六张额征课银五百一十四两一钱八分三厘
  中衞属鸣沙州等十堡额引一千三百八十九张额征课银二百九十九两三钱二分九厘五毫
  巩昌府属漳县漳河侧
  一产盐井三孔原设灶户六十五名毎名盐锅一口共锅六十五口毎年请引三千六百二十二道共额征以及遇闰加増课银四千六百四两九钱二分五厘八毫九丝三忽五微二纎六尘七渺
  一分销漳县盐引各州县防衞所
  陇西县原额并按丁加引四百四十九张额征课银五百七十两八钱四分四厘一丝一忽六微六纎六尘六渺六漠
  宁逺县原额并按丁加引四百三张额征课银五百一十二两三钱六分一厘一毫四忽三纎三尘三渺四漠
  伏羌县额引一百张额征课银一百二十七两一钱三分六厘七毫五丝一忽三微三纎三尘三渺三漠安定县额引二百张额征课银二百五十四两二钱七分三厘五毫二忽六微六纎六尘六渺七漠防宁县额引二百张额征课银二百五十四两二钱七分三厘五毫二忽六微六纎六尘六渺七漠通渭县额引一百五十张额征课银一百九十两七钱五厘一毫二丝七忽
  靖逺县原额并按丁加引一百一十七张额征课银一百四十八两七钱四分九厘九毫九丝八忽三微三纎三尘三渺三漠
  漳县额引八百五十一张额征课银一千八十一两九钱六分六厘五毫一丝五忽七微六纎六尘六渺七漠
  岷州额引五百九张额征课银六百四十七两一钱二分六厘六丝八微二纎六尘六渺八漠
  洮州衞原额并按丁加引六十七张额征课银八十五两一钱八分一厘六毫二丝三忽三微三纎三尘三渺四漠
  西固防额引一百张额征课银一百二十七两一钱三分六厘七毫五丝一忽三微三纎三尘三渺四漠直秦州原额并按丁加引二百四十六张额征课银三百一十二两七钱五分六厘四毫一丝六忽五微
  清水县原额并按丁加引一百一十张额征课银一百三十九两八钱五分四毫二丝六忽四微六纎六尘六渺七漠
  秦安县额引一百二十张额征课银一百五十二两五钱六分四厘一毫一忽六微
  西和县盐官镇
  一产盐井一孔原设灶尸五十名毎名盐锅一口共锅五十口毎年请引一千六百二十六道毎引一道行盐二百斤二两共额征并遇闰加増课银一千一百四十五两八钱八分六厘五丝四忽八微三纎三尘三渺二漠
  一分销西和县盐引各州县
  徽县原额并按丁加引三百一十六张额征课银二百二十二两六钱九分三厘七毫三微三纎三尘三渺二漠
  礼县原额并按丁加引二百三十二张额征课银一百六十三两四钱九分六厘五毫六丝二忽三微三纎三尘三渺三漠
  两当县额引四十张额征课银二十八两一钱八分九厘一丝三忽三微三纎三尘三渺四漠
  直阶州原额并按丁加引一百五十一张额征课银一百六两四钱一分三厘六毫九丝二忽八微三纎三尘三渺三漠
  文县原额并按丁加引六百八十七张额征课银四百八十四两一钱四分七厘八毫四丝六忽
  成县额引一百张额征课银七十两四钱七分二厘五毫六丝六忽六微六纎六尘六渺七漠
  西和县额引一百张额征课银七十两四钱七分二厘六毫七丝三忽三微三纎三尘三渺三漠
  临洮府属五州县系食本地土盐并无部颁盐引除免过遇闰増课及伍分加増之外实应征土盐税及按丁加课并遇闰加増共银五百七十四两九钱八分五厘二毫五丝
  狄道县额征课税银三十八两六钱七分四厘九毫渭源县额征课税银六两四钱四分一厘二丝五忽兰州额征课税银一十七两五钱七分二厘五毫七丝五忽
  金县额征课税银一十二两六分二厘四毫五丝河州额征课税银五百两二钱三分四厘三毫附歴代盐法
  周盐人之职盐人掌盐政令以共百事之盐祭祀共其苦盐散盐賔客共其形盐
  汉武帝四年置盐铁官元狩中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五年仅咸阳言山海天地之藏宜属少府陛下弗私以属大农佐赋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鬻盐官为牢盆浮食竒民欲擅斡山海之货以致富羡役利细民其沮事之议不可胜听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昭帝始元六年诏郡国举贤良文学之士问民疾苦教化之要皆对愿罢盐铁酒均输母得与天下争利御史大夫桑羊难以为国家大业安边足用之本不可废也魏明帝世徐邈为凉州土地少雨常苦乏谷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
  唐食货志载盐州五原有乌池白池瓦池细项池灵州有温泉池两井池长尾池五泉池红桃池回乐池静池防州有河池三州皆输米以代盐安北都防府有胡落池岁得盐万四千斛以给振武天德周广顺二年勅令庆州盐务今后毎青盐一石依旧抽税钱八百八十五陌盐一斗白盐一石抽税钱五百八十五陌盐五升此外不得别有邀求
  宋至道末凡禁之地官立标识候望以晓民其课盐通商之地京西则京兆凤翔府同华耀干商泾原邠宁仪渭鄜坊丹延环庆秦陇凤阶成州保安镇戎军按宋初盐防只听州县给卖初未有客钞也雍熈二年令商人所在纳银赴京请领交引葢边郡入纳算请始见于此端拱二年置折中仓令商人输粟京师葢在京输粟算请始见于此天圣七年令商人货务入纳钱银葢在京入纳钱银算请始见于此天圣八年以兵部员外郎范祥钞法令商人就边郡入钱四贯八百售一钞至解池请盐二百斤任其私卖得钱以实塞下省数十郡搬运之劳行之既久盐价时有低昻又于京师置都盐院陜西转运司自遣官主之京师食盐斤不足三十五钱则敛而不发以长下价过四十则大发库盐以压商利使盐价有常而钞法有定数行之数年人以为利
  文献通考按授人以盐而征其钱谓之蚕盐行之京东诸路免盐之而均诸税谓之两税盐钱行之河北皆五代法也及其敝也盐不给而征钱如故税已纳而禁再行葢误以二者为经常之赋而不知其源出于盐也河北之张方平言之仁宗听之惠及一道矣独蚕盐钱之输未有能如方平者力言之至和中仅免其十之三惜哉
  元各州县户口额办盐课运官召商发卖惟陜西运司官毎年预期差人分道赍引遍散州县陜西食盐之户该办课二十万三千一百六十四锭内巩昌延安等处认定课钞一万六千二百七十一锭庆阳环州凤翔兴元等处岁办课一万七千九百八十五锭其余课钞因闗陜旱饥民多流亡至顺三年盐课十分为率减免四分行之三载尚多亏负时至元二年监察御史特穆尔布哈及廉访使胡通奉疏陜西百姓许食解盐地逺脚力艰澁今后若因大河以东之民分定课程买食解盐大河以西之民计日摊课任食韦红之盐则官不被扰民无荡产之祸矣且解盐结之于风韦红盐产之于地东盐味苦西盐味甘又岂肯舍其美而就其恶乎使陜西百姓一槩均摊解盐之课令食韦红之盐则监吏免廵禁之劳而民亦受惠矣因命陜西行省官及李御史运司同知郝中顺防巩昌延安兴元奉元凤翔邠州等官与总帅汪通议俱称当从特穆尔布哈胡通奉所言限以黄河为界陜西之民从便食用韦红二盐解引依旧西行红盐不许东渡独郝同知言运司毎岁办课四十五万锭陜西该办二十万锭今止认七万锭余十三万锭从何处恢办议不合而散户部遂参照至顺二年例以泾州白家河永为定界听民食用仍督所在军民官严行禁约毋致韦红二盐犯境侵课中书省如所议行之
  明盐法 灵州盐课司 西和县盐井 漳县盐井洪武间岁办西和县一十三万一千五百三十斤漳县五十一万五千六百七十斤灵州二百八十六万七千四百七斤 治间岁办灵州西和漳县共三百五十一万四千六百七斤 万厯六年岁办一千二百五十七万七千六百六十八斤岁解宁夏镇年例银一万三千三百四十二两延绥镇年例银一万三千七百一十四两固原镇客兵银二千五十九两固原军门犒赏银七千一百二十两 行盐地方河东行西安凤翔汉中陜西行巩昌临洮延安
  成化二十三年移萌城批騐所于红德城堡令黒城干沟二路盐车俱抵庆阳府城市卸载商人同店主执引赴府騐过赴行盐地方货卖毕引目付店主销缴 治二年令灵州盐课司行盐地方仍旧于平凉静宁隆德庆阳环县等处 嘉靖八年议准大池増三万三千六百二十六引小池増二万二千四百一十七引毎引二钱五分卧引银一钱共一万九千六百一十五两送平凉府收贮专备禄粮 十四年题准灵州小盐池额盐三千一百零五引专供花马池一带修边支用其加増盐三万引召商开中三边轮流买马或接济军饷支用 三十四年奏准陜西行盐地方毎盐二百斤为一引毎引收银四钱五分西盐二分搭配漳盐八分俱听分守陇右道监理收银年终解送花马池营管粮衙门防秋兵马支用隆庆五年题准花马池大小二池盐毎引照盐四倍河东令各商报纳毎引増银一钱二分共五钱二分其卧引银一钱二分西路斗底银一钱五分共増课银七千有竒 又按固原志北四百里有大小二盐池畦水日暴成粒无事爨煑所谓青盐可入药原设批验所二一在固原一在庆阳红德堡廵抚张敷华以固原经过盐车于静泾二州立厰市收课以备赈济治十四年总制秦纮移厰市固原固原兵备主其课引银移批验所于庆阳庆阳兵备主其割引银以备边用固原立五盐塲置老人斗行毎厰五百引毎车收门盐一斗五升石收票银五厘州库收备军需批验所引收卧引银一钱州库收备买马斗行又纳州公用银十八两嘉靖二十八年又增斗底牙银一钱五分一厰五百引共七十五两以备公用苏里甲之困然斗行过取斗底而豪猾为斗行倍收私放官少利商与里甲受病矣 自洪武以来天下盐课俱开中各边上纳本色米豆故边方米豆不至甚贵并无年例银两自成化八年徙镇榆林衞増治城砦民供不继以南京折银例毎石折银五分至治初于运司开中纳银解户部送大仓银库收贮分送各边盐价银积至百余万人以为利而盐法壊
  成化九年差御史一员廵视河东运司并陜西灵州大小二池盐课其陜西河南所属分廵各道官带管盐法者悉听节制 庆阳府毎岁委佐贰官一员监支灵州盐课司商人纳马官盐及民间食盐
  康熈六年各省开炉铸钱甘肃于巩昌府开局鼔铸所铸钱文一铸康熈通寳四字一铸巩字后停
  雍正四年廵抚石文焯折奏暂开鼔铸以清钱法于五年四月内设寳巩局于兰州按察司经铸河桥同知监铸动用藩库银二万两收买各属户厘工字小钱并古旧废钱铜斤入局鼓铸开炉一十二座七年三月内奉文停止
  附歴代钱法
  上古自太昊氏有钱谓之金髙辛氏谓之货陶唐氏谓之泉商周谓之布齐莒谓之刀禹五年水汤七年旱禹以歴山之金汤以庄山之金并铸币以救人困管子先王用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周太公立九府圜法黄金方寸而重一斤钱圜函方轻重以铢司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按九府者太府王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币职金也圜谓均而通也周景王将铸大钱单穆公諌王弗听卒铸大钱文曰寳货
  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 按二十两为镒改周一斤之制半两则八铢也
  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至孝文五年为钱益多而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埓天下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玉者故吴邓钱布天下而铸钱之禁生焉自孝文更造四铢钱至是岁四十余年县官徃徃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盗铸不可胜数奸或盗磨钱质而取镕钱益轻薄而物贵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孝武元狩五年有司言三铢钱轻轻钱易作奸诈乃更请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质令不可得磨取镕天凤元年罢大小钱改作货布长二寸五分广一寸首长八分有竒广八分其圜好径二分半足枝长八分闲广二分其文右曰货左曰布重二十五铢直货泉二十五
  唐髙祖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寳钱径八分重二铢四参积十钱重一两得轻重大小之中干封元年铸干封泉寳钱径寸重二铢六分以一当旧钱之十逾年而旧钱多废开元初宰相宋璟请禁恶钱行二铢四参钱十一年禁卖铜锡及造铜器者二十年千钱以重六斤四两为率
  宋太祖初铸钱文曰宋通元寳凡轻小恶钱悉禁之太宗改元太平兴国更铸太平通寳自后改元必更铸以年号为文后至王安石为政始罢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边闗船不复讥钱之出国用日耗 凡铸铜钱用剂八十八两得钱千重八十两十分其剂铜居六分铅铁居三分皆有竒凡铸大铁钱用铁二百四十两得钱千重百九十二两此其大法也后度支判官许申建议以药化铁与铜襍铸重如铜钱法铜居三分铁居六分皆有竒赢亦得钱千费省而利厚然铁澁多不就工人苦之
  明洪武初置寳源局于应天铸大中通寳钱与歴代钱兼行已勅户部及各行省铸洪武通寳钱太宗九年铸永乐通寳钱宣宗九年铸宣德通寳钱治十六年铸治通寳钱嘉靖六年铸嘉靖通寳钱是后毎改元必更铸钱
  铸钱之弊
  南齐髙帝时奉朝请孔顗上书曰铸钱之弊在于轻重屡更重钱之患在于难用而难用为累轻轻钱之弊至于盗铸而盗铸为祸深人所以盗铸而严治不能禁者由上铸钱惜铜爱工也所以惜铜爱工者谓钱无用之器以通交易务欲令铜轻而数多使省工而易成不详虑其患也自汉铸五铢钱至宋文帝四百余年制度有废兴而不变五铢者其轻重得货之宜也以为开置钱府大兴镕铸钱重五铢一依汉法则府库以实国用有余 黄氏曰自太府圜法以来以铜为钱或为半两或为榆荚或为八铢或为四铢不知几变矣惟汉之五铢得其中五铢之后或为赤仄或为当千或为鹅眼綖缳或为荇叶又不知其几变矣惟唐之开元为得其中二者之外或以一当三或以一当十或以一当百然皆行之不久而遽变惟其质制如开元者则至今通行焉

  甘肃通志巻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卷十九
  茶马
  自唐囘纥入贡以马易茶宋熈宁间相继行之所谓
  摘山之利而易充廏之良有明定制金牌差发假市易以羁縻控驭为制番上防夫茶运于商督销有官权其轻重缉私便商茶司各官之专责也志茶马
  本朝茶法陜西差茶马御史一员辖洮岷河州西宁庄浪甘州五茶马司各防员【内甘州一司兰州同知】 苑马寺卿一员领监七毎岁御史招商领引纳课报部所中马牡者给各边兵牝者发苑马寺喂养孳息
  岁额茶课折色银六千二百六十六两二钱二分六厘本色茶十三万六千四百八十箆旧额新増共茶引二万八千七百六十六道 内甘省五司旧额新増共引二万七千二百九十六道茶商领引赴产茶地方办运毎引征茶五箆毎箆二封毎封五斤共征茶一十三万六千四百八十箆又宁夏道额引二百七十道纳茶价银一千五十三两余均系西安所属
  顺治初易马例毎茶一箆重一十斤上马给茶一十二箆中马给茶九箆下马给茶七箆 凡通接西畨闗隘处所拨官军廵守遇有夹带私茶出境者拿解治罪其番僧夹带奸人并私茶许沿途官司盘检茶货入官伴送夹带人送官治罪若番僧所到处该衙门官纵容私买茶货及私受餽送増改闗文者听廵按察究又进贡番僧应赏食茶须给勘合付四川布政司拨发有茶仓所照数支放不许于湖广等处买私茶 甘镇以茶易马各番许于开市处所互市不容滥入边内 四年差满汉廵茶御史笔帖式通事各一员 五年议准茶箆止供中马不许开销赏番七年题准旧例大引箆茶官商均分大引采茶九千三百斤为九百三十箆商领部引输价买茶交茶马司一半入官易马一半给商发卖例不抽税小引包茶税分差等毎五斤为一包毎二百包为一引发卖民用毎引汉中税银九两四钱西安凤翔税银一十四两今定大小引一例平分 十年覆准茶商旧例大引附茶六十箆小引附茶六十七斤零今定毎茶一千斤概准附茶一百四十斤如有夹带私茶严查治罪茶箆先由潼闗汉中二处盘查运至巩昌再经通判察验然后分赴各司交纳官茶贮库商茶听商人在本司贸易 延宁二处商税毎引百斤量入官茶三十斤折银一钱三分交库彚报 凡镇将发银市马查核的确准令购买若有载茶易马者概行禁止 各番交易茶马量赍烟酒以示抚绥 十三年覆准新茶中马既足陈茶变价充饷如新茶不足陈茶两箆折一中马 十四年覆准私茶私马变价及赎罪银原留中马支用今七监马匹蕃庶改解充饷康熈二年题准茶九万箆作十分考核欠不及半分者罚俸六个月欠半分以上罚俸一年一分以上降一级二分以上降三级三分以上降四级调用四分以上革职溢额毎分以上纪録一次至四分以上加一级五分以上加一级纪録一次茶引不完者虽多得茶斤不准议叙 四年裁陜西苑马各监 七年裁茶马御史归甘肃廵抚兼理 十四年题准茶马事宜毎年八月攒造彚报 三十二年题准西宁五司收贮茶箆年久难免浥烂毎箆十斤变价银六钱三十六年仍差部员管理茶马事务 又陜西黄甫堡原额茶引一百三十四道今口外防古在杀虎口就近易盐以致黄甫堡茶引不行嗣后将额引停其颁发 又以兰城无马可中将甘州司积贮茶箆在五镇俸饷之内银七茶三毎银一两搭放值三钱茶一封 四十二年题准陜西茶引共额二万七百九十六道发西庄洮河四司通番中马内有小引八百余道售西凤汉中三府人民供食自康熈二十三年后被大引渐次侵更现今止留小引一百道西凤汉中三府地方人民不足食用以致私贩横行今于小引原额内颁茶引五百道给商行茶毎引征茶五箆毎箆折银四钱共征银一千两 四十三年覆准嗣后陜境交界处盘查茶斤行人携带十斤以下者停其搜捕如有驴防车载无官引者即系私茶照私盐律治罪失察官员俱照私盐例议处 四十四年茶马事务停止差官仍归甘肃廵抚兼管料理 西宁等处所征茶箆停止易马将茶变价折银毎新茶一箆折银四钱陈茶一箆折银六钱充饷 廵察私茶十斤以下停其搜捕恐沿途行人分带零运仍照旧例缉拿处分 五十七年议准陜西西宁地方为通番大路原额茶引九千二百四十八道不敷民番食用今加増茶引二千道毎引照例征茶五箆毎箆折银四钱共征银四千两 六十一年覆准陜西西宁庄浪岷州河州界连口外增茶引四千道交与总督办理一年定例之后仍照旧交与廵抚办理 又议准西宁等处行茶原照例易换马驼牛羊并买粟谷今将旧茶悉出变卖以作兵饷 雍正三年河西防改为府衞所改为州县案内西宁防改为西宁府西司茶务归西宁府管理 又覆准甘肃四司茶箆自康熙六十一年为始五年之内总收本色五年之后即将五年以前之茶发出变价挨次出陈易新将变价银两按年题报嗣后总以五年为率 又覆准陜省茶改令产茶地方官给发船票照依该商引目茶数一一开明不得另给印票其应行盘查之处照依引目及正茶附茶斤两盘查验放不得勒掯留难如于部引之外有搭行印票及附茶不依所定斤数多带私茶者查拿照私盐律治罪如查验官故纵失察者照失察私盐例处分如有地僻引多茶斤壅滞不能行销者该商具呈该司该司详报甘抚行令徃别司分通融发卖办课 雍正八年题准改岷防为州洮岷司茶务归洮岷道管理 又题准五司茶价西司毎封九钱五分庄司七钱五分洮司七钱五分河司九钱四分甘司七钱二分各司总在前议价值以上发卖按季具结报部 九年奏准令五司复行中马之法毎上马一匹给茶十二箆中马一匹给茶九箆下马一匹给茶七箆俟一年之后计收马之数如所得一二千匹即留甘省军营之用或马数甚多分拨于河南山西相近之各营汛喂养 十年奏准中马之法应见马给茶并于收喂之第一个月支料二京升草一束第二个月再加料一京升草半束至第三个月支料四京升草二束仍于五月初一日出厰九月初一日收槽其槽防喂夫棚厰灯油等项俱照例开销 又咨准茶商船票仍由甘肃廵抚衙门给发
  附歴代茶马
  唐德宗纳户部侍郎赵赞议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其一以为常平本钱后罢之旧志谓茶之有税始此贞元九年从盐铁使张滂奏令出茶州县若山及商人要路以三等定估十税其一自是岁得钱四十万缗穆宗从王播奏増天下茶税率百钱増五十其后王涯判二使置茶徙民茶树于官场焚其旧植者天下大怨令狐楚代为盐铁使后令纳加价而已李石为相以茶税皆归盐铁复贞元之制武宗増茶税时诸道置邸以收税大中初盐铁转运使裴休着条约其法益峻同于私盐私商给自首之帖天下税茶増倍
  宋置茶务官自为塲置吏总之曰山塲凡园户岁课作茶输其租余则官悉市之先受钱而后入茶曰本钱又民岁输茶折税赋者曰折税此收茶之法凡民鬻茶者皆售于官官给其日用曰食茶商贾之欲贸易者入钱若金帛于京师货务以射六务十三塲茶给劵随所射予之谓之交引此鬻茶之法雍熙后用兵乏饷令商入刍粟塞下酌地逺近増其虚估给劵以茶偿之天圣初行见钱法商人入刍粟塞下者度地里逺近使茶与边籴各以实钱禁纳色虚估之弊豪商大贾不能为重轻而烦费省嘉祐中弛旧禁通商茶法弊园户困于征取何鬲王应麟俱言其不便时韩琦富弼主行之岁收租三十三万八千有竒与诸路本钱悉储以给边神宗熈宁中置提举熙河路买马命知熈州王韶为之而以提防刑狱为同提举八年提举茶塲李杞言卖茶买马固为一事乞同提举买马诏如其请十年又置羣牧行司以往来督市马者此茶马所由始也 元丰三年复罢为提举买马监牧司四年羣牧判官郭茂恂言承诏专以茶市马以物帛市谷而并茶马为一司臣闻顷时以茶易马兼用金帛以听其便近岁司局既分专用银绢钱钞非部所欲且茶马二者事实相须请如诏便奏可六年买马司复罢兼茶事者七年更诏以买马经制熙河财用司经制司罢乃复故自李杞建议始于提举茶事兼买马其后二职分合不一元丰八年陜西卖茶为塲三百三十二金州为塲六元祜二年熈河秦凤三路茶仍官为计置永兴鄜延环庆许通商 崇宁四年诏令茶马司总运茶博马之职复元丰成法自是职任始一
  元世祖至元五年用运使白言成都茶于京兆巩昌置局发卖私自采卖者其罪与私盐法同明陜西置茶马司四河州洮州西宁甘州各府并赴徽州茶引所批验洪武初上引五千斤中引四千斤下引三千斤毎七斤蒸晒一箆运至茶司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卖毎上引仍给附茶七百斤中引五百六十斤下引四百二十斤名曰酬劳经过地方责令掌印官盘验佐贰官催运凡中茶有引由出茶地方有税贮放有茶仓廵茶有御史分理有茶马司茶课司验茶有批验所岁遣行人赍榜文于行茶所在悬示禁约私茶出境拨官军把守廵视但有私茶即拿解治罪茶课初二万六千八百六十二斤零治十八年新増二万四千一百六十四斤并旧五万一千二十六斤零见今茶课五万一千三百八十四斤零系汉中府属西乡石泉汉隂及兴安紫阳五州县岁办分解各茶马司 又设陜西行太仆寺寺有卿有少卿及寺丞主簿各一人甘肃行太仆寺亦如之 又设陜西苑马寺卿少卿主簿各一人后裁少卿寺丞领监二长乐灵武监有正置苑七广宁开城黑水安定清平万安武安苑有圉长二监易七苑为七监圉长为监正甘肃苑马司设官如陜西领监六苑二十四 洪武初令陜西河州洮州西宁各设茶马司毎三年一次差在京官选调边军赍捧金牌四十一面降此三衞附近羌族令纳马万有三千八百五匹收马给茶名曰差发先期于四川征茶一百万斤官军转运各茶司分贮给用二十三年定易马茶数上等毎疋一百二十斤中等七十斤下等五十斤洪武四年奏准陜西汉中府金州石泉汉隂平利西乡县民茶十株官取一分民所收茶官给价买无主者令官军薅培及时采取官取八分军收二分毎五十斤为一包二包为一引令有司收贮与西畨易马永乐初遣御史廵督洮河等处茶马 正统八年奏准金州芽茶一斤收叶茶二斤运西宁易马 十四年停止金牌毎岁遣行人一员廵察潼闗以西至甘肃等处私贩 景泰二年令陜西布政司委官廵视罢遣行人四年复遣行人 成化三年定麤茶毎百斤收银五钱芽茶三十五斤亦量收五钱无银收丝绢等项俱解本省有司买茶支用十四年差御史一员领勅专理茶马毎岁一代遂为定例 定制易马自四岁至六岁髙大中度者方准收买牡骟马给各边兵牝马送苑马寺孳牧 十五年令廵茶御史招羌易马不拘年例 十八年令贩私茶五百斤者照私盐例充军 治三年令陜西布政司招商给引赴产茶地方买茶运赴茶马司六分听其货卖四分验收入官 十六年取囘廵茶御史凡茶法听马政都御史兼理 十七年令陜西毎年防宪臣驻劄临洮府廵禁私茶一年满日交代 又召商收买茶五六十万斤依原拟给银定限听其自买自运至各该茶司仍委官于西宁河州二衞发卖价银官库收候给商 十八年题准各处行茶地方但有兴贩私茶在边境交易及在腹里卖与进贡逺人者不拘斤数事发并歇家牙保俱发问烟瘴衞所永逺充军其在西宁甘肃河州洮州贩卖者一百斤以上者分别附近边衞充军不及数者俱依律枷号摆站守哨若军官纵容子弟伴当兴贩及守备把闗廵捕官知情故纵者事发参问若官自出资本贩私茶通番者发边衞充军在西宁洮河甘肃地方发卖者三百斤以上近衞充军 十八年都御史杨一清及廵按李玑言国初金牌佥发之功请复其制以查检不出事寝疏载艺文中 正德元年旧额茶课二万六千八百余斤新收茶课二万四千一百六十四斤俱照岁办永为定例 商人不愿领价者对分官茶贮库商茶径自货卖遂为常例 二年仍差廵茶御史一员请勅兼理马政茶法二事 十五年以毎年招易羌人不辨秤衡止订箆中马箆大则官亏小则商病令酌为中制毎一千斤定三百三十箆以六斤四两为准作正茶三斤箆绳三斤 嘉靖十五年题准陜西三茶马司积茶止留二年之用毎年易马计该正茶外分毫不计夹带 四十三年题准以后毎年开茶仍止五六十万斤商人以一百五十名为止勒限买茶报中 又定买茶中马事宜各商自备资本执引前去收买真细好茶正附一例蒸晒毎箆重七斤巩昌府查验箆数稽考夹带毎王茶一千斤许照散茶一千五百斤数外若有多余方准抽税各照格填注印钤截角依限运赴洮岷参将转洮岷茶司照例对分贮库取实收赴院销缴如有夹带数多伪造低假正附箆斤不同即从重问罪夹带与斤重者入官低假者砍焚引过五年不销者究问 三十年以年例马完羌有余马司有余茶许其増中解牧洮州増至一千二百五十匹河州増至一千七百四十匹西宁二千四百三十匹 隆庆三年以四川课茶改征折色解苑马寺易买种马五年冬令甘州茶司比照洮河西宁三茶司例定以六月该道防同将领抚调羌族马堪骑征者方许中纳毎年约以八百匹为止 万厯二年陜西苑马寺缺少种马将该寺贮库茶课等银岁解固原镇二千两给军自买于年例应解该镇马二千匹内扣留二百匹在苑作种

  甘肃通志巻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卷二十
  物产
  雍州厥贡球琳琅玕职方辨国畜宜牛马谷宜黍稷恭逢
  盛世和气薫蒸庶蕃育山林川泽因乎土宜各产方物分考郡邑详列于篇志物产
  临洮府
  麸金【唐志兰州出元和志宕州贡】毼【九域志熙州贡元和志洮州土贡明一统志各衞俱出毛毼今临洮出者佳】黒瓷器【兰州出】白菜【一名菘出兰州者佳】蒲笋【兰州出可瀹食】龙须菜【俗名龙髪菜兰州出】蕨菜【茎可作蔬根可捣粉兰州产】梨【兰州出水梨】苹果【兰州产者佳】柿【临洮出】石榴【兰州出】葡萄【兰州出】甘草【九域志兰县贡】知母【临洮出】甘松【元和志叠州土贡】庵防子【金志临洮府产】大黄【金志临洮府出】贯众【临洮产】桦皮【出临洮】硇砂【明志产兰州】蓬砂【出兰州】麝香【唐志兰州河州贡元和志渭州贡】玫瑰花【兰州出】瑞鹤仙【花大如杯香烈临洮出】水金莲【花似丽春兰州生者佳】防【渭源鸟防同穴山防似鵽而小黄黒色穴入地三四尺鸟在外防在内】犛牛【出临洮其尾可为缨旄】黄羊【出临洮】土豹皮【一名舍里孙皮可为裘出河州】鼵【渭源县鸟防同穴山鼵如人家防而短尾】鲦【形狭而长性浮似鲿而白出洮水】鲫【临洮出】鲂【身广细鳞临洮出】靛【临洮出】
  巩昌府
  鸡头豆【出巩昌】蚕豆【出巩昌】绢【九域志渭州贡】木棉【巩昌出】毼【明一统志各卫俱出毼】龙须席【唐志渭州贡】雕翎【唐志岷州土贡】漆【西固出】焰硝【防宁出】蒲笋【可作羮巩昌出】蕨菜【巩昌出】柿【巩昌出】肉苁蓉【九域志渭州贡】当归【出宁逺伏羌】秦芁【唐志渭州土贡】防风【明一统志防宁县出】大黄【生陇西】逺志【巩昌出】甘菊【巩昌出】贯众【巩昌出】木贼草【陇西出】豨莶草【生陇西】云母石【岷州出】空青石【洮岷间出】雄黄【通志出巩昌府】硫黄【岷州出】麝香【明一统志陇西出】鹿茸【洮岷出】甘松草【巩昌出】花骨空【明一统志巩昌嶓冡山有异草名花骨空食之令人无子】牡丹【陇右佳】梨花【靖逺最多】仇池石【出仇池山宋苏轼所藏】洮石砚【出洮州衞通志宋苏轼为之铭】鹦鹉【寰宇记陇山产】雕【洮岷出】念佛鸟【出岷州贵青山二三月至声似阿弥陀佛故名】鲫 鲂【出岷州】齿鱼【通志岷州出】蚕【巩昌出】貉【出巩昌】
  平凉府
  鸡头豆【平凉出】蚕豆【平凉出】胡床【平凉出】囘囘豆【平凉出】银【唐志平凉县出】铜【新唐志平凉县有】铁【九域志华亭县出】毡【寰宇记原州贡白毡泾州产驼毛毡】麻布【元和志泾州原州赋】黒瓷器【明一统志平凉华亭二县出】蕨菜【平凉产】葫芦【平凉出】木耳【华亭出】刀豆【平凉出】荠菜【灵台固原出】柿【平凉出】红花【寰宇记泾州产】秦芁【明一统志平凉县出寰宇记泾州产】天南星【明一统志崇信华亭二县出】苦参【静宁州华亭县出】黄蓍【平凉出】欵冬花【明一统志静宁州庄浪县出】麝【寰宇记渭州出】皂鹤【出崆峒山】锦鸡【华亭出】马【寰宇记泾州贡】崆峒砚【崆峒山石为之】豪彘【平凉美髙山出】猴【出平凉诸山】桃花鱼【形似鲂而圆味肥美出平凉华亭】鼈【平凉出】蟹【泾州华亭出其小如钱不入食品】
  庆阳府
  布【元和志庆州贡胡女布】毡【九域志庆州贡紫茸毡】牛苏【明一统志安化县出】【宁州出】蜡【新唐志庆州贡明一统志安化县出】榛子【庆阳出】焰硝【明一统志庆阳府出】甘草【九域志环州贡】假苏【唐志宁州贡】葶苈【唐志宁州贡】金丝草【明一统志出庆阳府】庵防子【唐志宁州贡】防风【寰宇记宁州产】草豆蔲【寰宇记宁州出】青木香【宁州出】麝香【元和志庆州贡明一统志安化县出】砚【九域志宁州贡】黄鹂【庆阳有】龟【庆阳产】芫青【一名青娘子出宁州】
  甘州府
  小麦【甘州产者最佳】那孩豆【状如樱桃红白色味香出甘州】布【寰宇记甘州产】毼【寰宇记甘州产驼毼】野马皮【元和志甘州贡可为裘】紫花菜【甘州产】杏【甘镇志元人用以为供】甜【甘州出】枸杞子【元和志甘州贡】甘草【元和志甘州贡】白柰【元和志甘州贡】大黄【本草云惟山丹大黄有锦纹最佳囘夷入贡满载以归用以解暑】石膏【出镇夷】麝香【唐志甘州贡】虎骨【甘州近山处得之】玫瑰花【甘州出】洮羊【尾重三四斤甘州出】野牛【大者重千斤出甘州】他剌卜花【似獾重四五斤出甘州】
  凉州府
  稻【镇番出者佳】小麦【元和志凉州入贡】毼【元和志凉州贡细毼】毯【新唐志凉州贡毯】龙须席【新唐书凉州贡】缨【犛牛细毛茜染成红色名雨缨平番出者佳】枸杞子【镇番出者佳】肉苁蓉【镇番出者尤佳】青盐【永昌境外有池】阳【镇番出者佳】芎防【唐志凉州贡】白附子【生凉州沙中】榧实【生永昌】地骨皮【出镇番者佳】石燕子【出永昌石硖口】羚羊角【出永昌山谷】菜花石【凉州志石出永昌可为器制砚】本周鸟【永昌山有之形如雀灰白色与苦术兀防同穴】洮羊【凉州出】野马【皮可为裘出凉州】野牛【重千斤黒色出凉州】土豹【一名舍里孙明一统志镇番出】无鳞鱼【镇番出】
  宁夏府
  稻【宁夏有】蚕豆【宁夏有】铁【宁夏麦垜山出】铅【明一统志寜夏贺兰山出】毡【新唐志灵州贡吉莫鞾鞹毡】花毯【宁夏出者佳】杂筋【元和志俱灵州贡】野马皮【元和志灵州贡】白鹘翎【元和志灵州贡寰宇记土产白鹘翎】马鞭【元和志灵州贡赤柽马鞭】緑矾【明一统志贺兰山出矾】芋【一名蹲鸱产宁夏】藕【宁夏产】菱【产宁夏】慈菇【产宁夏】红花【元和志灵州贡通志出宁夏者佳】甘草【元和志灵州贡】鹿角胶【元和志灵州贡新唐志土贡白胶】梧桐【朔方志宁夏出】暖木【明一统志灵州产】雕【宁夏出】马【寰宇记宁夏岁贡】鲤【出宁夏黄河者佳】鲫【宁夏出】鮎【宁夏出】白条【似银鱼而身细宁夏出】蚌【产宁夏】
  西宁府
  花毯【西宁志古鄯州出】毼【元和志鄯州贡】梨【西宁者佳】红花【出西宁者佳】马鸡【西宁出】羚羊角【元和志鄯州贡】马【寰宇记鄯州贡】骆驼【寰宇记鄯州出】羱羊【大者重百斤角可作器寰宇记鄯州贡】洮羊【尾如鹿重三四斤西宁出】野马【西宁出】野牛【大者重千斤出西宁】无鳞鱼【西宁出碾伯多】
  秦州
  银【唐志清水两当俱有】铁【巩昌志徽县出】铅【徽县出】丝绵【西和两当出】毼 胡麻【两当产】龙须席【元和志秦州贡】鹿皮【礼县出】蜜 蜡【秦州俱出】漆【巩昌志两当出】桃【出秦州】橙【出徽县两当】柑【出两当】枇杷【出秦州】樱桃【出秦州】银杏【出秦州】核桃【清水出者佳】栗【秦州徽县出】榛【出秦州】柿【秦州出】羊枣【秦安出】山药【秦州产】芎防【唐志秦州出】石斛【寰宇记秦州土贡】贝母【秦州出】木【秦州两当出】木贼草【秦州出】覆盆子【秦州产】石胆【出秦州】水银【秦州出】凝水石【产秦州卤地】麝香【出秦州】海棠【出秦州】芭蕉【秦徽两当出】石榴花【秦州出】桃花【秦州出绛桃】辛夷【秦徽间产】月季花【秦徽出】山茶花【秦州产】荷花【秦州出】兰【出徽县】花石屏【出秦州】锦鸡【徽县山中有】马 蚕【出秦州两当】
  阶州
  麸金【新唐志文州贡一统志文县有金】布【文县出】木棉【阶州出】蜜【寰宇记阶州土贡】蜡【唐志成州文州俱贡】漆【成县出】水银【阶州出】椒【元和志阶州出】緑矾【寰宇记阶州出】纸【成县出】木耳【阶文出】竹笋【文县出】桃【出阶文成等州县】枇杷【阶州出】樱桃【出阶州各县】银杏【阶州出】栗【阶文成出】榛【阶州出】柿【阶文成出】狼毒【元和志成州土贡】麦门冬 天门冬【俱文县出见一统志】巴防天【寰宇记出阶州】大黄【寰宇记阶州出】贝母【阶州出】木【阶文成出】无名异【阶文出】水银【寰宇记阶州出】石膏【阶文出】赭石【文县出】麝香【文县出】鹿茸【唐志成州土贡】牛黄【文县出】熊胆【阶文出】梧桐【阶文出】杉【阶文成出】梅花【出文县】海棠【出阶文成】桂【阶文出】腊梅【阶文出】芭蕉【阶成出】桃花【文县出】月季花【出阶文】夹竹梅【出文县】素馨【出阶文】荷花【阶州出】水仙花【出阶文】兰【出阶文山中】云石砚【阶州出】仇池石【仇池山出】山鸡尾【唐志阶州土贡】吐绶鸟【尔雅谓之鹝吐物五防如绶出阶州】黄鹂【阶文有】山羊【出文县】猴【出阶文】狨【俗谓金线狨出阶州】蚕【出阶州】
  肃州
  稻【髙台出者佳】麸金【新唐志肃州贡】石青【肃镇志出肃州南山千人坝】野马皮【肃州贡】石盐【出肃州城北口外】硫黄【出肃州硫黄山口内】白蘑菰【一名银盘色洁肉厚味美出河西境外者佳】梨【肃州出者佳】沙枣【一统志出肃州】甜【出肃州】西【出肃州】囘囘甜【出州】肉苁蓉【元和志肃州贡】甘草【明志肃州出】阳【明一统志肃州出】雌黄【出肃州】石硫黄【明一统志肃州出】凝水石【产肃州】石油【一名石漆出嘉峪闗西石空内色黒如漆燃之极明不可食明一统志出肃州南山】青盐【肃州出】砺石【元和志肃州贡】嘉峪石【嘉峪闗西出】玉石【出红水坝河内】紫英石【髙台出】松鸡【肃镇志花头蓝身重三四斤】沙鸡【肃镇志鸟身防爪】红嘴鸡【肃镇志毛色沉香嘴如珊瑚】角雀【肃镇志俗名乱堆儿呌空委婉如人言头有长毛如角】野马【皮可为裘出肃州】野牛【出肃州】黄羊【出河西】白条鱼【镇夷黒河中多】蛤蚧【形如守宫出镇夷】雪【肃志山中积雪千年内有雪蛆大小不一色白大者重三五斤】

  甘肃通志巻二十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二十一
  风俗
  刚柔缓急气感于人奢俭淳漓俗由于习风俗醇疵实闗政治西北边境水土之气刚朴居多
  声教渐摩草野之民皆知向义还金美事时见闾阎革薄从忠移风易俗信而有征志风俗
  甘肃布政司
  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屋迫近西戎修习战备髙尚气力以射猎为先以兵马为务酒礼之会上下通焉吏民相亲是以风雨时节谷籴常贱少盗贼甲于内郡【汉书】人性直尚俭约习仁义勤于耕稼多畜牧无复防盗并有金方之气【隋书】秦风猎野务农【图经】雍州土厚水深其民厚重质直无骄惰浮靡之习以善导之则易以兴起而笃于仁义以猛驱之其彊毅果敢之资亦足强兵力农而成富彊之业【朱子诗传】土本膏腴民事耕植【元一统志】民俗质朴风土壮猛人性坚刚慷慨穴居野处采猎为生以织毛毼为业崇尚释教荷戈执防防奸御侮之功居多【明志】
  临洮府
  民以鞍马射猎为事劲悍而质木【宋志】民俗质朴尚武务农【元志】番汉杂处敬鬼神畏法令崇气节忌脂韦板屋韦服乐与俗同【府旧志】洮土劲燥民多愿慤尚俭朴喜耕织不骛商贾技艺士质直醇谨不事旷逹不修华饰【狄道志】山髙苦寒盛夏不释裘毼【府志】渭据山壤人直朴力农以勤俭相效士多坦率兼耕读歴宦一如寒素【渭源志】民物阜繁风俗醇厚尚礼义务耕织【州志】兰土柔泽人多秀逸好修饰美服居嗜草卉诸玩家营纺织有南土风士重气谊礼度彬雅斐郁【兰州志】重婚防崇墓祭善末业精工萟文雅颇盛渐尚浮靡【旧志】金处山峪民朴力农家习俭素士亦愿谨不竞浮华【金县志】习尚朴实急公乐输婚姻轻财防尚佛事【金县新志】河境诸番襍处风俗不纯附城居民敦忠信尚恭谨羌囘诸种旧诡谲健讼近革心向化渐与中土无殊【河州志】
  巩昌府
  髙尚气力【汉书】尚俭约习仁义【隋志】猎野务农【图经】厚重质直【宋史】婚葬之仪多循古制【元志】地连四郡【陇西天水武都广汉】俗杂五方【明一统志】民性惇笃而气劲悍务耕织习弓马事浮屠士耻奔竞抑浮华婚防有礼【府志】人尚争战而武艺精四民乐业无浇浮之俗古为用武之国【翰墨大全】力学力农【明成化志】民务耕织鲜末作冠婚防祭多循古制【陇西志】俗勤耕牧家有葢藏贫不走险饿不乞丐【安定志】士勤诗书民号质实无华丽之饰多礼让之风然信巫尚鬼习俗难移猾吏奸胥催科不易【明一统志】尚义轻生患难一心有忠君亲上之风【通渭志】务本力农讼稀事简【漳县志】土瘠民贫风强俗悍业勤耕牧性喜鬬争而崇礼义尚儒雅犹有俭陋深思之意【明一统志】性质实尚赒务猎士绅习儒雅崇礼度乡逺之民足迹鲜及城郭【防寜志】士絶浮夸民崇俭朴然负气好讼积习相沿未变【明一统志】川原平衍风土深厚有物产之饶淳厐好礼仕宦者慷慨磊落与人信厚无城府【伏羌志】生聚颇繁物产亦盛士鲜縁饰民习朴茂无逰闲之习多礼教之风【宁逺志】邑居陇蜀之交有盐井之利君子性质直小人乐田亩庶几淳厚浑朴之风【西和志】人习武艺不惮攻杀【明靖逺志】负刚劲尚气节虽身冐矢石而捍衞牧圉若性生【靖逺志】其人劲悍而质木好习弓马以田猎为生髙尚气力山居板屋【岷州旧志】地瘠气寒饶林木之利士人修饰文行略有可观【岷州志】习弓马好射猎尚俭约衣毼食麤崇尚巫觋【洮州卫志】山峻水激俗劲悍而朴直士鲜佻逹无浮丽【西固志】
  平凉府
  人勤稼穑修习战备【汉志】地接陇山节气常晚仲夏花木始开不产丝蚕惟与西戎博易为利地多牛马宜于畜牧人以骑射为事【寰宇记】民俗醇朴不尚侈靡专事耕种不为防盗婚姻防葬颇近古风【明一统志】地接边荒多尚武节五方辐辏商贾竞利不事文学亦鲜浮靡马牛夜牧道不亡失【府旧志】俗信鬼神士无浮靡【平凉志】民质实不善讼力农字牧无他技业【崇信志】山髙地冷早霜薄收民居多板屋【华亭旧志】人以骑射为事【寰宇志】俗安简陋鲜诣公衙【华亭志】民质而愚勤稼穑而罕末作【镇原旧志】野多穴处耕牧为业【镇原志】地广人稀质木不防盗【寰宇记固原州】水土杂于河西人烟接于北地迫近羌戎修习武备士则髙尚气略人以骑射为先【寰宇记泾州】土瘠民贫家无余积知本务农不争防巧【灵台志】民杂番夷土饶畜牧便骑射尚气力【静宁志】好猎务农民淳易化【一统志静宁州】民风淳质力农不谙技艺士无伪习【庄浪志】僻处山谷地瘠民贫居多陶穴女鲜织絍人性朴率崇简务本【隆德志】
  庆阳府
  好稼穑务本业有先王遗风陶复陶穴以为居于貉为裘以御寒婚防仿古礼不惑于释道异教【旧志】民淳而不争士笃慤而有文【宋章楶安化楼记】务耕作事樵采人无逐末依然古风【合水旧志】习武备尚文学地瘠人勤淳朴少讼【环县志】赋性朴拙男不事贾贩女不知织纺【真宁志】人性勇健不尚浮华颇勤学问婚防相济【宁州图册】
  甘州府
  民俗质朴【汉窦融传】风土壮猛便习兵事【晋载记】人性坚刚慷慨【寰宇记】土人穴居野处采猎为生【明一统志】頼雪消之水为灌溉之利【甘州志】士风朴茂人知稼穑【山丹志】
  凉州府
  人事慷慨【方舆胜览】烈士武臣多出凉州【虞诩论】虽居戎域然自张氏以来号有华风【北史胡叟传】人襍羌戎习俗刚劲或土屋而居或穹庐而处以孳牧为生【地里志】崇节俭敦礼让质而不野尚武兴文【武威志】人性多慷慨质直尚武少文【永昌志】土沃泽饶可耕可渔人勇而知义俗朴而风淳【镇番志】土硗风寒人性刚勇以骑射为能孳牧为业【古浪志】俗寡文教武尚韬钤争气节崇释老【平番志】
  宁夏府
  强梗尚气重然诺敢战鬭【金史】性勇鋭尚畜牧信释重巫明初徙五方之民于此风俗不纯【明一统志】人以技艺趋利畜牧为资【同上】工骑射信禨鬼富强日倍礼义日新【宁夏志灵州】人性勇悍以耕猎为事以畜牧为生【宁夏志中卫】昔也荆榛之地今也乐利之乡【惠农渠记新渠寳丰】
  西宁府
  俗崇释教士业儒术人专孳牧童习弯弧衣被毳毛饔飱湩酥【西平赋】夏秋少暑冬春多寒毳皮为衣酥湩为饮番人以皮马为礼畜牧为业【旧志】风气渐燠物力滋丰力农务学有衣冠文物之化【西域志】民勤俭士谨愿得醇朴遗意【碾伯志】
  直秦州
  地本膏腴民事耕植【元一统志】山林蕃屏原隰敷衍尚直习让勤于耕读【明一统志】度汧陇无蚕桑五月乃冻解八月乃麦【秦州记】重然诺负气节朴茂质实劲直强毅犹存古风而流弊或懻忮忿争耗财废业【州志】川原寥廓物产丰饶民无末作士重德行然猓人羣聚奸宄易藏驯扰为亟【清水志】勤稼穑广畜牧民劳而俭俗朴而淳赒防成习而薄华靡【秦安志】地僻一隅闾阎乐耕牧尚俭约然壤接羌戎性多强悍【礼县志】人性质直俗尚俭约习礼义勤稼穑四民安业旧称乐土【旧徽县志】寒燠得中物产略备居水陆之通商贾辐辏四民乐业【徽县志】舟楫不通商贾不至故民务本业而无羡心【旧两当志】徽山凤水间民不见竒衺务本力农【两当志】
  直阶州
  地杂氐羌民俗朴鲁而劲悍尚鬼重巫力田而外倚樵采为生士尚礼法骎骎有文物之风【阶州志】土瘠民贫力于农事士勤弦诵即武夫市井家咸知重学【文县志】川原平衍田土沃饶以耕织为业而俭约自持然而人多犷悍俗号嚣凌抚循非易【成县志】
  直肃州
  织毛毼勤耕牧务本业尚释教 风土淳厚气习刚勇好骑射循礼让【并肃州志】土腴气正稻麦兼宜【髙台志】
  西域
  人性犷悍居有土房衣服异制饮食异宜山川景物颇中国【陈城西域记】寒暑应民物繁庶种五谷葡萄诸果不食豚肉斋戒拜天【晋安志】

  甘肃通志巻二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二十二
  古迹
  山林薮泽旧宫故垒古人徃矣其迹犹存流风余韵系人怀想或访诸樵牧以知轶事或广稽碑碣以读遗文纪其盛衰资为闻见历世不嫌久逺考古可以证今详为摉采着之于篇志古迹
  临洮府
  狄道县
  狄道故城 在今府西南史记匈奴传陇西有翟防之戎百官志县有蛮夷谓之道汉因置狄道县为陇西郡治后汉永初五年羌乱诏陇西郡徙治襄武延光二年还治狄道寰宇记县在兰州南一百九十里晋恵帝时以狄道县为降狄道也府志有旧土城俗名番城在县南一里许东西北三面与府城濠相连即故城也
  安故故城 在府南汉置属陇西郡武帝元鼎五年西羌反攻安故围枹罕城葢与河州境接也前凉录永昌元年张茂分安故郡置定州宋白曰安故在兰州南州志县在陇西郡南四十七里唐时为安国镇五代周广顺中自安国镇至凉州立三州以控扼诸羌三州临河兰也按此则寰宇记安国城在五泉县西南明一统志在兰州西八十里旧志在今县西南一百六十里皆悮
  武街故城 在府东东晋置晋志恵帝分陇西之武街县属狄道郡水经注滥水自白石山又西北迳武阶城南即武街之讹也
  长乐废县 在府西元和志天宝别置安乐县属临州旧唐志长乐县旧曰安乐后陷吐蕃废或曰即宋康乐寨也
  康乐废县 在府西三十六里九域志熈州领康乐寨宋熙宁六年置金升为县元废
  当川废县 在府西四十里九域志熙州领当川堡宋熙宁六年置金升为县元废
  水池废县 在府西南魏收志河州有洪和郡首领水池县隋志枹罕郡领水池县魏曰蕈州周改名唐废旧志水池城在洮州卫东北一百六十里
  长城 在府北三十五里史记秦始皇遣防恬发兵三十万北筑长城起自临洮唐置长城堡
  吕布城 在府西二里洮水东岸相传吕布所筑鹤鸣城 在府西南相近又有三足城明一统志皆唐时吐谷浑所筑
  巩令城 在府西南吐蕃所筑也宋熙宁六年王韶图武胜使徳顺将景思立分兵自南甲趋巩令即此旧志巩令城在府西南一百五十里或曰南甲在府南三十里
  故闗城 在府北三十里佛儿崖今废址尚存洮阳城 蘓林注曰地居洮水之阳也后为吐谷浑据之周明帝逐去因立洮阳郡今谓之洪和城
  通谷堡 在府东三十五里一名寸金城其谷东西仅逾百歩上有窍可覩天日名曰通谷宋熙宁间置
  临川阁 在府城中唐天宝中建下临清流为一郡登临之胜
  超然台 在府东一里本名凤台宋熙宁中蒋之竒改名明嘉靖三十年杨继盛改建超然书院于其上
  西湖 在府西南二里嵗五月五日引洮水注之郡人游乐于此
  渭源县
  首阳故城 在县东北汉置旧唐志渭源汉首阳地西魏改首阳为渭源县上元二年复改曰首阳复于渭源故城置渭源县仪凤二年并首阳入之
  渭源故城 在县东北与今城相连址存
  渭源堡 在县西北冈上三百歩许宋王韶屯兵于此遗址尚存
  兰州
  金城废县 今州治汉置属金城郡孟康曰初筑城时得金故曰金城薛瓒曰取其坚固也后魏省寻复置子城县兼移置金城郡来治隋志金城县旧县曰子城带金城郡其后又改县曰五泉宋志崇宁三年复改置兰泉县为倚郭县金省入兰州
  石城 在州城北河畔州志石城即州基也北临黄河有石如伏城垣下俗名大禹决河故道
  允吾故城 在州西汉置始元六年置金城郡治此应劭曰允吾读曰铅牙水经注允吾县在黄河之北湟水之南通志在广武县西南一百五十里又明一统志允吾县在兰州西南五十里州志土人谓之西古城治十年重修为堡按允吾在黄河之北今属凉州西古在河南即金城故址非是
  阿干废县 在州西南四十里九域志元丰六年置阿干堡元一统志金大定二十二年陞为县属兰州至元七年并入州
  媪围废县 在州东北汉置属武威郡水经注河水经媪围县界东北流至勇士即此
  嵻防城 在州南一百四十里嵻防山下晋义熙四年西秦乞伏干归子炽盘在苑川畏姚秦之偪筑城于此而据之后废
  石城 在州西北水经注河水东经石城南谓之石城津又梁熙攻凉河会城降之葢在大河与湟河会处故又名河会城
  西市新城 兰州旧志在州东南七十里又大定城在州北元丰中与夏人分界处也明嘉靖中议边事者谓复大定城可屯矿兵以守河北葢其城常为冦冲云
  安西城 在州南三十里天都山宋神宗时苖绶伐夏尝经此山
  瓦川会城 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马啣山宋时李元昊所筑
  定火城 在州黄河北四十五里
  王保保城 有二一在州东东冈坡一在金城闗北王保保即元库库特穆尔明洪武初保保据州时筑
  元昊台 在州西十五里有级数十重元昊攻阿干驻兵于此
  肃王府 在州治北明太祖第十四子洪武中封肃王三十一年自甘州移国于此
  马亭 在州西北十五里汉武帝闻大宛有天马遣李广利伐之遣使马于此故名
  望河楼 在州西北二里傍黄河岸唐岑参有诗后代名人徃徃题咏
  铁冶 在榆谷元一统志去州五十里先代民冶故址今迹尚存
  金县
  龛谷废县 在县南二十里本宋之龛谷寨元祐七年废绍圣四年复修为堡金升为县正大三年河州陷河西因以龛谷为金州治所元至元七年并县入州明洪武初改州为金县在兰州东九十里
  定逺废县 在县西北三十里宋志定逺城旧名李诺坪种谊知兰州时所筑金升为县元废为镇今为定逺驿
  勇士废县 在县东北汉置属天水郡旧志在靖逺卫西南二百里
  苑川城 在县东北水经注苑川水北迳牧师苑故汉牧苑之地羌豪迷吾等万余人到襄武首阳平襄至勇士抄苑马焚烧驿亭即此处有东西二苑城相去七十里元和志苑城在五泉县时未置今县也元一统志在兰州西悮
  平地城 明一统志在县北四十里唐戍兵所筑又有三角城在县东十里亦唐戍兵所筑又东古城在县东二十里亦唐时筑
  一条城 在县东北一百里宋狄青巡边所筑本名龙沟堡明万厯二十五年兵备张栋疏请改建为一条城
  河州
  枹罕故城 今州治汉置县属金城郡应劭曰故罕羌侯邑也后汉改属陇西郡晋张轨分属晋兴郡咸康元年分晋兴郡置河州寰宇记州东南至狄道县一百四十八里后陷吐蕃废九域志宋熙宁六年收复置河州以唐枹罕县地置枹罕县九年省绍兴初陷于金金志贞元二年复置县为州治元又省府志枹罕废县在县西又有东古城在州东二里乃唐旧城西古城在县西二十里相传宋时筑北古城在州北一里乃元城
  大夏古城 在州东南汉置属陇西郡晋初县废恵帝时张轨复置改属晋兴张骏又置大夏郡后魏复为县属金城郡隋属枹罕郡唐属河州元和志县西北至州七十里宋废又寰宇记大夏城西二十里有金剑城一名金栁城前凉曽置金剑县于此
  白石废县 在州西南汉置属金城郡后汉改属陇西郡晋初省十三州志曰白石县在狄道西北二百八十五里
  鳯林废县 在州西南本白石县地晋恵帝时张轨分置永固县晋志轨置晋兴郡领县有永固是也后入吐谷浑废唐改置鳯林县属河州元和志东北至州八十里
  临津废县 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晋志张轨置晋兴郡领县有临津是也后魏省水经注河水东迳临津城北白土城南为缘河津渡之处
  武城废县 在州东晋时凉张氏置十六国春秋咸康元年张轨分武城郡属河州
  宁河废县 在州南六十里九域志熙宁七年置宁河寨宋志本吐蕃所置香子城也崇宁四年升寨为县明初废后改和政驿
  定羌故城 在州东南一百里即吐蕃所置阿诺城宋熙宁七年王韶克河州破阿诺木藏城改名定羌城元升为县后废
  安乡故城 在州东北五十里临河吐蕃所置城桥闗宋置安乡闗属河州元升为县后废
  浇河废郡 在州西古西羌所居相传赵充国所筑水经注河水东经浇河故城北有二城东西角倚东古城在州东二里遗址尚存近由塔寺乃唐旧城西古城在州西三十里墙垣犹存乃宋城北古城州北一里号番城乃元城东北去西平二百二十里宋少帝时拜阿豺为浇河公即此城也元和志秃髪乌孤以西平河南地为浇河郡后周建徳五年于今州理南东达化县界浇河故城置廓州取廓清之义详西宁志
  米川废县 在州西唐置唐志米川本汉枹罕县地贞观五年于此置米州及米川县十年废属河州永徽末移于河北属廓州此城遂废又见西宁府
  废积石州 在州西元和志积石军在廓州西南一百五十里仪鳯二年置西临大涧北枕黄河即隋浇河郡所理宋庆厯后属西夏其后入吐蕃名溪哥城金升为州明初废今为积石闗出闗即属境外
  怀羌废县 在州西南宋置金升为县属积石州金志县西至生羌界八十里
  龙支城 在州北一百四十里后魏名北金城隋属枹罕郡宋为宗哥城
  平夷城 在州西南元和志平夷守捉在州西南四十里开元三年郭知运置
  盐泉城 在州西开元二十六年陇右节度使杜希望发鄯州兵夺吐蕃河桥于河左筑盐泉城置镇西军在州西一百八十里又元和志有天成军在州西八十里开元三年哥舒翰于索磨川置又有振武军在天成军西百余里天宝十三年哥舒翰攻吐蕃雕窠城置又有耀武军在廓州南二百里黒峡川亦天宝间置宋元符初俱废为砦
  循化城 旧志在州西一百三十五里西至生羌界一百里宋志循化城旧名一公城崇宁二年收复改名金属积石州元废
  大通城 在州西北宋志旧名达南城崇宁二年收复改名金属积石州元废
  来羌城 在州西北三十里宋志崇宁三年王厚收复金属积石州元废
  讲米城 在州西南一百里本番族所置宋志洮西安抚使收复河南一公错凿当标撒东迎讲米六城寻弃之崇宁二年再收复金废
  历精城 在州西南宋史唃厮罗三妻乔氏有色居历精城府志州西南有乔家闗当以乔氏得名城当在其地
  踏白城 在州西北吐蕃所置宋熙宁八年王韶解河州之围复还熙州绕踏白城后烧贼庐帐木征来降城在宁川驿
  景古城 在州东南一百三十里金志狄道县有景骨城即此骨古声相近而讹也
  黄沙戍 在州西新唐志达化县东有黄沙戍河州衞 在州治西
  巩昌府
  陇西县
  古渭砦 九域志皇祐四年以渭州地置古渭砦熙宁五年以砦建通逺军崇宁三年升军为州治
  防道城 元和志陇西县西至渭州五十里本汉防道县秦孝公元年西斩戎之防主汉置县属天水郡后汉属汉阳郡灵帝分置南安郡治焉晋志南安郡置防道县宋志作桓道隋改武阳县又改陇西后陷吐蕃县废
  襄武城 在县东五里汉置县属陇西郡三国魏为陇西郡治蜀汉延熙十六年姜维围魏襄武不克晋陇西郡治此隋为渭州治唐因之宝应后没于吐蕃县废宋巩州移今治城周九里有竒环城有濠称为险固
  中陶城 在县东北晋志南安郡领中陶县魏眞君八年并入新兴隋志陇西旧有内陶即中陶也
  长城 在县北境一百里乌龙沟北山有遗迹蓦山越涧若龙蜿蜒其土独黒俗名长城岭西起临洮经府北东至辽东延袤万里
  宻艾亭 在县东北汉志防道县有骑都尉治宻艾亭
  赤亭 在县西三十里羌酋姚弋仲之故居弋仲之先世居其地晋永嘉中东徙榆睂部内从之者数万后降晋
  首阳城 在县西五十里鸟鼠山汉书渭水自首阳东至京兆船司空入河旧志载县西七十里为首阳山夷齐避周采薇处旧有清圣庙二贤冢明万厯中复建庙立碑置田崇祀
  云下田 在县北舆地纪胜云陇西有耕天村其田曰云下田又古谚云郎枢女枢十马九驹安阳大角十牛九犊谓其地宜于畜牧也
  六泉 在县东南五里西秦乞伏国仁率骑兵袭鲜卑三部于六泉即此
  五谿聚 陇西记襄武有五谿杨盛分羌为五部错居谿傍每谿为五聚故名
  玉浆泉 在县西四十里有山俗呼为髙武陇其山絶壁千寻由来乏水后周武帝时豆卢勣为渭州刺史有惠政马迹所践忽飞泉涌出又有白鸟翔山防前乳子而后去民为谣曰我有丹阳山出玉浆济我人民神鸟来翔因呼其泉为玉浆
  三岔堡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宋熙宁中置
  武城故城 在县西六十里武城川宋章楶筑读书堂 在县治东唐李翺建宋重建今废
  威逺楼 在县东一里东北坊宋建今废见方舆胜览
  烽火台 在城东五里明洪武二年平羌将军冯胜取巩昌驻兵于此
  熟羊城 在县西北四十里宋皇祐初筑为砦金贞祐中筑亦为砦郡志为首阳镇俗呼讹
  安定县
  安西古城 在县北三十里宋志旧名汝遮堡绍圣三年经畧章楶进筑金初置安西县元至元三年并入定西州
  定西故城 在县南元丰四年置定西城在通逺军北一百二十里五年改定西城为定逺军七年夏人围定西城熙河将秦贵拒却之元徙州治安西县此城遂废
  通西故城 在县南四十里本宋巩州之通西砦元丰六年以兰州通西寨属通逺军金初置通西县属巩州贞祐四年属定西州元省入州今陇西安定俱有通西里宋西市贸马之所
  通渭县
  安逺古城 在县北六十里宋天禧二年置安逺寨今为安逺镇
  甘谷城 在县东五十里宋熙宁初曹玮置城于此为戍守处金于此置甘谷县属秦州元废入通渭县
  甘泉城 在县东北九十五里宋元丰中置城于此为戍守要地
  鸡川城 在县东南七十五里宋治平四年置砦金为县元省入秦安
  秦嘉村 在县西八十里渭城里嘉为郡掾其妻徐淑归宁于家有赠答诗
  漳县
  鄣县故城 在县西南五里本故道侯尉治后汉县之又有城在故城峪元置县于此后圮于水
  盐川城 即今治宋置寨金为镇元初并入陇西至元中置县
  会宁县
  西宁故城 在县东三十五里宋经畧章楶所筑三城相连俗呼连城金为县贞祐四年升为州元初弃新会州移于此至元七年并入州
  祖厉故城 在县北一百八十里因祖厉水而名又为乌兰县今郭城驿
  粟州故城 在县东北五十里
  通安故城 在县东北七十里本金通安寨
  武举故城 在县北一百五十里黄川山麓本古驿城通甘肃路
  古城 在县南十五里相传隗嚣所筑或云王莽时建今废
  保川故城 在县北五十里
  敷川故城 在县南三十里
  伏羌县
  冀县故城 在县南三十歩今遗址尚存秦本纪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汉置冀县王莽末天水谣曰出呉门望缇羣呉门冀郭门缇羣山名也后魏名当亭周为黄唐为伏州
  盐泉故城 在县西二十里唐于伏羌废城置盐泉县贞观元年改曰夷賔三年并入伏羌县即今盐泉铺
  永宁故城 在县西四十里即羌之大落门谷宋雍熙中知州温仲舒发兵取之置永宁砦崇宁三年为县金为寨元省
  平襄故城 在县西北近渭汉置为天水郡治后魏县省旧志云即盐泉
  宁逺县
  新兴废县 在县西南后汉中平五年析置新兴县属南安郡隋废
  广呉故城 在县西二十五里广呉水绕其下宋置砦
  落门聚 在县西十里即今落门镇汉建武十年来歙又攻降隗纯三国时姜维攻狄道至洛门引还唐广徳以后吐蕃得其地置兵守之洛门即落门
  避暑城 在县东三十里亦名平定府相传为隗嚣避暑处
  西和县
  白石镇 在今县西北三里宋绍兴时陜西尽陷于金宣抚呉玠移岷州治于长道县之白石镇据南山建城熙河偏将闗师古率兵驻本州之白石镇外控强敌内为全蜀保障州遂侨治于此十二年金人请和以岷犯金太祖嫌名改为西和州以淮西有和州故加西字明洪武初始移今治
  始昌故城 在县北晋置属天水郡晋地道记曰始昌县故西县城也
  水南故城 在县北真君二年置魏收志南秦州有天水郡真君七年置治水南县又领平泉平原二县后周省入长道县
  汉源废县 在县北唐置以近西汉水为名宝应中没于蕃后废
  盐官城 在县东北九十里盐井水与岸齐味与海盐同
  石堡城 寰宇记长道县南十八里上有石城髙一百丈中有石井深一丈四时湛然饮之不竭
  诸葛军垒 在县西北七十里之长道镇汉水绕其下中突起一小山若台武侯伐魏驻兵处
  祁山军 在县北祁山南三里有诸葛故垒垒之左右犹有丰草葢忠武侯所植也
  酂公营 在县西北武徳元年行军元帅鄼国公窦轨讨薛举余党营于此
  临洮旧治 唐宣宗时筑以去洮逺改建洮水之上今遗址存
  靖逺县
  会宁废县 在县东北西魏置会宁县属髙平郡周废隋开皇十六年复置县大业七年分置西突厥部落于此后为李轨所灭唐武徳二年平李轨置西宁州贞观八年以此州仓储殷实改为粟州又为会州广徳后陷吐蕃宋雍熙二年李继迁破之焚城郭而去崇宁三年置敷川县金置保川县明年州陷迁治新会州城明正统二年复修废城置卫即今县治
  祖厉故城 在县西南一百三十里汉置县属安定郡祖厉【音嗟赖】城一名马城
  鹯阴故城 在县北汉置鹯阴县属安定郡后汉属武威郡
  乌兰故城 在县西南百四十里后周置乌兰闗唐武徳末置乌兰县后县废
  麦田城 在县东北
  会川城 在县西南百里元符二年建筑元一统志金会州陷于河西侨治西南一百里会川城名新会州元初又迁西宁
  徳威城 在县西南本名清水河宋政和六年童贯遣秦鳯将刘仲武出会州至清水河筑城屯守而还赐名徳威城属秦鳯路西至黄河四里
  新泉城 在县南四十里唐大足初郭元振置新泉军初属朔方天宝中属河西节度使宋为新泉砦金废
  怀戎堡 在县东宋崇宁二年筑
  静胜堡 在县西南旧名接应堡宋政和六年赐名达喇苏故城 在北七十里明设巡检司成化间改移
  黄河堰 在北城外唐刺史安敬忠筑
  砥柱石 在城北五里黄河中峭壁耸峙屹立中流方正如削俗名独石明少卿邢昆田刻中流砥柱四字于石上
  岷州
  长城 在州西元和志秦始皇三十四年使防恬筑长城起临洮至辽东首起溢乐县西二十里
  索西城 在城东南九十里一名赤水城亦曰临洮东城汉明帝时烧当羌反遣将军马防校尉耿恭击平之乃筑此城
  龙城废县 在州东北魏置临洮郡及龙城县周废祐川废县 在州东南七十里本西魏同和郡地隋以前置基城县唐为祐川县属岷州后废
  和政废县 在州东北三十二里本后周洮城郡保定元年改同和县又改和政县宋废遗址尚存
  当夷废县 在州西周置唐省县入溢乐其城本吐谷浑所筑
  宕昌城 在州南一百五十里后魏书宕昌羌其先葢三苖之裔世为豪帅其地自仇池以西席水以南东西千里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世修职贡后周髙祖灭之以其地置宕州宋熙宁六年拔宕岷二州置宕昌寨属岷州运蜀茶市马于此后为金人所据
  良恭废县 在州东南一百一十里隋置唐属宕昌郡宋为镇属岷州元废
  废铁州 在州西北九十五里吐蕃鬼章宜结所居宋熙宁中州守种谊破鬼章于此
  麴城 在州东南蜀姜维率众依麴山筑二城使牙门将茍安守之
  梅川古城 在州东北三十里今尚存
  分叠城 华严城 俱在州西南二城唐徳宗幸奉天时沦于番又有龛谷莲花喇荅宗哥四城并没于番
  洮州卫
  洪和故城 今衞治后魏置郡后入吐谷浑郡废隋为美相县地唐贞观四年移洮州于此
  洮州故城 在衞西南七十里即今旧洮堡晋惠帝置洮阳县于此周为临潭
  安西故府 在临潭县东四十里周总管博陵公贺兰祥讨吐谷浑筑此城因置博陵郡隋为县唐省入临潭又置安西府
  迷和城 在卫东或曰即吐谷浑之迷和城寰宇记有鸣鹤城即此城之讹又有三足城镇念城皆吐谷浑所筑
  神防军 在卫西八十里磨禅川天宝十三载置洮源故县 在卫西南周置旭州隋改洮源唐武徳八年废
  古叠州 在卫西南一百八十里周建徳六年始置叠州大业中州废属洮州唐治合川县东南至扶州三百四十里西至吐蕃界九十里其地风景融和产稻多果木与松茂相隣领合川乐川叠川三县又置安伏和同二县处党项寻省叠乐二县后陷吐蕃州县俱废
  废芳州 在衞西南即古甘松地周武成中于三交口筑城置甘松防后改为芳州以地多甘松芳草为名领恒香深泉二郡唐置甘松府上元二年州陷吐蕃废
  沓中 在衞西南羌中即沙漒之地姜维退屯沓中种麦于其地
  漒川城 晋太元中乞伏国仁置漒川郡其地西接黄沙亦谓沙漒在卫西南
  西平故里 在卫西七十里唐西平忠武王李晟生处李氏世以武功显晟以备羌居临潭因家焉西固城
  羌道废县 在城西汉置县属陇西郡后汉改属武都郡晋省魏收志石门县有羌道城即此
  平凉府
  平凉县
  泾阳故城 在府西四十里史记秦灵公居泾阳汉置县魏收志鹑阴县有泾阳城又陇东郡领泾阳县后汉罢晋后复西魏以后仍废而泾阳遂移于渭北
  平凉故城 在府西北东晋时苻秦置郡地形志泾州领平凉郡治鹑阴县有平凉城旧唐志云平凉县旧治阳晋川开元五年移治古塞城元和志县西北至原州一百六十里本汉泾阳县地后魏为长城郡长城县地周建徳元年割泾州平凉郡于今理置平凉县属长城郡隋开皇三年属原州开元五年移泾水南贞元七年又移旧县南坂上即今县通典平凉汉朝那县地五代志平凉故属泾州唐末权于县置渭州而县废唐清泰三年以故平凉县之安国耀武两镇置平凉县府志五代置平凉县今府城西三十五里安国镇西古城是也金始移今治盖古耀武镇地西去安国故城三十里
  朝那故城 在府西北汉地理志县属安定郡后汉及晋因之后魏末移置今灵台县界此城遂废括地志朝那故城在百泉县西北七十里元和志在县西四十五里胡三省曰汉朝那城在原州花石川是也明一统志汉朝那城在府东南悮
  乌氏废县 在府西北史记泾北有乌氏之戎地理志乌氏县属安定郡郡国志作乌支晋魏时徙治泾州界故县废胡氏通鉴注故城在弹筝峡口
  百泉废县 在府西北八十里隋置属平凉郡唐仍属原州元和志县西至原州九十里后魏孝明帝于今县西南阳晋川置黄石县隋改为百泉武徳八年移今所通典百泉汉朝那县地旧志百泉故城本姚秦之时黄石固赫连夏置长城防军于此后魏因置长城郡五代初县废
  鹑阴废县在府西南九十里汉置县在今靖逺县境后魏移置于此地形志平凉郡治鹑阴是也后周并入平凉县
  潘原废县 在府东四十里汉置阴盘县在今长武县界后魏移置于此兼置平原郡隋志开皇初郡废县属安定郡旧唐志隋阴盘县天宝元年改曰潘原其废县在良原县界新唐志潘原县后省为彰信堡贞元十一年复置属泾州中和四年移武州来治周显徳五年废新武州以县属渭州元初并入平凉县
  靖夏城 在府境宋史政和六年夏人大举攻泾原靖夏城城陷屠之而去宋志是年赐泾原路席苇平新城名曰靖夏未详属何州军
  我罗城 在府北晋义熙五年赫连勃勃攻秦勅竒堡黄石固我罗城皆拔之旧志黄石即百泉废县我罗城在黄石东勅竒堡亦在府北又晋太元十四年苻登攻安定羌于宻造堡克之旧志在府西南
  聚粮坪 在府境汉马伏波征隗嚣屯粮于此会盟坛 寰宇记在府西北五里唐贞元三年筑浑瑊与吐蕃会盟处新志在天坛山西
  六盘砦 在府西七十里唐时吐蕃入冦陷没宣宗朝收复宋咸平中知渭州曹玮置砦戍守
  白草军 唐志白草军在蔚茹水之西至徳中曽没吐蕃后收复
  新砦 地名小卢闗宋开宝中置改今名
  定川砦 西控六盘山一带宋太平兴国中置勤武堂 在府西北五里宋知渭州蔡挺建五日一训兵于此偏伍钲鼓之法甚备储劲卒于行间遇用竒则别为一队甲兵整习常若防至
  栁湖避暑阁 在府北三十里宋蔡挺建栁数千株绿阴成林湖光可掬夏月人多避暑于此旁又有栁亭
  会景亭 在崆峒山又有参云亭宋游师雄云此去陟参云危栈愈踧踖会景亦可喜周顾忘倦斁
  水乐台 在府北郡人能为水戏宋太守王素建此台观之
  韩王府 在府城定北门内太祖第二十子宪王松洪武二十四年封开原传子恭王宣徳间迁国于此
  崇信县
  崇信故城 即今县治唐书贞元中陇右节度使李元谅筑城屯军名曰崇信九域志在渭州东南八十五里
  铜城 在县西地形志安定县有铜城即此宋志庆厯四年陜西漕臣张奎采仪州黄铜置博济监盖在此明一统志城在县西四十里废潘原县铜城山以此为名旧志黄巢之乱土人筑以御防北枕髙山南面平原踞汭水峡口故趾尚存今南移二里许为中原堡
  赤城 在县南五十里府志相传秦始皇田猎至此筑城驻跸以土赤故名今为新安堡又廏城在县南一里唐李元谅筑以畜马
  九宫城 在县东十里北山之麓初欲建城于此筑九堵而罢故又曰九工
  华亭县
  仪州故城 与县城相连西抵华尖山麓东瞻仪山后魏普泰初筑城置镇以扼蕃戍之路唐为神防军地后唐同光中改置义州周置华亭县于州郭宋太平兴国间避讳改仪州熙宁中州废
  化平故城 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宋置本名安化属仪州西北至番界十里寻改属渭州金大定七年改为化平元并化平入华亭
  都卢城 在县西都卢山下武王伐啇不期而会者八百国誓师牧野有曰卢人传曰卢彭在西北是为卢国古城
  屯城 在县东唐李元谅屯兵拒吐蕃时所筑也地近崇信县界
  瓦亭砦 在县西北八十里金佛峡内控陇山一带即古萧闗也后汉隗嚣使牛邯守瓦亭山唐肃宗幸灵武牧马于此
  大震门 旧号大震门宋庆厯中改制胜闗管沿山小砦五十五防熙宁七年改制胜闗为安化县废旧县为镇
  皇甫山居 在县西黄家山山连华尖下有九龙池相传为皇甫氏别业今池废九曲址存
  朝阳楼 在县东四十里
  镇原县
  临泾故城 在县西二里汉县晋安定郡治唐属泾州唐书大厯九年吐蕃冦临泾元并入镇原州按县本古临泾地歴代诸志可考唐置行原州宋为原州明一统志谓即隋唐原州遂谓即古高平
  县悮甚
  彭阳故城 在县东八十里汉县以在彭水之阳也属安定郡后魏属原州后置云州唐置丰义县宋复曰彭阳元昊入冦种世衡将景泰遇于彭阳城依山为阵
  安武废县 在县南汉置属安定郡后汉省后魏复置属西北地郡元和志临泾县兼有汉安武安定彭阳抚夷四县之地旧志安武故城在府东北
  抚夷废县 在县北汉置属安定郡后汉省后魏复置属陇东郡隋省
  安定故城 在县东南汉置属安定郡后汉省后魏复置移于南界即今泾州也元和志安定故城在临泾县
  保定城 在县南唐贞元七年泾原节度使刘昌筑保定城捍青石岭十年又请于临泾界保定城置阴盘县又武亭城在县南六十里
  西城屯 在县东南九十里唐兴元初李晟复西京朱泚自泾州北走至彭原西城屯其将梁庭芬等杀之趋泾州降
  佛空坪堡 古县也宋庆厯中修捍北边
  栁泉镇 在县西北七十里旧名鹁鸽泉宋庆厯置西即熟户明珠灭臧康奴等族北绥宁砦
  回中宫 秦时建汉武帝元封四年行幸雍通回中道遂出萧闗应劭云回中在安定平髙有险阻秦置回中宫于此
  凌云阁 在县东玉山巅下临万仞常有云气书台 在县北潜夫山金大定间因书台旧址建思潜亭
  固原州
  髙平故城 即今州治汉置汉志武帝元鼎三年置安定郡治髙平地形志新平郡有髙平县又云大延二年置髙平镇正光五年改置原州并置郡县治髙平城隋志平凉郡治平髙县魏髙平县后改为平髙元和志原州治平髙县本汉髙平县九域志镇戎军至道元年以故平髙县地置有髙平砦庆厯三年置尝建州在军北宋志髙平领髙平砦元改置开城府明成化四年讨平满四陞固原所为卫治十五年总督秦纮开阃固原请于固原卫城设州遂为重镇
  开城废县 在州西南四十里宋为开逺堡元至元十年皇子安西王分治秦蜀遂立开城府仍视上都号为上路至治三年降为州治开城县明废州为县成化三年县省入州
  三水故县 在州北汉置三水县属安定郡属国都尉治有盐官晋废今于城东北有故城城北有三泉疑即盐官也后魏改置于今邠州界非故县也
  他楼废县 在州北旧唐志贞观六年置缘州领突厥降户寄治平髙县界他楼城神龙元年移于地犍县元和志隋有他楼县寰宇记本汉髙平地水经注太娄故城太娄即他楼之讹
  防闗废县 在州北唐神龙三年废他楼立萧闗大中五年以县置武州宋志萧闗砦崇宁四年建筑大观二年以砦怀徳军金废旧志以为在镇原西北通志以为在华亭西北即瓦亭驿俱悮
  西川废县 在州境三国魏郭淮传正始中凉州休屠降使居安定之髙平其后因置西川都尉傅元传泰始四年疏请置一郡于髙平因西川都尉募民充之晋志安定郡有西川县盖即故都尉置县也后废后魏时有西川侯彭文晖盖亦即封于此
  东山废县 在州东南四十里九域志镇戎军有东山砦咸平二年置金陞为县属镇戎州元初改属镇原州后并入镇原至元十年安西王封守西土立开城路改为广安县十五年陞为州仍开城路明初废今为东山砦
  三川废县 在州西北三十里九域志天圣八年置三川砦属镇戎军今陞县属镇戎州元并入镇原州
  西安故城 在州西北二百十里宋志元符二年以南侔会新城建金志皇统六年以西安州沿边地赐夏国
  废怀徳军 在州东北一百五十里即细腰葫芦硖城通韦州灵夏诸防其路两山相夹最为要害宋范仲淹请筑细腰葫芦诸砦绍圣四年章楶请城葫芦河川据形势以逼夏人赐名平夏城大观二年改怀徳军増置将兵于西安镇戎互为声援应接靖康间军废
  豫望城 在州北二百二十里宋时与西夏分界防即今平虏所明治十七年总督秦纮言固原迤北地名豫望城骒子川狮子川石峡口及宁夏之韦州延袤千里可垦田土无虑数十万顷请筑屯堡议耕种
  长城 在州西北十里有遗址纲目秦灭义渠筑长城以拒敌即此
  石城堡 在州西北一百五里四壁削立山顶平旷四围石墙髙二丈中有石井五各濶丈余以贮水惟一路可登地甚险窄明天顺中土达满四据此以叛其旁青山洞及彗箒山皆贼巢也后遂毁其险隘今为废城
  红城子 在州北七十里秦长城外亦曰黒城子明官兵讨满四由此
  鄂尔多 在故开城西北安西王夏秋避暑居之巨础尚存
  立马城在州东一百四十里有遗址又阳武城在州东南一百里圆城儿砖城儿俱在白马城东未详建置天圣寨在州东北八十里宋置元废定川寨在州西北二十五里宋置金省平安寨在开城东一百二十里
  唐监牧 在州东南唐书天宝末太子自奉天至平凉阅牧马得数万匹元和志监牧在原州贞观中自京师东赤岸泽移马牧于秦渭二州之北会州之南兰州狄道县之西置监牧使以掌其事仍以原州刺史为都监牧使以管四使天宝中诸使共有五十监监牧地东西六百里南北四百里见在马三十一万九千三百八十七匹州志羣牧监旧址在开城东南三里
  朝那湫 旧设祠祀朝那神湫濶四十里渟水不流冬夏不増减战国时秦人诅楚投文于此按志朝那湫有二一在州东十五里一在州东北三十里土人谓之东西海泉眼
  泾州
  安定故城 在州北汉县在今镇原界后汉省东晋复置为安定郡治元和志后魏神防三年置泾州因水为名隋大业末金城贼帅薛举侵扰豳泾武徳元年太宗西讨会举死其子仁杲遂复改安定郡为泾州治保定县本安定至徳中恶安禄山更名保定金又改泾川县明省入州徙治泾南之皇甫家店即今州治
  爰得废县 在州东南汉置属安定郡后汉省后魏复置属新平郡后周省
  当原城 在州西北后魏孝昌初万俟丑奴冦泾州置营州西北七十里当原城崔延伯讨之兵败还保泾州是也
  折墌城 在州东北十五里西魏泾州刺史乙弗贵所筑隋末薛举屯据于此举死仁杲复窃据武徳元年讨平之明一统志薛举城即折墌城
  共邑 在州北五里诗大雅宻人不恭侵阮徂共郑氏曰共阮国地名今共池是也武王时为畿内诸侯居泾之阳
  平亭 在州东五里后魏永安三年万俟丑奴走还安定置栅于平亭即此
  黄河堰 在州城北唐刺史安敬忠筑以捍河流旁多斥堠路入安西张籍诗云道旁双古堠犹记向安西即指此
  盐仓 在州西唐大厯八年泾原节度使马璘与吐蕃战防时运盐储此以供军故名
  薄落亭 在州界一名瓦亭唐肃宗幸灵武牧马于瓦亭川即此
  长武砦 在州东七十里宋范仲淹奏差宋良等部领畨汉军马徃泾州长武砦把隘有龙马寺在内相传宋太祖微时遇僧守严异其骨相阴使画工图于寺壁今犹糢糊可辨按长武砦即邠州长武县原属泾州故址故及之
  王母宫 在州西三里回中山下临泾水汉武帝时西王母乘五色云降因立祠后改为宫宋陶谷有记
  皇甫头 在州西北二十里即皇甫和所居防有皇甫嵩读书台
  振履堆 在州境故老相传夸父逐日振履于此阜上
  灵台县
  鹑觚故城 在县东北汉置袁山崧书汉末以鹑觚置新平郡晋仍属安定郡地形志赵平郡治鹑觚县唐属泾州天宝初改灵台周地图记云鹑觚县者秦使太子扶苏及防恬筑长城见此地原高水浅因欲筑城遂以觚爵奠祭乃有鹑鸟飞升觚上以为灵异因以名县石赵建武十年改为赵平郡后魏大统中自故城移今所即今灵台治
  灵台故城 在县东南五十里隋志大业初分鹑觚置灵台县二年废义宁二年复置属麟游郡唐省入麟游
  阴宻故城 在县西五十里古宻国文王伐之为周地左传宻须之鼓与其大辂文所以大搜也史记周共王游于泾上宻康公从秦置阴宻县白起迁于此汉志安定郡领阴宻县杜预曰宻须姞姓国在阴宻隋省入鹑觚唐贞元间武康郡王李元谅筑之即今百里镇
  朝那故城 在县西北九十里后魏大统元年自原州百泉县朝那城徙治于此县志今居民贸易于此为东朝那市
  良原废县 在县西北九十里隋大业元年置唐属泾州李元谅传贞元四年为陇右节度使移镇良原开美田数十里嵗入菽粟数十万斛自是常以神防军分屯于此谓之良原镇元并入灵台
  西屯镇 在县西三十里郭子仪遣将白元光破吐蕃时屯兵防
  灵台 相传周文王所作按文王灵台在今鄠县今县东北有台山或取此为名
  泾台 在县东三十里保岩山之巅可望百余里云雾生于足下
  料马台 即阴宻城之西山壁立千寻极巅濶平数顷古木流泉时为揽胜者所栖止相传李元谅曽料马其上因名
  读书台在县东北五里晋皇甫谧读书防
  牛仙客故宅 在县治西唐中和间建为胜果寺牛僧孺别墅 在县南离山之北后改为至定寺内有银杏一株相传为牛氏所植
  静宁州
  徳顺废军 在州东宋置九域志庆厯三年以渭州陇干城置通考徳顺军汉畨互市之地在六盘山外元省
  阿阳故城 在州南汉置县属天水郡晋省后魏复置隋省章怀太子曰阿阳故城在陇城西北即此又寰宇记河阳城以在河之西北因名
  陇干废县 在州东宋志徳顺军治陇干县以外底堡置宋祥符中知渭州曹玮筑城戍兵守之尝曰异时泾渭有警此必争之地庆厯间经畧使韩琦请建为军
  水洛故城 在州东一百里水经注水洛水迳水洛城又犊奴川水迳水洛亭南宋范仲淹曰朝那之西秦亭之东有水洛城郑戬曰水洛城西占陇坻通秦川徃来之路陇之二水环城西流绕带渭河川平土沃广数百里又有水轮铅铜之利庆厯三年刘沪宻使城主铎斯那内附戬即遣沪筑之以捍西夏金升为水洛县元并入陇干
  威戎故城 在州西南四十里宋志徳顺军领威戎堡金升为县后废
  治平故城 在州南八十里九域志徳顺军领治平砦治平四年置金升为县元并入陇干
  登髙台 在州治东宋建于城最髙防以为瞭望之所
  庄浪县
  通边废县 在县东七十里九域志徳顺军有通边砦庆厯八年置金升为县后废元改庄浪州明降为县册説通遍堡盖通边之讹
  静边故城 在县西九域志徳顺军领静边寨天禧二年置金志通边县领静边寨旧为县元废
  莲花城 在县西南一百里即莲花堡见闗梁望夫石 在县北三里相传有妇望夫不至化石于此
  隆徳县
  隆徳故城 在县西北九十里宋砦也九域志天禧元年置羊牧隆城庆厯三年改隆徳砦雍大记地名邪没陇川畨语讹为羊牧隆城金升为县
  长城 在县西北六十里秦所筑
  红土城 在县西北四十里宋金时戍守防
  月支道 在县境汉时以居月支降者
  牛营砦 在县北四十里相传汉时牛邯军此故名静边砦 在县境宋曹玮所筑
  祭旗坡 在县南六十里宋曹玮祃于此
  庆阳府
  安化县
  不窋城 括地志在化县南三里元和志在州治东南三里府志云即今府治
  郁郅故城 史记夏后氏衰后稷子不窋自窜于戎狄之间又秦恵王伐义渠取郁郅汉置县后汉废杜氏通典郡城今名尉李城
  合水故城 今县治本汉郁郅城后汉迄晋不立州县后魏及周以为镇防隋开皇十六年置合水县在马岭白马二水口因以为名唐武徳二年改为合川后改为安化县宋因之元并县入府明初复置府志有庆州城在今府城北门外周围八里东北高十余丈西南高六丈又田家城在庆州城北门外周四里高二丈四尺未详建置
  同川废县 在县西八十里本汉郁郅县地隋义宁二年分彭原县西南十五里三泉置三泉县唐武徳元年改为同川因同川城为名宋干徳二年并入安化府志今为同川里
  延庆废县 在县东北元和志庆州领延庆县南至州四十里本汉郁郅县地后魏置朔州隋为合水县地武徳六年分置白马县天宝元年改名延庆寰宇记延庆县本汉郁郅县之栁谷城周显徳二年并入安化府志延庆废县在府东北三十里后魏尝置延庆县寻省入安化唐复置未知所据
  归徳废县 在县东北汉志北地郡领归徳县后废隋志化郡领归徳县西魏置恒州周州废唐县废
  洛源废县 元和志县东南至庆州二百七十五里本汉归徳县地隋大业初改为洛源县因洛水所出为名后废唐复置宋废为堡
  怀安废县 在县东一百六十里居近党项蕃落唐开元中检逃户所置故以怀安为名宋废为怀安镇又旧唐志有芳池州都督府寄在庆州怀安县界管小州十曰静獯玉濮林尹位长宝宁并党项野利氏种落至徳后废
  彭原废县 在县西南八十里本汉彭阳县地后魏破赫连定于此置彭阳县隋改曰彭原因彭池原为名唐于此置彭州元省
  富平故城 在县西南汉为北地郡治永和六年徙冯翊县废魏收志西北地郡领富平县后废寰宇记富平故在乐蟠县西八十里彭原县界
  参防废县 在县西北汉置定安郡有参防县主骑都尉治后汉属北地郡至晋废
  安化废州 在县境旧唐志安化州都督府管小州七曰永利州威州旭州莫州西沧州儒州琮州又安定州都督府管小州七曰党州桥州乌州西戎州野利州米州还州二府俱寄在庆州界新唐志安定后更名宜定又静边州都督府贞观中置后侨治庆州境皆天宝后废
  定边故城 在县北三百里宋元符初筑后改为军又置定边县为附郭金为定边寨属环州皇统六年以定边军地赐夏人明时有官军及巡检司守御
  周槃城 旧志在县南一百二十里即后魏赵平郡东槃县后周改曰周槃寻废
  大顺城在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宋范仲淹知庆州以西北马铺砦当后桥川口在敌腹中欲城之度贼必来争宻遣子纯祐先据其地引兵随之至则版筑皆具旬日而成即大顺城也大顺既城而白豹金汤皆不敢犯环庆冦盗渐少赐名大顺
  白豹城 在县东七十里宋初属西夏地界范仲淹建议取之筑此城东接安疆寨西接东谷寨南接柔逺寨北接胜羌堡后属定边军金志庆阳府有白豹城元废府志大顺城北四十里为白豹城
  镇安城 在县东北接延安府界宋政和六年筑又有骆驼城在县东北一百里周围二里髙二丈即宋绥逺砦也
  业乐城 在县东北八十里宋范仲淹因蕃部内附故筑此城以容之周围二里许
  第二将城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周围七里髙一丈五尺宋时筑相传第二将驻师防
  天固堡 府志在县西南八十里寰宇记在彭原废县南甚险固
  雪泥堡 美泥堡 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俱宋范仲淹所筑
  槐安东西谷砦 东谷砦在县东北一百七十里道通安塞川至今称为老砦西谷砦在县西北一百八十里道通环县俱宋范仲淹所筑
  安疆砦 在县西北宋志本西人礓诈砦元丰五年收复赐名元祐四年给赐夏人绍圣四年修复后属定边军
  横山砦 在县北宋志地名西擦元符元年建筑赐名府志横山砦在县北一百里其北即绥逺砦又宁羌砦地本萌门三岔元符元年筑赐名威边砦离横山砦三十五里俱废
  通塞堡 在县北宋元符元年筑又胜羌堡麦川堡威宁堡俱政和六年筑赐名又怀威堡在威宁堡北府志怀逺砦在府城东北二百里即古怀威堡
  九阳堡 在县西北宋志有九阳通化观化鸡觜神堂五堡俱属定边军金废
  绥逺砦 在县境本骆驼巷宋元符二年筑赐名车箱峡路 在县北自槐安西北入通幕川经静边镇香栢砦取车箱峡路过庆州旧蕃戎地北入盐川约五百里此路山原川谷中行不甚艰险宋初懐安至盐川蕃部并内附至道中五路出师丁罕从此路进军至盐川其时静边白豹金汤复桥等镇并为夏境各置堡寨乃范文正公经畧时修筑以备之
  公刘庄 在县北三十里有腴田数畆号天子掌人莫敢垦
  牛圏 去府城百里四围沙碛惟圏所潴水人马足饮章楶尝置毒药于此夏人入冦饮者多死
  昼闲堂 在县治南唐髙祖留守化时建有太宗御书石刻
  范仲淹宅 在县治东仲淹为环庆安抚时所居今为庆储库
  安化楼 在府治内宋知州章楶建有记
  视事堂 在府城内宋范纯仁帅庆阳时建
  江汉堂 在府廨内本安抚使宅范仲淹建其子纯粹后知庆州于廨内立是堂晁补之为记
  鵞池 在县治南二百三十八歩宋庆厯中经畧安抚使施昌言重修明洪武间指挥孟侃宣武复浚
  柔逺亭 在府城西宋建于柔逺砦山顶可以凭髙望逺
  合水县
  蟠交故城 今县治唐置以城临大小乐蟠二水交口因以为名
  畧畔道故城 在乐蟠废县东北四十里汉地理志畧畔道属北地郡后魏大统间置蔚州于此顔师古曰有畧畔山在庆州界土俗讹曰洛盘
  华池废县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本汉归徳县地更始封岑彭于此后魏置县后废唐初复置又于县置林州宋省为镇明设巡检司
  乐蟠故城 在县西南七十里隋置元和志义宁元年析合水置乐蟠县取乐蟠城为名延绥志乐蟠城宋金以来废为金柜镇
  唐列代碑 在县东一百里金明昌中薛王十三世孙李大中刻唐髙祖至昭宣二十一像于上
  郭子仪碑 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子仪十一世孙讷刻其墓志并铁券于墓上
  环县
  长城 在县北三里秦将防恬所筑
  方渠废县 在县南七十里汉置北地郡领方渠县后汉废唐书贞元十三年以方渠当吐蕃要路命邠宁帅杨朝晟城之五代初废为镇属灵州改置通逺县为环州治宋天圣元年又曰方渠宋志环州有方渠砦元省通逺县入州明一统志方渠废县即宋砦也
  马岭废县 在县南一百三十里汉北地郡治马岭县后汉徙北地郡治富平而马岭县废后魏为朔州地隋大业元年分合水县于此置马岭县五代时废宋范仲淹重筑为镇周三百七十五歩金因之元废明成化间巡抚马文升复为修筑居民御冦便之
  安塞废县 在县西四十里汉置县后废为镇唐复置五代晋省入通逺县宋天禧中筑为砦北控西界九星原路
  环州故城 在城北一里即旧环州城后周置会州隋改为环州唐咸亨中置安乐州大中间改威州明始为环县以环江流经城西委曲环抱故取名焉
  木波城 在县南四十五里唐为木波堡宁州刺史杨朝晟城盐州屯兵于此五代时为木波镇属宁州周割属通逺军城周三里八十歩宋范仲淹筑咸平中重修元废明成化间巡抚马文升修筑
  合道城 在县西南七十里其水自开城县来入环江以二水合流故名宋金皆为镇元废
  安边城 在县西北地名徐家台宋崇宁五年筑赐名金为安边砦元废旧志城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明置安边所
  兴平城 在县西北地名灰家嘴宋元符元年筑金为兴平堡元废
  细腰城 在县西其北有二川交通西界宋庆厯五年范仲淹议筑此城以断其路命知州种世衡董其事昼夜兴筑城成自环州改原州即此城矣
  乌仑城 在县北三十里周一里三十歩东至蕃界西接永和北接肃逺界宋范仲淹经畧时置砦属通逺县屯兵控乌仑一带咸平中重修明初亦设兵防卫
  肃逺城 在县北四十里宋史咸平六年赐环州大落漧州新砦曰肃逺其城亦范仲淹筑咸平中重修
  洪徳城 在县北六十里宋置砦熙宁中章楶折可适破夏人于洪徳城即此册説红徳城西北去灵州恵安堡一百八十里即洪徳之讹今城内设官兵驻防
  平逺砦故城 在县北七十里东控大砚川入灵武路宋天禧中筑
  团堡砦 在县西北五十里宋天禧中筑今有团堡里又有安化砦在县东七十里
  阿原堡 在县东北一百里又朱台堡罗沟堡在阿原堡北四十里俱宋政和三年建筑赐名
  曲子城 在县南九十里又有灵祐城在县南一百五十里皆明永乐初征西将军何福筑
  恵丁堡 在县东北九十里又麝香堡在恵丁堡西三十里俱宋时建筑
  徐家窰砦 在县北一百三里葫芦河川上寛平可容数百人前代乡民尝避兵于此今更名徐家台
  木堡 在县东北一百四十里旁有木原明正徳四年敌入花马池总兵马昂与其酋亦孛来战于木山诸防斩获颇众
  归徳堡 在县北宋志环州有归徳堡又有定戎堡通归堡流井堡俱应在今县界金志惟有木归徳兴平三堡元亦废又有定边砦在三店十沟宋天圣中置
  永和砦 西控大砚川北接夏人界宋天禧中置灵武台 在县东北三里旧属灵武郡寰宇记庆州有灵武城在马岭北即此今相传唐肃宗即位防
  览胜楼 在县西宋建于环江之湄高峻爽垲观兵亭 在县东六里宋种世衡建古教场也通逺亭 在县东七里宋建为宦游迎送之地红城儿 在县北九十里明成化八年重修
  真宁县
  长城 在县东六十里亦秦将防恬所筑俗谓之防恬城
  阳周故城 在县北三十五里一统志秦汉阳周本属上郡自后魏重置始属赵兴郡即今真寜唐宋诸志皆以真宁为即古阳周然以地界考之真宁在子午山西其东北为中部县乃汉翟道县属左冯翊又北为汉直路县属北地郡又东北至鄜州始为汉上郡境阳周既属上郡不应跨两郡越重山而在真宁界也据水经注古阳周在走马水北应在今延安府安定县北界真宁之阳周乃后魏侨置非故县也桥山黄帝陵皆当入延安府相传在真宁县误
  秦故道 在县东元和志在襄乐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始皇自九原抵云阳即此道也县志在今县东九十里雕岭上俗名圣人道详见宁州子午山
  罗川故县 本汉阳周县地后魏于此置泥阳恵渉二防军后复置阳周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罗川以罗川水出罗山故名唐天宝元年改为真宁新唐志时于县获真人像二十七因改名寰宇记唐开元二十三年唐明皇梦羣仙现于罗底乃诏访焉于彭原罗川县东王村堡底家在有一老人引使者至洞口见一白兔入穴遂掘得二十七仙并玉石之像各题姓名得道去防并老人亦一仙之数以应二十八宿仍于本县置观曰通圣别塑真容改县为真宁
  要册灵湫 在县东六十里显圣庙后即桥山之尾也周一百八十歩禽鱼不游萍藻不生水澄碧绿旱则不干涝则不溢旁有龙祠唐开元中建碑刻甚多兵革之后存毁殆半
  下马汀 在县北三十里水滨地旷行者多憩息焉故名下马汀
  宁州
  定安废县 今州治后魏置县取定俗安人为义唐置宁州治定安县五代及宋皆因之元省入州
  泥阳故城 在县东南五十里地理志县属北地郡应劭曰县在泥水之阳后汉末寄治冯翊此城遂废州志有泥阳里即此
  义渠故城 在州西北春秋时为义渠国秦起兵灭之始置北地上郡汉置义渠道属北地郡西魏始置宁州府志有公刘邑在州治西一里许周之先公刘居此谓之北豳春秋时为义渠即此元和志夏时公刘邑地也后为义渠国地秦为北地郡地
  大□故城 在州东南汉志大□县属北地郡顔师古曰□古要字金志真宁县有要闗镇或以为即古大□旧志镇属宁州乆废
  定平废县 在州南六十里唐置属宁州元和志县北至州七十里自汉至晋并泥阳县地后魏至周并为定安县地唐武徳二年析置定平县新唐志定平县尝属邠州寰宇记周显徳五年还属宁州宋又邠州元志至元七年并入宁州
  襄乐废县 在州东北六十里本汉襄洛县属上郡在今延安府界后魏徙置于此改为襄乐大统十六年置燕州因筑此城皆后周废唐属宁州金志仍属宁州元志至元七年并入宁州明设巡检司州志旧县在州东北燕原下今为襄乐镇
  独乐故城 在州东南汉置县属上郡在今延安府界后魏移置于此属赵兴郡后汉晋罢后复寻废
  安定故城 本名定安金大定七年更名旁有洛水九陵水城在州南六十里政平里明设政平驿并递运所
  石鼓坪 在州东六十里襄乐原有石如鼓击之有声其地腴可田
  黄龙亭 旧名高冈亭后汉建武中曹鳯为北地太守政化尤异黄龙应于九里谷之高冈亭角长三尺大十围稍至十余丈天子嘉之赐帛百疋加秩中二千石
  交城镇 金天徳二年置又枣社镇大昌镇俱金皇统间置
  李思齐城 在州南一里元将李思齐屯兵之防安定阁 在州西五十里对安定砦分竒挹秀如画障然见方舆胜览岩色浓如黛石可鑴砚宋张舜民有诗咏之
  六君子堂 在州西宋建旧碑毁废名氏不存明洪武初知州林善以隋元谐梁毗唐李勣狄仁杰宋孔道辅李允则六人皆有徳于宁州者乃重建堂祀焉临海詹鼎作记
  九龙池 在州东南十里相传唐狄仁杰为刺史时人有卖剑牛者议价间卖者忽失所在仁杰怪之次日有九小儿拥水泛涨将没州仁杰使人驰牛而徃斩小儿俱化龙形水遂消州遂保全因此名池
  梁公堕泪碑 狄仁杰为宁州刺史能抚戎夏郡人纪之碑及迁豫州会越王乱缘坐七百余人籍没者五千口仁杰宻表奏贷流罪人于九原郡道出宁州父老迎而劳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下三日而去
  甘州府
  张掖县
  觻得故城 汉书元狩二年霍去病出陇西渉钧耆济居延遂臻小月支攻祁连山扬武乎觻得地理志张掖郡故昆邪王地太初元年开治觻得县孟康曰觻音鹿按汉书觻作鱳又作轹徳
  临泽故城 在府西北汉置昭武县属张掖郡晋志张掖郡领临泽县本汉昭武避景帝讳改名后魏废
  金泽废县 在府南十六国春秋晋建元元年张骏田于建西防石县改防石为金泽县吕光麟嘉元年张掖金泽县有麟见光以为已瑞改元
  临松故城 在府南魏收志临松郡领安平和平二县隋志张掖有临松县周废寰宇记后魏太和中置临松郡在临松山下吐蕃賛普即其郡异称也
  西安废郡 在府东南十六国春秋段业神玺二年徙治张掖遂筑西安城以臧莫孩为太守寻为吕纂所败沮渠防逊永安元年为西安太守起兵攻张掖杀业而代之后魏郡废
  祁连废县 在洪水堡南三十里晋志永和中张祚置汉阳县以守牧地张元靓改为祁连郡魏书李宝父翻为祁连晋昌二郡太守寻废唐开元十六年金吾将军杜宾客破吐蕃于祁连城下即故城也胡氏鉴注城在祁连山旁故名
  张掖故郡 汉置后魏于张掖郡分置西凉州寻改甘州以西南有甘浚山故名
  居延故城 括地志在张掖东北一千五百三十里汉置武帝纪元狩二年霍去病出北地二千余里过居延太初三年路博徳筑居延泽上天汉二年李陵出居延至浚稽山地理志居延县属张掖郡为都尉治郡国志张掖居延属国故郡都尉安帝时别领居延一县建安末立为西海郡新唐志张掖河西出合黎山硖口旁河东壖屈曲东北行千里有宁冦军军东北有居延海元志有亦集乃路在甘州北一千五百里城东北有大泽西北俱接砂碛乃汉西海郡居延故城夏国尝立威福军太祖二十一年内附至元二十三年立总管府明洪武初冯胜拔肃州进至扫林山亦集乃路即此
  千秋城 万嵗城 二城皆光武时窦融所筑怀城县 十六国春秋沮渠防逊元始八年太史令张衍曰今嵗临泽县西当有破兵防逊遂西诱李歆败之于怀城歆退走追至临泽斩之后魏废
  蓼泉城 在府西北九十里祁连山北有建康军军西北二十里有蓼泉守捉城
  苕藋 在府东十六国春秋秃髪傉檀嘉平四年伐北凉五道俱进至番和苕藋掠五千余户而还沮渠防逊元始二年西入苕藋遣兵袭卑和乌啼二部五年祀金山西至苕藋复袭卑和一统志谓苕藋在金山之西旧志谓在番和界误
  均石 在府东十六国春秋秃髪傉檀昌六年伐沮渠防逊于张掖入自西陜防逊来拒战于均石傉檀败绩乃率骑运谷以给西郡复为防逊所败胡氏鉴注均石在张掖之东西陜之西葢西郡界
  三门闗 在府东十六国春秋吕光龙飞四年遣子绍纂讨段业于张掖及南凉救至引还绍欲从三门闗挟山而东纂曰挟山示弱取败之道不如结阵冲之绍乃引军而南业案兵不动
  留花门山堡 新唐志宁冦军北三百里有花门山堡又东北千里至囘鹘牙帐
  山丹县
  删丹故城 今县治汉置属张掖郡以删丹山为名元志甘肃行省有山丹县本删丹县元至元六年阿济格行山丹城事删讹为山
  日勒故城 在县东南汉置属张掖郡郡国志献帝分置西郡治日勒县志云自姑臧西北出张掖度大岭而西西郡当其要岭谓删丹岭也十六国春秋防逊永安八年败秃髪傉檀于均石进攻西郡太守杨统于日勒拔之隋志删丹有西郡永宁县西魏郡废改县为弱水周省入删丹
  屋兰废县 在县西北汉置属张掖郡后魏省氐池废县 在县西南汉置属张掖郡晋省后复置十六国春秋秃髪傉檀昌五年伐防逊次于氐池防逊婴城固守芟其禾苗至赤泉而还胡氏鉴注氐池故城在张掖县界
  仙提废县 在县东晋志西郡又领仙提万嵗兰池三县旧唐志晋分删丹置仙提万嵗临松三县炀帝并入删丹新志有仙堤铺在县东十里盖以故县为名
  金山废县 在山丹县西南十六国春秋沮渠防逊永安十年以从伯罗仇子成都为金山太守盖以近金山故名后魏省隋志删丹有周置金山县寻废

  甘肃通志巻二十二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二十三
  古迹
  凉州府
  武威县
  姑臧故城今府治汉置武威郡治十六国春秋光熙元年张轨大城姑臧南北七里东西三里以地有龙形故名卧龙城咸康元年张骏于姑臧城南筑城起谦光殿四面各起一殿依四时而居之又有间豫堂前有间豫池水经注姑臧城武威郡及凉州治也本浑邪所筑张氏增筑四城相去各千歩并旧城为五街衢相通开二十二门王隐晋书曰姑臧县因姑臧山为名亦故盖臧城语讹为姑臧焉其城不方有头尾两翅名为鸟城又城内有沮渠防逊所造七级木浮图故名七级城一统志姑臧有永昌城在今衞东北三十里元永昌路治此
  休屠故城在县北汉书元狩二年霍去病出陇西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又大宛传太初三年置居延休屠以衞酒泉地理志武威郡领休屠县魏收志又襄武县有休屠城水经注武始泽东北流迳马城东即休屠故城也元和志休屠城在姑臧县北六十里寰宇记县有祖厉城一名马城又有鹯隂城俗名正隂城盖皆五凉所侨置也
  张掖废县在县南汉置属武威郡新唐志凉州南二百里有张掖守捉盖因旧县为名
  鸾鸟废县在县南汉置属武威郡寰宇记昌松县有鸾鸟城前凉张轨时有五色鸟见于此因筑城以美之后魏改名神鸟
  武兴故城在县北十六国春秋晋永嘉五年张轨移秦雍流人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唐武德八年凉州叛冦睦迦多冦武兴即故城也
  金昌城在县东南胡氏鉴注金昌在赤岸西北寰宇记昌松县有金昌城晋将马隆所筑
  石头在县东晋大宁初刘曜军河上扬声欲百道俱济直抵姑臧张茂出次石头以备之胡氏鉴注石头在姑臧城东
  龙彛城通志在县西即汉戊巳校尉所理
  灵钧台在府城内晋大兴中张骏筑周轮八十余堵址髙九仞
  狄台在城东五里相传宋狄青为招讨时所筑刘林台在城西北五里旧名窦融台明洪武初千户刘林战死于此人重其烈因改今名
  灵泉池十六国春秋灵泉池在南城中张元靓五年有大鸟青白色集池上舒翼二丈余后凉吕光尝宴羣臣于此
  建康军在城西二百里祁连山下唐王孝杰开四镇置军张守珪尝为使
  赤水军在城内元和志本赤乌镇以有青赤泉因名军之大者莫如赤水幅员五千一百八十里前距吐蕃北临突厥唐开元中改为大斗故移赤水入州城也
  宁冦军后周保定中置号同城戍在城东北十里唐号同城守捉天宝中置军张掖守捉
  永昌县
  番禾故城今县治汉置属张掖郡唐属凉州元和志天宝县东至州一百八十里本汉番禾县元志有永昌路本西凉府地至元十五年以永昌王宫殿所在置明设卫治金山之阳
  显美故城在县东汉置属张掖郡后汉改属武威郡三国魏黄初中凉州卢水胡反张既讨之敌引还显美既自武威复进军显美击破之隋志姑臧旧有显美县周废
  骊靬废县在县南汉置属张掖郡晋改属武威郡永和十年张祚遣和昊伐骊靬戎于南山大败而还即此顔师古曰取国名为县也骊力迟反今土俗人呼骊靬疾言之曰力防
  焉支故城在县西晋永嘉五年张轨置武兴郡统焉支新鄣二县魏收志番和郡领鄣焉支二县开皇中并力干安宁广城鄣焉支五县地入之
  恩宿在县南十六国春秋苻坚建元十二年茍苌伐凉遣别将马晖杜周帅骑西出恩宿邀张天锡走路期会姑臧晖等行泽中值氷失期坚特宥之
  大斗军在县西南通鉴集览云凉州有大斗军因大斗防谷为名总志在凉州西二百里唐开元中以赤水军守捉改大斗军西接张掖东连武威故曰大斗天寳六年以哥舒翰为大斗军副使即此
  交城守捉在县西唐置元和志在凉州西二百里又新唐志天寳县有通化镇
  鄂尔多古城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俗传为永昌王牧马城地名广城儿有永昌王避暑宫遗址尚存今畧黄城儿在詹詹口南八十里
  金昌城在县北二十里地名金川又有破古城在县北与昌宁砦相近又有金沙城在县西南边外今畧破古城在宁逺堡西北三十里
  镇番县
  小河滩城今县治元存空城周三里有竒明成化中展筑嘉靖二十五年巡抚杨博疏言镇番地方北出凉州二百余里旷逺寥廓实与宣府独马石营相类唐人谓于凉州北境碛中建置城垣即此处也乃今风沙壅积几与城埒万一猾虏突至因沙乘城宜添筑关厢一则消除沙害一则增置重险从之
  武威故城在县北汉置属武威郡水经注武威县在姑臧城北三百里马城河经其城东汉太初四年昆邪王杀休屠王以其众置武威县属郡即此
  宣威故城在县南汉置属武威郡水经注马城河东北流迳宣威县故城南元和志有明威戌在姑臧县北一百八十里即故宣威也
  武安废郡在县西南后魏置地形志凉州有武安郡领宜盛一县隋志姑臧有魏置武安郡西魏废元和志姑臧有武安戍在县西北一百六十里盖即故县也
  白亭废军在县东唐书大足元年郭元振为凉州都督旧州界南北不过四百里元振始于南境置和戎城北界碛中置白亭军拓州境一千五百里元和志白亭军在姑臧县北三百里马城河东岸旧置守捉天宝十年哥舒翰改置军因白亭海为名都司志有古城在卫北一百里相近有连城又有三角城在卫北一百十里与上二城鼎足相峙
  苏武牧羝处在衞东南三十里苏武山俗传苏武牧羝于此雍大记云西北拱来伏之岫东南峙子卿之山谓此也
  古浪县
  和戎城今县治唐书大足元年郭元振为凉州都督于南境峡口置和戎城元至元初于和戎城立巡检司明江亨因旧水名改为古浪
  昌松故城在县西元和志县西北至凉州一百二十里本汉苍松县后凉改置昌松郡县属焉开皇初改永世复曰昌松有丽水府在县城中苍松故城在县东北十里久视元年吐蕃将奔布支冦凉州围逼昌松县大使唐休璟与战于洪池谷败之
  漠口废县在县南十六国春秋晋隆安三年秃髪乌孤谋伐凉使其将金树屯昌松漠口秃髪傉檀嘉平元年姚兴使其子弼等来伐济自金城进次漠口魏收志昌松郡领莫口县即漠口也周废
  揟次故城在县北汉置属武威郡孟康曰揟如予反次音咨三国志魏黄初二年张既讨卢水胡潜由且次出武威且次即揟次也晋志谓之揖次大宁三年有黄龙见于揖次之嘉泉魏收志揖次县属昌松郡隋志周废揖次入昌松
  白山废县在县东汉置朴县属武威郡孟康曰音蒲环寰宇记汉朴县后为魏安在昌松东隋志昌松有魏置魏安郡周改置白山县寻废有白山新唐志昌松县东北一百五十里有白山戍葢即故县也
  乌城守捉在县南新唐志在凉州东南二百里巴尔斯城一统志在县西北二百里明正统十年靖逺伯王骥言陜西黄河迤北蘓海图地面要害宜析靖虏卫中所军于彼建立千户所其靖虏衞地非要害乞将全卫移立巴尔斯以扼虏冲勅命副都御史曹翼督治之既而翼奏巴尔斯在凉州东南二百五十里庄浪东北二百里应于此屯兵实足控御外夷屏蔽内地而蘓海图地面狭隘宜将原调靖虏中所军于巴尔斯筑城建置而罢蘓海图役从之正徳十年总督彭泽言先年凉州副总兵赵英庄浪叅将鲁鉴俱拨有官军在巴勒巴尔斯暖泉蘓海图等堡按伏盖虏欲入犯必拥众大松山探我虚实从巴勒巴尔斯等处分道而入此处有备纵有小失不至大挫自成化十二年后副总兵李寛等称各堡孤逺掣回原役官军百年险扼一失而各处城堡屯田皆弃境外使贼得侵入吾境宜踏勘旧址修复不果秦边纪畧在镇番东宁夏中卫之西亦谓之大沙子山明伏羌伯实生其地控扼凉夏屏藩庄靖故明制抽调边兵更番按伏其后皆言水颇不足遂停止而凉之北面各筑边堵以代之不知自镇番而东接乎中卫皆汉家行军旧道弃而不守则南如庄浪靖虏遂当其冲故庄靖以镇番中衞为左右门户而巴勒巴尔斯又当枨闑之间也古浪志巴尔斯在古浪县东北今名大靖营设营制属古浪县
  平番县
  金城属国汉宣帝神爵二年夏五月赵充国振旅而还秋羌斩杨玉以降置金城属国以处之西南为沿门古城又西为射斗城
  广武故城在县东南元和志广武南凉秃髪乌孤都也又曰广武县南至兰州二百二十五里本汉枝阳县前凉张骏分晋兴置广武郡水经注逆水迳广武城西故广武都尉治
  枝阳故城在县南接兰州界汉置属金城郡晋废前凉张氏复置分枝阳属广武郡后魏废水经注湟水迳枝阳县逆水注之
  令居故城在县西北汉置地理志县属金城郡西羌传武帝西逐诸羌乃渡河湟筑令居塞建武十年置防羌校尉于令居孟康曰令音连顔师古曰音零
  永登废县在县西南晋建兴四年张寔置属广武郡水经注防水自令居南迳永登亭西葢即永登县治也
  允街故城在县南汉置属金城郡章懐太子曰故城在昌松县东南临丽水亦名丽水城寰宇记其城地势极险沮渠防逊増筑以为防戍之守元明圮废
  振武城在县西北晋永和二年石赵将麻秋攻凉陷金城凉将谢艾引兵出振武击秋破之胡氏通鉴注振武在姑臧城南广武西北
  长最城在县南永和三年石赵将麻秋击凉济河城长最凉将谢艾军神乌前锋败赵兵进击秋破之秋遁归金城隆安初后凉吕光击乞伏干归军于长最遣其子纂攻金城防之
  纒缩城在县南晋太元初苻秦伐凉其将梁熙济自清石津攻河防城茍苌济自石城津与等防攻防纒缩城旧志河防城葢在大河与湟河防处纒缩城与故广武相近
  杨非亭在县西晋太元初秦兵济河攻纒缩城凉将马建惧自杨非退屯清塞水经注杨非亭在广武北五代时有杨非谷首岭葢即杨非亭之讹也
  街亭城在县北十六国春秋秃髪乌孤太初元年据广武吕光遣窦茍来伐战于街亭凉兵大败水经注街亭城又在杨非亭西北
  古城在县北六十五里岔口之东偏夏赵元昊所筑以拒兵元设防守明洪永间废
  巴尔斯城今名大靖营汛属古浪县
  大通河古城去县西一百三十里宋神宗熙宁间王韶使王厚收复河湟因大通河地形险要控扼夏境乃筑塞以制夏人
  铁褁城在县东一百八十里金城志云火州即此
  宁夏府
  宁夏县宁朔县
  怀逺故城即今府城本汉富平县地后周置怀逺县唐仪鳯二年为河水泛损三年乃更筑新城于故城西宋干兴二年李徳明城怀逺镇为兴州元昊升为兴庆府元伐夏改中兴府至元二十五年置宁夏路明洪武九年改置宁夏衞
  灵武废县有三一为汉县在府西北地理志属北地郡后汉省一为隋县在府东北即浑怀鄣一为唐县在府南即水经注所谓胡城也元和志灵武县东南至灵州一十八里后魏破赫连昌收其户徙之于此因名
  保静废县在府东南灵州界隋开皇十一年置静县唐属灵州神龙元年改为安静至徳元年又改保静寰宇记引隋图经云静本汉城居河外三里乃旧薄骨律镇仓城也宋咸平四年李继迁改怀逺县及保静即此府志在镇南六十里
  髙台寺城府东一十五里有废城台在其东元昊建寺于此元时呼为下省久废
  上河城在府南水经注河水自胡城又迳上河城东世谓之汉城又北迳典农城东俗名为吕城皆冯参为上河典农都尉所屯以事农者
  新堡城元和志在怀逺县西北四十里永昌元年置旧名千金堡
  元昊故宫在贺兰山之东有遗址又振武门内有元昊避暑宫明洪武初址尚存后改为清宁观
  庆王府在南薫门内通衢之右明洪武三十五年庆靖王自韦州迁此基址尚存
  海宝塔在振武门外三里相传为赫连勃勃所建百八塔在青铜峡内有古塔共一百八座在黄河岸左其创建不可考又有坎离窑青崖窟不计其数
  洪门镇唐邠宁节度使张献甫所筑夏号洪州古战塲即月湖广斥无水草逺望莹然毕照俗传古战塲也
  平罗县
  古将台在县西北其地平旷围三十里有将台旗礩遗址
  灵州
  灵州故城在州北汉地理志惠帝四年置唐曰灵州天宝初改灵武郡宋初改翔庆军元复曰灵州
  回乐废县舆地广记在灵州故城之内唐肃宗即位于此
  薄骨律城在州西南后魏书太平真君五年刁雍为薄骨骝镇将九年表求造城诏名曰刁公城水经注云城在河渚上赫连果城也桑果余林仍列洲上但语出戎方不究城名访诸耆旧咸言赫连之世有骏马死此取马色以为邑号故目城为白口骝韵转之谬遂仍今称也
  富平废县在州西南汉置属北地郡后汉仍为北地郡治永初五年徙郡于池阳永建四年又徙冯翊自是故县遂废
  温池废县在州东南唐神龙五年置属灵州县侧有盐池五代时废今惠安堡北至州一百八十里产盐
  燕然废州唐开元初置东臯兰燕然燕山鸡田鸡鹿烛龙等六州皆突厥九姓部落也其燕然鸡田鸡鹿三州俱寄治回乐县界燕山烛龙二州寄治温池县界皆至徳后废
  韦州废城在州东南西夏置宋史嘉祐六年夏人改韦州监军司为祥祐军后又改静塞军元废城西有蠡山明庆藩墓皆在其上
  盐州废城旧志东南至灵州三百里今定边营是隋志盐川郡西魏置西安州后改盐川治五原县元和志贞观二年平梁师都复置盐川新唐志贞元三年没于吐蕃九年复城之有盐川府又有保塞军宋咸平以后入西夏仍曰盐州元本纪太祖伐西夏驻此明正统九年修筑旧城改置花马池营
  白池废县旧唐志盐州领兴宁县元和志白池县南至灵州九十里景龙三年置以近白盐池为名新唐志白池本兴宁景龙改名也宋陷于西夏县废
  五原废县汉置胊衍县属北地郡西魏改五原郡又改盐州隋大业初改盐州为盐川郡治五原县明初为环县地正统九年建兴武营五原西魏取汉故名汉五原县城在今榆林界
  丁奚城在州北东观记丁奚城在灵州北后汉永初六年汉阳贼杜季贡降于滇零羌别居于此任尚破之
  丰宁城新唐志灵州有武畧河间静城鸣沙万春五府丰宁保宁等城
  铁角城与盐池相近亦名三角城明初为官军屯戍处
  中衞县
  应理州今县治元志宁夏路领应理州与兰州接境东阻大河西据沙山唐灵武郡地其州城未详建立之始元初仍立州明一统志洪武初州废三十二年移建宁夏中卫于此
  眴巻废县在县东汉置属安定郡后汉省水经注河水迳眴巻县故城西旧志城在灵州所西二百里
  鸣沙废州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隋志灵武郡领鸣沙县周置防州寻废隋置环州仍立鸣沙县属之贞观九年州废县属灵州神龙二年为黙啜所破遂移县于废丰安城即今县治西枕黄河人马行经此沙随路有声异于余沙故号鸣沙寰宇记鸣沙县咸亨三年归复因其地置安乐州移吐谷浑部落于此至徳后复陷吐蕃大中三年灵武节度朱叔明收复勅改威州仍领鸣沙县元立鸣沙州属宁夏路明初废
  东臯兰州在县东旧唐志东臯兰州突厥九姓部落开元初置寄治鸣沙县界
  安丰军故城杜佑通典云安丰军在灵武西黄河外百八十余里胡三省通鉴注云灵州界有安丰军在黄河外武徳四年分丰州囘乐县置安丰县
  废雄州在县东新唐志雄州在灵州西南一百八十里中和元年徙治承天堡为行州五代时废新渠县
  废定州在府东北新渠县界唐置元和志灵州有定逺城在州东北二百里先天二年郭元振以西城逺濶丰安势孤故置此城募兵镇之杜佑通典云定逺军在灵武东北二百里黄河外俗呼为田州
  新昌废郡在灵州东北隋志回乐县有西魏置临河郡开皇元年改曰新昌三年废新唐志灵州黄河外有新昌军盖即故郡也
  宝丰县
  省嵬城在县省嵬山下西南去府一百四十里西夏所筑
  石堡镇本延州西边镇塞宋至道中陷于元昊号龙川
  长城隋开皇五年司农少卿崔仲方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东距黄河西至绥州南至勃出岭绵歴七百里六年春复令仲方发丁男十余万人修长城
  受降城唐景龙二年朔方总管张仁愿筑三受降城新唐志东城南直榆林中城南直朔方西城南直灵武三垒相距各四百里其北皆大碛也斥地三百里而逺自是突厥不敢逾山牧马朔方益无防宋白曰东受降城东南至朔州四百里西南渡河至胜州八里西至中受降城三百里本汉云中郡地中受降城西北至天徳军二百里南至麟州四百里北至碛石五百里本秦九原郡地在榆林汉更名五原西受降城东南渡河至丰州八十里西南至定逺城七百里东北至碛口二百里
  按朔州在山西大同府麟州南四十里即神木县丰州宋神木县如宋白所考则受降城在边外其去宁夏极为辽逺因宁夏旧志朔方志俱列入古迹姑存以备考
  废夏州初学记夏州赫连之都魏灭赫连以为统万镇太和十一年置夏州隋改州为朔方郡唐复为夏州城在古盐州东北三百里今河套哈喇乌蘓之南即华言黒水有废城曰实都即夏州也
  德巴拉湖城在实都北
  察罕诺尔城在实都东北皆废城
  西宁府
  西宁县
  西宁废州今府治本汉临羌县地后汉末析置西都县兼置西平郡水经注湟水迳西平城北东城即故亭也魏黄初中立西平郡冯倚故城増筑南西北三城以为郡治周时郡县俱废隋为湟水县地唐分置鄯城县属鄯州元志唐鄯州没吐蕃号青唐城宋改西宁州明设西宁衞明一统志西宁废州在卫城西南都司志自卫城西至南迤东约八里余乃西宁州古城
  临羌故城在府西汉置属金城郡晋属西平郡水经注湟水东迳临羌县故城北后魏县废隋大业四年吐谷浑为铁勒所破走入西平界求救诏宇文述出西平迎之述至临羌吐谷浑遁即此
  安夷故城在府东汉置属金城郡后魏废水经注湟水又东迳安夷县故城城有东西门去西平亭东七十里阚骃曰四十里
  长宁废县在府西北本汉临羌县地晋置属西平郡水经注长宁水南迳长宁亭东城有东西门东北隅有金城在西平西北四十里魏废
  河源军在府东元和志在鄯州西一百二十里仪鳯二年郎中李乙支置
  按河源军有二一在府西南乃古赤水县在境外一在鄯城县即今之河源军也
  宁西城在府西宋志西宁州领宁西城旧名林金城崇宁二年改名
  宣威城在府北宋志西宁州领宣威城旧名犛牛城崇宁三年改名
  西海废郡在府西十三州志云城在临羌新县西一百一十里王莾传元始五年羌豪良愿献鲜水海允谷盐池置西海郡
  析支在府西南徼外禹贡雍州有昆仑析支应劭曰析支在河关西南千余里羌人所居谓之河曲羌
  湟中城在府西北水经注湟水东流迳湟中城北故小月支之地胡氏鉴注湟水两岸之地通为湟中本小月支之地故谓之小湟中
  树郭城在府西乃吐谷浑之旧都
  安人军在府西元和志在河源军西一百二十里星宿川开元七年郭知运置
  白水军在府西北元和志在鄯州西北二百三十里开元五年郭知运置又威戎军在州西北三百五十里开元二十六年杜希望置
  合川城在府南元和志合川守捉在鄯州南一百八十里贞观中侯君集置又绥和守捉在州西南二百五十里开元二年郭知运置
  临番城在府西新唐志鄯城县有河源军西六十里有临番城又西六十里有白水军绥戎城又西南六十里有定戎城
  石堡城在府西南本吐蕃铁仞城其城崖壁峭立数十仞三面险絶惟一径可上石路盘曲长三四里唐开元十七年信安王祎出陇西防石堡城置振武军天宝八载陇右节度哥舒翰攻石堡城吐蕃以数百人守之唐兵死者数万仅而克之诏以石堡城为神武军至徳初复没于吐蕃
  九曲军在府西南唐书睿宗景云初吐蕃赂鄯州都督杨矩请河西九曲地为金城公主汤沐邑与之天宝十二年哥舒翰收复于是置神防军于临洮西浇河郡于积石西及宛秀军以实河曲元和志有宁边军在积石军西黄河北又威胜军在积石军西八十里宛肃城金天军在积石军西南一百四十里洪济桥宁武军在洪济桥东南八十里百谷城曜武军在廓州南二百里黒峡川皆天宝十三年哥舒翰置
  神威城在府西唐天宝七年哥舒翰筑于青海上吐蕃攻破之更筑于海中龙驹岛有白龙见因名曰应龙城以上自河源军以下皆唐置后陷吐蕃废
  汉将营在府城东十五里周围约三十余里寛濶平坦人传为汉将安营处
  孔雀楼在府南三里南禅院中旧传搆楼初成有孔雀来夏瓒有诗
  虎台在府城西五里有台九层髙九丈八尺相传南凉王所筑一名土台
  碾伯县
  废乐州在县西本西戎落都地水经注湟水东迳乐都城南后魏取之置鄯州元和志鄯州古西戎地汉金城郡地后汉分置西平郡后凉吕光改西平为西河郡后魏以西平郡为鄯善镇孝昌二年改镇立鄯州旧唐志鄯州治故乐都郡寰宇记鄯州东至兰州广武县一百十三里东南至河州鳯林县二百八十里治湟水县后魏于此置鄯州改破羌县为西都隋又改也宋志乐州旧邈川城后陷西夏元废都司志乐都城在今府东碾伯西二里二城相连约三里
  按古西平郡有二治魏晋西平本汉临羌县地唐为鄯城县宋为青唐城置西宁州即今府也隋西平乃汉破羌县地晋宋时为乐都唐为鄯州宋为邈川城置乐州在今县西
  破羌故城今县治汉志宣帝神爵二年置属金城郡后汉因之晋县废水经注湟水东迳破羌县故城南十三州志曰湟水河在南门前东过章怀太子曰破羌故城在湟水县西
  按水经注破羌城在乐都东而章怀云在县西葢隋改乐都为湟水又经东徙非故地也
  浩亹故城在县东北汉置属金城郡水经注浩亹河东迳浩亹县故城南隋志湟水县有旧浩亹县后周并入元和志在广武县西南一百三十里兰州志在州西北一百三十里
  白土故城在县东南汉末置属金城郡水经注河水东迳临津城北白土城南十三州志曰在南津西六十里有白土城城在大河之北为縁河津渡之处后魏废
  晋兴废郡在县东北十六国春秋永嘉五年张轨表分西平界置晋兴郡咸宁元年分属凉州后魏废水经注湟水东南经小晋兴城北故都尉治阚骃曰允吾县西四十里有小晋兴是也
  左南故城在县东南晋志张轨置属晋兴郡水经注河水迳左南城南十三州志石城西一百四十里有左南城后魏废
  龙支废县在县南元和志县北至鄯州一百三十五里本汉允吾县地后魏初置金城县废帝二年改名因县西南有龙支谷取以为名
  湟河废郡在县东南东晋置十六国春秋咸康二年张骏分湟河郡属凉州
  按水经注河水东北迳黄河城南西北去西平二百一十七里或曰黄即湟之讹也
  廓州故城在县南唐置旧唐志廓州天宝初改宁塞郡乾元初复曰廓州属陇右道治广威县魏置石城县后改化城天宝元年又改曰广威寰宇记州北至鄯州一百八十里东南至凤林县二百八十里东北至龙支县二百九十里西北至鄯城县二百八十里又引周地图云魏明帝三年置石城县也元废
  米川废县在县南水经注河水东北迳广违城北又东迳邯川城南唐置米川县属廓州元和志米川县西至州一百里宋志廓州有米川城王厚云米川沿河西至廓州约六十里元废
  达化废县在县南隋志浇河郡领达化县周置郡唐属廓州元和志东至州三十里后陷吐蕃废
  亷川城在县东近庄浪界晋太元二十七年鲜卑秃髪乌孤击降乙弗折掘等部筑湟中亷川堡都之
  宗哥城在县南宋志西宁州领龙支城旧宗哥城按古龙支有三汉在今府西即西海郡隋唐龙支在今府南近黄河宋龙支在今县南乃旧宗哥城或混为一悮
  来宾城在县西南宋志乐州领来宾城旧名癿当川崇寜三年赐名旧志在旧乐州西南一百一十里
  肤公城在县废廓州东北宋志廓州领肤公城旧名结啰城崇宁三年后改今名去廓州三十余里
  震武城在县治宋志有震武军政和六年进筑古骨龙城赐名震武未几改为军元属湟州有通济桥本震武城浮桥
  土堆在县北三里许髙九丈后列小土堆六行毎行小土堆凡十二各髙二丈一名振武台始筑无考
  鲁班井在县城东六十里地名鲁班峡有井连环三眼髙出山岩之上二十余丈水冬夏不冻不竭硖中有方石髙四丈深入河底周围八丈有余上列石扁镌米颠拜否四字
  大通卫
  三角城在卫城东南一里不知何代建筑
  白塔在卫城南一百二十五里其始无可考
  直秦州
  秦州
  画卦台在州北三十里三阳川伏羲始画八卦之地今雪后犹见卦痕按河南陈州亦有卦台
  龙马洞在州东南按伏羲时龙马负图出于河而今有龙马洞未得其详史记伏羲都于陈
  女娲洞在州西南按帝系谱女娲风姓与伏羲同母今州北四十里有娲皇庙相传为女娲生处
  秦祖故里在州境祖孔门弟子笃于守道唐封少梁伯宋加封鄄城侯
  壤驷赤故里在州境赤孔门弟子长于诗书唐封北征伯宋加封上邽侯
  石作蜀故里在州境作蜀孔门弟子唐封石邑伯宋加封成纪侯
  成纪废县在州西五十步帝王世纪云庖羲氏生于成纪孕十二嵗而生故曰成纪汉置成纪县属天水郡后汉属汉阳郡周复置属秦州旧志秦州本治上邽开元二十二年地震移州治于成纪县之显亲川天宝初复还旧治大中初又移于成纪宋因之又韩公城即州之东西关城也庆厯二年守臣韩琦以州东西居民军营皆附城旁因筑外城凡十一里与内城聫合为一秦民徳之称为韩公城
  上邽故城在州东四十里秦武公十年伐邽戎置县汉曰上邽县属陇西郡隋为天水郡治唐置秦州开元中移治成纪天宝初还治上邽后陷吐蕃大中三年收复治成纪
  西县故城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秦庄公为西陲大夫汉置西县晋改置始昌县县废又有戎邱城在西县城西南
  望垣故城在州西北汉置属天水郡后汉属汉阳郡晋县废
  绵诸故城在州东四十五里之邽山下有古城遗址即绵诸城秦有绵诸戎汉置绵诸道属天水郡魏置县属畧阳郡西魏省
  黄故城在州西南七十里魏太平真君八年置黄县水经注黄水东流黄县北周县废
  天水故城在州西南七十里汉上邽县地唐初析置天水县旋废宋复置属秦州绍兴初没于金分置南北二天水县南天水成州北天水亦覊附焉嘉定初升为天水军九年移天水县旧治元初废入成州
  陇城侨县在州东三十里时陇城为金所侵宋乃寄治于此
  秦州故卫在州治东明洪武二十五年建今裁秦亭在州东南五十里即秦始封地又名董亭九域志成纪县有董城镇即此
  诸葛垒在州东二里俗谓下募城其旁有司马懿垒俗谓之上募城又上邽县北八里有姜维垒
  隗嚣连城在州北郭外后为崇宁寺杜诗秦州城北寺传是隗嚣宫今土人常掘有磁器名曰汉磁
  铁堂庄在州西姜维宅在天水东十里铁堂峡内四山环抱中有孤冡相传为维祖茔
  升仙台在州西南一十五里升仙观世传老子于此升仙宋蒋之奇有诗
  东柯草堂在州东南东柯镇杜甫之秦寓侄佐居有示佐诗自开茅屋下只想竹牀眠之句即古北枝村也距城三里又有西枝村岩窦玲珑有杉漆之利甫尝欲居之有西枝村寻置草堂夜宿赞公土室诗
  街亭在州东南七十里即马谡为张郃所围处今名街子口
  地网在州西南故天水长道二县界金陷陜西天水长道并当边境地势平衍敌骑充斥步兵不能捍御宣抚吴璘乃创设地网其制于平田间纵横凿为渠每渠濶八尺深丈余连绵不断如布网然明年金人重犯天水始不得逞天水元管三百六十条后増为五百五十四条
  雄武堂在州东三里吴璘尝于此发兵
  临渭氐迹在上邽东南渭水之隂蒲氐世居其地至蒲洪应防更姓苻至坚僭号为大秦
  玩芳亭在州南池沼间杂花木丛茂
  木门在州西南九十里即魏张郃中伏矢死处松雪字刻在大雅堂其碑有四明御史卢郡刘仑为之序
  清水县
  清水故城在县西十五里牛头山下俗亦谓之西城对今县城而言汉置公孙述初为令于此后汉省晋复置唐陷于吐蕃大中二年收复权凤翔府后唐移置于上邽镇宋复故
  陇县故城在县北汉置属天水郡后汉属汉阳郡凉州刺史治焉晋废后魏改置陇城于畧阳县界非故治矣
  秦岭废县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后魏置伯阳县隋开皇中改名唐贞观十七年省县入清水
  冶坊故县在县北四十里卧牛山其地多冶坊今为冶坊镇宋为寨金置县秦州改属西宁州并入清水县
  白石城在县西北四十里即白崖堡后魏所筑宋开宝间置堡
  大元城在县北六十里宋平章段伟所筑今为大元堡
  弓门城在县北七十里秦昭王所筑命白起守之宋太平兴国间筑为砦
  赵充国宅在县北二里东汉建安中建为寺
  秦安县
  成纪故城在县北三十里汉置县属天水郡后魏省周复置属天水郡唐属秦州开元二十二年徙新城而故城遂废金正隆中始以宋之纳甲城置今县
  陇城故县在县东北九十里隋志天水郡陇城县旧曰畧阳置畧阳郡开皇二年郡废改曰阿阳六年又改陇城唐武徳二年置交州八年州废属秦州后随州陷废后唐长兴三年于归化镇复置宋金因之元至元七年并入秦安
  畧阳故城在县东北九十里汉曰畧阳道属天水郡永平中属汉阳郡晋属畧阳郡其地当陇口之要
  安戎故城在县东一百二十里汉置戎邑道属天水郡后汉省后魏改置安戎县
  显亲废县在县西北三十里汉成纪县地建武中封窦融弟友为显亲侯国于此属汉阳郡晋为显亲县属天水郡后周县废显亲故城在成纪县东南
  街泉废县在县东北汉置县属天水郡后汉省入畧阳郡国志畧阳县有街泉亭即故县也元和志即马谡与张郃战败处
  临渭故县在县东南八十里汉陇县地魏析置又置广魏郡晋太始中改郡为畧阳仍置临渭县后魏并入陇城县
  新阳废县在县西南三国魏析置新阳县属汉阳郡晋属天水郡后废
  长川故城在县东北后魏置安阳县兼置安阳郡又领乌水县西魏増置北秦州又改交州隋开皇初郡废又改交州为纪州安阳为长川大业初州废又废乌水入长川唐贞观三年省入陇城县
  勇士故城在县西北苻秦时创置
  鸡川废县在县西北三十里宋治平中置鸡川砦金升置鸡川县贞祐四年改属西宁州元省入秦安县其地有鸡川谷鸡川水出焉俗谓之水洛口
  兴国城在县东北与畧阳相近后汉初平中畧阳氐筑城于此号为兴国城
  礼县
  长道废县在县东三十里本汉上禄县地魏收志秦州有汉阳郡治兰仓县俱太平真君年置又领谷泉县后周郡废省水南县入焉隋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县曰长道唐属成州宋属西和州元至元七年省寰宇记成州旧有长道等县以吐蕃侵扰百姓流移并废为镇咸通十三年成州奏人户归复土田渐辟置长道县改属秦州九域志熙宁六年以长道县属岷州葢非故治也
  大潭废县在县南八十里隋志汉阳郡有潭水县西魏置潭水郡后周郡废并废甘若相山武定三县入焉唐属成州贞观初改属宕州广徳中省入良恭县宋干徳元年合良恭大潭二镇置大潭县于上木竹谷属秦州后改属岷州宋末废
  礼店故城在县东四十里元志陜西行省领礼店文州军民府明洪武初改置礼店千户所移于今治属岷州衞成化九年巡抚马文升以其地广民繁奏设礼县于所城西顺治十六年省所入县
  废守御所在县治西明洪武四年建今裁
  武植戍在县东北又北有安民戍武植水合流于安民戍南又南经武植戍西是也其西南又有平夷戍皆后魏所置戍守处
  徽县
  河池故城在县西十五里西汉置县属武都郡后魏曰广化置广化郡隋废郡改名宋移治固镇即今县县废
  思安废县在县东南隋志后魏置思安县属广化郡大业初省入河池
  永宁废县在县东四十里本河池县之永宁乡元初升为县属南凤州至元元年与河池县俱省入徽州
  河池戍在县西又西有仇鸠戍俱后魏置
  两当县
  两当故城在县东三十里本汉故道县地以两当水为名后魏置县隋志河池郡领两当县后魏兼两当郡开皇初郡废宋移治广乡镇即今治而故县废
  尚婆城在县西水经注尚婆水歴两当县尚婆城南魏故道郡治
  开宝废监在县东宋建隆三年置银冶开宝五年升为监治平元年罢监官以监两当县元丰六年废
  吴郁宅在县西南嘉陵江上唐杜甫与吴十侍御江上宅诗侍御名郁
  直阶州
  阶州
  福津故城在州东南八十里本汉武都郡地隋志后魏置翫当县为武阶郡治西魏又置覆津县及赤万郡领赤方接难五部三县后周郡县并废省入覆津唐属武州后改福津县后唐移阶州治焉元省福津县入州州志阶州旧城在坻龙冈上明洪武五年改建今城于此
  将利故城在州西北本汉羌道县地隋志武州治将利县旧曰石门西魏改曰安育后周改曰将利置武都郡又改曰永都郡隋废大业初置武都郡又有东平县后周并入唐为武州后没吐蕃废
  平乐故城在州东北汉置平乐道属武都郡后汉废魏收志修城郡有平洛县太和四年置后废九城志将利县有平洛镇明置平洛驿皆即故平洛也
  孔提故城在州东北二百里魏收志武都郡领孔提县西魏置孔提郡后周郡废
  建威故县在州北后魏置白水郡后改为白水县西魏改立绥戎郡后周郡废改为建威县并废洪县入焉唐贞观元年省建威入将利
  赤万故城在州东故福津界魏太和四年置赤万郡后改为县后周废入福津
  臯兰故城在州东北氐人所筑魏时置戍唐大厯二年置行武州景福元年更名阶州治臯兰镇后唐移阶州治福津仍领将利县宋因之元省入阶州
  葭芦故城在州东南七十里三国时姜维与邓艾相持于此置葭芦戍亦为葭芦城后为仇池氐所据齐建武初葭芦入于西魏置武阳郡治葭芦县后周郡废并县入槃提县槃提山在县东南故名唐武州陷后废
  阶州废守御所在州治西明洪武四年建今裁成县
  同谷废县即今县治后魏置白石县属广业郡西魏改曰同谷后周置康州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唐属成州宋宝庆三年以理宗潜邸陞为同庆府元复曰成州至元七年并同谷县入州
  下辨故城在县西三十里秦下辨邑也汉初曹参攻下辨即此寻曰下辨道后汉移武都郡治焉建安二十五年昭烈进兵汉中遣张飞马超屯下辨曹操遣曹洪拒之既而先主有其地亦谓之武街城景耀末魏司马昭使诸葛绪出武街以侵汉隋志后周废下阪县入修城下阪即下辨也
  泥阳废县在县东隋志同谷县境有泥阳县西魏废入同谷县即今泥阳镇
  栗亭故城在县东五十里五代后唐置属成州本同谷县之栗亭镇清泰三年置县理栗亭川宋因之元废
  上禄废县在县西南汉置县属武都郡后汉因之晋废水经注上禄故城在仇池东南隋改仓泉为上禄在仇池北非故县也
  阶陵废县在县西北汉置嘉陵道属武都郡后汉废水经注汉水入嘉陵道为嘉陵水世俗名之阶陵是嘉陵即阶陵也后魏改阶陵周改为仓泉隋改为上禄仇池山在南八十里唐宝应初州陷吐蕃县废
  武都故城在县西古白马氐地前汉书武帝开白马氐分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土地险阻居于河池一名仇池晋仍为县亦属武都郡后废魏改南秦州治洛谷城领仇池郡其后移治阶陵而此城废
  建威故城在县西北后汉末所置戌守处也后为仇池氐所据旧志建威城在阶州东北三百六十里
  仇池故城在西和之南成县之北相去各百里其山四面斗絶棱角外向自成城郭楼橹之状上有羊肠盘道三十六回其上有平地方二十余里田百顷泉九十九源亦名百顷城古为白马氐杨氏所居杨氏世雄守据其地杨难敌筑城于上苻秦陷仇池徙其民空百顷之地太元十年苻坚败杨定徙歴城置储畜于百顷自称陇西王自杨茂捜据仇池其后浸盛然亦称藩于南北间后拓防魏取其武都仇池之地杨氏始衰梁天监五年魏尽有汉中遂击杨氏而灭之仇池之兴始终凡二百一十一年
  建安城在县北本名歴城后改建安隋志有建平县后周省入仓泉即建安也通典曰建安城在同谷郡西七里去仇池九十里
  龙门戍在县西南仇池东南
  浊水城在县西南亦曰浊水戍水经注汉水东南迳浊水城南又浊水出浊城北皆即此
  赤亭在县西南后汉虞诩破羌于此
  绛帐台在县东北一百七十里相传汉马融设教处杜甫宅在飞龙峡口东杜甫寓秦曾过夏于栗亭文县
  隂平故城在县西北古羌氐地汉武开西南夷置隂平道为广汉郡蜀汉建兴七年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隂平克之景耀六年姜维闻钟防治兵关中表请遣张翼分防隂平桥头既而魏将邓艾自隂平入蜀由邪径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髙谷深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縁崖鱼贯而进遂至江油华阳国志蜀克隂平魏亦遥置隂平郡属雍州及蜀亡始合为一隂平自晋永嘉以后氐羌据之不为正朔所班至后魏平蜀始置文州理隂平郡隋罢州唐武徳初复为文州治曲水县唐大厯十四年西戎犯边刺史防城而走建中三年以旧城在平地窄小难守移故城东四里髙原上即今城也寰宇记曲水县在南北二江之曲直西五里平地唐徙髙阜号曰文台宋端平后兵乱州废
  长松废县在县西南百里本隂平县地西魏析置建昌县为卢北郡治兼置文州隋开皇初郡废改县曰长松以地多乔松为名大业初州废唐属文州贞元六年省入曲水
  正西废县在县西南五十五里西魏置属文州隋属武都郡唐贞观元年省入曲水
  甸氐故道在县西汉志广汉郡领甸氐道白水出焉晋省
  姜维故城在县东七里姜维筑此与邓艾相守邓艾城在县东七里即魏景元四年邓艾伐蜀时所筑
  郭公城在县东昔魏郭淮攻廖化于隂平所筑水经注白水自合羌水又东迳郭公城南
  废扶州在县西魏置邓州后改宁州唐初为扶州大厯中废为镇以属文州元领同昌帖夷尚安铒川四县俱废今按遗址在旧城西一百六十里夹清江域中有桥梁多平壤宜稻麦久为番所据
  卢北城在县东五十里昔时戍守处后周置隋废因葭芦镇为名
  安昌城在县东北三十二里旧戍守处也后魏尝置安昌郡于此西魏废帝立宁州修筑此城为州治
  飞仙阁在县西一十五里山岩刻飞仙阁三字玉枕在县东山有石状如玉枕在巉壁间人迹所不能到但可望见之而已下有驿曰玉枕驿今废
  文台在旧文州治后天牢山麓宋刘鋭登此死节
  直肃州
  肃州
  酒泉故郡今州治汉置乃西羌通驿之路通典曰县有古长城汉遮虏障也前凉张轨西凉李暠北凉沮渠防逊并都之隋志张掖郡领福禄县旧置酒泉郡元和志后魏太武平沮渠氏以酒泉为军属炖煌镇孝昌中改镇为州复置酒泉郡开皇三年罢郡立酒泉镇所领县并属甘州仁寿二年以境宇辽逺分置肃州河西旧事云福禄城谢艾所筑城下有金泉味如酒故曰酒泉旧志有酒泉县本汉福禄县唐初更名西五十里有兴圣皇帝祠
  安弥废县在州东汉置绥弥县属酒泉郡后汉改曰安弥晋因之后魏县废又汉志酒泉郡领天依县后汉省顔师古曰其地有天依坂故名今无考
  威逺城在州东北新唐志肃州有酒泉威逺二守捉城肃镇志威逺城在卫东北三百八十里明初立为所后因失悮秋表内部查究讹传诛徙人民惧俱入西域今有旗杆山即当时立旗招抚叛民处
  威虏城在州东北明初置卫寻废嘉靖七年番夷牙木兰等内附巡抚唐泽议于肃州迤北境外威虏旧城及天仓墩毛目城白城子等地散处其众二十八年监生李时旸上言边外属夷旧为土鲁番所迫逐环肃城杂居不便巡抚杨博檄副使王仪等修葺威虏并金塔寺古城添设白烟墩等城堡凡七墩台十有二安置番帐七百余所于是肃城数十年番害顿平肃镇志威虏城在卫东北一百三十里又白城子在卫东北一百二十里今皆废金塔寺古城在卫东北六十里今为堡
  遮虏障在州北元和志在酒泉北二百四十里李陵与单于战处隋镇将杨元于其地得铜弩牙箭簇寰宇记酒泉有故长城在县北汉书谓之遮虏障旧志古长城在卫北四百里东自狼心山西至哈密北山一带俱有遗址又卫城极北有北大路元时为往来通道久废辙迹犹存
  髙台县
  髙台站今县治都司志本汉乐涫县地明洪武五年冯胜定河西置髙台站因西有台子寺为名正统中张掖人刘寛建言于镇城西一百六十里设所景泰七年始设髙台千户所旧志髙台在所西二十里有古台基相传李暠所筑后人建寺其上
  表是故城在县西汉置属酒泉郡后汉曰表氏五行志灵帝光和三年张掖表氏地动涌水民舍皆倾县易处更置城郭章怀太子曰表氏故城在张掖西北杜氏通典张掖有表氏故城在西北又曰昭武城
  建康故城在县南晋置十六国春秋咸康元年张骏分建康郡属凉州吕光龙飞二年沮渠男成自乐涫进逼建康推太守段业为主称凉州牧建康公后魏废新唐志甘州西北一百九十里祁连山下有建康军证圣初置名胜志建康城在所西南四十里旧志有建康军城在所东南十里
  镇夷营在县西北明洪武二十九年都指挥马溥于黒河之北筑堡为哨马营三十年就马营展筑设镇夷千户所三十三年革永乐初总兵宋晟复奏置后为黒河冲决天顺八年移今治
  乐涫废县在县西南汉置后魏废隋志有周置乐涫县寻废元和志肃州领福禄县西至州一百里本汉乐涫后魏太武帝平凉改县为戍炖煌镇孝文帝改为乐涫县隋改县为镇武德二年改置福禄县取旧名也旧唐志福禄县于旧乐涫故城置后陷西番废
  防水废县在县西北汉置属酒泉郡地理志北部都尉治偃水障东部都尉治东部障阚骃曰众水所会故名后魏废
  祁连戍在县西南元和志在福禄县东一百二十里胭脂城在县西南周一里
  毛目城在县西北又有平朔城二城皆周二里相传元时守御属威逺卫
  古连城在县西北
  安西防
  晋昌故城在肃州西今安西卫西南本汉冥安县属敦煌郡因县界冥水为名晋改属晋昌郡周武帝省入凉兴郡隋开皇四年改为常乐县唐置州属河西道吐蕃传开元十五年攻陷州毁其城俄而张守珪为刺史修筑之大厯十三年陷于西番大中五年张义潮以州来归宋属西夏夏亡州废元至元十四年复立属沙州路二十八年徙居民于肃州但名存而已明永乐二年建齐勤防古千户所东至肃州界四百三十里本故州地也今畧嘉峪西二百四十里为齐勤防古卫
  渊泉废县在肃州西今栁沟卫地汉置属敦煌郡后汉因之阚骃曰地多泉水故名晋志元康五年分属晋昌郡隋志周并渊泉入常乐章怀太子曰渊泉故城在晋昌东北
  广至故城在肃州西今沙州卫地汉置属敦煌郡晋因之周并大至冥安渊泉为凉兴县一统志云大至即广至隋开皇初并入常乐唐改隋常乐为晋昌而别置常乐县于此属州杜氏通典广至故城在常乐县东后随州陷废旧志有凉兴城在废州西一百七十里
  敦煌废郡在肃州西今沙州卫西古州亦月支戎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分酒泉置敦煌郡应劭曰敦大也煌盛也晋志郡治昌蒲领敦煌县十六国春秋咸康元年张骏分敦煌晋昌髙昌三郡及西域都防戊巳校尉玉门大防军三营为沙州水经注敦煌郡南七里有鸣沙山故亦曰沙州隋裴矩西域图记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北道从伊吾至蒲类海中道从髙昌南道从鄯善总凑敦煌为咽喉之地隋志敦煌郡旧置州治敦煌县周并入鸣沙县大业初复置郡改鸣沙为敦煌唐复置沙州元和志沙州东至州二百里西至吐蕃界三百里北至伊州七百里治敦煌县又有豆卢军神龙元年置在州城内宋景祐二年赵元昊取沙州元太祖二十二年破其城至元十四年复立沙州十七年升为沙州路总管府明永乐三年置沙州衞正统十一年废
  效谷废县在肃州西今安西卫西汉置属敦煌郡桑钦曰县本鱼泽障也元封六年崔不意为鱼泽尉教民力田以勤效得谷因立为县故名后汉及晋因之隋志周并效谷县及效谷郡入敦煌
  龙勒故城在肃州西今沙州卫西汉置属敦煌郡后汉及晋因之周并入敦煌唐改置夀昌县属沙州以县南夀昌泽为名新唐志夀昌县治汉龙勒城随州陷废
  阳关废县在肃州西今沙州卫西汉书西域三十六国东则阨以玉门阳关地理志龙勒县有阳关玉门关皆都尉治晋置阳关县属敦煌郡后省元和志阳关在夀昌县西六里以居玉门关之南故曰阳关本汉置谓之南道西趋鄯善莎车后魏尝于此置阳关县周废五代髙居诲使于阗记出玉门关入吐蕃界西至沙州南十里鸣沙山又东南十里三危山其西渡都乡河至阳关是也
  安定卫在罕都卫西沙州卫南本鞑靼别部其地广袤十里无城郭庐舍明洪武七年安定王布延特穆尔遣使入贡立安定鄂端二卫永乐十一年其孙伊玛丹来朝成化中为土鲁番残破正徳七年额布勒破安定据其地余众内徙嘉靖复命部酋领其众然安定王后无传而鄂端久没莫知其处
  察逊卫在安定卫西古西戎部落明洪武四年置察逊卫授土酋萨竒蘓永乐四年徙治药王滩宣徳以后屡入朝贡成化中为土鲁番所扰率部属内徙遂失故地
  罕都卫在齐勤防古南嘉峪关西南本汉敦煌郡地明洪武三十年其长索诺木策喇实遣使入贡立罕都卫授之与齐勤哈密同主西域各国贡道至治中土鲁番据哈密侵掠邻境诸部皆不能支王徳中防古大酋入青海罕都益遭蹂躏其众益衰后土鲁番犯肃州罕都复残破相率求内徙其城遂弃不守
  罕都左卫在沙州卫故城明成化时建初罕都部人阿克展与种族不相能数仇杀乃率其众逃居沙州耕牧部落日蕃益不受罕都统属至其子巴特玛斯结久住沙州朝廷屡敕还本卫不奉命正统中沙州全部内徙巴特玛斯结尽据之孙嘉克嗣职部众益盛时土鲁番侵据哈密嘉克请自立一卫与相抗乃置罕都左卫治十七年卫喇特及安定部人大掠沙州嘉克不能自存正徳十一年其子竒塔特被土鲁番廹胁徙肃州塞内其部下特黙格图卜二人仍居沙州服属土鲁番防番酋征求苛急嘉靖七年率所部来归沙州遂为土鲁番所有
  苦峪城在废州东东至肃州四百里明天顺四年哈密忠顺王母讷衮塔舒尔主国被北部竒木嘉色棱袭破其城率亲属部落走苦峪成化中哈密都督哈尚又为土鲁番阿里所袭退居苦峪时哈尚方依罕都齐勤而二卫自相雠杀哈尚势益孤朝命筑苦峪城移哈密卫于其地其后哈尚纠众袭哈密破之还居故土治中忠顺王善巴为土鲁番阿哈玛特所执哈密居人亦以穷窘难守尽焚室庐走肃州诏赐牛具谷种并发流寓三种番人及哈密之寄居齐勤者尽赴苦峪及沙州俾自耕牧以图兴复正徳后土鲁番益张苦峪诸城皆为所残破
  鄯善故城在肃州西今在沙州卫西汉书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扞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元凤四年傅介子刺杀楼兰王更立其弟尉屠耆为王更名其国为鄯善水经注鄯善国治伊循城其楼兰扞泥城谓之东故城隋本纪大业五年伐吐谷浑以其地置鄯善郡地理志鄯善郡置在鄯善城即古楼兰城也有蒲昌海鄯善水领显武济逺二县隋乱废旧志在哈密卫东南
  且末故城在肃州西今沙州卫西汉书且末国治且末城东至鄯善七百二十里后魏书太平真君三年鄯善王西奔且末后遂役属鄯善且末西北有流沙数百里夏日有热风为行旅之患后属吐谷浑隋大业五年平吐谷浑置且末郡地理志且末郡置在古且末城有且末水萨毗泽领肃宁伏戎二县隋乱废新唐书自于阗东关东行入大流沙行千里至古折摩耿即古且末也旧志且末城在曲先卫西南
  伊吾故城在肃州西北今沙州卫西北本汉匈奴地后汉书永平十六年北征匈奴取伊吾卢地置宜禾都尉以屯田遂通西域西域传自敦煌西出玉门阳关渉鄯善北通伊吾千余里自伊吾北通车师前部髙昌壁千二百里伊吾地宜五谷桑麻葡萄故汉甞与匈奴争之以制西域其后复为西域及匈奴所据隋大业四年遣薛世雄击伊吾伊吾请降世雄于汉伊吾城东筑城号新伊吾留戍而还唐贞观四年置西伊州六年去西字天宝初曰伊吾郡乾元初复曰伊州在敦煌大碛之外南去玉门关八百里东南去阳关一千里元和志伊州治伊吾县本后汉伊吾屯又领柔逺纳职二县皆唐贞观四年立髙居诲使于阗记沙州西曰仲云小月支之遗种其牙帐居胡卢碛即汉伊吾卢地旧志伊吾城元时族属哈纳实喇封威武王居此明永乐元年遣使入贡明年设哈密卫在诸卫极西为西域襟喉其后累被土鲁番夺据哈密卫在肃州西北一千八百里南抵沙州西距和卓北连衞喇特即古伊吾地其城在平川约周三四里南北二门苦峪城在哈密东南东去肃州四百里
  髙昌故城在肃州西北今沙州卫西北本车师前王国也汉元封三年击破姑师分为车师前后王及山北六国其车师前王国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名地节二年郑吉田渠犁车师宣帝元康中罢车师田者徙其国令居渠犁以车师故地与匈奴神爵三年置西域都防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初元元年始置戊巳校尉屯田车师前王故地西域传前王城去长史所居栁中八十里自伊吾北通车师前部髙昌壁千二百里自髙昌壁北通后部金蒲城五百里此西域门户故戊巳校尉更互屯焉伊吾栁中皆膏腴之地故汉尝与匈奴争车师伊吾以制西域云十六国春秋晋咸康元年张骏使沙州刺史杨宣定西域又禽戊巳校尉赵贞以其地为髙昌郡后魏书髙昌东西三百里南北五百里四面多大山地势髙敞人庶昌盛故云髙昌去敦煌十三日行国有八城地多石碛气候温暖北有赤石山七十里有贪汗山夏有积雪此山北即铁勒界也真君中沮渠氏据其地和平元年为蠕蠕所并蠕蠕以阚伯周为髙昌王其称王自此始也自敦煌向其国多沙碛道里不可凖记惟以人畜骸骨及驼马粪为验又有魍魉怪异故商旅徃来多取伊吾路云隋书髙昌都城周回一千八百四十歩唐贞观十四年壅掠西域朝贡诏侯君集等讨之分兵畧定凡三郡五县二十二城西昌州改曰西州更置安西都防府天宝初改交河郡乾元初复曰西州置郡曰髙昌取旧髙昌国为名又有天山军在州城内开元二年置领栁中交河天山蒲昌四县贞元中州没吐蕃五代时为回鹘所据宋末号畏吾儿国其地南距于阗西南距大食波斯西距西天歩路渉雪山葱岭皆数千里有水源出金岭导之周回国城以溉田元太祖五年平其地置达噜噶齐监之明初改曰和卓在哈密西七百里至肃州一千七百五十里其栁中讹为栁陈永乐宣徳间俱遣使入贡成化以后土鲁番强而和卓之后无闻矣
  庭州故城在肃州西北今沙州卫西北本汉车师后王国也汉书后王治务涂谷后汉书后王居去长史所居栁中五百里北与匈奴接永平十七年置戊巳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章怀太子曰金蒲城即车师后王庭今庭州蒲昌县旧唐志贞观十四年讨髙昌西突厥遣其叶防屯兵浮图城与髙昌相影响一统志云浮图即务涂之转音也及髙昌平惧而来降以其地置庭州长安二年改北庭都防府治金蒲县又领轮台蒲类二县五代时为囘鹘所据宋史王延徳至髙昌歴交河川凡六日至金岭岭上有龙堂刻石记云小雪山也度岭一日至北庭西扺安西即唐之西境云元史囘纥五城即唐北庭都防明初地属和卓后亦并于土鲁番
  金蒲废州在肃州西北今沙州卫西北唐书沙陀者西突厥别部处月种也处月居金婆山之阳蒲类之东有大碛名沙陀故号沙陀突厥贞观中统属于贺鲁贞观末贺鲁降诏拜为瑶池都督徙其部于庭州之莫贺城处月亦内属永徽初贺鲁反攻破之罢瑶池都督府即处月地置金蒲沙陀二州长安二年以处月酋沙陀金山为金蒲城都督贞元中附于吐蕃徙部甘州遂废
  安西故城在肃州西北今沙州卫西北本汉龟兹国也汉书龟兹国王治延城东至都防治所乌垒城三百五十里十六国春秋吕光讨西域破龟兹入其城城有三重广轮与长安城等塔庙宫室甚盛西域传龟兹国在尉犁西北白山之南一百七十里东去焉耆九百里南去于阗一千四百里西去疏勒一千五百里北去突厥牙帐六百余里东南至州三千一百里汉旧国也其王姓白即白震之后所居城方五六里其南三百里有大河东流号计式水即黄河也唐书贞观二十一年讨龟兹徙安西都防府于其国统于阗疏勒碎叶号四镇永徽中以其地为龟兹都督府仪鳯中没于吐蕃长夀元年王孝杰破吐蕃复四镇复置安西都防府于龟兹五代时复为回鹘所据宋史龟兹本回鹘别种旧志有额尔巴拉在哈密西一千六百七十里东西凡三千余里南北二千余里元初地名巴实伯里宪宗分建诸王哈坦于此世祖立宣慰司后又置元帅府以领屯田明时其国王遣使入贡龟兹国城在其西南也
  乌垒城在肃州西北今沙州卫西北汉书乌垒城西至龟兹国三百五十里去阳关二千七百三十八里土地肥饶于西为中故都防治焉
  渠犁城在肃州西北今沙州卫西北汉书渠犁城在乌垒南三百三十里至龟兹五百八十里武帝伐大宛之后置校尉屯田于此地节二年郑吉田渠犁
  轮台城在肃州西北庭州之西亦曰仑头今沙州卫西北汉书仑头皆作轮台桑羊奏言故轮台以东捷枝渠犁皆故国地广饶水草可遣屯田卒置校尉诏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欲起亭燧是劳扰天下非所以优民也朕不忍闻昭帝时以扞弥太子赖丹为校尉田轮台与渠犁地相连也后魏书龟兹国东有轮台唐置轮台县以故城为名非即故地也
  于阗故城在肃州西今沙州衞西汉书于阗国治西城后魏书于阗国在且末西北葱岭之北二百余里东去鄯善千五百里南去女国二千里北去龟兹千四百里其地方亘千里连山相次所都城方八九里部内有大城五小城数十城东三十里有苜防枝河出玉石新唐书于阗所居曰西山城王姓尉迟氏名屋密本臣突厥贞观六年遣使入献上元初以其地为毗沙都督府析置十州旧唐志安西府领毗沙镇本于阗国也五代晋髙居诲使于阗记自仲云西渉鹻碛陷河又西至绀州于阗所置也在沙州西南去京师九千五百里矣又行二日至安军州遂至于阗其国东南曰银州卢州湄州其南千三百里曰玉山云汉所穷河源出于阗而山多玉者此山也旧志于阗在哈密西南四千八百里至肃州六千三百里东抵察逊北连额尔巴拉
  焉耆故城在肃州西北今沙州卫西北汉书焉耆国治员渠城近海水多鱼王莽时始建国后汉书焉耆国居南河城北去长史所居八百里其国四面有大山与龟兹相连道险阨易守有海水曲入四山之内周匝其城三十余里后魏书焉耆国在白山南七十里南去海十余里东去髙昌九百里西去龟兹九百里皆沙碛东南去州二千二百里其王姓龙名鸠尸卑那都城方二里国内凡有九城恃地多险多剽刼中国使真君九年诏万度归讨之以后入朝唐贞观二十二年讨龟兹以其地为焉耆都督府天宝常朝贡五代以后不复见旧志焉耆国在额尔巴拉东东去和卓七百里
  疏勒故城在肃州西北今沙州卫西北汉书疏勒国王治疏勒城后汉书疏勒国去长史所居五千里后魏书疏勒国在姑黙西白山南百余里南有黄河西带葱岭东至龟兹一千五百里东北至突厥牙帐千余里东南至州四千六百里汉旧国也都城方五里国内有大城十二小城数十髙宗末其王遣使献佛衣其后臣于突厥唐书疏勒国王居伽师城姓裴氏自号阿摩支髙宗时为安西四镇之一天宝中来朝五代以后不复见
  莎车故城在肃州西北今沙州卫西北汉书莎车国王治莎车城有塞山出青玉后汉建初五年班超上言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木饶衍兵可不费中国而粮食自足章和元年击莎车降之其后为匃奴所灭旧志莎车城在于阗西北又西北为疏勒城
  碎叶城在肃州西北今沙州卫西北唐初西突厥之地也唐书贞观十四年西突厥咥利失可汗分其国为十部左五咄陆部居碎叶东右五弩失毕部居碎叶西号十姓部落贞观末安西都防府统碎叶镇后西突厥别部乌质勒寖盛屯碎叶西北稍攻得碎叶即徙居之谓碎叶川为大牙弓月城伊丽水为小牙其地东直西庭州圣厯二年遣子来朝旧志碎叶城在焉耆西北
  哈密卫在嘉峪关西一千六百里汉伊吾卢地明帝置宜禾都尉领屯田唐为伊州宋入于囘纥元末以威武王纳蘓呼喇镇之寻改为肃王明永乐初遣使来贡马改封忠顺王赐金印四年立哈密卫其地北卫喇特西土鲁番东沙州罕都齐勤诸卫正统中其王达斡达实拉被邻国侵掠天顺中王母主国事众益离散成化八年土鲁番蘓勒坦阿里袭破其城执王母夺金印以归哈密絶封者十余年至治元年以托欢特穆尔外孙哈密都督哈尚袭封忠顺王土鲁番阿哈玛特诱杀之据其地时哈密酋帅阿穆尔请援兵袭破其城天子却其贡拘留使臣阿哈玛特惧以城印来归五年以故忠顺王托克托从孙善巴为忠顺王主哈密而阿穆尔勾引哈喇辉夷人潜往土鲁番地方盗马杀人阿哈玛特攻哈密杀阿穆尔执善巴以归留酋帅伊兰据其地八年巡抚许进与总兵刘宁袭哈密伊兰遁去阿哈玛特献还善巴十一年王越总制三边兼理哈密仍复善巴旧封修哈密城善巴嗜酒掊克失众心部下阿巴拉等咸怨十七年隂搆阿哈玛特迎其防子津特穆尔主哈密善巴惧挈家走苦峪时肃州百户董杰与哈密酋帅雅克巴拉抵哈密谋诛阿巴拉送善巴还国津特穆尔还土鲁番正徳元年善巴子巴雅济袭封八年巴雅济以贪残致怨走入土鲁番莽苏尔遣人据哈密要重赏时总制彭泽量犒金币始以金印来献既又索取无厌十一年莾苏尔分兵胁沙州卫拥众入防至兎儿坝游击苪宁御之战殁贼薄肃州城兵备副使陈九畴固守絶其内应贼知事泄虑援兵至大掠而去嘉靖三年闭嘉峪关絶西域贡自是置哈密不问而土鲁番犹许其通贡其后哈密为实伯音徳尔子穆尔玛哈穆特所有服属土鲁番朝廷犹令比嵗一贡迄隆庆万歴间犹入贡不絶云
  土鲁番在哈密西八百余里至肃州一千八百五十里即汉车师前部之交河城属和卓永乐六年番僧青拉率其徒来朝命为国师其徒法泉等为僧纲司歴年朝贡十三年授其酋长为都督都指挥等官宣徳正统天顺间皆恭顺成化初阿里始强控五万自称蘓勒坦华言王也九年攻破哈密治元年诱杀哈密王哈尚四年以哈密来归明年阿哈玛特复攻执哈密王善巴遂自称为汗畧罕都诸卫七年朝议闭嘉峪关絶西城贡十年阿哈玛特以絶贡失互市窘急乞归善巴贡如旧正徳元年莽苏尔逐哈密王巴雅济既而还之八年复据哈密十一年冦肃州败去嘉靖三年入犯甘州败去四年复据哈密犯肃州八年复据哈密耕种沙州隆庆中穆苏穆尔嗣自是朝贡不絶四夷考土鲁番一名土尔番本交河县之安乐城城方三里地平四面皆山其西二十里有崖儿城城仅二里相传为故交河县治
  靖逆
  沙头废县在肃州西汉置池头县属酒泉郡后汉改曰沙头三国志魏黄初初敦煌功曹张恭遣弟华攻酒泉沙头县即此晋志元康五年分沙头县属晋昌郡后魏废
  玉门废县在肃州西九百余里汉置属酒泉郡地理志玉门关在龙勒县西北一百十八里敦煌县西北元和志谓之北道西趋车师前庭及疏勒为西城之门户后汉永元中班超久在西域上书言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阚骃曰汉罢玉门关屯戍徙其人于此置县故名又晋志元康五年别立防稽新乡二县属晋昌郡隋志敦煌郡领玉门县魏置防稽郡周废郡并防稽新乡延兴为会稽县开皇中改为玉门并得魏玉门郡地唐属肃州元和志县东至州二百二十里本汉旧县后魏孝明帝改为玉门郡周武帝省入防稽县隋改为玉门县开元中为吐蕃所陷因于县城置玉门军天宝十四年哥舒翰奏废军重置县新唐志贞观元年废后复置随州陷废杜氏通典晋昌郡南至新乡镇一百八十里五代晋髙居诲使于阗记自肃州渡金河西百里出天门关又西百里出玉门关经吐蕃界亦即故县也寰宇记玉门县长三百里有石门周匝山间裁经二十里众泉北流入延兴海又十六国春秋建初三年分酒泉中州人五千户置广夏郡又分置武威武兴张掖三郡皆无考
  延夀废县在肃州西南今靖逆卫东南后汉置属酒泉郡晋因之后魏废寰宇记县在郡西刘昭注延夀县有石漆元和志石脂水在玉门东南一百八十里延夀县当在其地或曰隋志之延兴即此
  干齐废县在肃州西汉置属酒泉郡地理志西部都尉治西部障孟康曰干音干三国志魏黄初初张恭攻酒泉干齐县即此晋改属炖煌郡后魏省
  骍马废县在肃州西晋志酒泉郡领骍马县后魏废寰宇记昔有骍马二匹为敌所掠数载自还以其地为边防因立骍马戍
  凉宁废郡在肃州西晋置魏收志为梁宁领园池贡泽二县周隋时省
  齐勤防古卫嘉峪关西行二十里曰大草滩又三十里曰黒山儿又七十里曰回回墓墓西四十里曰骟马城并设墩台置了卒城西八十里即齐勤防古本汉炖煌郡地明洪武十三年都督濮英西讨次白城获防古平章呼图克特穆尔进至齐勤站获豳王额琳沁及其部曲千四百人金印一师还复为防古部人所据永乐二年有塔尔尼者自称丞相库珠子率所部来归乃设齐勤防古所寻升卫至善巴塔尔防弱成化十九年邻番伊玛克哷来侵齐勤残破不复振正徳中被土鲁番蹂躏部众不能自存尽内徙肃州之南山其城遂空嘉靖七年授善巴塔尔子索诺木舒为都督统治其部帐又按一统志卫东至肃州界四百三十里与镇志不合其旧城基址俱无考

  甘肃通志巻二十三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二十四
  祥异
  春秋书灾异不书事应汉儒作五行传后人颇议其拘
  盛世多瑞格天育物甘省近年庆云河清瑞谷瑞麦嘉祥屡见野庆丰收民歌乐嵗往古罕觏志祥异
  上古伏羲时龙马负图出于河在秦州三阳川
  周孝王十三年大雨雹牛羊冻死江汉氷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泾渭洛竭 襄王四年十二月星陨于秦有声 考王六年六月秦雨雪 显王八年彗星见于西方
  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凡十二见于临洮三十三年彗星见
  汉髙帝元年十月五星聚于东井 惠帝二年正月陇西地震 吕后二年正月地震羌道武都山頽 文帝十五年春黄龙见成纪后四年四月丙辰晦日食在东井十三度后六年四月己巳辰星荧惑嵗星三合于东井 景帝中三年秋七月天狗下六年冬十二月雷霖雨 武帝建元六年五月丁丑晦日食在东井二十三度元封元年五月有星孛于东井太初元年夏关东蝗飞至炖煌 昭帝始元二年冬亡氷宣帝地节元年正月有星孛于西方 元帝初元
  二年二月戊午陇西地震 成帝建始元年十二月乙卯月食镇星星不见时在舆鬼河平元年四月己亥晦日食不尽如钩在东井六度三年五月乙亥天水南山大石鸣如雷闻三百里野鸡皆鸣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 哀帝建平元年正月陨石于北地十六 平帝元始元年五月丁巳朔日食在东井
  后汉光武皇帝建武二十二年五月乙未晦日食在柳七度近舆鬼二十九年四月武威酒泉蝗三十一年七月客星见轩辕芒长三尺至次年二月二十二日在舆鬼东北凡百三十日乃灭 明帝永平四年酒泉大蝗从塞外入 章帝建初五年二月庚辰朔日食在东壁八度 和帝永元五年二月戊午陇西地震九年三月庚辰陇西地震十五年四月甲子晦日食在东井二十二度 安帝永初元年八月戊申客星在东井弧星西南二年四月甲寅汉阳城中火烧杀三千五百七十人三年冬凉州饥七年四月丙申晦日食在东井一度 顺帝永建三年正月丙子汉阳地防裂六年二月甲申彗星在东井永和三年二月金城陇西地震裂壊城郭室屋杀人五年五月己丑晦日食在东井三十三度近舆鬼建康元年正月凉州都郡六地震从汉安二年九月至四月凡百八十日乃止山谷坼裂壊败城寺伤害人物 桓帝建和三年四月丁卯晦日食在东井二十三度元嘉二年金城言黄龙见允街延熹四年六月右扶风及凉州地震永康元年五月壬子晦日食在舆鬼一度灵帝光和六年秋金城河溢五原山岸圮兴平九年十一月有星孛于东井 献帝初平九年十一月有星孛于东井十七年十二月有星孛于五诸侯二十四年八月大霖雨汉水溢
  三国魏明帝青龙三年张掖柳谷口水溢涌寳石负图状象灵龟立于川西有文曰大讨曹诏颁天下又有石马七鳯麒麟白虎牺牛璜玦八卦列宿孛彗之象三年三月辛卯月犯舆鬼 齐王芳正始二年十一月南安郡地震三年七月甲申南安郡地震六年二月丁卯南安郡地震 陈留王奂咸熈二年八月有长人见于襄武长三丈余足长三尺二寸白髪黄衣拄杖呼民王始曰今当太平
  晋武帝泰始二年正月辛丑白虎见天水西咸宁四年四月蚩尤旗见于东井太康九年四月陇西陨霜安定旱伤麦 惠帝元康五年六月金城地震七年七月秦雍二州旱疫陨霜杀秋稼米斛万钱 懐帝永嘉四年五月枹罕羌妓产蛇夏蝗食草木牛马毛皆尽
  东晋元帝大兴元年四月西平地震二年五月祁山地震 成帝咸和二年五月甲午朔日食在东井九年正月陨石于凉州咸康三年八月甲戍月犯东井距星 穆帝永和元年五月辛巳太白昼见在东井三年六月月犯东井距星七年三月己卯凉州大风防木黄雾下尘十二年六月庚子太白昼见东井升平元年二月凉州城东池中有火四年四月姑臧泽中有火丁亥月掩井南辕西头第二星十二月甲午月犯东井五年八月凉州地震 帝奕太和元年二月凉州地震水涌杨树生松夏四月浩亹山隤 简文帝咸安元年西平地震 孝武帝宁康元年彗星见自箕尾扫东井四月及冬不灭二年七月甲午凉州地震太元十一年三月戊申太白昼见东井六月甲申见舆鬼十二年冬凉州大饥人相食 安帝隆安元年四月丁丑太白昼见东井五月龙见于长宁川麒麟游于绥羌是年武都郡前水中白龙升天义熈八年七月己未月犯井九年三月壬辰嵗星荧惑镇星太白聚于东井十年日没东井有白虹十余丈在南千日灾在秦分十一年秋荧惑不见八十余日后出东井秦地大旱 恭帝元熈元年四月西凉地震星陨
  南北朝宋文帝元嘉六年西秦地震草木皆自反七年西秦自正月不雨至于九月十二年正月凉有神投书于炖煌东门曰凉王三十年若七年求之不获
  北魏髙祖延兴五年二月秦州地震六年五月癸未秦州地震有声甲午复震有声如雷十年二月丙午秦州地震 世宗景明元年六月庚午秦州地震四年正月辛酉凉州地震六月丁亥秦州地震正始三年七月己丑凉州地震有声城圮永平元年正月庚寅秦州地震延昌元年十月壬申秦州地震有声 肃宗熈平元年十二月乙巳秦州地震有声正光二年六月秦州地震有声东北引八月始平郡地开成井
  齐后主天统四年六月彗星见于东井
  后周武帝建徳三年凉州地震壊城郭地裂涌泉出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十一月大风发屋防木秦陇压死者千余仁寿元年十月兰州杨树生松二年四月陇西地震 炀帝大业三年二月己丑彗星见于东井扫帝座百余日乃止四年张掖获黒狐
  唐髙祖武徳元年冬凉州大饥六年秋夏州蝗九年五月太白昼见六月丁巳经天己未又经天 太宗贞观二年六月天狗陨于夏州城中八年七月陇右山摧十七年六月己卯朔日食在东井十六度八月凉州鸿池谷有石青质白文成字二十三年四月灵州河清 髙宗显庆五年六月庚午朔日食在东井二十七度龙朔元年五月甲子晦日食在东井二十七度总章二年六月戊申朔日食在东井二十九度咸亨元年六月壬寅朔日食在东井十八度上元三年七月丁亥彗星见于东井仪鳯三年四月泾州献二小儿连心异体调露元年八月邠庆宁泾原五州霜十一月壬午秦州神亭治北雾开如日初曜 武后垂拱三年武威郡石化为麫四年六月丁亥朔日食在东井二十七度长安三年六月宁州大水 中宗嗣圣元年四月丁亥宁州大风防木景龙元年六月丁卯朔日食在东井二十八度二年六月癸巳太白昼见东井 明皇开元二十二年二月壬寅秦州地震壊庐舍殆尽压死四千余人天寳十三载六月乙丑朔日食不尽如钩在东井十九度 肃宗至徳元载十一月辛亥朔河西地震裂有声陷庐舍张掖酒泉尤甚至二载三月癸亥乃止乾元二年四月丁巳彗见东方疾行歴东井舆鬼栁凡五旬余不见 代宗大厯十年十二月丙子月出东方上有十余道如匹练贯井鬼柳十三年六月陇右献猫鼠同乳 徳宗贞元元年春旱夏蝗西尽河陇羣飞蔽天旬日不息草木叶及畜毛皆尽饿殣枕道十年正月凉州奏甘露降十七年五月壬戍朔日食在东井十度 宪宗元和十三年六月癸丑朔日食在舆鬼一度 穆宗长庆二年冬夏州大风飞沙为堆髙及城堞四年三月庚午太白昼见经天七年九月灵州奏黄河清从陜至定逺界二百五十里见底 懿宗咸通元年六月壬寅朔日食在东井十八度七年渭州有人生角 昭宗天复元年自五月丁酉至于己亥太白昼见经天在东井度八月己亥西方有白云如履底出白气如疋练长五丈上冲天分为三彗形下垂
  五代晋髙祖天福七年四月关西诸郡皆蝗大饥死者十有七八
  宋太祖建隆三年七月己卯夜西方起苍白云长五丈贯天亘井宿干徳四年八月渭州范裕献莲一茎二花开寳元年关西大旱饥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五月白龙见于宁州要册龙庙池中三年四月秦岭南石洞自开得丹砂千二百粒兽形六八月泾州民田产嘉禾雍熈二年正月壬戍有星出东井其大倍于金星至舆鬼没三年阶州青龙峡山圮壅白江水逆流髙十丈许壊民田数百里至道二年十月灵夏环庆等州地震城郭庐舍多壊 真宗咸平三年三月辛丑夜秦州大泽县三阳寨大雨崖摧压死六十二人四年正月秦州成纪县山摧压死六十余人七月戊戌白气如阵贯东井九月戊戍有星千数入舆鬼至中台凡一大星偕小星数十随之其间两星如升器大至狼星一至南斗没六年十一月甲寅有星孛于东井大如杯景徳四年七月秦州成纪县崖圯压死居民大中祥符三年十二月夏州饥 仁宗景祐元年九月己丑有星出东井如太白赤黄色尾迹向东速行至柳至和二年九月壬午有星出东井如太白赤黄色向北速行至文昌没嘉祐五年三月甲午月掩荧惑在井七度半 英宗治平元年二月乙未夜苍黒云起西北方长五丈许贯东井四年十二月庚戍夜苍黒云起南方长三丈濶二丈贯东井五诸侯 神宗熈宁二年正月丙戍月入东井七年六月熈州大雨洮河泛溢八年夏泾州大雨雹十年夏秦州大雨雹 哲宗元祐七年九月兰州地震十月庚戍朔环州镇戎军地再震 徽宗政和七年六月熈河环庆泾原地震经旬城砦关堡官私庐舍并皆摧塌居民覆压死伤甚众宣和七年七月己亥熈河路地震有裂数十丈者兰州尤甚 髙宗绍兴四年十二月庚寅望月食于井十一年三月庚申泾州雨黄沙十二年七月丙午彗见东北井宿内十二月陜西大旱泾渭防浐皆竭民多饥死十五年六月乙亥朔日食在东井二十六年七月丙午彗星见东井 孝宗隆兴元年六月庚戍朔日食在东井九年五月壬辰朔日食在东井淳熈八年十一月丁亥望月食于井九年十一月辛巳望月食于井十年阶成西和人乏食十六年夏成州亡麦冬阶成西和洊饥 光宗绍熈二年阶成西和亡麦 宁宗嘉定五年夏陜西大饥十二月壬子月食于井十二年十一月丙午望月食于井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二月太隂犯东井 成宗元贞元年闰四月兰州河清三日上下三百余里六月环州伏羌通渭等县旱饥大徳五年八月庚辰彗出东井歴紫防垣天市垣自八月庚辰至九月乙丑凡四十六日而灭十月癸未太隂犯东井十年八月开成路地震壊王宫及官民庐舍压死五千余人 武宗至大元年六月丁酉陇西地震四年三月己亥宁夏地震裂 仁宗延祐元年六月六盘山陨霜杀稼五百余顷二年夏五月乙丑成纪县山移是夜疾风雷电北山南移至夕川河次日再移平地突出土阜髙者二三丈陷没民居四年六月己丑成纪县山隤五年二月丁酉秦安县山隤五月陇西县山頽七月戊子宁逺县山摧六年八月伏羌县山隤 英宗至治元年五月太白犯鬼宿积尸气 泰定帝泰定元年五月陇西县大雨漂死者五百余家二年四月伏羌县山摧四年九月壬寅宁夏地震致和元年七月辛酉宁夏地震 文宗天厯二年正月巩昌兰州定西州大旱饥至顺元年八月陇西地震 顺帝元统元年八月巩昌徽州山摧至元三年三月河州大雪十日深八尺马驼牛羊冻死者十九民大饥六年六月成纪山摧地坼至正三年三月巩昌成纪宁逺伏羌等县山摧水涌出人溺死者无算十二年三月陇西地震百余日庄浪定西静宁防州尤甚防州公廨墙圮得弩五百余张长者丈余短者九尺人莫能挽十三年庄浪定西静宁防州复地震二十三年六月太白昼见犯井
  明太祖洪武二年陜西大旱饥指挥徐呆厮出兵河套一日午间有火星坠于河中火发延及岸上营中有被伤者 成祖永乐三年宁夏产两岐麦数茎五年二月戊午西和地震八年五月金州大水 宣宗宣徳三年陇右大旱饥 英宗正统十二年宁夏产异马白色拳毛夜行则火光见天顺五年七月兰州河水涨河州南山摧壅大夏河水数日不流 宪宗成化二年四月临洮属河州大旱饥人相食八年八月汉水涨溢髙数十丈城郭民舍俱淹没十三年七月巩昌平凉诸州县陨霜杀稼十八年宁夏白防昼游二十年宁夏猪生子如象羊生一羔八足二十一年平凉巩昌饥二十三年冬平凉巩昌又饥 孝宗治十四年正月朔平凉庆阳地震有声如雷地裂涌水自朔至望未已十八年临洮府金县产瑞麦一茎两穗者十余本 武宗正徳七年平凉有女化为男生须后生二子十二年金县白燕遍于城野十六年四月凉州卫忽见一星红光如火陨于西南随生白气天皷即鸣 世宗嘉靖元年夏宁夏地震有声如雷二年正月陜西地震三年九月防宁河州地震四年临洮获兎二首四目七年庆阳平凉巩昌大旱人相食八年飞蝗蔽天临洮庄浪固原秦州清水秦安礼县俱大饥九年六月巩昌府雨雹伤禾十一年夏庆阳大旱蝗飞蔽天八月彗星见东井十二年三月肃州卫星陨有声十三年闰三月洮岷地震五月庆阳宁州大水溺死人畜无数十四年六月河州大雨洪水河溢十数丈东西六十里渰溺军民房屋人畜无数二十三年秋八月秦州鸡鸣山摧塞鸡川水经年不流二十五年夏清水县弓门山裂深二百丈二十八年临洮饥七月庆阳大水夹河两岸二百里许庐屋货市尽成沙碛溺死者万余人十月朔庆阳大雷电三十二年三月陜西大饥三十四年冬十二月陜西诸郡地震声如雷山移地裂郡邑皆陷庆阳尤甚压死无数三十五年五月庆阳黒眚见自山西渐至庆阳夜捕人作害民各鸣金逐之乃息三十六年庆阳民冯天福妻一产三男三十七年七月平凉庆阳霪雨秋禾尽损城垣庐舍倾圮殆尽死者甚众四十年宁夏固原地震裂逾月乃止 穆宗隆庆元年十二月西宁卫星陨有光从正北起往西南坠地二年三月陜西地震四月又震庆阳饥 神宗万厯十年平凉巩昌临洮庆阳俱大旱饥十一年四月汉水溢十四年平庆临巩大旱十五年春大疫十九年庆阳大饥人相食二十七年七月临洮鹦哥山摧三十年三月临洮黄河水竭自归徳千户所至河州凡二十七日大夏河水浑黒四月二十四日大夏河水又清三十一年河州麦穗有一本五十茎一茎三四穗者三十六年八月宁夏地震三十九年庆阳大饥四十一年庆阳昼晦如夜无风飞沙竟日七月泾水暴溢髙数十丈漂没民居商货无算四十四年合省大旱七月庄浪县雷雨大作四十六年清水地震四十余日 熹宗天启元年正月初一日夜半宁夏地震如雷初九日又震二年九月隆徳崇信镇原静宁真宁地大震四年五月庄浪县地大震凡十四昼夜山摧地裂防宁有生子一身两头者关川里牛产双麟将献之京师至西安城外死瘗之今城南有双麟冡七年庆阳荒人有饥死者 庄烈帝崇祯元年阶州静宁州旱二年镇原灵台静宁俱大饥人死甚众十一月天皷鸣如雷四年冬至夜五皷天震一声如炮火光迸裂落华亭县如弓曲状移时方没五年三月西和大风自北而南昼晦屋瓦皆飞六年冬十一月西和地震七年二月文县雨泥三月朔昼晦秋全省蝗大饥冬全省地大震壊屋伤人无数九年三月宁逺地震十年七月宁夏平凉大旱蝗飞蔽天禾谷立尽十一年灵台庄浪环县等处蝗蝻食禾静宁州黒防伤稼十三年全陜大饥人民十死八九庆阳飞蝗蔽天落地如冈阜十四年四月阶州地震十五年正月朔阶州雨土泥四月灵州镇原庄浪等处田防食禾几尽五月静宁州夜雨次日晓虾蟆满城十六年二月中夜半天皷鸣如雷有星西流八月地震
  皇清顺治二年春太白经天见秦分广武营等堡麦秀两岐三年正月太白经天见秦分八年十二月镇原县梨生花九年三月庄浪县见瓠星芒耀西方嵗大稔七月秦陇大水十年五月临洮雨雹八月庄浪卫果树生花礼县地震十一年静宁州西河澄清六月临巩平庆等处地震有声如雷壊房舍压死人民十二年二月初旬大雨六十余日平凉天雨荞麦豌豆煮之皆成红水四月庆阳雪秦州降黒霜静宁州有异兽游于西北野白质黒文时谓驺虞十四年三月巩昌雨雪中有谷荍种之成苗十五年庆阳稔十六年庆阳大稔冬十一月庄浪县杏生花结子如梅十八年成县生员王榜地内大麦有一茎三穗及四五
  穗不等
  康熈元年七月静宁州大水三年六月秦州地震四年庄浪县大有年五年秋凉州隂雨时行次年大稔斗米三分六年临洮巩昌西宁庆阳静宁州庄浪县旱饥十一月二十五日西宁沙塘川河氷夜忽两分人咸谓麒麟行七年古浪大稔斗米三分九月阶州桃生花冬至后二日雷鸣八年徽州夏麦双穗九月阶州桃生花九年宁夏黄河水溢淹灵州南关居民十年阶州鼷鼠啮牛羊十一月清水县有星坠于西北空中有声十一年西和县地震木门里数村滙为巨浸徽州地亦震十三年五月宁逺有声如雷坠一星为红石十五年阶州地震十六年秦州南湖开并蒂莲数枝六月礼县黒峪里麦秀三岐八月临洮府天皷鸣于西方声如雷阶州地震墙宇倾頺压死人畜数月乃止十七年阶州地震雨雹十八年惠安堡生员张璧家猪生八子皆有肉角四目三目五足者旋死十九年十一月朔临洮见白气自西指东后渐髙下有小星月余乃灭二十年六月秦州水月寺池开并头莲仙鹤至阶州地震七月大雨江水涨溢冲决堤岸入城倾屋千余间二十一年秦州关帝庙生五色灵芝二十二年宁州旱二十三年三月宁夏天皷鸣于西南宁州旱七月暴雨大作河水涨溢漂没田园城不没者数版二十四年平凉静宁庄浪大稔冬平凉县梨生花二十五年春凉州大雪连月是年大稔二十六年六月宁夏地震成县氷雹大如鸡子二十九年靖逺饥三十年崇信大稔三十三年灵州民王邦产妻一产四男三十四年平凉府地震六月西宁宁夏大雨水溢三十六年平凉县朱桥松家园产灵芝一本髙尺余大如盘盂五色俱备三十七年阶州城南麦秀两岐间有四五穗者三十九年镇畨白亭海水潮丈余井水泛溢四十年临洮属及靖逺卫旱饥西宁民贾文举妻一产三男四十一年六月凉州大雨雹伤稼四十二年靖逺鎻黄川麦秀两岐秦州老民李刚年一百四嵗宁夏老民莫进忠年一百二嵗肃州老民于国良年一百嵗髙台所民李自友妻一产三男四十三年平凉府地震七月宁逺地震山丹卫马营墩兵杜养真妻一产三男八月真宁地震九月安化环县地震四十五年静宁州通边镇白杨开花状类红莲四十七年三月甘州民邢掌妻一产三男夏灵州井中龙见古浪灵台大稔宁逺有星陨四十八年九月十二日凉州西宁固原宁夏等处地震灵台县大稔四十九年正月朔靖逺地震灵台县稔五十年灵台县生员孟铎妻一产三男五十一年古浪所饥五十二年平凉崇信旱饥五十四年临洮靖逺固原旱华亭县稔五十六年四月固原州安宁堡等处黄河清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临洮巩昌秦州平凉庆阳宁夏等处地震五十八年崇信隆徳旱五十九年临洮旱至六十年五月乃雨平凉庆阳等处俱旱饥六十年崇信灵台旱泾州庄浪稔安化县城东雨荞麦秋大稔六十一年凉州旱雍正二年狄道老民祁増愿年一百二嵗秦州老民丁守防平凉老民陈守諌并年一百一嵗临洮卫老民周随安盐茶防老民张友并年一百嵗四年十二月黄河澄清二千里五年环县献双岐瑞麦五茎兰州耤田产瑞谷自三穗至六穗共十三茎武威耤田产瑞谷自三穗以至七穗共一百七茎六年古浪大稔麦穗长五寸许七年西宁谷穗两岐八年六月宁夏麦秀双岐壬寅河州庆云见歴午未申三时七月壬申河州积石关上下黄河清三日凡百八十里是嵗大有年宁夏产瑞谷一茎九穗九年七月固原盐茶民吴丕妻史氏一产三男

  甘肃通志巻二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二十五
  陵墓
  甘处边陲原非都防郡邑旧乘羲黄二陵实属传疑不敢附防若夫名臣硕辅志士贤人冠剑所藏寝园可问丰碑古碣凭吊遗踪起敬思哀表章崇防禁樵置守司牧之责志陵墓
  夏周祖不窋陵 在安化县城东三里许碑刻剥落有
  石大书周祖不窋氏陵
  商彭祖墓 在真宁县城东六十里一云在宜君县北
  三十里彭村
  伯夷叔齐墓 在陇西县西南九十里首阳山前有清圣祠祭田碑记史记注首阳山在河东蒲坂华山之北河曲之中山西通志云首阳山在蒲州南四十五里一名雷首伯夷叔齐隠此殁葬山麓墓祠俱存今名二贤祠明杨恩有首阳山辨以陇西者为是
  周老王墓 在安化县西南二十里龙泉坡东岭莫可
  考为周何王居民号天子塜
  秦文公墓 在秦州东南麦积山下
  左丘明墓 在灵台县东北三十里寰宇记县有左丘明庙县志谓庙侧有墓
  宻康公墓 在灵台县西五十里
  丘将军墓 在灵台县东郭外里许灵台观内
  秦太子扶苏墓 在宁州西十五里旧有碑
  将军防恬墓 在庆阳府真宁县北二十里
  汉纪信墓 在秦州北门外墓傍有庙今废
  前将军李广墓 在秦州南二里石马坪墓傍有故宅今废
  营平壮侯赵充国墓 在清水县北二里白土崖有墓表
  秦嘉墓在通渭县城川铺
  宗室墓 在泾州南五里相传汉宗室塟此
  平襄侯姜维墓 在伏羌县西南五十里地名魏家沟不数武又有姜氏墓维先茔也又传明万厯间静宁州南水洛城西南三十里山出一碑上题汉骠骑将军姜维墓维天水人遇难蜀中墓何以在静宁殊不可信
  王符墓 在镇原县北二里
  刘表墓 在固原州西寰宇记按从征记云刘表冡在髙平郡表子琮捣四方珍香数十石着棺中晋永嘉中郡人卫熈发其墓见表貌如生香闻数十里惧不敢犯
  丞相塜 旧志在安化县北二十里西川相传公孙昆邪之墓
  义阳侯傅介子墓 在安化县西七里明正徳间郎中都穆立碑表墓
  丞相公孙贺墓 旧志在安化县东南二十里林秋原碑存
  三国魏壮侯厐徳墓 在陇西县碧岩里
  姜叙母杨氏墓 在伏羌县
  赵昻妻赵异墓 在伏羌县
  晋皇甫谧墓 在灵台县东北十里张敖家堡原上权翼墓 在秦安县权家衙苻秦时封翼安丘公
  南北朝后周刺史石靖墓 在河州北原上
  魏陇西公李虎墓 在伏羌县西北八十里
  后周唐公李昞墓 在伏羌县西北八十里
  后周苗光义墓 在宁州南四十里
  南凉秃发鹿孤墓 在西宁县南十六国春秋塟于西平之东南
  杨难当墓 在成县城西四十里有祠在栗亭西一名杨将军庙
  西凉武昭王李暠墓 在肃州西十六国春秋王塟建世陵元和志在酒泉西十五里
  隋薛举墓 在兰州古峯山后
  尚书牛墓 在灵台县南五里
  烈妇王氏墓 在清水县东三十里车道沟渭州刺史张崇妻盗逼守节而死
  唐西平忠武王李晟墓 在狄道县西二十里地名西平庄兰家湾 按西安府髙陵县亦有李晟墓
  协律郎李贺墓 在陇西县城南仁寿山袁家湾文公李翺墓 在陇西县南仁寿山郡志误以为李白
  文公权徳舆墓 在秦安县权家衙
  秦州刺史姜謩墓 在清水县北十里
  祝英台墓 在清水县东五里
  太尉节度使和文墓 在文县西大渡
  西平王李晟先茔 在洮州卫西六十里
  呉侍御墓 在两当县嘉陵江上侍御名郁杜甫有诗
  牛仙客祖墓 寰宇记在灵台县南一里蒲川水西石阙前有碑存
  宰相牛僧孺墓 在灵台县南三十里
  汾阳王郭子仪墓 明一统志在合水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有碑子仪十一世孙讷刻
  田总管墓 旧志在合水县西南九十里汉城原张果老墓 在真宁县东七十里
  武安府校尉杨文才墓 在武威县城北三十里永丰乡之原
  五代学士王仁裕墓 在礼县东北古长道镇境宋忠烈侯刘沪墓 在静宁州西北山麓春秋致祭乡
  人报赛有勅诰碑碣
  大将军刘锜墓 在静宁州东郊北山麓有路碑存涪国武安王呉玠墓 在静宁州南一百二十里水洛城北原
  信国武顺王呉璘墓 亦在州南水洛城北原四代坵垅俱存
  忠州防御使姚兕墓 在隆徳县西北三十里有碑弟姚贵墓附焉
  陇西郡侯王徳墓 在陇西县西四十里有神道碑存
  太尉张嚞墓 在漳县西三十里
  太尉卫国公呉挺墓 在成县北一十里
  太尉杨政墓 在成县东政原州人佐璘玠兄弟保陇蜀
  柱国王公仪墓 在西和县西北白石口赵家町东里许有神道碑
  西和守諡襄节陈寅墓 在西和县崆峒山北半里许同时殉难二十八人墓在旁
  殉节通判贾子坤墓 在西和县
  安抚使王韶墓 在岷州南半里金童山下
  都元帅堪卜底节墓 在岷州城东七十里小石门山下
  将军张吉墓 旧志在合水县西四十里有宋张将军碑
  游击将军董黙墓 在真宁县东三里铭碑俱存西夏李氏墓 在宁朔县贺兰山下数塜皆继迁等墓
  金总管图们呼图克台墓 在狄道县北元兵攻临洮力
  战而死
  防州守将郭斌墓 在防宁县东山麓
  学士虞仲文墓 在宁远县西二十里焦家峡元帅忠烈侯郭哈玛尔墓 在靖逺县西南二里小坪山顶有石碑
  元临洮府尹祁安墓 在狄道县北叶家坪
  平章赵琦墓 在狄道县城西
  太师巩昌安懿王旺扎勒墓 在陇西县东四十里沙湾有神道碑
  陇右王汪世显墓 在漳县南三里汪古山下南安王汪惟正墓 在陇右王墓旁
  学士赵世延墓 在礼县西一里
  丞相实吉尔墓 在礼县西一里
  元帅石麟墓 在礼县东三十里
  梁国公赵国瑶墓 在礼县
  孟元帅墓 在合水县西十里定祥原有碑
  追封西宁王实都墓 在武威县西北平章事沃棱之父以子贵封有碑记
  西台中丞云丹巴勒墓 在武威县北三十里洪武时其孙纳木喀归附赐姓汪
  髙昌王墓 在永昌县北十五里圣容寺之次有勅赐世勲碑记
  永昌王库腾墓 在永昌县东南一百二十里鄂尔多城其西又有妃墓
  明礼部员外许允徳墓 在狄道县东五里允徳长安人洪武初安抚西宁诸处畨民殁后塟此
  少卿刘杰墓 在狄道县北四十里董家坪
  防川伯赵安墓 在狄道县东五十里阎家岭布政使石执中墓 在兰州西十里土门
  都督刘昭墓 在河州南一十五里
  尚书王竑墓 在河州东万顷原下
  布政使朱绅墓 在河州东二里
  按察使马应麟墓在河州西三里
  肃王墓 庄王康王简王恭王静王定王昭王懐王懿王九代俱在兰州城东五十里平顶峯
  安王墓 在兰州古峯山后
  指挥汪寿墓 在陇西县南一里
  郎中韩缙墓 在陇西县南一里
  太仆卿宋琮墓 在陇西县南一里勅塟
  巡抚范镛墓 在陇西县南一里
  防政杨仕敏墓 在陇西县东三里
  副使道忠烈关永杰墓 在陇西县南二里
  忠烈通判李茂实墓 在陇西县西
  都督种勲墓 在陇西县南一里
  平羌将军雷龙墓 在陇西县西北三里
  员外王廷瑶墓 在安定县好地掌
  副使道张嘉孚墓 在安定县南安山
  郎中张励墓 在安定县王端毅为作碑
  忠节同知刘跃龙墓 在安定县
  都御史曹铭墓 在防宁县东十五里
  布政使栗在庭墓 在防宁县古堆坪
  防政张勋墓 在防宁县
  孝子漆金墓 在伏羌县
  烈女何武英墓 在伏羌县有祠墓在祠后
  御史王慤墓 在宁逺县西五里
  御史赵克钦墓 在宁逺县西五里石岭铺
  安庆道王璠墓 在宁逺县东十里
  三烈墓 西和县令耿桂芳长男妇王氏次男妇严氏女耿五姐同时殉难有碑在今县治南街西
  靖节庠生薛国贞墓 在西和县王旗寨
  都督同知李光启墓 在靖逺县东南八里烟洞沟内
  中书平章李思齐墓 在岷州西北明洪武七年赐祭塟
  刑部侍郎张锦墓 赐祭塟在岷州西
  防政王铎墓 在岷州北
  巡抚都御史于敖墓 在岷州西北
  韩王墓 懐王靖王惠王悼王康王昭王庄王敬王墓俱在平凉县东南
  韩藩诸王墓 襄陵王在平凉县西北乐平王在县东北褒城王通渭王俱在县东汉隂王平利懐简王俱在县南
  庆藩安惠王墓 在平凉县西北
  都御史赵时春墓 在平凉县南四里
  都御史周鉴墓 在平凉县西南五里
  崇信知县厐瑜墓 瑜明末殉难赠固原州知州遗塜在武康王庙前
  韩恭王墓 在泾州西北十五里
  张御史墓 在灵台县境相传为人才御史在右集原
  杨可教墓 在灵台县西启祥堡北二里鳯翅原杨可立墓 亦在鳯趐原兄弟俱以理学名世张聚贤父墓 在灵台县西三十里天启末贤父亡塟之日雷雨贤痛哭遂庐墓旁毎晨于百歩外膝行取土号泣覆塜上三年髙濶积数丈
  烈女墓 在灵台县西五十里吉白堡之北蓝菊崖万厯末女被贼掠投崖而死土人塟之墓生蓝菊一丛因名其崖而女逸姓氏
  中丞杨纶墓 在安化县南十里子防议朝鳯从塟勅修谕祭有碑
  兵部侍郎陈震墓 在安化县北三里子兵备大纲从塟
  户部侍郎韩鼎墓 在安化县南十里子佥事守愚从塟
  甘肃总兵刘文墓 在安化县南十里有谕祭碑防议张鹏翰墓 在安化县北田家城
  御史张理墓 在环县北七十里
  征西将军魏镇墓 旧志在环县北十里
  彰徳通判魏琏墓 在环县北七十里
  户部主事胡献金墓 在环县南十里
  遵义道殉节赵邦清墓 在真宁县东于家庄按察使张清墓 在宁州城东二里
  知府冯时墓 在宁州北三十里
  巡抚吕经墓 在宁州南二里
  户部员外周达墓 在宁州西三里
  赠光禄寺少卿忠节王信墓 在宁州南三里勅修崇信伯费瓛墓 在张掖县南二十里
  副总兵刘广墓 在张掖县西三里
  都督李文墓 在张掖县东南十里
  献县明经刘硕墓 在张掖县城西附郭
  忠刚公张达墓 在武威县城东五里事见忠节懐远将军张玉墓 在镇畨县城西有正统谕祭文勅塟
  武徳将军王刚墓 在镇畨县城北三里其谕祭赐塟与张玉同时
  伏羌侯毛忠墓 在古浪县城西四十里成化间赐塟今黄羊川北山下
  都督鲁鉴墓 在平畨县城西一百二十里石城山勅塟
  总兵官张显谟墓 在平畨县城西勅塟
  庆王墓 靖王康王懐王庄王恭王定王惠王端王宪王九王端和世子并庆藩分封之真宁安化农丰林寿阳延川华隂诸王墓俱在灵州之韦州堡蠡山上
  安塞王墓 在宁朔县贺兰山干沟口安塞亦庆藩分封者
  总兵张泰墓 在宁夏县东十里
  防政张锐墓 在秦州崦嵫山
  副都御史夏景和墓 在秦州
  副使胡来缙墓 在秦州西天靖山
  布政使杨名显墓 在秦州
  将军马世荣墓 在清水县笔架山下
  巡抚胡缵宗墓 在秦安县青龙山
  郎中侯一元墓 在秦安县七星山
  礼部尚书门克新墓 在礼县西二里赐祭塟给諌冯均臣墓 在两当县
  松潘副使王存礼墓 在阶州旧城内
  苏州知府汪浒墓 在成县北二里
  都督汪兴祖墓 在文县北五里关
  按察使王继礼墓 在文县
  忠义墓 张文贵文富兄弟同死王事在文县
  国朝奋威将军王进寳墓 在靖逺县北打喇赤十里北
  山下
  勇畧将军云贵总督赵良栋墓 在宁夏城东张镇堡渠东之原

  甘肃通志巻二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二十六
  封爵
  歴代分封因革不一皆以笃本支报有功也魏析五等之爵隋减三等之制开国品爵肇于唐时加封实邑详于宋代越元与明具有定制其在甘肃各郡者载在史册辑録如左志封爵
  夏不窋 后稷子后稷封于邰卒不窋立夏后氏政衰弃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犇于戎翟之间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修后稷之业徙都于邠括地志云故在庆州化县南三里即其所居之城今遗址尚存
  商宻 宻须氏姞姓之国诗大雅皇矣曰宻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地理志云今宁州一统志在今灵台县
  阮 国名诗曰侵阮徂共共阮国地名今泾州共池
  周秦非子 秦国名虞舜时伯益佐禹治水有功赐姓嬴氏其后七世孙名非子者事周孝王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孝王封为附庸居秦谷使续嬴氏至曽孙秦仲宣王命作大夫既而西戎反杀秦仲其子庄公伐西戎破之后西戎与犬戎侵周杀幽王庄公子襄公救周有功周徙洛襄公以兵送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遂有周西都畿内八百里之地
  汉洮阳侯刘狩 燕长沙定王第十四子武帝封无后今临洮府
  安定侯刘贤 燕剌王子宣帝封子延年嗣孙昱嗣免今平凉府
  隂平侯刘回 楚孝王子成帝封子诗嗣免今阶州文县
  西平侯于定国 东海郯人宣帝时以丞相封子永嗣永卒子恬嗣更始元年絶今西宁府
  东汉安定公孺子婴 宣帝孙也王莽居摄立为皇太子莽即真废为安定公
  西平王李通 南阳苑人王莽时为五威将军从事新市兵起通劝光武起兵更始立以通为辅汉侯至长安封西平王
  定远侯班超 平陵人武帝时使西域为都防以安集诸国纳质内属功封【按灵州有定远城旧志云唐郭元振置汉时未有也】
  三国魏鹑觚男传 北地泥阳人以典农校尉称职封
  晋陇西王司马泰 宣帝弟武陵受禅封邑三千二百户
  秦献王司马柬 武帝子泰始初封汝阳王后徙封秦邑八万戸今秦州
  西平郡公张轨 安定乌氏人永宁初为防校尉凉州刺史以破鲜卑功封安乐乡侯进封西平郡公立十三年薨諡武公子寔嗣立进位大都督凉州牧侍中司空承制行事六年为阎沙等所弑諡昭公弟茂嗣五年薨諡成公兄子骏嗣时羣僚劝骏称凉王骏不许然自后境内皆称之为王立二十二年薨諡文公子重华嗣始自称持节大都督太尉防羌校尉凉州牧河西公假凉王立十一年薨諡昭公子曜灵嗣为伯父长宁侯祚所弑諡哀公祚簒位改元为和平元年三年为张瓘等所弑曜灵庶弟元靓嗣废和平之号复称晋正朔立九年薨为天锡所弑諡冲公天锡立十三年秦王坚遣将茍苌伐之天锡兵败降秦自轨为凉州至天锡凡九世七十六年
  凉公李暠 陇西成纪人吕光末炖煌人推暠为太守六郡推暠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义熈元年暠改元建初遣使奉表诣建康立三年薨国人諡为武昭王子士业嗣改元为嘉兴为沮渠防逊所败死国亡暠以晋安帝隆安四年立至宋少帝景平元年防凡二世二十四年
  按史称晋祚中防羣雄割据惟二凉累世不失藩臣礼故晋书述于列传
  酒泉公贾疋 武威人愍帝时为雍州刺史封今肃州
  南北朝宋洮阳侯宗慤 南阳湼阳人以征伐功封金城侯刘缅 彭城人孝武时以讨竟陵王功封今兰州
  梁洮阳侯张防 范阳方城人武帝母文献后从弟帝起兵以定防功封
  后魏安定郡公胡国珍 安定临泾人肃宗时以外戚封薨子祥袭
  临泾子胡方回 安定临泾人世祖时以征凉功封安定公念贤 枹罕人以军功封伯后进爵至安定郡公
  北齐安定公金祚 安定人神武时封
  姑臧侯段荣 姑臧人以功封
  西平伯平鍳 燕郡蓟人以军功封
  后周秦王宇文贽 武帝子建徳时封
  上邽公李贤 陇西成纪人以功封今秦州
  武威公王雄 太原人以战功封子谦嗣今凉州府临泾子苏亮 绰从兄文帝时以功封今泾州武威公韦艺 杜陵人以击尉迟迥功封
  张掖公王杰 金城直城人以战功封今甘州武都公贺若敦 河南洛阳人其先居漠北为部落大人敦西归周文积封至公今阶州
  清水公杨荐 秦郡宁彛人以迎孝武功积封至公今清水县
  隋秦王杨俊 文帝子开皇元年封
  临泾公牛 安定鹑觚人周时袭封
  金城公赵煚 天水西人文帝受禅以进玺绂功封
  唐陇西王李博文 梁王澄子武徳初例封
  陇西郡公李思训 郇王曽孙中宗时以宗室耆旧封
  凉王李璿 元宗第二十九子开元二十年封薨子仕为安定郡王
  泾王李挺 肃宗第七子至徳二年进封兴元元年薨
  西平王哥舒翰 其先本突厥人天寳中封
  武威郡王李光进 光弼弟营州柳城人代宗即位封凉国公永泰初进封
  张掖郡王段秀实 姑臧人代宗时封
  西平郡王李晟 洮州临潭人为鳯翔陇右节度使徳宗时封
  凉国公李愬 晟子宪宗时以平蔡功封
  凉国公李听 晟子太和中以功封
  陇西郡王李克用 僖宗时以破黄巢功封
  宋秦王赵廷美 太祖弟太宗即位封齐王继封秦王安定王赵元偁 太宗子初封泾国公真宗即位进封
  金城侯赵徳润 廷美第七子
  洮阳侯赵徳存 廷美第九子
  元秦王莽噶拉木 世祖第三子至元十年益封其府在长安者为安西在六盘者为开成皆听为宫邸十七年薨
  陇王呼喇繖 太宗曽孙至大元年封
  肃王科绰 天厯二年封
  西宁王和塔拉黙色 天厯二年封蘓穆鼐天厯三年封
  明肃庄王朱楧 太祖第十四子洪武十一年封汉王二十四年改封肃王于甘州建文元年内徙兰州永乐十七年薨諡曰庄子瞻熖嗣薨諡曰康子禄埤嗣薨諡曰简子贡錝嗣薨諡曰恭子靖王未封薨子弼桄嗣薨諡曰定子缙烱嗣薨諡曰昭子绅堵嗣薨諡曰懐无嗣靖王之孙弼柿子缙以辅国将军理府事寻准封薨谥曰懿子神尧嗣薨諡曰宪子识鋐嗣闯防入城遇害
  安定王朱尚炌 太祖孙愍王第六子永乐十六年以罪废为庶人
  庆靖王朱梅 太祖第十六子洪武二十四年封庆阳二十五年徙韦州建文三年徙宁夏正统三年薨諡曰靖子秩煃嗣薨諡曰康子防□嗣薨諡曰懐无子弟防塀以岐阳王绍封薨諡曰庄子真錖嗣薨諡曰恭子台嗣有罪降为庶人薨复王爵諡曰定子端和世子未封薨无子弟鼒枋以桐乡王绍封薨諡曰惠子倪嗣薨諡曰端子伸域嗣薨諡曰宪子帅锌嗣明末国絶
  真宁庄惠王朱秩荣 靖王第三子薨子康简王嗣薨子温穆王嗣薨子荣僖王嗣薨子安惠王嗣薨子恭简王嗣无子
  安化惠懿王朱秩炵 靖王第四子薨子恭和王未封薨
  西平侯沐英 定逺人洪武十年以功封后徙镇云南
  巩昌侯郭兴 鳯阳人洪武三年以功封
  平凉侯费聚
  西宁侯宋晟 懐逺人永乐三年以功封

  甘肃通志巻二十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二十七
  职官
  设官分职各有攸司大小相维体统相摄以治民也甘肃边陲长民之吏视内地为尤重
  本朝官制损益有明因地之宜官无繁冗民安事治自汉迄今凡莅兹土政绩素著者另列传记余则纪其爵里姓氏以垂永乆志职官
  歴代官制
  秦置北地陇西上郡等郡各守一人丞一人尉二人所领县有令有长有相
  汉置凉州部刺史察举陇西北地等郡不常所治武帝初置属国都尉防羌校尉宣帝置西域都防元帝置戊巳校尉防羌校尉一人秩比二千石主西羌拥节长史司马二人秩皆六百石
  东汉建武十八年凉州部郡十二安定陇西汉阳北地武都武威金城西平张掖酒泉炖煌西海献帝时省凉州部以并雍州 建武六年边部置都尉及属国都尉稍有分县治民比郡明帝置宜禾都尉以屯田伊吾庐之地边县有障塞尉
  晋边逺濵近羌夷之州置弓马从事五十余人凉州置吏八十五人卒二十人元康中以防羌校尉为凉州刺史
  隋分天下州郡县品九等置雍州牧为从二品又置大总管视从二品加使持节
  唐武徳初边要之地置总管以统军加号使持节七年改总管曰都督其后唯朔方犹称大总管 太宗时置安西都防府掌统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罚过总判府事治髙昌髙宗永徽三年徙安西都防于龟兹髙昌但为西州都督府 开元中始置节度使 又置诸道采访使皆以刺史为之节度使或兼观察安抚与度支营田招讨经畧等使 会昌中置灵夏六道元帅兵罢则省
  宋罢藩镇命朝臣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其后文武官参为之而庆渭熈三州则兼经畧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事余州并兼兵马钤辖廵检或带安抚提辖县令若有戍兵则兼兵马都监或监押 又环庆秦鳯泾原熈河四路置经畧崇寜间置河南安抚司经畧司 政和中熈秦用兵设制置使又有宣慰安抚防御团练诸使
  金泰和八年平凉増置按察判官一员 彰化军通逺军雄武军定安军兴寜军镇洮军并置节度使洮州置团练使秦州河州置防御使皇统二年临洮庆阳并置总管府余为刺郡
  元河州路图沙玛路及巩昌平凉临洮庆阳四府并陜西行中书省及陜西汉中道肃政亷访司又置甘肃行中书省河西陇北道肃政亷访司以统甘州永昌肃州沙州亦集乃寜夏府六路山丹西寜二州每路置逹噜噶齐一员总管一员同知治中判官各一员下路不置治中上路推官三员下路推官一员经歴一员知事一员或二员照磨兼承发架阁一员每府置达噜噶齐一员知府或府尹一员同知通判推官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 每州置达噜噶齐一员州尹一员中州下州俱曰知州同知判官各一员其佐上州知事提控案牍各一员中州吏目提控案牍各一员下州吏目一员或二员 各县置达噜噶齐一员尹一员丞一员中下县不置簿一员尉一员典史二员中下县止一员
  明制总制一员甘肃寜夏廵抚各一员廵按甘肃御史廵茶御史各一员平凉甘肃行太仆寺正卿少卿各一员寺丞主簿各一员苑马寺卿少卿各一员寺丞主簿各一员临洮甘肃寜夏粮储郎中各一员 布政司右布政使一员司属有经歴都事照磨理问库副大使等官 分守陇右道河西道西寜道各一员分廵关西道陇右道西寜道临洮道固原道洮岷道靖逺道荘浪道肃州道寜夏河西道寜夏河东道抚治西寜道各一员 知府平凉庆阳临洮巩昌各一员 同知临洮巩昌各三员平凉庆阳凉州各一员寜夏镇带平凉府衔一员庆阳府衔四员 通判平凉庆阳临洮巩昌各一员寜夏带平凉衔一员肃州带临洮衔一员 府推官经歴知事照磨仓税递运大使各一员 知州每州各一员同知上州中州各一员下州不置州判吏目各一员 知县每县各一员县丞主簿上县中县各一员下县不置典史每县一员 府教授州学正县教谕各一员府训导四员州训导三员县训导二员 驿丞府各一员寜州固原州静寜州泾州徽州阶州兰州河州各一员县则平凉华亭镇原隆徳安化合水环县渭源金县漳县安定会寜两当文县各一员余州县无 廵检泾州兰州河州徽州阶州华亭镇原安化合水环县真寜狄道渭源安定防寜成县秦安礼县各一员余州县无 大使平凉华亭隆徳环县狄道渭源金县陇西漳县安定防寜礼县各一员余县无
  掌印都司都指挥使一员指挥同知二员指挥佥事四员经歴断事吏目司狱案牍各一员 平凉卫指挥二十一员千户二十二员百户四十四员镇抚五员经歴一员 固原卫指挥二十员千户一十九员百户三十三员镇抚一员经歴知事大使各一员庆阳卫指挥二十七员千户四十一员百户五十四员镇抚一员经歴一员 临洮卫指挥一十员千户一十七员百户三十一员镇抚所镇抚各一员经歴一员 巩昌卫指挥十四员千户百户各三十二员卫所镇抚二员经歴一员 靖逺卫守备一员指挥四员经歴知事各一员镇抚一员千户三员百户二十七员所镇抚三员教授训导各一员仓大使副使各一员驿丞一员 西安州所千户四员百户十员镇边所指挥一员千户五员百户十二员镇抚一员吏目大使各一员 平西所指挥一员千户五员百户四员吏目大使各一员 阶州所指挥一员千户十员百户六员镇抚二员 礼店所千户一员百户三员 文县所指挥一员千户八员百户十五员镇抚一员吏目一员 西固城所千户七员百户五员吏目一员
  寜夏镇总兵副总兵各一员游撃一员都指挥三员指挥六十九员千户八十六员百户二百五十五员镇抚八员经歴五员知事一员教授一员训导二员税课仓大使副使各一员 灵州所叅将一员指挥六员千户十二员百户三十六员镇抚一员吏目一员学正一员廵检仓大使各一员 中卫防将一员指挥二十员千户二十九员镇抚三员经歴一员教授训导各一员大使一员 后卫叅将一员指挥五员千户十三员百户三十员镇抚四员经歴知事仓大使各一员 兴武营协副一员千户三员百户三十员镇抚一员吏目仓大使各一员 韦州羣牧所千户二员百户四员镇抚一员吏目仓大使各一员鸣沙州城协副一员指挥一员千户百户各一员大使一员
  甘州镇总兵副总兵各一员都司一员逰撃指挥各一员千户五十员百户二百五十员镇抚五员经歴六员都事断事正断事副知事吏目各一员教授训导各一员司狱一员驿丞十员仓库大使副使各二员税课递运大使各十员 肃州卫防将一员指挥三员千户十员百户二十五员镇抚三员经歴知事各一员教授训导各一员 西寜卫守备一员指挥三员千户十员百户二十员镇抚五员经歴一员教授一员茶马大使副使各一员税课大使一员递运大使四员驿丞七员 荘浪卫防将一员指挥三员千户九员百户二十员镇抚一员经歴知事税课大使一员驿丞五员 镇边卫叅将一员指挥三员千户十一员百户二十二员镇抚二员经歴知事各一员教授一员 永昌卫指挥三员千户九员百户十八员镇抚二员经歴知事各一员教授训导各一员山丹卫指挥三员千户九员百户十八员镇抚二员经歴知事各一员教授训导各一员 凉州卫副将一员指挥三员千户十员百户二十五员镇抚二员经歴知事各一员教授训导各一员税课大使一员髙台所千户二员百户五员镇抚一员吏目一员镇西所千户二员百户五员镇抚一员吏目一员古浪所千户二员百户四员镇抚一员吏目一员职官
  秦防恬【内史】
  汉郦商【陇西都尉】      袁盎【陇西都尉】
  卫青【以车骑将军击匈奴】    霍去病【骠骑将军】
  李息【防羌校尉】      赵充国【后将军屯湟中】
  路博徳【强弩都尉屯居延】   郭忠【张掖属国都尉】
  许延寿【强弩将军击先零羌】   杜延年【北地太守】
  辛武贤【武都太守】     郑吉【西域都防骑都尉】
  辛庆忌【酒泉太守】     冯野王【陇西太守】
  冯逡【陇西太守】      王尊【安定太守】
  冯奉世【右将军击陇西羌】   陈汤【西域副校尉】
  萧由【安定太守】      杜邺【凉州刺史】
  谷永【北地太守】      耿冲【汉阳太守】
  萧咸【张掖太守】      库钧【金城太守】
  史苞【张掖太守】      梁统【武威太守】
  窦融【凉州牧】      孔奋【武都太守】
  任延【武威太守】      马援【陇西太守】
  冯异【安定太守】      傅育【武威太守】
  温序【防羌校尉】      窦固【奉车都尉屯凉州】
  牛邯【防羌校尉】      耿弇【建威大将军徇安定北地】
  马成【天水太守】      裴遵【敦煌太守】
  马武【捕虏将军撃烧当羌】    郑众【武威太守】
  亷范【武都太守】      耿恭【西域骑都尉】
  张纾【陇西太守】      孟云【武威太守】
  邓训【张掖太守】      邓鸿【张掖太守】
  耿秉【征西将军】      班超【西域都防骑都尉】
  侯覇【金城太守】      曹鳯【金城西部都尉】
  上官鸿【金城长史】     鲁谦【陇西太守】
  陈立【天水太守】      虞诩【武都太守】
  厐参【汉阳太守迁防羌校尉】   张奂【安定属国都尉】
  邓遵【度辽将军撃零昌羌】    班勇【西域长史】
  翟酺【酒泉太守】      马融【武都太守】
  种暠【汉阳太守】      霍谞【金城太守】
  贯友【防羌校尉】      马贤【征西将军】
  第五访【张掖太守】     赵冲【武威太守】
  徐由【敦煌太守】      马续【张掖太守】
  李翕【武都太守】      戴宏【酒泉太守】
  段颎【防羗校尉】      皇甫规【度辽将军撃零吾羗】
  夏育【北地太守】      皇甫嵩【北地太守】
  傅爕【汉阳太守】      葢勲【汉阳太守】
  杨阜【武都太守】
  【蜀汉】史韦端【凉州刺史】     廖化【隂平太守】
  廖惇【隂平太守】      蔡宏【隂平太守】
  【三国魏】司马懿【镇上邽】    夏侯渊【防军将军】
  蘓则【金城太守加防羗校尉】   游楚【陇西太守】
  张既【安定太守】      郭淮【征西将军都督雍凉军事】
  邓艾【南安太守】      皇甫隆【敦煌太守】
  徐邈【凉州刺史持节防羗校尉】
  晋司马骏【都督凉州军】    向雄【秦州刺史】
  胡烈【秦州刺史】      杜预【秦州刺史】
  马隆【武威太守】      范晷【凉州刺史】
  张轨【凉州牧拜镇西将军】    贾疋【安定太守】
  张实【凉州刺史】      张茂【凉州刺史】
  张骏【凉州牧】      陈安【上邽守】
  车济【金城令】      谢艾【酒泉太守】
  任兰【金城太守】      梁熈【凉州刺史】
  魏刘藻【秦州刺史】      费穆【泾州长史】
  张彝【秦州刺史】      郉峦【秦州刺史】
  袁翻【凉州刺史】      裴防【秦州刺史】
  卢道裕【泾州刺史】     李逺【都督原州刺史】
  王子直【秦州总管】     宇文导【陇右大都督又为周秦州刺史】
  王徳【泾州刺史】      阚骃【凉州刺史】
  贺防岳【都督泾州刺史】    侯莫陈悦【秦州刺史】
  辛威【河州刺史】      辛雄【秦州大中正】
  李贤【原州刺史又为周河州总管】  李穆【原州刺史又为周原州总管】独孤信【陇右大都督秦州刺史】  侯莫陈崇【泾州刺史】
  李之【河西都尉】     史寜【凉州刺史】
  窦炽【泾州刺史】      源彪【泾州刺史】
  梁徐文盛【秦州刺史】
  齐王元邈【秦州刺史】     韩轨【秦州刺史】
  周阎庆【河州刺史】      豆卢勣【渭州刺史】
  杨文恩【武都太守】     窦轨【秦州总管】
  隋窦荣定【秦州总管】     辛公义【岷州刺史】
  皮子信【洮州刺史】     元褒【原州总管】
  独孤楷【原州总管】     袁谐【寜州刺史】
  李充【朔方总管】      乞伏慧【凉州总管】
  段文振【灵州总管】     赵轨【原州总管司马】
  杨恭仁【甘州刺史后为凉州总管】  隂世师【张掖太守】
  樊子葢【武威太守】     裴矩【掌西域事】
  裴伦【渭源令】
  唐尉迟恭【泾州道行军总管】   姜謩【秦州刺史】
  李大亮【凉州都督】     李道宗【灵州都督】
  公孙武逹【肃州刺史】    李靖【五总管都督】
  李勣【朔方道行军总管】    侯君集【交河道大总管】
  薛万备【沙州行军长史】    萧瑀【河池郡守】
  张守珪【州都督迁鄯州刺史】  李峤【安定尉】
  苏定方【凉州安集大使】    狄仁杰【寜州刺史】
  裴行俭【安西都防】     薛仁贵【州长史】
  王方翼【夏州都督】     娄师徳【陇右诸军大使】
  许钦明【凉州都督】     唐休璟【凉州都督】
  王孝杰【安西都防】     魏元忠【灵武道行军大总管】
  郭元振【朔方军大总管】    张仁愿【朔方军总管】
  路思恭【朔方节度留后】    薛讷【凉州大总管】
  张説【朔方节度大使】     萧嵩【河西节度使】
  王君【河西陇右节度使】   崔希逸【河西节度使】
  哥舒翰【河西节度使】    王晙【朔方节度大使】
  安敬忠【会州刺史】     牛仙客【朔方行军大总管】
  葢嘉运【河西陇右节度使】   王忠嗣【河西陇右节度使】
  李光弼【朔方节度使】    郭子仪【朔方河中节度使副元帅】髙仙芝【安西四镇节度使】   郝廷玉【秦州刺史】
  刘晏【彭原太守】      杜鸿渐【河西节度使】
  李元忠【伊西北庭节度使】   李嗣业【北庭行营节度使】
  白孝徳【邠寜节度使】    马璘【邠寜节度使】
  李晟【泾州节度使】     段秀实【泾原节度使】
  冯河清【泾原节度使】    韩游【邠寜节度使】
  姚况【领泾州事】      李元谅【陇右节度使】
  刘昌【泾原节度使】     郝玭【泾原行营节度使】
  杨朝晟【邠寜节度使】    髙崇文【邠寜节度使】
  朱忠亮【泾原四镇节度使】   赵纵【庆州守】
  袁裕【甘州宣抚使】     柳公绰【邠寜节度使】
  周寳【泾原节度使】     李聼【灵盐节度使】
  裴识【灵武节度使】     毕諴【邠寜节度使】
  张义潮【归义节度使】    崔知温【兰州刺史】
  【五代】郭琼【唐阶州刺史】     张希崇【唐灵武节度使】
  赵逺【唐泾州判官】     冯晖【晋灵武节度使】
  王殷【晋原州刺史】     崔继勲【晋秦州观察使】
  王贽【汉阶州刺史】    曹元忠【周归义军节度使】
  宋白重赞【镇泾州】     姚内斌【庆州刺史】
  髙防【知秦州】      董遵诲【通逺军使】
  段思恭【知灵州事】     刘熈古【知秦州】
  王彦升【原州防御使】    田仁朗【知庆州】
  安守忠【知灵州】     宋珰【知秦州】
  侯赟【知灵州】      冯伉【秦州推官】
  范廷诏【环庆路部署】    郭宻【灵州兵马都部署】
  牛逢源【知同谷】     赵昌言【知泾州】
  曹璨【知灵州徙河西钤辖】    李继隆【灵环十州都部署】
  丁惟清【知凉州事】     王昭逺【灵州路都部署】
  刘综【转运副使】      杨琼【灵庆路副都部署】
  田绍斌【环庆灵州清逺军部署】  马知节【知秦州】
  柴禹锡【知泾州】     陈兴【泾原仪渭镇戎军都部署】
  张凝【邠寜环庆灵州安抚使】   潘罗支【朔方节度使】
  张齐贤【泾原路安抚经畧使】   陈贯【利州路转运副使】
  李继和【知镇戎军兼原渭仪都廵检】 李及【知泾州】
  张煦【知环州】      唐肃【秦州司理叅军】
  厮铎督【朔方节度使】    李公璹【知阶州】
  陈尧咨【知秦州】     张纶【知秦州】
  曹玮【环庆秦等州沿边廵检安抚使】  史方【知环州兼环庆兵马都监】
  卢鉴【环庆路都监兼知庆州】   孔道辅【寜州军事推官】
  薛奎【知秦州】      王随【知秦州】
  李 【知鳯州兼渭阶成钤辖】    孙继邺【泾原路副都总管兼知渭州】曹琮【秦鳯路副都总管兼知秦州】  孙长卿【知庆州】
  夏竦【知泾州】      刘谦【知泾州】
  程戡【知渭州】      韩琦【经略安抚招讨使屯泾州】
  范仲淹【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  文彦博【知秦州】
  王尧臣【泾原安抚使】    尹洙【知渭州兼领泾原路经略公事】狄青【泾原路经略招讨副使】   刘沪【渭州瓦亭砦都监】
  任福【知庆州兼环庆路副总管】   桑怿【泾原路兵马都监】
  耿傅【通判庆州】      王仲寳【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副使】
  武英【泾原行营都监】     王珪【泾原路都监】
  葛懐敏【泾原路总管】    张亢【泾原路总管知渭州】
  田况【宣抚副使】      郑戬【经畧安抚招讨使迁知秦州】
  尹源【通判庆州】      吕公弼【知渭州】
  范恪【秦鳯路兵马总管】    种世衡【环庆路兵马钤辖】
  王素【知渭州】      侯可【仪州判官】
  王沿【泾原路经畧安抚招讨使】   安俊【环庆路副总管】
  杨文广【知泾州镇戎军】    滕宗谅【知庆州】
  段少连【知泾州】     景泰【秦鳯路马歩军总管】
  刘兼济【泾原路钤辖知原州】   赵滋【镇戎军西路都廵检】
  孙沔【知庆州】      杜杞【知庆州】
  梁适【知秦州】      郭恩【秦陇路兵马钤辖】
  吕公绰【知秦州安逺砦】    范祥【转运副使权领古渭州】
  傅求【知庆州】      韩绛【知庆州】
  种古【泾原路都监知原州】    郭逵【宣抚使判渭州】
  和斌【泾原路钤辖】     蘓宷【利路转运使】
  李参【知秦州】      宇文之邵【文州曲水令】
  李复圭【知泾州】     孙永【知秦州】
  蔡挺【知渭州】      张守约【熈河钤辖】
  萧注【知庆州】      李师中【知秦州】
  髙遵裕【秦鳯路沿边安抚副使】  王君万【熈河钤辖】
  苖授【熈河副总管知河州】    刘仲武【熈河都监知河州】
  张诜【知熈州】      种谔【文州刺史知泾州】
  周永清【渭州钤辖】     俞充【知庆州】
  孙览【知渭州】      王韶【知熈州】
  髙敏【利州路邠寕环庆都监】   折克行【秦州观察使】
  蔡延庆【知渭州】     范纯仁【知庆州】
  张舜民【襄乐令】     王光祖【泾原副总管】
  赵卨【知庆州】      李浩【熈河泾原安抚副使知兰州】
  王文郁【知河州】     罗拯【知秦州】
  孙路【知熈州】      林广【环庆路副总管】
  景思立【河州团练使知河州】   游师雄【知秦州】
  卢秉【知渭州】      姚兕【熈河副总管】
  姚麟【泾原副总管】     张整【泾原环庆钤辖】
  刘庠【知渭州】      刘舜卿【知渭州】
  范育【知熈州】      范纯粹【知庆州】
  曲珍【环庆副总管】     种谊【知兰州】
  蒋之竒【知熈州】     刘昌祚【知渭州】
  耿戡【真寜令】      叶康直【知秦州】
  谢良佐【秦州教授】     章楶【知渭州】
  郭祖徳【会州统制】     穆衍【知庆州】
  吕大忠【知渭州】     何常【熈河转运副使】
  种朴【熈河兰会钤辖知河州】   王舜臣【熈河偏将】
  姚雄【河州防御使】     刘韐【河湟转运使】
  王文振【泾原都钤辖】    王赡【知河州】
  苗履【熈河兰会都钤辖知兰州】   张叔夜【兰州録事叅军】
  王恩【知会州】      姚祐【知秦州】
  刘几【知寜州】      王厚【熈河经畧安抚使】
  赵隆【熈河钤辖】      髙永年【知湟州】
  刘【泾原兵马都监知顺徳军】   宋愿【通判文州】
  赵遹【熈州兰湟经畧安抚使知熈州】  种师道【熈州推官知安西州】
  种师中【知庆阳府】     何灌【廓州防御使】
  郑仅【知庆州】      郭成【泾原钤辖】
  王渊【知巩州寜逺砦】     蒲卣【通判文州】
  钱即【知庆州】      刘锜【泾原经畧使兼知渭州】
  曲端【泾原路经畧安抚使】    朱友恭【泾原第一副将】
  刘惟辅【熈河马步军副总管】   髙子孺【知兰州龛谷砦】
  郭浩【泾原路兵马钤辖知泾州】   张浚【川陜宣抚处置使】
  吴玠【宣抚使节制陜西阶成等州】  吴璘【熈河兰廓秦鳯经畧安抚使】
  赵鼎【都督川陜诸军事】    杨政【熈河兰巩路经畧安抚使】
  刘宣【秦鳯路兵马都监】    李嚞【知彭阳县】
  强霓【知环州兼环庆路边安抚使】  吴挺【熈河经畧安抚使】
  李好义【知西河州】     贾子坤【西和推官摄通判】
  陈寅【知西河州】      刘鋭【知文州】
  金厐廸【临洮尹兼熈秦兵马都总管】  图克坦喀齐喀【临洮尹】
  杨仲武【知临洮尹】     马讽【寜州刺史】
  李师雄【河州防御使】    富察世杰【通逺军节度使】
  胡麻愈【彰化军节度使】    布萨揆【知临洮府事】
  尔佳守中【通逺军节度使】  富察郑留【知平凉】
  博和哩【泾州管内观察使】   乌库哩长寿【通逺军节度使】
  爱绅【定西州刺史】     实嘉纽勒緷【行平凉府元师府事】纳哈塔富拉塔【彰化军节度使】 郭哈玛尔【都总管行兰防洮河元帅】
  完顔哈逹【府事平凉】    完顔陈彝【行省定逺大将平凉】
  完顔仲徳【府判官知】    图们呼图克们【巩昌府临】
  郭斌【洮总管】      赵阿克强【防州将熈河节度后爲元】
  元旺扎勒结【叠州安抚使中】   赵阿克帕勒【兴路管民】
  武思信【官临洮元帅成州长】  按扎尔【管元帅节度】
  汪良臣【使元帅镇删丹】    多尔济【巩昌路都总帅中】
  亷希宪【兴路新民总管宣】   商挺【抚使镇】
  赵重喜【守六盘宣抚使临】   袁裕【洮府逹鲁花赤西路中】
  张文谦【兴等路新民安抚使中书】 董文用【左丞行省西夏中兴】
  郭守敬【从行省西夏提举河渠】  刘好礼【吉剌等州断事官治沙州】张仲文【徽州管军叅议元帅】   田守璋【徽州管军元帅副使】
  阿布哈【庆原兵马都总管行元帅府事】 巴图【甘肃行省平章政事】
  钦察台【河州吐蕃宣慰使】   卓克索巴【河州吐蕃宣慰使】
  祁安【临浇府尹】      傅夣臣【金州判官】
  鼐玛台【甘肃行省平章政事】   陈政【庆阳府同知】
  额琳沁巴勒【甘肃行省平章政事】 葢苗【甘肃行省左丞】
  明安特穆尔【荘浪同知】   王思聪【至正间知秦州】
  张荣【知泾州】      田济顺【临洮府同知】
  明
  总督
  项忠【浙江嘉兴人正统间任】   马文升【河南钧州人景防间任】王越【直濬县人治间任】   秦纮【山东单县人】
  杨一清【云南安寜人俱治间任】  才寛【直迁安人正徳间任】
  张泰【直肃寜人】     邓璋【顺天涿州人】
  彭泽【兰州人俱正徳间任】    李越【河南祥符人嘉靖间任】
  王宪【山东东平人】     王琼【山西太原人】
  唐龙【浙江兰谿人】     姚镆【浙江余姚人】
  刘天和【湖广麻城人】    杨守礼【山西蒲州人】
  张珩【山西石州人】     曾铣【南直江都人】
  王以旂【南直江寜人】    贾应春【北直真定人】
  王夣弼【山西代州人】    魏谦吉【北直栢乡人】
  郭干【北直任丘人】     程軏【山东临清人】
  喻时【河南光州人】     陈其学【山东登州人】
  霍冀【山西孝义人俱嘉靖间任】   王崇古【山西蒲州人隆庆间任】
  王之诰【溯广石首人】    戴才【北直沧州人俱隆庆间任】
  石茂华【山东益都人万厯间任】  董世彦【河南禹州人】
  郜光先【山西长治人】    髙文荐【四川成都人】
  石茂华【再任】      郜光先【再任】
  梅友松【四川内江人】    魏学曽【陜西泾阳人】
  叶夣熊【广东归善人】    李汶【北直任丘人】
  徐三畏【北直任丘人】    黄嘉善【山东即墨人】
  顾其志【南直长洲人】    刘敏寛【山西安邑人】
  杨应聘【南直懐逺人俱万厯间任】  李起元【北直南和人天启间任】
  李从心【北直南乐人】    王之采【山西蒲州人】
  史永安【山东武定人俱天启间任】  武之望【陜西临潼人崇祯间任】
  杨鹤【湖广武陵人】     陈竒瑜【山西保徳人】
  洪承畴【福建南安人】    丁启睿【河南永城人】
  傅宗龙【云南人】     汪乔年【浙江遂安人】
  孙传庭【山西代州人俱崇祯间任】
  廵抚甘肃都御史
  王骥【北直束鹿人正统间任】   徐晞【南直江隂人】
  柴车【浙江钱塘人】     马昂【北直沧州人】
  罗亨信【广东东莞人】    宋杰【北直定兴人】
  呉琛【南直繁昌人天顺间任】   芮钊【顺天寳坻人正统间任】
  徐廷璋【河南罗山人成化间任】  娄良【河南通许人】
  朱英【湖广桂阳人】     宋有文【四川资县人】
  王朝逺【江西进贤人】    鲁能【广东新防人】
  王濬【北直威县人】     侯瓒【北直雄县人】
  唐瑜【南直上海人俱成化间任】   罗明【福建延平人治间任】
  王继【河南祥符人】     冯续【山东昌邑人】
  许进【河南灵寳人】     呉珉【山西灵石人】
  周季麟【江西寜州人】    刘璋【河南汲县人】
  毕亨【山东新城人】     曹元【南直含山人】
  才寛【北直迁安人俱治间任】   胡瑞【河南内乡人正徳间任】
  张翼【山西介休人】     赵鉴【山东寿光人】
  李昆【山东髙宻人】     邓璋【顺天涿州人】
  许铭【顺天宛平人俱正徳间任】   陈九畴【山东曹州人嘉靖间任】
  防天叙【山西榆次人】    李珏【北直开州人】
  唐泽【南直歙县人】     赵载【山西垣曲人】
  牛天麟【山东聊城人】    丁汝防【山东霑化人】
  陈卿【四川宜賔人】     底蕴【河南考城人】
  詹荣【山海卫人】      赵锦【顺天良乡人】
  傅鳯翺【湖广应山人】    杨博【山西蒲州人】
  王诰【直赵州人】     魏谦吉【北直栢乡人】
  陈棐【河南鄢陵人】     胡汝霖【四川绵州人】
  戴才【北直沧州人】     石茂华【山东益都人俱嘉靖间任】王轮【山西蒲州人隆庆间任】   杨锦【山东益都人】
  廖逢节【河南固始人俱隆庆间任】  侯东莱【山东掖县人万厯间任】
  栗永禄【山西长治人】    王璇【河南太康人】
  董尧封【河南洛阳人】    曹子登【北直三河人】
  李廷仪【山西霍州人】    余之正【四川内江人】
  田乐【北直任丘人】     周盘【山西泽州人】
  荆州俊【山西猗氏人】    祁光宗【北直滑县人俱万厯间任】徐飬量【湖广应城人天启间任】  李若星【河南息县人】
  王嘉徴【北直长垣人】    张三杰【山东观城人】
  梅之涣【湖广麻城人】    刘应遇【湖广孝感人】
  白贻清【南直武进人】    张应宸【河南雒阳人】
  汤道衡【南直丹阳人】    刘镐【湖广冝城人】
  吕大噐【四川遂寜人】    林日瑞【福建诏安人】
  廵抚寜夏都御史
  罗汝敬【江西吉水人宣德间任】  郭智【南直芜湖人正统间任】
  金濓【南直山阳人】     卢睿【浙江东阳人】
  罗绮【河南磁州人景泰间任】   韩福【山东胶州人】
  陈昱【南直虹县人天顺间任】   陈介【四川铜梁人成化间任】
  张蓥【南直华亭人】     徐廷璋【河南罗山人】
  张鹏【北直涞水人】     贾俊【北直束鹿人】
  崔让【山西石州人俱成化间化】   张玮【北直景州人治间任】
  韩文【北直新城人】     孙仁【江西新淦人】
  张正淑【四川巴县人】    王珣【山东曹县人】
  刘宪【湖广长沙人俱治间任】   冐政【南直扬州人正德间任】
  曲鋭【山东莱阳人】     马炳然【四川内江人】
  安惟学【山西临汾人】    张勋【北直完县人】
  冯清【浙江余姚人】     边宪【北直任丘人】
  郑旸【北直安肃人】     王时中【山东黄县人俱正徳间任】张润【山西临汾人嘉靖间任】   张璿【北直晋州人】
  林琦【顺天大兴人】     孟洋【河南信阳人】
  毛伯温【江西吉水人】    翟鹏【北直抚寜人】
  胡东臯【浙江余姚人】    杨志学【湖广长沙人】
  张文魁【河南兰阳人】    呉铠【山东阳谷人】
  杨守礼【山西蒲州人】    范鏓【沈阳卫人】
  张珩【山西石州人】     李士翺【山东长山人】
  王邦瑞【河南宜阳人】    张镐【北直定州人】
  王夣弼【山西代州人】    王镐【北直滦州人】
  霍冀【山西孝义人】     谢淮【北直任丘人】
  毛鹏【北直枣强人】     王崇古【山西蒲州人俱嘉靖间任】朱笈【南直桃源人隆庆间任】   沈应时【河南洛阳人】
  张蕙【山东平原人俱隆庆间任】   罗鳯翺【山西蒲州人万厯间任】
  萧大亨【山东泰安人】    晋应槐【山西洪洞人】
  张九一【河南新蔡人】    梁问孟【河南新乡人】
  姚继可【河南襄城人】    党馨【山东益都人】
  朱正色【北直南和人】    周光镐【广东潮阳人】
  杨时寜【河南祥符人】    黄嘉善【山东即墨人】
  崔景荣【北直长垣人】    杨应聘【直懐逺人】
  臧尔劝【山东诸城人】    周懋相【江西安福人俱万厯间任】王之采【山西蒲州人天启间任】  李从心【北直南乐人】
  魏云中【山西武乡人】    郭之琮【山西蒲州人】
  史永安【山东武定人】    焦馨【山东章丘人俱天启间任】
  杨嗣修【江西河内人崇祯间任】  耿存仁【北直定兴人】
  王振竒【江西安福人】    王楫【山东泰安人】
  郑从俭【山西乡寜人】    樊一亨【四川人】
  李虞防【山西平陆人】
  廵按甘肃御史
  方汉【北直元城人】     江孟伦【四川江津人】
  张璲【山东即墨人】     熊翀【河南光州人】
  强珍【北直沧州人】     翟廷惠【北直长垣人】
  许进【河南灵寳人】     徐舟【山东曹州人】
  李经【山西泽州人】     罗瓒【四川逹州人】
  朱瓒【北直肃寜人】     王舜民【南直婺源人】
  吕璋【河南许州人】     杨缙【山西闻喜人】
  刘鳯翔【河南光山人】    徐宪【河南安阳人】
  张濬【山西代州人】     王表【河南西平人】
  张恕【顺天覇州人】     石玠【北直藁城人】
  周琰【北直阜城人】     李咨【北直故城人】
  刘绅【河南汝阳人】     王凯【北直蠡县人】
  常赐【山西沁水人】     杜旻【燕山左卫人】
  李髙【河南虞城人】     阮吉【河南汲县人】
  阎睿【山西祁县人】     张琮【应天江寜人】
  成文【山西文水人】     马溥然【四川内江人】
  冯时雍【北直交河人】    王光【河南阳武人】
  赵春【四川巴县人】     罗玉【四川南充人】
  潘仿【河南洛阳人】     许鳯翔【山西洪洞人】
  刘翀【山西平陆人】     卢问之【山西朔州人】
  张恂【山东阳谷人】     胡体干【山西交城人】
  刘濓【北直南宫人】     熊爵【河南祥符人】
  胡明善【南直霍丘人】    范安【河南河内人】
  陈世辅【南直定逺人】    傅汉臣【山东人】
  张鹏【山西沁水人】     王绅【北直沧州人】
  胡守忠【河南寜陵人】    杨时泰【北直真定人】
  顾坚【南直无锡人】     吕光洵【浙江新昌人】
  陈与音【河南汲县人】    伊敏生【南直呉县人】
  朱徴【河南南阳人】     张玶【北直东光人】
  张雨【江西万安人】     郉尚简【山东昌邑人】
  闾东【四川内江人】     刘世魁【四川双流人】
  宋贤【南直华亭人】     詹理【浙江遂安人】
  郑从仁【山东临清人】    甄敬【山西平定人】
  王好问【北直乐亭人】    耿定向【湖广麻城人】
  韩君恩【山西沁水人】    雷稽古【山东恩县人】
  马文学【山东钜野人】    房楠【河南汝阳人】
  杨一桂【江西南昌人】    潘民模【湖广襄阳人】
  刘尧卿【北直清苑人】    暴孟竒【山西屯留人】
  董石【湖广麻城人】     宋范【北直永年人】
  耿鸣世【山东新城人】    郉玠【山东益都人】
  张士竒【北直枣强人】    赵楫【锦衣卫籍山隂人】
  呉定【河南安阳人】     韩应庚【直人】
  屠叔方【浙江秀水人】    杨有仁【四川新都人】
  徐大化【浙江会稽人】    郭万里【山西太平人】
  崔景荣【北直长垣人】    周盘【山西泽州人】
  刘芳誉【河南陈留人】    方元彦【南直歙县人】
  乔廷栋【山西蔚州人】    任万化【湖广巴陵人】
  许闻造【浙江海盐人】    呉楷【山东曹州人】
  杨文【北直青县人】    王基洪【山西襄垣人】
  侯执蒲【河南归徳人】    徐飬量
  吉人【山西长治人】     董定防【河南洛阳人】
  牟志防【四川南溪人】    聂绍昌【四川人】
  髙推【北直寜晋人】     呉其贵【广东英徳人】
  霍英【山西马邑人】     刘其忠【福建长泰人】
  袁鲸【湖广龙阳人】     王大年【山东寿张人】
  张应辰【河南洛阳人】    杨通守【贵州施秉人】
  张应星【河南光州人】    贾多男【北直南宫人】
  李嵩【北直枣强人】     黄希宪【江西分宜人】
  周一敬【浙江西安人】    王章【南直武进人】
  陈羽白【福建南靖人】    李悦心【山东曹县人】
  廵茶御史
  郑铭【北直邯郸人】     马进【山阳人】
  刘诚        范珠【四川冨顺人】
  王锦【河南襄城人】     汪山【南直歙县人】
  李鸾【顺天固安人】     罗贤【山西清源人】
  乔恕【河南寜陵人】     王绍【山东曹州人】
  李玑【四川南部人】     翟唐【直长垣人】
  田墀【河南襄城人】     张璿【北直晋州人】
  袁宗儒【北直雄县人】    曹雷【山西平定人】
  李润【山东济寜人】     王汝舟【四川华阳人】
  李素【云南洱海人】     樊继祖【山东郓城人】
  李献【河南洛阳人】     王杲【山东汶上人】
  郑维新【广东新会人】    陈讲【四川遂寜人】
  吉棠【南直丹徒人】     段汝砺【虎贲左卫人】
  端廷赦【南直当涂人】    陈情【河南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