詒在说文解字
卷标:卷三
拼音:yí
部首:言
 查看:汉字「詒」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

《说文解字》  查看扫描版

【卷三】【言】  與之切

相欺詒也。一曰遺也。从言台聲。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查看扫描版

相欺詒也。
金縢。公乃爲詩以詒王。名之曰鴟鴞。鄭曰。詒、說也。周公恐其屬黨將死。恐其㓝濫。又破其家。而不敢正言。故作鴟鴞之詩以詒王。按尚書字本作詒。鄭注說當讀輸芮切。正義改爲怡悅字。誤矣。周公善辭以誘王。故史臣目之曰詒。此鄭意也。穀梁傳曰。夫請者、非可詒託而往也。必親之者也。注。詒託、猶假寄。列子。狎侮欺詒。郭注方言云。汝南人呼欺亦曰詒。音殆。史、漢多假紿爲之。
一曰遺也。
釋言、毛傳皆曰。詒、遺也。俗多假貽爲之。
从言。台聲。
與之切。按今音前義徒亥切。一部。

《说文系传》   查看扫描版

相欺詒也,一曰遺也。從言台聲。
臣鍇曰:「今《史記》『欺紹』作『紿』,音待。一曰遺,乃與貽同音。無貽字。」

汉字:「詒」 字形演变


中山王昔鼎(金)戰國晚期

說文‧言部

睡.日甲166(秦)


金文

小篆

康熙字

楷体


【上一字】謱    【下一字】謲