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汉字「嗌」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
【卷二】【口】 伊昔切
公咽也。从口益聲。六𠍳籒文嗌上象口,下象頸脈理也。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查看扫描版
咽也。
嗌者、扼也。扼要之處也。咽嗌雙聲。漢書。昌邑王嗌痛。爾雅注云。江東名咽爲嗌。
从口。益聲。
伊昔切。十六部。
籒文嗌。上象口。下象頸脈理也。
此象形字。與亢略同。漢百官公卿表曰。?作朕虞。應劭曰。?、伯益也。師古曰。?古益字也。按此假借籒文隘爲益。如九歌假借古文番爲播也。趙宋時古文尙書益作?。此本諸漢表耳。○又按凡言項領頸亢胡者、自外言之。言嚨㗋噲吞咽嗌者、自內言之。故皆从口。自口而入也。
臣鍇按:《爾雅》「麋鹿曰齸」注云:「今江東呼咽曰嗌。」
汉字:「嗌」 字形演变
曶鼎(金)西周中期
包2.83(楚)
包2.175(楚)
說文籀文
說文‧口部
小篆
康熙字
楷体
【上一字】咽 【下一字】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