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汉字「朏」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
【卷七】【月】 普乃切
愭月未盛之明。从月、出。《周書》曰:“丙午朏。”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查看扫描版
月未盛之朙也。
律歷志曰。召誥曰。惟三月丙午朏。周公七年復子明辟之嵗三月甲辰朔之三曰也。畢命豐㓝曰。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王命作策豐㓝。康王十二年六月戊辰朔之三日也。志引古文月采篇曰。三日曰朏。按尙書正義曰。周書月令云。三日粵朏。疑卽取諸漢志。而月采作月令。未知孰是。逸周書月令弟五十三。據牛弘傳。蔡邕、王肅時已亡。孟堅時未亡也。小顔漢書采字當从孔沖遠作令。小顔讀孟注而不察耳。
从月出。
會意。普乃切。又芳尾切。十五部。
臣鍇曰:「本無聲字,有者誤也。」
汉字:「朏」 字形演变
![](https://img.guoxuedashi.net/ziyanbian/7693.gif)
九年衛鼎(金)西周中期
![](https://img.guoxuedashi.net/ziyanbian/7694.gif)
說文‧月部
![](https://img.guoxuedashi.net/zy/jw/670F.gif)
金文
![](https://img.guoxuedashi.net/zy/xz/670F.gif)
小篆
![](https://img.guoxuedashi.net/zy/old/670F.gif)
康熙字
![](https://img.guoxuedashi.net/zi/670F.gif)
楷体
【上一字】朔 【下一字】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