匊在说文解字
卷标:卷九
拼音:jū
部首:勹
 查看:汉字「匊」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

《说文解字》  查看扫描版

【卷九】【勹】  居六切

在手曰匊。从勹、米。
臣鉉等曰:今俗作掬,非是。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查看扫描版

在手曰匊。
唐風。椒聊之實。蕃衍盈匊。小雅。終朝采綠。不盈一匊。毛皆云。兩手曰匊。此云在手。恐傳寫之誤。手部曰。持、握也。握、搤持也。搤、捉也。捉、搤也。把握也。然則在手曰捉、曰搤、曰握、曰持、曰把。不曰匊也。據篇、韵所言則許書之譌久矣。玉篇曰。古文作臼。此語尤誤。臼者、叉手也。叉者、手指相錯也。廣韵以兩手奉物訓臼、誤矣。方言曰。掬、離也。燕之外郊朝鮮洌水之閒曰掬。此方俗殊語。不係乎本字也。
从勹米。
會意。米至𢽳。兩手兜之而聚。居六切。三部。俗作掬。

《说文系传》   查看扫描版

在手曰匊。從勹、米。
臣鍇曰:「手掬米,會意。菊、掬從此。」

汉字:「匊」 字形演变


番匊生壺(金)西周中期

說文‧勹部


金文

小篆

康熙字

楷体


【上一字】匐    【下一字】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