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汉字「柀」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
【卷六】【木】 甫委切
嶜檆也。从木皮聲。一曰折也。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查看扫描版
黏也。
黏各本作{木+黏[左右]}{檆}。徐鉉因增一{木+黏[左右]}篆。非也。今𠜂{木+黏[左右]}篆。依爾雅正{木+黏[左右]}爲黏。釋木曰。柀、黏。上音彼。下音所咸反。卽今之杉木也。黏與杉爲正俗字。郭云。黏生江南。可以爲船及棺。羅氏願爾雅翼曰。柀似杉而異。杉以材偁。柀又有美實。而材尤文采。其樹大連抱。高數仞。葉似杉。木如柏。作松理。肌理細輭。堪爲器用。古所謂文木也。其實有皮殼。大小如棗而短。去皮殼。可生食。本艸有彼子。卽柀子也。引蘇恭說。本艸誤入蟲部。陶隱居木部出之。按依羅氏說則柀與杉有別。今人恆用者皆杉。非柀也。爾雅、說文渾言之耳。南方艸木狀曰。杉一名柀黏。
從木。皮聲。
甫委切。古音𡉈十七部。按爾雅音義音彼。又匹彼反。集韵、類篇本之。皆補靡普靡二切。今爾雅音義彼譌作披。非也。蘇恭本艸彼子注云。彼當作柀。柀仍音彼。成化刻本彼亦譌披。
一曰析也。
析各本譌折。今正。葉石君寫本及類篇正作析。按柀析字見經傳極多。而版本皆譌爲手旁之披。披行而柀廢矣。左傳曰。披其地以塞夷庚。韓非子曰。數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疏。戰國策范睢引詩曰。木實緐者披其枝。披其枝者傷其心。史記魏其武安傳曰。此所謂枝大於本。脛大於股。不折必披。方言曰。披、散也。東齊聲散曰𤺊。器破曰披。此等非柀之字誤。卽柀之假借。手部披訓從旁持。木部柀乃訓分析也。陸德明、包愷、司馬貞、張守節、吳師道皆音上聲。普彼反。是可證字本從木也矣。
臣鍇按:《爾雅》「柀,檆」注曰:『生江南,可作船,又耐埤。」
汉字:「柀」 字形演变
說文‧木部
睡.秦138(秦)
小篆
康熙字
楷体
【上一字】𣚍 【下一字】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